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216600000108

第108章 举荐蔺相如

当历史追溯到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时,有人会禁不住赞叹桃园结义的男儿胸怀;有人会追思三国英雄人物的斗智斗勇;有人不禁会想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可是有谁记得,在十八镇诸侯共同推举“四世三公”的袁绍为盟主,攻打董卓之后,先锋孙坚在满目疮痍的洛阳所猎获的那一块石头?

孙坚和曹操的选择不同,他选择占据洛阳、把持那石头所雕琢而成的玉玺。而且他为了这块美丽的石头,壮志未酬身先死,在途经荆州之时被刘表所害。

孙坚临死前最后看了一眼玉玺上的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而后才溘然长逝。这块玉玺何以会有如此魅力,能够让无数英雄趋之若鹜?

其实,它就是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和氏璧”。

关于和氏璧来源的最早记载先应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其记载的情节大同小异。和氏璧的横空出世要归功于一个琢玉高手,这个人即为卞和。

卞和生于春秋时期,具体的生卒年不详,在当时,卞和只不过是个普通百姓,和氏璧的发现却让他一跃成为受人瞩目的人物。

这日,卞和照例在楚山寻找可以雕琢成器的玉石,为自己的琢玉生计上下奔波。可是一直到日上三竿,卞和都没有发现一块可以入眼的玉石,失望之余不免嗟叹不已。恰在此时,一群路人从山前经过,其中二人讨论正酣,言及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有人看见一只浴火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俗语有云:“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听罢此言,心中大喜过望,他断定荆山上必有重宝,遂决意次日出发,赶往荆山,寻找那“莫须有”的宝物。

次日,卞和背上行囊,朝着西南方向的荆山出发,数百里跋涉,他终于到达目的地。一见此山,高峰如云,虎踞龙盘,正应了那句“山在虚无缥缈间”(白居易《长恨歌》)所描绘的景色。卞和遂更加坚定了此山有重宝的想法。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仔细寻找,卞和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璞玉,即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此璞玉就和一般的石头无异,但卞和已有寻找玉石数十年的经验,因而他只需要观其形、听其声、辨其色,就可以慧眼识宝玉。

在卞和所处的时代,职业存在着等级划分。《管子·小匡》有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所以士人(即做官者)的地位是最为显赫的,“农”之所以能够排名第二,不是因为统治者重视农民,而是因为在古代的小农经济中,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严格说来,其财富、地位等尚不及工商业者。工商业者又不如为官者,能够得到显赫的地位和特别尊重。所以后三者,皆全力以赴的谋求一官半职。

然而,《淮南子·齐俗训》有云:“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士、农、工、商,界限分明,要超脱这个界限,实现“鲤鱼跃龙门”的奇迹,要么有才华,要么有际遇。

所以此刻卞和所等的机遇终于来了。只要将这块璞玉交给楚厉王,自己就可以一飞冲天,从此改变命运。于是,卞和顾不得仔细欣赏那块宝玉,干脆星夜兼程赶往楚国国都鄀(今湖北宜城东南),将璞玉献给楚厉王。岂料楚厉王在听罢卞和有声有色的言辞之后,对此璞玉的真实与否依然游移不定,遂将国都中久负盛名的玉匠请来辨别。

这玉匠早就听说,有人给大王献上了所谓的“宝玉”,一见之下,果然是个好东西。可他转念一想,如果承认了这块璞玉的货真价实,就等于间接地承认了卞和的能力,大王一高兴必然会对卞和礼待有加,那此后这偌大的国都,哪里还有他的地位?

于是这玉匠便心生一计,对楚厉王说道,此璞玉不过是山间一普通石头,断断不是什么绝世宝玉。楚厉王何许人也?一国之君,日理万机,能够开恩接见卞和,就已经彰显了其仁慈和宽广。不料此人竟然不识时务,敢欺君惘上。楚厉王大怒之下,将卞和推出大殿,削其左足。

卞和踌躇满志地来到楚都,不料却遭此大祸,黯然归返楚山。不久,楚厉王暴毙,武王继位。卞和心念,天下人虽愚,但总还是有明智之人;楚厉王虽浊,但武王未必就不清明。于是卞和再次抱上璞玉,赶赴国都。

他不知道,与其说是楚厉王昏聩,不如说是那个玉匠贪婪。而今卞和的玉石再次落入那个贪婪的玉匠手中,必然是自取其辱。

果然那玉匠一见还是当初卞和献的那块璞玉,心中暗自讥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当初你以为先王昏聩,用假玉骗之,以谋取私利;如今竟然又故技重施,再次欺骗大王,是何居心?难道你以为楚厉王英明,武王就容易欺骗吗?”(《韩非子》)

卞和还待争辩,楚武王早就大怒不已,遂命人将其再次推出大殿,斩其右脚。

数年之后,楚武王崩猝,楚文王继位。此人一继位,就大行仁政,减轻赋税和徭役,对百姓爱护有加。由此而观之,楚文王就是卞和两度献宝而不得的贤明君主。只可惜,此一时彼一时,卞和献宝历王,被削左脚;献宝武王,被斩右脚,早已经是举步维艰。听闻文王贤明,心中感伤不已,遂大哭不止。三天三夜之后,已经是满眼溢血。时值文王清理前朝冤狱,听说卞和献宝不成、反而受刑的事情后,遂派人前去楚山询问卞和:“天下有很多被砍去脚的人,为什么只有你哭得这么伤心?”卞和听后停止哭泣,不无悲伤地说:“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哭,而是因为真正的宝石被当做普通的石头,忠贞之人却被当做欺君之徒,我是为颠倒是非、不分黑白而痛心!”来人闻言,心下感动不已,于是将卞和和璞玉一起带回国都,向楚文王讲明原委。楚文王闻言,急忙命人将玉璞的表层破开,遂得出一块绝世美玉,这就是“和氏璧”。

有记载称,“和氏之璧”的命名是为了奖励卞和的忠诚。然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何以卞和自己不直接破开璞玉,得出美玉献给楚厉王?难道是因为他手艺不精,担心自己没法完美的依据原本的玉石,雕琢出最出色的器物?还是他并不确定其中是否真的有美玉,所以不敢擅自打开?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和氏璧自此走入了历史的舞台,成就了一段段惊世传奇。

楚文王获得卞和所献的和氏璧之后,便将其视为国宝,恰如《战国策》所记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可见此时的和氏璧依然是块璞玉,并没有雕琢成器。大概是因为害怕一旦被雕琢,和氏璧就成了一块死物,无法再雕琢成其他的器物,所以其一直被放在王殿之上珍藏着。

辗转400年过去了,中间历经了风云变幻的春秋,又迈入列国纷争更为激烈的战国时代。这时候,和氏璧在沉寂了4个世纪之后,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此时,楚国早已经经历了数代王室的更迭,曾经首先发现和氏璧的卞和,首先认可和氏璧的君王楚文王,早已经化作了一抔尘土,融入了历史的风尘当中。但是和氏璧依然被楚国视为国宝,不轻易示人。

楚国此时比400年前更加强大,周王室已经衰微,楚国趁机兴起。在楚国的崛起道路上,相国昭阳可谓功不可没。

昭阳何许人也?据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的记载,当时的南方大国楚国,有昭、屈、景三大姓。相传早年昭阳曾为将军,并到黄海之滨的兴化进行开发,继而成了兴化的人文初祖。不久,昭阳因为战功卓著,便升任上柱国,地位在宰相之上。此时,作为君王的楚威王,为了表示自己对昭阳功勋的表彰,遂将国之重宝“和氏璧”赐予了昭阳。

昭阳大喜过望,自此,对楚王感激涕零,对“和氏璧”则视如生命。即使连出门游玩,也不忘记带在身边。古时,君子以佩戴玉来彰显自己道德高尚。昭阳带上“和氏璧”,不仅表示自己德高望重,也显示了自己的丰功伟绩。

一日,昭阳率领宾客去赤山游玩。宾客们早就听闻昭阳获得大王的恩宠,有幸获得和氏璧,遂人人争相蛊惑昭阳,让其拿出“和氏璧”一观。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昭阳虽然文武双全,却也难免一时头脑发热,见众人有如此雅兴,遂大方地将和氏璧拿出,让众人观赏。

只是,待得众人曲终人散之后,和氏璧却不翼而飞。历史上没有记载,到底和氏璧是如何被丢失的,也没有记载,昭阳是否努力追回过和氏璧。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当时是不能也不敢声张的。一来这众多宾客,要么是自己的至交好友,要么是朝中显贵,昭阳自然不能为了区区一块玉璧,坏了别人的名声,与大家结下冤仇;二来,和氏璧被楚王视为国宝,赐予自己时,就希望他能够好好保管,若国宝丢失,被楚王得知,则于己十分不利。

遂和氏璧丢失一事,就此成为一段悬案。

又过了50年,六国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边的秦国在周赧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284年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相继与韩国、魏国结盟;次年秦国又和东方少数可以与之匹敌的赵国结盟,完成了秦国昭襄王远交近攻、与东方列国连横的战略意图,剑锋所指,就是楚国。

楚国此时当政者是楚顷襄王。这日,派去赵国的一位探马向楚顷襄王报告说,赵国人缪贤竟然获得了楚国失传50年之久的国宝——和氏璧。一时之间,举国震动。然而此时的楚王已经无心去夺回和氏璧了,面临江山难保的境况,如何发奋求存才是头等大事。

然而,楚王虽然没有夺取和氏璧的心思,并不代表赵国国君惠文王就能够高枕无忧。因为,西方强国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对和氏璧虎视眈眈,只等实力与时机成熟。

只是,周王还在,所以周礼尚存。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好是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才不至于落人话柄。

就在秦昭襄王对和氏璧朝思暮想而不得之时,一位臣下向其谏言:只要秦王略施小计,以15座城池为诱饵,就可逼赵国就范。如果赵国从了秦国,将和氏璧献上,则以城池交换之事,大可一笑置之;倘若赵国不从,则秦国正好有了攻打赵国的理由。如此一箭双雕之事,秦王何乐而不为?

于是,一封信便由秦王寄到了赵王的手中。能够在战国那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中屹立不倒,赵惠文王自然不是愚蠢之辈。他料定秦王此举,意图不轨。一旦自己把和氏璧献给秦国,则秦王许诺的15座城池,必然是水中花、镜中月,可是一旦赵国拒绝了秦国的“友好”行为,则势必会激怒秦王,引火上身。

给也不是,不给更不是,这让赵惠文王如何是好?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赵惠文王苦心孤诣、徒添三千烦恼丝之时,宦官头目缪贤站了出来,给了赵王以希望的曙光。

那道曙光,就是蔺相如。

对于缪贤的记载,可见诸于历史的实在很少,因而其生平事迹也就成为一段空白。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韩非子·和氏篇》中,各有寥寥数语的介绍。因此,缪贤也只是一个小人物,之所以能够见诸于历史,不被世人遗忘,就在于他曾做过其一生中最为明智的事情——举荐蔺相如。

此时的蔺相如只是缪贤手下的一名食客,名不见经传。缪贤见赵惠文王正自踌躇该派遣何人作为使者前去秦国回复时,缪贤不失时机地向赵惠文王举荐了蔺相如。

使者的出行关乎赵国的荣辱得失,自然半点也马虎不得。赵惠文王对蔺相如一点也不了解,遂问缪贤,蔺相如何德何能,能够代表赵国出使秦国。

缪贤对赵惠文王说道:“臣下曾经犯过过错,本来打算逃去燕国,那时蔺相如拦住我说:‘您了解燕王吗?’臣当时对他说:‘我曾跟随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底下告诉我愿意跟我交个朋友。所以我觉得我了解他,才会想到去他那里。’蔺相如于是对臣说:‘赵国是强国,燕国是弱国,您在赵国受宠时,燕王才想和您结交。如今您是以罪臣的身份逃去燕国,燕国惧怕赵国的势力,又怎敢收留您?燕王一定会将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还不如主动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有机会被赦免。’臣正是听从了蔺相如的意见主动向大王请罪,才获得了大王的赦免。所以臣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派他出使很适宜。”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缪贤虽然是个小人物,却在赵国危亡之际,毫不忌讳地举荐人才。他的优点,可以概述为两点:

第一,慧眼识英雄。慧眼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一个“识”字,缪贤的确别具慧眼,能从一件事情上,深刻地认识相如之才。如果没有缪贤这双慧眼,没有缪贤这个伯乐,那么像蔺相如这样的千里之马,恐怕也只会被人“遗而不知”。

第二,胆识过人。他看准了赵惠文王是个明君,对自己曾经的过错定然不会追究,遂在举荐蔺相如之时,能够扬相如之长,不避己之短,并敢于以己之短来衬托相如之长。世人都赞春秋时期的祁黄羊,说他“外举而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岂不知,缪贤为了国家,即使有泄漏自己的隐私、被国君怪罪的危险,也毫不忌讳。如此不瞒私、不避短、为国为民举贤才的作为,当为后世所敬仰和赞叹。

自此,蔺相如正式走进了历史的舞台,此后更有广阔的天地,任其扶摇直上九万里,遨游于战国的风口浪尖之处。

同类推荐
  • 落叶庐

    落叶庐

    小说以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发生在中国西南部的永历政权抗清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一个普通少年因为痛恨腐败的晚明统治集团到阴错阳差的成为绞杀义军,再到成为抗清的官军主力,经历了甲申之变以及南明各政权的昙花一现般的过场,而后以武冈迎接永历帝,与清军数次激战,促成大西军与南明政权的合流,从而使阶级对抗转变为那个时代的保家卫国之战。在这一连串的历史事件中,主人公最后历练为一个足智多谋、权谋机变的统兵大将,并跟随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李定国征战湖广、两广,偷袭重庆,横扫缅甸。故事中两位女性,即郭都贤女儿纯贞以及靖江公主,一个是历史的真实人物,以悲剧收场,后者则是虚构人物,以喜剧结尾,同样作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女性,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局和命运,同那个时代大的背景不无关联,也与人物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1644年至1662年永历帝殉国,这段曾经激荡人心、惊天动地的历史,也是由那个时间无数个中国人用血肉和灵魂浇筑而成,如今早已湮灭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中。今人再翻开那段历史,以小说的形势,向国人致敬在国家存亡之际中的英勇不屈的勇士们。
  • 血皇图

    血皇图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洪武十三年,开国元帅徐达的嫡长子徐辉祖从北平带回来了一个私生子,也带回来了一段传奇的开始。这个私生子,就是徐景天,奇妙的时代,别样的精彩!游龙天下间、煮酒点江山,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群号:207815796
  • 大宋浪子1

    大宋浪子1

    证券操盘手林俊飞魂穿到了大名鼎鼎的浪子燕青身上。那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那一年的燕青25岁。还有四年多靖康之耻就会发生!徽钦二帝被俘。83名皇帝嫔妃,52名王妃王妾,22名帝姬(公主),247名皇族宗室郡主,5515名皇族及官宦贵妇,1314名歌女,3319名民间良家美妇,共计万余人将通通落入金人之手被摧残凌虐,生还者十不足一!金人还裹携六十余万金锭,三百余万银锭及大量中原珠宝珍玩返回白山黑水。我!林俊飞既然已经活在宋朝,我!就绝不能坐视整个华夏民族的灾难发生!有我在,就不会让岳武穆绝笔“天日昭昭”,就不会“十年功废”,我!更要光复中原,收取燕云,重振汉家山河!
  • 三国第一强兵

    三国第一强兵

    乱世操兵戈,男儿当称雄!汉末三国,热血男儿永恒的主题!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铸就了传奇无数。骑射无双的白马义从;锐不可当的先登死士;攻无不克的陷阵营;名震天下的虎豹骑……名将如雨,强兵如林!在天崩地陷的乱世中,他们纵横驰骋在中原大地之上,掀起了无边烽烟。最强者谁?初平元年,关东群雄并起,叩关讨董!恰逢其时,特种兵王羽穿越时空,降临在这个乱世,成了个名不见经传的诸侯之子。大战最前沿,黄河古渡口——孟津渡。第一强兵的传奇,于斯展开……
  • 山河拭

    山河拭

    山河有伤,英雄有剑。家园多难,死士赴国。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匪祸不断,为守护一方百姓安宁,一位女侠率众将台儿庄城打造成了武功之城。后因与大军阀交恶,被诬为“乱匪”,军阀集结重兵“剿匪”屠城……
热门推荐
  • 青莲书生

    青莲书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白衣步担趋长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山雨欲来风满楼。精军压境催迫城。尸横遍野是英魂。百无一用是书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没有你的美好时光

    没有你的美好时光

    【全书完结】感情戏:廖霆烨跑去图书馆找林淑,没想到林淑却塞给了他一本艾玛多诺霍的《房间》。廖霆烨:“这是什么意思?”林淑:“里面的母亲对儿子说,如果外面的人觉得生活无聊,他们应该来我们的「房间」看看,这样他们就会很惊讶,原来他们有那么多有趣的事可以做呢。”廖霆烨微笑,所以这是拐着弯骂他无聊呢?家庭戏:林淑是复旦大学里最年轻的教授,因为她过于独立,办事雷厉风行,鲜少有人知道她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下长大的,成长过程中受尽了父亲的道德绑架。林德胜:“男人是增值品,女人是贬值物!男人越老越值钱,女人三十岁了还不嫁人,你就是高不攀低不就,还想找好的?”林淑用手将碎发捋顺到脑后,转过头,似笑非笑:“爸,你知道为什么我在二十岁时就这么努力吗?就是为了能在三十岁时,拥有不婚权。”免得以后,遇见你这种人。在一场场家庭变故中,林淑突然发现,当年蛮横的父亲,也老了......【独立女教师VS回国富二代】
  • 天黑,别讲诡故事

    天黑,别讲诡故事

    游走在繁华都市与乡野荒村的古怪魅影,渗透进字里行间的惊悚传奇。听乡下姥姥讲那早已经被人遗忘的鬼怪故事,揭开平静生活外衣下潜藏的汹涌杀机……看疯魔君惊悚怪异短故事集,每天为你带来一个精彩又好看的诡异小故事。天黑之后,活人勿近!现在,请你锁好门窗,拉上窗帘,吹熄蜡烛,嘘~~一些不可思议的故事正在发生,听我给你娓娓道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苍落照

    苍落照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狂沙怒风,一回首枯骨连城一场命格的错乱,一段永世的姻缘,谁人轻怨,再无当年?四国纷乱,可因江山,毁我家园?沙场御前,巧思言辩,护卿长安。一个千年大族的开端,一梦浮生的流年,我纵驰骋万年,我愿命格皆乱,只为当年情缘,莫笑江山易变。江山为枕,天下为席,沙场一盘棋,朝堂几场戏。纵我千万骑,逍遥风云际。
  • 赤云氏

    赤云氏

    玄霄大陆,万族林立有圣道宗门雄霸一方,也有强者自立皇族。群雄并起,万族争霸,乱天动地。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诸侯战乱千万载,绝代双骄萧青帝、白玄帝横空出世,平四洲,战魔族,一统玄霄。万里江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年后,萧青帝与白玄帝二分天下,名西川神域,北洵神域。因一次次边境矛盾,两神域之间竟开始了战争,战争一直在进行,两神域也逐渐开始分裂,各方势力纷纷称王,玄霄迎来了史上第一次大乱。然而,三年后,东洲东陵城,一位名为赤云霄的少年,横空出世,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
  • 斗罗之酒剑斗罗

    斗罗之酒剑斗罗

    已有一百五十万完结老书【斗罗之先天二十级】新书【斗罗之最强场控】穿越后夜寒,一手提酒,一手持剑,逍遥闯斗罗。御剑乘风来,横行天地间。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癫。手提三尺剑,败尽天下人。酒足干翻天,唯我酒剑仙。
  • 炼之后人

    炼之后人

    人总有丰富的探知欲,从古至今,从出生开始,对于生命的尊重和自我的认识。家族流传的红石,是财产,可是,红石的来历,追溯到家族的起源,世事变迁的若干年后,红石的拥有者,会将这扇即将打开的门又合上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域争霸战

    天域争霸战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这是一个胜者为王的世界,一切只有强大的武力,才是你活下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