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492200000004

第4章 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得岁月,延岁月;得欢悦,且欢悦。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放心宽,莫量窄,古今兴废言不彻。金谷繁华眼底尘,淮阴事业锋头血。临潼会上胆气消,丹阳县里箫声绝。时来弱草胜春花,运去精金逊顽铁。逍遥快乐是便宜,到老方知滋味别。粗衣淡饭足家常,养得浮生一世拙。

开话已毕,未入正文,且说唐诗四句: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此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第一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代。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以后武王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抱成王于膝,以朝诸侯。有庶兄管叔、蔡叔将谋不轨,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成王疑之。周公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一日天降大风,疾雷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知周公之忠,迎归相位,诛了管叔、蔡叔,周室危而复安。假如管叔、蔡叔流言方起,说周公有反叛之心,周公一病而亡,金匮之文未开,成王之疑未释,谁人与他分辨?后世却不把好人当作恶人?

第二句说王莽。王莽字巨君,乃西汉平帝之舅,为人奸诈。自恃椒房宠势,相国威权,阴有篡汉之意。恐人心不服,乃折节谦恭,尊礼贤士,假行公道,虚张功业。天下郡县称莽功德者,共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莽知人心归己,乃鸩平帝,迁太后,自立为君。改国号曰新,一十八年。直至南阳刘文叔起兵复汉,被诛。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名全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作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又道:“盖棺论始定。”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有诗为证: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一时轻信人言语,自有明人话不平。

如今说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骂,饮恨而终。假若有名誉的时节,一个瞌睡死去了不醒,人还千惜万惜,道国家没福,恁般一个好人,未能大用,不尽其才,却到也留名于后世。及至万口唾骂时,就死也迟了。这倒是多活了几年的不是!那位宰相是谁?在那一个朝代?这朝代不近不远,是北宋神宗皇帝年间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名臣文彦博、欧阳修、曾巩、韩维等,无不奇其才而称之。方及二旬,一举成名。初任浙江庆元府鄞县知县,兴利除害,大有能声,转在扬州佥判。每读书达旦不寐,日已高,闻太守坐堂,多不及盥漱而往。时扬州太守乃韩魏公名琦者,见安石头面垢污,知未盥漱,疑其夜饮,劝以勤学。安石谢教,绝不分辨。后韩魏公察听他彻夜读书,心甚异之,更夸其美。升江宁府知府,贤声愈著,直达帝聪。正是:

只因前段好,误了后来人。

神宗天子励精图治,闻王安石之贤,特召为翰林学士。天子问为治何法,安石以尧舜之道为对,天子大悦。不二年,拜为首相,封荆国公,举朝以为皋夔复出,伊周再生,同声相庆。唯李承之见安石双眼多白,谓是奸邪之相,他日必乱天下。苏老泉见安石衣服垢敝,经月不洗面,以为不近人情,作《辨奸论》以刺之。此两个人是独得之见,谁人肯信?不在话下。

安石既为首相,与神宗天子相知,言听计从,立起一套新法来。那几件新法?农田法,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免行法。专听一个小人,姓吕名惠卿,及伊子王雱,朝夕商议,斥逐忠良,拒绝直谏。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荆公自以为是,复介为三不足之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文彦博、韩琦许多名臣,先夸佳说好的,到此也自悔失言,一个个上表争论。不听,辞官而去。自此持新法益坚。祖制纷更,万民失业。

一日,爱子王雱病疽而死。荆公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设七七四十九日斋醮,荐度亡灵。荆公亲自行香拜表。其日,第四十九日斋醮已完,漏下四鼓,荆公焚香送佛,忽然昏倒于拜毡之上,左右呼唤不醒。到五更,如梦初觉。口中道:“诧异,诧异!”左右扶进中门。吴国夫人命丫鬟接入内寝,问其缘故。荆公眼中垂泪道:“适才昏愦之时,恍恍惚惚到一个去处,如大官府之状,府门尚闭。见吾儿王雱荷巨枷约重百斤,力殊不胜,蓬首垢面,流血满体,立于门外,对我哭诉其苦道:‘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儿子不幸阳禄先尽,受罪极重,非斋醮可解。父亲宜及早回头,休得贪恋富贵……’说犹未毕,府中开门吆喝,惊醒回来。”夫人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相公何不急流勇退?早去一日,也省了一日的咒詈。”

荆公从夫人之言,一连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天子风闻外边公论,亦有厌倦之意。遂从其请,以使相判江宁府。故宋时,凡宰相解位,都要带个外任的职衔,到那地方资禄养老,不必管事。荆公想江宁乃金陵古迹之地,六朝帝王之都,江山秀丽,人物繁华,足可安居,甚是得意。夫人临行,尽出房中钗钏衣饰之类,及所藏宝玩约数千金,布施各庵院寺观,打醮焚香,以资亡儿王雱冥福。择日辞朝起身。百官设饯送行。荆公托病,都不相见。府中有一亲吏,姓江名居,甚会答应。荆公只带此一人,与童仆随家眷同行。

东京至金陵,都有水路。荆公不用官船,微服而行,驾一小艇,由黄河朔流而下。将次开船,荆公唤江居及众童仆吩咐:“我虽宰相,今已挂冠而归。凡一路马头歇船之处,有问我何姓何名何官何职,汝等但言过往游客,切莫对他说实话,恐惊动所在官府,前来迎送,或起夫防护,骚扰居民不便。若或泄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吾若知之,必皆重责。”众人都道:“谨领钧旨。”江居禀道:“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荆公道:“常言‘宰相腹中撑得船过’,从来人言不足恤。言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切莫揽事。”江居领命,并晓谕水手知悉。自此水路无话。

不觉二十余日,已到钟离地方。荆公原有痰火症,住在小舟多日,情怀抑郁,火症复发。思欲舍舟登陆,观看市井风景,少舒愁绪。吩咐管家道:“此去金陵不远。你可小心服侍夫人家眷,从水路,由瓜步淮扬过江。我从陆路而来,约到金陵江口相会。”

安石打发家眷开船,自己只带两个童仆,并亲吏江居,主仆共是四人登岸。

只因水陆舟车扰,断送南来北往人。

江居禀道:“相公陆行,必用脚力。还是拿钧帖到县驿取讨,还是自家用钱雇赁?”荆公道:

“我吩咐在前,不许惊动官府,只自家雇赁便了。”江居道:“若自家雇赁,须要投个主家。”当下童仆携了包裹,江居引荆公到一个经纪人家来。主人迎接上坐,问道:“客官要往那里去?”荆公道:“要往江宁,欲觅肩舆一乘,或骡或马三匹,即刻便行。”主人道:“如今不比当初,忙不得哩!”荆公道:“为何?”主人道:“一言难尽!自从拗相公当权,创立新法,伤财害民,户口逃散。虽留下几户穷民,只好奔走官差,那有空役等雇?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餐餐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就有几头,也不够差使。客官坐稳,我替你抓寻去。寻得下,莫喜;寻不来,莫怪。只是比往常一倍钱要两倍哩!”江居问道:“你说那拗相公是谁?”主人道:“叫作王安石。闻说一双白眼睛,恶人自有恶相。”荆公垂下眼皮,叫江居莫管别人家闲事。主人去了多时,来回复道:“轿夫只许你两个,要三个也不能够,没有替换,却要把四个人的夫钱雇他。马是没有,只寻得一头骡,一个叫驴,明日五鼓到我店里。客官将就去得时,可付些银子与他。”荆公听了前番许多恶话,不耐烦,巴不得走路。想道:“就是两个夫子,缓缓而行也罢,只是少一个头口。没奈何,把一匹与江居坐,那一匹,教他两个轮流坐罢。”吩咐江居但凭主人定价,不要与他计较。江居把银子称付主人。

日光尚早,荆公在主人家闷不过,唤童儿跟随,走出街市闲行。果然市井萧条,店房稀少,荆公暗暗伤感。步到一个茶坊,倒也洁净。荆公走进茶坊,正欲唤茶,只见壁间题一绝句云:

祖宗制度至详明,百载余黎乐太平。

白眼无端偏固执,纷纷变乱拂人情。

后款云:“无名子慨世之作。”荆公默然无语,连茶也没兴吃了,慌忙出门。

又走了数百步,见一所道院。荆公道:“且去随喜一回,消遣则个。”走进大门,就是三间庙宇。荆公正欲瞻礼,尚未跨进殿楹,只见朱壁外面粘着一幅黄纸,纸上有诗句:

五叶明良致太平,相君何事苦纷更?

既言尧舜宜为法,当效伊周辅圣明!

排尽旧臣居散地,尽为新法误苍生。

翻思安乐窝中老,先识天津杜宇声。

先前英宗皇帝时,有一高士,姓邵名雍,别号尧夫,精于数学,通天彻地,自名其居为安乐窝。常与客游洛阳天津桥上,闻杜宇之声,叹道:“天下从此乱矣!”客问其故。尧夫答道:“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天下将乱,地气自南而北。洛阳旧无杜宇,今忽有之,乃地气自南而北之征。不久天子必用南人为相,变乱祖宗法度,终宋世不得太平。”这个兆,正应在王安石身上。荆公默诵此诗一遍,问香火道人:“此诗何人所作?没有落款。”道人道:“数日前,有一道侣到此索纸题诗,粘于壁上,说是骂什么拗相公的。”荆公将诗纸揭下,藏于袖中,默然而出。回到主人家,闷闷地过了一夜。

五鼓鸡鸣,两名夫和一个赶脚的牵着一头骡,一个叫驴,都到了。荆公素性不十分梳洗,上了肩舆。江居乘了驴子,让那骡子与童仆两个更换骑坐。约行四十余里,日光将午,到一村镇。江居下了驴,走上一步,禀道:“相公,该打中火了。”荆公因痰火病发,随身扶手,带得有清肺干糕,及丸药茶饼等物,吩咐手下:“只取沸汤一瓯来,你们自去吃饭。”荆公将沸汤调茶,用了点心。众人吃饭,兀自未了。荆公见屋旁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只见坑厕土墙上,白石灰画诗八句:

初知鄞邑未升时,为负虚名众所推。

苏老《辨奸》先有识,李丞劾奏已前知。

斥除贤正专威柄,引进虚浮起祸基。

最恨邪言“三不足”,千年流毒臭声遗。

荆公登了东,觑个空,就左脚脱下一只方舄,将舄底向土墙上抹得字迹糊涂,方才罢手。

众人中火已毕,荆公复上肩舆而行。又三十里,遇一驿舍。江居禀道:“这官舍宽敞,可以止宿。”荆公道:“昨日叮咛汝辈是甚言语!今宿于驿亭,岂不惹人盘问。还到前村,择僻静处民家投宿,方为安稳。”又行五里许,天色将晚。到一村家,竹篱茅舍,柴扉半掩。荆公叫江居上前借宿。江居推扉而入。内一老叟扶杖走出,问其来由。江居道:“某等游客,欲暂宿尊居一宵,房钱依例奉纳。”老叟道:“但随官人们尊便。”江居引荆公进门,与主人相见。老叟延荆公上坐。见江居等三人侍立,知有名分,请到侧屋里另坐。老叟安排茶饭去了。

荆公看新粉壁上,有大书律诗一首,诗云:

文章谩说自天成,曲学偏邪识者轻。

强辨鹑刑非正道,误餐鱼饵岂真情。

奸谋已遂生前志,执拗空遗死后名。

亲见亡儿阴受梏,始知天理报分明。

荆公阅毕,惨然不乐。须臾,老叟搬出饭来,从人都饱餐,荆公也略用了些。问老叟道:“壁上诗何人写作?”老叟道:“往来游客所书,不知名姓。”公俯首寻思:“我曾辨帛勒为鹑刑,及误餐鱼饵,二事人颇晓得。只亡儿阴府受梏事,我单对夫人说,并没第二人得知,如何此诗言及!好怪!好怪!”

荆公因此诗末句刺着他痛心之处,狐疑不已。因问老叟:“高寿几何?”老叟道:“年七十八了。”荆公又问:“有几位贤郎?”老叟扑簌簌泪下,告道:“有四子,都死了。与老妻独居于此。”荆公道:“四子何为俱夭?”老叟道:“十年以来,苦为新法所害。诸子应门,或殁于官,或丧于途。老汉幸年高,得以苟延残喘。倘若少壮,也不在人世了。”荆公惊问:“新法有何不便,乃至于此?”老叟道:“官人只看壁间诗可知矣。自朝廷用王安石为相,变易祖宗制度,专以聚敛为急,拒谏饰非,驱忠立佞。始设青苗法以虐农民,继立保甲、助役、保马、均输等法,纷纭不一。官府奉上而虐下,日以捶掠为事。吏卒夜呼于门,百姓不得安寝。弃产业,携妻子,逃于深山者,日有数十。此村百有余家,今所存八九家矣。寒家男女共一十六口,今只有四口仅存耳!”说罢,泪如雨下。荆公亦觉悲酸。又问道:“有人说新法便民,老丈今言不便,愿闻其详。”老叟道:“王安石执拗,民间称为拗相公。若言不便,便加怒贬;说便,便加升擢。凡说新法便民者,都是诌佞辈所为,其实害民非浅!且如保甲上番之法,民家每一丁,教阅于场,又以一丁朝夕供送。虽说五日一教,那做保正的,日聚于教场中,受贿方释。如没贿赂,只说武艺不熟,拘之不放。以致农时俱废,往往冻馁而死。”言毕,问道:“如今那拗相公何在?”荆公哄他道:“见在朝中辅相天子。”老叟唾地大骂道:“这等奸邪,不行诛戮,还要用他,公道何在!朝廷为何不相了韩琦、富弼、司马光、吕悔、苏轼诸君子,而偏用此小人乎!”

江居等听得客坐中喧嚷之声,走来看时,见老叟说话太狠,咤叱道:“老人家不可乱言!倘王丞相闻知此语,获罪非轻了。”老叟矍然怒起道:“吾年近八十,何畏一死!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刳其心肝而食之。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众人皆吐舌缩项。荆公面如死灰,不敢答言。起立庭中,对江居说道:“月明如昼,还宜赶路。”江居会意,去还了老叟饭钱,安排轿马。荆公举手与老叟分别。老叟笑道:“老拙自骂奸贼王安石,与官人何干,乃拂然而去,莫非官人与王安石有甚亲故么?”荆公连声答道:“没有,没有!”荆公登舆,吩咐快走。从者跟随,踏月而行。

又走十余里,到树林之下。只有茅屋三间,并无邻比。荆公道:“此颇幽寂,可以息劳。”命江居叩门。内有老妪启扉。江居亦告以游客贪路,错过邸店,特来借宿,来早奉谢。老妪指中一间屋道:“此处空在,但宿何妨。只是草房窄狭,放不下轿马。”江居道:“不妨,我有道理。”荆公降舆入室。江居吩咐将轿子置于檐下,骡驴放在树林之中。荆公坐于室内,看那老妪时,衣衫褴褛,鬓发蓬松,草舍泥墙,颇为洁净。老妪取灯火安置荆公,自去睡了。荆公见牖间有字,携灯看时,亦是律诗八句。诗云:

生已沽名衒气豪,死犹虚伪惑儿曹。

既无好语遗吴国,却有浮辞诳叶涛。

四野逃亡空白屋,千年嗔恨说青苗。

想因过此来亲睹,一夜愁添雪鬓毛。

荆公阅之,如万箭攒心,好生不乐。想道:“一路来,茶坊道院,以至村镇人家,处处有诗讥诮。这老妪独居,谁人到此,亦有诗句?足见怨词詈语遍于人间矣!那第二联说‘吴国’,乃吾之夫人也。叶涛,是吾故友。此二句诗意犹不可解。”欲唤老妪问之,闻隔壁打鼾之声。江居等马上辛苦,俱已睡去。荆公辗转寻思,抚膺顿足,懊悔不迭。想道:“吾只信福建子之言,道民间甚便新法,故吾违众而行之。焉知天下怨恨至此?此皆福建子误我也!”吕惠卿是闽人,故荆公呼为福建子。是夜,荆公长吁短叹,和衣偃卧,不能成寐。吞声暗泣,两袖皆沾湿了。

将次天明,老妪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外。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木杓搅于木盆之中,口中呼:“罗,罗,罗,拗相公来。”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鸡:“喌,喌,喌,喌,王安石来。”群鸡俱至。江居和众人看见,无不惊讶。荆公心愈不乐。因问老妪道:“老人家何为呼鸡豕之名如此?”老妪道:“官人难道不知,王安石即当今之丞相,拗相公是他的浑名。自王安石做了相公,立新法以扰民。老妾二十年孀妇,子媳俱无,只与一婢同处。妇女二口,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了,差役如故。老妾以桑麻为业,蚕未成眠,便预借丝钱用了;麻未上机,又借布钱用了。桑麻失利,只得畜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畜养鸡豕,都呼为拗相公、王安石,把王安石当作畜生。今生没奈何他,后世得他变为异类,烹而食之,以快胸中之恨耳!”荆公暗暗垂泪,不敢开言。左右惊讶。荆公容颜改变,索镜自照,只见须发俱白,两目皆肿。心下凄惨,自己忧恚所致。思想“一夜愁添雪鬓毛”之句,岂非数乎!命江居取钱谢了老妪,收拾起身。

江居走到舆前,禀道:“相公施美政于天下,愚民无知,反以为怨。今宵不可再宿村舍。还是驿亭官舍,省些闲气。”荆公口虽不答,点头道是。上路多时,到一邮亭。江居先下驴,扶荆公出轿,升亭而坐,安排早饭。荆公看亭子壁间,亦有绝句二首,第一首云:

富韩司马总孤忠,恳谏良言过耳风。

只把惠卿心腹待,不知杀羿是逢蒙!

第二首云:

高谈道德口悬河,变法谁知有许多!

他日命衰时败后,人非鬼责奈愁何?

荆公看罢,艴然大怒。唤驿卒问道:“何物狂夫,敢毁谤朝政如此!”有一老卒应道:“不但此驿有诗,是处皆有留题也。”荆公问道:“此诗为何而作?”老卒道:“因王安石立新法以害民,所以民恨入骨。近闻得王安石辞了相位,判江宁府,必从此路经过,早晚常有村农数百在此左近,伺候他来。”荆公道:“伺他来,要拜谒他么?”老卒笑道:“仇怨之人,何拜谒之有!众百姓持白梃,候他到时,打杀了他,分而啖之耳。”荆公大骇。不等饭熟,趋出邮亭上轿。江居唤众人随行,一路只买干粮充饥。荆公更不出轿,吩咐兼程赶路,直至金陵,与吴国夫人相见。羞入江宁城市,乃卜居于钟山之半,名其堂曰半山。

荆公只在半山堂中,看经念佛,冀消罪愆。他原是过目成诵、极聪明的人,一路所见之诗,无字不记。私自写出,与吴国夫人看之。方信亡儿王雱阴府受罪,非偶然也。以此终日忧愤,痰火大发。兼以气膈,不能饮食。延及岁余,奄奄待尽,骨瘦如柴,支枕而坐。吴国夫人在旁堕泪,问道:“相公有甚好言语吩咐?”荆公道:“夫妇之情,偶合耳。我死,更不须挂念。只是散尽家财,广修善事便了……”言未已,忽报故人叶涛特来问疾。夫人回避。荆公请叶涛床头相见。执其手嘱道:“君聪明过人,宜多读佛书,莫作没要紧文字,徒劳无益。王某一生枉费精力,欲以文章胜人。今将死之时,悔之无及。”叶涛安慰道:“相公福寿正远,何出此言?”荆公叹道:“生死无常,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发言,故今日为君叙及此也。”叶涛辞去。荆公忽然想起老妪草舍中诗句第二联道:既无好语遗吴国,却有浮词诳叶涛。今日正应其语,不觉抚髀长叹道:“事皆前定,岂偶然哉!作此诗者,非鬼即神。不然,如何晓得我未来之事?吾被鬼神诮让如此,安能久于人世乎!”

不几日,疾革,发谵语,将手批颊自骂道:“王某上负天子,下负百姓,罪不容诛。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唐子方诸公乎?”一连骂了三日,呕血数升而死。那唐子方名介,乃是宋朝一个直臣,苦谏新法不便,安石不听,也是呕血而死的。一般样死,比王安石死得有名声。至今山间人家,尚有呼猪为拗相公者。后人论宋朝元气,都为熙宁变法所坏,所以有靖康之祸。有诗为证:

熙宁新法谏书多,执拗行私奈尔何!

不是此番元气耗,虏军岂得渡黄河?

又有诗惜荆公之才:

好个聪明介甫翁,高才历任有清风。

可怜覆因高位,只合终身翰苑中。

同类推荐
  • 飘窗·无尽的长廊

    飘窗·无尽的长廊

    《飘窗·无尽的长廊》是当代作家刘心武撰写的两部长篇小说《飘窗》《无尽的长廊》合集。《飘窗》是作者沉淀多年现实主义长篇。这部作品从明到暗,从传统的胡同院落走向了街面,从都市走向城乡结合,文笔尖锐,地气丰沛,悬念丛生。《无尽的长廊》则是虚幻主义作品,关于人生、历史、社会、无所不包,昂然有趣。
  • 喀纳斯湖咒

    喀纳斯湖咒

    在喀纳斯边上有人发现了一块有奇特花纹的石板,石板让自治区的人悄悄拉走了,这引起当地一些图瓦老人的不满,他们认为石板是自己祖先留下的,很可能是"祈福石",非要派人去把它拉回来。"我"住在喀纳斯的克孜老人家,"我"向老人打听喀纳斯湖怪的事儿,他有些生气,三缄其口。后来,老人给"我"讲了喀目老爹的故事。传说喀目老爹为了拯救族人,大战邪恶的熊妖,最后变成一尊巨大的石像,矗立在喀纳斯湖边,但这尊石像后来被泥石流淹没了。
  • 鲸背上的少年

    鲸背上的少年

    一个崇拜巨鲸的古老民族,拥有极光、冰川和千年荣耀,却在工业文明的挤压下,如同鲸鱼一样岌岌可危;一艘行驶在太平洋上、携带着古老的走私文物的捕鱼船上发生了血腥劫杀,据说凶手是传说中的杀人犯;一个经历战火、奴役、死亡、漂泊却矢志不渝寻找父亲的孩子,一条永远听不到同类回应、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茫茫大洋中的一次邂逅,让他们温暖了彼此的一生……不同于之前的志怪作品,本书更像一部奇幻、温暖的成人童话。亲情、友情、爱情,生与死……作者用生动的文笔,扣人心弦的情节,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孤独残酷,但足够美的世界。
  • 杉

    我和父亲都是小提琴家。在一场公开的演奏较量中,我败下阵来,但我认为不是自己学艺不精,而是我的小提琴不如父亲的。我从一条新闻中得到启发,把杉树种子从鼻子里吸进去,要在肺中种出一棵杉树,以自己的血肉做一把最好的小提琴。为了保守秘密,我离家出走,乘坐一辆在水下穿行的火车,来到了一个古怪的城市,国王住在高塔上,人们住在高墙的两边。我在这里遭遇了一些奇妙的事情,而我身体里的种子开始发芽长大……
  • 赖床的男人:戴维·洛奇短篇小说集

    赖床的男人:戴维·洛奇短篇小说集

    《赖床的男人》是学院派小说代表、布克奖提名作家戴维·洛奇的短篇小说集,由《赖床的男人》《小气鬼》《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气候淫热的地方》《酥胸酒店》《田园交响曲》《一场刻骨铭心的婚礼》《我的前一个老婆》等八个短篇小说构成。与其长篇小说相比,更轻松活泼,同时兼具戴维·洛奇一贯的辛辣讽刺风格。戴维·洛奇认为,“这八个故事几乎包含了我作为小说作家生活的全部。”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你来过啊

    我的世界你来过啊

    “我是被全世界抛弃的人”我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内心迷惘,眼泪落下来也不自知,或许是怕别人看到丢脸,我狠狠的擦了一把脸,我知道,我被这个世界遗弃了。“喂,那谁,从今天起,我不喜欢你了”“祝你们幸福”而他们,也像我祝福的那样,一直很幸福或许我没有资格做女主角,只能在别人的人生里一次又一次的充当配角,完成自己平庸的一生。【你我之别,将是永远】
  • 战神之云海之上

    战神之云海之上

    生当为战神,保天下太平……少年从山中来,带着一把普通的刀,踏上远征之路。
  • 三世悲冥录

    三世悲冥录

    三世情缘何继续。宿命牵绊怎前行。宁负天下不负她。勘破天道乱苍天。
  • 夫人你拿错剧本了

    夫人你拿错剧本了

    上官意如一觉醒来发现世界都变了。未婚夫拉着她的手深情款款的告诉她:“茹茹,你是朕的皇后。”上官意如:“我怎么就那么不信呢?”素未谋面的安王含情脉脉的望着她:“夫人,你不认得为夫了吗?”上官意如:“你莫不是在逗我!”肉嘟嘟的小包子抱着她的大腿:“娘亲娘亲,我是穗哥儿呀!”上官意如:“……?!!!”唯有表哥白心羽仰天大哭:“苍天呀!十年了!你终于恢复正常了!”上官意如觉得她一定是还没睡醒。
  • 快穿女王救世界

    快穿女王救世界

    1v1。她从混沌中醒来,四周一片虚无,于是,孤独的她撕开一片虚空,像其中注入自己的混沌之力,宇宙诞生了。可是这个宇宙似乎有所缺陷,于是,我们的女王大人穿梭于各个时空,拯救各个世界的世界观,再然后,一不小心救了个大灰狼,被叼回了家。
  • 某科学的天书系统与铭印天晶

    某科学的天书系统与铭印天晶

    来自上古众神陨落所形成的晶石—铭印天晶藏匿于世间。武者可通过铭印天晶开辟体内的空间星阁修炼。在这片名为源界的大陆上,一名偶然得到传说中的铭印天晶‘晨明延’的少年将带来名为烙印晨光之变的传奇。
  • tfboys相遇即是源

    tfboys相遇即是源

    一次偶然的相遇,一份脆弱不堪的友情,夏涵昫将怎样挽回曾经的美好?“我们真是有缘无份!”王源狠狠地丢下这句话,走了。在那一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 绾绾如卿

    绾绾如卿

    “绾绾,我要走了。““走,去哪里”“我要去战场了”“那,你还回来吗”“绾绾你知道吗?从我两年前第一次见到你,我就爱上了你,一头青丝像瀑布一样,翠绿色的衣衫,那明亮的眼睛,那动听的声音。绾绾,我舍不得你。”宋岚抱住了绾绾,久久不曾放手。绾绾的眼泪也是流个不停。“你什么时候回来娶我?”“绾绾,我很快就会回来的,待,待你长发及腰,我就回来娶你可好”“好,我等你“
  • 芜月至

    芜月至

    异界瑶光落入荒芜,废物能力,打不过配角。论天赋不差人,论战力被吊打。遇见伙伴,团结一心,五大种族最终和平。(境界划分,从弱到强:灵境,开元,御地,斩天,帝君,幻王,武尊,星帝。)
  • 灵异有约

    灵异有约

    看不见的未必就不存在,没经历过的未必是虚无。让我们一起探探那如虚又如实的灵异空间吧。新手上路,谢谢大家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