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95600000020

第20章 “潜规则”VS 没规则 (1)

限制一般人的规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不要动不动就拿“潜规则”来说事,那只是职场中的少数派报告。就算不幸遇到“潜规则”,你也完全可以避开,总有另一种选择摆在你面前。

职员战发票,老板斗回扣。

曾经有个公司开过高薪给我,但需要我每个月提供至少一万元的消费发票。在高薪的引诱下,我洋溢着激情运营了一下我的创造力,想出以下搜集发票的手段:一、每月购买一件名牌衣服或把逛街频率提高十倍,并且只逛有发票的店铺,这是最笨的方法,并且有拆东墙补西墙之嫌,最终结果肯定是赚来的工钱都变成了衣橱里不见天日的垃圾;二、发动群众,借发票,这个方案的后果不仅是欠下一堆人情,还很可能声誉扫地;三、要不,试试火车站卖发票的?或者,向手机垃圾短信广告里帮助复仇、追款并出售蒙汗药、窃听器、发票的人求助?最终结果是,我放弃了这份唾手可得的高薪工作机会,对搞发票的恐惧终于战胜了对高薪的垂涎。

中国职场里类似的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还有不少。在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嘴里,这就是无奈的黑暗现实,于是他们中有些人大学毕业后堂而皇之赖在家里打游戏,靠父母养活,还把自己的这种行为美其名曰“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好像在家里吃白食就高尚了似的。

更多的职场中人在与各种各样的“潜规则”玩游戏。有的玩“捉迷藏”,身段或柔软或笨拙地与规则闪躲;有的玩“杀人游戏”,一脸正气、满嘴谎言地装傻;还有的玩猜大小,只要有利可图,被“潜规则”了又怎样呢?

既要混迹于职场,又没学会玩游戏的就很痛苦。有位刚从香港来中国的记者初次拿到两百元“车马费”时,悄悄问他的好友,这算不算“有偿新闻”?而刚来中国区任高管的某位外籍人士则气愤而无奈地对我抱怨:你知道吗?在这里,就连采购一支铅笔都可能是有回扣的。显然他遇到了棘手的管理难题,而这恰恰是他在海外的工作经验和MBA课堂里学来的理论无力对付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道魔两边都烂熟于胸的则高十丈。同样是面临回扣问题,有位熟谙“潜规则”的民营企业家则取了香港公务员高薪养廉的经,五十万年薪聘采购经理。在年采购额上亿的情况下,有没有回扣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但他们的采购价基本是市场最低的,却是行业内的共识。

在“潜规则”里浸淫久了,有时会出现很滑稽的局面,当年热衷于配合“潜规则”的人有时会将“潜规则”无情地制伏,比如那位民营企业家,而曾经凛然正气的外籍高管很可能死在回扣的糖衣炮弹下。曾经遇到一位不太熟的德国留学生,竟问我借发票,原来他也找了个需要交发票发工资的工作。这个曾经行事一丝不苟、眼神干净清澈的德国年轻人,在中国职场中就这样被“潜规则”了。

长得好看有多重要依旧只是附加值。

在一个真人秀电视节目中,我看过一个因长相丑陋而想在毕业前去整容的大学生面对镜头坦然陈述自己决心的片段。虽然我的朋友们和我对于整容一事十分不以为然,对于为了找工作而整容更加不以为然,但看到这个片段后,我们一致认为,如果整容的花费对她不是一个沉重负担的话,整一整也许会有好处。我至今记得她的长相:倒垂的眉毛,扁平的脸,平静的时候,嘴角像是别人生气时的样子,眼睛细成一条线,不笑的时候像是哭丧着脸,一笑起来则让人顿生哀悯之心,但搞不懂是她笑起来的表情让人觉得哀悯,还是哀悯怎么会有人笑成这样?

长相的重要性在几个身居要职的朋友间的谈话中再次被证明。他们在谈招人的事,一个私人公司的男老板不仅希望直接给自己汇报的女下属最好长得好看一点,还表示可以给长得好看的前台多一点点钱。一家跨国公司中国部的女高管则认为,好看的员工有助于营造愉悦的工作氛围。但他们都不傻,绝不会要长得好看的白痴。所以,他们在长得好看与工作能力的关系之间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首选长得好看又非常能干的员工,次选长得不好看但异常能干的员工,既不好看能力又不出众的人则必须人缘好并且擅拍马屁。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有实例表明,男上司对长相出众的男下属可能会十分挑剔。但在我的个人经验中,却没发现女上司挑剔好看女下属的个案;相反,女上司通常喜欢长得好看又能干的女下属,尤其是当两者年龄差距较大的时候。

对长相平平的人来说,值得欣慰的是,工作能力始终还是被放在第一位,长得好看最多是个附加值,在能力相同的时候,才有机会发挥作用。但你不得不承认,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无论是外形、家庭环境、智商、心理素质、社交能力、表达能力、记忆能力上都是不平等的。在不平等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优势,才是聪明人的做法。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帅哥总是被长相平平的女子搞定的最终原因。她虽然不美,但她因为知道了自己不美,所以更有耐心,更体贴,投入得更多,并且更愿意使用战术。

有意思的是,那几位好色的高管还一致认为,在心理承受能力和吃苦程度上来讲,应该是不好看的人更胜一筹,这大概是因为从小不被足够关注和爱怜而积累出来的品质吧。对某些职位来说,这些品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上天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会为你开一扇窗,最怕的是,你自己又把剩下的那扇窗也关上了。

名牌大学管用吗?

记得听一位资深猎头提起过,他们搜罗的高管人才中,70%以上并非毕业于名牌大学。这个结论经常被周围的个案证实,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主管漫不经心翻看着下属的履历表,看到那个晃眼的名牌大学的名字时,会心地笑一笑,高深莫测地说上一句:这是我当年想考却考不上的圣殿,不过很高兴能与这里毕业的人才成为同事。一句话足以让名校高才生的脊背生出冷汗来,不知道名牌学历带来的是福还是祸。

但一位出身名牌大学的高管朋友认定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人更好用。他的经验是,同样是做一件事,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部曲的逻辑思维能力上更强,而且懂得利用一切资源比如网络和人脉等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更多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只能等待主管发出具体行动的指令。但他的经验也曾被其他高管认定为偏见。后者的经验是,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个人,大学牌子的响亮程度与人才的好用与否并没那么大。

作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以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来看,当年大学里真正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种自由自在的氛围和几位极富个性的老师。比如,有的老师信口开河:教材嘛你们自己看看就行了,我就讲点个人体会,反正我可以告诉你,咱们这个专业想考不及格是很难的事;再比如,有的老师整个一堂课就在讲自己对某个政治学领域的小问题论证或推理的过程,然后告诉你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如何获得快乐的……当然这些老师惹人喜爱的前提是他们在最终的考试时从不吝啬给出高分数,并且热衷于出没有标准答案从而不容易不及格的题目。至于新闻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采访及写作之类的技巧,实不相瞒,我是在实习及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学习的,而且即使现在看来,这个学习过程还得继续深入。没办法,这时代变化太快。

不过听说现在大学里风气变了,这样有个性的老师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考试越来越严格,考题越来越死板了。我有时在想,这是不是我为什么接到如此多的询问如何成为一名专栏作家的来信的原因。如果这些询问者曾经上过一些好老师的课,他们就会领悟出,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而且当他们心中有这个疑问时,他们懂得去研究目标对象,从而发掘出一些可行性方案,并且能够意识到,问这个问题就像问自己的上司“为什么你能成为我的上司”一样冒失。

升职可以“睡”出来吗?

热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被一些观众戏说为“升职主要靠和老板睡”。如果在以前,戏说也就戏说了,说完了笑完了也就洗洗睡了。可在2010年的中国,这种戏说立刻引起了媒体的兴趣。有女性杂志做了这样一篇专题,找出不同的三种睡法,让我给个意见。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已经out了。因为我还从没有把“睡觉”当做可以利用的职业元素,尽管“美人计”是从古至今一直被政变、战争、谋财害命频繁利用且屡试不爽的“妙计”。此外,这个问题能成为问题,说明这个社会已经出了问题。

把“孙子兵法”之类的政治斗争谋略用于今天的商场和职场,风气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被提到的多是战略战术上的启发,现在居然已经细节化到美人计该怎么使、对什么样的老板可以使、什么样的老板不可以使。甚至还有投机取巧者一厢情愿地以为,如果对自己喜欢的老板使美人计,可以一举多得。

杂志登这样的文章,为的是发行量。既然这样的文章好卖,也就说明了在如今的价值体系中,至少对一小部分人来说,金钱地位排第一,其余的统统靠边站。至于东方人曾经最在乎的舆论或者廉耻心,则可以忽略不计。啊,不对,应该这样说,舆论不论好坏,越大越好,坏舆论好过没有舆论。因为有舆论,就可以吸引眼球,就有潜在的商机。

一位电影导演对我说,都是你们媒体惹的祸,看看你们都在登些什么鸡鸣狗盗的东西,一点社会责任感都没有。这话太偏颇了。为什么《三枪拍案惊奇》、《大内密探零零狗》取得了票房佳绩后就没人指责它们的社会责任感呢?作为文化商品,电影也该有传递价值取向的社会责任感吧。

说来说去,还是利益惹的祸。传递着真善美价值观的媒体或者电影,没人买啊。比如,你说升职靠的是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不断改善处理周边人际关系的能力,有人看吗?当然,你可以变着法儿地把这些金科玉律说得有人看,但这毫无疑问就像让相声承担起说教“八荣八耻”一样困难。

既然电影、电视、书籍等文化商品已经与我们以前认知的“值得尊敬的”、“可信的”、“传递积极向上价值观和公共道德的”的文化商品渐行渐远,或者说,这些产品自身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在进入消费市场前,它们也许应该先自我定位,最低限度也是不能欺骗了天真到以为按照杂志上的说教就能成功的消费者。就像香烟盒上标有“吸烟有害健康”一样,有些杂志和书籍上都应该标上“本著作纯属娱乐消遣,如若模仿,后果自负”的字样。

如果张悟本早一点贴上此类标签,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上当了。同理,升职究竟能否“睡”出来,也就不会有人相信这些杂志上的话了。

人脉不都是吃出来的。

美国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在撰写的经典MBA教材《组织行为学》中指出,一个典型的首席执行官的时间分配中,至少25%该用于人际交往,而社交型CEO在人际上花的时间可能更多。这里的人际主要指的是与董事会、大客户及公司之外的各界高管。这是把搞人际关系学术化了。

如果连美国管理学界都认为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搞人际关系是合情合理的话,那么在中国职场的实战领域,人脉的维系所占的时间及精力的比例,就远远不止于此了。

同类推荐
  • 公关办事要有“心机”

    公关办事要有“心机”

    本书的目的是教人应付人生最难办的事,让关键的那些事情都办成功。同时本书引用了大量成功人士的实例,帮助读者了解他们在关键时刻是如何把事情办得圆满融通。书中所选用的事例都是人们熟知的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具有现实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如果读者朋友能够认真通读全书,一定能找到公关办事时的最佳心态和解决方法,在事业上找到自己的成功之地,也希望本书能为千千万万个读者朋友们解决公关办事中遇到的困扰和难题。
  • 公司因你而不同

    公司因你而不同

    “公司因你而不同”,是微软和IBM等公司成功的秘诀,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十分值得提倡的一种职业理念。《公司因你而不同》通过这个理念,帮你激发工作潜能,提升工作价值,实现人企双赢。
  • 青少年礼仪礼节知识宝典

    青少年礼仪礼节知识宝典

    本书是一本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礼仪读本,全面介绍了各种现代礼仪规范,如举止礼仪、社交礼仪、交往礼仪、特殊场合的礼仪、送花礼仪、馈赠的礼仪、在学校的礼仪、就餐礼仪、外出礼仪等,以及在各种场合交往的实用技巧。并导引出详细周到的礼仪要点,针对性强,极具实用性。
  • 靠天不如靠自己:新农民自立自强创业故事

    靠天不如靠自己:新农民自立自强创业故事

    本书记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农民企业家奋斗的足迹。通过了解他们的创业史,或多或少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信心,给有志创业的农民朋友以积极的启迪。
  • 领导慧眼识才、知人善任的9种智慧

    领导慧眼识才、知人善任的9种智慧

    人才之于企业更是如此,企因才兴,才因企成,才企共赢,成为企业界的共识。美国的企业家比尔·盖茨曾说过,假如有一天他一无所有了,只要把他公司的人才留下,他仍可以再建辉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韦尔奇也曾深有体会地说:“你可把我的资产拿走,但是请把我公司的人才留给我,五年之后我将使被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
热门推荐
  • 霸王遇上弓

    霸王遇上弓

    故事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S大学有一隐姓埋名,驰骋江湖,大名鼎鼎的“女土匪”。S大学还有一美貌与智慧并肩,各种'让人见了就想追'的腹黑变态“小霸王”。女土匪夸下海口,迟早要把这个表里不一的家伙收入韩信钻过的胯,啊不,收入麾下。于是乎,战争的号角吹响了......女土匪翘着二郎腿,手持小皮鞭:“小伙子,我不做大姐好多年了!劝你啊,回头是岸!”排雷:男主小狼狗,骨子里有占有欲。不是那种不允许任何人接近女主的那种。女主高中叛逆期做过不良少女。性格非小白。
  • 与君小院

    与君小院

    万事万物存在的意义,皆是为了一个“情”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者荣耀之鬼门楼

    王者荣耀之鬼门楼

    “冲啊冲啊,点塔啊,我靠别逗啊,这把赢了我就荣耀王者了”吴颢煜此时在床上大喊到。
  • 乘公交车的猫

    乘公交车的猫

    《乘公交车的猫》——卡斯柏是只12岁的公猫,它和65岁的主人苏珊·芬登生活在英国德文郡普利茅斯市。每天上午10点55分,卡斯柏都会准时跳上3路公交车开始它的旅行,一路上它会经过古老的造船厂、海军基地、市中心、几个郊区甚至还有该市的“红灯区”。苏珊·芬登用轻松的口吻讲述了她和这只猫的故事。
  • 夕昔往矣

    夕昔往矣

    原来只有我一人理解我,我想要的只是这样。
  • 择凡纪

    择凡纪

    我,拥有两具罕有的灵魂我,践踏万物,无视命运,欲为当世之帝只不过......轻舟已过,万物睹尽,方知【凡】最难达成,也最为不易还有我那爱情至上的恋人我......还能见到你嘛?
  • 狐言:本宫只是渡个劫

    狐言:本宫只是渡个劫

    云狐国的皇帝陛下向来不近女色,可最近,陛下天天往后宫里跑。“娘娘,陛下来了。”“不见不见。”陛下死皮赖脸的还是进来了。大臣们忧心忡忡,陛下这样沉迷美色怎么行?一个个分分递上了折子。某个娘娘看着那一堆折子,一声冷笑,跟着皇帝陛下一起上了早朝。“大胆愚民,好好看清楚本宫是谁”一众大臣们更糟心了,怎么办怎么办,狐神大人怎么就进了宫? 天道那个愁啊,一个两个的渡个劫怎么就谈起了恋爱呢?
  • 故事会(2020年6月上)

    故事会(2020年6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伯爵的新娘

    伯爵的新娘

    杰米玛在英国的乡村里经营着一家小花店。一天,她看见一台高级跑车停在了她的店门口,顿时脸色发白。是两年前就分居了的丈夫亚历杭德罗——他终于找来了!!杰米玛和亚历杭德罗一见钟情,两人马上就结了婚,婚后她搬进身为伯爵的在西班牙的城堡,但丈夫很快地就对她失去热情。在杰米玛流产后,亚历杭德罗开始和她分房睡,后来她再也忍受不住痛苦,逃离他的身边,来到这里过着平稳安定的生活。两年不见的亚历杭德罗仍旧用他霸道的语气对她说:“我想立刻和你这个背叛了我的女人离婚。”当然,咱们离婚吧。在被你发现我的秘密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