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36200000002

第2章 序: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

任何信仰,无论是宗教、政治或道德上的信仰,都受到各式各样的质疑,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信仰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年代是个问题,年龄是个问题,聪明不聪明也是个问题。纯朴的人和超智的人都有信仰,前者简简单单就信了,后者用理性推理,两者都得到了好处。介于两者之间的人则很不幸,他们的理性没有发达到后者的程度,但他们又没有纯朴到前者的地步,所以只能依靠自己很靠不住的中等智力,所以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所以他们说,信仰是愚人的选择,我又不蠢,所以我不考虑这个问题。

但是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这本书不是谁都能看的,只有到了那个困惑的地步或年龄,才需要用理性推导出信仰。这本书是给他们看的,他们想让自己拥有信仰。而如何用理性推导出信仰的必要性,是个问题。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超常的学识,从柏拉图到尼采都没有人做到;人人都是自己的哲学家,所以作为哲学家的你,一定觉得很苦恼吧?哲学面对这个问题是无力的。说服自己要有信仰,是很难的,而有能力让别人从理性层面上(而不是用自己的权威地位)理解信仰的必要性,就更难上加难了,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哥德尔和帕斯卡。这四个人,分别从各门学科特有的视角进行推导,而弃用哲学。

但是,牛顿、爱因斯坦、哥德尔的理论太过高深,只有相应学科的人(学物理的、数学的、逻辑的)才能懂。这就只剩下帕斯卡了。

欧洲的大科学家往往身兼思想家,文理不分家,他们都是一边做科研一边思考。这是个欧洲传统。但他们都不研究哲学,也不自创一个流派,所以只能叫思想家罢了。帕斯卡不是个哲学家,所以这不是一本哲学读物,而是散文集,所以它并不难读,有营养的不一定都难吃。

帕斯卡出生在法国中部的一个小镇,母亲早逝,有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妹妹。父亲非常宠爱他们,父慈子孝。但他从小体弱多病。在短短三十九年的生命里,他在数学界、物理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中的非凡成就,对后世思潮影响非常深远。他发明了很多科学仪器,文字还很优美。

仿佛觉得帕斯卡很陌生吧?不是的。其实你早就遇到过他了。从我们上中学起,他就和我们很亲近了。初一学几何,那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就是帕斯卡十三岁时发现的一条定理。他又离我们很远。帕斯卡三角形在中国叫作杨辉三角。他十六岁发表了一篇备受推崇的关于圆锥曲线的论文,立刻引起了笛卡儿的注意。笛卡儿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起先根本不相信这是一个少年写的,还以为是他父亲代为捉刀。帕斯卡还是近代数学的创始人,他创造的“极限”与“无穷小”的概念,为微积分开辟了道路。

那你说,这个人是不是那种高智商理工男,天天搞研究,不懂得情趣?不是的,他身负经天纬地之才,游玩于山水田园之间,偶尔还赌一把——和自己的朋友费马。这一赌不要紧,发现了概率论。那概率论是啥?概率论是个入门容易、深钻难的科目,起源于赌博,应用于统计,而统计学是科学的基础。任何科学都要有数据,但不经过统计学的那些公式套一下,那就不叫科学数据。

在一个领域做到引领风骚数百年就够了,但帕斯卡是个全才。我们初二学物理,大气压强(气压)的单位就是“帕斯卡”(简称帕,缩写Pa)。有个段子是讲牛顿变身帕斯卡的。一群伟人死后在天堂里玩藏猫猫,轮到爱因斯坦抓人,他数到100睁开眼睛,看到所有人都藏起来了,只有牛顿还站在那里。爱因斯坦走过去说:“牛顿,我抓住你了。”牛顿说:“不,你没有抓到牛顿。”爱因斯坦说:“你不是牛顿是谁?”牛顿说:“你看我脚下是什么?”爱因斯坦低头看到牛顿站在一块长宽都是一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上,不解。牛顿说:“我脚下是一平方米的方块,我站在上面就是牛顿/平方米,所以你抓住的不是牛顿,你抓住的是帕斯卡!”他还发现了“帕斯卡定理”,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千斤顶就是根据这个定理做的,没有帕斯卡,抛锚后就不好整了。

另外,帕斯卡还发明了历史上第一台计算器——加法器。他父亲是个收税官,每天要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为了减轻父亲计算税务的麻烦,帕斯卡在十九岁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器,然后又陆续制造了五十多种,很多都保留在巴黎的艺术与技术博物馆。二十四岁时他以托里拆利水银柱实验证实了真空和空气压力的存在,不只是名动巴黎,而且轰动了法国。这有点儿像英国的拜伦,他说:“第二天我一醒,发现自己成名人了。”拜伦那年也是二十四岁,和帕斯卡一样。

那么,我们要问:当一个人的科学知识超越了他的整个时代,他会做什么呢?他会研究宇宙的奥秘,研究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

帕斯卡的文字是优美的,他和卢梭是浪漫主义的两大先驱;帕斯卡是深刻的,他和思想泰斗笛卡儿齐名。帕斯卡二十三岁开始接触信仰,起初他认为信仰只是一种哲学概念,后来渐渐发现,当人忧伤时,哲学和科学并不能提供安慰,但是心中有信仰的人可以得到心灵的安宁。信仰比哲学要大,哲学把握不住它。

帕斯卡拥有科学家那种特有的严谨精神,所以更强调理智和思考,他认为要认识人和世界以及两者的关系,就必须依靠理智的思考以及观察和实验。

信仰分很多种。视角不同,信仰不同,就像佛陀在佛教各宗的眼中是不同的,所以才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等。爱因斯坦说自己不相信有人格化的上帝,因为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用物理公式推导宇宙的真谛,最后得出一个不可消、不可约的常数,他认为那就是他的信仰。《黑客帝国》里的救世主就是一个没有删除的余数。亨利·梭罗认为:“我惯行密林溪谷路,我的上帝自然就在那翠柏深处、鸣雀口中。”至于帕斯卡,他是个诸门皆通的科学家,而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性格,每门科学都不只是知识,还是一种思维方式,而这种特定的思维视角,只有学过这个科目的人才能拥有。每个学科看世界的角度都不同,那就很自然了,帕斯卡会用计算机思维去推导,用概率论去估算,用微积分来分析。他从一个综合的角度进行推导,最后仿佛在说的是,用计算机推导不出上帝的存在,但是用概率论和微积分可以推导出信仰的必要性。

还有些人喜欢攻击信仰,或展示自己很懂,可以完全掌控,这本书他们也可以读一读。因为如果你想攻击一个东西,发动攻击之前总要先了解了解要攻击的目标吧。然而最可能的是,读完之后你就成了一个帕斯卡学家,成了他的追随者。所以,如果你害怕被说服了,那就算了,不要读了。借用T.S.艾略特说蒙田的话来评价帕斯卡吧——真的,当你足够了解他,以至于可以去攻击他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被他彻底俘虏了。在法国、美国等地有一种人叫作帕斯卡学家,专门研究帕斯卡和《思想录》,就像中国有类学者叫红学家一样。艾洛伊·莱格尔格、让·麦斯纳尔、以马内利修女,其著作《与无限相遇,阅读帕斯卡》《帕斯卡思想》《活着,为了什么?》都只是研究帕斯卡的《思想录》,为这本书做注解。

国外思想和国内的不同,首先要讨论的就是上帝的问题,这是任何一个欧美人都只能拖延而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本书有一部分神学论述,有神学就得引用《圣经》,而天主教和新教的《圣经》略有不同,比如背叛基督并被马提亚取代的“犹大”,在天主教中译作“犹达斯”。出现这种分歧时我们采用的是新教的译法。另外,《圣经》中的人名有时和通俗译法不同,比如十二门徒之一的多马(Thomas),在别的地方会译作托马斯。我们采用的是惯常译法,假如根据词典的话,内行人看到那个人名就会一愣,不知道在说谁,那就不好了。这件事还可以这样理解,“多马”特指耶稣的门徒,不是托马斯·爱迪生那个“托马斯”。

帕斯卡的文字充满理性,既接地气又深刻,而且很美。诗一样的短句描述了他细腻的感触,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晰的理性和炽热的心灵,连文学界也视其为瑰宝。不,我说错了,不是“诗一样的短句”,而是本来就是散文诗,翻译成英语后那种美依然没有褪色。举个例子来说,“All this world is lust of flesh.”这是个标准的四音步,而且还押了一个不太工整所以很妙的韵,所以它本来就是诗。伏尔泰称赞它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但是翻译成中文后,这种美就消失了,我查阅了1973年台湾孟祥森版和大陆最权威的何兆武版,它们都没能保留其美。我想这大概是东方语言和西方语言之间不可跨越的隔阂吧,因为1914年前田长太翻译的日文版、1921年加藤一夫版、1923年的柳田泉版,也都没有保留“美”这一特质。人们都把它当成哲学而不是散文诗了,这是个误会。

编译者 郭向南

同类推荐
  • 实现人生的价值

    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这样一种人,能够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潜力等因素,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是艰苦的工作,它不仅仅只来自内心的渴望,而且还包括来自外部的、日常生活当中对奉献的使命感。
  • 墨家的智慧

    墨家的智慧

    本书以墨家思想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生存解释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生存解释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无论在传统解释学还是经历了存在论转变的哲学解释学思想中,语言、文本、理解和解释都是基础性的概念范畴,它们之间的理论关联建构起解释学思想的大厦。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对于语言、理解与解释的生存论分析,使解释学与生存论之间的内在勾连得以彰显。在解释学思想的生存论阐明中,语言不再是为人所操纵的交流工具,而是存在的自行道说和能够被理解的存在,它在人的生命存在中展现为语言世界经验和生命的精神化。无论是生存论,还是解释学,其共同的视域乃是当下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既是人们当下所生存的世界,更是变动不居的生成的世界与存在的界域。
  •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社会如江湖,混迹江湖之中,既不能做人皆如韦小宝那样圆滑善辩,过于张扬;亦不可做事都似郭靖般敦厚呆板,不懂变通。若想为人称道,又事有所成,惟有学习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热门推荐
  • 惊世邪妃:修罗大小姐

    惊世邪妃:修罗大小姐

    她本是21世纪杀手修罗,却被组织折磨致死,无奈天意弄人,一朝穿越,沦落废柴,再度睁眼,涅磐天下重生,惊艳天下,恣意张狂,天下负她她覆天下,看她如何纵横异世,登上巅峰!
  • 婚不由己

    婚不由己

    顾氏一夜倒闭,新婚燕尔的老公带着小三儿登堂入室,竟将她送进了精神病院。一朝误会解开,杀父之仇又该怎么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楚戏子

    大楚戏子

    流连市井是演出,声色犬马是演出,纵横沙场是演出,对峙朝堂也是演出。他有无数个身份,有无数个角色,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从他醒来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是那个林轻言了。每一次的登场都不是为了华丽谢幕,他也不为别人的喝彩而活,他只是想保护那一点点的东西。那一点点让他在这个世界上感觉到真实存在的温情。不开后宫,主角身边的女人应该是一到两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破苍穹之血眼传说

    斗破苍穹之血眼传说

    啪!!!“啊~~老头子,你…你你想干嘛,虎毒还不食子呢”
  • 我的摸金人生

    我的摸金人生

    他是摸金门一派隐秘传人;他打破了家族的生死咒语;他是摸金时代的传奇人物;……他就是吴六一……
  • 再见,能否再见

    再见,能否再见

    再次走过这里,天还是一样的天,树还是一样的树,少年的身边却没有了曾经的那个笑容灿烂的女孩。璎珞,我忘不了你,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还记得吗?当初的约定......千珅璎珞,一个完美校草,一个普通女孩。他们的爱情究竟能抵挡怎样的风霜?且看甜心唐的《再见能否再见》。
  • 如尘埃遇见灯塔

    如尘埃遇见灯塔

    “我们回不去了。” “没试过怎么知道?你总是像只刺猬一样把自己关起来。胆小、怯懦,从来不肯面对现实。如果我不来,你是不是一辈子都要这样下去?如果非要这样,不如我们重新来过好了?” 后来的很多年里,程艾一直都是徘徊不前,她把自己活成了季航安的模样,听他爱听的歌,吃他喜爱的食物,连眉眼都与他有几分相似。可是程艾不敢再遇见那个眉目清秀的少年。她无数次从梦中醒来,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依然是那双明亮的眼睛,温柔而专注的凝视着她。也正是那双眼,如灯塔一般,指引着她去爱。她总是孤独的仰望着,等待着,却不愿在爱情里做低微的尘埃,也不明白九分爱情一分尊严这个道理,所以最后她作出的选择使他们从此天各一方,各自安好。。爱究竟是什么?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而他们回不去了。她的爱注定一如尘埃遇见灯塔,缥缈落定,再无其他。直至再次相遇,程艾才清楚,爱这种东西,一旦沾染上,便无处可逃。 —— 一场阔别四年的爱恋,一段重逢后的再次心动,1v1,剧情轻虐。 唠嗑移步Q群752658057
  • 君惜钰

    君惜钰

    她是钰,她是北胤的太子爷,手握权杖肆意人生,快意江湖。他是熙,却甘愿为妃,有什么阴谋诡计等着她。
  • 龙魂圣帝

    龙魂圣帝

    大乾坤!大自由!大境界!大沧桑!三千男人的世界,三千女人的天堂!龙魂剑上,十二道龙纹熠熠生辉,那消失的第十三道龙纹,在哪儿,在哪儿,到底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