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3600000019

第19章 围困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位于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的西岸,是连接苏联欧洲部分南北交通的枢纽,是贯通欧亚的咽喉,也是苏联南部著名的工业中心和粮食储存地。希特勒狂妄地宣称:攻下斯大林格勒之后,巴库的石油、顿巴斯的煤以及库班的小麦也将随即成为德意志帝国的资源;同时,还可沿伏尔加河北上,从东面包围莫斯科,再出波斯湾。希特勒甚至吹嘘实现这一切不需要几日。

顿河是一条巨大的河流,它缓缓流过俄国的原野,从莫斯科南方的高地发源,流向俄国南端的罗斯托夫进入亚速河。其弯向东方的河床部,跨斯大林格勒及伏尔加河不足十几公里。河向东弯去形成了大河套,就是在这个大河套区内,德军将展开对斯大林格勒的猛烈攻势。

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城内军民争取时间,建立了3道防线。最外边的一道防线,全长150公里,延伸至顿河东岸;中间的一道防线,全长也有上百公里,沿着狭窄的罗沙卡与齐伏林那也两条河设防;最里边的一条防线全长25公里,从斯大林格勒北面的雷诺克村起至南面的库普洛斯诺耶及卡拉斯诺亚美斯克止。

1942年春夏之交,苏军在苏德战场作战的失利,尤其是在哈尔科夫战役和克里木战役中的失利,使德军重新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接着,德军凭借其在西南方向的优势兵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和高加索方向迅速发展进攻。苏军虽进行了顽强抵抗,最后不得不放弃在经济和战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南部地区,退至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山前地带。德军于7月中旬以前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威胁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伏尔加河,造成分割苏军战略防线的态势。德军的战略企图是:集中主力于苏德战场南翼,迅速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占领巴库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夺取丰富的石油资源、粮食和工业设施,尔后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德军最初将主力集中在高加索方向,企图首先以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进攻行动保障对高加索的突击。由于防守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苏军顽强作战,打乱了希特勒的计划,迫使其将主力转移至斯大林格勒方向进行决战,从而使这一方向很快就从辅助的地位变成了整个苏德战场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

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奥廖尔至哈尔科夫一线部署的是德军B集团军群,其编成内有第2、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共41个师,其中5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6个匈牙利师。德军统帅部最初指定由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担任斯大林方向的突击任务。由于第6集团军战斗力最强,在B集团军群右翼展开,担任主攻斯大林格勒的任务。但是,当B集团军群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后,希特勒认为斯大林格勒无须那么多兵力,遂命令第4装甲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转隶A集团军群,以便向罗斯托夫发展进攻。为确保第6集团军集中兵力担负主攻斯大林格勒的任务,又向B集团军群调拨了意大利第8集团军。该集团军拟前出到顿河沿岸,在顿河西岸的巴甫洛夫斯克至韦辛斯卡亚地段展开。得到加强的德军第4航空队部分兵力担任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空中支援任务。截至7月17日,在斯大林格勒方向进攻部队计有实力较强的德军第6集团军的14个师(约27万人)、30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500辆坦克和1200架飞机。

在高加索方向上部署的是德军A集团军群,其编成内有第1装甲集团军、第17、第11集团军。

为便于统一指挥防御部队抗击德军重兵集团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进攻,苏军最高统帅部于7月12日决定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铁木辛哥为方面军司令员(7月22日起,戈尔多夫中将任司令员),担负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防御任务。该方面军编成内有从大本营预备队抽调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第13、第22、第23坦克军,以及第8航空集团军和伏尔加河区舰队。截至7月17日,在德军第6集团军当面对峙的主要是苏军第62、第63集团军的12个师约16万人,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400辆坦克和454架飞机。苏军远程轰炸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歼击航空兵可提供一定的空中支援。

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及其市区,苏军在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构筑了4道防御地带(防御围廓),即外层、中层、内层围廓和市区围廓。7月17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前,这些围廓的工程仅完成40%至50%,但仍对城市防御发挥了不小作用。斯大林格勒居民18万余人积极参加了防御围廊和方面军机场的修建。斯大林格勒城防委员会和州党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民兵和城市消防,组织了由工人、职员组成的许多民兵营。

苏军统帅部采取的种种措施,使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形势得到改善,消除了德军突然冲至伏尔加河的威胁。

7月17日,苏德双方开始了斯大林格勒远接近地的交战。德军第6集团军前卫在顿河大弯曲部的奇尔河、齐姆拉河一线与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62、第64集团军前进支队遭遇。苏军各前进支队在第8空军集团军协同下顽强抵抗,德军被迫以5个师的兵力,用了6个昼夜,于7月22日才前出到苏军第62、第64集团边界主要防御地带。苏军前进支队的顽强抗击,消除了德军对苏军主要防御地带突击的突然性。

苏军在保障地带的抗击,迫使德军加强其第6集团军。至7月22日,该集团军编成内已有18个师,双方兵力对比变得对德军更为有利。除炮兵对比大体相当外,其他各项对比德军均居优势:人员对比1.2:1,坦克对比2:1,飞机对比3.6:1.德军企图向苏军第62、第64集团军翼侧实施包围突击,前出到卡拉奇地域,尔后沿最短路线突向伏尔加河,从行进间攻占斯大林格勒。为此,德军第6集团军主力组成北路突击集团(第8步兵军和第14装甲军)和南路突击集团(第51步兵军和第24装甲军)。

7月23日,德军的大量坦克和步兵在强大的航空兵空中支援下,突破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的防御。苏军最高统帅部详尽研究了德军在苏德战线南翼各个地段突击的结果后认为,斯大林格勒方向岌岌可危。当日晚,斯大林用电报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进行联系。方面军司令员戈尔多夫中将报告说,德军150辆坦克投入战斗,其中35辆被击毁,但敌人并没有停止前进。德军还正在向斯大林格勒急速推进。

斯大林在给戈尔多夫的电报中说:

“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在齐姆良斯卡亚的渡口……而是在方面军的右翼。敌人将自己的兵力投入齐姆拉地域,意在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南面,而敌人正是在这时将其主力悄悄地调到了方面军的右翼。敌人这一军事计谋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没有可靠的侦察。我们务必考虑这一情况,尽可能加强方面军右翼。”

斯大林要求把整个航空兵9/10的兵力集中到右翼,他命令“不要为敌人在齐姆拉的佯动和诡计转移注意力,再重复一遍,要把所有突击力量转向方面军的右翼。”他宣布了最高统帅部调给方面军统一指挥的兵力兵器,并批准了组建坦克第1、第4集团军的计划。

斯大林提醒戈尔多夫将军:

“请注意,一旦敌人突破右翼,进至顿河左姆拉卡或以北地域,它就会切断你们同北方的铁路交通联系,因此,我认为,你们方面军的右翼目前是决定性的。”

斯大林还给方面军下达了一项对以后斯大林格勒会战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任务:

“我要求,绝对控制住顿河以西从克列茨卡亚、罗日科夫斯卡亚到下卡利诺夫卡一线的防御地区。”

“要不惜任何代价消灭突入近卫师(近卫步兵第33师)作战地域内的敌人。你们有完成这一任务的兵力,你们应该做到这一点,绝不允许撤离指定的防御地区……”

尽管戈尔多夫将军完全清楚第62集团军司令员科尔帕克奇将军的情况,斯大林还是再次向他强调指出:

“……请注意,科尔帕克奇是个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的人,能派一个坚定的人帮助他就好了,如果戈尔多夫本人能到他那里去,那就更好了。”

斯大林预见到即将发生重大战事,遂指派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率领一个军官小组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去。华西列夫斯基的主要任务是到第一线了解情况,并协助方面军首长工作。

华西列夫斯基亲眼看到了第62集团军地带日趋紧张的情况。德军正在继续施加压力,并在克列茨卡亚、叶夫斯特拉托夫斯基地段取得显著战果,已突入防御纵深并合围了苏军的两个师。德军迂回了第62集团军主力,即将抵达顿河,从而有可能使苏军遭致新的更加沉重的失败,致使德军突向斯大林格勒。于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和方面军司令员戈尔多夫中将只好采取迫不得已的、在当时情况下也是惟一正确的解决办法:立即以尚未完成组建任务的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的兵力实施反突击。时间是最宝贵的,延误和错过时间,敌人就会渡过顿河,固守已占领地区。到那时,再想把敌人打回去,就十分困难了。

苏军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司令员很快接到了以现有兵力立即行动,消灭楔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战斗队形的敌人和恢复防御态势的命令。该两个坦克集团军的任务是:从南北两面突击,斩断德军的楔形攻势。7月25日10时,莫斯卡连科指挥的坦克第1集团军的一个军已开始进攻,集团军的其他兵力随后也投入了进攻。该集团军部队作战英勇、坚决,迫使德军转入防御继而退却了。克留乔金指挥的坦克第4集团军于7月27日拂晓在第62、第64集团军步兵和炮兵的支援下开始了突击。

华西列夫斯基组织了坦克集团军向顿河的突击后,就飞向莫斯科,向苏军最高统帅部汇报自己关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结论和建议。然而,战况瞬息万变,飞机飞得快仍比不上情况的变化快。当他正在空中飞行时,地面上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德军制止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反突击的发展。

7月25日夜,斯大林指示华西列夫斯基亲自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联系,并转达严肃的警告:

“最高统帅部坚决要求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竭尽全力迅速肃清突入之敌,恢复防御态势”。

7月26日,斯大林指示华西列夫斯基传达更加严厉的指示:“最高统帅部很不满意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首长的行动……最高统帅部要求,近几日内务必毫无条件地恢复斯大林格勒地区——从克列茨卡亚到卡尔梅科夫防线,必须把敌人赶到奇尔河一线以外。如果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不能保证做到这一点,那就请直爽坦白地提出来。最高统帅部要求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首长对是否准备执行这一指示做出明确答复。”

华西列夫斯基在发报机旁等待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首长的答复,但戈尔多夫将军到第62集团军部队去了。没能马上找到他。答复迟了一些:方面军首长向最高统帅部保证,完全执行最高统帅部的一切指示。

客观地讲,斯大林这一严厉指示的根据并不十分充分。因为德军在战场上直接占有优势,尤其是坦克和航空兵。当时,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有38个师,其中一半是每师6000~8000人,其余的都是每师1000~3000人。这些实力薄弱的兵团必须在50公里的漫长正面上作战。整个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也不过18.7万人,坦克360辆,完好的作战飞机337架,火炮和迫击炮约1900门。而当面德军却有25万人,坦克近740辆,飞机1200架,火炮和迫击炮750门。双方兵力对比,德军显然处于压倒优势。因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要完成最高统帅所赋予的任务并非易事,需要每一个军人都付出巨大的努力。

斯大林收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关于坚决执行最高统帅部指示的保证后,心里还不那么踏实。他依然认为,有必要再次派华西列夫斯基到苏德战线最紧张的地方去,这是形势的需要。7月27日凌晨1时,总参谋长就已经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指挥所了。

随后,斯大林吩咐准备一份特别严厉的命令:要求各部队无条件地扼守所占领地区。他认为,苏军若继续东撤,苏联整个国家就有遭到沉重灾难的危险。斯大林口述了命令的基本原则,并命令总参谋部一丝不苟地监督各部队无条件执行这一命令。

斯大林的这份口述命令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军事文件。它简明扼要地评估了国家的总形势,描绘了各个战线的总形势和敌情的真实情景,给苏军下达了最紧迫的任务:

“我们的祖国正经历着艰难的日子……必须彻底铲除这样一些议论……如说我们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粮食永远过剩。这种议论是自欺欺人的,是有害的,它只会削弱我们自己而增强敌人。因为,如果我们不制止退却,我们就会没有粮食,没有燃料,没有金属,没有原料,没有工厂,没有铁路……该是结束退却的时候了。不得后退一步!现在该成为我们的主要口号……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部队必须坚守所占领的地区,然后赶走和消灭敌人。”

斯大林口述命令中关于敌情和战争现阶段性质的论断也是非常有远见的。这些论断堪称科学战略预见的典范。他在口述命令中明确指出:

“德国人并不像一些惊慌失措的人所描绘的那样强大,他们只是强弩之末。只要现在,在近几个月内顶住他们的攻击,这就意味着保证能赢得胜利……我们能顶住攻击,然后把敌人赶回西方吗?是的,我们能,因为我们后方的工作现在干得很出色,我们的前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飞机、坦克、火炮和迫击炮……我们现在还缺什么呢?我们的连、营、团、师、坦克部队和飞行大队缺少制度和纪律。这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缺点。如果我们想要扭转局势,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就应该在我们的军队里建立起来最严格的制度和铁的纪律……今后,没有上级的命令,不得后退一步,这一要求,应是每一个指挥员、红军战士、政治工作人员的一条铁的纪律法规。”

7月29日,斯大林以国防人民委员的名义,签署了第227号命令,原文印发到作战部队,并向全体军人进行了宣传。苏军总政治部颁发了向指战员宣传这一命令的指示,军队中共产党员的巨大政治作用表现在绝对执行“不得后退一步”的要求。总参谋部责成驻部队的参谋人员现地检查这一命令的执行情况。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的反突击虽未能击溃德军第6集团军,但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行动,并使其暂时丧失了进攻能力。德军未能合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集团军。而且,德军企图一鼓作气夺取顿河渡口并前出到斯大林格勒的计划也落空了。德军统帅部开始明白:只用第6集团军的兵力进攻,是无法突进到伏尔加河的。如果苏军再把该集团军击退,情况将会如何呢?

该是德军统帅部做出重大决断的时候了。德军统帅部需要确定:在顿河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在南翼应把军队主力集中到哪里,是高加索还是伏尔加河?德国的战略家们决定:集中到斯大林格勒!于是,希特勒命令将原指定向高加索进攻的德军坦克第4集团军从齐姆良斯卡亚附近的登陆场急速转向斯大林格勒。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使用计划简单而明了:两个集团军向伏尔加河方向实施突击,于伏尔加河附近分别向左和向右转变方向,夹击整个斯大林格勒地域及其防守部队,但要把这一计划变为现实并不那么简单!

苏德双方在顿河大弯曲部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有一段时间,苏军成功地稳定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和第64集团军的防御,赢得了至为宝贵的时间。苏军总参谋部采用一切手段向斯大林格勒地域集中预备队,有10个步兵师开到了那里。在斯大林格勒的远、近接近地上构筑了野战工事。早在国内战争时期就十分熟悉该地域地形的斯大林,亲自给总参谋部指示各防御地区。斯大林格勒的党组织动员成千上万的市民挖掘防坦克壕、堑壕,构筑斯大林格勒外围防御的支撑点。这时,侦察人员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使构筑防御工事的工作更加紧张和急迫。原先在巴甫洛夫斯克、韦申斯卡亚地段担任防御任务的德军第6集团军的兵团,被意大利第8集团军的部队替换下来,集中到斯大林格勒方向上了。苏军总参谋部向最高统帅部报告,德军近期内将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展开积极的作战行动。

苏军总参谋部认真地研究了斯大林格勒地域部队指挥的能力。这里的战线太长,敌人不仅能向斯大林格勒,而且能向斯大林格勒以南发展进攻。第51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成内,却在顿河对岸、齐姆良斯卡亚以南组织防御。苏军总参谋部设想,如果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不是一个方面军,而是两个,那就更好了。当了解到敌坦克第4集团军已转向东行动时,华西列夫斯基更加坚定了这一想法,并以总参谋部的名义上报最高统帅部。8月5日最高统帅部下令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分为两个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分界线沿第62和第64集团军的接合部,从莫罗佐夫斯卡亚、经上奇尔斯卡亚至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在东南方面军地带内。

德军在收拢和调整兵力后,于8月6日转入进攻。德军对顿河以西防御的苏军南、北两翼实施突击。苏军总参谋部知道,德军统帅部的企图是切断苏军第62和第64集团军与斯大林格勒的联系,但目前无力实施对抗措施,因为预备队尚未到达。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地带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情况,德军占领了顿河渡口,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首长对防御的稳定性极为担心。

8月9日,当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季霍米罗夫将军向斯大林报告前线情况时,斯大林命令转达:

“我为你们缺乏远见和惊惶失措而吃惊,你们有的是兵力,缺乏的是应付这一情况的勇气。我等待着你们方面军结束令人不安状况的消息。”

令人遗憾的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令人乐观的消息并没有随之而来,德军加紧施加压力,苏联军人死守着阵地,而局势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斯大林格勒就要变成直接角逐的战场。华西列夫斯基刚到总参谋部不久,又被斯大林派到斯大林格勒去了。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再次被更换。9月,季霍米罗夫被任命为列宁格勒方面军第42集团军副司令员,作战部长的职务由伊万诺夫少将接任。

德军在向伏尔加河进攻时,利用苏军作战布势中很小的间隙地,在空中轰炸和强击突击的强有力支援下,迅速向间隙地投入坦克,步兵紧随坦克前进。战斗异常激烈,德军直逼斯大林格勒城下。

在斯大林格勒十万火急的情况下,苏军总参谋部不得不考虑斯大林格勒本身的处境了。该城已成了苏军的近后方并有成为前线的危险。从西部撤下来的居民在这里居住,现处于法西斯德军飞机狂轰滥炸的困境之中。以科兹尼科夫为首的总参谋部的一些军官奉命前往东南方面军视察市内情况。两三天后的8月20日,总参谋部收到了他们从斯大林格勒送来的报告。科兹尼科夫写道:

“城市人口密集,甚至墙脚下、花园、伏尔加河畔、山腰上等,都住满了人。由于缺乏足够的交通工具,加之后送部门的工作开展得不好,城市疏散工作进展太慢,等候交通工具的人们,在后送基地就得住五六夜……所有的学校和俱乐部都挤满了伤员。野战医院只得继续留在市内。灯火管制很差……

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全城实行戒严。

2.加快城市疏散工作,首先是疏散野战医院,其次是疏散城市居民,城里只留下坚持企业生产和能协助军队进行城防的居民,只留下城市防御所需的物资。

3.要整顿城市秩序,为此要指派一名要求严厉的斯大林格勒城防警备司令。

4.为了维护城市的革命秩序,必须把内务人民委员会的部队和民警归属卫戍部队管辖,只能按照卫戍部队的命令作战和撤退。

5.从保卫城市的战斗一打响,就不允许后勤和其他部队在市内移动,为此要在斯大林格勒以北修筑迂回道路。”

情况紧急,要求最高领导机关立即介入。苏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伊万诺夫将军给东南方面军司令员下达了整顿城市秩序的指示,将《应采取的措施》的复制件交给了当时担任疏散委员会主席的什韦尔尼克。什韦尔尼克担负把工厂和其他国家财产从军事行动地区疏散至内地的工作。这些措施是非常及时的。

8月23日,向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发展突击的德军坦克和摩托化部队几乎冲到了斯大林格勒北郊的伏尔加河畔。第62集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主力的联系被切断。与此同时,德军第4航空队对斯大林格勒狂轰滥炸。致使苏军最高统帅部与斯大林格勒的电话、电报通讯都中断了。华西列夫斯基在第62集团军部队只好采用无线电短波传输的方法向斯大林报告战况。电话员和电报员采取各种措施来恢复联络。深夜,有线电通讯修复。斯大林直接从华西列夫斯基那里获得了斯大林格勒地域的详细情况。

8月25日,德军克莱斯特的坦克部队已进驻莫兹多克,距格罗兹尼四周的苏联最大产油中心只有50英里,距里海也只有100英里。8月31日,希特勒催促高加索方面的司令李斯特陆军元帅纠集所有可以调集的力量向格罗兹尼作最后进攻,以便他“能够拿到油田”。

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的战绩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他于7月13日罢免指挥整个南线攻势的博克陆军元帅的职务后,仍喋喋不休地责骂大部分司令官和参谋总部进攻迟缓。尽管如此,他现在仍然相信,决定性的胜利已经在握。他命令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在攻占斯大林格勒以后,沿伏尔加河北进,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合围行动,从东西两面进逼苏联中部和莫斯科。他认为,苏联人已经完了,苏联在整个前线的后备力量已消耗殆尽。8月底,他在与雷德尔海军元帅举行会谈时,其心思已从苏联转移到英美方面。他说,苏联现在在他的眼中已是一个“不怕封锁的生存空间”。他确信,不用多久便迫使英美达到“可以谈和的程度了”。

实际上,狂妄至极、顽固不化的希特勒的这些想法不过是镜中幻影而已。差不多所有战地的将领和参谋总部的将领们一样,看出了这幅美丽图画上的破绽。概括起来说就是,德国根本缺乏人力、枪炮、坦克、飞机和运输手段等种种资源,来实现希特勒执意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当哈尔德和李斯特陆军元帅想就苏德战争前线的情况指出这一点时,他们却被撤了职。

苏军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抵抗日益顽强,秋雨绵绵的季节临近,就连最外行的战略家也会看出德军军队在苏联南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险。第6集团军的北翼战线极长,从斯大林格勒沿顿河上溯到沃罗涅日共长350英里,毫无掩护。希特勒在这一线部署了仆从国家的三个集团军:匈牙利的第2集团军在沃罗涅日的南面;意大利的第8集团军在东南面更远一些的位置;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正西、顿河弯曲部的右侧。由于罗马尼亚人与匈牙利人有着很深的敌对情绪,因此不得不用意大利人把他们隔开。

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草原地带,还有第4支仆从军队,罗马尼亚的第4集团军。其战斗力不可靠自不用说,其装备也不充足,缺乏装甲、重炮和机动能力。还有,他们的兵力十分分散。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只有69个营,却守着一条105英里长的战线。但是,这些“盟邦”的部队是希特勒所拥有的全部人马了。德国自己腾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填补这个缺口。同时,正如希特勒对哈尔德所说,由于他认为苏联人已经“完了”,因此,他并不为顿河翼侧这条暴露在苏军面前的漫长战线过分操心了。但是,这条战线却恰恰是关键所在。后来,希特勒发觉自己犯了错误,但为时已晚,而且,接着他一错再错。

德军向斯大林格勒以北伏尔加河畔的突破终于被苏军阻止住了。德军未能从行进间夺占城市。虽然情况非常严重,苏军第62和第64集团军仍然不屈不挠地坚守着。他们英勇顽强,抗击和长久地钳制了德军强大的突击集团。同时,还吸引了德军的补充兵力及其仆从国军队。斯大林格勒地域已成为解决苏德战争这一阶段主要战略任务的地点。

9月初,苏军第62和第64集团军的情况继续恶化。突至伏尔加河畔的德军没有被肃清。苏联国防委员会代表马林科夫、最高统帅部代表朱可夫大将和华西列夫斯基上将来到现地。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寻求肃清突至伏尔加河畔的敌人和保证斯大林格勒取胜的途径。

当时,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对峙的苏德军队双方都在寻求完成任务的途径,8月底形成的军事部署基本上没变。苏军部署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兵力的集中,斯大林格勒以北也是如此,这也是歼灭突至伏尔加河畔之敌的一切企图屡遭失败的原因之一。此外,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已料到苏军将向城市以北实施反突击,已在这里集中了大量的兵力兵器。德军在他们建立的通往伏尔加河的走廊上组织起坚固的防御,而苏军各集团军——坦克第4集团军、第24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66集团军的兵力在连续战斗中明显削弱。德军一天天地向斯大林格勒增兵。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如没有外援,不把德军兵力吸引到其他方向上,就不可能保住斯大林格勒。因此,苏军各集团军的突击,势必一次次地反复实施。

在对斯大林格勒地域苏军的指挥上也存在一些缺陷。苏军总参谋部很快就觉察到这一点,因为在斯大林格勒争夺战的严重关头,从那里向最高统帅部呈送的战斗报告,突然来的过迟了。

同类推荐
  • 齐姜王朝

    齐姜王朝

    新手,随手一写,如果喜欢,那我会继续的,如果不喜欢,那我也会继续的,我还会有其他种类的,总有喜欢的,图一乐嘛!(其实本来叫姜王朝,可惜重名了,不过,随便了。)
  • 逆行北周

    逆行北周

    醒来已是第三世,竟然成了侯府公子,亲娘不在,便宜老爹,还有恶毒后妈磨刀霍霍。前世恩怨情仇,今生说不清道不明,干脆联姻吧。亲爹依附宇文护,还有四年宇文邕即将变天,家族未来堪忧。逆天改命,不知结局究竟如何?
  • 怒马鲜衣

    怒马鲜衣

    军部作战参谋杨庸穿越到大宋宣和年间,成为一位寒窗苦读的士子,又莫名其妙成了大辽国的淳皇子。此时,距靖康之变还有四年。此时,岳飞还未从军,韩世忠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征辽抗金,历史不可改变地走向了北宋政权的覆灭。杨庸从战场走向朝堂,去书写属于他自己的一笔。
  • 洪宪宫闱秘史演义上

    洪宪宫闱秘史演义上

    主要写了袁世凯的身世,如何发迹,窃夺国柄,直至病死的全过程,重点写洪宪后及诸妃、洪宪太子与公主及皇孙皇女等,以及帝制取消后袁世凯的宫闱艳史。
  • 带着率土之滨混三国

    带着率土之滨混三国

    光和七年,黄巾起义,被王玢大力资助的太平道一举干掉东汉朝廷,局势会怎样?袁绍还能定河北?董卓还用五千西凉铁骑雄霸雒阳吗?孙坚、陶谦还能凭借平羌胡之乱坐镇南方吗?刘焉又如何霸占益州?刘表还能单骑定益州?刘虞是称帝还是割据?刘跑跑是否还有机会流亡天下后割据一方?王玢据朔方而起,借系统之力能否在十年之内平定天下。
热门推荐
  • Love It, Don't Leave It

    Love It, Don't Leave It

    This book is the antidote to waiting. Return to it again and again. Dog-ear the pages and highlight ideas that hit home. Sometimes you have to go, but often you don't. Love It, Don't Leave It will teach you how to get satisfaction from your work … right where you are … now.
  • 神兽学渣你飘了

    神兽学渣你飘了

    本来能好好混下去,然天有不测风云,学渣辍学,一路跌跌撞撞,惨不忍睹。有幸遇见金手指,小手轻轻一点。学渣迅速爆红,名利双收。学渣桃花运旺到不凋谢,美女主播,富家千金对他狂追不舍。然而他还是选择了与他相处一年多高中时光的班长,因为班长是他的初恋。就在他跟班长订婚后,班长突遇人祸,死掉了。然后好戏开始了!!!
  • 追忆流年不似水

    追忆流年不似水

    她是谁?混血儿?没错但绝不是中英混血那么简单。公主?没错,但绝不是英国公主那么简单。时而冷酷时而痞子的千夜深不可测的吸血鬼星葬,面对两小无猜和童年是的倾心,追忆的流年不似水
  • 柠晓夏!加油!

    柠晓夏!加油!

    拥有天籁之音的柠晓夏,是一名漂亮可爱的大一女孩。在一次演出中成名,被一家公司签下。和总裁相恋。看看霸道总裁叶岚怎么追调皮倔强的柠晓夏!!!!
  • 学校收藏活动的组织策划(上)

    学校收藏活动的组织策划(上)

    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本义则是“以文教化”,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所以,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
  • 天降神童

    天降神童

    一个从天而降的神级婴儿,从小与魔兽为伴。白纸一般的童真,因为人类社会的恩怨情仇,人间冷暖而被迫成长。无法想象的责任,是承担?还是放弃?当认清一切之后,是接受现实?还是改变未来?各种不同桥段,各种奇幻冒险,尽在天降神童!!新人作者,望各位路过的书友大大能赏脸看一看,要是觉得还行的话,就送个收藏呗!要是有什么意见的话,更是甚好!无论好坏,一定虚心接受!
  • 与恶魔交易的七天

    与恶魔交易的七天

    “我这辈子做的最对的决定,就是和恶魔的那个交易。”——铁与火之主、猎魔人尼古拉斯·尼尔森
  • 公主请出山

    公主请出山

    她是21世纪隐于市的大神,阅书万卷踏遍河山,一双手,书画制造出神入化,一双耳目,洞力惊人察于细豪。一朝魂穿当朝三公主,不改懒散自在,依旧淡然冷漠。然而,史上最喜看戏的三公主,终逃不过命运女主法则。无意扭转封建古板的直男直女思想;带后宫公主们亲身实践,不做恋爱小白渣男屏蔽;游遍异国世界,打造天元第一创新小团队;游走前朝后宫,权谋争夺算计来去自如。自此后,京都遍地均是她的人生戏迷。入夜,女人懒睡一整日终于醒来,眉头微锁,语气哀叹,“宝宝,明日我们便归山吧。”某男闻声戏谑一笑,丝毫不受门外聚集的粉丝热情狂叫,一双素手飞快拨动算盘,哼哼,粉丝算什么,不进来随你蹦跶!
  • 梁晓声文集·长篇小说12

    梁晓声文集·长篇小说12

    梁晓声先生以直面现实的态度进行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精致的文学创作,在这些作品中,他真诚而又爱憎分明地记述历史,深入剖析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其中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他的作品因此被称为“史性与诗性的综合体”,承载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 丧失的存在

    丧失的存在

    也许有一天世界末日,你还记得你自己吗?记得名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