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5400000001

第1章 关于人造卫星(1)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它的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人造卫星的诞生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发射了几千颗人造卫星,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它们如一盏盏明灯,和谐有序地在茫茫天宇中悬挂着。

人造卫星同绕地球

自古以来,茫茫宇宙一直是人类向往的神秘空间。人们渴望一窥太空的真面目,甚至一步登天,到“九霄云外”潇洒走一回。从古代火箭到牛顿三大定律,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多级火箭理论,到布劳恩研制的V-2火箭,经过祖祖辈辈的不懈奋斗,辽阔的苍穹终于迎来了亘古未有的新纪元。

1957年10月4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天气晴朗。人造卫星发射塔上竖着一枚大型火箭。火箭头部装着一颗圆球形的有4根折叠杆式天线的大家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随着一声巨响,运载火箭拔地而起,直冲九天。10分钟后,“斯普特尼克1号”被成功送到预定轨道。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斯普特尼克1号”呈球形,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它沿着椭圆轨道飞行,每96分钟环绕地球一圈。卫星内部带着一台无线电发报机,不停地向地球发出“滴——滴——滴”的信号。一些人围着收音机,侧耳倾听着初次来自太空的声音,另一些人则仰望天空,试图用肉眼在夜晚搜索人造地球卫星明亮的轨迹。

“斯普特尼克1号”

关于人造卫星1个月后,1957年11月3日,苏联又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重量一下增加了5倍多,达到508千克。这颗卫星呈锥形,为了在卫星上节省出位置增设一个密封生物舱,不得不把许多测量仪器转移到最末一节火箭上去。在圆柱形的舱内安然静卧着一只名叫莱卡依的小狗。小狗身上连接着测量脉搏、呼吸、血压的医学仪器,通过无线电随时把这些数据报告给地面。为了使舱内空气保持新鲜清洁,还安装了空气再生装置和处理粪便的排泄装置。舱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小狗感到舒适。另外还有一套自供食装置,一天3次定时点亮信号灯,通知莱卡依用餐。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这颗卫星无法收回,莱卡依在卫星生物舱内生活了一个星期,完成全部实验任务后,只好让它服毒自杀,它也成为宇航飞行中的第一个牺牲者。

其实,早在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牛顿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下,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在德国V-2导弹的基础上,发展了火箭技术,发射人造卫星的技术逐渐成熟。从德国过来的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多次建议美国政府研制人造卫星,但没有引起当局的重视,美国政府更希望将火箭发展成为可用于作战的导弹。相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成功说服了领导人赫鲁晓夫,将洲际导弹改装成运载火箭,终于摘得了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桂冠。

当时美、苏两国正处于冷战时期,得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美国大为震惊。“美国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说:“美国输掉了这场比日本偷袭珍珠港更重要的战役。”冯·布劳恩焦急地说:“我们能在六十天之内发射一颗卫星,只要给我们开绿灯!”许多报纸的标题都是“发射卫星吧”。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开始集中资金、人力和物力研制人造卫星。在冯·布劳恩的领导下,美国终于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

“探险者1号”重8.22千克,锥顶圆柱形,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沿近地点360.4千米、远地点2531千米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33°34′,运行周期114.8分钟。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比特”四级运载火箭。

此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大力开展卫星制造和发射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造卫星被发射升空。

法国于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A-1号”人造卫星。该卫星重约42千克,运行周期108.61分钟,沿近地点526.24千米、远地点1808.85千米的椭圆轨道运行,轨道倾角34°24′。

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该卫星重约9.4千克,轨道倾角31°07′,近地点339千米,远地点5138千米,运行周期144.2分钟。

英国于1971年10月28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普罗斯帕罗号”,发射地点位于澳大利亚的武默拉(Woomera)火箭发射场,近地点537千米,远地点1593千米。该卫星重66千克(145磅),主要任务是试验各种技术新发明,例如试验一种新的遥测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组。它还携带微流星探测器,用以测量地球上层大气中这种宇宙尘高速粒子的密度。

人造卫星渐渐开始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军事侦察、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成为人类发射数量最多、最重要的航天器。

1965年,我国正式启动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当时的国民经济非常困难,后来又遭遇“文化大革命”,科研工作经常受到影响,但科研人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东方红1号”重173千克,能播送《东方红》乐曲。当时,人们用肉眼便可以看到这颗卫星。“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根基,带动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兴起,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航天技术前沿保持同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除上述国家外,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西班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也在准备自行发射或已经委托别国发射了人造卫星。

截止到2006年6月,各国总共成功发射了5239颗人造卫星。它们为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使人类在获取、传输和加工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知识点人造卫星的轨道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除近地轨道外)通常有三种: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极轨轨道。

地球同步轨道是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顺行轨道。地球静止轨道是其中一种特殊的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是绕着地球自转轴,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旋转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360°/年)的轨道,它距地球的高度不超过6000千米。极地轨道是倾角为90°的轨道,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圈都要经过地球两极上空,可以俯视整个地球表面。

人造卫星的公用系统和专用系统

虽然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不少共性,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它们的飞行都要遵循开普勒的三大定律;②人造地球卫星都需要由运载火箭或航天飞机发射到太空;③它们都是由公用系统和专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公用系统也叫保障系统,是每颗卫星都必有的,它包括热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结构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和测控系统等。公用系统也叫公用舱、公用平台或卫星平台,它类似一辆未装货的汽车。一种卫星平台常常可以组装多种卫星。

卫星的专用系统又常称为卫星的有效载荷,意思是说,它是卫星用于完成任务的有效部分。不同用途的卫星有不同的有效载荷。例如,资源卫星的有效载荷就是各种遥感器,它包括可见光照相机、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红外相机、微波辐射计、微波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垂直大气探测器和大气温度探测器等;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主要是通信转发器及通信天线;天文卫星的有效载荷是各种类型的天文望远镜,它包括红外天文望远镜、可见光天文望远镜和紫外天文望远镜等。

保障系统像一个现代家庭住宅一样,要有住房、采光、供热、供电、通信等设备,其目的是保障有效载荷的正常运行。为了适应同类卫星的设计和生产,使之能更快、更省、更好地拿出产品,承制单位经常采用公用舱思路,就是把保障系统组合成一个公用平台,它能满足同一类卫星各种有效载荷的应用。

保障系统一般包括结构系统、热控制系统、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电源系统、测控与通信系统、数据管理系统。

结构系统结构系统类同于建筑中的房屋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卫星上各种仪器设备,使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以承受地面运输、运载火箭发射和空间运行的各种力学环境(振动、过载、冲击、噪音)和空间运行环境。结构系统要满足各种仪器设备的安装方位、定向精度等要求,还要提供一些机构和特定功能,如各种伸展部件(如太阳翼、天线)的解锁、展开和锁定。在各种卫星中广泛应用了承力筒结构,它们通常可以是加筋壳、波纹壳或蜂窝夹层壳等。所用的材料有: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等。对卫星结构的基本要求是质量轻、可靠性高、成本低等。

热控制系统热控制系统类似于卫星的外套,几乎所有的卫星都需要采取一定的热控措施,以保证星上各种仪器设备能处在期望的温度范围内。各类卫星和卫星的各个部位有不同的温度要求。卫星在宇宙空间运行时,它的温度取决于自身状况和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卫星热状态的环境条件,主要是高真空、超低温背景,太阳辐射、微重力和粒子辐射等。在高真空状态下,卫星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几乎仅以辐射方式进行。太阳直接辐射、地球反照和地球红外辐射是卫星的主要外热源。当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太阳射向卫星的能量可以从无日照的零值变化到垂直于射线方向的最大值。卫星运行时,处于微重力状态,舱内气体自然对流现象消失,内部只有传导和辐射传热方式。卫星上安装的各种仪器设备要消耗电能并成为内部热源,随着这些仪器的开关机,它们的功率消耗发生很大变化,也就影响卫星内其他仪器的温度环境。因此卫星上有必要进行热控制。

当前卫星上广泛采用的热控措施大致分成被动式和主动式两大类。被动式热控制是一种开环式控制,例如热控涂层和多层隔热材料、相变材料、热管等。主动式热控制则是闭环式控制,常由温度敏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如恒温电加热器、热控百叶窗、流体循环换热装置等。几乎所有的卫星都以被动热控措施为基础,如果外热流和内热流变化幅度较大,被动式热控无法满足要求时,就增加主动式热控措施。

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卫星从运载器分离后到运行阶段要根据需要进行姿态和轨道控制。不同卫星对姿态和轨道控制在飞行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通信广播卫星要求最后定点在距地面约36000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这样其服务区域在地球上可以保持不变。其发射过程大致是将卫星由运载火箭送入一个大椭圆转移轨道,由卫星上的远地点发动机多次变轨点火,将卫星送入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在定点以后,由于卫星受外部干扰力的影响,使卫星偏离同步静止轨道位置,隔一段时间还要有一个轨道保持的操作。所有这些轨道控制过程,由于推力器固定安装在星体上的,要靠姿态控制系统来满足正确的推力方向要求。卫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更要靠姿态控制系统来满足对地定向的要求。

姿态控制系统一般由姿态敏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组成。典型的敏感器有太阳敏感器、红外地平仪、星敏感器、陀螺和射频敏感器等。早期的控制器是由电子线路实现的,后来逐步向数字化和星载计算机方向发展。执行机构按产生力矩的方式可分为3类:①利用质量排出产生反作用推力或力矩;②利用“角动量守恒”原理用飞轮来控制角动量的变化,达到稳定卫星姿态的目的;③利用空间环境场(磁场、引力场、太阳光压等)与卫星相互作用产生力矩。

电源系统电源系统是产生、储存、变换、调节和分配电能的分系统,它相当于卫星的“食粮”。其基本功能是将光能、核能或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根据需要进行储存、调节和变换,然后向航天器各系统供电。如化学能有锌汞电池、锂电池等原电池、锌银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等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等。太阳电池有硅太阳电池和砷化镓太阳电池。核能电源有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热离子反应堆等。随着空间技术的高速发展,空间电源技术亦不断进步。电池组输出功率从早期的500瓦增至7000瓦,工作寿命由400小时延长到2000小时,太阳电池阵——蓄电池组联合电源的输出功率从早期的0.25瓦递增至22千瓦。电源控制设备用于调节、控制、保护及与航天器其他系统接口的各种设备,将电源系统与各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卫星电缆网所承担的任务。

同类推荐
  • 征服太空之路丛书:月球的新姐妹-卫星

    征服太空之路丛书:月球的新姐妹-卫星

    刘芳主编的《月球的新姐妹——卫星》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月球的新姐妹——卫星》讲述了:人造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内容。
  • 智能电网——21世纪国际能源新战略

    智能电网——21世纪国际能源新战略

    本书立足于21世纪国际能源安全、国家节能战略和电网技术创新,介绍了智能电网的起源、基本概念、特征、现状及目标任务,阐述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框架,探索国际国内智能电网技术及其当前在我国电网技术中的定位、构成体系,分析其内外环境、发展障碍、关键要素,电网技术创新及其现代化发展战略,分析中国智能电网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国际智能电网技术引进、我国智能电网的投资和效益,并分析投融资风险及应对措施。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技术主动适应全球化经济、能源、环境、资源和信息技术变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 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

    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

    刘芳主编的《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内容涉及神舟家族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

    本书从导弹概览、导弹巡展两方面,对导弹武器的研制过程、结构原理、分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向青少年读者揭开导弹的神秘面纱。
  • 如何维修电冰箱

    如何维修电冰箱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电冰箱维修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电冰箱由哪些部件组成、电冰箱的制冷原理是什么、我国使用的电冰箱一般有哪几种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喜欢你的时光有点甜

    喜欢你的时光有点甜

    如果你很想要一样东西,就放它走。要是它没有回来,那么不用再等了,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你的!如果它回来找你,那么它永远都是你的。人也一样,对的人总归再次重逢。单允,自娱之作。
  • 归来的无敌人生

    归来的无敌人生

    十年前,因为一场宿醉,他被绑架到了银狐,成为了一名职业杀手。十年后,银狐杀手之王的称号,让世界上所有人谈之色变。因为厌倦了杀戮,他悄然回归都市,只想做回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然而麻烦接踵而至,都市的灯红酒绿、声色美人,终究让平淡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了起来……
  • 我的主人是妖君

    我的主人是妖君

    一扇门隔绝仙凡,一条路枯骨堆山,道路尽头是长生!邀知己好友共渡,许红颜一世白首!摘星拿月,登临绝巅,再回首,此生不孤独!
  • 两朝皇妃

    两朝皇妃

    都说天上会掉馅饼,可是馅饼没掉下来却掉了个准太子妃的名份砸到了她的头上,面对宫廷里陌生的云播诡谲,她淡然处之。老皇帝的目光在两个皇子之间流转,“帝位和她你们只能选一个。”他选择了她。当有人问他,帝位和她你只能选一个,你会怎么做?他说,我两样都要!
  • 妖娆恩仇录

    妖娆恩仇录

    他暗中调查一个神秘、凶残的犯罪团伙,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从一开始就被盯上。他撞见自己的女友跟犯罪团伙的头目偷情,惹来杀身之祸。他被一位世外高人救得性命,但因下身受伤严重,失去了男性的尊严。他变身成一个妖娆的女子,潜入犯罪团伙,成了头目最宠爱的女人。当正义得以伸张,他在世外高人的妙手下,重回男性之身......(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神奇宝贝之灵游录

    神奇宝贝之灵游录

    在背后的该是守护而不是孤独,在眼前的该是大陆而不是归途,少年常常这样想到,放眼身边以不再孤单。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嗯……相信大家也一定看出来了,我把小精灵们都给人像化了,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爱恋之举。既然人像化,那么就不能在单纯的只有一个形态,我在它们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形态,“人类形态”,有点像神话小说中妖怪修炼成人的步骤是不是。当然,也只有这样它们才能踏过界限,和人类谈上爱恋,不然怎么说都有点抵触不是吗?
  • 血海飘仙

    血海飘仙

    一个山村少年,偶然进入了修仙界,开始了一段传奇的修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