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2500000024

第24章 情商 (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不仅道出了曹雪芹的坎坷人生路,也隐喻了《红楼梦》里的人生百态、人情世故。《红楼梦》里的芸芸众生,命运各不相同。才华横溢的不一定有个好结局,懵懵懂懂的却可能善始善终,这可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情商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所谓情商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人际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心理素质。成功的人士总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不光有高智商,还有高情商。高情商的人十之八九都能成功,而情商不高、智商高的人一定不能成功。《红楼梦》里许多人都被低情商所累。

晴雯篇

晴雯是《红楼梦》众丫环中智商最高的,她人也长得漂亮,但晴雯的情商也是最低的,她不懂得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顶撞领导,更不懂得和同事搞关系。他仗着自己是贾董事长派来的,只要不顺心的时候,甭管你是谁,她都一概不理睬,不忍让,把公司的领导全都得罪光了。遇见谁都斗志昂扬。这也导致了她和袭人命运的天壤之别。虽然同是宝玉最喜欢和最信赖的两个秘书,但一个被解雇含冤惨死家中,一个则嫁给了当红的明星。同人不同命的原因就在于,晴雯的情商太低了。

冲撞顶头上司

晴雯最爱干的事就是和人抬杠。有一次她正在和一个同事拌嘴,刚好薛宝钗来看宝玉,她就顺势把气撒在了宝钗头上。跑到院子里指桑骂槐说薛宝钗三更半夜搅了自己休息,而恰巧林黛玉也来看宝玉,刚敲了几下门,晴雯的脾气就来了,隔着门就吼着让她明天再来,等到林黛玉说:“是我,还不开么?”她的火终于大爆发了,“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这句话一下把林黛玉给呛回去了,气得林黛玉站在门外哗哗地落泪。

这还不算,没过几天,她一不小心就把扇子给摔坏了。宝玉刚说她两句,她就直眉瞪眼和他大吵起来,还旁敲侧击地把袭人一块给捎带上了,气的宝玉扬言要炒晴雯鱿鱼。要不是宝玉怜香惜玉,估计早让她卷铺盖走人了。等晚上宝玉吃酒回来,和晴雯开玩笑说“比如那扇子原是搧的,你要撕着顽也可以使得,只是别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砸了也是使得的,只是别在气头上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声儿。”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听嗤嗤几声。刚好麝月经过,宝玉把麝月手中的扇子也递给了晴雯,晴雯接过扇子也刷刷撕烂了,惹得麝月大为光火。晴雯任性、火爆的性格特点由此可见一斑。

辱骂资深老同事

晴雯连领导都不放在眼里,同事就更不用说了。当王夫人让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时,晴雯就当着众多领导和同事的面把王善保家的骂了个狗血喷头。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尽管晴雯知道她是邢夫人身边的红人,但还是一点情面都没留。估计她平日里和这位老同事也关系紧张,所以在查抄之前,王善保家的特意向王夫人打小报告说:

“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这一说不打紧,本来不认识晴雯的王夫人一下就记起了往日她“水蛇腰,削肩膀”在大观园里骂小丫头的情景。她一副刁蛮模样,任谁也不会把她这个小姑娘往好处想。王夫人也认定晴雯肯定会带坏宝玉,于是就借这次抄检大观园的机会把当时重病在床的晴雯赶出了贾府。

如果晴雯平日里能和和气气,情商稍微提高那么一点点,也不会有王善保家的谗言,王夫人肯定不会特别关注晴雯,更不会生出后来的事端。结果自己落得个还把自己的性命都给丢了的下场。后来有民间也有一句俗话,小姐身子丫环命,说的就是晴雯这一类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

林黛玉篇

林黛玉的情商用书里的话来说是“孤高自诩,目无下尘”,而且非常不合群,恃才傲物,谁都看不起。林黛玉的情感异常脆弱,动不动就垂泪。

月缺流泪、落花伤心,“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一年四季悲悲戚戚,都把自己的身体搞坏了。

林黛玉本来就体弱多病,又整天哭哭啼啼的,难怪贾老太太后来改变主意,把宝钗许配给了宝玉。三国时的刘备哭来了江山,林黛玉却哭丢了少奶奶的位置,看来这哭的学问是很深奥的。

林黛玉不光泪腺发达,嘴皮子功夫也是相当了得,常常嘴上不饶人。《红楼梦》前80回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人关系在大观园里已经公开,林黛玉作为未来的少奶奶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就连贾母和王夫人也都十分看好宝黛配。林黛玉自己也沾沾自喜,常常“高烧”过了头,仗着自己有贾母和宝玉撑腰,对同事和下属经常恶语相讽,很不得人心。就连宝玉的首席助理袭人对她都颇有微词。

不仅如此,她和同级别的宝钗的关系搞得也不怎么样,林黛玉喜怒必行于色心里藏不住任何事。凡是听到宝玉夸赞薛宝钗时就会醋意大发,说话中夹枪带棒。林黛玉的刻薄也为她的爱情失败埋下了祸根,贾母到清虚观祈福时,张道士送了一盘子贺物,其中有一个麒麟。贾母看到后感觉很脸熟但一时记不起谁戴过,宝钗提醒她说是史湘云,探春夸赞宝钗心思细腻,记性好。黛玉听到后当着贾母的面挖苦宝钗说“她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她才留心呢。”宝钗听见了却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贾母当时也听到了,她对这两个准孙媳妇心中立刻有了高下之判。

黛玉看到别人落魄时也常常表现得得意洋洋,口中还不忘挖苦几句。宝玉挨打后,宝钗误以为是自己的哥哥薛大傻子告的密,和他理论时被对方以“金玉配”的事气得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恰巧被黛玉看到——

黛玉见他无精打彩的去了,又见眼上好似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己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王熙凤篇

凤姐失败的原因也是由于低情商,这也导致她最后众叛亲离,在绝望和寂寞中死去。

王熙凤在贾府里是得罪人最多的,她从来不把基层员工放在眼里,更不要谈什么尊重和关爱了,连自己的贴身丫环,她都时常辱骂。别的丫环如果稍有过失她更是大动干戈,并且手段毒辣残忍,“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严重时很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王熙凤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还克扣员工的工资和福利,连自己老公的助理都说她是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仗着自己有权王熙凤做事从不计后果,一切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当她得知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后,就跑到宁国府找尤夫人大吵大闹,弄得尤夫人脸面尽失,怎么说她也是宁国府的一号女领导。不仅如此,她还设计把尤二姐腹中的胎儿打掉,逼得她吞金自杀。

王熙凤和自己娘家人的关系搞得也很僵,当他的哥哥王仁收到她的死讯前来奔丧时就曾对巧姐说过:

“你娘在时,本来办事不周到,只知道一味的奉承老太太,把我们的人都不大看在眼里。外甥女儿,你也大了,看见我曾经沾染过你们没有?”(《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四回)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生前和娘家人的关系都搞得不好,这也为王仁预谋拐卖巧姐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贾宝玉篇

大观园里的交际爷

从晴雯、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最终结局,我们可以看出,高智商的人如果没有高情商,最终往往以失败收场。贾宝玉也是一位高智商者,但他在生活中表现的就相当成功,主要在于他拥有很高的社交商。社交商的基本要素有两个: 第一是善于倾听,第二是沟通互动。智商决定了你能否找到工作,情商决定了你能否升职,社交商则决定着朋友的多少,是否广受欢迎。

贾宝玉在大观园里最受欢迎,可以说是老少咸宜,上下通吃,谁见了都喜欢。这小伙子模样长的阳光又帅气,天生一副明星像,偶尔还娘一下,自然粉丝众多。宝玉身为荣国府未来当家人,日常的社交活动很多,也经常和情投意合的富二代们走动。冯大将军的儿子冯紫英在家里开party就盛邀贾宝玉前去捧场,还特意请来了当时的电影明星蒋玉菡助兴。贾宝玉的酒量可谓是海量,对酒场的礼仪和玩法也十分精通,为了活跃现场的氛围,他还建议大家来个酒令——

听我说罢: 这么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等得到大家的赞同后,宝玉拿起酒来一气饮干。你看这喝酒的豪爽劲,一帮人一直闹到大晚上才回家。

贾宝玉酒量是从小陪贾母喝酒练出来的,他的酒局也从不间断,刚在冯紫英家与薛蟠喝酒没过几天,薛蟠又请他去喝酒,宝玉也因此结交了不少当时的名流子弟。秦可卿出殡时,送葬队伍在路上遇见北静王,贾府里那么多人,他却唯独召见了贾宝玉,并且第一次见面就把皇上御赐的念珠送给了他,还盛邀宝玉以后常到自己府上参加party,俩人此后就称兄道弟,交情日深。

下属眼里的朋友

贾宝玉的社交圈不仅仅局限于富人圈,公司的同事和下属也都是他的好哥们。自从满月时抓了个脂粉,宝玉就被自己的老爸说成是酒色之徒,从此对他左看右看都不顺眼,认定他将来肯定不着调。事实上宝玉是相当有才华的,大观园刚竣工时,贾政和自己的宾客要为园里的景区题名,宝玉就借此在众人面前大展了身手,后来元妃省亲时还对他所题的名字大加赞赏。

同类推荐
  • 人格是最大的资本:培养最优秀的老板

    人格是最大的资本:培养最优秀的老板

    人类所从事的管理活动,是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实现自己某方面的目的。目的实现了,就是成功;目的没有实现,就是失败。失败和成功可以相互转化,但人类的管理活动是为了成功。人类认识管理规律,形成管理体系,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取得更大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任何管理学都是成功学。在自然和社会压抑人的主体性的时代,管理学只是少数人成功的工具,与员工的成功不沾边。在人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高扬的今天,用成功学来定位管理学,使管理学成为成功学的分支,似乎有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以成功学来定位整合管理学,体现了管理学的主体化、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同科学主义的积极的动态的统一,也符合以人为中心的时代精神。
  • 怎样当好营销经理

    怎样当好营销经理

    本书阐述了企业营销经理的职业定位、职责任务、素质要求,重点介绍了营销经理需要掌握的市场策略、产品策略、团队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 洞察易经的奥秘

    洞察易经的奥秘

    21世纪,必须用易经管理才有出路。《易经》是群经之首,中国人的一言一行都源自于《易经》,我们的管理也是依据易理而行,即大易管理。本书首次详细分析了《易经》中所蕴涵的管理法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明晰地指出了《易经》在管理中该如何应用,发展出一套适合现代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本书将管理层分为高阶、中坚、基层,分别对应易经的天、人、地。曾仕强教授结合易理,阐述了这三个阶层的特性、相互之间如何配合和互补,以及如何成为优秀的中坚干部。本书还结合了大量真实的案例,提炼了管理者应掌握的45课,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领悟如何将易理应用于日常管理。
  • 只有军事化管理才能救企业

    只有军事化管理才能救企业

    ”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在军队!”这句话被世界上许多知名的企业家所认可,我国的华为、长虹、联想、远大、春兰等一批大型企业曾以军事化管理闻名,美国西点军校更是商业领袖的摇篮之一。要想让企业像军队一样高效,就需要对企业进行军事化管理。《只有军事化管理才能救企业》从战略战术、情报收集、思想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十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军事化管理的独特理念,通过大量的经典案例,帮助你理解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把军人的“野狼”习性和“亮剑”精神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学会军队的奉献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探索精神、服从精神……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你打造“少人高效”的一流团队!
  • 金科铭律:不可不知的18条管理定律

    金科铭律:不可不知的18条管理定律

    管理定律是对管理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总结,明确地认识管理定律,是企业领导者进行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管理定律是人类在管理过程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它能够留存至今,体现出了它的相对合理性。
热门推荐
  • 大夫人这是要搞事

    大夫人这是要搞事

    见过长得好看的嫡长子吗?见过长得好看但是眼瞎的嫡长子吗?见过长得好看又腹黑但是眼瞎的嫡长子吗?没关系,我这儿有。见过看见男主就烦的女主吗?见过看见男主本来的高冷淡定就出家了的女主吗?见过看见男主就想躲结果躲到他怀里还不自觉的女主吗?不要紧,我这儿都有。
  • 罪恶因果

    罪恶因果

    节奏很慢,有很多主角出场很晚,甚至在中后期才出来,前中期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一个人物的表面设定,喜欢的关注一下,大概能看个几年~十几年
  • 中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比较分析

    中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比较分析

    本书主要研究中俄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变迁,特别是退休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失业和再就业保障制度。内容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医疗保障体系中国家的作用、转型期劳动力市场与失业人员保障、国家就业政策以及经济危机条件下面向就业的教育体系转型等。
  • 逆袭从肥宅开始

    逆袭从肥宅开始

    一胖三年,嘲笑,白眼无数,所有人都以为还可以对我指指点点。然而,我早已逆袭!觉醒,能看到全属性碎片的全属性之眼,拥有,能孕育诡异怪蛋的幻兽空间……武道对我不再是梦!终有一天:我失去的,将夺回来。
  • 犍陀国王经

    犍陀国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九品莲花

    异界九品莲花

    老神仙飙车将冯楚夜撞死,被迫穿越。虚幻之种,九品莲花,但是,给的奖励敢不敢靠谱点啊。大筒木……血液?犹大……魔改?心好累啊。
  • 哈利波特之扫地僧

    哈利波特之扫地僧

    杨明意外穿越到一个叫道格的婴儿身上,还发现这是哈利波特的世界,不过他并没有仗着熟知剧情到处张扬,而是默默地修炼增强自己实力。他就如同天龙八部里面的扫地僧,平时普普通通看不出什么,一出手则天崩地裂……
  • 天之龙亚斯特之旅

    天之龙亚斯特之旅

    古往今来,很少有人在亚斯特大陆留下过耀眼的印记,那么,我们的主角帝音,是否会在众多群星之中脱颖而出呢,敬请期待吧
  • 星神月

    星神月

    茫茫前途,会是什么?我披荆斩棘,踏着尸骨前进,又为了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又有什么?
  • 青梅竹马: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青梅竹马: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她5岁,他6岁。“曦儿以后当我的新娘好吗?”某男说。“我才不要呢!”某女说。她13岁,她14岁。“我们真的回不去了吗?”某女说。“对不起,我们不合适”某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