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总是有限的,因此,办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好大喜功,做力不从心的事情。如果超越自己的能力,大包大揽地接受任务,妄想蛮干,最后只能落个失败的下场。这不仅会使自己“大伤脑筋”,而且还会给自己心理上造成创伤,甚至患心理疾病。
6.宽容待人
对人要友善,真心实意,肝胆相照。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要对别人要求苛刻,让别人一定得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别人的过错,批评要合情合理,给人一个考虑反省的机会。否则,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
7.积极、主动地工作
对待工作,不要观望,不要推诿,要破除依赖心理,主动地去做。这样才能处理好家庭和单位的人际关系,减少扯皮而带来的烦恼。
8.培养和锻炼健康的人格
一个人的人格如何,将会直接影响他在事业上的成就,而且还会直接关系到他未来的身心健康。医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在人格上有缺陷,他的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也会遭受到更多的精神刺激。因此,也就更容易诱发神经官能症、精神病等多种心身疾病。
培养健全的人格,一定要结合自己在人格上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例如,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爱交往的人,就应该督促和鞭策自己多参加集体活动,力争在适当的场合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开会时积极发言,主动与人交往,多交朋友,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弥补自己性格中的不足之处。反之,对于一个性格外向、好说好动、爱管闲事的人,那就要自觉地克制自己,不要轻易与人搭话,适当减少社交活动,甚至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多一些独处的机会。通过这样的锻炼,也能使自己性格中的过分发展的成分受到抑制,而不足的成分得到发扬。
具体说来,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锻炼自己健全的人格。
(1)诚实
诚实处事,实事求是。凡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要力促自己去完成,并要富有正义感,讲真理,说实话,办实事,做诚实的人。
(2)培养优良的品质
要热爱劳动,积极肯干;学习技术,熟悉业务;追求真理,勤于实践。
(3)适应环境
人不分亲疏,都和睦相处,宽以待人;事不分巨细,都拿得起、放得下:地不分南北,都能做到入乡随俗。
(4)锻炼意志和毅力
在逆境时,不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在顺利时,不骄不躁,不趾高气扬,不忘乎所以。
(5)谦虚谨慎
要有自知之明,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和忠告。做到谦虚谨慎,沉着稳重。
(6)保持良好的心情
正确对待困难和不幸的事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和稳定的情绪。即便是在逆境中生活,也要泰然处之,心平气和。
(7)提高受挫的忍受力。出现失败或挫折时,不气馁、不消沉,而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9.克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
人的心理不健康,很多因素是由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讲究心理卫生的目的,就是要及时清除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的各种“腐蚀剂”。通常有哪些“腐蚀剂”呢?
(1)多疑心理。多疑就是毫无根据地怀疑。这是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设置前进的障碍,既害人又害己。如怀疑别人设置圈套陷害自己,怀疑别人不信任自己,怀疑自己患了严重疾病等。多疑的人经常在心理上处于紧张和痛苦的状态,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因此,一定要认识多疑的危害,对人、对己都要坚持信任原则,并采取坚决措施,自觉克服多疑心理。
(2)嫉妒心理。嫉妒,是某种向往得不到而产生的怨恨心理,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不良心理刺激。具体表现为对别人的优点和成绩,不以为喜,反而感到不舒服、不愉快,甚至诋毁、造谣、陷害。这样不仅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而且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心理平衡,危害心理健康。因此,一定要克服嫉妒心理,要树立容人纳贤的优良品质,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既能促进自身的进步,又能使自己避免产生不良的心理刺激,保持愉快的心情。
(3)不良嗜好。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由于劳动的紧张和疲劳,工作上心情不愉快,常常以抽烟喝酒解闷,以此自我安慰,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俗话说:借酒消愁愁更深,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些刺激的结果,不但不能解除疲劳和不快,反而会引起机体的紧张反应,损害机体,促使疾病的产生。医学研究表明,吸烟使人智力衰退,使肺癌、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青年妇女抽烟还容易发生死胎和自发性流产等病症。这些情况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吸烟者体内产生的一氧化碳破坏了红细胞的正常功能,降低了对胎儿的血氧供应所造成的。长期过量饮酒,还会使家庭生活开支增大,产生家庭纠纷,造成家庭不和睦,而且自身还可能引起肝硬化、脑血管疾病,以及行为失控、造成车祸和其他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不道德行为。实践证明,抽烟、喝酒既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对社会心理也十分有害。因此,讲究心理卫生,就要自觉地克服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切实做好自身的身心保健工作。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行为的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患者康复的方法。
1.心理护理的程序
(1)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
①躯体需要。是指生理病理上的需要。它包括住院病人在治疗或护理上的一切需要,如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休息与活动、饮食与排泄等。
②感情的需要。由于患者处于陌生环境,接触新异事物(如仪器监护、检查、输血、补液等),与亲友分离,因而有要求护理人员给予关心、体贴等感情投入的需要。
③社交需要。良好的护士——患者关系以及同一病室的友好人际关系,可以较快地消除病人的陌生感。
④思想上的需要。病人最关心的是病情、疗效等,还有住院带来的对工作、学习及家庭、经济等的影响。
⑤精神上的需要。这在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如事业心、创作欲等。
(2)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
①应激与适应。应激是环境的不良刺激引起的机体反应。而心理应激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特殊心理状态,常有感知过敏、唤醒水平提高以及各种情绪变化,并伴有血压、脉搏、代谢等生理反应。人在患病后,患病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社会因素,可以引起心理应激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适应反应。
②焦虑。焦虑是对当前及对未来情况的担心、担忧的一种复杂心理状态。病人患病后,特别是疾病初起的急性期因思虑过度,往往引起焦虑。
③抑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反应。它是思维、情感、机体反应及动作的组合,其核心特征是自尊性低、伤感、沮丧、绝望、无助,机体功能改变,社会活动能力降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症状,它可起因于患病,也可以构成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是许多疾病的心理反应之一。
(3)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
①观察法。通过观察病人的表情、行为,发现患者心理变化。
②心理评估法。通过心理卫生评定(SCL—90)、抑郁自评(SDS)、焦虑自评(SAS),来评定患者心理状态和趋势。通过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定(MMPI),来评定患者个性特征。通过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来评定患者对紧张性生活事件的体验。
(4)病人心理护理诊断及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提出心理护理的目标,提出干预的策略并具体执行之。病人心理护理诊断也称做信息的分析。常见的护理诊断大约有43种,如活动耐受力差、焦虑、便秘、腹泄、心输出量不足、疼痛、言语沟通障碍、应付环境能力差、恐惧、悲伤、缺乏自理能力、自我概念紊乱等。
(5)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
评价过程开始于护士与病人相互作用的瞬间,并在整个心理护理过程中都在同时进行着。护士对自己护理成绩的评价是根据她的行为是否符合护理程序和她自己的计划,不能以病人的目标是否达到来作为自己护理成绩的标准。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也可以参照心理测量的动态观察。
2.心理护理的方法
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心理护理主要属浅层心理治疗范畴,如鼓励、支持、保证、疏导、渲泄心理治疗等。为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良好的护士一患者关系,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实际上,基本的服务态度是建立这种关系的基础。
(2)促进患者问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患者消除不安情绪,减轻痛苦;反之,若病友间传播不利于疾病的信息,则会给心理护理带来不良影响。护士应该在所管辖病区中的病房建立心理护理的立体氛围,防止不良刺激的干扰。
(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家属、亲友对病人有直接的影响,他们的情绪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而他们的情绪又受病人的病情所左右。手术前教育,如果把家属也包括在内,其效果要比单独对病人教育的效果更好。
(4)加强护理宣传
告诉病人有关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康复的信息是十分有益的。这不仅是护士的工作,还可组织医生,特别是本病区知名的医生(包括专家、科主任)、治愈的病人来针对病人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教育,以增进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消除焦虑、疑惧、抑郁心理状态。
(5)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环境对病人的心理有直接影响。要保持病房整齐清洁、安静美观,对采光、照明、色彩、陈设、气味、声音都应加以注意,因为花香、音乐、壁画等都对心理护理有一定作用。
(6)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
在病房中要为患者生活方便考虑,如室内温度适宜,厕所通畅,洗漱方便等。同时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组织娱疗音疗,组织适当体力锻炼;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教会患者松弛训练,要注意保证患者的营养和睡眠。
(7)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
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以及不同病程的患者,心理护理也不同,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内科要注意急、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还要做好监护病人和进行特殊检查病人的心理护理。外科则需注意手术前后病人的心理护理。而妇产科则应根据妊娠早期、后期和分娩期的不同情况进行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