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大脑风暴法。努力发现该题和知识点与面之间某些内在联系,加以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推理等,运用大脑风暴从不同的方面攻击一点,就像聚光镜一样,把光聚集在一点,产生很强的杀伤力,最后解决难题。
大脑风暴在于动员起左、右半脑中多个智力参与围攻难题,唤起平时学习中多种智力获取的知识信息,加强了智力区域间、左右脑间的信息传输和处理机制的活力和能力,为攻克难题提供优良的脑能条件、知识条件、解题思路和方略。
任何一张考卷都会有相应的难题,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次考试中都会遇到相应的难题。有的人遇到难题时束手无策,有的人遇到难题时勉强应付,有的人遇到难题时浅尝辄止,有的人遇到难题则知难而上,一举攻克。
在拿到考卷之后,对考卷通览一下,心中有数,正确评估哪些难题,在答题的时候碰到困难是意料中的事情,要镇静自如,而不能灰心丧气。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冷静,仔细分析与考察题目的内容条件与要求,在做的过程中,尽量调动自己以前所学过的所有知识,因为考题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对以前知识的检验与总结,难题也是这样的,它源于以前所学的知识,这个时候就要返回去,把它放到知识背景里加以通盘思考,调动所有的知识来对付难题。
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们是对以前知识的综合,它不是某一点的简单考核,所以让自己退回到以前的知识环境中去,就会更好地帮助自己开阔思路,找出线索,从而解决难题。
迂回策略
一旦在考场上正面强攻失利,就要考虑迂回战术,挽回被动局面。这种迂回并不是说弃之不顾,而是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加以攻克。在解题过程中,某一难题从正面去解相当困难,那么就采用以屈求伸的办法,先从战略上退却,受到启发后再去解决该问题,我们把这种办法叫做“倒行逆施”解题法,也就是迂回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解答文科试卷,也可以用于解决理工科难题。
·难题通常是比较复杂的,可以把它简化,即让它由繁到简。也可以保留该问题原来的性质,倒逆至起初的地方,从而解决问题。还可以倒逆至通过解决简单问题获得经验、线索等,反过头来再解决复杂的问题。
·对待有些难题,可以把它倒逆到特殊的情况中,再对特殊情况进行分析,抓住它与一般情况之间所具有的某种联系,进一步对该问题进行思考。也可以从特殊情形中发现的某些线索,推测出解决一般问题的办法。
·如果需要解决的难题非常抽象,一时无从下手,可以找出某些线索,由此入手,解决某一问题,然后把该局部解决成功的模式,进一步扩展到原来的难题上,最终解决该难题。
·面对某个过于强大的对手——难题,我们适当地把问题中的某个条件排除,或者是放宽某个条件的限制,如果问题可以解决的话,我们就先从较弱的地方给予解决,要解决这个较弱的问题,相对比较容易,而解决这个薄弱环节的问题之后,再向总题展开攻势,“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攻下一点,打开缺口,作为突破口,较容易解决整个问题。
·面临难题的时候,不妨回忆一下以前是否曾经解决过类似的问题,或者是否有其它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与此有关,在它们之间寻找联系和异同。把从旧问题中获得解决的办法移植到解决该问题上,从而解决有关难题。
·难题通常是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从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无从下手。此时要静下心来详加审题,仔细揣摩,可以把它们适当地分解成若干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比较单一。可以从某个单一的问题入手,取得某个方面的突破。突破一个问题,再突破第二个问题,相对容易些,由此向其它问题推及,最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难题,具有挑战性,它是检验应试者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不是所有的难题人人都可以解决,所以不必为解决某一道难题没有成功而丧失信心。
实际上,世界上很多的难题都没有被人类攻克。不过在考试中出现的难题,与此不尽相同,只要功夫下到,一般来说还是可以解决的。
我们在《超能学习法》中介绍的美国教育家、数学家乔治·波利亚(GeorgePolio)发明的解题公式,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攻克某些难题,大家不妨参考。
搭桥铺路
在解决某些难题的时候,发现用上面的办法不能奏效,就要寻求新的办法。“搭桥铺路”的办法,就是以引进某些辅助的因素来帮助解题。这种方法是依据已经提供的条件,自己寻找某些可利用的辅助因素,让自己在解题时越过沟坎,顺利通过,最终解决问题。
“搭桥铺路”的办法经常用在理工科试卷中,即采用列辅助图表与作辅助线等,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有了这些条件,再解决问题就顺利多了。当然这种辅助的办法要相当合理,不能没有规律地、随心所欲地添加。否则,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白忙一场。
在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等试题中,经常采用这种做辅助线、作辅助面、作辅助角、作辅助体等,来最终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
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冷静地审题,然后启动发散思维,让以前所学的知识围绕着该问题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与发散,找出某些可以把自己引向该难题的线索,根据线索跟踪追击,由此深入下去,在某一条线上获得突破,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大战果,最终解决问题。
冷却处理
考卷中较难的题目并不是都在试卷的尾部,不过通常较难的题目放在后半部或尾部的可能性较大。
问题是每个人对不同的内容解决的办法与能力不同,有的难题某个考生可能并不觉得难,能够较为顺利地给予解决,而有的内容并不太难,但他在这方面正好相对薄弱,所以对他来说就是难题。这就是说,不同的人,难题的落脚点不同,可能在首部或上半部,也可能在下半部。
发现难题,先尝试解决;如果没办法解决,把它暂时进行冷却处理,摆放在一边。往下面进行,在往后做的过程中,大脑中时不时会闪现该难题,并且在做后面的题时,某些因素可能会成为解决该难题闪现的火花,从而受到启发,恍然大悟。根据某个线索,追索下去,有效地帮助自己解决该难题。
如果没有受到启发,随着大脑思维正常地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热身,进入佳境,此时回过头来再做题,成功的希望会较大些。
没有解决的难题放在一边,待其它题目不断被攻克,此时信心大增,情绪高涨,思维活跃,重新回到难题上来时,信心十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包括自身的大脑思维能力,对难题展开围攻,较易发现某些可以下手的地方,从而作为突破口,攻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