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0500000015

第15章 长孙皇后(1)

最接近完美的后宫之主

温柔贤淑、美丽大方、端庄得体、聪明睿智……这一切赞美,都可以用在她的身上。她不但持家有方,而且知书达理、深明大义,将后宫管理得完美无瑕。她一生从不干政,但却能在适当的时机对丈夫提出合理建议。这位最接近完美的皇后,就是唐太宗之后—长孙皇后。

美丽、温柔、端庄、贤淑……作为一个妻子,她具有一个女人所具有的一切优点;同时,她聪明、高贵、细致、典雅……也具备了一个皇后所应具备的一切长处。这样的一个女人,出现在了唐朝的初期。她就是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

唐朝立国伊始,人心初定,百废待兴。唐太宗是贤君,长孙氏是明后,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为我们的历史留下了一段佳话——不仅是宫廷里的还是爱情上的。长孙氏一生几乎毫无瑕疵,后宫的一切也治理得非常完美,同时与太宗皇帝的感情也是非常融洽。她绝对称得上是历代皇后的楷模。试想这样一个皇后,岂能不受黎民百姓的爱戴?这样一个皇后,又岂能不被后人尊重?

“龙”与“凤”的完美结合

长孙氏出生在河南洛阳。她的父亲长孙晟在隋朝时官拜右骁卫将军,文武双全,善骑射,深得隋帝信任;母亲乃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自幼便知书达理,以文明礼教、美丑善恶的标准来修身行事,并且生得美貌端庄。这样两个人结合到一起后,便生下了更加完美的长孙氏,以至于当长孙氏逐渐长大后,虽然提亲者甚众,却无人能合长孙晟夫妇之意。在他们心中,长孙氏将来一定会成为人中之凤,当然不可草率许人,嫁人当嫁当世之英豪。而这个英豪,在不久之后便出现了。

长孙晟去世得早,长孙氏同父异母的兄长长孙安业为人十分霸道,他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便将长孙氏等几个亲人赶出了家门。无奈之下,这几个人只得去投奔亲人高士廉。虽然这一变故给长孙氏的生活增添了一些磨难,但正因为这一变故,促成了她与李世民的一段姻缘。

北周时武帝的外甥女窦氏也是一个不寻常的女子,她自小就对世事见识非凡,当时便引起了长孙氏伯父长孙炽的注意。奇女子当然要嫁一个当世豪杰,于是便选中了殿内少监唐公李渊作为夫婿。二人共生有四男一女,而二人的出众之处却多半都集中在了二子李世民身上。有长孙炽的推荐,加上在隋朝任治礼部的高士廉的刻意观察,他们发现这个李世民果然才气纵横、长相英俊、文武双全,与长孙氏正是绝配!于是,长孙家便向李家倒提亲,两家一拍即合。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李世民与长孙氏正式结合。天赐姻缘,正应郎才女貌,不但两家家长十分欢喜,他们二人也是异常满意。这一对龙凤男女铸就了后来的一番宏伟基业。

不久后,李渊在晋阳正式起义了!面对隋朝的暴政,各地纷纷造反,但李渊的军队无疑是其中最为强大的。作为李渊最得力的助手,李世民时常在外领兵打仗,很少有机会回家与亲人团聚。长孙氏便只好在家中与婆婆窦氏、嫂子及几个弟媳相处。她的知书达理、学识渊博在众儿媳中非常突出,让窦氏异常喜爱,婆媳二人相处得甚为融洽。无形中,窦氏对李世民的偏爱也在逐日增加。同时,长孙氏还极力与李渊的妻妾拉近关系,取得了她们的好感,争取到了家族里面的人心。她这么做或许只是她的心地善良、贤惠一面的写照,但却在无形中促成了一种政治策略的实施。这也为后来李世民在家族内战中获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武德元间(618年),李渊正式建立唐朝,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长孙氏为王妃。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去世后,后宫便混乱不堪,而李建成虽贵为太子,却在文韬武略上都要远逊于李世民,所以他非常妒忌世民的才华,认为李世民的存在是对自己太子之位的最大威胁,便时常想办法对付他,欲除去这个眼中钉;同时,李渊的第四子李元吉虽然本事平平,志向却不小,也在觊觎这个太子之位。于是,一场兄弟间的斗争便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长孙氏在宫中以她非凡的才华不断地处理着与众人的关系,同时,她做人的端正态度也给大家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李渊也看得出来,几个儿子中数世民最具才能,同时他也对长孙氏有着非常强烈的好感,心中也在盘算着是否另立太子之事。只是另立太子事关重大,一旦为之会有诸多影响,所以才迟迟未决。而李建成与李元吉二人虽然也有争端,但他们知道李世民是最大的障碍,便结成联盟,欲想办法尽快除去李世民这个共同的敌人。于是,李世民在家中不断遭遇危机,好在几次下来都侥幸保住了性命。李世民终于决定狠下心来,因为他知道,自己若再顾及兄弟之情,迟早会被这两个兄弟所害。不久之后,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他的心中悄悄诞生。

李世民终于把自己的才能第一次对准了自己的兄弟!他与长孙氏之兄长孙无忌秘密进行了会晤,共同商议计划,然后决定发动“玄武门兵变”,正式对两个兄弟动手。而一向温柔纯善的长孙氏却一反平时柔弱的样子,非常英武地鼓励众将士奋勇拼杀,众将士无不精神振奋,誓要成功。

于是,一场兄弟间的决战便在玄武门正式开始了。李建成与李元吉才能本就逊于李世民,再加上这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兵变,二人当然不是对手。在这场决战中,二人最终死在了李世民的手里。为了免除后顾之忧,李世民将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儿子也全部诛杀。手段虽狠,却也是被逼出来的,所以在历史上,许多人往往更愿意原谅李世民这一残忍的行为。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正式登基,即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太宗皇帝;长孙氏也正式成为皇后。在李世民从秦王到太宗皇帝的过程中,虽然他的雄才大略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长孙氏在其中也是功不可没。她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能够把握得当,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显得非常突出,这都给李世民的成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卓越的后宫管理

太宗登基不久,长孙皇后便初步展示出了她的才华。她只是向太宗提了一个建议,便让太宗皇帝的美名立时传遍朝野。

李渊虽乃一雄才之人,但却有些好色,自登基后,后宫女子无数,全部归李渊一人所有。太宗继位后,后宫便成了长孙皇后的天下。她发现宫女甚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隋朝时的宫女,被留到了现在。这些女子刚被选进宫时一个个年轻貌美,而如今多数已步入中年。她知道若如此下去,这些女子必会面对深宫内院,终老此生。于是,她第二天便向太宗反映了这些情况,同时提议,这些宫女年纪都已不小,与其让这些宫女在宫中苦闷下去直到终老,不如为一善事,让有亲人的领回家去,并且附赠一些金银;没有亲人的选择善良人家,与其婚配,朝廷给予资助。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这些宫女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且还可以让百姓更加拥护朝廷。

太宗听了长孙皇后的话后,惊喜于夫人的这个提议,第二日便依皇后之言下诏。

此诏一出,轰动极大。后宫女子欢声一片,齐呼万岁。于是,按照太宗的诏令,一下子有三千多名宫女被放出宫,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未过多久,全国上下一致称赞太宗乃圣明之主。太宗圣明确实不假,但这个提议却出自长孙皇后。由此可见,长孙皇后的善良与思想都比较突出,这也是太宗在后来的政务中不断取得佳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孙皇后在后宫生活的管理中可谓是起到了表率作用。她深知,战乱结束没有多长时间,百姓生活尚未稳定,她便建议丈夫时刻保持谦恭、节俭的生活作风,同时自己还能以身作则,因此她的声誉极佳。她不因为自己是皇后便任意去追求浮华与奢侈。在她的带动下,其子女与诸嫔妃皆纷纷仿效。即使她的儿子太子承乾,乳母想为其增加器物时,也遭到了长孙皇后的反对。

太宗知道长孙皇后思想才能皆佳,于是在政务上往往希望皇后也参与研究。但她却认为后宫不适合干政,自己不应当违反这个原则。不过,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长孙皇后却能很好地帮助太宗。

在后宫的一切都已管理得很完善之时,她偶尔也会关注一些太宗处理的事情。如果太宗对宫中侍者发火怒斥,长孙皇后往往也会跟他一样训斥并处理被太宗训斥的人。但随后她会了解一些情况,若发现冤屈,她则会在太宗气消了后将事情的原委向太宗讲述,让太宗能更妥善地处理。从这个角度看,长孙皇后不但是个好皇后,还是一个好妻子,她更多地站在了丈夫的立场上想问题,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又能帮助他正确地处理事情。这样一来,宫中的人都会更加敬重皇上,而不是人人自危,这样便形成了非常和谐的宫中气氛。

长孙皇后待人宽厚,只要是太宗的孩子,她便视同己出,甚至对有的嫔妃的孩子比对待自己的孩子还精心。她对待嫔妃也同姐妹一般,若她们有病,长孙皇后往往亲自探望并赐药以助,有事时往往也会给予她们最大的帮助。有一年春天,长孙皇后还曾亲自带领宫廷贵妃及宫女、大臣夫人等一同去采桑、喂蚕,体验民间的生活,让众女更多地了解民间的生活情况。虽然这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众女的节俭意识与勤劳的作风,同时也在无形中推进了移风易俗。长孙皇后如此用心良苦,也难怪会得到百姓及后宫诸女的尊重与爱戴。

后宫安定祥和,太宗就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国家的政务中去了。作为皇后不是讨好皇帝而得到更多宠爱,而是想方设法让宫中安定,这在历朝皇后妃子身上,实属罕见!

智慧与德操的完美表现

长孙皇后深刻地吸取后宫干政误国的教训,所以发誓终生不直接干涉朝政。太宗有时因朝廷之事悬而未决想听听长孙皇后的意见时,长孙皇后往往回避。但在太宗有不明智之举甚至有害于国家之时,长孙皇后则往往会直言相劝,让太宗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在处理这样的关系上,长孙皇后可谓是做到了张弛有度,分寸也把握得恰到好处。

长孙皇后公私分明,绝不徇私枉法,这一点也是值得世人称道的。在“玄武门兵变”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的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在太宗登基后即被升为吏部尚书,并被封为齐国公。除了长孙无忌的大功外,二人的私交也甚好,所以太宗对长孙无忌非常了解,知道他才能卓越,也给了他很多特权,朝中许多事也让他帮忙分析、出主意。于是,太宗便想晋封长孙无忌为右仆射,即宰相一职。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长孙皇后时,长孙皇后立即表示反对。她认为,晋升外戚会惹来朝廷非议,实为不明智之举。不久后,右仆射宰相封德彝去世,太宗便又一次将欲晋升长孙无忌的想法提出,但长孙皇后仍然反对。她认为,自己家族之人官位已经不小,若继续晋升,则会引来祸患,并且举了不少历史上的“重亲遭祸”的故事。太宗听到皇后的话,心中虽然信服,但他仍然爱惜长孙无忌的才能,便不顾皇后的劝阻,封长孙无忌为右仆射、吏部尚书、左武侯大将军。

同类推荐
  • 百年巨匠黄宾虹

    百年巨匠黄宾虹

    本书以黄宾虹的曲折命运为经,以大师在艺术上的孜孜不倦和“一意孤行”为纬,以生动的故事写实和赏析文字为内核,辅以对大师亲友的亲历采访对话,讲述了黄宾虹传奇的生命之旅和罕见的艺术创造。
  • 程十发传

    程十发传

    《程十发传》是“图文版艺术家传记”系列之一种。本书用乡情篇、阅世篇、谈艺篇三个部分,记录了程十发对故乡之眷恋、其人生经历之曲折、其对艺术之见解和探索。程十发不囿于前人成就和门户之见,汲取民间和外国绘画的养分塑造自己的风格。他在政治风波中备受冲击,但仍然保持了自己的幽默和关心别人的性格。作者郑重通过广泛地收集资料和采访传主及其亲友,写就此部书稿。这是一部资料翔实可考而又评论精彩的传记。
  • 贞观良相——房玄龄

    贞观良相——房玄龄

    本书讲述了房玄龄波澜壮阔的一生,介绍了他的为官智慧和历史功绩,同时也反映了隋唐之际的历史风云。
  • 一叶幽兰一箭花:马湘兰

    一叶幽兰一箭花:马湘兰

    本书以精雕之字词、融情之段落,唯美地描摹了马湘兰的一生。既是她爱恨离别的人生白描,也有大明王朝走向没落的细处侧写。让读者重温秦淮河畔的莺歌燕舞,感受封建娼妓文化的点滴刻录。马湘兰的知性、才情和对爱的执着,势必会感动每一个愿意深度解读她的人。虽时光逝去数百年,然而对爱情和人生的探讨,依旧在这字里行间微微绽露,让人不禁掩卷深思、感怀不已。
  • 赵之谦传

    赵之谦传

    本书主要介绍赵之谦这位晚清艺术怪杰的传奇一生。他才思敏捷,具有艺术、军事、行政多方面才干,无论他的作品或他所编辑的《仰视干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影响力都极为可观。他曲折离奇的一生,更富于传奇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驭武圣殿

    驭武圣殿

    一个出身特殊的青年罗逍,在越过二十岁的修真限制后开始了他的使命和冒险之旅……
  • 似祖河

    似祖河

    这个地方,这个河,不一样。它有生命,或者说,它的生命比人更加高贵。
  • Hello,国民校草

    Hello,国民校草

    江辰逸盯着顾颜染认真的说“我警告你不准勾引我兄弟!”顾颜染不满“我哪有呀!明明就是你刚开始把我送给你兄弟的!”“反正从现在开始你不准勾引我兄弟”顾颜染点点头说道“好,不勾引不勾引,那我去勾引别的男人,哼!”可气坏江辰逸了吼道“顾颜染!你敢!看我不教训你”说完准确的对准顾颜染的唇......
  • 快穿系统之女主驾到男神接驾

    快穿系统之女主驾到男神接驾

    【第一次创作,不喜勿喷】她原本是豪门千金,却不想听信了别人的话进了演艺圈,最后落得个声名狼藉。一朝意外,原以为是解脱,却不想遇上个叫系统的东西。能撒娇能卖萌,还外兼送了个男神。“尔等渣渣,男神是我的,不服来战。”
  • 文明圣火

    文明圣火

    主人公卢泽遇到了一只来自外星文明的机械生命球体,从此扭转了原本的人生轨迹,跑在了大多数智慧生物的前方,化作星星之火,将地球文明的圣火燃向宇宙的各个角落。
  • 谁动了我的独角兽

    谁动了我的独角兽

    第一章【第一次尝试】“你是...”晓雪擦擦嘴巴,看看这个长发披肩的少女。“额,你是贺鑫心?”少女整整自己皱巴巴的裙摆,皱起眉不屑的问。“对,我是。”晓雪尴尬的回答。“走吧,以后就是闺蜜了。”少女不冷不热的丢下一句话,甩个头就走了.......“卡!”导演停了,对扮演晓雪的林雨萱说到,“表情不够,动作太生硬了!重来!”“好的....”林雨萱懊恼的挠挠脑袋,不好意思的说到。过了一整天,林雨萱终于下班了,要知道,她和闺蜜姚天依一天多辛苦:暑假来来回回跑片场,去了还要被导演训一顿。追逐梦想的两个孩纸,萌妹纸林雨萱和冷女神姚天依。就是这么任性~·~~~
  • 抚媚倾城妃

    抚媚倾城妃

    一个现代女,魂穿古代,没想到穿过来,这具身体受尽了屈辱!这种原主的记忆开始涌入!
  • 紫逸剑帝

    紫逸剑帝

    一小城废柴少年自杀,后被大华护将,穿越附体,自带帝王紫气,获圣魔双龙选择,天赋独一,自此闯遍万千世界,称紫逸剑尊,号万古大帝,成就无双
  • 谁夕霜阳剑

    谁夕霜阳剑

    一落痕,一无谢,一剑封喉。年少时,他们意气满满,皆是天之骄子。寂渊无负落痕,荷萧逸负无谢。剑有所意,在朝歌,他们互相结识,成了两对佳话,也成了不缘之人。……寂渊无:我所愿——星河欲转,流萤乱舞。惜夜:孤峰倚剑青天问,生几何,谁与我!碧云:本爷乃楚中狂人,便是天神亲临也无妨,何须怕你小小草民!……末时,寂渊无在断魂崖边坠下,荷萧逸在曲径通幽处诗别,惜夜斩灵而亡,正应了两把剑之剑语:落痕:人间路过,陌陌红尘,苍生不留痕。无谢:阳关玩去,阡阡四海,一剑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