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2200000027

第27章 文史专员

“起得早呀。”连老向溥仪打着招呼,他直身一笑,又继续扫地。东方微露晨曦,在寂静的政协大院内,溥仪一阵挥帚后,轻舒两臂,练起早操。近来,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为适应文史工作的需要,须有好身体,所以,“每天(练)体操三次”。

早在回京的第九天,徐冰副部长与他促膝谈心,便使其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结下不了之缘。

“你经历丰富,可以和文史委员会联系,将过去所见、所闻、所知写成文史资料,无需分析批判,也不要怕观点错误,摆出真实史料就行了。”

“我已经写了些资料,”溥仪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呢。”

“不要紧,你在抚顺写的材料,由申伯纯负责要来……”

步入文史领域,他一路绿灯。

恰巧,来上班一星期前的正月初五,他出席了全国政协召集文史资料委员会和中央文史馆老人的座谈会。应邀者年龄均已近七旬,在鹤发童颜的老者堆里,他只能算个小弟弟。会上,他见到了周总理、陈毅、李维汉、陈叔通等领导人,还与前清遗老陈云诰重逢。那位“翰林院编修”再也没对他叩拜。当周总理与每人握手,勉励大家写出更多的文史资料时,他看到陈云诰以庄严的神情连连颔首,顿然感到旧的经历有了新的含义:作为文史工作者,他们共同站在了抢救历史遗产的第一线。

不久,连老告诉他,李玉琴应文史资料委员会之邀,来京撰写亲历资料。提起离异的前妻,他心里总不大自然。“见,还是不见?”他考虑自己是文史专员,协助做好文史资料的发掘工作,责无旁贷,于是从容出面,由两位侄子和申老作陪,为李玉琴设便宴“洗尘”,还陪她游览了香山等风景名胜。岁月,摄下了两位历史故人,以文史工作者身份漫步于京郊的珍贵留影。

他与故人共勉,也与新朋互助。子岗大姐惊喜地发现,他正攻读文史业务书籍,还常常与同事交流体会。辅导学习时,她表扬了溥仪,说从他的进步里看到了互助的作用。王耀武在日记中,如实记述了她称赞溥仪有的放矢读书的话:“互换看的书,看解决问题的书。”

也恰是这次,申老再度明确了他的主攻方向:“溥仪呢?要接着搞自己的,就是撰写《我的前半生》,这也是文史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

除了主攻方向,溥仪积极从事北洋军阀史料的整理。这段历史,他并不陌生,从北洋军阀的起家到民国期间政权走马灯似的更迭,无不与他当时的命运息息相关。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也曾统统在他的视野之内,一些被列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势力或多或少和他有过千丝万缕的瓜葛。如今,以文史专员的身份纂辑那段熟悉的历史资料,使湮灭的历史镜头拂去灰尘,却需要艰苦的发掘。在一些人看来,这也许是枯燥无味的:审阅成沓的稿件,校证历史细节,摘抄卡片,分类、登记、整理目录……但烦琐的忙碌,将使这些纸片以“亲历”的价值向世界宣布一个旧社会的解体以及一个崭新世界诞生的孕育过程。正因如此,他孜孜以学,乐此不疲。不妨从他先后写给友人的信里摘录两段,以窥其一斑。

我近来写《我的前半生》还没有完。现在在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北洋组工作,每日做分类稿件目录,此间工作较忙……

我现在上午到群众出版社,星期二、五有政治学习(在政协西城组)。星期一,是近代史业务学习。有时到社会主义学院旁听(近来因社会主义学院大厅的暖气尚未装好,因此多日没去了)。

或许出于使命感,他在整理文史资料的同时,也在努力提高史学素养和业务水准。去群众出版社,他一次就挟走了一摞书:《唐诗选》、《宋词选》、《资治通鉴》……偶然,他因病住院,对面床有位语文教员,他不耻下问,向他求教标点符号的确切用法。当那位教员晓得他的身份时,不禁为之肃然。

他按捺不住焦灼的心情。转过年的四月下旬,专员们听取了申老传达的周总理对文史工作的殷切期望。溥仪所在的北洋组,工作还未全面铺开。需要尽快拟定选题,抓紧组稿,发动老者撰写史料。他坐不住了,马上找到申老“请战”。申老看他急切的神态,便提议将《我的前半生》初稿略作修改,先在《文史资料选辑》上发表个别章节,果然一拍即合。征得溥仪同意后,申老指定万枚子做其责任编辑,争取尽快将稿子纳入选辑。

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选题。溥仪的前半生中,最具代表性且有史料价值的是他三次称帝的经历。好在他的自传初稿,已勾勒出这些历史事件的轮廓。与万枚子几经琢磨,他觉得三岁登基那次,只留下模糊的印象而已,倒是张勋的短暂复辟,在日本人扶植下充任伪满“执政”和“康德皇帝”的史实,给自己留下了深刻记忆。至今,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仍保存着当年溥仪撰写这部分史料的原始档案。

溥仪,二月十七日,撰写完《张勋复辟前后》,字数两万字。处理情况:编入二十六辑,付一百五十元稿费。

……

溥仪在六三年五月三日,写完交上《第三次做皇帝的没落》,字数两万四千字,刊三十九辑,付稿费一百五十元。

与档案记载不同的是,两人几经推敲,修改了题目。《复辟的形形色色》、《我怎样当上的伪满“执政”》、《我第三次做皇帝》,分别刊于《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六辑、二十九辑、三十九辑。万枚子曾沉思地回忆道:“作为责任编辑,在定稿过程中,我感到溥仪态度非常认真,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交换意见时,他也很虚心。虽然,出版社的编辑已反复修改过了。”

这三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翔实的史料,描绘了近半个世纪前所发生的复辟丑剧,也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假溥仪之手使东北沦为殖民地的罪恶阴谋。发表后,受到社会普遍好评。

《文史资料选辑》拿到手,溥仪拎起一册,兴冲冲地闯进五妹家,没等细说,径直递给了老万。浏览几页后,老万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噢,大哥,原来这本书里面有你写的一篇!”

老万颇感兴趣,以极快的速度翻看了《复辟的形形色色》。因张勋复辟时,其父万绳縂是那位“辫帅”的参谋长,他自然洞悉这段历史的不少内幕。

“这个事件前后写得比较客观。”溥仪得到老万首肯的那天,是一九六二年七月十二日。

对此,他难以忘怀,因为那天,他听说毛泽东读了自己在《文史资料选辑》上的文章,见到全国政协负责人时,竟关心地询问给了自己多少稿酬。当听说给了一百五十元时,便笑吟吟地叮嘱说:“溥仪是‘皇上’,你们怎么就给了这点钱?可以多给点嘛!”

溥仪得知后,激动得逢人便说。他感触至深的不是多少稿酬,而是作为一名文史专员仅仅尽了一点微薄之力,便受到如此的关怀。

溥仪又有了新伙伴。次年,杰二弟与范汉杰、罗历戎、李以,沈醉、董益三等六人被聘为文史专员,于十月十日正式到北洋组报到。走进办公室,李以?一眼瞧见溥仪,戏谑地喊道:“我和宣统皇帝在一起工作喽。”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杰二弟的到来,对于溥仪仿佛如虎添翼,他的良好记忆时常给大哥以启迪。撰写伪满那段史料时,精通日语的杰二弟为助大哥一臂之力,连续半个月泡在北京图书馆翻译、查阅有关的日文资料。他俩由旧日的“难兄难弟”,变成了一对名副其实的“文史兄弟”。

有幸得很,他始终盘桓在脑际的若干个历史的“谜”,由于接触了一些目击者,往往出乎意料地得到了答案。

“你记得当年在天津时,收到一份炸弹礼物的情形吗?”

审核东北史的文史资料文稿时,他见到了张学铭。闲谈中,他有趣地问溥仪。

“我记得很清楚。”因为,这正是他当年潜往东北的重要诱因。

“你知道是谁送去的吗?”

“不知道。”

这实在是他多年想搞清而终未弄明白的一个“谜”。

张学铭乐了,一拍大腿:“是我哥哥张学良派人送去的呀!”

“啊……”

历史竟如此扑朔迷离。溥仪事隔三十多年后方知,张学良当初之意是警告他不要与日本人勾结,谁想,竟成了日本人胁迫他离津的借口之一。

此时,溥仪不无感叹:“那颗炸弹当时不但没把我炸醒,倒使我糊涂了不少年。现在,竟成了我回首往事的遗憾!”

“一九三二年,你接到过我给你的一封电报吗?”

又是一个历史的问号。全国政协委员陈铭枢,为撰写文史资料,需要核实一些历史背景,经李以?从中搭桥,与溥仪在专员办公室见了面。二人虽素昧平生,但彼此“久仰大名”,并不生疏。

溥仪一阵思索后,肯定地回答说:“没有。”又颇感兴趣地问道:“是什么内容的电报?”陈铭枢详细向他作了介绍。

原来,一九三三年,国民党为巩固其政权,由陈铭枢以国民党行政院副院长的名义向就任伪满洲国执政的溥仪发去了一封电报,试探其态度,以便暗中拉拢他。这对于公开场合下始终不承认伪满洲国的国民党政府说来,是一件一直不被世人所晓的秘密。

三十年后,当事人陈铭枢撰写国民党与伪满勾结的关系时,想起向溥仪查证是最直接、可靠的,于是辗转找到了他。

“溥先生,你说当时没接到电报,可是国民党的档案存有电报发去的记载。”陈铭枢感到很奇怪。溥仪搔搔头,思忖了好半晌:“也许底下人接到了,没交给我……”然后,猜测说:“那时,伪满大部分官员对国民党很憎恶,不愿与之打交道,是否接到后扣下,也未可知……”

会面结束,溥仪歉意地说:“很对不起,没有满足你的要求。”

而陈铭枢却感到很满意:“得到‘皇帝’证实,你当时没直接看到那份电报,这本身就是收获噢!”

与其对人情世故知之甚少成反比,溥仪自幼长在宫内,对古物见多识广,颇有鉴赏能力。陈迩冬先生曾讲述过,他的一位老友是国内著名的文物收藏家,自渝来京参加文史会议,与溥仪偶遇于饭桌旁。

谈起文物,溥仪兴趣盎然,滔滔不绝。那位文物收藏家久慕其名,早有心求教,尔后遂携来数件古玉,请他鉴定。他高兴地仔细赏玩一番,恰如其分地给予了评价。在座的一位古玉研究专家不禁佩服其眼力,称赞他:“鉴定颇精辟。”

“溥先生,”陈迩冬五体投地地说,“无怪乎你过去笑话罗振玉的藏品为假古董,只能骗那些附庸风雅的日本商人哟……”目睹这一有趣的场面,他的一位老友,即席吟诵诗两首题赠溥仪,或可作为对这位文史专员的赞誉。

……(一)

辛亥之年君逊国,我生壬子不同天。

神州率土归民主,魔道春心托杜鹃。

薄坐同观三代玉,买餐各付四毫钱。

西郊夜气清如许,卧看星辰落槛前。

……(二)

冕□抛却着囚裳,昨岁新更干部装。

毕竟人民轻万乘,愿受一□为国氓。

佳话千秋同目击,勒铭还待蜀东方。

无疑,勤恳的态度印证着他对文史工作的偏爱。因午觉容易睡过头,为避免迟到,他的家虽离办公室不远,也只是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儿,以便好让溥杰及时叫醒他。所以,往往走进办公室,便会看到他埋首案头。有时,他还将文史资料稿带回家去加班。连文史办公室米主任也夸他:“大溥在文史专员办公室,很少聊天,只是埋头干活。”

当他走上文史工作岗位整整四年的那个月,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一次会议上,周总理语重心长地指出:“文史资料的工作方向要对,要存真,要实事求是。这对以后研究历史有帮助。我们收集文史资料,就是要我们的同辈把遭遇写出来,用历史知识教育启发后代。”

经过一番讨论,专员纷纷对文史工作提出了改进建议。四月中旬,溥仪所在的北洋组与西北组合并为一个二十三人的大组。沈德纯和于树德分别任正副组长。座谈会上,沈德纯焦灼地提出:“北洋组的老人特别多,要尽快抢救!”北洋组研究后,确定了组稿、审稿计划和分工。溥仪和溥杰被指定负责审阅清朝宫庭内容的稿件。他分秒必争,不过十天左右,就对六篇稿件提出了初审意见,上交张述孔复审。

肾癌的胁迫,阻遏了他。但人们鲜知,当他无可奈何地住进医院,注明“办住院手续”的当天,他仍写下了几个组稿参考题目。手术后,他病休在家,仍惦念着组稿。沈德纯托杰二弟捎话,让他安心静养。他不肯,杰二弟可为了难,屡劝未成,不得已投书组织,请政协领导出面干涉。其中,他无奈地写道:

溥仪自动大手术之后,一时很好,但近来时常尿中带血。虽然组织上让他彻底休养好,但他总是难以安心静养。又兼他在家中呆不住,稍一见好,就要照常上班。我们劝也不听,真是一个难题……

非但杰二弟劝阻无效,政协领导也架不住溥仪反复“磨菇”,他连休假时也去央求张刃先:“干别的不行,抄一点卡片总可以吧?”这样,七月炎夏,他又兴冲冲地重返办公室。张刃先赶来叮嘱他,尽量半天工作,半天休息,千万不要累坏。他表面答应了,但一上班就抱着虚弱的病体参加关于如何加强文史资料工作的大讨论,然后,又是审稿、组稿……忙个不停,而且如期交上了清末的组稿计划。

他甚至抱病四处奔波,亲往涛七叔家动员其撰稿。为了审核一位清朝遗老关于光绪妃子的遗稿,他还特意邀了家族的几个老者来办公室一起反复磋商,推敲其中的疑点。尔后,他几次三番去其家,动员这些见多识广的长辈撰写史料。有人开玩笑地说:“如今‘皇上’为了文史工作,倒反过来经常拜访‘大臣’呢……”

转过年,频繁活动的劳累使他再度入院,体重由六十公斤减至五十六公斤。而出院后,他又去了政协文室办公室。张主任急了:“你这么干下去,身体非彻底垮下去不可。如果到了那一地步,我们怎么向周总理交代呢……”他笑了笑,走了。可是,不久他仍硬撑着上了班,来到办公室就顿时笑逐颜开。

究其因由,或许可以从他回答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史永的话里找到答案:

“作为一个文史工作者,我感到非常光荣。”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名人传记丛书——希尔顿

    名人传记丛书——希尔顿

    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酒店大王希尔顿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生。少年往事、早年经商、弃商从军、经营旅馆、艰难度过经济危机,成为世界旅店帝王。青少年通过阅读希尔顿一段段真实而又理智的故事,从他的坎坷履历中学习他乘风破浪的勇气和经验,为自己的未来做个规划,并为之而努力。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 朱世忠怀念集

    朱世忠怀念集

    《朱世忠怀念集》收进散文、诗歌和评论等体裁文章约百篇,杨文琴、闵生裕等负责征集文稿、下载博文,并核对了文章的作者和写作、发表时间,编辑对文稿重新分辑整理编目。文集现分三辑,其中《青山湿》收进的是2010年8月之后亲人朋友不同时期创作的怀念散文,《梨花雨》大部分是发表于报刊、网络的散文诗、小品文和诗歌,《长相忆》则收进了各个时期对世忠散文、杂文的评论文字及序言、书评、创作论等
  •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四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四

    为青少年写书,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并不轻松。萌动这个念头,主要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对于目前青少年读物中“古”、“洋”所占比重过大心存不安。古典的和外国的东西可以读也应该读,但总读这些东西对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国家、看待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远远不够。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而也乐意看到他们多读健康有益的图书。
热门推荐
  • 漂在北京的女人

    漂在北京的女人

    北京,新移民一族的寻梦园。这个城市包容了她们,也给了她们机会。本书所描绘的是一群漂在北京的女性,为了生活得更好,她们在爱与恨、道德与欲望之间不停地挣扎、追求、忙碌,因为她们深深懂得,人只有往前走,才能找到新的希望……
  • 我用意念击败你

    我用意念击败你

    意念,是什么?是想法,感觉,知识,意志,冲动,情绪。甚至是回忆,梦,创意。世界上几十亿人,每个人的意念都绝不相同。如果有一天,所有人的意念都能轻易的成为现实,人们将展露心中的邪恶,无数的黑暗的想法将会实现,无数诡异的怪物以及杀戮行为就会诞生。世界,也变成了用意念对决,而决定地位的战场。
  • 最后一声丑八怪丶继寻前

    最后一声丑八怪丶继寻前

    哈伦,拉美西斯,总司,撒那特斯等等他们只是历史人物吗?不,他们在我的生命力停留过脚步我不想就此松开紧握的手我只想再回到那个时光紧紧地抱住你================2333333关于标签23333不要奇怪嘛~
  • 仙途道尊

    仙途道尊

    一个在一次宗门任务中获得神秘功法的普通修士,自此踏上了一条腥风血雨的修道之路……...
  • 微铁镇:公岛3334

    微铁镇:公岛3334

    《微铁镇》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故事,而是设计出一个未来的新科技世界,在代号为“公岛3334”的土地上,不分国籍、不分种族,甚至不分物种的各个族群在这里生活、融合、发展,在这样一个充满各种新科技、新物种、新思维、新变化的宏大世界中,人类、新人类、包括硅人类在内的族群迎接着各种内部和外部的挑战。通过对现有科技发展的合理展望,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架构出一个细节完整、富有科幻色彩的未来世界,讲述那个世界里的人和事,在满足读者猎奇心的同时,留下思考的空间:未来是否真的可能会变成这样;生活在当下的人应该做些什么迎接这样的未来;如果这样的未来真的到来,你会成为怎样的一份子呢。
  • TFBOYS的欢喜冤家

    TFBOYS的欢喜冤家

    TFBOYS的欢喜冤家:江馨雨、王亦雪、颜洛倾。她们都爱上了三只,可是某些人就不服了,万般阻挠她们跟三只在一起。最后,克服重重困难的她们能否跟心仪的三只在一起呢?敬请期待吧!
  • 时光慢过蓝风夏

    时光慢过蓝风夏

    沉迷事业,无心恋爱的傅寒驹,在凭本事单身了二十九年后,一夜之间娇妻入怀、儿女双全!但可爱的儿女视他如洪水猛兽,温婉的老婆怀疑他娶她的初心。做人失败到这个程度,众小编忍不住叹气:傅先生,商场得意,情场失利,好好反省总结经验教训,还有机会让你那一户口本人爱上你!
  • 若时光正好,骄阳未傲

    若时光正好,骄阳未傲

    “小若,你看天边那最后一道微阳,感觉到它失去往日傲光没?”一声苍白而无力的话,响起在耳边。浅小若抬起头,透过光影,她看到了曾经一度的微笑,若浅若深。眼角晶莹在落阳的照射下,点点哀伤累积成河!白褶裙随风飘荡,掩盖了这个世界……
  • 凤囚仙

    凤囚仙

    囚仙,求仙,这世上没有真正的生,也没有所谓的死,或许当她踏入修仙之途时就已经知道了。她天生无心,为修仙所生,因天道而杀,她从来都不需要理由去杀人,一切行动皆由好奇的情绪驱使,永远温和干净的笑容,谈笑间,妖魔灰飞烟灭。本源世界的大乱掀起了一股重生热潮,原本的修仙之道被打乱,这个世界,将被洗牌。
  • 从抽卡开始当特工

    从抽卡开始当特工

    苏铎穿越到平行世界,获得抽卡特工系统。【卡组类型:武器卡,功能卡,法术卡,消耗卡】【首抽:(稀有)恭喜特工获得新手礼包:手枪,狙击步枪,易容皮箱,窃听器,万能钥匙,卫星频道】面对强横的妖族之神,序列之首,苏铎面不改色,揣着系统就是干!就你是妖族啊?就你叫间谍啊?就你想投降啊……我是,世间最强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