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600000008

第8章 王道

战国时期群雄相争,列国诸侯也都信奉只有靠武力和暴力才能称雄争霸。孟子却是当时的一个另类,主张统治者靠道德的力量统治天下,实行仁政。统治者到底应该施行“霸道”以力服人,还是施行“王道”以德服人?

从性善论推导出来的大丈夫人格,它使作为个体的人可以拥有独立的尊严,无论富贵的诱惑,贫穷的磨难,还是外在强权的压力,都不能剥夺一个人的尊严和心志,这就是孔子的“匹夫不可夺志”。

但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人以为,当他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法哲学原理》)

黑格尔的话该如何去理解呢?恩格斯曾经说过:

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表现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的秩序的背叛,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二,因为认定人性恶,当然就会在政治体制上防止恶,于是,就会建立相应的限制权力的体制。

但是在中国,却行不通,因为:

在西方,道德问题由上帝管。政治体制问题由人性管。在中国,由于上帝缺位,我们必须由人性来兼管二者。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章句上》)

为什么说最后都落在“身”呢?因为我们必须坚持“人性善”,我们才能有一个道德的屏障和根基。既然如此,我们就只能寄希望于道德政治,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仁政。

在孟子看来,性善论不仅可以使个人变得体面,而且,还可以让国家变得善良,让政治充满温情,于是,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仁政——王道思想。

与王道思想相对应的,是所谓的霸道。什么叫“王道”,什么叫“霸道”呢?孟子自己讲过一段话: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凭借武力征讨实现天下统一的,就叫做霸道。凭借仁德服众实现天下一统的,叫王道。在历史上,春秋五霸靠强大的军事实力互相征伐争霸,但这些只是霸道,而不是孟子提倡和赞赏的以德服人的王道。

有一次齐宣王问了孟子一个问题:齐桓公和晋文公是怎样的人呢?你能给我讲讲他们的事吗?孟子回答说,我不知道。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下章句下》)

齐桓公和晋文公这两个人的身份很特殊,这两个人都是霸主,是春秋五霸的前两位。所以齐宣王问孟子这个问题,不是在谈历史,实际上在谈现实政治。齐宣王借此表明他想搞霸道,孟子肯定会反对他,齐宣王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绕了一个很大的弯子,来诱使孟子跟他谈一谈霸道,但是孟子一下子就识破了他。

孟子的拒绝非常巧妙,巧就巧在他绵里藏针。他说孔子的门徒从来没有人说起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孔门眼界很高,我们理想的政治人物是周文王、周武王、夏禹、商汤,齐桓公、晋文公根本就入不了我们的法眼。既然没有人瞧得起他,所以孔子这个学派,关于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就没有传授。既然没有传授,我是孔子的门徒,那我当然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没有听说过,当然没办法跟你讲了。齐宣王一听这个话,也不就好意思再让孟子跟他谈齐桓晋文之事。

接下来,孟子把话题一转,今天我们也没有别的事,您又有谈兴,那我们干脆谈一谈王道怎么样?齐宣王要谈霸道,孟子把话题一转,谈王道。齐宣王是一个很明白的人,你谈王道不就是谈道德吗?王道不就是以德服人吗?那好,我请问你,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可以实行王道了呢?孟子说:保民而王。

保护人民就能实行王道。齐宣王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你看看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够保护人民啊?实际上齐宣王这两个问题,都是在给孟子下套子,显然孟子以前在道德上看不起齐宣王,所以齐宣王这个时候故意问孟子,那我的道德行不行啊?他想孟子一定会回答,你的德行还不够实行王道。齐宣王如果得到孟子这个回答,他马上可以转身而去了,既然孟先生你说我不行,那我也就不搞王道了,我还是去搞我的霸道去了。孟子也当然看穿了齐宣王的这一个小小的阴谋。

孔子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一向好战的齐宣王,遇到了竭力反对“霸道”的孟子。而孟子却偏偏喜欢迎难而上,见缝插针地向他灌输自己的“王道”思想,常常逼得齐宣王无路可退。那么在孟子看来,信奉“霸道”

的齐宣王还有药可救吗?他又会怎样去说服呢?

所以孟子根本不给齐宣王机会,斩钉截铁回答了一个字,“可”,可以,一下子就把齐宣王的后路给堵住了。齐宣王一听非常恼火。这个恼火有两个原因:一、我小小的圈套被你识破了;二、我的后路被你堵住了。所以他很生气,马上就反问了孟子一句,你凭什么说我可以啊?

孟子告诉他,我听说有一天,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朝堂面前经过。你坐在里面正好看到了,就问这人把牛牵到什么地方去。这人就告诉你,刚刚筑成一个大钟,我要把牛拉去杀掉,用牛的血去祭奠大钟。然后你对这人说,放掉它,你看这头牛很可怜,吓得都发抖了。那个牵牛的人就问你,把牛放了怎么办?是不是大钟的祭奠仪式就不搞了?你就告诉他说,那怎么可以呢。拿一头羊把它换下来吧!有没有这回事啊?齐宣王说有这回事,就是前几天刚刚发生的。孟子说,这一件事情就足以证明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了。不过我告诉你,齐王的老百姓可不是这么看问题的。齐王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大家都在传,说我们的齐王是一个很吝啬的人,他舍不得用一头很大的牛去祭奠大钟,把它换成一头小羊了,你看我们国王多么吝啬。

齐宣王一听觉得太委屈了,我齐国固然不算富有,可是我一国之君也不至于吝啬一头牛吧!我真的是因为同情这头牛,看到它很可怜的样子,我才把它救下来的。齐宣王给自己辩护,可是孟子不让他随便就这样解套。孟子说,我问你,你既然同情这头牛,可是你为什么把一头羊又顶上去了呢?同情牛为什么不同情羊呢?一下子把齐宣王弄得哑口无言,齐宣王问孟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孟子告诉他,这就是你的仁心。至于你的仁心为什么在牛的身上体现出来,在羊的身上没有体现出来,那是因为你看见了牛因为恐惧而发抖的样子,同情心被激发出来了,你没有看到羊,当然不会对一只抽象的羊产生同情心了。齐宣王一听非常感动,就对孟子说,孟先生,你说得太好了,你这么善解人意,我内心的苦恼,别人都不理解,就你一个人能理解,我太感动了。

实际上,齐宣王上了大当。齐宣王在朝堂上和这个牵牛者的对话,齐国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呢?所以这是孟子故意吓唬他说百姓都在说他很吝啬,让齐宣王自己很尴尬,然后孟子把他救出来。这就相当于搧你一个耳光,然后再揉一揉,你就记住我揉你的时候了,我搧你的时候你就忘了。现在,齐宣王对于孟子很感动,就对孟子言听计从,服服帖帖地听孟子的教导了。

然后孟子开始教导他,你看通过这一件事情,我可以证明你是有同情心的,但你的同情心强到什么程度呢?你对一头牛都那么同情,为什么你对人反而不能有同情心呢?这在逻辑上说不过去,你同情心大得足以同情一头牛,偏偏对人民没有同情心,没有人会相信你的。

所以孟子得出结论:你不能够对人民实行仁政,不能够把你的同情心推广到人民的头上去,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不愿意做。我现在通过以羊易牛的事情,已经证明了你是有同情心的,你是有仁慈心的,你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把你的仁慈之心体现在你的国家的政策上。只要把你的这个同情心体现在国家的政策上,王道就实现了。孟子这一段和齐宣王的对话是非常非常经典的一段,因为他几乎全面地说明了这个王道的理想。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用“以羊易牛”的故事证明了人性本善,他认为实行“王道”只需把本来善良的人性推广实行即可。可是孟子美好善良的愿望,显然和当时群雄相争的局面格格不入,诸侯自然也不会乐意采纳他的建议。可是善于雄辩的孟子不甘放弃任何游说的机会。那么孟子还会为君王们开出什么样的良方呢?他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新策略呢?

我们说孟子讲人性善,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善的,然后跟诸侯说,跟梁惠王说,跟齐宣王说,你们的人性都是善的,这不是在夸奖他们。说得好听一点是鼓励他们,说得不好听一点是逼他们。逼他们干什么呢?逼他们做好人,逼他们做一个好国君,齐宣王被孟子经常是逼得走投无路。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齐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老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梁惠王下章句下》)

这一次齐宣王问孟子,跟邻国打交道除了凭借武力和阴谋诡计,有没有其他的的方式呢?孟子就提醒齐宣王,小国肯定敌不过大国。但是在你强大的时候,要做一个仁者,要学会以大事小,以德服人,不要老欺负小国。

可是齐宣王已经听得够烦了,他到最后实在忍受不住,就跟孟子讲,孟先生,你让我不要好战,你说我国与国之间不要靠武力互相征伐,可是我做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

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因为我这个人有毛病,我好勇。我承认我自己有毛病总是可以了吧!可是孟子说好勇没有问题,你只要不是匹夫之勇就可以,周武王就很勇,周文王也很勇,他们一旦发怒,最后的结果是安顿了天下百姓,这样的勇不好吗?所以你好勇没问题。把齐宣王的后路给堵住了。齐宣王着急了,说那我告诉你,我还有一个毛病: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我贪财,你让我在国内对人民好一点,不要苛捐杂税太多,可是我就是贪财,你看怎么办吧!按说谁愿意贬低自己呢?齐宣王把自己贬到这个程度,实际上就是跟孟子说,我讨饶了,我没这个能力,我不想实行王道,请你放过我,我就这么自暴自弃了。

可是孟子偏偏不放过他。孟子说没问题,你好货,可是你如果能够让老百姓也好货,让老百姓也有基本的生活资料,不就可以了吗?王道不是让人不好货,王道是让你在好货的同时,也能够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让你知道别人也好货,所以你给人民以基本的生活保障,那就是王道。

齐宣王真的是给孟子逼急了,齐宣王只好再一次给自己下一个道德上很低级的判断: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拜托!我还有一个毛病,我好色,这总行了吧!好色你总是没话可说了吧!可是孟子还不放过他,孟子说没问题,当你好色的时候,你能不能够做到让你国家的人民“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你要知道,人民也好色,让人民也能夫妻团聚,那也就是王道了。

孟子和齐宣王的这些对话非常有意思,齐宣王作为一国之君,不断地往自己的头上扣屎盆子,又说自己好战,又说自己好货,又说自己好色。孟子就认定,我今天就抓住你齐宣王了,只有你足够强大,而且只有你还足够明白,所以只要你能听我的话实行王道,那我的政治理想也就变成现实了。所以孟子舍不得放掉齐宣王,所以无论齐宣王如何贬低自己,但是孟子都是要告诉他,你不能自暴自弃。

孟子有一句名言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人们经常会说天下国家,却未必知道天下以国为基本,国以家为基本,家以个人为基本,所以说个人最重要,人是天下的根本。有人才会有家,有家才会有国,有国才会有天下,所以说人为贵。治理天下,必须由“修身”开始。所以孟子性善、养善、推恩、仁政,这样一条逻辑线索和后来《大学》里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的思想也就是孟子的思想。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中华国学经典(随园诗话)

    中华国学经典(随园诗话)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

    《小窗幽记》内容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陈说利害、指点迷津,以言醒世,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性情。《小窗幽记》所选格言妙语、小品片句,或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或情趣盎然,读来津津有味。目录
  • 传世藏书——喻世明言(下)

    传世藏书——喻世明言(下)

    《传世藏书》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一切可借鉴的古籍整理成果认真校勘,使其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历时六年,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是重振华夏藏书风气、让中华文化永久传递的壮举,是倡导国人大兴读书之风气、振兴祖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壮举。
  •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问道苍生

    网游之问道苍生

    阿宅,一个平凡的小宅男,被女朋友甩过,也穷过,但恰逢地球联盟开发出一款名曰《问道》的游戏,于是平凡的阿宅却开始了他不平凡的游戏生活,什么是道?要问道,先问心,我心之内处处是道!何谓道?吾心即吾道!问心之道!
  • 霜骨录

    霜骨录

    上古时代,九州大地战乱四起,皆因一神石——冰霜之心。《神石志》曾记载:“女娲补天,余一神石,谓之'冰霜之心'。”传说得之者得天下,冰霜之心现世,各方争夺,生灵涂炭,雪域初代圣女叶璇,以自身血躯献祭,将其封印,终还万世太平。自此,冰霜之心由雪域叶氏一族守护,深入极北之地,设九重结界,与世间隔。本以为可天下太平,宁静却在几万年后重被打破……
  • 前世魂劫

    前世魂劫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一朝得子十月痛,半生为子陷情劫。
  • 盛世嫡女:多面王爷独宠妃

    盛世嫡女:多面王爷独宠妃

    他是神秘莫测的静远山庄庄主,还是慕容皇朝体弱多病的二皇子?但对于楚筠惜来说,他始终都是那个救了她、护着她、又爱上她的慕容灏。所以,慕容灏,无论你是谁,我楚筠惜都跟定你了。
  • 天啊,妈妈!驴子呢?

    天啊,妈妈!驴子呢?

    《天啊!妈妈——驴子呢?》是艾伦·帕克《天啊!妈妈》系列的第二部。在这本书里艾伦和洛娜继续讲述他们到安达卢西亚落户的故事,同时还补述了一些上一次没讲到的情节。艾伦和洛娜交了一些很棒的新朋友,同时也遇到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冒险经历。好像兴办羊驼农场的考验和磨难还不够他们应付似的,一家加拿大电视台也来凑热闹,要给他们在电视上露脸的机会。总之,这本续集将会告诉你,这两个跑去西班牙农村生活的英国移民最近又发生了什么新鲜趣事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之爆烈特种兵

    都市之爆烈特种兵

    退伍兵王林涛无所事事,整天在街头偷瞟美女,一次意外的英雄救美,他认识了一个遭遇凄惨的老板娘,于是,林涛决定好人做到底,应聘成为了老板娘店里的厨师……拳打小人,脚踩高富帅,林涛为了推倒极品老板娘而不懈努力着,立志翻身做老板!
  • 哑女夺君宠:绝代凤华

    哑女夺君宠:绝代凤华

    一朝穿越,她成了南越国的女王爷,隐于幽林别苑,看似快乐无边……传说,她曾是帝都最风流潇洒的女子;传说,当今帝君乃是她最钟爱的男子;传说,女帝待她诚挚无比,只不过生在女尊国,贵为女王爷,她又怎会去撬别人的墙角?更何况,那还是她姐姐的男人……愁吃,不愁穿,但也不能就此虚度一生,入宛州,落真情,游九国,历艰险,穿西域,入南疆,荆棘遍布,九死一生。
  • 每一个我错过的你

    每一个我错过的你

    每个人的身边,总有一个默默守护在你身边的人——张艺兴,比我大一岁的青梅竹马哥哥,我总把他当做自己的哥哥……可那个阳光帅气的他,竟然比我还专情地爱着我,我却不清楚我对他的感情,是爱情是亲情……边伯贤,帅气高冷的他,自打他转到我们班的第一天,我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他。苦苦追求的366天,终于换来他的爱……可我们之间有太多的牵绊……我还是那么固执的爱着他,包容他对我的一切谎言,一切过错,甚至一切伤害……然而,我们都青春逝去了,我该如何接受他们?爱,还是终究都错过了?
  • 人衍

    人衍

    隐藏于科学背后的世界,同样需要一群人来维持它的秩序。当然,既要对付妖魔鬼怪同时还要面对一群破坏力不在鬼怪之下的学生,简直心累,然而谁让自己是老师呢。“喂,那个谁,今天还开不了天眼就去给我把《黄庭经》抄一百遍啊一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