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33400000003

第3章 辅臣用兵——诸葛恪剑指淮南

(一)烽烟再起 芍陂之战

曹叡“升天”后,幼主曹芳即位,主幼国疑。吴主孙权觉得机会来了,经过一年多的准备,241年4月,吴国大举发兵北伐,吴军兵分四路,北上进攻魏国。

此次吴军有两个主攻方向,淮南方向:孙权的女婿卫将军、左护军全琮攻芍陂,威北将军诸葛恪领兵攻六安;荆州方面:孙权的同学车骑将军、右护军朱然围樊城,左都护诸葛瑾攻柤中。(柤中距襄阳一百五十里。在中庐宜城西山鄢、沔二谷中,土地平敞,沔南之良田,膏腴沃壤,谓之柤中。)

魏国听说吴军犯境,也调兵遣将,分路迎战。

征东将军王凌、扬州刺史孙礼率军与全琮在芍陂展开殊死血战。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太阳落山,吴军到底还是打不过魏军,损兵折将,此役魏军大获全胜,打了败仗的全琮只好率部灰溜溜地退走。

淮南吴军兵败退回江东,荆州方向的吴军起初进展却很顺利,朱然指挥吴军将樊城四面包围,城内守军见吴军势大不免心生恐惧,不过,魏国荆州刺史胡质很快带兵赶到,城里见来了援兵,人心逐渐安定。不过城内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胡质带来的兵并不多,根本不足以解围,只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千万不要小看心理战,人心安定方能拒敌,樊城魏军就这样跟吴军对峙了一个多月,终于等来了真正的援军——司马懿大军。

司马懿听说吴人犯境,主动请缨,要求带兵退敌,千万不要以为司马懿是忠君爱国,说到底还是为了给自己攒军功树威信,司马懿很清楚吴人的风格,准确地说是孙权的风格,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想趁对手不注意占点儿小便宜,根本不敢跟魏军正面交锋,打持久战。尽管吴军的兵力是蜀汉军的两倍,可吴人却没有蜀人的勇气果敢,不敢像蜀汉军那样跟魏军正面对攻打正规战,只能采用游击战术,打了就跑。

孙权跟他的将军们的军事才干远不如诸葛亮,对此,孙权清楚,司马懿更清楚,所以他才主动求战。如果对手不是朱然而是诸葛亮,估计司马懿就没那么高的兴致了。

241年6月,司马懿率军出发,小皇帝率文武百官亲自到城外送行,给足了司马懿面子。

司马懿到了荆州,并不急于开战,而是秣马厉兵,摆出一副随时准备决战的架势,司马懿相信这样就足够了,只要吓唬吓唬吴军,他们自己就会走的,根本不用打。果然,吴军一见司马大军到来,之前的豪情万丈瞬间烟消云散,连夜拔营起寨,撤回江东。

端坐于中军大帐的司马懿听说吴军撤了,得意地笑了,他朝着吴军逃跑的方向投去轻蔑的一笑,随即下令全军追击。抓住几个跑得慢的吴军一顿痛扁,然后带着一车车的战利品,敲着得胜鼓唱着得胜歌,凯旋还朝。

孙权策划的这次北伐损兵折将,半点便宜没占到,只是成全了司马懿,让后者又轻松平添一项军功。司马懿固然狡猾,但孙权的那套内线诱敌深入、外线短促突击的把戏,几十年不变,一点新意也没有,早就被司马懿摸透了,司马懿正是看准了孙权好欺负,这才敢在小皇帝面前打保票。

父爱的悲剧 北伐失败,已经够让孙权闹心了,可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孙权钦定的接班人太子孙登病逝,本来就打了败仗,又痛失爱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赤乌四年对孙权来说确实是流年不利,没过几天,大将军诸葛瑾也病死了。太子与股肱重臣接连去世,对东吴来说不是一个好兆头。

转过年来,孙权立王夫人所生的孙和为皇太子,孙和这年才十九岁。而孙权已经六十一岁了,这个年纪随时可能去西天,因此对接班人的培养刻不容缓。

孙权向来重视子女的教育,为了把孙和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孙权为新太子又精心挑选了一个东宫班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太子的两位老师阚泽、薛综。

江东大儒会稽山阴人、中书令阚泽,选曹尚书薛综分别被任命为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两位老师各有特点,阚泽是位忠厚长者,学问品行都无可挑剔。薛综相比阚泽更机智善辩,此人才华出众,文笔极好,孙权的诏命文书多出自薛综之手。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两人的性情特点。蜀汉曾派张奉出使东吴,张奉知道阚泽是江东名儒,便有意想捉弄一下阚泽,当着孙权的面拿当时还是尚书的阚泽的名字开起了玩笑。

阚泽虽有学问,却不擅长口辩,一时被弄得很是尴尬,薛综见同僚老实人阚泽被欺负,马上过来助阵,借着劝酒的机会对张奉说:“蜀者何也?有犬为獨(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张奉听了自然不高兴就问:“那您说说你们的吴字当作何解?”薛综就知道张奉会有此一问,故意高声答道:“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在座众人听了拊掌大笑,在场的大都是吴人,见薛综占了上风自然高兴,虽说这只是无伤大雅的玩笑,但薛综的机智才辩却给孙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和被立为太子的同时,他的亲弟弟孙霸(同母所生)也被封为鲁王。孙权很喜欢孙霸,表现就是孙霸虽是鲁王,享受的待遇却跟太子别无二致,而孙霸也仗着父亲的宠爱,不把他这个太子哥哥放在眼里。孙霸不服孙和,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大家都不是嫡子,又是同母所生,互相都很摸底,你只不过就比我年长些罢了,凭什么太子就让你当。

孙霸到处拜访名士,结交士大夫,搭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小圈子,孙霸心里打的什么主意谁都看得出来,孙霸就是冲着孙和的太子位置去的。

虽说是亲兄弟,但一旦涉及皇位权力,就算是亲爹亲妈也不行,有这么一个不安分的弟弟令孙和十分不安,生怕自己刚到手的太子被弟弟夺走,毕竟他这个太子也是刚刚上位,地位还不稳。

孙霸一副咄咄逼人的气势,孙和不甘示弱奋起“迎战”,也开始营建自己的朋友圈,拉人谁不会。很快许多朝廷重臣就团结到了孙和的周围。两兄弟身边都聚集了一大批军政精英,这些人不定期聚会,主题自然是当下的时政。从朝廷百官到在野士大夫甚至整个吴国都逐渐分成壁垒分明的两大阵营,史书称吴国举国中分,形成以太子孙和为首的太子党,以孙霸为核心的鲁王党。

太子与鲁王不和的消息很快传到孙权的耳朵里,但忙于国事的孙权并未将此当回事,老年的孙权不再有当年的英武睿智,也开始犯糊涂,又走上了从前袁绍、刘表、曹操的老路,在接班人问题上,态度暧昧,悲剧的种子就此种下。

当时群臣中不是没有人意识到两宫争位潜藏的危险,尚书仆射青州北海人是仪,是鲁王的老师,他连续三次上书孙权,建议给鲁王稍微降低一些标准,明确尊卑之分、上下之节,并说这样做对太子对鲁王都好。这位老师在这场纷争中并未偏袒自己的学生,而是从国家大计考虑,身处局中却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着实令人敬佩,可惜,孙权听不进去。

北伐的失败并没让孙权消沉,一个能跟曹操、刘备鼎足而立并争天下的枭雄,绝不是能轻易被打垮的人,孙权在三国乱世中能够生存下来并扩张势力,足以证明此人绝非平庸之辈。

北上不行,那就南下,当年,孙权派将军聂友、校尉陆凯领兵三万南征儋耳(今海南儋州)、珠崖(今海南琼山),开始了又一段南征之旅。几十年来,孙权不停地派兵南进开疆拓土,遣精兵猛将扫平交州,又令水军船队远航夷州(今台湾),其雄心壮志显露无遗,这是一个一心要与秦皇汉武比肩的帝王。

儋耳、珠崖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海南,海南早在汉武帝时就已设郡立县,但在汉元帝时被放弃。此时吴军再次进驻,陆凯被任命为儋耳太守留守镇抚,珠崖夷人不甘心束手归命,多次叛乱,陆凯亲自带兵扫平叛乱,海南岛正式归入吴国治下。陆凯以军功晋升建武校尉。

(二)淮南屯田 持久之计

孙权在南边忙着开发海南岛,司马懿在北方也没闲着,他在忙军屯,就是让士兵们战时出征、平时种地。早在曹操时代,司马懿就建议曹操实行军屯,说眼下土地荒芜,户口锐减,二十几万大兵整天无所事事,不如让他们种地,反正地是现成的,收获的粮食可用作军粮减轻百姓负担,曹操当即采纳。

吴军频繁骚扰,淮南一带战事不断,司马懿有心在淮南屯田,但屯田事大,前期要搞好调研,摸清情况才好下决策,司马懿虽然奸诈,但不得不承认这厮做事的确认真。

当然,去基层搞调研就不需要司马懿亲自去了,司马懿有他需要做的事。于是这个到前线出差的机会就被司马懿交给了手下的一个心腹去办,此人就是三国后期与姜维齐名的人物——名将邓艾。

邓艾,字士载,荆州义阳人,说起来邓艾也是个苦孩子,从小就没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建安十三年曹操下荆州,从荆州迁徙大批百姓去汝南,邓艾也在其中。

邓艾家境贫寒,小小年纪的他不得不为人放牛维持生计,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他自惭形秽,反而磨炼了他坚毅不屈的意志。

十二岁那年邓艾跟着母亲搬到了豫州的颍川郡。前文说过,颍川是名士之乡,名人辈出。一次,邓艾偶然读到了已故太丘县长陈寔的碑文,其中“文为世范,行为士则”几个字令邓艾大受触动,邓艾将之视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动之余邓艾还把自己的字,士载改成士则。

邓艾从小就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还十分聪明,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天生口吃,这个缺陷加之贫寒的出身,毫无背景的草民邓艾仅凭自身的才学很难跻身仕途,只好做了一个看守稻田草堆的下等小吏。

衙门里一个年长的老吏见邓艾虽生活困苦,却很勤勉上进,很喜欢他,时常给予接济,邓艾接受了老人的馈赠,却并不道谢。这个口吃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在心里他无数次发誓,将来一旦富贵一定要厚厚报答老人家。

邓艾虽身处下职,却酷爱军事,每遇高山大川便登高远望,察看地势,还在上面指指点点,比比画画,说哪里可以屯兵,哪里可以设伏,引得周围的人不住发笑,对他冷嘲热讽,但邓艾对此却不以为意。

天道酬勤,邓艾以出色的业绩在众多小吏中脱颖而出,被提拔为典农功曹。上司对他十分赏识,派他去京城洛阳汇报工作,就是这次进京让邓艾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时任太尉的司马懿。

司马懿阅人无数,眼光犀利,凭着他多年的官场经验,他看出眼前这个略带口吃的中年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三国时代是人才的时代,司马懿毫不犹豫把邓艾留在了自己身边。

司马懿对邓艾很信任,所以才把考察屯田的事交给他,邓艾也不负重托,足迹踏遍了淮南的山山水水,详细调查了解边境情况,他发现当地良田不少,只是缺乏灌溉的水源,如能开渠引水,淮南是个屯田练兵的好地方。

考察归来,邓艾给司马懿上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具体阐述了自己的屯田设想,他认为当年太祖曹操之所以能扫平群雄一统中原,取胜的妙诀就是许下屯田。如今北方安定,关中也息兵多年,只有淮南战事不断,每次大军伐吴,所需粮草大都要从内地转运,运粮兵有时甚至占到一半以上的兵力,而且,长途运输损耗巨大,劳民伤财,不如在淮河两岸广开河渠,兴修水利。

以五万人计,淮北屯二万人,淮南屯三万人,屯兵分五班轮番休息,十二分休(十人中每次两人休息、八人在岗),前线的兵力始终保持在四万人,且田且守。只要水源充足,除去费用,每年可以收获五百万斛军粮。

以此算来六七年间,就可有三千万斛存粮,足够十万大军五年的军粮。大军以淮南为基地伐吴,就不必从内地运粮,大军无后顾之忧,征吴必获全胜。

司马懿对邓艾的报告非常满意,当即照准实行。魏正始二年(241),开广漕渠,此后东南有战事,魏军就地筹粮,省去了很多麻烦。大批军队也从繁重的运粮中得到解脱,被投入到一线,增加了前线的兵力。

(三)后起之秀 诸葛元逊

魏国在淮南屯田练兵并在这里常年保持一支强大的机动兵团,对魏吴边境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西线的蜀汉。诸葛亮时代,魏国的防御重心在西线,但此后重心转移,从诸葛亮去世到姜维在蜀汉执掌兵权前,吴国已经取代蜀汉成为这一阶段战争的主角。

这种转变除了孙权爱占小便宜的性格使然,跟一个年轻将领的出现也有很大关系,此人即是诸葛瑾之子诸葛恪,东吴新成长起来的后起之秀。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长子。弱冠之年就已声名远扬,如果以今天的标准衡量,那么诸葛恪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富帅,身长七尺六寸的他生得仪表堂堂,有一个当大将军的父亲。

诸葛恪不仅长得帅,也颇具才干,因此被孙权看中,与张昭之子张休、顾雍之子顾谭等一帮官二代一起被选为前任太子孙登的宾友,入选预示着这些人不可限量的政治前途。

诸葛恪跟他那个忠厚长者的父亲大不相同,此人才思敏捷机智善辩。

一次,孙权宴请百官,就在大家兴致正高的时候,却见一个侍从牵着一头驴走上大殿,驴的脸上还贴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四个字“诸葛子瑜”。众人起初被这一幕弄愣了,纷纷转头去看孙权,只见这位正在那里偷偷坏笑,原来如此,大家马上就明白了,这位好诙谐的主公又在拿诸葛瑾的大长脸开心了,不禁哄堂大笑。

诸葛瑾天生一副大长脸,孙权又是个喜欢拿人开涮的主,碰上这样的主公,老实人诸葛瑾难免被捉弄。诸葛瑾知道主公并无恶意,只是酒席上寻欢取乐,倒也没生气,他早习惯了。但儿子诸葛恪却坐不住了,诸葛瑾不好出面,他这个儿子却有义务为父亲解围。

诸葛恪疾步上前,跪倒在地,对孙权说:“请陛下赐臣笔墨添上二字。”孙权不知诸葛恪的用意,但还是同意了,只见诸葛恪提笔蘸墨在写着“诸葛子瑜”的字条下面又写了两个字“之驴”,字条就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

孙权见了拊掌大笑,感佩诸葛恪的机敏,当场把驴子赏给了诸葛恪。

还有一次,孙权找诸葛恪闲聊,孙权问诸葛恪说:“你父亲跟你叔父哪一个更贤德?”孙权这叫明知故问,故意给诸葛恪出难题,诸葛亮与诸葛瑾孰优孰劣,天下皆知,孙权岂能不知?诸葛恪身为人子,必须维护自己的父亲,但强说父亲胜过诸葛亮又是明显在说谎。

但这并没难住诸葛恪,诸葛恪略加思索答道:“以臣看来,臣父更胜一筹。”诸葛恪的回答大出孙权预料,孙权问他为什么这么说,诸葛恪从容答道:“臣父辅保的是明主,而叔父却不是,所以臣说臣父为优。”这个马屁拍得可真叫有水平,既避免了尴尬又颂扬了领导,一举两得。

诸如此类的小故事,举不胜举,太子孙登得其父真传,也喜欢开玩笑。

一次,群臣几个又聚在一起开茶话会,太子孙登笑着对诸葛恪说:“诸葛元逊可吃马屎。”诸葛恪毫不示弱当即回敬道:“愿太子食鸡卵(鸡蛋)。”对诸葛恪的回答,孙权一时没弄明白,就问诸葛恪:“人家让你吃马粪,你却让人家吃鸡卵,是何道理?”诸葛恪不慌不忙答道:“反正都是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指肛门)!”孙权闻言也被逗乐了。

诸葛恪能得到孙权的器重当然不是靠这些小聪明,诸葛恪不是杨修,他的志向跟他叔父相同,那就是北伐中原,一统华夏。有志不在年高,用在他身上很合适。相比那些不思进取一味只顾限江自保的江东大族,诸葛恪是铁杆的主战派,积极谋求北伐。

虽然诸葛恪好谈兵事,但孙权一开始并未让他带兵,可能是出于历练培养他的考虑,孙权给诸葛恪安排的第一份实际职务竟然是主管钱粮的后勤官员,这事让当时远在万里之外的诸葛亮知道了。

诸葛亮特意写信给坐镇荆州的陆逊,请他代为向孙权传话,诸葛亮很可能并未见过诸葛恪几面,却对这位侄子的脾气禀性很了解,他知道诸葛恪少年得志一心要沙场建功立业扬名,不会安心去管后勤,对诸葛恪这样的知名人物,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一旦出现差错,很可能影响他的仕途,出于对侄子的关心,诸葛亮希望孙权能给诸葛恪换一个适合他的工作。

陆逊把诸葛亮的话转给孙权,孙权对诸葛亮一向敬重有加,就改变了主意。而诸葛恪似乎跟诸葛亮心有灵犀,诸葛恪也不想干后勤,多次上书请求外放,到基层去锻炼,但从他申请去的地方,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家伙,或者也可以说诸葛恪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人。

因为诸葛恪申请去的地方是丹阳,丹阳的特产是兵,这里出来的兵素来以彪悍勇猛闻名于世,如果他们为朝廷效力当然是不可多得的精兵,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丹阳民风彪悍,那里是山越聚居区,是东吴最不稳定的地区。体现在具体事情上就是不服管,常年在山区生活,很多人甚至一辈子没进过县城。抗捐抗税那是常事,这些人时不时还出来搞武装游行,令孙权十分头痛。

诸葛恪在上书中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并认为以往对山越的征讨仅限于靠近县城的平原地区,深险之地还盘踞着大量的山越并未归顺朝廷,这些人若能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就可为朝廷输送大量兵源。每年上缴的赋税也会相当可观。

诸葛恪还下了保证,说只要给他三年时间,就可以为孙权编练四万精兵。这个数字相当诱人,时下孙权的总兵力不过二十万,能增加这么多兵源,孙权当然乐意,但山越难平众所周知,之前的贺齐、全琮能做到地方安定已经很不容易。诸葛恪,一个翩翩公子,之前也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凭什么说这样的大话?众人议论纷纷,觉得这又是一个东吴的马谡。

朝中文武普遍认为丹阳地势险要,到处都是崇山峻岭、高山深谷,又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相邻方圆数千里,当地盛产铜铁,民风好勇斗狠,善于登山入水,时聚时散,让诸葛恪一个初涉官场缺乏平乱经验的年轻人去打山越,怕是凶多吉少。

尽管群臣质疑,但诸葛恪却一再表示,自己此去必能扫平山越,孙权看了诸葛恪的报告很满意,便不顾群臣的反对,批准了诸葛恪的计划,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丹阳太守,即刻走马上任。

为了表示自己对诸葛恪的信任,孙权为诸葛恪升坛拜将,又送给诸葛恪一支三百人的仪仗队,令其摆开将军仪仗,一路夸官吹吹打打回府,诸葛恪算是出尽了风头。此年诸葛恪才三十二岁。

在众人看来,诸葛恪只是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毛头小子,此行纯粹是自讨苦吃,甚至有的人在等着看他的笑话,诸葛恪就这样在众人狐疑的目光中,出发了。

诸葛恪一到丹阳,马上给周边临近的吴郡、会稽郡等四郡及下属各县发公文,请大家各自看好自己的责任区,诸葛恪接着下令凡是丹阳郡归顺的良民一律归屯并户集中居住在衙门指定的区域,各营严守各处关隘及路口要道,没有命令不得擅自出击。

人们都以为诸葛恪来了之后,会大举进山围剿,没想到这位诸葛公子一上来却摆出一副守势,众人都不知诸葛恪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连山上的山越也被搞得莫名其妙,这位著名的鹰派难道一夜之间就变啦?只有一个人知道诸葛恪的计划,这人就是诸葛恪的后台孙权。

到了秋天,谜底揭晓。麦熟季节,诸葛恪突然集合部队,下令:进山。这倒不出将士们的意外,有些人还觉得现在才出击有点晚了,但诸葛恪随后下发的补充命令,却让弟兄们搞不清状况了,诸葛恪除了让士兵带上武器外,还要求每人准备镰刀等农具以及运粮的大车。有人就猜测,准备这些东西,难道进山去干农活儿不成?还真猜对了,就是去干农活儿。

山越虽常年待在山上,但人家也要吃饭,于是山越还有那些不愿归附孙氏的汉人就在山里开荒种地,诸葛恪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山越再狡猾也要种地吃粮,虽然山越人擅长山地游击战,喜欢跟朝廷的军队玩躲猫猫的游戏,但人可以躲,地里种的庄稼却没长腿,走不了。

诸葛恪之所以敢在孙权面前夸下海口,就是因为他早已胸有成竹,计狠莫过绝粮,善于用兵的曹操就特别喜欢打劫别人的运粮队,而诸葛恪虽然年轻,却也从前辈那里学到不少经验,在这就用上了。

诸葛恪带兵进山,见到庄稼就割,就像在自己家地里似的,一点也不见外,最令人感叹的是这位仁兄下手还特别狠,他的部队好像蝗虫一般,所过之处,挖地三尺,连麦秆草叶都不留。诸葛恪的收割队真正做到了干干净净,十分专业,这下可把山越整惨了,别说口粮,来年的种子都没有着落了。没粮食吃就只能饿肚子,刚开始,还能靠着存粮挺一阵,等存的粮食吃完了,就只能啃树皮了。

时间长了,即使吃苦耐劳如山越也受不了了,开始三三两两携家带口下山投降。诸葛恪此时又变成了一个态度和蔼笑容可掬的父母官,对前来投降的人,笑脸相迎,并下令各县对归顺的山越要善加安抚,妥善安置,不许为难他们。对他们此前的所作所为宽大处理既往不咎。

但就在这时,手下的一个县长逮捕了一个出降的山民,此人之前有过前科,一直负案在逃,这位县长见到通缉犯二话不说就将其捆成了粽子送到上级那里,本来放在平常这也不算事,但既然有言在先,就要讲诚信,诸葛恪正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此时发生这种事正好给了诸葛恪一个机会,诸葛恪得知此事马上下令将这个倒霉的县长抓起来杀了,那些因为此事受到惊吓的山民,这才放心,相信诸葛恪是真心招降,纷纷下山投降。那个倒霉的县长倒也没有白死,他用自己的脑袋帮助诸葛恪完成了招抚山越的任务。

诸葛恪从投降的山越中,挑选了几万精壮,留下一万人自己用,剩下的分给众将,并派使者到建业向孙权报捷。孙权听说了自然高兴,专门派尚书仆射薛综去前线劳军,特意在军中拜诸葛恪为威北将军,加封都乡侯,孙权明显是在仿效当年汉武帝军中拜卫青的典故,孙权有意在众人面前树立诸葛恪的威望,为日后提拔他做铺垫。

丹阳的事圆满收场(但山越远未结束),诸葛恪又上书请求率部去庐江皖口屯田练兵,庐江地处前线,跑到人家家门口去屯田,诸葛恪意欲何为,不言自明,他就是要去打仗。

自从诸葛恪到了庐江,淮南魏军的噩梦就开始了,这位仁兄时不时派出小部队,搞些摸哨偷袭的小动作,弄得对面的魏军军营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东吴赤乌六年(243)正月,诸葛恪率兵攻破魏军驻守的六安,将那里的百姓统统带了回来,三国时人口成了主要的战略资源,除了抢地盘,就是抢人了。之前吴国卫将军全琮曾屡攻六安不下,这回诸葛恪攻克坚城立下大功,却也捅了马蜂窝。

因为诸葛恪闹得实在太凶,边境的魏军被折磨得苦不堪言,接连向朝廷打报告,要求派兵支援,魏国太傅司马懿觉得捞军功的机会又来了,向小皇帝曹芳申请,去淮南收拾诸葛恪。

于是就在魏正始三年(242)九月,司马懿再次率军东征。皇帝及百官又把司马懿送出洛阳的津阳门。但这次司马懿却不急着赶路,一路走一路视察屯田,等他到了舒城,已是第二年正月,诸葛恪早已将六安洗劫一空,满载而归。

就在司马懿调动大军准备开战的时候,诸葛恪见势不妙,把营帐以及来不及带走的粮食一把火烧了,带着部队撤走。

诸葛恪溜了,司马懿却没走,出差一趟不容易,总要搞些政绩才行,这样对上对下都有个交代,司马懿在淮南前线搞起了农田水利建设,有之前邓艾的前期准备,司马懿只需坐在府里听汇报就够了,魏军接连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灌溉农田万余顷。从淮北到淮南,从寿春到京师洛阳,沿途到处可见屯兵跟他们开垦的农田。

屯田初具规模,丰收在望,一派喜人景象,司马懿很满意,这才打道回府。

一度大军云集大战一触即发的淮南战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此后的几年魏国的司马懿忙着跟曹爽争权,而诸葛恪也卷入太子与鲁王的夺位之争,双方都在忙着搞“内部整合”,谁也没空出来打仗,双方再次兵戎相见大动干戈已是几年后的事了。

(四)搁置北伐 镇抚南中

就在东吴跟曹魏在荆州、扬州两个战场,你来我往打得热闹非凡的时候,曾经的战争主角蜀汉却渐渐淡出视线。

自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汉大军已经多年没有北伐了。继任的蒋琬奉行的是闭关自守保境安民的政策。

当吴军在淮南与魏军激战的时候,蒋琬终于觉得有必要有所行动了,诸葛亮五次北伐,北出汉中,都要翻山越岭,蒋琬觉得诸葛亮的方法有点“笨”,他想到了一个可以不用爬山的进兵路线,那就是沿汉水、沔水东下,这样全军只要坐在船上,就可以直达前线,攻取东三郡,如此一来不仅省时而且省力。于是,蒋琬令人在汉中伐木造船,蒋琬自以为得计,可他却没想,如果真有这么好的方法,诸葛亮为什么不用?

很快,蒋琬就知道了原因,姜维等人都认为,大军顺流而下固然省事,可是,一旦战事不利,想退回来就难了,如果再被人家堵住后路,那就要重蹈秭归猇亭之战的覆辙。后主刘禅感到事关重大,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亲自赶赴汉中当面向蒋琬传达朝廷的意见。

蒋琬见自己的计划被否决,干脆再也不提北伐之事,上书推荐姜维做凉州刺史,利用姜维连接陇右羌胡,先夺陇右再取关中,又回到当年诸葛亮的老路上,现在蒋琬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策略是最符合蜀汉实际的。

蒋琬推荐姜维打头阵,他自己却申请后退,要把自己的大本营从汉中迁到涪城(今四川绵阳),刘禅批准了他的申请。

蜀汉延熙六年(243)十月,大司马蒋琬率汉军主力后撤至涪城,同时提升汉中太守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

蒋琬的东征并未成行,却给吴人造成很大困扰,因为蒋琬造船产生的木料碎屑顺流而下被吴人拾到。于是,吴人就开始有想法了,他们认为蜀汉要对他们动手了,因为在吴人看来,蜀汉北伐走的是山路栈道,并不需要大量的战船,只有打水战,战船才用得上。

于是荆州的吴军主将骠骑将军都督西陵步骘、车骑将军坐镇江陵的朱然纷纷给孙权上书,说蜀汉要背盟违约,他们还列举了“证据”——蒋琬在汉中大造舟舰,听说司马懿来犯我境,不但不出兵相助,反而兵退涪城。幸亏孙权是个明白人,这才没有引起两国纷争。

蒋琬的确不是个帅才,此时他重病缠身,已不怎么理事,后主任命费祎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逐步接管蜀汉军政。从这以后蒋琬实际就处于病休状态,蒋琬主政的这十年,蜀汉在内政上保持了稳定,但在军事方面几乎毫无建树,唯一的亮点却在南方。

蜀汉建兴九年(231)庲降都督建宁太守建宁人李恢病逝,接替他担任庲降都督的是益州键为人张翼。

张翼不是本地人,加上他跟诸葛亮学也是执法如山,那些在地方嚣张惯了的豪强对他很排斥,终于在豪强刘胄的鼓动下于蜀汉建兴十一年(233)再次叛乱。南中再反,此时诸葛亮还活着,正在筹备明年的北伐。

张翼正准备带兵平叛,成都却传来命令让他回去,这时候被召回,肯定是要挨训的,部下们都劝他早点回去,争取宽大处理,但张翼却不为所动,依旧在南中坐镇,调兵遣将,直到接替他的人到了才回成都。

诸葛亮知道后对张翼的做法很欣赏,最后一次北伐时任命张翼为前军都督随军出征,张翼因为自己的忠于职守,坏事反而变成了好事。

而接替他的人也很出色,这位继任者就是被先帝刘备赏识的马忠。

马忠(?—249),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马忠此前跟他的得力部下张嶷刚从汶山郡平叛归来,身上的硝烟味道还未散尽,就接到了新的任务。

这里还要介绍另一位蜀中名将张嶷。这位颇具传奇经历的将军是蜀汉后期涌现出来的不可多得的良将,就在不久前征讨汶山叛羌的战斗中,张嶷又有出色的表现。

张嶷(?—254),字伯岐,益州巴郡南充(今四川南充)人。

诸葛亮曾在蜀中囤积了大量的军用物资,作北伐之用。广汉一带的山贼张慕贼胆包天,打起了这些军用品的主意,经常打劫官军辎重,连官军都敢抢,对平民就更不在话下了,当地百姓不堪其扰。当时蜀汉大军都在前线集中,后方并没有多少野战部队,还是都尉的张嶷略施小计,摆了一场鸿门宴就将扰乱地方多年的巨匪一举消灭。

此后张嶷以战功晋升牙门将统属于门下督马忠。

(五)北讨汶山 南征刘胄

汶山郡羌人叛乱,朝廷派马忠带兵前往平叛,对张嶷十分欣赏信任的马忠让张嶷带本部三百人为先锋,马忠又拨给他几营兵马,让他率部在前为大军开道。

第一个要攻打的是一个叫他里的山寨,等张嶷率军到了地方,才发现,这仗根本没法打。羌人住的都是石头垒成的房子,十分坚固,在火器还未出现的冷兵器时代,打碉堡对士兵们可不是什么有趣的工作,这还不说,这些石头房全建在山势陡峭的高山之上,山上怪石嶙峋,仅有几条山间小径可走。

张嶷带兵向上爬了四五里就不爬了,不是不想爬,是根本上不去,原来羌人很会利用地形,山势本就险峻难登,只有几条羊肠小路,可就是这些窄得可怜的小道,也被羌人封锁了。

羌人找来几块巨石,硬是在山道上安上了几道石门,又在石门上用石板做成石床,在上面堆满石块,只要看见下面有人上来,只要不是自己人,就用石头往下砸,坚硬的石头加上下落的加速度,被砸中的基本就成了肉酱,运气好的后半生也要拄拐。硬攻肯定要吃亏,即使攻下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身为大将(尽管他此时还不是)者,最重要的不是勇猛而是智谋,要随时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随机应变采取对策,没这个本事当不了大将。张嶷知道强攻不行,只能智取。

张嶷派翻译(羌人有自己的语言,不是所有人都会讲汉语)上山给羌人首领带话说:“此次汶山众羌叛乱,天子震怒(指刘禅),特派大军前来征剿,你们最好乖乖归顺,只要你们表示臣服并为大军提供粮草,对你们之前所犯之罪可既往不咎,否则,大军一到,就把你们这小小寨子踏为平地。”不知是张嶷的计策高明还是派去劝降的翻译口才太好,总之,羌人首领乖乖就范,随着翻译下山来见张嶷。

张将军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忐忑不安的山寨首领并对后者好言安慰,之后就把人送了回去。大军并未上山而是继续前进。前面的各处羌人山寨听说号称难打的他里寨子都投降了,谁都不敢打了,要么也跟着投降,要么就地逃散。汶山郡的叛乱就这样被平定了。

新任庲降都督马忠带着爱将张嶷来到南中后,利用张翼给他准备好的物资,稍事休整即率军出发。张嶷照旧打先锋,率领本部人马冲在最前面,很有点像当年的黄忠,忠勇而又不失谋略。土豪刘胄根本不是张嶷的敌手,没过几招就被打得一败涂地。

张嶷的身上不仅有武将的智勇,更有堪当大任的见识与气度。建兴十四年(236),武都郡传来好消息,那里的氐族部落首领苻建主动派人来请求归顺,这对一直苦于人口不足的蜀汉来说,自然是个利好消息,武都氐人是生活在蜀汉与曹魏中间地带的游牧部族,氐人民风强悍,勇猛善战,且吃苦耐劳,征来当兵最合适不过,也因此,活跃于武都、阴平一带的氐人也成为两国竞相争取的对象。

当时的大将军蒋琬听说此事也很兴奋,派将军张尉领兵前去接应,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苻建却并没有如约出现,将军张尉恐事情有变,马上派人回来报告,蒋琬一听就急了,知道肯定是出事了,氐人向来很实在,所以大可排除他们有什么阴谋诡计的嫌疑。蒋琬为此深感不安。

张嶷听说了,倒不以为意反而安慰大将军,说:“苻建的来信写得很诚恳,他肯定是真心归顺无疑,但我听说他的弟弟阴险狡诈,事情恐怕出在他弟弟身上,因此耽误些时日,过几天就会有确切的消息传来,您不必忧虑。”

果不出张嶷所料,几天后,武都氐王苻建带着族人投奔蜀汉,而他的弟弟带了四百户投了曹魏。

(六)蜀之良将 张嶷平蛮

越嶲(guī)郡自从丞相诸葛亮南征之后,当地蛮夷并不安分,之前的太守龚禄、焦璜全都死于非命,到最后搞得继任的太守根本不敢去上任,但又要履行太守职务,只好把衙门暂时设在安定县,这里距越嶲郡治有八百里之遥,所谓的越嶲郡此时徒有其名。当地在连杀两任太守后已处于无政府状态。

此时的刘禅早已亲政,虽说他不是个勤快的人,但越嶲闹得太不像话,俨然成为国中之国,这种局面自然是蜀汉朝廷不能容忍的,平定越嶲的重任被刘禅交给了庲降都督马忠,越嶲乃南中七郡之一,正是他的防区。

身为庲降都督的马忠此时并不轻松,就连他的驻地也不那么安定,庲降都督的驻地最早设在蜀汉开国第一任庲降都督李恢的家乡建宁郡,李恢是本地人,跟当地豪族素有往来,有的甚至是亲戚,所以他在时还能相安无事,可继任者不可能都是本地人,建宁太守正昂就死于叛军之手。

不过就算是本地人待在这么个是非之地也并不安全,就连被诸葛亮夸赞执忠守义的首任云南太守永昌郡人吕凯也死于当地蛮夷的叛乱,局势有多险恶可想而知。

当时被朝廷派去南中做官跟发配充军也差不多,就在如此白色恐怖之下,马忠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搬家,把自己的驻地南移,自从正昂被杀后,庲降都督的驻地被迫北上搬到了平夷县。此时,马忠却选择了南下,把都督府搬到了味县,这是真正的深入虎穴。

在将指挥部前移的同时,庲降都督马忠令新任越嶲太守张嶷即刻前往越嶲赴任。鉴于张嶷此前的出色表现以及这份差事的危险性,大家一致认为集忠勇智于一身的张嶷是越嶲太守最合适的人选。

张嶷常年跟土匪叛军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付那些不安分的家伙是他的强项,听话的就给胡萝卜,不听话的就挥舞大棒,几番动作下来,大家都老实了,不老实的也被张嶷收拾了。

越嶲郡北的捉马部落就属于那种不老实的,张嶷亲自带兵征讨,把部落首领魏狼生擒活捉,用绳给捆了回来,魏狼自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张嶷并没有杀他,相反,张嶷很有耐心地对其好言安慰,并随即将其释放,这就是传说中的又打又拉,打是为了拉,也只有显出实力,那些好勇斗狠的蛮夷才会服气,同时,也不能将其逼得太紧,毕竟,朝廷还指望从他们身上收税派役,总不能都杀了,那就只有恩威并用了。

张嶷随即上表朝廷拜魏狼为邑侯,其部落三千余户也随之投降,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其他部落一看,知道抵抗没有好处,也都纷纷表示归顺,太守张嶷也因功被赐爵关内侯。

越嶲郡看起来风平浪静了,但不久之后,苏祁邑的首领冬逢和他的弟弟隗渠等人,降而复叛。张嶷处死了冬逢。冬逢的妻子,是旄牛王的女儿,张嶷用计故意放隗渠走,隗渠才得以逃到西部边境。隗渠勇猛彪悍,各部落都很畏惧他,他派了两个亲信向张嶷诈降,投降是假,探看虚实是真。

隗渠那点儿心计哪能瞒过张嶷,张嶷将计就计,用重金收买了两人,令其回去杀隗渠将功抵罪。隗渠自以为得计,对两个手下毫无戒心,被两人刺死,隗渠一死,其他部落再也不敢怀有二心。

斯都部落首领李求承,曾亲手杀害张嶷的朋友前任太守龚禄,张嶷将其逮捕归案,当众宣布其罪状,然后将其推出斩首示众。

张嶷刚来的时候,原先的太守府邸因为常年没人居住,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张嶷就在旁边又筑了一座小城,权当临时办公场所。一住就是三年。当各地叛乱相继平息后,张嶷总算可以腾出工夫,好好修一修他的太守府了,当地百姓听说太守要用人,纷纷赶来帮忙,人多好办事,很快,工程完工,张嶷又搬回到原太守府。

叛乱被平定,下一步就是开发当地资源。

定莋(今四川汉源)、台登、卑水(今四川美姑)三县是越嶲郡下属的几个县,虽说地点偏远且地广人稀,距郡治有三百多里地,以当时的标准也属欠发达地区,但蒙上天垂顾,当地盛产盐、铁和漆,就算在今天,盐、铁也是战略资源。

但越嶲自设郡以来就被视为蛮荒之地,之前也没好好开发,这里天高皇帝远,那么多的盐、铁全便宜地方豪强了。张嶷决定赶走那些土豪恶霸,将盐池、铁矿收归国有。

那些地方豪强大多见识过张嶷的厉害,不敢违抗乖乖交出矿产,但也有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定莋土豪狼岑就是其中一个,他在当地颇有势力,见张嶷来抢“生意”,不干了,矿产交出去财路不就没了,那自己以后还怎么骄奢淫逸鱼肉百姓呢?别人都主动去太守府邸上交霸占的盐池铁矿,就他不去。

既然你不来,只好我去“请”了,对方是部族首领,手下也有一帮人,明着来,必定要有一番厮杀,为方便起见,避免麻烦,张嶷决定对狼岑实施斩首战术,擒贼先擒王。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张嶷秘密派出几十个壮士潜往狼岑住所,将狼岑捆成粽子带了回来,在历数其罪状后,将之鞭杀,也就是用鞭子活活抽死,处决狼岑后,又派人把尸体还给其部落,并带话给其他头领:“敢动一动,就灭你们全族。”那些人见到血淋淋的尸体,哪还敢乱动,乖乖投降交出矿产。

张嶷在讨平、招抚地方豪强、部落首领之后,又杀牛宰羊宴请他们,先打再拉,又打又拉,恩威并用,这招用在南中屡试不爽。此后,越嶲出产的铁矿石、井盐被源源不断运往成都、汉中各地,补充国用。

越嶲郡被张嶷治理得井井有条,郡内太平了,但找麻烦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越嶲郡北面是汉嘉郡,这里的旄牛夷有四千余户部落,首领狼路无时无刻不想找张嶷报仇,他的姑父就是之前被张嶷处决的冬逢。

在动手之前,狼路派自己的叔叔狼离去张嶷处探看动静,狼路一点儿也不长记性,他姑父之前就用过这招,结果反被张嶷利用送了性命,张嶷听说狼离来了,就猜中了八九分,连忙派遣亲信将校迎接,并准备了酒肉款待狼离一行人,接着又让接冬逢的妻子(即狼离的姐姐)与狼离相见,姐弟见面团聚如何激动自不必说,狼离这回彻底被感化了,张嶷又赏赐给他们大量财物,旄牛部从此死心塌地归顺蜀汉。

越嶲郡向北经旄牛部有条旧路可直通成都,当地人称为旄牛道。旄牛道路程近,路况也好,早年这里是越嶲到成都的官道,可自从当地羌人反叛以来,这条路已经荒废了一百多年,由越嶲要去成都只能转道安上,经那里去成都,路远不说,路也十分不好走。

既然旄牛部归顺了朝廷,张嶷决心重新开通旄牛道。张嶷先派人带着金银蜀锦等礼物拜访旄牛首领狼路,又授意狼路的姑姑在旁吹风,狼路也不是傻子,他已经领教了张嶷的手段,来硬的不是人家的对手,真动手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之前的冬逢就是前车之鉴,现在人家以礼相待,还送礼物,给足了自己面子,那还犹豫什么,狼路于是率领全族来见张嶷,两人对天盟誓,重申盟好。

狼路带着族人重修旧道,废弃百年的旄牛道又重新开通。狼路在修路工程中表现良好,张嶷上奏后主刘禅加封狼路为旄牛王,狼路本人也随着张嶷的使者到成都朝觐蜀汉皇帝。

后主刘禅得到禀报,龙颜大悦,厚赏了狼路,加封有功之臣张嶷抚戎将军,同时刘禅鉴于张嶷实在能干,加之那里只有他这样的猛人才能镇得住,当然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那就是没人愿意去接班,后主刘禅虽加封了张嶷头衔,但并没有调动他的工作,张嶷仍旧留任,继续做他的越嶲太守。

(七)曹爽南征 兴势之战

蜀汉延熙六年(243)十月,重病在身的大将军蒋琬率蜀汉军主力从汉中退回涪城。汉中兵力锐减,消息传到洛阳,有些人有想法了,有些人是曹爽和他的谋士们。

延熙七年(244)春,蒋琬走了没多久,曹爽就来了,当然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身后是十几万大军以及难以计数的包括氐、羌在内的支前民工。

算起来从正始元年(240)到现在曹爽掌权已有五年,五年来曹爽一刻也不得清闲,忙着跟司马懿明争暗斗,又到处拉人搞关系,五年下来,在大将军曹爽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征西将军夏侯玄、尚书何晏、尚书邓飏、夏侯玄的长史李胜等人都认为这时是伐蜀的大好良机,机不可失,不能错过。

曹爽集团形成后,虽在政治上逐渐占据上风(至少表面如此),曹爽的亲信分据要职,曹爽用自己的亲信何晏取代司马懿的死党卢毓担任吏部尚书,把持人事权,吏部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组织部有多厉害,大家懂的。司隶校尉则被曹爽安排给了亲信毕轨。而司马懿的党羽领军将军蒋济、钟繇之子钟会的大哥散骑常侍钟毓、散骑常侍孙礼等人都不同程度受到排挤。

司马懿对曹爽清洗自己人尽管十分不满,但眼下也只有忍耐,城府极深的司马懿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他的亲信死党孙礼曾向他哭诉,司马懿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忍。

司马懿在政治上战略后撤,但在军事领域依旧独领风骚,之前说过,曹芳即位后的这几年,东吴诸葛恪等人在淮南一线频频出击,给司马懿提供了立功的好机会。

曹爽看着十分眼红,曹爽跟他的智囊团认识到,必须在军功上全面赶超司马懿,树立威信。对此事表现得最积极的是李胜、邓飏,司马懿当然知道他们的目的,也因此恨死了李胜。

当曹爽上书皇帝(只是走个形式)要求出兵伐蜀时,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极力反对,司马懿的同党钟毓等人也在朝廷上公然散布反战言论,蛊惑人心。

虽然这些人在造舆论方面很卖力,可惜,反对无效,此时大权握在曹爽手里,曹爽急于建立军功对这些人不予理睬。

正始五年(244)年初曹爽拜夏侯玄为征西将军,总督雍州、凉州兵马,先行一步,为大军征蜀前锋。

曹爽选的伐蜀时机不可谓不好,可他在一个关键问题上犯了一个大错。或许是出于减少阻力的考虑,明知司马懿反对西征,曹爽却用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当征蜀将军做夏侯玄的副手。这显然是一个昏招,但曹爽等人也有他们的考虑,司马懿当年为防诸葛亮曾长期驻守关中总督雍、凉兵马,很多高级将军都是司马懿的旧部,曹爽让夏侯玄带着司马昭正是想利用司马懿的影响,指挥调动雍、凉兵马。

此时坐镇西线的魏军主将——前将军雍州刺史郭淮正是司马懿的心腹爱将,既然是心腹,郭淮对当前的形势自然很明白。身为前线主将,郭淮虽不好直接反对,但阳奉阴违总是要的。

征西将军夏侯玄到了关中又任命郭淮为先锋,督率雍、凉兵马为大军开路。曹爽用夏侯玄做前锋是因为信任,夏侯玄用郭淮做先锋却是不得不如此。

郭淮在军中多年威信极高,牢牢掌控着部队,换个人未必能指挥得动关中部队。再说,李胜、邓飏诸人满腹经纶却不会带兵打仗,这些名士兼才子指点江山还行,沙场搏杀只能靠郭淮这样的武将,曹爽集团缺点就是纸上谈兵的多,能上阵的少,不得不依赖郭淮等人,这样的班底,还没出征,结局就已经注定。除非郭淮脑子进水,否则他是不会给曹爽卖力的。

正始五年(244)三月,曹爽到达长安,在长安集结了七万余人后,率军西进,骆谷之役正式打响。进军序列依次是先锋前将军郭淮督率雍、凉兵马在前,征西将军夏侯玄、征蜀将军司马昭率京师中军居中,大将军曹爽总督大队在后,十几万大军旌旗蔽野剑戟林立,浩浩荡荡开进骆谷,兵锋直指汉中。

骆谷(起于今陕西周至终到陕西城固)全长420里,是从关中入蜀的几条主要谷道之一。其中兴势山横亘当道是此谷至为险要之处,交战双方谁占据兴势谁就占据主动。

当魏军前锋逼近骆谷时,汉中守军一片惊慌,谁也没想到魏军来得这么快,曹爽这个军事门外汉的仓促进兵居然给蜀汉军来了一个措手不及。

曹爽指挥的魏军有十几万,汉中守军不足三万,还要分守各处关隘,汉城、乐城、阳平关、外围的黄金戍等军事堡垒都要派兵留守,兵力更显得捉襟见肘。

敌众我寡,强弱悬殊,军情紧急,有的将领提议放弃外围高地屯堡,集中兵力退守汉城、乐城,等待涪城大司马蒋琬的援军。如果此议被采用,蜀汉帝国很可能提前二十年终结,放弃山险把敌军放进平原,就好比炸开河堤汹涌的洪水瞬间就会吞没犹如孤岛的两座军城。

万幸的是,此刻主将王平的头脑相当清醒,他否定了退守建议,他对众将说出了不能后退的理由。王平说:“涪城距汉中有上千里地,即便援军昼夜兼程也不能马上赶到,如果放敌军进入平原,攻破关城(阳平关),那样不但汉中难保,蜀中也危险了,所以绝不能退。为今之计,只有率军前出,抢占外围秦岭险要特别是兴势山。护军刘敏、参军杜祺,你二人领兵迅速抢占兴势,务必将魏军堵在山外,我带主力在后压阵,随时支援你们,如果魏军分兵向东攻黄金戍,我亲自带兵去挡住他们,我军虽少却占据地利,居高临下,敌军虽众,却只能费力仰攻,只要拖住他们,周旋之间,涪城、成都的援军也就到了。此为上策,诸位以为如何?”

此时的军帐内一片安静,众将都默不出声,此时的沉默也就意味着反对,只有护军刘敏赞同王平的计划,主将主意已定,众人即便反对也只能遵照执行。有时首长负责制也有它的好处。

护军刘敏率部赶在魏军之前,成功占据兴势!虽然抢先占领了制高点,但形势依然严峻,望着层峦叠嶂崎岖起伏的山岭,刘敏心生一计,随即令军兵在山上遍插军旗,带得不够就回汉中取,反正要做到逢山必插,处处有旗。经过一番紧张忙碌的布置,兴势山上到处可见迎风招展的蜀汉军旗,首尾相连,一眼望不到边,前后竟长达百余里。

军旗是军队的象征,古时打仗对军旗极为爱护,旗在军在,一旦军旗被夺,那么这支部队也就不复存在。出师征战之前还要举行祭旗仪式。军旗有多重功能不同等级,主帅有帅旗,各支部队也有象征自己部队番号的军旗,以便在战场上互相识别区分敌我。军旗有指挥号令传递军情的功用,古时没有无线电等通信装置,战时各部队都是看旗号行动进退。在古代,军旗是与战鼓、战金合为一体的指挥通信系统。

军旗既然是军队的象征,不同的军旗就意味着数量不等的军队。当然在计谋诡诈盛行的三国时代,没有哪位主将会天真到根据对方的军旗判断其部队数量规模,但看着对方旌旗蔽野,起码在气势上能先声夺人,至少可以忽悠一下对方,至于对方会不会上当,那就要看运气了。

乱插军旗,虚张声势,这种初级战术如果遇上曹操、诸葛亮、司马懿或者曹真、吕蒙,几乎第一时间就会被对方识破。不过,王平、刘敏很幸运,来的是曹爽、夏侯玄,至于司马昭跟郭淮,就算看破了,估计也不会说,他们巴不得曹爽打败仗。

魏军果然在兴势受阻,前进不得,陷入苦战。虽然魏军人多势众,但蜀军居高临下,一阵石块滚木砸下去,下面就会倒下一片,仰攻的魏军一面爬山一面还要提防上面的飞石、冷箭,战战兢兢,每天只是在军官的督率下,混日子,转眼到了四月,魏军仍无法突破蜀军的秦岭外围防线,连汉中的边都没摸到。

时间一长,麻烦来了,南下的曹爽遇到了当年北上的诸葛亮同样的问题——后勤转运,即是他的粮草将尽,注意不是没粮,而是运不上来,这点也跟当年的诸葛亮相似。对双方的后勤部队而言,翻越秦岭可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诸葛亮当年之所以力主先攻祁山,就是要尽量避开秦岭主脉。

此时十几万魏军并没走远,还未出谷口,但负责转运粮食的关中百姓以及征发的氐人、羌人已不堪重负,沿途倒毙的牛马比比皆是,这些都是百姓私产,日子本就不好过,作为主要劳力的牲口又死了,以后的日子咋过?在魏军的后勤运输线上,到处可见因牲口死去而痛哭的民众。加之司马懿党羽暗中煽风点火,夸大其词,卖力抹黑曹爽,弄得民怨沸腾,曹氏大失人心,只有司马氏在背后偷笑。

一次,汉军大将王林夜袭魏军大营,各营慌乱中仓促组织抵抗,只有司马昭卧床不动,很淡定地待在大帐里,好像眼前发生的事跟他没有关系,看着自己的政敌出丑应该是一件比较惬意的事。

白天爬山挨砸,晚上又被偷袭摸营,魏军被搞得不得安宁,攻又攻不上去,待在这又吃不饱,部队的士气开始低落,士无战心军无斗志,司马昭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趁机劝夏侯玄退兵。

夏侯玄当然不肯轻易放弃,但很快又有消息传来,汉军援军到了。

接到汉中的告急文书,涪城的蒋琬、成都的刘禅跟费祎在第一时间派出增援部队。但道实在太远,涪城距汉中上千里,成都更远,要不是王平关键时刻顶住压力,力主拒敌于国门之外,险些酿成大祸,这时就看出蒋琬撤兵汉中是个不折不扣的昏招。

军情紧急,就在费祎调动兵马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捣乱的家伙来了,光禄大夫来敏听说费祎要出征跑来找费祎下棋,这时,周围到处都是在为出征忙碌的人,来敏偏偏挑这个时候来,很明显他是故意的,费祎对这位专程跑来捣乱的老前辈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耐心,外面出征的将士整装待发,就等费祎一声令下就开拔出发,就在如此紧急的时刻,费祎陪着来敏下起了棋。

对弈几盘后,来敏看着依旧气定神闲毫无疲态的费祎,说:“我刚才不过是试试您,看来您胸有成竹,必能破贼。”其实,哪用他这位闲散官员试探考察,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岂是寻常角色。

当听说汉军援兵到达的消息,曹爽的参军杨伟给曹爽分析眼前形势,认为战机已失,敌人援兵已到,我军若不及时退兵,倘若被敌军截住后路,到时,腹背受敌,想撤就难了。邓飏、李胜却坚决反对撤军,几个人就在曹爽面前吵成一团。

邓飏、李胜是这次伐蜀之役的主策划,十几万大军兴师动众,耗费巨额粮饷,几个月下来却连一座山岭都打不下来,就这么回去,人就丢大了,跟司马懿一比,更是相形见绌。无论如何,也要搞点战绩才能撤兵,这样对上对下也好交代。攻入汉中是不敢指望了,但好歹也要打一场胜仗挽回面子。曹爽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也反对撤兵,此时的他还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

可随着费祎的到来,曹爽才发现自己真的不能不撤了。244年5月,费祎率军在曹爽退兵的必经之路沈岭、衙岭、分水岭设下伏兵将曹爽军的退路封锁。这是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与此同时,远在洛阳的司马懿也写信给夏侯玄,向后者施压,警告他说如不及时退兵,由此造成的后果就要由他跟曹爽承担。

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曹爽不得不退兵。但回家的路并不好走,费祎已经在路上等候他多时了,于是魏军不得不再次向据守三岭的汉军发起仰攻,争险苦战多时,才灰头土脸地撤回关中。曹爽及其党羽发起的骆谷之役,就这样草草收场,以失败告终。

蒋琬之后有费祎,费祎之后有董允

蜀汉方面,汉中大捷,战后论功行赏,大将军费祎因功封成乡侯,其他有功人员如镇北大将军王平、护军刘敏也各有封赏。

在此次战役中负有责任的大司马蒋琬却深感内疚,正是由于他的失误,险些铸成大错,好在打了胜仗,刘禅也没有追究他的意思,但蒋琬自己却很自觉,主动要求解除自己益州刺史的职务,将之让给费祎。后主刘禅同意了,此时费祎已经是大将军,又兼任益州刺史,全面接管了蜀汉军政大权。大司马蒋琬也从这时起基本退居二线。

费祎接替蒋琬主管前线军务,留下的位置也需有人接替,刘禅任命侍中董允为尚书令作费祎的副手留在成都处理政务。从蒋琬、费祎到董允都是诸葛亮生前指定或欣赏的接班人亲信,从这点上说,后诸葛亮时代的前期,刘禅还是遵循了诸葛亮的政治安排。从对董允的任命上就可以看出来,因为从私人感情上而言,刘禅并不喜欢董允,原因很简单,董允管他管得太严。

一直以来,对刘禅的智商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中曾提到诸葛亮对刘禅的夸赞,但很多人认为这是诸葛亮对不久于人世的刘备所说的善意的谎言,这种推测有根据吗?有。在《三国志·董允传》中,诸葛亮对刘禅的智商就表现得很没有信心,担心“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辨”。而诸葛亮自己即将出师北伐,需要在刘禅身边留一个人辅佐,诸葛亮选中的就是董允。

董允没有辜负诸葛亮的嘱托,此后十余年里,董允像一个尽职尽责的大管家,看管着不安分的刘禅,色色的刘禅曾想多娶几个妃嫔,好色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皇帝(尽管偏居一隅)本来不算是事,但董允不同意不说,还引经据典批评皇帝不该好色,刘禅也只好作罢。对这么一个刻板严肃总是管着自己的大叔,要刘禅对他有好感实在很难。

刘禅对总是板着脸孔训人的董允始终心存敬畏,他喜欢的是跟他从小玩到大的小宦官黄皓,蜀汉的亡国与此人不无关系。狎昵小人,疏远贤臣,当年的诸葛亮很早就发现了隐藏在刘禅身上的昏君潜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亲贤臣远小人,并非泛泛之词而是有所指向的,贤臣就是费祎、董允等人,小人当是指诸如黄皓之流。

诸葛亮为蜀汉处心积虑,耗尽心血,可他谋得了生前却管不了身后。

董允成为尚书令后,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却与守正不移的前任截然相反,此人善于逢迎人主,通俗地说就是很会拍马屁,做事毫无原则,唯一的原则就是让皇帝开心,侍中陈祗很会说也很会玩,把刘禅哄得很舒服,很快便成为后者的心腹宠臣。

陈祗这种人干正事不行,但却十分会搞关系,没多久陈祗就跟刘禅的另一位宠臣黄皓勾搭上了,这两人臭味相投凑到一块哪还有什么好事,再加上一个昏庸的刘禅,这三人的奇妙组合威力足以搞垮一个国家。

如果蒋琬、董允在的话,情况还会好一些,可惜,好人不长命,蜀汉延熙九年(246)大司马蒋琬、尚书令董允先后去世。不幸中的万幸,接替蒋琬的大将军费祎、继任尚书令的吕乂公忠体国,蜀汉在费祎时代依旧保持了稳定。但蜀汉的传统,执掌兵权的大将军一般都领兵在外,朝政由尚书令全权负责。

新任尚书令吕乂从幕后走上了前台。即使是熟知三国的人,对此人也知之甚少,吕乂,字季阳,这也是一个有着东州背景的官家子弟,其父吕常当年是刘焉的旧部,刘焉入蜀时曾一路护送,可刚进蜀中,中原就乱了,盗匪横行,老家也回不去了,索性一家人就留在了蜀地。

吕乂早年在盐铁校尉王连手下担任典曹都尉,后调任成都县长,因工作出色,在政绩考核中排名益州第一,被提升为巴西郡太守。当时,正赶上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兵北伐,打仗就需要兵员补充,蜀汉本就不大,兵员需要向下属各郡县征调,可下面各郡不是推三阻四就是找各种理由,诉苦,兵员很难凑齐,这让诸葛亮大伤脑筋,这时巴西太守吕乂再次展现出勤政型官员的本色,亲自抓征兵工作,并耐心地给新兵做思想工作,结果,巴西籍的新兵,很少有逃跑的。

吕乂在征兵中的良好表现,让丞相诸葛亮刮目相看,也赢得了后者的信任。诸葛亮认定这是一个能做事的人,不久,吕乂调任汉中太守兼管汉中屯田,与丞相长史蒋琬一起负责北伐军的后勤粮草供应,虽同是太守,其中的分量却有天壤之别。汉中太守的地位仅次于成都。

也就是从这时起,吕乂成了诸葛亮的心腹亲信,重点培养干部。虽然在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名单里没有他,蜀人心目中的四位贤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里也没有他,但吕乂的地位仍不容小视,吕乂能接替董允担任尚书令,事实上的第五相,地位的确立得益于他在诸葛亮时代出色的后勤业绩,所以说,诸葛亮时代干活儿的人不吃亏,那是一个只要肯干就有机会的理想社会。

诸葛亮去世后,吕乂先后担任广汉、蜀郡太守,蜀郡、广汉、犍为号称三蜀,此三地均是蜀中繁华富庶之地人杰辈出,前任益州牧刘焉就一度把自己的大本营设在广汉郡的雒城。吕乂在蜀郡太守任上一直干到延熙九年(246)接任尚书令,之后,尚书令吕乂依旧保持了在地方时的传统,勤勤恳恳,史书上说他“众事无留,门无停宾”。翻译过来就是对公事从不偷懒拖延,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从不搞声色犬马等娱乐活动,生活节俭执法如山简直就是小诸葛亮(政务方面)。吕乂就是以这样的状态一直干到延熙十四年(251),病死在任上。诸葛亮死后的二十年,正因蒋琬、费祎、董允、吕乂先后秉政,蜀汉才没有闹出乱子。

(八)毌丘俭东征高句丽

正始五年(244)夏,曹爽、夏侯玄的伐蜀之役在王平、费祎的抵抗之下,在司马懿父子及其亲信的暗中“协助配合”下,灰头土脸地草草收场了。

但与此同时,另一位忠于曹魏的大将毌丘俭却在东北战场打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胜仗。

正始三年(242),曾一度归顺的高句丽东川王高位宫反叛,并派兵入侵辽东郡大肆杀掠,在此之前数年高位宫在安平口曾与来自南方的吴国使者接洽。高位宫的举动激怒了魏国,曹爽下令幽州刺史毌丘俭率大军征剿。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看看毌丘俭为了打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就准备了一年多,而曹爽伐蜀只用了几个月,名将与庸才的区别就在这里。

正始五年(244)八月,幽州刺史毌丘俭亲率本部人马会同属下诸郡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玄菟太守王颀等各地郡兵及乌丸单于寇娄敦等部骑兵从玄菟出发征讨高句丽。

1906年在吉林集安发现了《毌丘俭纪功碑》,经王国维《观堂集林》《魏毌丘俭丸都山纪功石刻跋》考证其文字为:“正始三年高句丽反,(毌丘俭)督七牙门讨句丽。五年,无复遗寇。六年五月,旋师。……”今以纪功碑为准,这场讨伐战当跨在五年与六年之间,实为一次。《三国志·毌丘俭传》所记有误。

高句丽东川王位宫听说魏军来了,倒也没显出慌乱,他知道魏军早晚会来,亲自带了步骑兵二万余人前来迎战。两军在沸流水(今辽宁东北桓仁富河)遭遇,初次交战高句丽军占了些便宜,魏军退往梁貊之谷(今辽宁桓仁富尔江口),两军在此又打了一仗,魏军又退了。

高句丽军连胜两阵,位宫立刻变得眉飞色舞起来,有点得意忘形,对身边的手下们说:“人家都说毌丘俭是魏国名将,今日看来也不过如此。毌丘俭的小命如今就在我的掌中了。”此时位宫胆子壮了,为扩大战果,决定不等后面的步兵,带着五千骑兵就一路追了过去。

当高句丽东川王位宫再次见到魏军时,出现在他眼前的是士气高涨严阵以待的军队,他看到的是整齐威武的军阵,在这些魏军士兵的脸上丝毫看不出刚打过败仗的颓丧与慌乱,这跟位宫想象中的差距实在太大,答案就此揭晓,之前的两次交锋,不过是毌丘俭的骄兵诱敌之计。

不过,既然来了,就打吧。令位宫吃惊的是,他的五千骑兵全力猛冲魏军大阵,冲了几次却没冲动,待后面步兵赶到,位宫再次下令全军出击,毌丘俭麾下的魏军毫不示弱,大家都清楚,拼命的时候到了,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与高句丽军展开殊死决战。

一场昏天黑地的厮杀之后,高句丽军先抵不住了,全线崩溃,在魏军的追杀下丢下一万八千具尸体,狼狈逃窜,位宫一共才带来二万多人,一仗下来就死伤近二万,几乎全军覆没。位宫自己只带了一千多骑兵逃离战场。

魏军主帅幽州刺史毌丘俭乘胜率军围攻高句丽的国都——丸都城(今吉林集安西北)。丸都城建在海拔676米高的丸都山上,也就是说这是一座山城。高句丽的城池大都依山而建,这样安全虽有了保障,但山上的生活估计不会很舒服。

想象一下,距今一千八百年前,一支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丸都山下。古城的戍卒们慌忙登上瞭望台,遮天蔽日的敌军军旗使他们战栗不已,然而此时此刻,古城只有数千残兵败卒,根本不是山下那些如狼似虎的魏军的对手,面对兵临城下的魏军,高位宫无计可施。

丸都城陷入一片混乱,男男女女都在忙着收拾包裹,准备逃跑。

数天后,这位古城的主人,高句丽王位宫终于决定逃跑,偷偷溜下丸都山,狼狈地向东逃窜。

毌丘俭围城后,发现山城西北山势陡峭,守兵不多,于是避实就虚,在正面佯攻,与此同时挑选精壮士兵,携带长绳,偷偷从城西北顺着山崖爬上山,杀散守兵,偷袭成功。

正始五年(244)十月,魏军攻占高句丽国都丸都城。

(九)高句丽的前世今生

高句丽,也作高句骊,“句”在这里读“勾”,如同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践也可作“句践”。它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古老王国,约在公元前不久建立,668年灭亡,存在了七百年。不论从民族、领土疆域,还是历史沿革而言,高句丽都是真真正正的中国境内的古王国。

高句丽对外扩张,始于汉安帝时期,高句丽一个名叫宫的国王吞并了乐浪、玄菟两郡大部土地,并不断向西侵扰汉朝辽东郡。公孙度当辽东太守后,很快扭转颓势,在与高句丽的对峙中逐渐占了上风。

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宫的两个孙子拔奇、伊夷模为争位发生内斗,最终拔奇失败逃往辽东依附公孙度之子公孙康,公孙康发兵攻破了国内城。国内城建在平地上比较容易攻,事后,高句丽人吸取教训,又在丸都山上建了丸都城,两城相距不到3里,互为掎角。

公孙康大军虽攻陷国内城,但并没有趁机把这个古国彻底吞并,就在不久之后,雄踞河北的袁氏灭亡,袁熙、袁尚兄弟逃到辽东,向公孙康求援,随即曹操的大军追踪而至……或许正是为了应付来自曹操的强大压力,公孙康被迫从高句丽撤兵。至于那位落魄的王子拔奇,他带着三万户高句丽百姓迁到了辽东。

双方对峙、争斗的局面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公孙氏依旧割据辽东,高句丽雄踞鸭绿江两岸,双方都向汉朝,以及随后的曹魏称臣。公孙康去世后,传位其弟公孙恭,后来其子公孙渊又篡位夺权。而高句丽伊夷模死后,则把国王之位传给了儿子位宫。

高句丽之前的那位国王名叫宫,据说才生下来就睁开双眼,这在高句丽人那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而在夺位之争中胜出的那位新国王伊夷模,和他的祖先一样,也是生而睁目,高句丽语中相似的含义是“位”,所以叫位宫,亦即像宫之人。

魏景初二年(238),司马懿受命征讨辽东灭公孙氏,据说位宫也派出一支数千人的部队主动跑去助战,位宫出兵当然不是为了魏国,因为他有自己的野心,在他看来,魏军远道而来,势必不能久留,等大军一走,辽东就是他的了。

战争结束后,高句丽的势力继续向西渗透,屡次派兵深入魏境杀掠,魏国忍无可忍这才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率兵征剿,于是就有了之前的一幕。

毌丘俭彻底焚毁丸都城并刻石纪功,同时派玄菟太守王颀带兵穷追位宫。据说王颀追了一千多里,穿过沃沮,一直到达肃慎南界(今朝鲜北部边境,近海)。

位宫并没有被魏军抓住,他跑得很快,这也是乱世里作为首领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据说后来他一口气逃到了买沟(今朝鲜咸镜道会宁市附近),又多活了两年才咽气。

战后,毌丘俭因功晋升左将军,远征军中立功封侯者多达百人。不久,毌丘俭被调离幽州,转任豫州刺史。

毌丘俭的东征使魏国的疆域跨过鸭绿江,直抵汉江南岸。魏国重新恢复了对乐浪郡(今朝鲜平壤)、带方郡(今朝鲜黄海北道)等汉朝故地的控制。

乐浪郡与带方郡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汉武帝派兵攻灭卫氏朝鲜在其故地设乐浪郡、临屯(今朝鲜江原道)、玄菟(今咸镜南北道、平安北道)、真番(今朝鲜慈悲岭以南,黄海道及南汉江北京畿道一部)等四郡,史称“汉四郡”。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朝廷将临屯、玄菟、真番一并并入乐浪。合并后的大乐浪郡包括了原“汉四郡”的所有辖区。

到了东汉末年,约在建安十年,辽东太守公孙康东征大败高句丽,向东收复汉朝乐浪郡故地,并从乐浪郡屯有县以南分出一个带方郡(郡治带方县)。大致范围与从前乐浪南部都尉管区相同。

带方郡往南就是三韩的地界了,也就是马韩、辰韩、弁韩。

乐浪郡古城遗址位于今朝鲜平壤南郊大同江南岸土城里,东西约700米,南北长600米。带方郡古城遗址位于今朝鲜黄海北道凤山郡石城里,城呈长方形,东西556米,南北730米。城内出土有东汉至西晋的纪年砖,如(东汉)光和五年、(西晋)泰始七年等。在城北的一处墓室的墓砖上刻有“使君带方太守张抚夷砖”的铭文。

中原王朝与高句丽的历史远未结束,但那已是另一段历史了。

同类推荐
  • 颓唐

    颓唐

    颓唐,使唐颓也!好好地一个大好河山竟然被一个无名小卒给糟蹋了!?特种兵铁兵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幸以身殉国,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竟然回到了公元611的隋朝,开始了他特种兵来到古代的生活。挖墙脚,看凌云阁二十四功臣怎么被一个一个从李渊李世民的身边被挖到铁兵的座下;建基业,看那些倜傥风流的才子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怎么纵横天下经纬中华;搞建筑?我有造出千古一桥赵州桥的大建筑家李春,你有谁?拼医术?我幕府之内的孙思邈可不仅仅是一个摆设,而是有着医神之称的妙手回春大夫;舞文弄墨,你们怎么和我比?知道什么叫做拳击吗?知道什么叫做自由搏击吗?学习过李白的诗吗?读过苏轼的词吗?告诉你,这些都只是我知道的很小一部分~~~且看铁兵在隋唐时候怎么把一个崛起起来的唐朝给制衡掉,然后建立起来属于自己的千秋万代!一切尽在唐穿历史小说《颓唐》!
  • 我在大唐收快递

    我在大唐收快递

    快递小哥穿越大唐,成为太子李承乾,除了性格很皮以外,他就只会收一点快递了。系统:“叮咚,您有一份快递,请注意查收。”李承乾:“握草!谁特么寄了一坨屎!有病吧!”李世民:“高明,近来在忙何事?”“来自李世民的负面情绪值,+666”这是一个逗比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有爱的故事。轻松种田文,不讨论历史,不搞权谋,收各种快递,让自己和唐人生活的好一点。
  • 横扫天下之无垠帝国

    横扫天下之无垠帝国

    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上,一个诞生与中亚地区的汉族贵族子弟秦启开始他充满权利和战争的一生!
  • 洛阳降妖办事处

    洛阳降妖办事处

    故事发生在距今一千多年以前的盛世大唐的神都洛阳,主人公王大庆是一个刚刚通过乡里举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到洛阳参加明经考试的穷苦读书人。来到洛阳,土包子王大庆就顿觉得乡亲们东拼西凑的那一吊钱盘缠有些不够用,但是距离明经考试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王大庆找了很多的活计,无一都被人家给炒了,直到那天他去西市买烧饼的时候,看见一户人家的门口,贴着一张招杂役的红条,王大庆就去了,那户人家看样子是个经商的,东西两厢都跟个杂货铺一样,那个老板是个年轻人,但看见他这副小身子骨,有些不大乐意,王大庆为了让人家给自己留下来,自告奋勇的给人家先打扫了一通,那老板一看,觉得打扫的还行,就给他留下来了,但是没曾想,这个看似是个杂货铺的小店,竟然是一个降妖的办事处。主人公王大庆是个标准的读书人,穷酸儒生,扶风弱柳,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但是心好,有点坊间大妈的特征,爱管闲事。另一个主人公就是降妖办事处的老板李青风,皇族姓氏,按理说肯定都是有些贵族气息,这个李青风贵族气息半点没有,但是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王霸之气,为人跋扈,脾气暴躁,又特别邋遢懒惰,内裤都是正面穿完了换反面...
  • 我是奉先

    我是奉先

    一个军事历史专业的前特种兵改行的游戏玩家在意外事故身死道消满心不甘的时候碰到了同样满心不甘的先祖吕布,接下来自然是转世重生,重新走过三国第一武将吕布吕奉先的悲喜人生,不一样的人物注定了不一样的历史,既然已经穿越回不去了,那就闹他个轰轰烈烈,重生的吕奉先注定不会默默无闻,依然将布武天下,也许可以去实现他的那个梦想,东西方两大帝国来一次亲密的交流!读者交流群:36109811欢迎关注新书《野蛮人崛起》,这是一本玄幻类的作品,请继续支持
热门推荐
  • 快穿系统业务界一姐

    快穿系统业务界一姐

    【男女主1V1,双洁,甜宠撩,苏到爆炸~】汐雅是快穿界一姐,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人美心善。外表软妹内心坚韧,在快穿界倍受追捧,然而汐汐不甚在意,认认真真的做任务,努力站到(快穿)金字塔顶端。可是谁来跟我说为什么穿的每个世界都有这个男人,好像是大人物来着,惹不起惹不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六道狂生

    六道狂生

    佛说:“六道最苦,唯信是岸”。狂生却言:酣战六道,舍我其谁?快意三界,何苦之有?
  • 落跑甜妃之王爷您慢点追

    落跑甜妃之王爷您慢点追

    袁沐影,四岁就开始和自己师傅四处云游的小世子。冷漠无情如他,却奈何也抵不过一个情字。慕雨兮,穿越后拥有三世记忆的十八岁少女。面对自己前世的赋予的责任,她一直摇摆不定。是真的该杀吗?可是,她不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杀手。她想过的只是一世一双人的那般平淡的生活而已。所以,她亲自去夜探王府,和他有了不解之缘。若干年后,她拿着包袱想要出府,却被他撞见,她也不急,还好心的劝着他说道:“你已经是王爷了,就有你自己的责任,不能再瞎跟着我了,好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浮生问归途

    浮生问归途

    年轻的绝世杀手面对人生最后一个任务竟选择放弃。笨拙的琴声中,在木偶的死亡舞步下,万物纷飞。醒来后,是熟悉的世界。是一场贯穿东西的征途,亦或是流浪。诗云:世事梦一场,浮生问归途!
  • 三族劫锋

    三族劫锋

    阆境,魔境,妖境,三境之中,谁主沉浮?魔祸狼烟,谁来引起?天下干戈,谁是主谋?人,妖,魔皆入江湖,往来世上的英雄,谁能可平定干戈?谁眼中有不平意,谁胸中有意气生。谁抛了自在潇洒,为一线生机舍身入局。谁始终浅笑安然,却早已决意力挽狂澜。谁谋谁算,谁征谁战,谁踏江湖凭的是一身肝胆。歌零弦断,妖魔心乱,道情深是蛮或瞒。天下风起云涌,誓平三族劫锋。――――――――【2019.10.08】预备大修,更新可能会不定时。
  • 校花是我的贴身保镖

    校花是我的贴身保镖

    龙萧的老爸是一名世界级的富豪,他因此叼得不行。突然有一天,全世界都在对他宣布,“你家破产了“,并且欠下两百亿的债。可这还没有完!他还遭到了各大家族的追杀!这个时候,美女校花跑出来跟他说:“我保护你!”国际佣兵:“弟弟别怕,舔她!”美艳总裁:“来,今晚我们商量一下怎么帮你还债的问题。”
  • 主宰多元界

    主宰多元界

    错乱的时空互相掺杂,多元化的世界逐渐浮现在了人类的眼球中。假扮灵尊的幻化诡魔,培养傀儡的蛇蝎妖族,奄奄一息的修仙灵界,委曲求全的虚幻鬼界…一同聚集在了一起,在错乱的多元界抛头露面。玩弄心计的诡魔;阴狠狡诈的黑白无常;血腥冷血的牛头马面;野心勃勃的妖族之主;苦苦支撑的灵界之尊…一同在这多元化的世界勾心斗角。他,目睹父母双亡,在那阴暗潮湿的山洞里痛苦不堪,却仍然不愿做他人棋子,待到摆脱之日,揭露这一层层阴谋诡计…
  • 嫡女不做妾:腹黑狂傲杀手妃

    嫡女不做妾:腹黑狂傲杀手妃

    她是杀伐狠利的女杀手,腹黑妖娆,我行我素。一朝穿越为长安首富白家嫡女,本以为身在商贾之家,这一生便可安稳度日,惬意人生。却不料诡计暗杀接踵而至,白家三百六十五口棺材震慑长安城。皇权更替,皇帝逼婚,她淡眉一挑,轻颜一笑:“我嫁,但聘礼,我要这个天下。”当经历爱恨生死,天下人心,爱与怀念,相思与别离。涅磐重生时,谁主沉浮。【女强+腹黑+强宠】
  • 至尊封灵系统

    至尊封灵系统

    叶风被妹妹的女师父杀死,重生后的他得到了强大的天道圣典,一步步走向武者的巅峰,脚踩各路强者,更有一位位美女出现在他的身边......“报仇是迟早的,我要先俘虏她的心,再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