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5300000021

第21章

今将救之,则莫若先行抑末之术,以驱游民,游民既归矣,然后限人占田,各有顷数,不得过制。游民既归而兼并不行,则土价必贱。土价贱,则田易可得。田易可得而无逐末之路、冗食之幸,则一心于农。一心于农,则地力可尽矣。其不能者,又依富家为浮客,则富家之役使者众;役使者众,则耕者多;耕者多,则地力可尽矣。然后于占田之外,有能垦辟者,不限其数。昔晁错言于文帝,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今宜远取秦汉,权设爵级,有垦田及若干顷者,以次赏之。富人既不得广占田而可垦辟,因以拜爵,则皆将以财役佣,务垦辟矣。如是而人有遗力,地有遗利,仓廪不实,颂声不作,未之信也。管子曰:

“与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惟上所裁择。

富国策第五

或曰:释、老之弊酷,排者多矣。然以修心养真,化人以善,或有益于世,故圣贤相因,重其改作。今欲驱缁黄而归之,无乃已甚乎?

曰:夫所谓修心化人者,舍吾尧、舜之道,将安之乎?彼修心化人而不由于礼,苟简自恣而已矣。昔孟子之辟杨、墨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今山泽之臞臞:音qù,同“癯”,清瘦,务为无求于世,呼吸服食,谓寿可长,非为我乎?浮屠之法,弃家违亲,鸟兽鱼鳖,毋得杀伐,非兼爱乎?为我是无君,兼爱是无父,无父无君,不忠不孝,况其弗及者,则罪可知矣。故韩愈曰:“释、老之弊,过于杨、墨”也。然而曰“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则言之太暴,驱之亡渐。何者?

饱食安居,其习已久,一旦敛数十百万人而冠之,则惊扰甚矣。故前所谓止度人而禁修专观者,渐而驱之之术也。

缁黄存则其害有十,缁黄去则其利有十。男不知耕而农夫食之,女不知蚕而织妇衣之,其害一也。男则旷,女则怨,上感阴阳,下长淫滥,其害二也。幼不为黄,长不为丁,坐逃繇役,弗给公上,其害三也。俗不患贫而患不施,不患恶而患不斋,民财以殚,国用以耗,其害四也。诱人子弟,以披以削,亲老莫养,家贫莫救,其害五也。不易之田,树艺之圃,大山泽薮,跨据略尽,其害六也。

营缮之功,岁月弗已,驱我贫民,夺我农时,其害七也。材木瓦石,兼收并采,市价腾踊,民无窒庐,其害八也。门堂之饬,器用之华,刻画丹漆,末作以炽,其害九也。惰农之子,避吏之猾,以佣以役,所至如归,其害十也。

果去之,则男可使耕,而农夫不辍食矣;女可使蚕,而织妇不辍衣矣,其利一也。男则有室,女则有家,和气以臻,风俗以正,其利二也。户有增口,籍有增丁,繇役乃均,民力不困,其利三也。财无所施,食无所斋,民有羡余,国以充实,其利四也。父保其子,兄保其弟,冠焉带焉,没齿弗去,其利五也。土田之直,有助经费,山泽之富,一归衡虞,其利六也。营缮之劳,悉已禁止,不驱贫民,不夺农时,其利七也。良材密石,亦既亡用,民得筑盖,官得缮完,其利八也。淫巧之工,无所措手,弃末反本,尽缘南亩,其利九也。宫毁寺坏,不佣不役,惰者猾者,靡所逋逃,其利十也。

去十害而取十利,民人乐业,国家富强,万世之策也,何惮而不为哉?将以存而勿论乎?则董仲舒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将以为民祈福乎?则《诗》云:“岂弟君子,求福不回。”此皆贤人之至论,先圣之法言也。少留神明,熟御焉!

苏洵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以文章知名,苏洵的文章苍劲锋锐,气势畅茂。着有《嘉佑集》。

审势

治天下者定所尚,所尚一定,至于万千年而不变,使民之耳目纯子一,而子孙有所守,易以为治。故三代圣人其后世远者至七八百年。夫岂惟其民之不忘其功以至于是,益其子孙得其祖宗之法而为据依,可以永久。夏之尚忠,商之尚质,周之尚文,视天下之所宜尚而固执之,以此而始,以此而终,不朝文而暮质,以自溃乱。故圣人者出,必先定一代之所尚。周之世,盖有周公为之制礼,而天下遂尚文。后世有贾谊者说汉文帝,亦欲生定制度,而其说不果用。

今者天下幸方治安,子孙万世帝王之计,不可不预定于此时。然万世帝王之家,常先定所尚,使其子孙可以安坐而守其旧。至于政弊,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卒不可革易。故享世长远,而民不苟简。

今也考之于朝野之间,以观国家之所尚者,而愚犹有惑也。何则?天下之势有强弱,圣人审其势而应之以权。势强矣,强甚而不已则折;势弱矣,弱甚而不已则屈。圣人权之,而使其甚不至于折与屈者,威与惠也。夫强甚者,威竭而不振;弱甚者,惠亵而下不以为德。故处弱者利用威,而处强者利用惠。乘强之威以行惠,则惠尊;乘弱之惠以养威,则威发而天下震栗。故威与惠者,所以节天下强弱之势也。然而不知强弱之势者,有杀人之威而下不惧,有生人之惠而下不喜。何者,威竭而惠亵故也。故有天下者,必先审知天下之势,而后可与言用威惠。不先审知其势,而徒曰我能用威,我能用惠者,末也。故有强而益之以威,弱而益之以惠,以至于折与屈者,是可悼也。譬之一人身,将欲乳药饵石以养其生,必先审观其性之为阴,其性之为阳,而投之以药石。药石之阳而投之阴,药石之阴而投之阳。故阴不至于涸,而阳不至于亢。苟不能先审观己之为阴与己之为阳,而以阴攻阴,以阳攻阳,则阴者固死于阴而阳者固死于阳,不可救也。是以善养身者先审其阴阳,而善制天下者先审其强弱以为之谋。昔者周有天下,诸侯太盛。当其盛时,大者已有地五百里,而畿内反不过千里,其势为弱。秦有天下,散为郡县,聚为京师,守令无大权柄,伸缩进退无不在我,其势为强。然方其成、康在上,诸侯无大小莫不臣伏,弱之势未见于外。及其后世失德,而诸侯禽奔兽遁,各固其国以相侵攘,而其上之人卒不悟,区区守姑息之道而望其能以制服强国,是谓以弱政济弱势,故周之天下卒毙于弱。秦自孝公,其势固已骎骎焉日趋于强大,及其子孙已并天下,而亦不悟,专任法制以斩挞平民。是谓以强政济强势,故秦之天下卒毙于强。周拘于惠而不知权,秦勇于威而不知本,二者皆不审天下之势也。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如此之势,秦之所恃以强之势也。

势强矣,然天下之病,常病于弱。噫!有可强之势如秦而反陷于弱者,何也?

习于惠而怯于威也,惠太甚而威不胜也。夫其所以习于惠而惠太甚者,赏数而加于无功也;怯于威而威不胜者,刑弛而兵不振也。由赏与刑与兵之不得其道,是以有弱之实着于外焉。何谓弱之实?曰官吏旷惰,职废不举,而败官之罚不加严也;多赎数赦,不问有罪,而典刑之禁不能行也;冗兵骄狂,负力幸赏,而维持姑息之恩不敢节也;将帅覆军,匹马不返,而败军之责不加重也;羌胡强盛,陵压中国,而邀金缯,增币帛之耻不为怒也。若此类者,大弱之实也。久而不治,则又将有大于此,而遂浸微浸消,释然而溃,以至于不可救止者乘之矣。

然愚以为弱在于政,不在于势,是谓以弱政败强势。今夫一胡舆薪之火,众人之所惮而不敢犯者也,举而投之河,则何热之能为?是以负强秦之势,而溺于弱周之弊,而天下不知其强焉者,以此也。

虽然,政之弱,非若势弱之难治也。借如弱周之势,必变易其诸侯,而后强可能也。天下之诸侯固未易变易,此又非一日之故也。若夫弱政,则用威而已矣,可以朝改而夕定也。夫齐,古之强国也,而威王又齐之贤王也。当其即位,委政不治,诸侯并侵,而人不知其国之为强国也。一旦发怒,裂万家封即墨大夫,召烹阿大夫与常誉阿大夫者,而发兵击赵、魏、卫,赵、魏、卫尽走请和,而齐国人人震惧,不敢饰非者,彼诚知其政之弱,而能用其威以济其弱也。况今以天子之尊,藉郡县之势,言脱子口而四万响应,其所以用威之资固已完具。且有天下者患不为,焉有欲为而不可者?今诚能一留意于用威,一赏罚,一号令,一举动,无不一切出于威,严用刑法而不赦有罪,力行果断而不牵于众人之是非,用不测之刑,用不测之赏,而使天下之人视之如风雨雷电,遽然而至,截然而下,不知其所从发而不可逃遁。朝廷如此,然后平民益务检慎,而奸民猾吏亦常恐恐然惧刑法之及其身,而敛其手足,不敢辄犯法。此之谓强政。政强矣,为之数年,而天下之势可以复强。愚故曰:乘弱之惠以养威,则威发而天下震栗。然则以当今之势,求所谓万世为帝王而其大体卒不可革易者,其尚威而已矣。

或曰:当今之势,事诚无便于尚威者。然孰知夫万世之间,其政之不变,而必曰威耶?愚应之曰:威者,君之所侍以为君也,一日而无威,是无君也,久而政弊,变其小节而参之以惠,使不至若秦之甚可也。举而弃之,过矣。或者又曰:王者“任德不任刑”。任刑,霸者之事,非所宜言。此又非所谓知理者也。

夫汤、武皆王也,桓、文皆霸也。武王乘纣之暴,出民于炮烙斩刖之地,苟又遂多杀人、多刑人以为治,则民之心去矣。故其治一出于礼义。彼汤则不然,桀之德固无以异纣,然其刑不若纣暴之甚也,而天下之民化其风,淫惰不事法度,《书》曰:“有众率怠弗协。”而又诸侯昆吾氏首为乱,子是诛锄其强梗、怠惰、不法之人,以定纷乱。故《记》曰:商人“先罚而后赏”。至于桓、文之事,则又非皆任刑也。桓公用管仲,仲之书好言刑,故桓公之治常任刑。文公长者,其佐狐、赵、先、魏皆不说以刑法,其治亦未尝以刑为本,而号亦为霸。而谓汤非王而文非霸也,得乎?故用刑不必霸,而用德不必王,各观其势之何所宜用而已。然则今之势,何为不可用刑?用刑何为不曰王道?彼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

刘敞

刘敞(1019-1068),字原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喻县)人。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死后其生徒私谥曰公是先生。学问渊博,着有《公是集》。

患盗论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龠:音yuè,容量单位。也。

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其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臧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若乃尚擿擿:音tī,揭发。发之术,任巧谲之数者,未足以绝奸,而却雍因以见杀于晋。

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曰:“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论灾异

臣伏以圣王所甚畏事者莫如天,所甚听用者莫如民。是故观天意于灾祥,察民情于谣俗,因灾祥以求治之得失,原谣俗以知政之善否,诚少留意,则皆粲然矣。前古贤圣之君,莫不循此以导其下,忠信之臣,莫不缘此以讽其上。上下相饬,而自天佑之。窃见朝廷每有吉应嘉瑞,则公卿称贺,室于灾异非常可怪之事,则寂然莫有言者。虽归美将顺,臣子之常操,而于儆戒吁俞,理似未尽。陛下复不自延问,以求天意,恐非所谓“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者也。臣愚以谓《五经》灾异之说,最深最切,设四方所上奇物、怪变、妖孽、沴疾有非常可疑者,宜使儒学之臣,据经义,傅时事以言。若其言是,可以当天意,若其言非,足以广圣聪。如近日雨雪骤寒,人有冻死者,此亦灾变之一端矣。

惟聪明睿智,忧深思远,顺时防微,不可不虑也。臣忝近列,愚不能通古今,切观前世商高宗、周威王畏天成享福祚之益,诚愿陛下留意于此。臣不胜区区!

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嘉佑二年进士。其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学术的主要继承者。着有《元丰类稿》。

国体辨

或曰:“事之弊,作而更之欤?安而弗顾欤?”曰:作而更之也。“人之不善,按而诛之欤?安而弗顾欤?”曰:按而诛之也。“然而作而更弊,世以为纷纷也;按而诛不善,世以为刻讦也。何谓欤?”曰:有以也。事之体有小大,罪之情有深浅。彼以系者大而罪也深,任忠义者之视之也,则皦然反之,蹇然辨之,作而更之,按而诛之,恐未果也。何则?为国家天下之计然也。人见忠义者之然也,不识其心而希之也。曰:“事皆然也,我顾不能然欤?”当其坐于府,立于庭,而议之以四方。使彼其系者小而罪也浅,而皦然反之,蹇然辨之,作而更之,按而诛之。恐不果也,甚者构而侈之也。为国家天下之计乎?则未然也。于是欢然厌其纷纷也,病其刻讦也。岂惟厌且病欤?当世诚有任忠义者为其所当然,则上必思彼纷纷者之所行,刻讦之所存,而皆让焉。诚有任忠义者为其所当然,则不之见信;幸而信,则奸与庸者,得扳厌且病之事而间之矣。嗟夫!事有似之而不然者,此是非之所以乱,虚实之所以昧,不可恶也欤!恶则如何?

亦察焉。其请而更者利害也,大系于国家天下也,循之有理也,则固忠义者之事,其请而诛者,奸佞也,大系于国家天下也,循之有理也,则固忠义之事也。反是也,则末矣。“然则弊之细也,恶之浅也,安而弗顾欤?”曰;考其弊而更之,得其大者焉;审其罪而诛之,当其深者焉。则细且浅者熄焉。睹细者浅者之可忧,抑其不熄,则徐徐而治可也,岂安而弗顾也欤?

或曰:“彼虽纷纷也,刻讦也,然其于事也,情欤?”曰:或情不情焉杂也,然则凡彼之所美也,有让而不情,情而不以其地,则罪始让者欤?否则彼之纷纷也,刻讦也,或情不情时也,罪忠义亦可欤!

问尧

或曰:“尧之圣不逮舜,尧不能用九官、诛四罪,而舜能焉。”曰:“舜之所以圣,由尧之圣。舜之用与诛,宜也。”曰:“然则尧之时,独不可用与诛乎?”曰:

“将以遗舜也。”“其以遗舜奈何?”“尧信舜之圣久矣,将举而神焉,且以信于众,因四岳之举,遂试之。其试由是夫起,圣人不苟以名服天下,必信其德于众。

德莫大于用贤诛恶,于是遂授以位焉,而天下率信,用与诛,盖假之舜云耳。”

同类推荐
  • 三国争霸志

    三国争霸志

    我命由我不由天,想活下去只有不停的争夺、杀戮,直到高处不胜寒。
  • 晋朝那些事儿贰:八王之乱卷

    晋朝那些事儿贰:八王之乱卷

    本书为第二卷,共六章,司马炎死后,贾皇后颤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朝野震恐。司马伦发动政变,废掉贾后。八王之乱大戏,就此上演。司马氏各路人马,争相出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人奸臣,作用其中,使得兄弟父子,自相残杀。大晋天下,民不聊生,饥民成群,李特、张昌,相继起事,割据一方。刘渊乘势而起,再建汉国。之后,蠢材皇帝被毒而死,司马炽即位,但回天无力,乱象如火如荼。正逢石勒崛起,归顺刘渊,中原烽火连天。面对群雄割踞,司马氏空有平乱之心,却无平乱之策。司马炽唯有把希望寄托在大名士王衍的身上。王衍误国,为石勒所擒之后,投降求生,终被活埋,大晋王朝,大厦将倾。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2020版)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2020版)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参考《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经明史专家毛佩琦审订推荐,俯瞰三百年明史,看到不一样的大明王朝:明朝,一个让人血性喷薄的朝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朝代、一个强悍而温情的朝代,一个历经劫难又恢宏大气的朝代。明朝就像中国历史的褶皱,每翻开一篇都有精彩无比的故事蕴含着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密码、政治逻辑、人性经验。
  • 明末最强藩王

    明末最强藩王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五千年风风雨雨,三百载朱明正统,钟山孝陵松柏常青,不见当年淮右布衣……崇祯十四年初,李自成攻陷洛阳,兵锋直指开封,中原硝烟四起。朱伦奎不想成为枭雄,也不愿做割据一方的王侯,他只想在乱世中自救,而唯一的方法,就是亲手打破这个乱世!
  • 盛唐烽烟

    盛唐烽烟

    大唐有我不败!带着前世的遗憾,李牧在大唐再次搅动风云.....
热门推荐
  • 三国大贤良师

    三国大贤良师

    大学生张子良穿越到三国成了人公将军张梁,不一样的命运造就不一样的传奇。乱世来临,学无上大道,收无双猛将,集天下寒士。成王成霸不成皇,残血风云谁为殇。汉末三国有大贤,群雄尊道是良师。
  • 情感杂文录

    情感杂文录

    关乎于感情的杂文!包括亲情,友情,爱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首席帝少:丫头太神秘

    首席帝少:丫头太神秘

    初次遇见,他就看上了她,年少的他想尽办法,但只是加重了彼此的“仇恨”。时隔三年,当他再次看到她时,他发誓再也不会放过她了!当他一点点靠近她的时,却发现……“丫头你不简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锦衣之下蕃外篇2

    锦衣之下蕃外篇2

    自创番外篇,满足一下锦衣奶奶们要糖的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医无争

    圣医无争

    有哪一种苦,痛的过爱离别?他,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无争商皇,她,是医术超群,尊贵倦淡的圣医谷主,宿命的纠葛,让他们相识相知,命运的安排,责任爱情,难两全。是谁弃谁而去,又是谁为了谁憔悴容颜,历尽沧桑之后,他们,又是否能再执子之手?
  • 亿万哑妻

    亿万哑妻

    “一个哑巴活在这个世上有什么用!”她从小在父亲和后母的唾弃声中长大却无法抵抗。“你只适合做一个玩偶,不会说话不能抵抗的玩偶。”他像一个恶魔硬生生的把她的心撕裂。当她心灰意冷。“我会给你一个温暖的怀抱。”他让她第一次看到希望,可是——“对不起,我没有守护你的资格。”“不要走!不要离开我!”她抱着他冰冷的躯体在心中哭喊着。“以后我会守护你。”他的话第一次流露出暖意,可是恶魔的话,她能够相信么……这是否是一个圈套?又是谁设计的圈套?或者说,大家彼此的设计着彼此。
  • 乱世悲情,悲惨佳人

    乱世悲情,悲惨佳人

    民国时代,清政府毁败,日本人猖狂作乱,共产党间谍黎美香,冒名顶替走失五年的佟毓婉,这一切,只为了能让日本人侵略中国的计划付之东流,之后,嫁入杜家,把一切关于日本人和中国人竞争泾浜街码头的有关信息全部汇报给了共产党,黎美香知道,既然一开始就拥有不了的东西,那么,起初就不要拥有,杜家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杜允唐也是,可她没想到,原来,有些东西,就算是不属于自己还是属于自己,失去了,依旧是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