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9900000005

第5章 精神疾病患者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

精神科危机状态(crisis)指精神疾病患者突然发生的、个体无法自控的、急性疾病和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或财物的一种状态(包括自杀自伤、暴力行为、出走、噎食窒息、木僵、吞食异物、昏迷、谵妄状态、缄默状态、拒药拒食、机体衰歇状态等)。精神科危机状态常突然发生且后果十分严重,其处理也非常复杂。因此,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和护理是精神科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对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工作有清晰的认识,时刻警惕,以高度的责任心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或在危机事件发生时立即做出有效的处理。对精神科常见危机状态的判断是否准确,处理是否及时有效,是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的考验。

本章介绍精神科实际工作常见危机状态-暴力行为、自杀自伤、出走、噎食窒息、木僵状态的防范与护理。这些症状不仅对病人本身具有危害性,同时也危及他人和社会安全。因此它在精神科护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暴力(violence)行为是指由于精神障碍所致的暴力行为。暴力行为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冲动,可有自伤、伤人、毁物,而以攻击性行为最突出。暴力行为可发生在社会、家庭、病室以及任何场所,严重影响周围环境,危害社会。精神科的暴力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酒滥用、药物依赖、癫痫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病理性激情等患者,是精神科最常见的危机状态。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除对已实施的暴力行为立即处理外,还应重视及时发现潜在的或可能的暴力行为先兆,如病人发出言语威胁或作出姿态要采取暴力行为。对于这类患者,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则可有效防范暴力行为发生。

“护理评估”

(一)原因评估

1.精神症状 与暴力有关的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意识障碍、情绪障碍等。国内资料表明,与杀人有关的精神症状以妄想最为多见,占68%;思维逻辑障碍占13%;幻觉占6%,其他占13%(如感知障碍、突然冲动与病理性激情、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导致的暴力行为有以下特点:①受妄想的影响或意识障碍下出现的冲动伤人行为往往具有突发性,最难以预防;②自知力缺乏常导致暴力行为;③情感障碍患者常因“小事件”而激发暴力行为;④有自杀行为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较小,但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以防不测。因有部分抑郁患者会以杀人来达到杀死自己的目的,如杀死子女亲友后再自杀。

2.个性特征 习惯以暴力行为来应付挫折的个体最易发生暴力行为。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过去有过暴力行为,尤其是最近发生过暴力行为者,很可能再次发生暴力行为。另外,精神科暴力行为的对象中,有55%~60%为患者的亲属(配偶、子女、父母或兄弟姐妹),29%为同事、朋友和邻居,对此应引起人们警惕。

3.诱发因素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因态度粗暴而激惹病人;病人难以耐受药物副作用;主客观因素使病人的合理需求未得到满足等。

(二)征兆评估

1.当精神疾病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视为暴力行为的先兆,护理人员应高度警惕。①精神症状突然加重或波动;②拒绝接受治疗、拒绝合作、拒绝执行院规;③病人突然激动、情绪不安、高声大叫、言谈具有威胁性、固执强求等;④睑部及手臂的肌肉紧张度增加,动作增多,捶打物体;⑤对周围人或特定人员持敌对态度,并以杀(伤)人相威胁。出现上述情况之一者,有可能立即发生暴力行为。为了医护人员的安全,评估时需注意不要单独检查病人、不要将病人带到关闭的空间如办公室、治疗室,不要用言语行为激惹病人。

2.评估暴力行为可能导致的损害,旨在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病人所处的位置、病人是否手持武器或其他工具,是决定引起危害的关键因素。

3.必要时采用攻击危险性量表评估,对预测暴力行为危险性有一定效果。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有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情绪障碍、自知力缺乏、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关。

“护理措施”

(一)紧急处理

1.紧急处理的原则 是“安全第一,劝诱为主,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安全第一”即首先应考虑人员安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医护人员的安全:若有可能,应按照危机处理预案,选派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处理暴力行为,以减少或避免医护人员受到病人的伤害。

(2)暴力行为者的安全:应采取措施防止病人发生危险,如高处坠下、触电、火灾等。切忌采用威胁病人的办法,以免病人发生自杀自伤。

(3)其他病人的安全:应尽快疏散围观人群,转移被攻击对象。

(4)亲属的安全:在场的亲属切忌单独行事,应与医护人员协调、合作。

2.紧急处理的方法 发生暴力行为时紧急处理方法有多种,一般多采用言语安抚、身体约束和应用药物三种方法,并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1)言语安抚:通过对话劝诱病人停止暴力行为。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及诱因各异,言语安抚效果有限,但通过好言劝慰患者,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一方面尽可能稳住病人;另一方面赢得充足时间,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言语安抚时,可以用朴实贴心的语言安抚患者;也可以用直接、简单、清楚的语言提醒病人暴力行为的后果。必要时由患者信任的亲属、主治医护人员出面对话劝诱也有一定的效果。

(2)身体约束:如言语劝诱无效,可采用适当的形式制服并约束病人。对患者身体约束的目的,是保护病人和其他人的安全。在约束保护病人的同时,应持续与病人对话,以婉和的口气告知身体约束的目的、时间。具体做法:①制服病人 若病人手中有武器等,不可贸然行事,应由保卫人员或警察出面制服为宜;若病人手中没有武器,则由4人同时行动,每个人负责固定病人的一个肢体,行动要果断迅速,协调准确,在不使病人受到伤害的基础上,制服病人。②约束病人 可给病人穿上约束衣,或以四点约束法将病人约束在保护床上。约束病人时,注意体位的舒适,要注意不要伤及病人和被病人所伤。待病人安静合作时,及时解除约束。③病人被约束后的安全措施 应立即进行安全检查,去除病人身上的凶器及其他危险物品。病人被约束后最好单独隔离,并加强监护,以防止其他病人攻击被约束的病人而导致伤害。约束保护过程中应注意饮食护理,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经常检查约束是否适当,避免因约束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3)药物治疗:有效的药物治疗也可用来代替约束或隔离病人、或与约束隔离同用。适用药物有氟哌啶醇、氯丙嗪、地西泮(安定)。一般采用肌注给药,以氟哌啶醇最为常用。用药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症状消长情况及用药反应等。

(二)缓解期治疗

暴力行为患者的缓解期治疗应包括药物治疗、电休克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有效地控制病情,控制和减少由于精神障碍引起的暴力行为。电休克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切忌将电休克治疗作为惩罚手段。心理行为治疗主要围绕重建患者的心理行为方式,建立新的行为反应方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预防暴力行为的措施

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重在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对既往有暴力行为史或具有某些暴力先兆的患者,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1.减少诱发因素 及时去除噪音,强光刺激,减少环境的刺激作用;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如吸烟、打电话、写信;提前或推迟一些可能造成病人不安的治疗或护理项目,如留取检验标本,物理治疗等。

2.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及时去除环境中的安全隐患,保管好危险物品。有专人负责病房安全工作,实行定期检查与安全抽查相结合,随时去除各种安全隐患,如刀、棍、锐器、绳索、破玻璃、火柴、打火机、燃油等。

3.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 把患者暴力倾向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医学处理。临床实践表明长期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控制和减少由于精神障碍引起的暴力行为。

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待病人的态度要温和、坦诚、尊重病人的人格。主动与病人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

5.善于发现潜在的暴力行为 对幻觉妄想比较丰富的病人,尽量避免触及其病理体验。有暴力倾向者,引导病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宣泄。通过治疗性人际关系帮助病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如言语、表情、行为等有迹象表明将出现暴力行为,应马上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6.加强心理护理 暴力行为终止后的心理护理相当重要,让病人知道他被期待的行为标准,提高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或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使病人建立起被社会接受的社会模式。指导病人重建自尊心和别人的信任感,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当激动、气愤等控制困难时,知道寻求帮助。护理人员要稳定病人的情绪,鼓励病人参加集体活动、工娱活动,使其精力得到有效的发泄。

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自杀行为是自愿并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有意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结果,称自杀死亡。有自杀举动,但未导致死亡结果,称自杀未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病态人格等都易出现自杀意念和行为。自杀的原因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绝大多数病人自杀前会暴露出一些自杀迹象,因此应严格观察病情,识别出那些有自杀企图、自杀意念的病人,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病人自杀成功。

“护理评估”

(一)原因评估

据国内外研究资料报告,同精神障碍有关的自杀死亡者中,50%~75%患有抑郁性疾病,其中很多合并酒或药物依赖,25%患精神分裂症。因而对精神疾病患者自杀原因的评估,精神症状与自杀的关联性自然是评估的重点。

1.抑郁发作 抑郁是自杀者最常见的内心体验,抑郁发作是自杀的一个常见原因。抑郁发作时,病人情感低落,精神活动充满悲观和绝望,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导致自杀以求解脱。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抑郁症病人中自杀死亡率为12%~60%;70%自杀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有中度或重度抑郁。抑郁发作病人的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往往十分隐蔽且计划周密,难以察觉,且可出现在抑郁发作的多个阶段,自杀“成功”率较高。因而,对有抑郁发作的病人,需特别警惕,仔细评估有无自杀意念及自杀企图。

2.妄想支配 由于思维内容障碍出现各种妄想,许多妄想可导致病人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如罪恶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等。

3.幻觉支配 如命令性幻听,病人听到要他死的指令,病人执行这一命令而自杀。病人在意识模糊或错乱状态下,出现大量幻觉,而引起冲动性自杀或自伤行为。

4.严重药物反应和药源性忧郁 由于药物反应严重而难以忍受,或出现药源性抑郁状态,表现为焦虑、烦躁、消极悲观、自责自罪、自伤自杀等。

5.冲动性自杀 精神分裂症最严重的症状之一是自杀冲动。有些精神疾病患者采取自杀行动缺乏可以解释的原因,而是由于患者突然出现的自杀冲动使患者采取了自杀行动。

6.心理因素引起的自杀 心理因素或生活事件可引起自杀,其原因有:①感情受到他人的伤害;②希望对上级或某人表达自己的愤怒或受伤的感情;③不会应对痛苦的情感;④为了逃避或解脱某种困境;⑤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⑥生活事件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如失去亲人或被亲人遗弃、失学、失业、失去财产、失去名誉等。上述情况都可能让患者觉得孤立无援,无能为力,而选择以死解脱。

7.其他 恢复期精神病人由于不能正确面对自身的疾病,不能承受社会、家庭对他们的压力,不能承受得病后造成的学习、事业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家庭离散、生活失去了目标等,因此产生自杀观念和行为。

(二)自杀征兆评估

大多数自杀者在实施自杀行为前会有一些前驱表现,有些病人会发出言语或非言语的信息表示其自杀的意愿。

1.言语信息 病人有时会有明确的言语表达,如“我不想活了”,“我要死了”,也可有暗示性的言语表示,如“我不会再麻烦你了”。

2.行为信息 病人突然的行为变化,如立遗嘱,交代后事,写告别信件。有的病人在自杀前会出现无特殊原因的突然好转,活动增加,过分合作,这往往有麻痹护理人员,寻求自杀机会的可能。

3.情感信息 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极度的情绪低落,严重的自责自罪体验,罪恶妄想、被害妄想,或处于焦虑或恐慌状态。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有自杀行为的危险 与幻觉妄想、抑郁发作、药物反应有关。

“护理措施”

1.掌握自杀规律 对精神疾病患者伴有自杀意向者,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他们采取自杀行动。正确诊断、积极合理的治疗和科学合理的护理是最好的预防措施。自杀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是午夜之后,清晨起床后、中午休息时、就餐时也是病人常进行自杀的时间,这些时间段往往工作人员较少或易麻痹松懈,应提高警惕,严加防范。

2.提供安全的环境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病人身体、床铺、病室内等处有无药品和其他异物,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如剪刀、绳带、棍棒、玻璃、火柴、药品等。病区环境要符合安全要求,如门窗、电源、下水道等处是否安全。保证病人遵守医嘱服药,重点病人每次服药都要检查病人口腔,以确保病人服下药物。

3.严密观察和记录 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心理活动及精神变化。每10~15min观察一次病人活动并作记录。严重自杀企图者应专人监护,严禁单独活动,必须将病人置于医护人员的视线之内,必要时予以保护性约束。

4.遵医嘱服药 保证病人能按时服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注意防止病人藏药,以防病人悄然积存药物用于自杀。若病人无禁忌证,可采用电休克治疗。

5.自杀危险性评估 连续评估病人自杀的危险性,必要时24h监测。对已有自杀计划的患者,应设法询问其时间、地点、方法、工具以及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大小,并加强监控。

6.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提供支持性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表达他的不良心境、自杀的冲动和想法,使内心活动外在化可产生疏导效应,帮助病人认识他的心情或情感属于人之常情,但认识方法是错误的,其他类似的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都获得了帮助和好转。训练患者学习新的应付方式,教会患者在无能应付时如何求助,而不是采取自杀行动。同时,也要向患者表明,医护人员随时准备帮助他,早日治疗好他的疾病。

7.家庭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帮助病人战胜病痛,增强对抗自杀的内外在资源。对患者亲属进行与自杀干预有关知识的教育辅导,让家属参与干预治疗。

第三节 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出走行为是指病人私自突然离开家庭、单位或医院。这里所讨论的仅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未经医务人员批准,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病人在住院期间可利用各种机会出走,如尾随工作人员身后、乘工作人员开门之机夺门而走或骗取工作人员信任乘外出活动之机出走。出走后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或影响社会治安,因此必须严加防范。

“护理评估”

(一)原因评估

1.精神症状 ①自知力丧失,否认有精神病,逃避就医而出走;②受妄想和幻觉支配,认为住院是对其迫害或受听幻觉的支配而逃离医院;③抑郁状态患者因医院防范严密,无法自杀成功而悄然到院外选一处“净土”实施自杀行为;④因意识障碍或智能障碍,患者出走后往往找不到回家的路,而且越走越远,流离他乡。

2.不适应住院环境 患者感到住院烦闷、不自由、受到限制,或住院时间较长而想念家庭和亲人,或对电休克等治疗方法的恐惧等原因而出走。

3.医院管理松懈 医院在病人管理上松懈或工作人员疏忽大意,患者趁外出做检查、洗澡、从事工娱疗法或趁病房门窗破损未及时修补时离院出走。

(二)征兆评估

病人在出走前,多数会有异常表现,有的焦虑不安、徘徊不止、东张西望,频繁如厕,经常站在大门口;有的表现为不眠或少眠;有的换穿自己的衣服在外出活动时乘机出走。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有走失的危险 与自知力丧失、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1.加强护患沟通 关心体贴病人,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取得病人信任,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如加强入院指导、解释住院的必要性、介绍主要治疗方法及疗效、避免激惹病人等。

2.动态观察病情 对有出走企图或不安心住院的患者,应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监护。并给予安慰与解释,力求消除患者出走的想法。

3.限制活动范围 对有出走企图的患者应适当限制其活动范围,将病人安置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每隔10~15min巡视一次病人的活动情况。

4.加强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制度,随时锁好各门户,避免病人伺机出走。患者外出活动或做检查要专人陪护,禁止单独外出。工作人员要保管好钥匙,不可随意乱放或借给病人,如果丢失应立即寻找。对出走危险性较高的病人,应加强对病人的观察与巡视,适当限制活动范围。

5.开展工娱活动 医院应经常开展室内的工娱活动,充实病人的住院生活,使其安心住院,而且能促进其精神活动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加强与病人家属或单位的联系,鼓励他们来医院探视病人,减少病人的被遗弃感和社会隔离感。

6.处理得当 当病人出走时,应镇定处理,立即报告病区领导并与患者家属联系,并由院方尽快组织力量寻找病人,必要时请公安部门或其他人员予以协助。

第四节 其他危机状况的防范与护理

一、噎食的防范与护理

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管的第一狭窄部,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息。精神疾病病人发生噎食较正常人多见,主要原因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出现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所致。近年来,由于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如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锥体外系反应已少见,因此药物所致的噎食较过去大为减少。

“护理评估”

(一)原因评估

1.精神病患者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出现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而使食物误入气管。

2.帕金森氏病或其他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吞咽反射迟钝而发生噎食;癫痫病人进食时如抽搐发作也可能造成噎食。

3.电休克治疗后病人在意识模糊状态下进食也可引起噎食窒息。

(二)噎食的表现

精神疾病病人噎食出现较突然,及时的发现及抢救非常重要。噎食程度较轻者会出现呛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双眼直瞪、双手乱抓,四肢抽搐;严重者则意识丧失、全身瘫痪、四肢发凉、大小便失禁、呼吸和心跳停止。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有噎食的危险 与药物副反应、急骤进食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 与噎食有关。

“护理措施”

(一)噎食的预防

1.严密观察 观察病人的病情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要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吞咽困难。

2.加强饮食护理 如果病人有药物不良反应,吞咽反射迟钝,护理人员应给予软食,必要时给予半流质,避免带骨、带刺的食物。对吞咽困难的病人,应专人守护进食或喂食;对抢食及暴饮暴食的病人,应单独进食,适当控制其进食量,并帮助病人改变不良进食习惯。

(二)噎食发生后的处理

1.就地抢救,分秒必争,立即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如果病人牙关紧闭,可用筷子等撬开口腔取出食物。

2.如果清除口咽部食物后病人仍没缓解,应立即将病人拦腰抱住,头朝下并拍肩。或将病人腹部俯于凳上,让其上半身悬空,猛压其腰腹部迫使膈肌突然上移,压迫肺部,使肺内气体外冲,使气流将气管内的食物冲出。如重复5~6次无效,应立即用一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上沿正中部位插入气管或行紧急气管切开,暂时恢复通气。

3.经上述处理后,呼吸困难可暂时缓解,如果食物仍滞留在气管内,可请五官科医生会诊,决定采用气管镜、气管插管还是采用气管切开取出食物。

4.当取出食物后应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防治吸入性肺炎。

5.如心跳停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应注意及早进行脑复苏。

二、木僵的防范与护理

木僵状态是指在意识正常时出现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综合征。木僵不同于昏迷,病人一般无意识障碍,对外界事物能正确感知,各种发射存在。病人通常双眼睁开,可注视或视力跟踪周围人或物体,常拒抗检查。木僵解除后病人可回忆起木僵期间发生的事情。

“护理评估”

(一)原因评估

出现木僵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情感障碍的抑郁性木僵、严重应激障碍的反应性木僵、脑器质性病变的器质性木僵、药物引起的药源性本僵。

(二)典型表现

紧张性木僵是木僵的典型表现。轻者言语行为明显减少、呆坐呆卧、有时有违拗或模仿、刻板动作。重者僵卧在床、不吃不喝、不语不动、无表情、无动作、推之不动,呼之不应。全身肌肉张力增高,常出现“蜡样屈曲”或“空气枕头”等。对外界刺激多无反应,也可伴有唾液和大小便潴留。木僵解除后不少病人可清楚地说出病程经过。有的患者在无他人在场或夜深人静之际,可起床走动、舒展身体、解便或饮水觅食,然后重新陷入木僵状态。

木僵的临床表现可因病因不同而有不同特点,需注意鉴别。木僵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持续几小时、几天、几月,长的可数年,既可逐渐消失,也可突然结束,或突然进入兴奋状态,出现躁动不安、伤人毁物等,应注意防范、加强护理。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营养障碍: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不能进食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丧失防护能力有关。

3.有暴力行为危险 与突然转入兴奋状态有关。

4.生活自理缺陷 与躯体移动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1.提供安全环境 病人一般安排在隔离病室和护理人员易于观察的床位,保持环境的安静,光线柔和,温度、湿度适宜。因为木僵病人失去自我防御能力,要防止其他病人的干扰和伤害。同时,也要防止病人突然转为兴奋冲动而出现伤人行为。

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师做好有关的治疗和检查。

3.加强生活护理 木僵病人基本上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护士须帮助病人完成个人卫生、沐浴、大小便、口腔、皮肤、饮食等的护理。

(1)定时翻身:木僵病人长期卧床不动,易导致肢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受阻而出现压疮。因此要定时翻身、擦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铺干燥、整洁,防止压疮形成。

(2)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用生理盐水或清水3次/天清洗口腔,保持清洁,避免发生口腔感染和溃疡,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

(3)大小便护理:训练病人规律排便,减少大小便失禁。对于大小便干结、小便潴留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导尿和灌肠。

(4)饮食护理:病情较轻者可耐心喂食,病情严重者需鼻饲流质饮食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重视功能锻炼 为避免因长期卧床,肌体缺乏锻炼而导致肌肉萎缩等,应定时按摩肢体、关节。对于亚木僵状态者,应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指导病人主动运动。

三、吞食异物的防范与护理

吞食异物是指病人吞下了食物以外的其他物品。吞食的异物种类各异,小的如戒指、别针、刀片,大的如体温表、筷子、剪刀等。除金属外,可以是塑料、布片或棉絮等。吞食异物可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需严加防范,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

“护理评估”

(一)原因评估

1.精神分裂症病人吞食异物可能由思维障碍引起,也可能是一种冲动行为或者想以此自杀。

2.抑郁症和人格障碍病人也可采用吞食异物作为一种自杀手段。

(二)吞食异物危险性评估

吞食异物危险性与异物的性质、种类、大小、形状、时间及有无肠梗阻、急腹症或内出血等有关。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吞食异物 与思维障碍、情感低落有关。

“护理措施”

(一)吞食异物的预防

1.对有吞食异物倾向的病人要了解原因,不要斥责病人。耐心地向其说明吞食异物会导致的不良后果,并帮助病人改变行为方式。

2.加强对各类物品尤其是危险物品的管理,病人如果使用剪刀、针线、指甲钳等应该在护理人员的视野内。

(二)吞食异物后的处理

1.根据病人出现的突发症状或他人告之的信息,医护人员应迅速判断有无吞食异物的可能,并追问病史,同时进行X线或B超检查,积极予以处理。

2.根据异物性质、种类、大小、形状和时间,采取不同的措施,并处理相应的并发症:

(1)较小的异物多可自行从肠道排出。

(2)如异物较小,但有锐利的刀口或尖锋,可让病人卧床休息,并进食含较多纤维的食物如韭菜,以及给予缓泻剂,以利异物的排出;同时进行严密的观察,尤其注意病人腹部情况和血压。当发现病人出现急腹症或内出血时,立即手术取出异物。

(3)若异物属于重金属,应进行X线检查,以确定异物所在位置,胃肠道黏膜是否受伤,异物能否自行排出。

(4)若异物较大,不可能从肠道排出,应采用外科手术取出异物。

(5)若病人咬碎了体温表并吞服了水银,应让病人立即吞食蛋清或牛奶。

综合测试

“A1型题”

1.护理有暴力倾向的病人时下列哪项措施不合理()

A。鼓励其多与其他病人交往B。安排在较安静的地方C。避免伤人、自伤

D。保证其饮食和睡眠E。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2.对准备拒食自杀的抑郁症病人,首要的是()

A。饮食护理B。睡眠护理C。日常生活护理D。安全护理E。心理护理

3.消极患者中导致自杀,最多见的是()

A。受幻觉支配者B。严重情绪抑郁C。部分康复期患者D。被害妄想严重者E。严重药物反应者

4.噎食的预防护理中,错误的是()

A。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

B。吞咽反射迟钝应给予软食,必要时给予半流质

C。避免带骨、带刺的食物

D。对抢食及暴饮暴食的病人,应集体进食

E。对吞咽困难的病人,应专人守护进食或喂食

5.当患者发生自伤、自杀行为时,当班者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立即通知医生B。立即通知护士长C。立即通知患者家属

D。及时准备抢救药物E。及时进行应急处理

6.在出走的危险评估中,最重要的是()

A。病史中是否有出走史B。患者是否对疾病缺乏认识,不愿住院

C。患者能否适应环境D。患者是否强烈思念亲人

E。是否有管理松懈或疏忽大意

7.精神科最为常见的危机事件是

A。出走行为B。自伤自杀行为C。暴力行为D。吞食异物E。噎食行为

8.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神科常见的危机状态()

A。暴力行为B。吞食异物C。自伤自杀行为D。出走行为E。缄默状态

9.对木僵患者护理正确的是()

A。保持环境的安静,光线柔和B。定时翻身,预防压疮C。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D。应定时按摩肢体、关节E。以上都对

10.约束后护理注意点,不正确的是()

A。患者入睡后不必解除约束带,以防坠床

B。长时间约束者应注意肢体位置的变换

C。经常巡视,并做好记录

D。注意饮食护理,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E。病人被约束后最好单独隔离

“A3型题”

(11-13题共用题干)

张某,因躁狂发作住院治疗,一次因护士没有满足其抽烟的要求,结果对该护士大喊大叫,威胁说“再不给我烟抽,我就揍你”,并紧握双拳,来回走动。

11.对该患者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言语安抚B。身体约束C。药物治疗D。据理力争E。置之不理

12.如果对该患者进行身体约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患者身体约束的目的,是保护病人和其他人的安全

B。在约束病人的同时,应持续与病人的对话,以婉和的口气告知身体约束的目的、时间

C。制服病人要果断迅速,协调准确,不使病人受到伤害

D。病人被约束后最好单独隔离,并加强监护

E。以上都对

13.预防暴力行为的措施有哪些()

A。减少诱发因素B。做好安全管理工作C。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D。加强心理护理

E。以上都对

(14-15题共用题干)

陈某,男,35岁,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僵卧在床、不吃不喝、不语不动、无表情、无动作、推之不动,呼之不应。全身肌肉张力增高等现象,1天后自动缓解。

14.此症状为()

A。抑郁发作B。木僵C。拒食D。违拗E。癔症

15.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将病人安排在隔离病室和护理人员易于观察的床位

B。保持环境的安静,光线柔和,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其他病人的干扰和伤害

C。定时翻身、擦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铺干燥、整洁

D。及时清除口腔分泌,避免发生口腔感染和溃疡

E。无需喂食,直接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

(杨 铤)

同类推荐
  • 越活越年轻

    越活越年轻

    本书介绍了身心减龄的一些具体可行的实用方法,内容包括:你的真实年龄等于生理年龄吗;给你年轻10岁、20岁的能量;给你年轻10岁、20岁的容颜;减轻压力,让你越来越年轻;饮食选择,让你更加有年轻的活力;好习惯,让你身心减龄等。
  • 外公是位老中医3

    外公是位老中医3

    本书记录了老中医——“外公”张中和50多年来的坐诊经历,翔实地介绍了百余种实用的女性中医调养老偏方。
  • 烟草工业与人类健康

    烟草工业与人类健康

    《烟草工业与人类健康》从烟草工业的起源、发展与盛衰及在全球的传播开始介绍,详细阐述了烟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同时分析了当前中国乃至全球控烟的困境与突破之关键。全书分四章,包括烟草工业的盛衰和持续、吸烟与疾病、戒烟的治疗、戒烟的预防。其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是普及、宣传“烟草危害健康”的好书。
  • 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购买攻略

    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购买攻略

    《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购买攻略》介绍的食品安全购买方法是指通过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嘴巴尝和用手触摸等方式,对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观形态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评价的方法,其基本方法有:视觉鉴别法嗅觉鉴别法味觉鉴别法触觉鉴别法巧妙而综合地运用以上四种方法,能直观地购买到安全食品。.
  • 老年病手到病除

    老年病手到病除

    本书分为两部分,基础知识篇重点介绍了按摩手法和按摩穴位,疾病治疗篇讲述了老年常见病的症状、按摩方法、自我按摩及疾病康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热门推荐
  • 神界堕落

    神界堕落

    这是讲述了一个在称霸神界的萧殇不小心堕落,转世为废材,最后到底能不能重回武道神界呢?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这个作品是我第一个作品,写的不好望大家见谅.....这本先练练笔,下一次写会更加努力的!
  • 快穿宿主别说话

    快穿宿主别说话

    人人都说云楚是个邪门的人,只要她开口就有事发生……“哎呀,好像警察要来了呢”被绑在椅子上的云楚对绑匪说到。下一秒,“别动,举起手来!”一帮警察破窗而入,一群懵逼的绑匪被带走了。“看来王式集团该破产了”某霸道总裁楚上线。……系统在角落瑟瑟发抖,它这绑定的是什么鬼宿主啊,这是要上天啊!
  • 刺金时代——小时代全记录Ⅱ

    刺金时代——小时代全记录Ⅱ

    本书是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的唯一见证书,全书图文结合详细地记录了电影创作过程中导演郭敬明与主创人员们、演员们的工作状态与交流互动的全况。较已出版的《小时代电影全记录》而言,《刺金时代——小时代电影全记录II》选题更丰富,内容更有趣,叙述形式更具突破性,亦有更多人马助阵其中,将为你解读不一样的《小时代》。
  • 隐匿杀神系统

    隐匿杀神系统

    穿梭在各个主角身边将其杀掉,他这么做是为什么,他的父母是谁,谁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出生的原因就是杀掉一切主角或者说是天命之子呵呵
  • 超神斗

    超神斗

    从宏观大局来看,时间与空间本是相统一的,这点是常识,但偏偏有这么一个世界曾在亿万年前发生过一次时间与空间的大扭曲,严重摧残了世间规律,最终形成了一个拥有五重空间的世界——主世界。拥有八个大洲的第一重主世界长期受着“精神”和“心神”两种抽象的神的束缚,这种束缚持续了整整2万7千年。直到新纪开辟,一大帝国——术式盟·千百国支离破碎,人们才开始渐渐意识到“神”与人在根本上的矛盾,一场酝酿已久的战火从迷踪大陆的夏领域开始,不断向主世界蔓延。从人物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魂力和术式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魂力等级观念也逐渐淡化,新型的生化武器、无匣枪和热弹正在影响着世界对战格式。钟正,上丘大陆金留城钟家少爷;杨舒,迷踪大陆鬼冥国峡郡贵族小姐,后逃亡到金留城。这两个人一个被禁锢,一个被放逐,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却因“神”而产生共鸣。钟正与杨舒的故事就此展开。
  • 超能农民混都市

    超能农民混都市

    辍学回家种地的刘小明竟偶然获得了神农大帝的一缕元神,从此之后,咸鱼大翻身,恶少村霸都被他踩在脚下,甚至,水嫩校花,火爆女警,漂亮总裁,都住到了他的农家小院里……
  • 穿越之女儿情

    穿越之女儿情

    程无双作为现代成功女性一朝穿越成了被继母害死嫡女,不愿意参加宅斗装疯卖傻被撵到小雷音寺养病。两年时间她有了离开寺里资本,然后看到那个被誉为卫国最俊美无双圣僧清尘。才知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可,和尚又不能结婚,再好看有什么用?还是攒钱养老吧!什么?圣僧受伤中毒躲杀手,躲到了她家?救还是不救?圣僧被另一个穿越女下X药?……她还是跑路吧!“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
  • 默言为王

    默言为王

    围绕十年前一个秘密展开,刑警队长王衍搭档新来的心理医生肖言从一个嫌疑人被杀案开始,一步步走向当年的真相,与此同时,互相看不顺眼的两人,逐渐发现他们灵魂深处的契合,对于正邪黑白,有着自己的理解,相互救赎与成长,最终在漫天雪景中,共饮下那一壶温酒。
  • 未满18不恋爱

    未满18不恋爱

    如今的学生初中就恋爱,小兔的妈妈未满18岁就生下,从小就跟着爱看诗书的爷爷长大,受其影响,认为人生短暂一定不要做令自己后悔的事情,要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她用她的坚强感动她的父母,她用聪明让自己脱离危险,当她的想法被嘲笑,当她的思想被否定,当她自己快被自己讨厌的生活淹没时,她想到生活是自己定义的,是自己选择的,没有人是必须要听某个人的,只有自己属于自己,她用事实证明一切,让父母让朋友让学生慢慢知道自己人生的真实意义,她希望有那么一天所有人都保持未满18不恋爱,也许如今很难,但她坚信,一定有那么一天,学习国内国外的先进科技,同时保持中国的优良传统,所有人都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 从一个头骨开始

    从一个头骨开始

    暗黑大地中,林元只是一个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