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892600000011

第11章 黔中奇男:刘清

评判一个历史人物,要把他放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大环境下去观察、认知,这才符合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否则就会失之公正。清代广顺州人刘清能同时得到皇帝、对手、贫民的赞赏,历史少有。

——题记

引子

盖世英雄所产生的时代当然可以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的浑身上下,都充溢着让大多数民众敬仰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质。

清朝时期就有这么个人物——刘清,他是黔中大地贵阳府广顺州(今长顺县广顺镇)人。当时人们在心底默认他为“英雄”、“黔中奇男”,而口头上则称他为“刘青天”,连皇帝都这么称。这里,“英雄”、“奇男”与“青天”的含意是等同的。

嘉庆十年(1805年),朝廷召见刘清,这时刘清已经六十三岁。受皇帝直接召见,刘清自认为虽然没什么震惊天下的大功,却也晓得不差,知道一定不是什么坏事,但会好到哪里去?他心头也没个底。自然,没底也没什么要紧的,他心里亮堂着,并不希望得到什么高官厚禄,这是他的本性。他从四川起程,千里迢迢,按时进京觐见(拜见、朝见)嘉庆皇帝。

见到这位闻名已久的“刘青天”及平息川东“教匪”的有功之臣,嘉庆帝大加赞赏,特赋诗一首:

循吏清名远迩传,蜀民何幸见青天。

诚心到处能和众,本性生来不爱钱。

有守有为绩昭著,无偏无欲志贞坚。

空群羡尔超流俗,明慎咸中治理宣。

受皇帝赐诗,在当时是极大的荣誉,受赐者极少。在刘清之前,贵州人中只有李士杰一人受赐。

刘清本来就早已名扬川中大地,这时被至高无上的皇帝赐诗称赞为“青天”,由此,刘清名闻天下。他与李世杰、杨芳被誉为“黔中三奇男”。

“青天”一名,刘清受之无愧。“青天”原本指判决公案、处理公事时正派、不徇私枉法。这里主要指刘清作为地方官,他笃厚而巧妙地应付朝廷百官,忍辱负重,善待百姓,以清朝普通官员之力,把乱世化为平静的战略战术。

刘清,字天一,号郎渠,又号松斋,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生于贵阳府广顺州陈亮堡(今贵阳市花溪区花溪乡陈亮村)。他的父亲叫刘复仁,曾任浙江萧山知县。刘清从少年时代开始,喜好读书,特别爱读《左传》。对《左传》,他研读得很认真,特别是对于那些描写战争的篇章和攻守之策,他都要仔细琢磨,背诵如流,并深深地悟入心底。刘清学识深厚,而且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像别人“死读书,读死书”。然而,也许因为这样,他在科举场上几次应试却不中,年逾三十岁了,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但从刘清以后的表现来观察,他属于低分高能的人才。在三十五岁时,幸好在贵州乡试中,遇上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主考官,他被特选为“拔贡”。“拔贡”由省一级中的生员中考选,保送进入上一级学习,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刘清这才有了做官的资格。之后,刘清在京城四库馆做了七年的誊录(文书档案抄写员)。因工作表现突出,他被授予候补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级助理职务)一职,派往四川,终于步入仕途。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刘清四十七岁,由候补县丞转正任冕宁(今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县丞(正八品)。

刘清早就耳闻目睹了官场的腐败,痛恨当时的军机大臣和珅,以及两湖总督毕沅、巡抚福宁、藩司陈淮等人鱼肉百姓、聚敛巨财的丑恶行经,因此,上任后,他暗自发誓,决心以清廉守住自己,勤政清政,尽其所能为民办事,爱民如子;同时,把自己所应该得到的薪水,除留下一点维持基本生活外,其余全部用于救济那些生活处于困苦不堪的贫民。当时,许多人惊讶说,怎么会有这种官?贪官劣官多了,老百姓受苦多了,出了这么个清官,人们产生这种惊讶,可以理解。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于政事勤勉、民望甚高,五十岁时,刘清升任南充知县(正七品)。

这似乎应验了“好人有好报”的古训。事实上,这是刘清秉持“当官必须为民”的本意所产生的结果。

刘清虽年届五旬,才七品小官,但他当官爱民的理念、秉性已经固化。他怀着一颗造福地方的雄伟大志,在南充任知县三年,其廉政爱民之声名,传遍了川中大地,在治理县一级的工作中,其政绩在四川名列前茅。

乾隆后期,多地爆发白莲教起义,刘清被卷进了清王朝镇压起义的洪流中。

什么是白莲教呢?这里,有必要对其作个解释。白莲教是一个宗教概念,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的始祖为东晋释慧远,他在庐山林寺与刘遗民等结合为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的信徒们以之为楷模,尽力效仿。北宋时期,净土宗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它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它的教义简单,经卷比较通俗易懂,容易被下层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做组织人民反抗压迫的工具。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起义。白莲教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镇压,但到了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大起义已发展成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一次大起义呢?乾隆后期,土地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又由于人口增长迅速,河南、安徽、江西各地出现大量的饥荒饿民,大批流民陆续聚集于四川、湖北、陕西交界的南山和巴山的深山老林地区谋生,人数以百万计。加之封建统治阶级生活奢侈,贪官污吏横行,人们不满和反抗情绪日增。当时白莲教的宣传也就随之增加了反抗现实的内容。

于是,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四川、湖北、陕西三省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到了嘉庆元年(1796年),起义规模逐渐扩大,官军八方征集能人进剿,战事不断。

白莲教起义像大多数农民起义一样,毕竟没有一种正规而崇高的“顶层设计”作为统领,因而在举起起义大旗的同时,客观或主观上也在干着危害贫民百姓的事,可怜的百姓往往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刘清此时任南充知县已经超过三年。按照常规贯例,他在任三年很不一般的政绩,完全应该被上级提升了,但此时的南充县正在被白莲教起义祸及。上级深知刘清在南充名望极高,也有意留下他稳住县域局势;而另一方面,刘清作为一县之长,他觉得守好本县局势,让百姓不受战乱之苦,是他的份内之事。由此,升迁之事便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南充是一个小县,平时只有几十名差役,没有清朝的正规军驻扎。于是,刘清仔细掂量了一番后,决定上奏请示,要在县内乡民中招募乡勇。南充百姓平时深感刘清爱民恩众,几乎是一呼百应,乐为其用,不多时,便招募了精壮的乡勇500人。经过分发兵器、严格集训,这支部队立即投入到平定义军、保卫南充的征战中。

刘清采取了不同于其他清军的剿灭方式,即对南充境内白莲教军,既进剿又安抚,加上在义军中,多数义军在当乡民的时候,早就知道刘清的仁廉之名,他们在与刘清相遇时主动避开,力求不战。不到一年,刘清便把南充平定下来。

当时的四川总督叫英善,他听说刘清在南充剿匪智勇双全,于是,急忙下令,调刘清率领其部队前往达州(今四川达州市)征剿白莲教教首徐天德。刘清依然采用抚剿兼施的办法,连连奏捷。嘉庆二年(1797年)春,刘清生擒了徐天德的舅舅王学礼。王学礼被俘后,切身体会到刘清的宽厚正直,深受感动,于是,向刘清报告了白莲教教首徐天德和王三槐两人皆有归顺官府之意。刘清立即向总督汇报,并主动请樱,前往招抚教首王三槐。

这时的四川总督改由宜绵接任,刘清的主动请战是他巴不得的事。于是,刘清接下了招抚王三槐的任务。

在前往王三槐驻地的那天,一路飘落着秋雨,但天气并没有影响刘清招抚的决心。他没带随从,只身一人,当他步入王三槐的军营时,虽然手持兵器站立在通道两边的白莲教义军已经得令,没有上前阻拦,但个个横刀怒视,态度极不友好。刘清对此毫不在意,神情自若地直抵王三槐卧榻。面对独闯虎穴的孤胆英雄,王三槐惊诧不已,暗自佩服,慌忙从坐椅上站立身子,满脸笑意,以礼相待。

在招抚过程中,王三槐对刘清印象极好。刘清态度诚恳,语言温和,毫无大清朝官员的骄横之气。刘清在指出白莲教聚众造反,既祸害国家又祸害百姓的同时,又真诚地希望其放下武器,从善为民。双方各自倾谈数时辰之后,刘清提出要遍访王三槐麾下各支义军军营,且说明:目的是安慰士兵。王三槐暗暗思忖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可疑虑的,就应了下来,并陪同刘清遍访各路义军军营。

接下来的几天,刘清每每到达义军营地,由于义军均知其清廉之名,对其极为恭敬,尽备酒食迎送。刘清酒量很了得,一般人不是对手,酒席间他谈笑风生,但把持有度,决不会自乱分寸。刘清的确是个坦荡君子,而且胆大心细。他一连数日,夜宿义军营地,走到哪里,夜宿到哪里,而且上床即熟睡,鼾声大作。心怀不轨、没有诚心的人能如此坦荡吗?义军士兵们更加敬佩,白莲教之教徒们惊为神人。

然而,王三槐是个深受压迫剥削、苦大仇深的人,自然不敢相信刘清的任何承诺,对刘清这位清朝官员仍有所防备,当时没有答应刘清归顺朝廷事宜,因而,这次劝降无果而终。但王三槐对刘清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出于礼貌,刘清离开时,他亲自护送返回清军营地。

不多久,刘清第二次奉命前往安抚招降王三槐。王三槐已经深思多日,觉得刘清前次对他说的话句句在理,决定归顺朝廷。当日,王三槐得报后,亲自走出军营,以十分真诚的姿态迎接刘清,没说上几句礼貌寒暄的话,便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刘清由于前次招抚失败,当然清楚王三槐不是等闲之辈,也不是轻易能改变其观点立场的人。但为了完成任务,刘清仍坦诚相待,同时向其宣布朝廷旨意,限定招降日。王三槐满口答应。受降地点是一个叫双庙的地方。

四川总督宜绵疑心很重,担心王三槐有诈,便与刘清商议对策,商议的结果是:为防万一,不能只由刘清孤身一人担任招降重任,决定派一位政府大员同刘清一道前往。

受降日这天,在受降仪式上,王三槐态度十分谦恭卑微,跪称“犯民”,他的确已经打定主意受降了。然而,那位政府大员骄横惯了,是个不讲方式方法的粗暴人,还没等刘清发话,他就气势汹汹地大骂王三槐为“死囚虏”,指责其“犯上作乱”,判定其“罪该万死”。刘清一听,急了,想立即以自己拿手的招降方法缓和气氛,但王三槐哪里受得了如此突如其来之辱?没等刘清说话,猛地愤然站立,一边高喊:为公正、平等而造反,一边飞步而出,跃上战马,返回军营,致使招降又遭失败。

事后,那位大员知道要被问责,为了推脱责任,抢在刘清之前,恶人先告状,不仅不承认自己错误,相反还把责任全部推诿给刘清。总督宜绵大体弄清情况后,可能是考虑到“大敌当前,不宜斩将”的原故,没有过多地责备那位大员,并认为无论怎么说,刘清也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因为刘清没有阻止住那位大员的不当言行。刘清虽然觉得冤屈,但事前没有同大员统一好说辞,说一点责任都没有,良心上也说不过去,便有些自责起来,不作任何反驳。好在总督很器重刘清,虽然心里对此极为不满,但还是及时向朝廷求情,刘清才没有受到惩处。

嘉庆三年(1798),清军与王三槐的义军在安乐坪展开攻防战,这时的四川总督叫勒保。勒保亲自督战,但在久攻不下、无计可施之际,他思去想来,还是想到了刘清,于是,又派刘清前往招抚。

刘清这时任“兵备道”一职,由于有前两次招降的失败,他对这次招降能否成功并无把握,但刘清再三自我鼓励,把信心充实得满满荡荡的。当刘清步入义军大营时,王三槐自认为前两次出入清营并无危险,自信得很,他估计总督勒保拿他没办法,防备的心松散下来。他答应刘清说:如果总督勒保出具人质,他愿意前往清军大营谈判。总督勒保得到这一报告后,大喜过望,特意避开刘清,独自心生一计:即按王三槐的要求,一边派一名“贡生”和一名“都司”入教军军营作人质,一边暗中酝酿抓捕王三槐的计划。王三槐的确过于松懈,一点也不作防备。当其毫无防备地来到清军大营时,没想到勒保突然变脸,喝令拿下。随后将王三槐装进囚车,立即囚送京城北京请功。刘清当然事前并不知道这是一场阴谋,事后才感到遭到了愚弄和欺骗,因而深深地陷入了痛苦之中,这一点也不是他行事作风,他甚至觉得大大地损害了他的形象。但作为下属,他又觉得无权评论总督勒保的对错,更不能指责上司手段的卑劣。对于王三槐的悲剧,刘清总认为自己是始作俑者,他在负疚,他在自责。

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让清王朝严重受挫,因而,朝政上下都以此作为当时的头等大事,当总督勒保把王三槐押送到京城后,嘉庆帝亲自审讯。嘉庆帝首先问王三槐为何谋反,王三槐目光直视嘉庆帝,很响亮地回答道:“官逼民反!”

嘉庆帝有些不悦,不解地反问说:“四川一省官皆不善耶?”

王三槐理直气壮,正色道:“惟有刘青天一人。刘青天者,川民以呼刘清也。”

“使官如刘青天,百姓断不反!”看着嘉庆帝不解的样子,王三槐接着又补充说。

嘉庆帝听罢王三槐这番言词后,似乎略有所思。庭审后,特意下谕旨说:“朕闻刘清官声甚好,每率众御敌,贼以其廉吏,往往引避而去。如果始终奋勇,民情爱戴,著勒保据实保奏。”总督勒保得到皇帝谕旨,根据事实,将刘清战功政绩奏上。嘉庆立即晋升刘清,任直州同知(正五品),并赐给花翎。受赐花翎在当时是极大的荣誉,受赐者极少。

作为对手,王三槐临死的时候,仍崇拜着刘清“刘青天”,这说明了什么呢?历朝历代的大多数封建统治者,让广大贫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偶尔遇上一个如刘清之类的好官,怎么会不铭记于心呢?从王三槐的话中,当时的嘉庆帝对自己的统治不知能悟出些什么?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刘清任忠州(今重庆忠县)知府,四川总督勒保调刘清任参赞军机,刘清受命在通江(今四川通县)、巴州(今四川巴中市)招抚义军。因王三槐曾被诱捕一事传遍各地义军,各股义军有所警醒,对官府的招抚诚意深为怀疑,均坚守营地,戒备森严,并根据教首的命令,不与官府派来的招抚人员接触。但义军对刘清却例外,争相会见刘清,以礼相待,礼待有加,既设酒食,又挽留安宿。刘清仍然神态自若,酒照喝,觉照睡,招抚事宜照办不误。只用一个多月时间,义军中就有两万多人被劝回乡归农。当年10月,刘清升任建昌(今四川西昌市)道(正四品)。

嘉庆五年(1800年)正月,白莲教的蓝号军冉天元的部队联合黄号、青号、绿号军五万人抢渡嘉陵江,直逼坐镇绵阳的四川总督魁伦大营。魁伦仓仓促促地退守盐亭(今四川盐亭县)凤凰山,为了加强自保,还将防守潼河的军队(这支军队叫绿军)撤至盐亭防守,却命令只有民团两千人的刘清防守潼河。刘清面对义军五万之众,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便向总督魁伦据理力争说:“潼河上下三百里,且滩多水浅,贼兵势众,二千民团防不胜防,绿营万不可撤走。”魁伦不听,终撤走营兵。三天以后,义军果然从潼河上游太和镇一个叫王家嘴的地方偷渡,在绵阳城郊,大败清军。嘉庆帝问责下来,总督魁伦便将罪责全部推给担任总巡官的刘清,诬蔑其“防河不力,纵贼偷渡”。嘉庆帝对此事也有所了解,知道主要错误并不是刘清,但在对一个省的总督与一个总巡官进行掂量时,天平偏向了总督,决定拿总巡官做替罪羊,下令免去了刘清建昌道一职,降为知县(正七品),收回花翎,留在军营里,以观后效。

也是嘉庆五年,盛夏,清军有个大将叫德楞泰,他击败了冉天元的部队以后,其余残兵约一万多人流散于通江与巴州一带,时常骚扰清军。总督魁伦深知刘清招抚有方,虽然曾加罪过刘清,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厚着脸,再次命令刘清负责前往安抚。刘清不计前嫌,接下任务,直奔通江、巴州,依然采取威恩并举的策略,与义军头目的家属交融沟通,并宽厚体恤,然后前往义军头目住所劝降。众头目及家人感恩刘清,纷纷上山入林,寻招亲人。到年末,义军头目大部分归顺。刘清立了大功,官复原职,复赐花翎,继续任建州道。

嘉庆七年(1802年)的秋天,白莲教义军齐国典的部队占据两河口(今四川阿坝州小金县),刘清奉命前往招抚,拿下葛成胜,随后,义军悉数被平,刘清升任按察使(正三品)。

在军中,刘清征战七年,先后招抚劝降白莲教义军三万多人。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安置这些人的问题。这些人中,有少部分被招为地方乡勇,而大部分则需要解决其生计问题。于是,刘清提出了百姓“有恒产必有恒心”的道理。他指出:百姓家中只要有一定的田产与房屋,就会安心生产,平平静静地生活,也不会去加入白莲教。这想法涉及到朝廷政策的改革问题,刘清说出了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大实话。他不但敢说实话,而且还奏请朝廷,得到允许后,以三种政策来安置这些人:一是允许他们开垦荒地,所垦土地官府承认为其私产,免税三年;二是承认安置的教徒为合法居民,与其他乡民一视同仁,纳入官府正常管理;三是要求四川土豪富户捐款安置这些降兵。这三种政策得到了上方的认可,特别是那些富人们,他们既深知白莲教战乱使他们蒙受巨大损失,又感到刘清诚恳而在理,于是纷纷捐财献物。由此,刘清募捐获得了白银10万两,圆满地解决了安置费,为大清朝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嘉庆十年(1805),朝廷召见刘清,嘉庆帝亲自赐御制诗(帝王所作的诗叫御制诗),即本文开篇所述。自此,朝野无人不知刘清之大名。

嘉庆十七年(1812年),刘清任山东盐运使(正三品)。盐运使一职,从元代开始在产盐的省份设置,明清沿用,是管理盐务的官,有的还兼为宫廷采办贵重物品、侦察社会情况等。此种官员搜刮民脂民膏特别容易,一任下来,腰缠万贯者比比皆是,但刘清却不是这样的人,世人称他为“刘青天”就是很好的佐证。

嘉庆十八年,河南爆发天理教起义,山东的教首朱成良率数千人响应并攻陷了定陶(今山东定陶县)、曹县(今山东曹县)二县。这时,身任山东盐运使的刘清已七十三岁。此前,由于这些年来刘清在仕途上几经遭受打击,加上母亲去世不久,心里的阴影和伤痛尚未散尽,但面对教军燎原之势,他十分忧心,于是不顾年老力衰,请求率兵平定。他想,四川的教军和山东的教军都是人,他不相信自己的安抚策略会因年逾古稀而过时。

据《圣武记》中记载,动乱刚起的时候,刘清就立即连夜亲自前往巡抚衙门,诚心请命,并陈述平定之策。这时,山东的巡抚叫同兴,是个不懂军事的人,方寸早已大乱,对平定教军毫无信心。刘清再三分析了教军当时的现状,认为教军还没有真正形成气候,很容易扑灭,如果再拖些时日,势力强大,就将酿成大祸。刘清要求只给他三天时间,定能平乱。巡抚同兴被说动了心,立下军令状后,拨给刘清五百官兵,前去平定。

五百官兵整装待发。刘清站在阅兵台上,洪钟般高声严训军纪。

在出发之际,有一个将领无不担忧地抓住刘清的手,说:“某未经战事,此老命只会交付先生矣!”

刘清望着惊恐失色的这位参将,大声说:“予亦七十外,老骨头尚不自爱,君何惜焉?若辈乌合,有我在,必不惧也。”刘清此话是说给所有参战官兵听的。

从巡抚同兴手中接过的这五百人,他们过惯了太平日子,吃喝玩乐习气浓重,且疏于训练,步行四五十里后,大多脚肿手软,体力不支。刘清大声喝令,声震山野,并立即穿上随身携带的草鞋,急速带头走在前面,风雨无阻,日行近百里。所有的士兵被刘清的行为感动,大家跪下磕头,恳求其骑马行军,并表示以死征战。

在距离定陶县只有二十来里的地方,刘清下令安寨扎营。他先挑出四五个精于骑马的士兵,带着他们在定陶城外绕圈观察,并摸清了城中情况后,入城安抚。

定陶城经历了教军的洗劫后,民众大多逃离,人影稀疏,民居损坏严重。刘清找到了为数不多的教军进行安抚,可喜的是,这些人居然也知道刘清是个清官,都频频点头称是,并说出心里话:如果清朝官员都同刘清一样清正廉洁,民众就不会起义了。但刘清安抚的不是教军主要人物,大部队不在城里。为防万一,他率领部队撤离,中午时分来到距离定陶县城有四十多里的扈家集,下令在此煮饭饱餐。

在吃饭的时候,他告诉士兵说:“贼将至矣。”

士兵们以为刘清在吓唬他们,都没在意。

士兵吃罢了饭,刘清命令部队“整队徐行,若遇敌军,不许出声,不许妄自放枪,违者立斩。”

部队走了大约五六里路,果然猛地发现教军大队人马。面对几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刘清大吼道:“尔曹富贵在此一举,进退视吾旗鼓。有返者斩!”然后,刘清命令三次挥舞军旗,书有“刘青天”几个大字的军旗在风中列列呼啸,他带领士兵冲入敌阵。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时间,在一个大山谷里杀声震天。教军知道是“刘青天”带兵,立即乱了阵脚,教军溃散,士兵们在慌乱中相互践踏,人马纷纷涌入扈家集中。刘清立即下令,部署精壮的士兵堵住集镇出口,再令其余的士兵将火球抛入集内,集内火起,教军仓皇出逃。刘清率兵追杀教军,歼义军一万余人。刘清把缴获的银两按一定的数额,分给义军士兵回籍安顿,这些士兵千恩万谢,与刘清依依离去。山东的白莲教起义就此平息。

从义军大本营缴获的金银、布帛,除了一部分用于义军士兵回籍安顿外,其余全部用来犒劳自己的将士,刘清自己分文不取。

嘉庆十八年(1814年),刘清因平定定陶县等义军有功,以及此前他从政从军的突出表现,嘉庆十九年(1815年)五月,朝廷提升他为云南布政使(从二品),同时,又由于刘清深受山东百姓的拥戴,朝廷以二品顶戴仍留(兼)任其山东盐运使之职。但刘清生性耿直,不习惯文职之间的礼数、钱物之交,因此上表朝廷,要求改授武职。朝廷答应了他的请求,于嘉庆二十一年(1817年)改授其为登州(今山东蓬莱)总兵(正二品)。

刘清在登州总兵任上,爱民爱兵依然如故。更令后人崇敬的是,他看见建于宋代的天下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因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便心生重修之意。于是,他用了近一年时间,四处筹措重修款项,广泛招纳能工巧匠,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重修蓬莱阁。重修蓬莱阁时,从规划布局,点缀装饰,刘清均亲自出谋、调度。期间,他在处理完繁忙的公务后,每天必亲临工地,从不间断,终于使这座年久失修的人文景观重放异彩,得以留存至今。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朝廷调刘清任曹州(今山东河泽)总兵(正二品)。道光二年(1822年),年已80岁的刘清在曹州总兵任上退休。同年,因病回到家乡广顺州养老,享受全薪待遇,道光七年(1827年)病故于贵州广顺州家中,享年八十六。道光皇帝对此特别重视,下旨说:“原任曹州鎮總兵官劉清於嘉慶年間由知縣洊升藩司,獲咎後,蒙皇考仁宗睿皇帝棄瑕錄用,改任總兵。曾在四川、山東軍營出力,服官三十餘年,清勤素著。道光二年因年老休致回籍,經朕賞給全俸,以養餘年。茲聞溘逝,殊堪惋惜。伊孫兵部候補主事劉熾昌著加恩,遇缺即補。文生劉瑩賞給舉人,準其一體會試。所有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復。其應得卹典,該衙門察例具奏。”广顺州知州按照道光皇帝旨意,进行隆重祭葬;刘清的孫子刘熾昌由二品廕生,升任兵部員外郎。

道光十二年(1832年),刘清的名字、事迹被列入贵州先贤祠和山东名宦祠。他的坟墓位于现在花溪区花溪乡陈亮村田坝,为圆丘形土墓,占地约150平方米,有拜台,立有石碑,是贵阳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尾语

广顺州刘清,其出生、生活、从政在封建统治的大清王朝年间。他德才兼备,却命运坎坷。好在他涵养敦厚,秉性刚正,品行优良,在挨边五十岁才步入仕途后,秉持儒家的“民本”理念,亲民、恤民,为自己赢得“青天”、“奇男”之美誉;在征战白莲教军的艰苦岁月中,勇于担当,并同情民众之苦难而恩威兼施,方法得当,屡建功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大民众少受战乱之苦,这就难能可贵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同时得到民众、对手及朝廷的共同敬重和赞誉的人物,能有几许?他一生留下的事功轨迹载入了《贵州通志》、《清代贵州名贤像传》和《清代七百人传》、《广顺州志》、《贵阳府志》等多部史书中,而且大多以赞誉的笔墨述记。但在后来的有些极左思想盛行的年代,刘清被一些人视为封建王朝的保护神、镇压人民的刽子手,这不符合正确的唯物史观。

刘清,这位清代广顺州人,就这么拥着百姓、对手、皇帝给予的“青天”、“奇男”光环,站在历史的深处,目光穿过岁月的时空,淡淡地观望着后来的人们。

撰写本文参考资料:1、《贵州通志》;2、《清代贵州名贤像传》;3、《清代七百人传》;4《广顺州志》;5《贵阳府志》;6、庞思纯《刘清世家》。

同类推荐
  • 快穿之原来你就在这里

    快穿之原来你就在这里

    【喂,念念,你到了没,生日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快了快了,马上就到了,你不要着急,这次我一定要找个男朋友······】吱——砰——快来人啊,有人出车祸了,快叫救护车·······【念念,,念念,,,】
  • 做好我的白日梦

    做好我的白日梦

    写一些关于我的东西,当然有真有假,也有浮夸,希望大家理解。
  • 总裁追妻之你是我一世温暖

    总裁追妻之你是我一世温暖

    陆昱辰叱咤商场多年,说一不二。被人称“冷面爷”。他也一直以为,自己可以不动情。直到,他娶了他不爱的妻子——佟彤,那个喜欢围在他身边叽叽喳喳的妻子,那个总在耳边对他诉说爱意的妻子,却从他眼皮底下逃跑。他翻遍了A城,没找到她。才发现,心里满满都是她。两年后,佟彤回到A市。陆昱辰在巷子口堵住她,说“和我回家。”她却说“陆昱辰,放了我,我不要再爱你了”……
  • 回眸一笑便是星光灿烂

    回眸一笑便是星光灿烂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少女的青涩暗恋,在高中封闭的环境中,这位自卑的少女把她的整个青春都给了这个回眸一笑的男孩,但男孩却丝毫不知,在大学才知道那个青涩的高中时代一直有个默默守护的女孩。
  • 随之笔录矮小的她

    随之笔录矮小的她

    一个自卑女孩的成长过程,经历了无数心酸也有无数欢乐,自从遇见了他……
热门推荐
  • 山门弃徒

    山门弃徒

    初夏鸣禅听风雨,寒冬煮酒赏雪梅,春来舞剑弄花厅,秋河披斗舟垂钓。
  • 六宫盛宠:云家庶女俘君心

    六宫盛宠:云家庶女俘君心

    官府女子,只得听天由命,任人摆布。身为庶女的云馥凝,更是没有选择权。听从安排,进宫为妃。自从为帝君倾心的那一刻起,她势要获得皇上专宠,斗宫妃、除障碍,步步风华,走出不平凡的一生!
  • 逆天武帝传记

    逆天武帝传记

    紫家出现了一个绝世奇才,但是紫族不懂得利用,主人公后来因缘巧合碰见了一个奇人并且拜师,切看他如何逆天踩着绝世天才上位!
  • 传世之路

    传世之路

    当你面临绝境时总是盼望着奇迹出现,但出现的奇迹的概率有多大呢?只有用永不服输的气势来面对绝境,才能证明奇迹的存在!
  • 逆天二小姐:腹黑王的娇妻

    逆天二小姐:腹黑王的娇妻

    她前世大小姐,穿越变嫡女。斗渣姐,虐渣男,众人面前秀恩爱。
  • 云璃传

    云璃传

    在云璃的心中,到底什么最重要?金钱?地位?生活?不,最重要的是世界的色彩。眼睛在年幼时就被仇人夺去,世界给她的最后印象是血液的鲜红。美丽的脸庞本该配一双明亮的眼睛,为何她的脸上是一条遮眼布?寻找世界,复明的话必须得亲手取下仇人的眼睛。可善良的她,又怎会忍心呢?
  • 骨雕美人

    骨雕美人

    沙罗市接连发生凶杀惨案,死者体内的一根肋骨被挖走,作案手法十分凶残,令人发指。初出茅庐的刑侦菜鸟叶未央跟随刑侦大队长陆酷负责此案,但几乎查不到什么线索,凶手神出鬼没,十分狡猾。更令人恐怖的是,负责案件的警察接连出事,死的死,疯的疯,仿佛受到诅咒一般。一时间警局人心惶惶,案件调查阻力重重。情况越来越严重,仍然不断有人遇害,叶未央、陆酷两人却逐渐产生分歧,甚至彼此怀疑。这时神秘女子尹沐兮突然出现,她似乎和案件有着莫大的关联。叶未央在她的引导下,进入令人谈之色变的牛头坡,深入骨雕师的世界去寻找线索。
  • 神探一上来就把身体弄丢了

    神探一上来就把身体弄丢了

    我是牧骏,一名屡破奇案的私家侦探,一觉醒来……嗯?我死了?什么?我还活着?等等……我的身体去哪里了?*****“死者牧骏的大脑意识成功转为高维外挂系统源代码”“代码流进入时空穿梭隧道……”“目的地:平行低维游戏世界——恶魔天球”“神探外挂系统管理员001号牧骏激活”“请001号尽快帮助各玩家捕捉恶魔,任务失败即抹杀”N天后……恶魔:神探大人,求您高抬贵手牧骏:手?抱歉我没有手。哎,今天,没找回身体的牧骏也只能继续暴揍恶魔打发时间了。PS:涉及侦探、解谜、密室逃生、克苏鲁、略黑暗、略重口
  • 表里不一娘子你是谁

    表里不一娘子你是谁

    女主:传说中,江湖的监督人中的雪色莲花是个皑如山上雪的高贵冷艳的绝色佳人,冷若冰霜的脸上从未见过笑颜,并且惜字如金…………当然,传说是骗人的!谁能想到被许多人奉为雪莲仙子的她其实笑点极低并且是个话唠啊!天啦噜,平时忍笑多辛苦你们造么!Q_Q––––––––久泠雪的心中留下两条宽面条泪男主:男主真男神,江湖少侠榜连续五年蝉联第一名。一身正气,爱好打抱不平。据江湖八卦书院称:男神极其爱好出游。这样肤白貌美大长腿,正气凛然不死宅的男神你们不爱么?Ps:作者是个文案废,很多年的脑洞,总之……(⊙o⊙)…就这样?看文吧
  • 乾澜羲域

    乾澜羲域

    那一天,雷电笼盖了整个乾澜羲域,有些地方甚至被疯狂的雷电吞噬,而在一个平凡的小城里,阵阵哭声从一个房间里传出,在这个以水火土风构成的世界中,却诞生了一个异类,雷电?是世界赐予的机遇,还是遭到了世界的唾弃,傲栩辰就此展开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