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00100000055

第55章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内涵(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转变矛盾的对立、斗争的思维方式,而要从协调、平衡、共处的统一性的视角去观察和处理问题,并以此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首先,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和过程的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是一个不完全的阶级社会,这样,我们就不能再用观察阶级社会那样的对立、斗争和矛盾冲突的眼光看待和处理问题,而要以积极的态度、宽容的心情,从矛盾双方的协调、统一去认识问题。如此才能防止矛盾的扩大化,用最小的改革成本去解决问题。这即是说,社会主义矛盾的非对抗性质决定了,对立、冲突把矛盾扩大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尽量采取和缓的方式,协调矛盾双方的方式,把矛盾冲突缩减到最小,以保证改革开放在安定团结的环境下进行。另外,尽管当代社会的发展离马克思设想的自由个性的和谐发展还有很远的距离,但“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被社会所接受,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被确定为人的全面发展,而人发展的全面性就内在地包含了和谐发展的内容,要求社会机制的协调和平衡,使人能够突破片面性的局限,以和谐、全面的方式来规划行动和生活。其次,当代和平与发展的主流趋势,使合作与双赢成为发展的重要形式。现代化的进程是同技术理性的发展关联在一起的,由此带来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人与人的分裂等等人类生存的难题,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和随之而来的冷战局面,促使人们不断反思,使人们日益认识到,对立和对抗、矛盾和冲突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相容共处,协调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斗则两害,和则两利。由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征服和占有的意识被生态平衡的观念所取代,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关系上,对立和斗争被共处和互利所取代。一国两制、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共存等一系列对立面同一的事实证明,在当代和谐统一的方式也是事物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我们发展辩证思维,深入研究协调、平衡在发展中的意义。

和谐思维不是无矛盾的思维,和是指不同事物之和,“和而不同”,即多样性的平衡。只有多样性的平衡才能“和实生物”。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支;五味和,则可食。这种多样性平衡的现实意义在于,改革的深化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不同的人和群体在享受改革成果方面必然有所不同,不同利益的矛盾冲突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怎样对待和处理这些矛盾?是用对立、斗争的方式来处理这些矛盾,还是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纷争?和谐思维要求建立博弈平衡的机制,从而能够协调各种利益,使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的成果,达到化解矛盾,政通人和的目的。所以,和谐首先即意味着博弈的平衡和公正。

和谐思维又要求把目标的完满性变为过程的持续性。在以往的理论中,和谐都被理解为理想的终极状态,大同社会或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成为同现实无关的、可望不可即的未来事情。而对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与此相伴随的和谐思维方式却不能这样理解,它不仅意味着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更是我们达到目标的方式和过程,它要求确立这样的理论视角:以协调、平衡的方式来推进社会的发展。这就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征服、占有、对立、斗争的思维,更多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平衡性的思考方式。而这种思考方式在改革进入了矛盾的多发期和凸现期的今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化解矛盾,减轻技术理性带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冲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协调发展。

总之,辩证思维不仅意味着对立和斗争,和谐与平衡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只有对辩证法理论进行不断的创新,赋予它以时代发展的新内容,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发展

姜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基本特征、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才能全面把握其在理论上的创新价值和在实践上的开拓价值,从而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党提出的每一个正确的重大战略思想,不仅指导着当时中心任务的完成和突出问题的解决,而且从基本理论和指导原则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真理性的认识,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整体发展。这是理论发展的阶段性和全局性、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统一的一般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基本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在新的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过程中的理论飞跃。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这里的“符合”,就是把科学的理论和设想不断转化为本国的具体实践,从而既发挥理论的科学指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南作用,又在新的实践中发展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体现和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具有方向指引作用和现实启示价值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在扬弃资本主义和克服各种异化之后,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和谐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真正实现和谐的“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否则“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实现社会进步与和谐的过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不断解决的过程;共产主义的和谐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的自由人联合体;要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普遍交往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视野看待人类的解放和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等等。这些基本的原理和观点,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绝不是拿本本来套活生生的实践,绝不是从语录中机械地寻找论据。科学的设想如果不结合历史过程、时代要求和具体实践来阐明,就没有任何价值。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我们不可能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现成答案,必须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回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科学设想与具体实践、美好蓝图与实际任务的结合中,不断使科学的理论获得具体的现实体现,不断把新鲜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从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理论创新。毛泽东曾经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是边建设边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增加了规律性的认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而且使四个方面更加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结构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系统。二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更加突出地把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这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坚持社会形态与社会状态的结合,更加注重体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结合。在社会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社会制度下,最终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才在根本上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奠定了制度基础,开辟了广阔道路。三是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时代和世界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途径。我们党提出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坚持推动两个“和谐”建设,在实践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也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交往和世界历史的高度,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探索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振兴道路的理论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长期的任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实践进程的推进,我们对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党的十三大正式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地把“富强、民主、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近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党又明确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断。这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谐”两个字的添加,不是偶然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代表着长期以来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表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更加强调质与量、过程与结果、客观规律与价值理念的统一。另一方面,以“和谐”为重要目标之一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以剥削、掠夺、破坏为手段的现代化道路,后者那里有“羊吃人”

的现象,有“血与火”的代价。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则是坚持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有机统一的道路,是不断体现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民族复兴之路。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化和拓展理论是在实践中具体地、现实地、历史地展开的,科学理论的发展贯穿于实践的发展,集中体现实践的内容和过程。科学的理论只有符合实践的客观需要,才能发挥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讲的,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实践需要,符合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深化和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把和谐社会的概念首次写入我们党的纲领性文献,就是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和谐社会建设,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使其在理论形态和实践内容上更加系统和完整,使其内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内容更加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为它们的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条件。没有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项战略任务,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和经验,从而在理论上不断丰富和完善。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过程,并超越这个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新的更高的阶段提供更和谐、更充满活力、更加稳定有序的社会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的整个过程。在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形成的重大战略思想中,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关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战略部署,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战略部署。这两次重大的战略部署,使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强音,统领着全党全国人民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历史性创造活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科学发展的基本观点,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

同类推荐
  • 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曾经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经典性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 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

    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

    中国政府层级结构、法律地位、功能以及面临的问题决定了当前改革政府层级体制的突破口在于地级市。但是,中国现行的行政层级体制和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将地级市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制度化甚至法律化了,省级政府已经很难对市县政府的权力和利益作根本性的调整,地方政府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着动力不足、权限不足甚至是合法性不足的多重困境。因此,中国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必须走出权力收放、无序博弈的局面,从整体上、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体制,合理划分政府间的职责权限,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使地方政府逐渐从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转化为地方公共利益的“合法代理者”。
  • 毛泽东品书论人

    毛泽东品书论人

    本书主要介绍毛泽东一生中品评史书、谈论人物的心得,这部书展现了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政治领袖和思想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以书为鉴,吸取和运用所读之书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品书论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
  • 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

    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

    本书指出,无论是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还是第一代社会学家,多数社会思想家缺乏理解战争的理论工具。除了少数例外,笃信社会进步的学者对战争这一大规模暴力冲突现象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将战争视为边缘或过时的现象。直至20世纪,大部分社会理论家对现代世界抱有过分乐观的展望,对战争与暴力现象或视而不见,或语焉不详。社会理论志在对我们所处的时代作出令人信服的诊断,但对战争有意无意的忽视是其大的缺陷。由此,本书倡议重新审视战争和现代性的复杂关系。
  • 宁夏党史口述文库

    宁夏党史口述文库

    《宁夏党史口述文库》编辑出版的宗旨为: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组织有序地开展口述史资料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工作,力求通过鲜活而又具体的历史情节,使党领导宁夏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重要历程与风貌更为丰满和动人地“原生态”保存与展示;并在历史经验的总结上,使党组织的集体认识和参与者的个人感悟相结合地凝聚与呈现,以此更鲜活更有效地发挥党史工作存史和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再嫁孤女之沁羽姝途

    再嫁孤女之沁羽姝途

    海州财阀薛家少爷薛淳樾与京城理财世家叶氏遗孤叶沁渝自幼订有婚约,然薛淳樾早已对海州丝绸商千金苏羽茗情有独钟,可惜阴差阳错,苏羽茗最终成为薛淳樾的长嫂,商海浮沉,薛、叶二人不得不完婚,叶沁渝小时曾在薛家小住,可是却因为一场突然的劫难丢失了小时大部分的记忆,等她再次跨入薛家那刻起,上一辈的纠葛却因为各种机缘巧合陆续浮现,看似平静的薛家,正面临一场滔天的浩劫……(双女主文,错爱梗、失忆梗、跨代恩怨梗,小虐怡情,HE结局,放心看!)<br>第四、第五两章是交代背景的,大家不喜欢的可以略过,后期再回去看也行,(づ ̄3 ̄)づ
  • 落魄小姐眼光高:公子留步

    落魄小姐眼光高:公子留步

    本要在大婚之时羞辱于他,却不想阻止了人家洞房就要遭受天谴,所以,她才傻乎乎地爱上了仇人。享有娇妻美妾齐人之福的人,又如何对她专心一意?柔弱美人横刀夺爱,冷傲的她怎能甘心放下?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虽然落魄,却不接受嗟来之爱,公子请留步!本文感情深情单纯,喜欢纯净痴情的亲请进。
  • 星锋战纪

    星锋战纪

    这是一个超能时代,大部分人类都会觉醒“超能”这种力量。拥有超能的超能者能力各异,有的可以控制闪电,有的可以变身怪物,有的可以让身体刀枪不入,有的可以隐身透视。。。。星辰剑宗弟子夏浪坠崖重生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了自己的超能者生涯,并开启了一段奇幻壮阔的旅程。
  • 一路星辰相随

    一路星辰相随

    讲述了NOI娱乐公司旗下由10个女孩组成的女团的故事不同国家,不同性格,不同魅力的10个女孩,成为一个整体ONECTEN女团,1C10一起走花路吧。
  • 特种兵之我最强

    特种兵之我最强

    穿越特种兵世界,十八年后王者系统觉醒,从此以后,明鲤从一名普通人一步一步蜕变成无所不能的兵王。
  • 年方28

    年方28

    本人魏佳轩,1990年1月出生于晋东南某小村庄,如今二十又八。二十八载,懵懂无知的孩童时代6载,求学时光18载,为生计四处奔波4载有余。懵懂无知的孩童时代,竟生得毫无章法、毫无印象,正如尚未来过一般。18个春夏秋冬,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竟是如此之漫长,但路途略显顺风顺水,无太多坎坷。二十八载,丰富多彩,竟如一部精彩的大片。于是乎,整理从2012年至2018年期间的只言片语,试图回构一个无悔的青春。是故,年方28。
  • 追爱999次,校草的萌萌未婚妻

    追爱999次,校草的萌萌未婚妻

    “呵......你要怎么补偿我呢?”慕容夜拿着一杯咖啡,翘腿坐在沙发上,嘴角勾起一抹邪魅的笑容。“哥哥......我......我......我......我不知道”苏离沫像个女佣一样站在慕容夜的身边。“不知道?那就这么补偿我吧!”慕容夜说完便将苏离沫的嘴堵上了。
  • 异世植物王

    异世植物王

    作为一名死宅,林汝每天的生活是,吃饭睡觉打游戏。像最近风靡起来的王者荣耀,刺激战场什么的,她统统不会,因为,她的本命游戏是“天下植物”。像这种不用浪费脑细胞,还不用担心自己手残的游戏,可谓是深得林汝宠爱。某一天,在林汝第N遍攻打对面boss的时候,电脑突然黑屏,再然后……她惊恐的发现,自己穿越了……
  • 噬道诸天

    噬道诸天

    地球青年陈空穿越到一个实力至上未来世界,却被因为脑海中的神秘进度条夺取一切能量而体质孱弱,备受欺凌。当进度条读满的时候,陈空获得了一项能力——掠夺一切。掠夺生命,强化体质。掠夺灵魂,强化精神。掠夺天赋,为我所用。掠夺法则,我为法则。掠夺宇宙,即是主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