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31200000049

第49章 审美力分析(2)

再则,审美认识还可以帮助观赏者对于“言外之意冶、“象外之旨冶的体会。艺术讲究蕴藉,它把意旨隐藏在形象里面,而这种“意冶和“旨冶,不是单靠直观便能获得的,还需要借助于思考和认识。如杜牧《江南春绝句》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冶这里写的是江南春景,但却批评了南朝政权,认为它们的覆亡,与佞佛广建佛寺有关,而目的还是讽喻现实,因为唐代帝王也是迷信佛教,寺宇奢丽。这首诗还比较浅直,易于索解,有些形象很是复杂,就需要深入地思考了。如阿Q这个人物形象到底意旨何在,就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的。于是文艺鉴赏就走向了理论批评。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一、美感的差异性

由于思想意识、个人气质和文化背景的区别,形成了审美心理结构的不同,有些人认为这种事物是美的,有些人认为那种事物是美的,有些人喜爱这类艺术,有些人喜爱那类艺术,这就造成了美感的差异性。

民族的差异性。不同民族的人对美的看法有所不同。这在人体美和服饰美的问题上表现得很明显。譬如中国人以皮肤白皙为美,说是“一白遮百丑冶,电影《牧马人》中女主角李秀芝结婚时,有位老大娘摸摸秀芝的脸,说真像二遍粉,那是称赞她的脸皮又白又细腻;但白种的欧美人却喜欢晒日光浴,认为将皮肤晒成红黑色,那才是美。欧美人认为身材清瘦是美,因而流行减肥运动,据报载,有人因节食而生厌食症,终至于死亡的;但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有一部落,却以肥胖为美,人们竞相研究致胖之道,选食富有脂肪的食物,进行能使身躯发胖的运动,如滚沙之类。在服饰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当然都自以为是很美的,但在别一民族的人看来,却未必以为美。有些人到少数民族地区游览时,喜欢租一套该民族的服装,穿着拍一张照,那是猎奇心理,而且有“到此一游冶的意思,如要他们长期正式穿戴,就未必愿意。有些原始民族的人喜欢戴很重的首饰,而且还在嘴唇上戳一个洞,插着骨头、象牙、羽毛之类,以为是美,而在开化的民族看来,这就不美了。在艺术鉴赏上,各民族的审美观点也不同。文艺的民族形式,就是在各民族不同的审美意识基础上形成的。这里,不一定表现在美丑观感的尖锐对立上,而表现在欣赏趣味的差异性上,譬如,习惯于欣赏定点透视法的西洋画的欧洲人,就对散点透视的中国画看不惯;喜欢戏曲中程式化表演和优美唱腔的中国观众,对西洋歌剧就不大欣赏;《春江花月夜》和莫扎特《小夜曲》的情趣不同,也反映了美感的民族差异。

时代的差异性。即使在同一民族,美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思潮的变化,审美趣味也会起很大的变化。就人体美而言,各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也不一样,所谓“燕瘦环肥冶,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汉武帝要选清瘦的赵飞燕做妃子,而唐明皇则钟爱丰肥的杨玉环?这与他们的审美观有关,而这种审美观又是受着时代风尚所制约的。这可以从造型艺术中得到印证。我们参观洛阳龙门石窟,就会发现北魏洞窟的造像,形相清瘦修长,而唐代洞窟的菩萨,则丰满圆润。当然,北魏不等于西汉,但至少可以说明,在对人体美的看法上,各时代是有所不同的。《中国古代服饰史》中所载历代服饰的变迁,也说明时代审美观的变化。其中有些是属于民族差异,如元代骑服与宋人衣服的差异,清代旗装与明人服装的不同;但大部分属于时代的差异。这些变化也有礼仪上的原因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之故,如峨冠博带宽袍大袖就不适宜现代紧张的劳动生活,但审美观的变化还是主要原因。古代的服装在舞台上还可以称美,如果穿着走到日常生活中来,就使人感到怪异了。对于文艺作品的鉴赏趣味,受时代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曲和楼梯式诗曾风行一时,到得80年代,青年人却喜欢朦胧诗和刺激性较强的现代歌曲。这是时代思潮,无法阻止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的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再下一代就将会有它自己的美、新的美,谁也不会有所抱怨的。今天能有多少美的享受,今天就给多少,明天是新的一天,有新的要求,只有新的美才能满足它们。冶淤阶级的差异性。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阶级的经济地位不同,社会利益的差别,文化教养的异殊,生活要求的不同,必然会反映到审美观点上来。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鲁迅都说到过农民喜欢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健康妇女,而并不欣赏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上流社会的美人,这就是不同阶级对于人体美的美感差异。对于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们的美感差异也很大。

《红楼梦》出世以后,林黛玉和薛宝钗哪一个更招人喜爱,就是长期争论的题目,据清人笔记记载,有两个老朋友争论这个问题,各不相让,激动得几挥老拳。这显然由于他们社会思想的不同,而导致审美观点的对立。至于面对同一部艺术作品而产生对立的评价,那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且不说古代对《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的不同审美评价,反映出不同的阶级倾向,就是“五四冶以后对于爱情诗、裸体画的争论,又何尝不是反封建的新文化思想与封建思想斗争的一个侧面?我们承认美感的阶级差异,但不能把这种差异扩大化,认为不同阶级出身者的美感差异都是阶级差异,其实有一些是属于不同文化层次而引起的心理差异。例如,中国农民喜欢大红大绿色彩鲜艳的年画,内容多是胖娃娃、大鲜鱼之类,象征人丁兴旺、年年有余;而士大夫则多喜爱淡雅的花草、幽远的山水,借以怡情冶性。如果把后者定为地主阶级的审美情趣,则何以解释这类绘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还广泛地受人喜爱?又如,通俗小说、流行歌曲在市民社会中广为流行,而淤《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第125页。

高雅的所谓纯文艺作品,则在知识分子圈子里才受到欢迎,这主要也是文化层次不同之故。

个人的差异性。人们的审美趣味,除了受到民族生活、时代精神和阶级观点的制约之外,还有个人之间的差异性。这是因各个人的经历、教养和个性特点不同而产生的。例如,对于服饰,各人的爱好就不一样,有人喜欢富丽,有人喜欢素雅;房内的摆设,各家也不相同,有的空灵,有的丰满;对于艺术,欣赏趣味就更不一样了,有的爱看喜剧,有的爱看悲剧,有些人爱明快的艺术,有的人爱幽婉的作品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下,审美情趣也会变化。譬如,人在兴奋时喜听欢快的音乐,在悲伤时要听深沉缓慢的曲调;在精力充沛时要看有深度的作品,而在疲劳时则取情节紧张的作品来调剂一下精神。

总之,在人们审美活动中,美感的差异性是很大的。

二、美感的共同性

美感虽然有各种差异性,但是也还有共同性的一面。正如我国古代哲人孟子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冶淤如果各民族、各阶级的人毫无相通之处,那么人类就无法共同生活了。如果各个时代的人们毫无承袭之点,那么历史就无法连接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面的统一组成,美感也不例外,既有对立、差别的一面,也有同一的一面,否则,艺术就无普遍性和长远性可言了。

自然美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有相同性,要征服自然的愿望也是一样的,因此,对于自然美的审美感受也就有共同点。黄山的风景,桂林的山水,自从发现以来,受到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人们的欣赏。这不但因为作为自然风光的山水、木石、烟霞、洞穴等无时代性和阶级性可言,而且它所体现出来的雄伟、清奇、幽深、朦胧等意境也反映了许多人共同的心态和情趣。所以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时,就表现了较多的美感共同性。

对形式美也有较多的共同感。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感,倒三角形给人以不稳定感,直线给人以伸展感,曲线给人以柔和感,红色给人以热烈感,绿色给人以凉爽感,快节奏给人以急迫感,慢节奏给人以舒徐感,由这些基本形式所组成的图案、器物、色彩、旋律,以及抽象性的建筑艺术,体现出淤《孟子·告子上》,《四书章句集注》,第330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它所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共同的。还有些技巧性很高,而思想性不明显的艺术,如杂技、马戏以及牙雕、玉刻等,也能赢得各色人等的喜爱。

即使是社会性、思想性较强的文艺作品,也不是不能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给人以共同的美的感受。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时写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冶;宋代诗人陆游在女真族占据了北中国时写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冶,都是特定时代情绪的反映,但是后人每当离乱时日就会吟咏它。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日本侵略军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时,各阶级的爱国人士仍然吟咏这些诗句以寄情怀。

其实,不但这类有特殊内容的作品能在后代产生影响,而且,几乎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能给后人以美的享受。马克思说:“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它们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冶对于这种现象,马克思的解释是:“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成人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儿童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在每一个时代,它固有的性格不是以具纯真性又活跃在儿童的天性中吗?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呢?冶淤这里说的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后来各个时期的艺术,也同样体现了人类性格发展的特定阶段,而这种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作品,总是能给后人以艺术享受的。

在我国文艺界,由于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文艺的阶级性问题理解得过于狭窄和绝对,因而对美感的共同性持否定态度,这就无法解释文艺的永久性和普遍共鸣现象。理论如果不能解释实际,就表明了自己的谬误。“文化革命冶结束以后提出了“共同美冶问题的讨论是必然的。但是,对共同美或美感的共同性的理解也不能绝对化,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首先,美感的共同性仍有一定的范围,它需有相应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并不是无限制的。譬如,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共同欣赏《春望》、《示儿》,他们都有抗击异族侵略、反对暴乱,希求安定统一的思想基础;而侵略者、暴乱者、乱中夺权者,就不欣赏这两首诗,他们喜欢这种动乱,动乱给他淤《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9页。

们带来了利益。在这里,前后两种人就没有共同的美感。其次,美感的共同性里仍有差异性。由于艺术接受的再创造的特点,每个人在审美活动中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并溶进了自己的感情。所以,即使面对同一部作品,都产生了共鸣,而各人的审美感受仍旧不一样。许多人都喜爱李后主的词,除了欣赏它的艺术性之外,大概还由于“人生愁恨何能免冶,所以对这些写离愁别恨的作品能引起共鸣。但是各人的愁恨却是大不相同的,有些是亡国之恨,有些是丧失亲人之恨,有人因失恋而发愁,有人因事业陷入困境而发愁,当然,也有人是吃饱了饭没有事干闲得发愁。总之,他们虽然吟咏着同样的诗词,而所寄之情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同中之异。

美感的共同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我们应承认美感的共同性,但要发展其差异性。过去的理论错误不但在于否认美感的共同性,而且还在于抹杀美感的个性差异。所以在生活领域和审美领域里就出现一律化的现象:大家穿一种式样的衣服,理一种式样的头发,唱同样的歌曲,看同样的“样板戏冶久而久之,审美的触角迟钝了,美的创造力也萎缩了,审美世界变成一片灰白。只有将审美个性解放出来,发展美感的个性差异,才能使审美世界丰富多彩。

同类推荐
  • 在尘寰·一只狗的自白

    在尘寰·一只狗的自白

    本书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这是文人们记忆中的故土、记忆中的乡村,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对人类来说,狗是牲畜,是宠物,是朋友,那么在狗的眼里,人类又是什么。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尼采在书中独创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一对重要概念,借此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视角和睿智的语言,重新阐释古希腊文化,进而探讨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能乃至人生的意义。尼采认为,日神(阿婆罗)的艺术表现为雕塑和史诗,是梦幻艺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艺术表现为音乐,是醉狂艺术。希腊悲剧源于酒神祭祀的合唱歌队,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融合的产物。尼采把“酒神精神”看作希腊艺术的根本基础,即“对生命的肯定……对其生命力之无穷无尽感到欢欣的生命意志”。他认为,在希腊悲剧发展到顶峰时,使它消亡的敌人也产生了,那就是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希腊启蒙哲学的批判精神,希腊悲剧在狄俄尼索斯和苏格拉底的对立中“归于毁灭”,但尼采预言:“酒神精神”必将重现,新的悲剧时代必将来临。
  •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爱国: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求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奉献: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国家经委党组对大庆精神的概括,即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 我的快递王子

    我的快递王子

    毕业季到了,同学们纷纷北漂南下,而颇受校花关注的刘德志却选择了“日子还在继续,每天送着快递”的生活,加入了万邦快递。他与房东的养女含月、马小婵演绎了一幕幕啼笑皆非的故事。任务描写活泼生动,故事条理性强,值得一读。
  • 邂逅心灵

    邂逅心灵

    全书共分为七辑,包括:等一朵云飘过来;一手赤心,一手老成;苍耳子一样纠结的青春;爱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明天依然会有蜜蜂飞来;像甘蔗一样生活;站着的大米。《邂逅心灵》适合散文爱好者阅读。
热门推荐
  •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为《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赡思丁、赡思、马哈麻、扎马鲁丁、海瑞、李贽、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蒋湘南、丁竹园等思想家的思想闪烁着人类聪慧、睿智的理性光芒。
  • 我在战国当大王

    我在战国当大王

    一觉醒来,烟尘落尽,误入先秦大地。这里有丰神如玉的战神蒙恬,亦有腹黑闷骚的燕太子丹。这里的女子风华无限,这里的男儿慷慨悲歌。既来之,则安之。且看一朝穿越过来的叶泽,如何玩转战国…
  • 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

    大小姐查亦儿时因为家中有钱大家便觉得她有势力每个人都靠近她却都不是真情实意甚至有人在背后胡说八道流言蜚语并没有使她放弃不靠家人不靠钱财以自身的聪明才智考上了柳巷城的一中而且还是A班她和一个上课老是睡觉下课打打篮球放学玩玩游戏成绩还奇好的男生做了同桌“钟离荣。”这是男生的自我介绍“诶…那个…我叫查亦,能叫你离荣吗?”“我姓钟离。”—故事从万里无云的长空肌如六出的少女略微尴尬的闭了闭黑白分明的双眸一脸无奈用刚睡醒惺忪的双眼瞧着少女的少年缓缓流淌出
  • 暗恋之我的不说话王子

    暗恋之我的不说话王子

    暗恋每个年青人对这个词都不陌生吧!每天都在发生着故事,每个故事的起源都不同,暗恋着他,是不是告了白?那就一起来看庾莎灵和她的朋友是怎样碰到自己心中的他,怎么爱上他……怎样告白,告白中遇到了多少麻烦……之后是否能成功……
  • 枪剑神域

    枪剑神域

    三年前。名为第二世界的虚拟现实游戏面世了,但由于当时虚拟现实技术的不稳定性,参加游戏资格的人数只有八千名,并且玩家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亡的玩家就会失去游戏资格。因此那八千名玩家在后来也被人称之为封测者。三年后,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
  • 一把浮沉剑

    一把浮沉剑

    重生侠客剑道“清昂顶点就到此为止了吗?”“不,远远不止”“天下理当听一听我的剑道”
  • 被国民老公捡回家:只想温暖你

    被国民老公捡回家:只想温暖你

    一个是福布斯富豪榜上的青年才俊,世界五百强企业的CEO,有着胜过明星般的相貌和身材的男人。一个是被丈夫和闺蜜背叛,一无所有众叛亲离,流落街头投河自杀,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人。那天如同垃圾一样的莫念华被安如煦捡回家,却被安如煦捧成掌心里的明珠。在最落寞的年华里遇到如温暖阳光般的你,和煦地照亮我的生活。莫念华:“是你让我成了现在的我,不知该用什么感谢你。”安如煦的脸上笑若阳光,“我不缺什么,但如果你一定要送礼感谢的话,那就把你自己送给我。”
  • 用我一整个青春去爱你

    用我一整个青春去爱你

    由一场梦引起的回忆,因一个人而放不下的心,那一年你的承诺还算数吗?当年7岁的男主为了救5岁的女主而深受重伤,陷入昏迷。真的醒来后想要去寻找女主,却发现自从那次意外事故之后,女主就此失踪。而他们的再一次相遇是因为男主的一场车祸,却又在阴差阳错间误会彼此。且看我们男主如何发现问题并追回女主。严重抑郁倾向的女主vs愿意以身相护的男主,欢迎入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忍受是生活的一半

    忍受是生活的一半

    媳妇被气死后,他也想一死了之,正当他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时,忽听见了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