登陆注册
8783200000010

第10章 童心在跳动

第二章 茅盾

1896年7月4日,是一个炎热而又充满幸运和吉祥的日子。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沈永锡的家里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这在当时已有10万人口的大镇里,并不新奇。可在沈家,在一个几代人经商的家庭里却立刻沸腾起来。那座古老而幽雅,具有两层房屋的庭院里,挤满了贺喜的亲属。小生命于阴历五月二十五日降生,又是男孩,生辰吉日,惊动了沈家的男男女女,惊动了方圆几十里的亲朋好友。父亲更是喜出望外,他要为儿子起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名字。他翻遍了家中每一本古老的书,终于取名叫沈德鸿,字雁冰。后来,沈德鸿又给自己取了个笔名茅盾。

乌镇,位于杭州湾与太湖拥抱的大运河沿岸,是一个水网交错的鱼米之乡,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把全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河东,一部分河西,茅盾的家就坐落在河东一块平坦的土地上。这里历史古老,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虽然比不上赫赫有名的大上海,可也相当于中小城市。茅盾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富裕的小镇上。他的家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家庭,曾祖父是当地很有名望的书香门第,祖父是商人,父亲沈永锡是前清时代有知识有名气的秀才,又是一个“维新派”,喜欢自然科学,向往民主。他的母亲陈爱珠,是乌镇名医陈我如的女儿,也算是大家闺秀,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不但会管理家产,而且通晓文史,是一位有修养而又富有学识的知识女性。

沈家世世代代生活在乌镇,沈家人用智慧和勤劳的美德开创自己的家园。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茅盾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的熏陶。茅盾的童年,和旧时代千千万万的穷孩子的童年相比,是很幸运的。虽然不是在寒酸困苦中挣扎过来,但这位大家族的娇宠儿,也经历了世间许许多多错综复杂的事物。

茅盾5岁那年,长得虎头虎脑,也是一个精明而又淘气的愣小子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太阳刚刚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茅盾早早起床迎接早晨的阳光。他要去河边玩耍,他要去抓河虾,他要捉那河边的蜊蛄去了。勤劳的母亲叫住了他,把他拉到父亲身边,说:“儿子开始懂事了,让他进咱家的私塾读书学习吧,不能让他整天去游闲了。”父亲沉默了许久许久才回答母亲说:“不行,不行,不能让他走进家塾。”站在一边的茅盾听了父亲和母亲的对话,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不让他进家塾。年幼的茅盾知道自己该读书了,因为母亲早已向他敲了边鼓,他还以为父母会让自己同祖父一起读书,心里正等着呢。

在这个大家族里,有一个家塾,老师就是茅盾的祖父,每天教书的内容都是《三字经》和《千家诗》之类的书,别无他样。最使茅盾父亲不满的是,这位老人教育子孙很不认真,常常丢下孩子们不管,独自走出去听书或玩牌。茅盾的父亲很不赞成老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主张由茅盾的母亲为儿子教些新东西。茅盾是长子,父亲把他捧为掌上明珠,但他把对儿子的爱体现在教育之中。

即将走向读书生活的第一天,茅盾朦朦胧胧懂得一些道理:读书,要读新书;学习,要扎实用功。傍晚,乌镇被笼罩在一片红色的晚霞之中,茅盾在院子里玩耍。他明白,这是自由自在任意淘气的最后一个晚上,明天,他将要随母亲一起读书了。日暮天黑,父亲回来了,手里拎着一沓厚厚的书本。父亲把他叫到屋里,一字一句地对他说:“雁冰,从明天开始,你要有规矩地学习了。瞧,这是《字课图识》,这是《天文歌略》,这是《地理歌略》。这些书你要熟读默记。”父亲把这三本书放在茅盾面前,滔滔不绝地介绍书中的内容。此时的茅盾还不识几个字,可他很快就记住了这三本书的书名。从第二天开始,茅盾随着母亲一起走进了知识的旷野。

母亲为儿子准备了桌椅,但淘气的茅盾只喜欢趴在母亲的膝盖上,一边随母亲读书,一边聆听母亲讲故事。母亲的故事真切而且带有情感,母亲的故事都是刚刚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新事,母亲的故事还带有浓浓的政治色彩。原来,父亲和母亲结婚那一年,正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一年,清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投降派在战争中丧权辱国,割地求和,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也引起了茅盾父母的不满。茅盾的父亲追求新知识、新思想,他把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一心想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就在茅盾刚刚懂事以后,父亲还在向往着进高等学堂,然后再走出狭窄的天地去日本留学,或者到遥远的北京去,走进京师大学堂。父亲的鸿愿始终没有实现,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母亲最了解茅盾的父亲,了解他那错综复杂的心理,于是,她为他的儿子讲了许许多多讲不完的故事,她想让儿子了解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这在茅盾幼小的心灵深处,刻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象。

就在茅盾7岁那一年的秋天,父亲跃跃欲试,再一次去参加乡试,考场设在远离乌镇的杭州。茅盾的父亲从小学习八股中了秀才,可他从心底讨厌八股文,他不甘心自己这样寂寞,又一次去杭州应考。不知为什么,事情总是不能按照他父亲的意志如愿。他刚刚考完第一场就患了疟疾,勉强考了第二场,而第三场却没能坚持下来。他离开考场后,心中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他彻底绝望了。此时此刻,他把自己的心愿完全寄托在儿子身上了。因此,他在杭州只逛书坊,买了许多本旧小说,有《西游记》、《封神榜》、《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等,父亲希望通过会读书的妻子把这些历史名著传授给他心爱的儿子。

母亲对茅盾的要求很严,在学习时间内,不许分散精力,不许谈论学习以外的事情。一个刚刚7岁的孩子在十分严格的教育中生活,茅盾觉得很不自由,很不希望父母剥夺他游玩的权力。但茅盾并不和父母顶撞,父亲周游外地参加考试的经历已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在他坐下来读书的第一天,就对母亲说:“我要好好读书,要做像父亲一样有志向的人,可我不能像父亲那样败在别人的后边。”茅盾的话里带着天真的童气,母亲听了兴奋得流出了泪水。这一天的午后,母亲教他初识几个字后,就让他默记《天文歌略》。茅盾最初听母亲讲书,童心很难稳下来。这一天,他离开母亲就睡着了,一觉睡到日暮天黑。醒来时,他发现母亲正在做晚餐,他迅速拿起书本,偷偷跑到东屋楼下默背天文歌。好多字不认识,母亲教过的句子,经过一下午的睡眠,早就忘了好多句。聪明的茅盾打开书,按照书本中的图画,没过多久,就想起了母亲教过的全部句子。等到母亲喊他吃饭时,他像没听见一样,一直背到滚瓜烂熟,才回到母亲身边,让母亲考他。母亲很心疼地说:“吃饭了,吃饭了,吃过了饭再考。”茅盾心中已有了底,还是缠着母亲说:“妈妈,应该是考完了再吃饭的。”父亲也在一边插话说:“按照规矩办事,定在什么时候考就什么时候考,不能更改。”

父亲、母亲是茅盾的启蒙老师。光阴荏苒,祖父自知年老体弱,把家塾重任交给了茅盾的父亲。从此,茅盾进了家塾,随父亲一起学习。父亲对茅盾的要求比母亲更加严格,他每天亲自选择课本内容让茅盾熟读,并且以每天增加10句的内容逐渐增多。茅盾看到父亲面色严肃,语气强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弛。

茅盾虽然已经开始了读书生活,可他毕竟还小,仍然免不了淘气。每当春季来临的时候,乌镇显得格外清新,尤其是镇中心的那条河,仿佛是唱着歌儿日夜不息地奔波。它不仅吸引着空中的鸟儿,也吸引着镇里许许多多的孩子,更吸引着茅盾。他很少和其他孩子一同玩耍,常常是独自到河边去追赶蜻蜓和蝴蝶。又是一个晴朗的傍晚,茅盾读完了一天的功课,撒着欢儿向河边跑去。他要捉河里的青蛙,他还要捕捉河里的小鱼儿。他在河边蹲了许久许久,突然眼睛一亮,发现一条小鱼儿正随着河水掀起的白色浪花流向远方。河水流得很急很急,茅盾来不及抓住这条小鱼儿,于是他顺着那浪花奔跑。他沿着弯弯曲曲的河流使劲地追赶。跑呵跑呵,正跑得神采飞扬,突然被绊倒了。他滚到河里,不知不觉中被人扶起来。虽然摔得很重,可他没有哭。抬头细看,扶起他的人是父亲,手里还拿着一本厚厚的书。

父亲并没有追问茅盾跑出来干什么,也没有责怪儿子。茅盾即无休无止地问起了父亲:“你已认识那么多字了,为什么还要读书?”“我听说你再也不想赶考了,读书还有用吗?”父亲很难马上就回答儿子提出的一串串问题,只是拍拍儿子的肩膀,很关切地说:“雁冰,再不要跑出这么远了,快回家让妈妈换一套干净衣服。”茅盾再也没有机会追赶那条小鱼儿,只望了一眼那条奔流的小河,乖乖地回家了。

夜晚,清风吹拂着窗前的柳叶。茅盾躺在被窝里,开始设计第二个计划:明天到桑林里去捉蜻蜓。朦胧中,他做了一个长长的梦,他梦见自己来到一片宽阔的桑林里,无数的蜻蜓在林中飞来飞去。那绿色成荫的桑林要比自己家的庭院宽阔得多。他想捉住两只正在顶架的蜻蜓,可是双腿怎么也抬不起来,眼巴巴地望着两只蜻蜓在头顶上玩耍,任他把双手伸得多高,就是跳不起来。这时,一片桑叶贴在脸上,无论怎样用手去拿,始终拿不下来。他的心里很急,越是着急,桑叶贴得越紧。茅盾急醒了,原来是妈妈温热的手贴在自己的脸上,正在轻声喊着:“雁冰,该起床了,读书的时间到了。”茅盾嗖的一下子从炕上爬起来。醒来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镇边的桑林一定好玩,那里一定是个美丽的世界。他又在心里默默地设想着,要早早完成读书任务,到那绿色的桑林中尽情地玩一玩。

这一天,茅盾草草地读完了父亲为他规定的所有书目,等不到下午,他的心就飞到了镇外的那片桑林里。

午后,骄阳似火,热得使人们喘不过气来。茅盾发现父亲完成上午的教学任务已不知去向,母亲和祖母坐在树下乘凉,心里好高兴。他装作捕抓一只蝴蝶跑到了院外,一边跑一边想,这一回冲出去一定要到野外捉几只蝴蝶,捉几只蜻蜓回来。他趟过镇中心的那条河流,沿着一条弯弯曲曲通往镇外的小路,一边跑一边哼着小曲,心里充满了欢乐。眼前就是他想象中的桑林了,他一头扎进去,顺着林间的空隙跑向中间,如同钻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是他第一次到桑林来玩,眼前的一切都使他感到新鲜,感到好奇。茅盾要玩个痛痛快快,玩个潇潇洒洒。事情也巧,不知是父亲专门和他作对,还是天意安排,在这里,父子又相遇了。他的父亲不仅喜欢读书,更喜欢旅游和欣赏自然风光。昨天,他在河边读书,今天又来到桑林里,这里不仅可以乘凉,更主要的是欣赏桑林风光。这一次,茅盾没有和父亲相撞,他远远看见坐在树根下读书的就是自己的父亲。诚实的茅盾不想溜走,虽然想象中会受到父亲的训斥,但还是主动到父亲身边去坦白。茅盾的父亲对儿子要求严格,可他并不责骂儿子。

这次巧遇,使茅盾又没有十分开心地玩一场。茅盾和父亲并行走着,在他的内心里树起了一个高大的形象,那就是父亲勤学苦读的形象。夜里,月儿弯弯,满天星星晶亮晶亮的。父亲在赏月,手里仍然捏着那本在河边读过的书,也是在桑林里读过的书。他反背着手在院里踱来踱去,那本书反贴在背上。茅盾正在偷偷观察父亲,父亲突然喊了一声儿子的名字。茅盾还以为父亲为在河边和桑林的事要教训他,就装作没听见,仍然躲在屋里。这时候,妈妈走过来,拉着茅盾的手就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说:“雁冰,没听见父亲在叫你吗?”茅盾带着忐忑不安的心站到了父亲的身边,等待父亲的严厉批评,而他的父亲却是满脸笑意。茅盾不敢多言,只见父亲眼望着空中那密密的星群,还有那轮没有圆了的月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似乎有很多很多的话要对儿子说。茅盾的父亲十分希望儿子长大后从事实业,重视科学。这一天晚上,他把儿子叫到身边,十分亲切地向茅盾讲起了“国富民强”的道理,还讲起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茅盾在父亲的面前,双眼瞪得圆圆的,他对父亲的数学呀,科学呀实实在在听不懂,但内心里十分敬仰父亲讲的国富民强的思想。就是在这个时候,父亲的引导,父亲的促进,使茅盾童年时代的思想得到了开发,为他奋发读书、接受新事物、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就在茅盾父亲专心致志教育儿子读书的时候,也就是在茅盾的思想刚刚得到启蒙的时候,父亲病倒了,患了骨结核。这对于母亲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茅盾来说,虽然还不懂得生活,但他内心深感自己失去了许多精神支柱。父亲热爱读书,尽管卧床不起,但每天还要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坐在卧室的窗前读两小时的书,然后在自己的枕边放上一本书,随时阅读几页。茅盾在父亲的床前走来走去,望着父亲艰难读书的情景,回想父亲苦苦求索的历程,茅盾的内心第一次产生了要奋发读书的热望。父亲喜欢数学,喜欢声、光、化、电一类的书,茅盾并不喜欢,他不懂这些知识的含义,但他在父亲的床前,得到的是智慧,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最使他感触深的是一天傍晚,那是腊月过后的一个傍晚,气温已经转暖,父亲手握着书本几次支撑着坐起来读书,都没能如愿。茅盾想扶起父亲,可他力不从心。父亲并不甘心,他叫来茅盾的母亲,让茅盾母亲为他读书。母亲一字一句读着,茅盾也细心地听着,他的思绪也飘落在书中。这一天夜里,茅盾久久没有入睡,父亲渴望读书的每一幕都在他的脑海中萦回着。

茅盾父亲的病情越来越重。在乌镇,有一个传统的习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至十七要连出三天城隍会。城隍会热闹非凡,是一个奇特的节日。每当这个节日来临,迷信的人都要到城隍庙里去许愿。茅盾的祖母是迷信神道的,就在茅盾父亲病倒后,祖母便寻找机会要去庙里许愿,都被茅盾的父母阻拦了。这一年庙会前夕,祖母终于走出去在城隍庙里许了愿,要让孙子在七月十五城隍会那一天扮演一次“犯人”。这是流传在乌镇一个古老的说道,意思是如果家中有患重病通过医药治不好的人,就派家中一儿童装作“犯人”,在庙会那一天,随着赶庙会的队伍围绕小镇走一圈。这样,就会为家中的病人赎罪,保佑病人好转。

城隍会的日子到了,茅盾的父母知道后,坚决反对儿子扮演这个角色。可年幼的茅盾还不懂得什么是迷信,不懂得神道,只觉得这种事情好奇,也很好玩,便一口答应了祖母的要求。

城隍会那一天,乌镇上下张灯结彩。由四个精壮的男子汉抬着一块宽绰的平板,还有童男童女装扮成“白娘娘”、“吕洞宾”、“牛郎织女”等等,坐在平板上,平板四周挂着金光闪闪的琉璃彩珠。那个场面是十分热闹的。以往,每年的这一天,茅盾都要站在自家的墙头上观看这浩浩荡荡的队伍。这一天,他作为“犯人”要随着队伍周游。城隍会开始后,同往年一样,由长长的一队人马鸣锣开道。茅盾穿着很随便的服装,围着一条白布裙子,戴一副“手铐”,随着队伍在乌镇的四周慢慢地行走。路很长,大约有5公里的路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走在这支长长的队伍里,茅盾并没有觉得劳累,也没有想到自己是在为父亲赎罪,只觉得很新鲜,很有趣。城隍会折折腾腾闹了一天,茅盾回到父亲身边,父亲的病情依然如故。不过,这一天的周游,使年幼的茅盾见识了许多世面,很少到远处游玩的茅盾,第一次领略了故乡优美的小镇。那一条条清澈的水流,那绿荫如画的桑林,那在微风里翻滚起伏的稻田如同千层浪,把茅盾引到了一个仙境一般的境地。此时此刻,茅盾的心里装满了大自然的景色,他的心胸也像田野一样辽阔起来。回到家里,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父亲,讲给母亲听。呻吟在床的父亲发现儿子有了见识,心里很高兴,不停地鼓励儿子读书。母亲更是高兴万分,她把儿子搂在怀里,带着深沉的口气说:“我的儿子,你的父亲一心想读书有成就,不料他身不由己。逛城隍会是治不好病的,你可要好好读书,这个愿望就由你来实现了。”母亲说着,泪水落在了茅盾的脸上。

在一个阴沉的日子,茅盾读完几页书,想坐在父亲身边,听父亲讲故事,讲读书的道理,可父亲再也无力和他闲聊了。父亲让他到院子里去玩玩,茅盾嘴里答应,却不肯离去。在门外,他很清楚地听到父亲和母亲在商量事情,声音很低,父亲在讲着,母亲在记录。他在门缝里看见母亲的手在抖动着,一边记录一边流泪。不一会儿,他们又请来了祖父,父亲还是重复着与母亲说过的话:“……中国大势,除非有第二次变法维新……振兴实业需要理工人才……”父亲的声音是那样微弱。茅盾仍然听得真真切切。后来他才知道,父亲在向母亲和祖父立遗嘱。他又一次明白了,父亲于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企盼着中国的光明,企盼着儿子立志成才,学习理工,成为改造中国的栋梁。父亲立完遗嘱的第二天,把一本谭嗣同的《仁学》交给茅盾说:“这是一大奇书,你现在看不懂,将来大概能看懂的。”随后,父亲又把茅盾叫到床前,带着十分惋惜的表情说:“大丈夫要以天下为己任。”这十个字,对于茅盾来说,显得十分珍贵,尤其是这“天下”两字把他带到了广阔的世界。父亲的每一句话,都在鼓舞、激励着他,这为他后来成为忧国忧民的作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茅盾的父亲走了,他未能完成鸿鹄大志便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在父亲的灵堂前,茅盾那颗幼小的心灵又一次被撞击着。使茅盾终生难忘的是,他看到母亲亲笔为故去的父亲写下这样一副挽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不瞑目;良人也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红,百身英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在父亲出殡那一天,茅盾站在父亲的灵堂前,望着这副挽联,望了许久许久,不禁凄然泪下。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悲痛,扑向号啕大哭中的母亲。这个时候,他不仅体会到了父亲在世时的良苦用心,也体会到了母亲要教子成才的志向。此时,茅盾的弟弟仅仅几岁,母亲把教育两个儿子的心愿写进送给父亲的挽联中,这种品格何等高贵。茅盾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这幅挽联,一颗水灵灵的童心立刻变得晶亮晶亮了。他再一次体会到了,唯有读书,唯有成为人才,为天下人努力,才能对得起死去的父亲,才能对得起肩负重任的母亲。茅盾的心里这样想着,像是有一股激流涌遍他的全身。他突然从母亲的怀中挣脱,擦干泪水,跑向书房,跑向他父亲常常读书的地方……

从这一天开始,茅盾又明白了许多,一个远大的志向在他的心中树立起来,那就是要读书,要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走父亲没有走完的路,做父亲没有做完的事,要在母亲的指导下,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作为的志士。

茅盾的父母是一本书,这本书的每一页都记录了长辈的思想、意志和目标。茅盾伴随着这本书发育成长。他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创造,学会了怎样迎接人生,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铺上了牢固的奠基石。茅盾的父母就像一面湖水,时时在净化着他儿时那颗水灵灵的心。一颗被净化的童心跳动起来了,他要用充溢的热情去迎接人生。

同类推荐
  • 知行合一:沈善洪教授八秩寿庆文集

    知行合一:沈善洪教授八秩寿庆文集

    沈善洪校长生于1931年,2011年是他的八十华诞。沈校长的部下和学生决定出版一部文集以资纪念,推举现任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主持此事。文集定名为《知行合一:沈善洪教授八秩寿庆文集》,在向沈善洪教授致以美好祝福的同时,对原杭州大学的办学理念、教育实践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回顾,为浙江大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 毛佩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

    毛佩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

    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是个颇有争议的皇帝。他功勋卓著:他组织编修了内容浩繁规模宏大的《永乐大典》,他建造了当时世界文化史上最强大的海军,七下西洋,使海上丝绸之路达于鼎盛;他五次亲征漠北,维护祖国统一,病死征途……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6位文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6位文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六位文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罗伯特·德尼罗(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所塑造的一系列银幕形象不仅成为世界电影史的不朽经典,也让更多的人喜爱并迷恋上了电影。秉承方法派体系的德尼罗独创了“获得授权”的表演理论,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挑战不同的角色,其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使他当之无愧地得到同行的尊敬和钦佩。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巴甫洛夫门捷列夫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巴甫洛夫门捷列夫

    本书对巴甫洛夫和门捷列夫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火影之冰蓝羽翼

    火影之冰蓝羽翼

    楔子:“螺旋丸!”幽静的山谷里充斥着金发蓝瞳少年不断修炼的声音。“好了,小翼。”漩涡玖辛奈拍拍手,微微一笑,“小翼已经很努力了呢,休息一下吧。”“不了,母亲。”波风翼摇摇头,“好不容易掌握了螺旋丸的奥义,我一定要把它弄彻底!”“好了呢,小翼。”波风水门闻声,也走了过来,摸了摸他的头:“我们该回去了。你想见到你的哥哥吗?”“嗯。我很期待呢!”波风翼一想起他那个从未谋面的英雄哥哥,不仅热血沸腾。“那,我们今天,就出发吧。”波风水门抬头望着落叶飘零的天空,喃喃道。波风翼,波风水门和漩涡玖辛奈得以生还之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现年17岁。至于他的哥哥漩涡鸣人,现年已经19岁了。自从生下波风翼后,他的父母就一直在这深山中养伤。不过现在,差不多是他们俩重回木叶的时候了呢。经过三天的跋涉,波风翼站在父母身后,呆呆的望着木叶大门口。看着热闹的人群,不禁喃喃:“这里就是,木叶么......”
  • 太华希夷志

    太华希夷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女配:反派BOSS虐渣记

    快穿女配:反派BOSS虐渣记

    名利、金钱,未婚夫、各种好处都被女主收走了!惨死、虐死、打击死。各种死都被女配包揽了?逆袭女主刷三观,带着系统开外挂,虐渣打脸斗白莲!万年的女配也要有春天!花六叶:咦?我刚泡到的男神呢?系统:灌了口毒汤已经归天!花六叶怒:太阳的!我要控诉卸了这破系统!系统悠长一笑幻化成俊美邪魅的男子:晚了!这是你的卖身契!几个大字在苏瑾的眼前晃。系统既签,概不退换。
  • 可惜,神不永生

    可惜,神不永生

    神可能就在你的身边,他们也会生老病死,只不过你没有发现他们的存在。求收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就是奥特曼

    我就是奥特曼

    新书《奥特曼启示录》已通过审核,请新书读者和老读者多捧捧场,当然我可能会考虑修改书名。。。他走在学校的操场上,突然,一个东西砸到了他的头上……地球异变开始。
  •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将带读者了解中华哲学。哲学是智慧的学问,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华夏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肥沃土壤的中华哲学,也必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但善于融合多种民族的文化思想,而且善于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从而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思想内涵。
  • 崖山遗篇

    崖山遗篇

    崖山海战后,宋末帝赵昺是死是逃;虚竹的徒孙的徒孙恋上了黄药师的徒孙;明教圣火令为何被传是丐帮盗去;西域少林如何弃武修佛;阳顶天和杨过到底是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