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0500000011

第11章 冯太后(3)

北魏虽只是一个鲜卑民族,与历史的其他各朝代相比统治时间并不长久,但冯太后的改革却对封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冯太后把汉族人的优秀传统不断地向北魏朝廷灌输,为北魏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这一点上来说,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北魏因她一人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温情细腻的一面

冯太后为了权力,曾害死过献文帝,由此可见她手段之狠。可她并不是永远容不得身居皇位的后代子孙。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存在于世上,便开始悉心教导孝文帝,希望他能够成才,将来能够继承自己的“太和改制”,争取把国家的稳定局面沿袭下去。

孝文帝本就聪明绝顶,由于曾经害怕冯太后加害而不愿意更多地接触朝政,如今冯太后对他由当初的防范改为了对他的关心与培养。孝文帝也亲眼目睹了冯太后在朝廷所做的一切,知道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如今对自己又改变了态度,心中便也逐渐对她由厌恶与害怕变成了敬佩与尊重。

感情是培养出来的。面对曾经是欲除之而后快的皇帝,如今冯太后对他也是感情日深。她不但在改革中为北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在教导这个曾经她防范过的皇帝上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冯太后不但平时对孝文帝精心照料,而且在太和十年(486年)开始不断地让他接触政务,熟悉国家大事,许多政务之事都让他亲自过问管理。孝文帝从小就聪明过人,小的时候又因为惧怕冯太后而闭门读书,因此学问极高。如今接触政事后进步也非常快,这一切令冯太后感到异常欣喜。只是孝文帝明白现在还是冯太后把持朝政,所以他也懂得收敛,自己管理朝政绝不超过冯太后要求的范围,所以二人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的趋势。

冯太后的节俭是比较出名的。她认为,如果当政者能以身作则,才能服天下,让天下顺之。而在她的影响下,孝文帝也逐渐地养成了这一习惯,这让冯太后十分高兴。冯太后便更多地带着他去外面巡视,以便让他多些见识,增长才干。同时,冯太后的大度也成了孝文帝学习的标准。冯太后对待异己是异常狠毒,那是因为她担心自己的权力被夺,而在生活中,她却是一个心胸开阔之人。身边的奴仆若一时不慎或办事不周,她不会像其他当权者那样立即予以追究,而是笑着安慰犯事者,让他从此后可以更加小心行事。孝文帝对冯太后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也开始效仿。他从冯太后那里学到了许多优点,这也为他将来治理国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除了政治上的培植外,在生活里,冯太后也对孝文帝进行了全方位的照顾与关心。出于私心,冯太后将同胞长兄冯熙的三个女儿纳入宫中,嫁给孝文帝,两个先后为皇后,一个为左昭仪。从辈分上看,冯太后兄长的女儿要比低她两辈的孝文帝高出一辈,但由于鲜卑族人的传统对这些看得不是很重,所以也没有人提出什么异议来。这样一来,冯家便又有人成为了皇室之人,这也是冯太后所期待的。孝文帝对冯太后也十分孝敬,他极力为冯太后的清誉进行维护,以显出他与冯太后的关系异常亲密。

可以说冯太后跟孝文帝后来培养的关系显示出冯太后不但有慈爱的一面,而且也有十分长远的政治眼光。她不但不满足于自己对制度的改革,而且她为百年后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安排。这一点的确是她在中国封建史上的历代皇后中的过人之处。

严格执法,真心为民

太和九年(485年),冯太后将拓跋宏的弟弟拓跋禧封为咸阳王、拓跋幹封为河南王、拓跋羽封为广陵王、拓跋雍封为颍川王、拓跋勰封为始平王、拓跋详封为北海王。冯太后为了更好地约束宗室弟子,亲自撰写了一本规定做人处世原则的共计三百余章的《劝戒歌》,分发给他们让他们学习并遵守。

冯太后对不服自己管理的也是毫不手软的,即使对方也是宗室子弟。怀朔镇将、汝阴王拓跋天赐和长安镇将、雍州刺史、南安惠王拓跋桢都是当年文成帝的兄弟,手里都握有一定权力。他们因为与冯太后同辈,并不完全把冯太后放在眼里,不服冯太后定出的种种规矩,照样贪赃枉法,欺压百姓。

冯太后毫不手软,立即将二王捉拿,并且准备将其斩首。大臣们虽然对她的这种魄力感到钦佩,但却无法接受二王被斩的这种决定,并且一再声称二王是景穆皇帝的儿子,无论如何也要赦免。冯太后虽然坚持要杀,但见众臣不同意,心中不由得也有些犹豫。

她深刻地知道,若坚持杀二王,众臣便会与她产生二心,这将于朝廷稳定不利。于是,她最终决定放弃处斩二王,改为将二人削去官职,监禁终身。而如果是其他官吏,冯太后便毫无忌讳,比如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拓跋目辰和长安镇将陈提等未听她令,仍然贪赃枉法时,冯太后立即将他们的罪行调查清楚,然后毫不迟疑地处决洛侯、拓跋目辰,将陈提进行发配处置。在冯太后的指导下,孝文帝在不长的时间里,惩处撤换了一千多个仍然有着贪污劣迹的大小侯官。这一举措对贪官们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其中大部分开始收敛,以至于让北魏时的民间生活出现了很好的稳定局面。

这些贪官可谓是瞎了眼睛。他们应当知道冯太后是如何得到至高权力的,她为铲除异己能够变得异常凶狠,如今面对影响国家发展之人,如何能够手软?他们碰上了冯太后,又不愿意收敛自己的罪行,只能自认倒霉了。

冯太后非常关心百姓疾苦,不仅在惩治贪官上表现得很突出,而且在百姓遇天灾时还号召朝廷对他们进行帮助,尤其对老弱病残之人进行额外的关注与照料。

太和十一年(487年),北魏地区天逢大旱,瘟疫横行,冯太后便通知各地三长安置前去就食的人。同时,还将朝廷制作的珍宝杂器、衣服丝纺等许多东西分发给百姓,让百姓生活不至于因为天灾而蒙受更大的损失。所以,在冯太后执政期间,她深受黎民百姓的爱戴,同时也说明了冯太后的一系列针对百姓的举措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她在执政期间的处事是正确的,值得人尊重的。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她知道自己大限已到,便对孝文帝说,她死后一切从俭,要保持她生前的处世风格,不可铺张。她生前为国家做了许多事,死后也要对得起国家与百姓。孝文帝含泪应允。同年九月,冯太后去世,享年四十九岁。孝文帝在床前哭了许久,连续几日茶饭不思,滴水未尽。同年十月,冯太后被安葬在自己生前选定的墓地—方山永固陵。孝文帝未完全听从冯太后的遗训,而是按国君的葬礼规格对冯太后进行了安葬。孝文帝把自己的寿宫也安排在了这里,准备百年后永远在这里陪伴冯太后。

冯太后一生虽然有一些过错,但却有大功于朝廷以及后世,所以深受百姓与后世人的尊重与喜爱。她去世后,谥号为“文明太皇太后”,史称“文明太后”。

★人物点评

“文明皇后”是后人对冯氏的爱称,可见她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女政治家。她在掌权期间做出了许多优秀政绩,非常值得后人称道。可以说,虽然她有过一些过错,但历史更愿意把她好的一面记录下来,成为一段佳话。

冯氏跟其他朝代的一些专权后妃有所不同,她对权力的欲望渴求或许不是期待已久、从小就有的野心,她的权欲更像是在那样的一种历史环境中一步一步培养出来的。

她幼时经历过一些磨难,进了宫又亲眼目睹宫廷纷争,终于有一天这个朝廷要依靠自己来决断事情之时,她非凡的才能才被她自己发现:原来自己有着如此出色的能力,以至于可以非常轻松地驾驭属于自己的权力,从而让朝廷的事情依照自己的意思来办。那样的感觉,的确不错。就像今天的人当官一样,发现权力这个东西这么管用,当然会越当越过瘾,越当越想升官。她已经处于她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当然没有再升的念头,于是便有了把一切权力揽入怀中的欲望。这种感觉便像吸鸦片一样,越来越上瘾,终于导致了一幕幕本不该发生的惨剧在北魏时期上演。她处心积虑地处死所有不支持她的朝臣;她利用一系列手段逼献文帝退位,甚至将他害死;她坚决阻止孝文帝掌权,怕自己的权力流失……人若一旦有了权欲之心,竟能狠毒至此!冯氏的例子,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功是不能抵过的。但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后世之人却宁愿忽略她的种种狠毒行为。她在与文成帝相处时感情至深,甚至文成帝逝后她竟想追随而去。不过,她虽然有一段时间为了权欲而犯下较大的杀戮的罪过,但也正是因为她最终掌了权,才为北魏时期创造了一番崭新的变化。

北魏政权是少数民族政权,而冯太后却是汉人。她在掌权的过程中,并没有滥用权力、一再嗜杀,而是积极地将权力用在了刀刃上,为北魏年间的改革作出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积极地沿用汉化改革,还是悉心地培养她曾对付过的孝文帝,以便让这种改革的思维能够沿袭下去,都可以看出她是真正想把权力应用到良性发展上。在夺权的过程中不择手段,夺到后又把这种权力真正地用到了该用的地方,并且还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良性效果,这种例子在历史上也当真少见。

历史上尊称她为“文明皇后”,看起来历史还是更愿意记录她好的一面,只是在写她的生平传记时才会把她夺权时的所作所为记录下来。而到了今天再回头看她的生平,她的夺权之路虽然显出极其狠毒的一面,但与历史许多朝代夺过权的后妃所用的手法相比也不算有什么稀奇之处,特征也不突出,就是程度还算显眼而已。而她的功绩,在历史各朝各代中虽不能称无可匹敌,却也绝对是值得世人称道。所以我们回忆冯氏,应当更多地记录其好的一面,才能更加显出她的历史作用。

所以说,“文明皇后”,当记其文明也!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2(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2(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袁文才(1898~1930)又名远山、选三。江西宁冈人。袁文才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早年求学时断时续。1923年,他激愤于地主豪绅的残酷压迫和凌辱,毅然加入井冈山绿林“马刀队”,不久任参谋长,积极组织“马刀队”与伪县政府和地主豪绅开展斗争,从事杀富济贫的活动。1925年10月,马刀队改编为县总保卫团,他任团长。在宁冈的新城,领导保卫团同地方土豪劣绅和县衙门开展激烈的斗争。
  • 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一片诗心,绘成画境,一片画境,酿出禅意。他 那稳藏在墨色里的人生,氤氲着一个传奇而动人的秘 密。他就是——王维。朱丹红编著的《王维(倚仗临 风听暮蝉)(精)》为“大唐才子诗传”系列丛书中的 一本,《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讲述了大唐才 子王维“才人老去例逃禅”的一生。
  • 三国谋士今日观

    三国谋士今日观

    三国,一个让我们今人无限遐想的时代,本书聚焦三国历史,从那个时代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谋士进行介绍,兼顾各家史料,以成一家之言。主要分析了各个谋士怎样选择君主并被所选择的君主信任重用,以致最后建功立业的过程,这些无不对我们今天的职场中人有一定的启发。不虚美,不隐恶,对人物的论及兼顾能力与人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真实的三国谋士群像。
  •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是以晚清重臣左宗棠为主角的人物传记,从他出生前后的中外格局说起,沿着他的生命轨迹,记述了他一生的不凡经历,历数他所作的贡献。
  • 静静燃烧的日本雪

    静静燃烧的日本雪

    川端康成的父亲川端荣吉是个医生,毕业于东京医学院。他的兴趣颇为广泛,曾跟大阪的一位儒家学者学过汉诗和绘画。在他的藏书中,汉文典籍相当丰富,此外还有大量的日本和西洋的文学作品。在川端康成不满两周岁的时候,因为患肺结核病,他就与世长辞了。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还惦记着儿女,希望他们长大了能有所作为,并且还挣扎着坐起来分别为儿子川端康成、女儿芳子写了“保身”、“贞节”两个字,作为遗训。也许是由于年龄太小,和父亲作最后告别时,川端康成好象没有感到悲伤。这是川端康成出世后经历的第一次死别。正因为有这样的童年,成就了他从无家可归的孤儿到独立于世的青年作家。
热门推荐
  • 大佬们追到喜欢的人了吗

    大佬们追到喜欢的人了吗

    丁宁柠:“我想当,把你的位置让出来”伍易木:“丨”丁宁柠:“我想要你当我男朋友”伍易木:“我有男朋友”江仪木:“丨”
  • 争婚夺爱

    争婚夺爱

    她真的只是想离经叛道一次,体验一把叛逆期晚到的滋味,却撞上了人生中最大的意外,丢心丢身后,他竟玩起了你找我藏的失踪游戏,他究竟是谁?初见时,为何浑身是血?在她决定放手时,又为何偏要出现在她眼前,破坏她来之不易的幸福?
  • 幻想的天平

    幻想的天平

    在幻想的这一端,孤独掌控着自由,在幻想的另一端,爱情在自由中起舞。我们总是会忽略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在现在这个满是神魔、穿越、强悍的气息下,何尝不试着了解一下最真实的情感呢。那对爱的胆怯,执着,信任,幻想,在心底已生根发芽,那么,要留下什么呢?还是,全部剥除,只留下孤独?你的选择呢?
  • 千蛊奇谭

    千蛊奇谭

    本文轰轰烈烈大改中......~~~~~~~~~~我是纯洁的分割线~~~~~~~~~~~~等待的童鞋们可以先去看上架完结文《庖女情刀定江山》
  • 性别界限

    性别界限

    R先生和W小姐的意外重逢,看似无意却是他的提前安排。冲破了所有界限,他不再是她,她又成为他…他们的重逢注定给身边带来灾难,这场被精心安排的爱情最终会冲破性别的界限吗?
  • 猥琐上神

    猥琐上神

    泱泱三界美男无数,腹黑、强大、运气贼好的上神重生鸟,一边修仙一边非礼三界美男。什么?一个私奔女生出的废物竟然还想修真?被退婚,被欺辱,世人皆拿她当草芥,岂不知,这区区废物,居然是……人间美男多,春光无限好,上神来也!
  • 命运转折曲

    命运转折曲

    多少往事,多少泪水,多少故事,填写人生履历。人生如梦,往事如烟,悲欢离合,尝遍人生真谛。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不必在意,潇洒人生来去。花开花落,人间四季,半寐半醒,笑看人生意义。
  • 良缘情

    良缘情

    妖精爱上了人类,她用尽自己的法力救下了他但最终得知自己只是一个棋子,他从未对自己动过心,所有朋友都弃她而去,最终含恨离开。
  • 神武创世

    神武创世

    鸿蒙之初,天道茫茫。以我之名,书写万疆;源起之石,引动四荒,谁与争锋,创世一场!那一年,苍山之下,少年刻骨铭心。这一世,以血为墨,铭记辉煌!
  • 穿书后我修仙了

    穿书后我修仙了

    花无休穿书进了修仙界……花无休本穿着圆领袍逛街做街上最靓的仔,结果一睁闭眼间,她就身穿到荒郊野外,她没有任何身份不是女配女主,只是凭空冒出来的路人甲……不过,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我爹?原因在于,她的母亲是传说中的玛丽苏……且看路人甲如何修仙逆袭成为一代仙君。女主身穿,长相绝美,运气逆天,团宠c位出道,男配单箭头指向女主。正经修仙文,升级流。文风可能不正经,大家知道的,作者是个沙雕……作者一向不会写简介,大家只要知道,作者从来不虐女主,不搞虐恋情深无脑文就对了。推作者的另一本尚在连载的书《修仙女配很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