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06600000021

第21章 哲学与智力 (6)

智力是以其强度(或深度)见称的,而不是以其广度。正因为这样,在这一方面,一个人可以大胆地和一万个人去较量一番;就算一千个傻瓜凑在一起也变不成一个聪明、理智的人。

挤满这个世界的那些庸常、可怜的人真正缺乏的就是两种彼此关系密切的能力,即判断力和拥有自己的思想。庸人在这两方面的缺乏程度甚至是那些不属于这类的人所难以想象的,也正因为这样,后一种人很难明确地意识到前一种人的生存是怎样贫乏和可怜,以及“愚蠢的人所饱尝的苦闷和厌倦”。而这两种思想能力的欠缺正是对那些在各国泛滥、被同一时代人称作“文学”的文字作品,它们的质量却非常的低劣,而真正的作品在面世时却总是遭受到厄运的非常合理的解释。所有真正的文学和思想作品都试图在某种程度上让渺小的头脑同伟大的思想间形成共鸣,这就难怪这种努力不会马上取得成功了。作者是否能给予读者满足,关键就在于作者和读者间在思维方式上是否形成共鸣。这种共鸣越完美,读者感受到的满足就会越大。因此,具有伟大思想的作者也只能被拥有非一般思想的读者所完全欣赏。这也就是平庸、拙劣的作者让有思想的人觉得反感、厌恶的原因。甚至与大多数人的交谈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真的就是无处不在的能力不足和不相协调。

既然谈起了这个话题,我想一并提醒大家:我们不应该只因为某一新奇和也许是真实的话或思想出于某本劣书或是某一傻瓜的嘴巴就贬低它的价值。这只是因为那本劣书窃取了这一思想,而傻瓜只会人云亦云——当然,这个事实会被隐藏起来。另外,有句西班牙谚语也这样说:“傻瓜了解自己的家甚于聪明人了解别人的屋子。”同理,每个人对自己熟悉的领域都比别人更加了解。最后,就像大家知道的,就算一只瞎眼的母鸡也会找到一小粒玉米。甚至连这一句话“没有思想精神之人其内在是一个谜”也是对的。所以,“就是园丁也常作出惊人之语。”

这样的事情也是有的:我们在很久以前曾听到过一个很普通、没受过教育的人说的一句话,或是描述的某一经历,对此我们很长时间都无法忘记。但是,我们会因这些东西出自于没有受过教育人之口就低估它们的价值,或将它们视为早就被人知晓的。那样,我们此刻就应该问一问自己:在相隔如此长的时间里我们是否再一次听过或是读过这些东西?若答案是否定的话,那我们就应该敬重它们。我们总

不能因为钻石可能是在粪堆里找到的就不珍视它吧。

天才与常人的区别如果就程度方面而言,当然只是数量上的;但当我们考虑的是:常人的头脑尽管有个人的差别,而他们的思维却是有着某种共同的方向,那我们就会认为天才与常人的区别在于质量。常人具有这种共同的思维方向,因此,当相同的动因出现时,常人的思想马上就会选取相同的路径,并且走出相同的轨迹。因此,常人那不依据真理的判断经常能协调一致,甚至会发展成为一些根深蒂固的基本观点;无论什么时候这些东西都被他们抓住不放,被人一再地重复和一次一次地以全新面目出现。

想要获得独创的、不平凡的、甚至是不朽的思想,我们只需从世事中完全脱离片刻的时间;这样,那些最平常、普通的事物就会显现出其全新的、不被我们所知的一面,这些事物就以这种方式向我们透露出它真正的本质。在此,必不可少的条件并不仅仅是困难那么简单,这个条件根本就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正因此,这才是思想天才的本职工作。

谁要想获得同时代人的感激,就要与同时代人的步伐保持一致。但是这样的话,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会产生。因此,谁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就一定要把目光投向后世,坚定为后代子孙完成自己的作品的信念。当然,他在同时代人中可能会默默无闻;他就像是被迫在孤岛上度此一生的人:他勤劳地在这个孤岛上建起一座丰碑,以便把自己仍然存在的信息传达给将来某一天到来的航海者。如果说这样的命运对他来说太过残酷,那他就必须用这个想法来安慰自己:那些平常、普通、实际的人也常常遭受相同的命运——他们同样没有办法期待得到自己的劳动补偿。

亦即,那些平常、实际的人,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忙于物质积聚的工作。他们努力赚钱,购买,建造房屋、耕种土地、投入资本、创立公司、经营布置,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充满热忱。他们以为这样的努力工作只是为了自己,而最后的结果,后人却在那儿坐享其成——这些后人甚至通常不是他们自己的后人。由此,这种人也同样可以说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话;他们的工作就是他人获取的报酬。因此,同这些人相比,思想的天才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当然,思想的天才也希望能够获得劳动的报酬,起码能得到荣耀,但到最后,他们不过是为后代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不可否认,这两种人实际上也从前人那里承继和收获了很多。

但是,天才能获得的补偿却是他自己——在获得补偿方面思想的天才占有很大的优势——而不是别人怎样看他。确实,又有哪种人生活得比这种人更真实、更实在呢?这种人在其生活过的某些瞬间就已经留下了延绵千百年的回响,那声音在一片混乱噪声之中依然清晰可辨,经久不息。不管怎样,对于天才这种人来说,最明智的做法也许就是:为不受打扰地成为自己,那么,只要他还活着,他就要让自己对于自己的思想和创作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感到满足,这个世界不过是他所指定的承继他丰富一生的受惠者罢了;至于他存在的印记,就像化石一样,只有在他本人死后才能传到世人的手里。

此外,天才和其他人相比较的优势并不只局限在他发挥其至高能力方面。这种情形就好像一个有着和常人不同的良好骨架且动作敏捷利索的人:这人不仅能够格外轻松、灵活地完成身体的动作,且在此过程中感到愉快、惬意,因为他从发挥自己的天赋优势中得到了直接的快乐。因此,他常常是漫无目的地发挥着这些本领。更有甚者,这样一个身体灵活的人不但在跳绳或是跳舞的时候能够做出一些一般人做不出的跳跃动作,就算只是完成其他人也会的比较简单的舞步,甚至是他走路时的姿势动作,也会显露出常人少有的柔软和弹性。同样,真正具有卓越头脑的人不仅能产生和创作出一般人力不能及的思想和作品;并且他们的优越之处还在于他们能够随时以认知和思考为乐,因为他们觉得,认知和思考这项活动本身就是一件轻松和自然的事情。

所以,比较简单的、在其他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他们也能更加轻松、迅速、准确地把握。难怪他们可以从获得点滴新的知识、解答每道难题中得到直接和强烈的快乐,为每个有着丰富含意的见解,为每个隽永、如珠的妙语去击节赞赏——无论这些出于自己抑或出于他人。这样,他们的头脑思想就会保持活泼、灵动却又不带有其他别的目的,并由此成为了他们快乐的源泉;而无聊——这一时刻都在折磨人的恶魔——将永远无法向他们靠近。另外,过去或同时代的伟大的思想者所写的巨作对于他们来讲才算是真正存在了。具有平常的头脑,也就是只有糟糕智力的人,他们对于推荐给自己的这些伟大的思想作品却总是有心无力,就像是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到了舞场;前者去阅读那些思想的巨作是因为不甘人后,后者到场则纯粹出于习俗和礼貌。

拉布耶尔的说法是正确的,“对于那些没有精神思想的人来说精神思想就相当于零。”再说,就算聪明头脑或思想天才的想法和平庸之人的想法在根本上没什么两样,但两者之间的比较就好像是色彩鲜艳、生动的油画与轮廓草图或颜色淡弱的水彩画相比。所以,这些所有的报酬和补偿都属于那孤独存在于和他们不相称、甚至格格不入的世界里的思想天才。既然一切的伟大都是相对来说的,那把该乌斯称为伟大,或是变换一种说法,形容该乌斯生活在渺小、可怜的人群之中,这两种说法所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因为小人国与大人国的区别完全在于审视角度的不同。所以,不管一个创作了不朽巨著的人在后世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伟大、令人惊叹、抑或是意趣无穷,但在作者活着的时候,世人在他的眼里也必然是渺小、可怜和乏味的。我要说的这句话就表达出了这层意思:如果从塔基到塔顶有三百英尺的话,那么从塔顶到塔基当然也正好是三百英尺。

由此,若我们发现思想的天才不喜与人交际,有时态度严厉、让人很难接近,那也是不奇怪的。这里的原因并不在于这类人物是否喜欢沟通和交往。其实,他们生活在这世上就和在晨曦初开的美丽时分出门散步的人差不了太多:他兴致盎然地欣赏着明亮、新鲜的大自然,但他也只能将此作为乐趣,因为他没有可以与他交谈的伙伴——除了那一两个在田地辛勤劳作的农人。因此,伟大的思想者常常更加愿意自我独白,而不是与世俗的人对话、交流。当他偶尔让自己和别人对话时,空洞的谈话又将使他重回到自我独白中去。因为他忘了他是在与什么人进行交谈,或者,他起码并不是很在乎对方是否明白自己的意思;哪怕对方就像是玩具娃娃那样无法回应小孩的说话,他也觉得是无所谓的。

但是,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地注意避免有失公正。我的爱犬就经常会以它的聪明或是它的愚蠢让我很吃惊,而人类给我的感觉和这没什么两样。那些智力缺乏、完全欠缺判断能力、充满兽性的人类让我无数次感到厌恶,由此我也同意了古人的哀叹,“愚蠢真的是人类的母亲、保姆。”但在个别的时候,这样的事实却又使我很惊讶:形式多样的优美艺术以及有用的科学,尽管总是出自于例外的个人,然而却能在这样的人类中扎根、成长且完美起来;我也很惊奇于人类竟然能在长达两三千年的时间里,始终以忠实的态度、持久的毅力将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荷马、贺拉斯等人的作品抄录下来、小心保管,使它们在经历了人类历史的祸害、暴行后却免遭毁灭。人类以此显示出自己认识到了这些作品的价值。

我同样惊讶于某些人作出的专门及个别的成就,以及那些在其他方面与大众并无差异的人不时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或判断力的闪亮素质——就如灵光闪现一般。就连大众群体也会不时地让我感到惊奇——当他们发出巨大而完整的合音时,他们就可以得出正确的判断。这就像是从来没有经过训练的声音在一起唱和,若是人多势众的话,就会产生和谐的效果。那些超越了大众、被我们称为天才的人,只是整个人类的“灵光闪现”。因此,这些人能取得别人绝对无法取得的成就;也正因如此,这些人是那样的独特,不仅是他们与大众的差别让人一眼就看得出来,就是天才之间的个性差别也同样是突出分明的。两个天才人物很可能在性格和精神思想方面会截然不同。因此,每个天才都通过自己的作品奉献给这个世界一件独一无二的礼物。所以,阿里奥斯图的比喻十分恰当,“大自然塑造了他,然后将模子打碎”。这个比喻能广为人知是理所当然的。

由于人的能力有限,每个伟大的思想者之所以能称得上是这样的人,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个人有他明显薄弱的一面——甚至是在智力方面。我的意思是说,这个人的某种能力有时候可能会逊色于头脑平庸的人。这方面的欠缺有可能会妨碍他发挥其出众的能力,但如果用一个字词来对此加以描述——甚至是对某个确定的个人——却总是困难的。我们只能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例如,柏拉图的弱点恰是亚里士多德的长处,反之亦然。康德的弱项正是歌德的伟大之处,反之亦然。

人们也很愿意崇拜某种东西,只不过很多时候他们选错了崇拜的对象。而这要等到后世才能得到纠正。在这之后,这种最初是由接受过文化思想熏陶的群体所给予天才人物的尊崇慢慢地将会变质,就像那些宗教信众对于圣人的尊崇很容易蜕变为对其遗骨遗物幼稚、可笑的顶礼膜拜。就像成千上万的基督徒会崇拜圣者的遗物,但对于圣者的生平和教导却知之甚少。许许多多的佛教徒对于佛牙、佛骨及盛放佛骨的佛塔,甚至是僧钵、化石足印或佛陀栽种的圣树等都一跪三叩,但却没有打算去透彻地了解和忠实实践佛陀崇高的教诲。很多人张大嘴巴、心生敬畏地凝视着、打量着彼特拉克在阿尔瓜的住处、莎士比亚在斯特拉福特镇的住所以及里面莎士比亚坐过的椅子、据说曾经囚禁塔索的在费拉拉的监狱、康德曾戴过的旧帽子和在德累斯顿军械库里留下的破鞋子、歌德在魏玛的房子以及家具,连同这些名人的手稿。但是这些人却从来没有读过上述名人的著作。除了张大嘴巴呆看之外,他们做不出别的事情。

比他们更加聪明一些的人则希望能看一看伟大的思想者曾经看视的东西。一种奇怪的幻觉的作用使这些人误以为从客体就可以将主体引出来,或者,客体一定留下了某些属于主体的东西。还有一些与他们相似的人:他们会不遗余力地考察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来源,例如,浮士德的故事传说和文学作品;还有就是那些引发作家创作作品的作家本人曾经遭遇过的事件。他们对于这些来龙去脉的探究达到了如数家珍的程度。这些人就好像在看见剧院的一幅美丽画景以后,就匆忙登上舞台,仔细认真地检查支撑着这一画景的木造架子。像这种情形在当今举不胜举,那些专家十分刁钻地去考察浮士德其人及相关传说、格里岑其人是不是真住在魏斯阿德勒小巷、泽森海姆是否真有弗里德里克这个人、绿蒂维特的家人情况是否是真实的等。这些例子都证明了这样的真理:人们感兴趣的是这些资料素材本身,而不是作者所赋予的这些资料素材的形式,或者说对它的处理和表现。而那些对了解哲学家的生平历史很感兴趣,但却无意研究其思想的人,就好比是对油画作品本身没什么兴趣,但却非常好奇油画框及其雕工和镀金到底要花费多少钱。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那所有这一切也都还不错。但还有另一些人,他们同样把兴趣投向物质和个人,只不过在这一条路上他们走得更远,甚至达到了卑鄙、无耻的地步。也就是说,一个伟大的思想者将自己丰富的内在本质透露给人们,并且,经由这位思想者出色地发挥,创作了一些能够提升和启蒙人们及其后世子孙的作品,也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人送给了人类一份绝无仅有的厚礼,所以,那些无赖们就理直气壮地坐在判官席上,拉开阵势要审判思想者的道德。他们要看看能否在这个人身上找出某些污点和瑕疵,期望以此来缓解自惭形秽带来的苦痛。因此就有了,例如,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对歌德的生活所作的各种细致入微的调查——这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调查与讨论的问题也不过就是歌德青年时代的恋爱以及他应该和爱恋过的这一姑娘或那一女子结婚;或者,歌德不应该老实、正直地为他的君主效力,而应该成为一个为大众服务的人,一个配享受保罗教堂中一席之地的德国爱国者,等等。人们的这些忘恩负义的聒噪以及恶意贬损的企图表明了这些判官不仅在智力上欠缺,并且在道德上同样也是一些无赖和混混——这里已经包含了很多的意思。

有一定才华的人为名声和金钱而工作;相比之下,想要说出是什么力量推动天才精心创作其作品,却是一件很难的事。天才很少为赚钱而创作。名声亦不是推动他们的力量,名声在起推动作用这方面也只有法国人才会想到。名声是很靠不住的,并且,只需稍微仔细思考一下就能发现:名声其实也没多大的价值,“你应该得到的名声与你的作品永远不会相称。”(贺拉斯,《讽刺诗》)同样,也并不完全是为了让自己觉得轻松愉快,因为这种愉快的感觉与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并不相称。实际上,这是奇特的本能在发挥其作用。正是受到这种本能的驱使,天才才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在他传世之作中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他并未意识到其他的动机。大致上来说,这样的情形与果树结果子是一样的,都是出自同样的必然性;后者只要外在的一块能够赖以成长的土地,并无其他的需求。

深入地思考一下,事实好像是这样的:作为人类的种属精灵的生存意志渗入到此类个体之中,智力就达到了更加高级的清晰度——这得益于绝无仅有的机缘巧合——而这个更加清晰的智力也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此时,生存意志就力图至少得到这一个体智力清晰观察以及思考的结果或是产物;生存意志是为了和这一个体有同一本质的整个种属而去这样做的。这样,从这一个体所发出的光亮在以后的时间里就可以穿透一般人黑暗和呆滞的意识,并且使这些人受益。那种能驱使天才行动起来的本能便由此生发。天才也就会不计报酬、不在乎别人的赞许或趣味,勤勉、孤独、刻苦地将全副力量都投入到这些作品中去,而将本人的安乐完全置之度外。他不在乎自己的时代,而是更多地为后世考虑,前者只会将他引入歧途,而延绵的后世占据了人类种属的更大部分;少数具有高判断力的人只有随时间的流逝才会零星、单独地出现。同时,这样的天才常常就如歌德《歌颂艺术家》一诗中哀叹不已的艺术家一样:

既然没有我能取悦的朋友,并且没有珍视我才华的王侯;没有机会肯眷顾,来我清修之地的也只是些麻木的施主;我默默地刻苦、勤勉,饱尝苦痛,仍没有门徒。

天才的目标就是要完成自己的作品,将它们当成是自身生存的真正成果及神圣之物献给全人类;他将这个人类的财富交付给了具有更高判断力的后代子孙。其他的目标都必须为这个目标让路。为了这个目的,他将荆棘冠戴上,而在将来的某一天,荆冠就会抽芽长叶,变成月桂花环。天才专心致志、一意孤行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将它们稳妥安置,他们的执拗和小心就像是那些关注其卵子,并为将来的幼虫准备好食物的昆虫——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他们与后代是永远无缘相见了。这些昆虫会把卵子产在它们确定能方便卵子孵化以及幼虫可以找到食物的地方,然后才会如释重负般、安慰地死去。

同类推荐
  • 西洋哲学简史

    西洋哲学简史

    作者结合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背景因素,深入浅出介绍了西方2500年哲学史,分析其起源、发展与意义,并将东西方哲学史上关键节点人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既学习了西方哲学,同时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所了解。
  • 宗镜录略讲(卷二)

    宗镜录略讲(卷二)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大家小书:简易哲学纲要

    大家小书:简易哲学纲要

    本书包括《哲学大纲》《美学与美育》两部分。第一部分收录《简易哲学纲要》《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怎样研究哲学》《孔子之精神生活》等四文,简要介绍哲学定义、内涵、学术史与研究法等内容;第二部分收录蔡氏关于美学、美育的文章、讲义、采访记录等,是作者美学思想的系统记录。
  • 论语新得

    论语新得

    本书在编写方法上,选取《论语》中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章节,以最为权威的译解,和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感悟,再加上与之相应的历史或现实事例,使之浑然一体,让每一个解读对象都得到透彻通达的阐释,并得到适当的延展和发挥。一部哲学经典,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只要进入《论语》的世界就必能新有所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从《论语》中读出自己的新得,因为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先哲留给后人的经验和训诫,更是一种能够启悟未来的语言和指示。
热门推荐
  • 法律隐喻学

    法律隐喻学

    全书五编,第一编除具有的导论性质外,它的原理与方法还辐射于其他四编。第二编立足于“法的本体”的研究,侧重于法是什么的思考,这里用隐喻学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作为法的要素的法条与法律原则。第三编立足于“法的创制”的研究,研究对象侧重于法律规范创制的过程。第四编立足于“法的实施”的研究,研究对象侧重于动态的法律运行过程。第五章立足于“法律文化”,研究对象偏重于各种法律文化现象,它们虽与实际的法制运行过程有关,但比较间接、迂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嫣帝惑世

    嫣帝惑世

    意外穿越,她成了女尊王国的帝女,即将君临天下,身边还有无数美男相伴。谁说女尊就轻松了,这天下大乱的局势,这人人欲夺的皇位,她其实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光鲜亮丽,为了稳定朝市她不得不娶一名名不爱的男人,谁知却意外收获了爱情?
  • 九剑洛帝

    九剑洛帝

    洛帝创造九剑,轮回重铸,踏上绝世之巅峰,烛魔伴其左右,众神为其让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圣麒麟决

    神圣麒麟决

    此小说仅供娱乐,大家不要太认真。(作者是苦逼的学生党,周六周日更)
  • 银行行长2

    银行行长2

    读果红著的《银行行长2》,让你看到比现实更深更远的东西。道理谁都懂:金融危机不仅是金融的危机,更是信心的崩溃,信心的危机。金融危机来时最需要什么更是显而易见:逆势而上的进取心;因市而变的经营观;同舟共济的责任感;强化管理的事业心。这话说起来很铿锵很有力,真做起来竟然举步维艰。金融危机背后有太多你不知道的故事。一起来翻阅《银行行长2》吧!
  • 大星际

    大星际

    混沌中有无数的宇宙,地球宇宙只是其中一个,第一代地球宇宙种族的科技达到巅峰之后,他们越过宇宙壁垒,在混沌之中创造了新的宇宙,还创造了强大的附属种族——神族,可惜,神族背叛了他们,双方大战后,地球宇宙的种族全部去了混沌深处,神族也销声匿迹。无数年后,地球宇宙又产生了无数新的智慧种族,这些新的种族,大部分竟然都结合了第一代地球宇宙种族和神族两方的基因,穿越人类青年张成在宇宙中探索发展,懵懵懂懂的他偶然发现了这个古老的秘密……--哈哈,A签啦,大纲设想很完整,绝对新颖,请大家都收藏一下,来点推荐票吧,留点评论支持一下,给点信心和鼓励吧………………
  • 某死宅变身狂三后的异世界生活

    某死宅变身狂三后的异世界生活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穿越到一个二次元世界,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我变成时崎狂三了啊!!!(开学了随缘更新)
  • 男爵阁下

    男爵阁下

    谢尔顿睁开眼,发现自己穿越成了亡灵法师!疯狂召唤,骷髅海?当然有!而且没事的时候还可以搞点小发明。魔法和科技的结合!玻璃,望远镜,造纸术……魔导枪,魔导狙,魔导飞行器……心情不好就带领手下扩大地盘儿,心情好就卖卖军火……什么?你想买第1代魔导战斗机?可那都已经过时了呀!我们现在主推第2代。你要是出得起钱,我们还配送二代雷达和火控系统!怎么样?要不要买?我想买,但是没钱……没钱没关系,你的领地不是有一座魔晶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