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42600000023

第23章 音乐趣闻轶事(1)

音乐杂谈最要好的朋友称为知音--音乐相传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名叫俞伯牙的上大夫,博学多才。他极喜欢弹琴,并且操琴的技艺十分高超。

有一次,中秋之夜,俞伯牙乘船出游。小船停泊在汉阳江口。俞伯牙面对长空皓月和宁静江面,不由乘兴弹起琴来。一曲未终,突然琴弦断了。俞伯牙心想,一定是有人在偷听我弹琴,所以琴弦才会断。他抬头看见有个砍柴人正向自己走来,于是暗暗感到吃惊。这分明是山村粗野之人,怎么也会听琴知音呢?俞伯牙并不在意,接好了琴弦继续弹奏起来。一曲弹完,砍柴人竟脱口而出:"多美的琴音呀!这一曲弹得就像雄伟的高山那样壮观。"俞伯牙听了十分吃惊。接着,他以涓涓流水为意境,又弹了一曲。琴声刚停,砍柴人忍不住赞叹道:"真美呀!这一曲您弹得如同细细的流水那样秀美。"俞伯牙恍然大悟。原来,今天自己遇到了知音的人了。他急忙推开琴,立起身,恭恭敬敬地将砍柴人请到船上,以贵宾礼相待。经询问方才知道,这砍柴人姓钟,名子期,也是个弹琴高手。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呀!于是,两人亲密地谈论起了弹琴的技艺,真是感到相见恨晚。

谈着谈着,俞伯牙突然起身对钟子期说:"倘使仁兄不嫌弃,我愿同你结为兄弟。只有这样,才不负知音之情。"钟子期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俞伯牙和钟子期同拜天地,结为兄弟。从此,两人时常在一起谈论琴艺,互相取长补短,俞伯牙的琴艺也越来越长进了。

有一天,钟子期不幸生病死了。俞伯牙得到这一噩耗后悲痛之极。他扯断了琴弦,摔坏了琴身,发誓从此终生不再弹琴。

上面的故事,记载在《列子·汤问》之中。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把朋友分为知己、知心、知音三种。双方相互了解,称知己朋友;彼此信任,能倾诉心事,称知心朋友,而象俞伯牙与钟子期这种志向道合、生死之交的好朋友则称为"知音"。最难得的,是知音朋友。

唐玄宗在音乐上做出的贡献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6年),史称盛唐。时国家承平日久,经济繁荣,国力达于极盛,宫廷燕乐也开出了秦汉以来最灿烂的乐舞艺术之花。

唐玄宗本人多才多艺,喜爱音乐精通音乐,能作曲,相传唐代许多著名音乐作品,如《霓裳羽衣舞》、《紫云回》、《夜半乐》、《龙池乐》等,或出于玄宗创作,或经他改编。

他擅长多种乐器,喜爱羯鼓,一次与音乐家李龟年说到他击羯鼓敲坏的鼓槌就有4柜之多。

他还将羯鼓尊为"八音领袖",曾即兴创作了著名的羯鼓曲《春光好》。据说他还善吹笛。

开元初年,玄宗对宫廷乐舞的管理教习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对乐舞艺术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开元二年,玄宗以太常是礼乐机构,不应有倡优杂伎,特设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又选太常乐工子弟数百人,自教"法曲"于禁苑之梨园。梨园还设有"小部音声",由30名15岁以下小孩子组成。玄宗又选伎女数百置宫中宜春院,为内教坊。

如前述隋已有教坊,唐高祖武德年间也曾设培训宫女的内教坊,但它们均属太常寺领导。

玄宗朝除上述设于长安的内教坊和左、右外教坊外,在东都洛阳也设有两处教坊,最盛时内外教坊近2000人。〔(宋)《乐书》〕梨园则是首创。这些机构不仅数量、规模超过前人,最突出的是它们都直属宫廷,由皇帝派中官(宦官)领导。表面看玄宗这些安排似乎是要严格区分雅、俗,维护国家雅乐机构的纯洁。实际上内、外教坊和梨园归属宫廷,使俗乐置于更贴近宫廷皇室的位置,更便于直接指导和使用。例如:梨园专门传习、演奏玄宗喜爱的"法曲",而玄宗创制的新曲也都交由梨园演奏。玄宗时常亲自指挥梨园乐工排练,丝竹音响齐发,有一声失误,"玄宗必觉而正之"。乐工也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这样,俗乐不是被贬逐,它们的地位实际反而大有提高。

教坊、梨园乐舞活动比多部乐、二部伎更频繁。它们拥有众多杰出的艺术人才。西京外教坊"右多善歌,左多工舞"。内外教坊中伎女又分"内人"、"宫人"、"扌刍弹家"三类。宜春院伎女谓"内人",也叫"前头人",因为她们天资颖悟,才华出类拔萃,常在御前演出并排列在舞队前列。其中尤突出的"特承恩宠者"则不过十来家,在宜春院内还赐有宅第。唐代音乐名家多出梨园、教坊,如歌手许永新,本名许和子,一次玄宗在勤政楼设宴,观乐者成千上万,人声喧哗。玄宗让永新出楼唱歌,声一出,"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梨园荟萃许多一流音乐人才,如能歌能乐器的李龟年,琵琶名手贺怀智,等等。在玄宗的大力扶持下,教坊、梨园乐舞终于成为盛唐宫廷乐舞成就的最高代表。

唐代的大曲与法曲唐代歌舞大曲较集中体现当时乐舞艺术的成就。综合乐曲、歌曲和舞曲的唐大曲,一方面继承了汉晋相和大曲、清商大曲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吸收融合西域大曲的精华,创出歌舞大曲的新格局。

唐大曲的结构,大致有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序歌、序舞--缓歌、缓舞--急歌、急舞。

唐崔令钦《教坊记》记载了教坊所演奏的大量唐代最流行的乐曲名,其中列有46首大曲,内容非常丰富,当是教坊的主要节目。这些大曲中,既有《泛龙舟》,《玉树后庭花》等传统清商类作品,也有《龟兹乐》、《醉浑脱》、《突厥三台》等少数民族的作品。开元、天宝时期,以一些边地编创进献的大曲作品,如《凉州》、《甘州》、《婆罗门》等最为活跃。《凉州》为开元六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是唐代最早产生的边地大曲;《婆罗门》为开元九年前西凉都督扬敬述进献,是唐代最著名的"法曲"《霓裳羽衣曲》的前身。"霓裳"曲就是以《婆罗门》为基础,增加了一个据说是玄宗亲自创作的"散序"而完成的。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自己的诗篇中,留下了对这一作品的由衷赞美和精彩的描绘。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及其自注告诉我们,这一作品开始是器乐的引子,"金石丝竹次第发声",但不舞:"散序六奏末动衣,阳台宿云慵部飞。"进入中序开始有拍(拍序),舞者翩然起舞,时或"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时或"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千变万化,美不胜收。再后是第三部分,乐曲进入高潮,音乐拍节陡然转为急促(入破),"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最后,"翔鹤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如同仙鹤飞翔的舞人缓缓停下,乐曲不像别的大曲在急速促拍中戛然而止,却是一声器乐的长引,似乎意犹未尽。唐代围绕这一作品产生了种种动听的传说,如说道士叶法善引玄宗入月宫,天上凄冷,玄宗遂归,于天半尚闻大乐,回来犹记得半曲,正好加到西凉献来的乐曲《婆罗门》上作散序。月宫传说当然荒诞,不过该曲散序一定非常美妙,所以白居易在诗中多次提及自己"曲爱"霓裳"未拍时"。据可信的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玄宗下令更改众多乐曲名时,始将《婆罗门》改为《霓裳羽衣曲》的。

《霓裳羽衣曲》是"法曲",法曲也是一种大曲。据说来自东晋及梁代的"法乐",隋代的法曲以"其音清而近雅"为特色。一般也认为唐代法曲的曲调、乐器更接近汉族传统的清商乐,但通过《霓裳羽衣曲》前身《婆罗门》是边地所采集改造的胡乐这类实例,可以看到唐代的法曲也广泛吸收其它胡俗乐成分。

唐代的大曲和法曲深深影响五代和宋代的歌舞音乐。民间从大曲中摘取部分乐器、乐段单独演唱演奏,也早从唐代起就蔚为风气,由此产生了许多的流行歌曲,滋养了诗乐、词乐等许多乐种歌种。

唐代文人音乐隋唐科举制度比较完备,文人士大夫阶层力量较为壮大,在政治、文化中产生重要的作用,围绕隋唐文人阶层也逐渐形成若干有特色的音乐品种。

琴乐是一种有代表性的文人音乐。隋唐文人多喜爱琴乐,能琴善琴的人很多,中间涌现不少有成就的琴家。隋代琴家如李疑、贺若弼、王通、王绩等。王通、王绩兄弟也是著名的文人。他们均有琴曲的创作传世。唐代琴家在演奏艺术方面多有发展。琴家赵耶利对当时流行的吴、蜀两大琴派有准确的概括,他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董庭兰技艺高超,善弹大、小《胡茄》,李顾、高适等著名诗人和他交往,都写诗赞颂他的琴艺。天宝中以琴待诏翰林的薛易简弹过杂调三百、大弄四十,为琴坛罕见。唐代著名文人中有很多擅琴爱琴者,如王维、李白、顾况、白居易、温庭筠等。著名文人独孤及晚年嗜好弹琴,患眼疾不肯治疗,宁愿目盲以求弹琴听觉专一。唐诗中有大量对琴曲、琴人、琴艺的描绘及评论,是我们了解唐代琴乐艺术的重要参考。

据说琴谱在唐代经曹柔改进,他"乃作简字法,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该"。过去文字谱冗长的记述,如《碣石调·幽兰》开头,"耶(斜)卧中指十上半寸许按商。食指、中指双牵宫、商",用简字谱一个符号就代表了。这大大方便了琴曲的记写,方便了琴乐的学习传播。除琴谱外,敦煌藏经洞还发现了后唐明宗长兴四年的琵琶谱。

诗歌是唐代文学所取得的最辉煌灿烂的成就。现存唐诗4万余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学遗产。它的作者包括从皇帝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而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唐诗和先秦的《诗经》相似,在当时主要是为歌唱而写的歌词,也是一种入唱配乐的音乐文学,亦称"声诗"。声诗的蓬勃兴旺有文人的努力,也有乐工歌伎的贡献。一方面唐代诗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更广地"唱为歌曲",并以此为自豪;因为作品被采入乐章,就可能获得广泛名声,或传入宫廷为帝王所知。另一方面,乐伎乐工也希望演唱更新更好的诗作,以使自己的演唱增辉。所以才会有唐代诗人们根据作品被乐伎歌唱次数的多少来确定彼此高下优劣的"旗亭唱诗"佳话;才有李贺、李益等诗人被乐工乐伎"赂求"诗篇的佚闻。音乐和文学在这里找到了最佳最紧密的结合点。文人中许许多多人精通音乐,他们不仅创作适合歌唱的声诗,还对音乐进行加工完善,甚至编创新的诗乐。众所熟知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就是一首以著名诗人王维名篇《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的声诗,并作为琴歌发展保存下来了。唐诗与音乐相得益彰,共同创造了中国文学史和音乐史的辉煌篇章。

隋唐音乐文学另一贡献是词乐。词是文人学习和发展了的曲子辞。广义说,词(长短句)和声诗(齐言)以及旧"乐府"体都是燕乐的曲子辞。不过它仍与音乐配唱的方式各有不同。声诗主要是采诗入唱的配乐方式,即由歌者乐工将诗作与适当的曲调配唱。而词则是文人"因声度辞"、"倚声填词",即依据现有的一定曲调创作歌词。为适应隋唐以来富于变化的多样的曲调,歌辞不能不突破原有齐言和其它格律限制,逐渐形成多种新的、与一定曲调适应的长短句形式,也就是一个个的"曲牌"。早期词,如元结的《矣欠乃曲》、张志和的《渔歌子》均按照民间歌唱已有定式,大体还是七言四句诗。李白的《清平调》、《清平乐》等词,则是公认的起源于文人的最早词作。五代和宋代以后,词渐成为最流行的文学形式,其音乐也有很大的发展,本书将在后面进一步介绍。

宋元的器乐与音乐宋元时期在沿用唐五代乐器的同时,也对它们作了多种改进,创作了许多器乐曲。例如:

琵琶上已出现很多"品",方便了演奏,也扩大了音域。元代还新出现了琵琶独奏曲《海青拿天鹅》,经明清至今长期受到人们的喜爱。又如唐代已有的"轧筝",用"竹片润其端而轧之",是一种拉(擦)弦乐器,至今仍存,改用弓毛拉奏。

一些新的乐器开始见于记载。如嵇琴,也是一种拉弦乐器,二弦,弓夹于弦间演奏,应是今天胡琴类乐器的前身。据说它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奚族乐器,故又名奚琴。北宋已经流行,一次宫中宴会,教坊乐人徐衍奏嵇琴,表演中不巧断了一根弦。技艺高超的徐衍不用换琴,就用剩下的一根弦完成了表演。

三弦、云王敖、火不思及兴隆笙等,也是宋元时期新出现的乐器。云王敖又叫云王敖锣,是在一个木制架子上由13面小铜锣组成的编锣。火不思或译浑不似、胡拨四等,是西域传来的弹拨乐器,四弦、长柄,其弦轴偏列于琴头一侧。 兴隆笙即西洋早期管风琴,元代由中亚传人,用于宫中宴会。 宋元时期器乐独奏、合奏十分普遍,形式种类多样。南宋瓦子勾栏中有箫管、笙、嵇琴、方响等合奏的"细乐",有笙、笛、筚篥、方响、小提鼓、拍板、扎子合奏的"清乐";有用一两件乐器,如嵇琴与箫管、双韵与阮咸合奏的"小乐器"等。还有主要用拍板、鼓、笛合奏的"鼓板",三五人一队在街市中表演。

同类推荐
  • 收藏兴趣热线

    收藏兴趣热线

    本书主要有关青少年收藏兴趣爱好的知识内容,包括邮票、玉石、奇石、陶瓷、书法、古玩、印章、烟标、火花等内容。
  • 世界戏剧学

    世界戏剧学

    本书为余秋雨戏剧著作《戏剧理论史稿》的首次修订版,作为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曾经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在使用十年之后,1992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颁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陇原艺术探析

    陇原艺术探析

    本书将研究领域的重点和视觉放在甘肃地域文化所蕴含的史料文献和历史遗存上,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甘肃省独有的艺术品种和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剖析。
  • 中国彩陶艺术论

    中国彩陶艺术论

    中国远古彩陶文化是华夏先民伟大的文明创造,它不仅以其独立的文化品位成为了后来人类文化的范本,同时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彩陶艺术论》以彩陶为基点进行文本研究,对“艺术”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研究以扎实的实物材料和多年的实证考据为依据。提出在人类艺术的发生史上,彩陶是处于一种由非艺术向艺术过渡的刨新艺术观。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舞蹈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舞蹈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龙野世纪

    龙野世纪

    无聊练笔的短篇小说,希望大家喜欢,谢谢支持。
  • 十字街的霍格沃茨

    十字街的霍格沃茨

    胆小的小男孩艾米收到来自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邀请函
  • 莫论剑无情

    莫论剑无情

    白戬本为皇子,过去的十七年里享受平安富贵,并无夺嫡之意,无故被卷入宫廷内战,遭到放逐,在流浪的岁月里,他从愤怒到成熟,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 原来是竹马

    原来是竹马

    就因为一颗大白兔糖,他就把自己卖了,而且这一卖就是一辈子,无怨无悔,在以后的漫漫岁月中,每当想起,都是一段最美好的记忆。
  • 一元二次爱:在轮回中找到你

    一元二次爱:在轮回中找到你

    一具被医生断言已死亡了的女尸被送往火葬场。在火葬场里,男化妆师的一番逗弄,竟让冰冷的女尸突然活了过来。几个小时后,一个窈窕美丽的女子,茫然地站在火车站的出口处,她失忆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她邂逅了史朗,结识了李若曦、卓杰、瘦猴和圆圆,他们之间,上演了一场爱情与友情的情感大戏。当记忆复苏时,他们的所经历的一切却都变了,而她在豪门里生活的伤疤也被一点一点地揭开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一世,吾追随你可好

    这一世,吾追随你可好

    无音,乃是无人能敌的妖王,竟喜欢上了柳蔚萧这个妖道。为了找到他的转世而下凡。没想到第一次见面竟是无音公主抱柳蔚萧,她陪他上学,跟踪他,在他面前从不高冷。有一次他竟然壁咚她......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六耳归来

    六耳归来

    西游已过九百八十万年,那个被悟空一棒打死的六耳又回来了。顺天命着生,逆天命着死。一声撕心裂肺的生音,震得天地都在颤抖,不··········应该是顺天命着悲,逆天命着战。
  • 辰心向月

    辰心向月

    她说:想和他去香格里拉寻梦去大理看风花雪月去南浔看杏花烟雨后来瑶小月离开了北梓辰从此他变得冷酷无情,杀伐果断直到5年后,她回来了他该爱,还是该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