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71300000002

第2章 诛秦,历史的选择 (2)

刘邦的这些同声气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在沛这一块小小的地盘上,有些算是有点头脸,有些则只是引车卖浆贩夫走卒之流,有些甚至没有正当职业;有些有点鸡鸣狗盗之技,有些则一无是处;有些还算人模人样,有些则污迹斑斑。总之,都不被旁人看好,甚至还受家人的闲气,包括刘邦他自己。但就是这些人,有一天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刘邦还没有做泗水亭长时,曾多次犯事,都是同乡兼好友萧何替他挡了回去。刘邦做了泗水亭长,仍然守不住规矩,不时越轨;好在他的顶头上司是萧何,总替他在县官那里说情,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年轻时的刘邦是浪荡游侠,不为乡里所喜,泗水亭长的刘邦也完全没有循吏上进的趋向,依然是好酒好色,桀骜无礼,狂言妄为。萧何虽然看不惯他的这些行为,但以萧何之明,他也欣赏刘邦敢做敢为、有事能够担当的个性。

他能感觉得到,刘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下能够仗气使人,深入三教九流,在身边聚集一帮铁杆哥们儿,上能够折节低首,远从张耳,兄事王陵,入仕为吏以来,虽然不循规矩,但却有力,在沛县吏卒当中,也是忽视不得的一方人物。

在偶然的几次同席交谈中,萧何发现刘邦表面上虽然傲慢无礼,但是内慧有肚量,哪怕在酩酊醉饮、狂言妄语中,对于有理切中的话几乎马上就能省悟,或者默然,或者陈谢请从,断然变成了另一个人。

在众多沛县吏民人物中,萧何对刘邦是另眼相看的。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还在泗水亭长任上的刘邦去首都咸阳服徭役一年。远行久在外,有所交际往来的沛县属吏纷纷前来送行。

按照惯例,大家都以铜钱三百封一红包赠送,刘邦打开萧何的红包,里面却整整齐齐地装了五百铜钱。

秦汉时代,官吏都是按月领取工资,叫作月俸。亭长一类的基层小吏,月俸只有几百铜钱,多少年难得一次加薪,加十五钱就是皇帝亲自下诏书的大恩典了。人送三百钱,已经是与工资匹敌的重礼,萧何是上司,破例送五百,是特别有所表示。

这件事,刘邦终身未曾忘却,后来打下天下论功行赏时,他特别为萧何增加二千户的封邑,明言就是为了报答这二百钱,颇有些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侠风。

除了萧何之外,刘邦的朋友中还有一个后来忠心辅佐自己的樊哙,他是个杀狗卖肉的。看来也印证了那句“仗义多皆屠狗辈”的俗语。当年大家乱哄哄起义的时候,萧何、曹参派他去接刘邦回来主事。在鸿门宴上,范增指使项庄舞剑佐酒,伺机杀死刘邦。剑锋有几次都到了刘邦的鼻子底下了,吓得刘邦嘴角的一块肌肉不听使唤地乱跳。樊哙听说事情紧急,拿起盾牌,推倒项羽的卫兵,冲进大帐。

本意呢,他是想来救刘邦,谁知道进得帐来,却见帐内波澜不惊,一派歌舞升平,倒叫他不知如何是好。项羽看见这么一个跟自己一样耿直不怕死的汉子,亦惊亦喜,赐之斗酒彘肩,却使刘邦活脱脱溜掉。在以后的战斗中,樊哙又杀敌不少,立下大功,封舞阳侯。关于樊哙还有不少传说呢!

沛县有一条由北向南的泗水。相传刘邦年轻的时候就住在河的西边,那时樊哙就在此设摊卖狗肉,刘邦经常吃樊哙的狗肉不给钱,说是赊账,实际就是变相白吃。樊哙的营生本小利短,日子长了自然吃不消,不赊又拉不下面子,只好悄悄的由河西搬到河东去卖。

一连三天刘邦吃不到狗肉,一打听知道樊哙到了河的对面。那时的泗水很宽,平时就有一条木船,人多船小,刘邦没钱上不了船,急得口水直流,正好看到一只老鳖游来,就不顾穷命跳上鳖背到河的对面。

这时樊哙正在集上卖狗肉,刘邦问樊哙,生意怎样,樊哙讲,三天没有发市了,狗肉存了一挑。刘邦见了就吃,说来也怪,刘邦一吃,旁边的人都围上来,你争我抢的,没有一会儿樊哙就把三天的狗肉卖光了。打那以后每次赶集,刘邦就让老鳖驮他过河,到樊哙的狗肉摊去白吃狗肉。

樊哙气得要命:躲到河东了还没躲过刘邦,怪来怪去就怪那个老鳖驮刘邦过河。于是他就悄悄地把那老鳖杀了,放到锅里和狗肉一齐煮了。刘邦一吃感到比以前好吃,一问才知樊哙把老鳖杀了,心里很不高兴,但也不好明说。

等到刘邦当上泗上的亭长,想起当初樊哙杀老鳖不让他吃狗肉太不够朋友,就借口樊哙脾气暴躁,身上带刀不安全,就派人把他的刀没收了。樊哙没有了刀就只好把狗肉煮得更烂,用手撕着卖。谁知这撕的狗肉比刀切的味道更好,更美,生意也就更好了。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樊哙也被封为舞阳候,这沛县的狗肉便走向了全国。传说,至今沛县卖的狗肉,还是当初樊哙煮鳖汤时的老卤汤哪!

在亭长任上,刘邦新结识了不少兄弟,夏侯婴就是其中一个,两人同乡。刘邦在泗水当着亭长,夏侯婴为沛县的厩司御,也就是沛县政府马车队的车夫,经常驾驶马车接送使者客人,传递文书邮件经过泗水亭。往来多了,夏侯婴颇感与刘邦意气相投,每当送完客人经过泗水亭,总是停车下马,与刘邦欢谈长语,忘了时间。夏侯婴后来也上进,通过了县吏的任用选拔,正式做了县政府的小吏,与刘邦的关系更加亲密。

有一次,刘邦与夏侯婴对剑游戏,不慎失手伤了夏侯婴,被人告发了。按照秦王朝的法律,身为官吏伤人,要严厉追究刑事责任,加重定罪。为了避免重罪,刘邦否认自己伤害了夏侯婴,夏侯婴也作伪证说不是刘邦弄伤的。

此事涉嫌官吏相互包庇罪。或许是为了树立办案典型,上头对此事十分重视,深究严查。夏侯婴为此入狱将近一年,被拷问鞭笞达数百次,始终咬紧牙关,拒不供认。由于没有证据口供,夏侯婴最终被释放,刘邦也逃脱了追究定罪。从此以后,二人成为生死之交。

刘邦起兵的时候,夏侯婴以沛县令史随同起兵,一直跟随在刘邦左右,长年为刘邦驾驭马车。在一次战斗中,刘邦战败,被项羽军紧追不舍。看着情势紧急,刘邦几次将自己儿女(后来的惠帝和鲁元公主)推下车;但每次都被夏侯婴抱起,夏侯婴说 “情况再怎么紧急,亲生骨肉也不能抛弃啊?”刘邦大怒,有好几次都想杀了夏侯婴,还好最后还是没有杀他。也亏得刘邦没有杀夏侯婴!使得他后来也立下赫赫战功,封昭平侯。刘邦感激夏侯婴救下自己的子女,专门把宫殿北门的第一座府邸赐于夏侯婴,说:“你要离我近点儿!”以示尊宠。

汉帝国建立以后,夏侯婴做了汉帝国的交通部长——太仆,侧身于中央大臣之列。不过,他仍然喜欢亲自为皇帝刘邦驾驭马车,一如从前,备感亲切荣耀。

曹参也是沛人,曾经做过狱掾,是管理刑狱的下级官吏,与萧何、刘邦的关系都不错。一帮人都在县里当官吏,关系又铁,仗着有点权在当地也算一霸。史书上说他们“居县为豪吏矣”,大概就是这意思。

举事以后,曹参得到刘邦的重用。他攻城略地,斩将搴旗,大家都认为他功劳最大,应当是首功之臣;最后由于刘邦的干涉,才屈居萧何之后。萧曹的关系本来不错,为此事两人心里还有点疙瘩。

萧何死时,曹参在外地,为齐相,听到噩耗,便催促家人赶快准备行装,说“我得过去当宰相了”。果然,萧何临死前向朝廷推荐自己的接班人,就只有曹参一人。曹参当了相国,一切都依照萧何在时的制度办。

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纳闷,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惠帝左想右想总感到心里没底,有些着急。

有一天,惠帝就对在朝廷担任中大夫的曹窑(曹参的儿子)说:“你休假回家时,碰到机会就顺便试着问问你父亲,你就说:‘刘邦刚死不久,现在的皇上又年轻,还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正要丞相多加辅佐,共同来把国事处理好。可是现在您身为丞相,却整天与人喝酒闲聊,一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政务;二不过问朝廷大事,要是这样长此下去,您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你问完后,看你父亲怎么回答,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

曹窑接受了皇帝的旨意,休假日回家,找了个机会,一边侍候他父亲,一边按照汉惠帝的旨意跟他父亲闲谈,并规劝了曹参一番。曹参听了他儿子的话后,大发脾气,大骂曹窑说:“你小子懂什么朝政,这些事是该你说的呢?还是该你管的呢?你还不赶快给我回宫去侍候皇上!”一边骂一边拿起板子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窑遭了父亲的打骂后,垂头丧气的回到宫中,并向汉惠帝大诉委曲。惠帝听了后就更加感到莫明其妙了,不知道曹参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汉惠帝把曹参留下,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责打曹窑呢?他说的那些话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曹参听了惠帝的话后,立即摘帽,跪在地下不断叩头谢罪。

汉惠帝叫他起来后,又说:“你有什么想法,请照直说吧!”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请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

惠帝立即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汉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

曹参接过惠帝的话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

接着他又诚恳地对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

《汉书》在写到萧何曹参的故事,班固是这样感叹道“萧何和曹参,二人都不过是秦朝的小小刀笔小吏罢了,在当时都是碌碌无为的,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后来跟随刘邦,才建立了不朽功勋。谁能看出,两个小小的地方干部,竟有这等识见和本事!刘邦在旁人看来虽然一副无赖像,却于众生中识得萧何、曹参,并且大胆使用,不简单。

刘邦识人用人的过人之处还不仅仅在此。且不说他对张良、韩信、陈平等人的重用,他对日常生活中看似上不得台面的常人庸人小人闲人这些同乡朋友的使用,就常出人意料,又尽得其宜。他得天下,难道仅仅是天意?

周勃,周勃的祖先原是河南卷县人,后来迁到了沛县。他原来靠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还经常给办丧事的人家做吹鼓手,也参加过军队,做拉强弓的武士。刘邦起兵反秦时,他就跟随着南征北战,建汉后,又参与平定诸王的叛乱,最后封为绛侯。他先后俘虏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郡守各三人,独自击破敌军二支,攻下城池三座,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可谓战功赫赫。

周勃为人朴实忠厚,刚直无私,刘邦对他很信任,认为国事可以放心地委托他去办。但是周勃一点也不喜爱文学,对儒生也不讲什么礼节,每次找儒生说客来谈事,总是朝他们大声喊:“有什么话就直说!”

周勃后来病死,谥号为武侯。一年后,文帝又封他的儿子周亚夫为条侯,以示继承周勃的爵位。周勃之子周亚夫也是一位威震三军的名领,历史上有名的“细柳慰军”,就是赞扬他治军严明,连皇帝慰问时也不让随便进军营。所以文帝临终时告诫太子刘启,如有紧急之事,可以让周亚夫领兵出征。这可谓子继父志、两代忠臣。

日常生活中的周勃,老实、忠诚、敦厚、木讷,谁能看出是国之重臣呢?况且,当年周勃在沛,不过是个卖席子的,生活不敷时,偶尔还去人家丧事上吹箫,挣点外快。《汉书》说他“在他还是百姓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很朴实到甚至都有点木讷的人。”周勃木讷忠厚,刘邦看中的可能正是这一点,并预言“安刘氏者必勃也。”事实也正印证了刘邦的预言。真知人也!

同类推荐
  •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与《史记》中同屈原齐名,司马迁最为推崇的赋作家-司马相如惊世传奇给力问世。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 王传福的创新智慧

    王传福的创新智慧

    王传福作为新近崛起的中国首富,以独特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方式获得了巴菲特的青睐。半自动化代替自动化,规避专利,无一不体现了他的这独特的创新方式。本书以案例加启示的体例深入挖掘王传福独特的创新方式,力图再现王传福及比亚迪的成长与辉煌,对读者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 戴笠全传

    戴笠全传

    本书详实的叙述了戴笠一生的罪恶,同时我们也能从书中看到那个风云多变的年代人前人后的明争暗斗。
  • 身残志坚降伏虎——孙膑

    身残志坚降伏虎——孙膑

    本书为“青少年应知的历史贤臣”系列丛书之一。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身残志坚、独步千古的著名军事家。在齐、魏争雄的过程中,他指挥齐军取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大捿,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他在作战中运用上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著有《孙膑兵法》一书,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热门推荐
  • 西禾家的美食居

    西禾家的美食居

    一家桃源街上的美食小店。一个自称食神,却偏爱黑暗料理的小黑人。一个追逐美食梦想的少年。一个轻松而又愉快的故事。(轻松搞笑魔幻美食日常向)
  • 强制宠爱:神秘总裁缠萌妻

    强制宠爱:神秘总裁缠萌妻

    安若影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好闺蜜上官瑶出卖了!更可怕的是,居然落到了弘轩集团的总裁叶离手里,成为了他的契约代孕新娘!他将她压制在床上:“难道你忘了昨天发生的事?就算你说不记得也没用,至少你身体会记得吧。”送上门来的小白兔,哪能就这么轻易的放手?第一次见面,他将她吃干抹净。第二次见面,他一不做二不休。第三次见面,他甩给了她一本小红册。“叶离,我怀了你的孩子。”安若影递给他一张检测单。“是我们的孩子。”叶离将她拥入怀中。身为大名鼎鼎的商界巨头,心狠手辣,腹黑无情,可唯独对她倾心不已,宠溺入骨。一纸契约,将她牢牢的栓在了他的身边,就算她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出他的五指山!
  • 风雨话东周

    风雨话东周

    周朝在我国历史上分为西周和东周,尤其数东周的故事最为好看。读了一些书,觉得历史确实很丰富多彩的,有必要用一些简单的句子把历史描写出来,不为什么,只为写给自己,也写给大家,尝试着写写老百姓也看得懂的历史,满足下自己小小的私心,已经足够了。从今天起,我试着把东周那段历史用白话写出来,由于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上的修养,其中的错漏一定不少,希望大家以娱乐的心情随意看看。看不过去的也可以尽管批评。只要大家快乐就行。
  • 带着校草去私奔

    带着校草去私奔

    我叫项小五,一个俗到不能俗的名字,一个平庸到不能平庸的女生,在一个美女多到比牛毛还烦人的私立学校读书。可笑的是,我们云霄中学只有两大帅哥:晟思危和顾南湘。哼!帅哥!了不起吗?那些家伙在我眼里就是可笑的猴子。可是、、、、、、很丢脸的说,我是顾帮的。
  • 少年梦未醒

    少年梦未醒

    秦小语遇见他的那天,风都是温柔的,这辈子,就定下来了
  • 自救还是他救

    自救还是他救

    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心里记录,自救与他救,只在一念之间……
  • 你的观念错在哪里?

    你的观念错在哪里?

    时间不是用来浪费的——时间观算一算你走过了多少个日夜?可是你又能记起多少往事?掌握多少有用的人生财富?人生转眼一百年,况且有几个人能享此殊荣?时间,这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在说?而又有多少人后悔地在说?多少人在惋惜中劝慰着后代子孙:“韶华难留,惜时如金。”可是,有多少人仍然不能猛醒——时间不是用来浪费的,不要等到花尽之后空折枝。
  • 八宝来了

    八宝来了

    人无情,是为道无情?不过三两滴秋雨入肝肠,好无味。便是沧海有泪,指点两下山河成了罪?何必十多年,来叹:只是月下自怜惜照,不能圆也许也只有证道才能破了这千般无奈才能梦一回那曾今灿烂的少年也还好吧?那时的八宝,那时的我,有你陪着,方才最好无奈等做空杯尽不负恩师不负卿
  • 燃苍记

    燃苍记

    一时贪祸起萧墙,小孤儿落入蛇腹,凌云宗易主,采花魔显现,是魔教蠢蠢欲动,还是另有他因。看一个被蟒蛇养大的孤儿,如何找回自己的身世,如何报的血海深仇,看异火如何燃尽天下苍穹
  • 重生之弃妇占卜师

    重生之弃妇占卜师

    上一世,她贵为诸葛家大小姐却识人不清,导致家破人亡。重来一世,才发现原来在她那充满心机与阴暗的一生竟然还有被她忽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