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809300000025

第25章 遇故人逢凶化吉 落叶庐公主情伤

正当李嗣兴安排人员追徐靖之时,马思良等已在门外候见。李嗣兴大怒,拔剑道:“乱臣贼子,还敢深夜惊驾,莫非篡逆否?”

李在廷道:“世子切勿动怒,臣刚才已经向世子禀明,切不可对其治罪,还应当予以安抚。且听彼如何对答,殿下再行讨伐不迟。”

李嗣兴压制心中怒火,命人宣马思良等入见。胡顺都见杜崇从府中走出,并带起十余骑径往营外疾驰,心中甚是不安,轻声对马思良道:“世子深夜派长史带精骑出营,我料必是去追徐靖之,今夜世子又点起数千兵马护营,莫非已知我等之事?”

马思良也陷入了不安,这种事情定是诛九族之大罪。王道亨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事情既已至此,我等只能听天由命,且看世子如何发落。”

胡顺都道:“不可,不可。我等举事之时,就应当考虑会有今日,怎么反而自乱阵脚?如今靳统武已除,世子初掌大权,只要我等假言靳统武预谋逼宫,投降满清,我等不得已除之,马将军再以亲情哭诉,事情不是没有余地。”

三人慌恐不安的走入府中,见世子正端坐于议事堂上,跪拜道:“臣等救驾来迟,请世子治罪!”

李嗣兴道:“何为救驾?尔等又有何罪?”

胡顺都道:“禀世子,臣等得知平阳侯与武冈侯以晋王托孤之权,欲行逼宫篡逆之事,并欲带兵降清,我等不得已,已将平阳侯斩杀,但徐靖之已闻风逃窜,我等特来晋王府邸救驾,担心余党会有所动作。”

李嗣兴手紧紧篡着拳头,怒目圆瞪,心中道,你等倒好,自己作乱造反,反而告忠臣为奸,斩杀托孤大臣,却摇身一变成为救国英雄,实在荒唐。遂一掌击在案上,正欲训斥。李在廷道:“将军等实乃国家栋梁,世子恩人啊,若不是将军等当机立断,我等岂能复见?靳统武等人祸国殃民,拥兵自重,实乃天诛之也!”同时朝李嗣兴使眼色,意欲让世子按照计划行事。

李嗣兴收起手掌,站起来,抑扬顿挫道:“靳统武,父王待你不薄,如何要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又下来扶起诸位将军,道:“诸位既言平阳侯作乱,可有证据?”

三人面面相觑,王道亨道:“此等谋反之事,岂能让人获取白纸黑字?再说,其二人权倾朝野,作乱造反本是一言而为之,何必串联他人?臣等也是听到二人对答,才发现其野心,因此不待奏报,立即斩杀,还请世子恕罪!”

李嗣兴眉头紧锁,又踱步到位置上,心中已是愤怒到极点,尔等贼人,诛杀大臣,罪恶滔天,竟然连起码的借口都准备不好,让天下人如何信服,于是朝李在廷望去。

李在廷心知肚明,道:“既然诸位已经探得两人谋反,为何不擒拿归案,待世子亲自审问?如今死无对证,如何让天下人信服?”

三人汗流浃背,跪道:“臣等未按朝廷法度行事,事情过于仓促,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马思良哭诉道:“世子,你可知表叔跟随晋王起事多少年了?一直追随左右,不离不弃,衷心效忠李家,从无二心。我如今也是即将入黄土之人,又与你是亲戚,如何会害你?又如何谎言欺骗?只是那靳统武实在野心勃勃,又手握重兵,我等如再奏报世子,恐怕早已被他手刃。个中缘由,还望世子谏纳。”

李嗣兴也知道,如今失去臂膀,还不知徐靖之能否追的回,如果再斩三人,无异于自毁长城。于是道:“诸将请起,尔等心意我已知晓,总是那靳统武失信于父王,与尔等无关。”李嗣兴这么说,也是一语双关,靳统武何罪?只能说是失信于晋王,李定国让他好好带领明军走出滇西,救亡图存,他却在晋王殡天不到一月,就惨死于乱臣刀下,如何让晋王瞑目。

三人缓缓起身,听世子之言,应当是已经信了,心中暗喜。李嗣兴接着说:“将军等功在社稷,应当予以褒奖。但是朝廷名器,均由天子和晋王封赏,我如今尚为世子,并无封赏之权,他日收复山河,再予赏赐,现各赐银千两,以示褒奖。”

三人叩头谢恩退去。王道亨道:“我观世子今日言语有些不对劲,不过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胡顺都道:“我也有同感。不过世子最后说的话,我倒是听明白了,是不是暗示我等劝进?晋王已薨,国家不可一日无主,世子毕竟仍是世子,不是晋王,很多事情做起来,可能名不正言不顺。”

王道亨道:“是啊,不过册封晋王只有天子才能做到。如今天子都已经驾崩,还如何册封?”

马思良道:“这个容易。刘备不就是自立为汉中王吗?大明已经没有天子了,可是晋王不能没有,先王是大明天子册封的,如今父死子继,又有何不可?”

三人于是筹划如何劝进事宜。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嗣兴将靳统武、徐靖之兵马尽收归手中,并在三人营外加派兵马监视不提。

且说靖之自腾越山中带领仅剩的几名子弟兵,一路颠簸,到次日凌晨,已经抵达永昌城外。护卫肖启道:“侯爷,是否进城?”

靖之道:“若要抵达大理,必经永昌,如要走小路,还不知什么时候能走到。”

刚好此时杜崇带人赶到,杜崇大远便认出是徐靖之车马,大叫道:“驸马慢走,下官有话说。”

靖之见来人也就十余骑,又是在永昌城外,也不必担心,还是命士兵做好战斗准备,自己提枪佩剑,严阵以待。见人近道跟前,才认出是世子府邸中人,顿时稍有所安。

杜崇道:“我奉世子命,来追驸马与公主,请驸马即刻随下官等回营。”

靖之道:“世子安好?平阳侯如何了?”

于是杜崇将事情向靖之诉说一遍,靖之得知靳统武已经被杀,仰天长叹道:“将军啊,何不听在下之言,以有此祸!天不佑大明,以致久战之士,忠贞之臣一一亡故,我等如何能为之?”

杜崇道:“世子听说驸马被逼出逃,如失臂膀,命下官星夜追来,还望驸马以社稷为重,效淮阴侯故事。”

靖之道:“请回告世子,末将随晋王出征十余年,纵然有些才学,也早已江郎才尽,油尽灯枯。多谢世子美意,末将愿回归故里,做一村夫,以安晚年,别无他求。”

杜崇道:“将军乃晋王托孤之臣,如此离去,他日九泉之下,如何面对晋王?”

靖之道:“承蒙晋王错爱,臣不胜受恩感激。只是无德无能,不堪重用,如我能承担重任,也不至于弄成如此境地,我有愧于晋王,九泉之下,我自当向晋王请罪。如今心灰意冷,长史请回,不必相劝。”

杜崇哭道:“将军实乃我大明栋梁之才,这些年来,除了晋王和蜀王外,我就最佩服将军了。如今将军执意要走,我等也无可奈何,天妒英才啊,或死或逃,均是大明的劫数。”

靖之道:“杜大人不必伤心,这都是天意。我回归故里后,此生必不降清,我徐靖之后人,也永不为满清出仕做官,这也算是我给世子,给晋王,还有大明列宗列宗的一个交代了。”说完一阵心酸,只得调转马头,往永昌城奔去。

杜崇在后面大叫道:“将军请保重!”靖之挥挥手,示意其离去。

公主道:“夫君,你真的不愿再回去效忠大明?”

靖之苦笑道:“大明?大明在哪里?”

公主瞬间明白了,不再多问。护卫肖启不解,继续问道:“将军,为何你不愿回去再效忠世子呢?莫非真的认为我们已经穷途末路了?”

靖之道:“我当年受恩师点拨,投身行伍,为的是保家卫国,为的是击破枷锁,为了天下万民而战。这些年来,莫不是如此。可是现在大明已经没有了,我原本以为晋王乃忠义之士,他日自立也好,择一太祖苗裔另立也罢,只要不是鞑子天下,我可以一战。可是晋王未几而薨,军中再无能与吴三桂抗衡的人了,而且即便如此,尚且内斗不止,永无宁静。我大明不就是因为此而分崩离析,瞬间倒塌?如果我今日回去,无非就是再为马思良等人增加仇敌,再度窝里相斗罢了,如果不将此类贼子肃清,将队伍重新整编,我军是不可能再度杀出腾越山中的。可是要肃清队伍,谈何容易,可能比在战场厮杀更加困难,靳将军不就因此丧命吗?可是清军要在战场斩杀靳将军,可能没那么容易哦。”

肖启道:“原来是这样,小的明白了。可是将军,我们真的要回武冈老家吗?”

靖之道:“怎么,想家了?”

肖启:“也不是,小人上次回到将军身边,就已经将身心交给将军了,将军去哪里,小人跟着去就行了。我离家的时候才十几岁,故乡的样子早就忘记的差不多了,家中又没有什么亲人,如今能够对家乡有些联系的,恐怕就是这一口武冈话还有将军和几位武冈兄弟了。”说完竟笑起来。

靖之道:“是啊。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也想回到故乡去,可是又如何面对故乡父老?当初五千余人随我进入忠毅营,如今仅剩你我六七人而已,愧对父老乡亲啊。不仅如此,如果回去,只能给故乡带去痛苦,清军必然会找到我等,那时候恐怕杀死的,就不是我们自己了。”

众人皆不再言语,也许,都只能把对故乡的眷念停留在心里吧,也为自己奋斗十余年,如今无家可归而痛心不已,凄凄惨惨。

永昌地理人情,靖之等了如指掌,为了不引清军注意,特意绕城而走,径走乡村小路,可是为了能让马车通过,又不能走那羊肠小道,不得已时,也只能铤而走险。看着凋敝的村落,荒芜的田地,靖之百感交集,未想一年而已,永昌城尽遭如此大劫,可想天下如何。车驾在一农户门前停下,靖之希望能在此稍作歇息,吃点东西,于是让肖启等前去打探,一再交代,不得扰民,如民户不从,则再转他家。

肖启回禀道:“将军,按照您的吩咐,我已经给户主十两银子,可主人硬是不收,不过同意我等在此歇息。”

靖之道:“尔等不可再称官讳,就叫我掌柜的好了。”

肖启道:“是的,将军……”

靖之瞪了一眼,肖启转言道:“掌柜的。”

靖之扶公主下车,并将孩子们一一抱下车,随肖启等入内。靖之对公主道:“滇人果然好客,我数次见识,实乃民风朴素,中华之楷模。”

公主笑盈盈的随靖之入内。靖之见室内十分简陋,可谓家徒四壁,靖之不由的心生怜悯,唤主人道:“老人家,日子过得怎么样?”

主人见靖之一行人等仍着明朝衣冠,惊道:“先生等为何仍留发戴冠,复如前朝,莫不可如此,恐遭杀身之祸啊。”

靖之故做不知,道:“老人家,此话如何讲?”

那人道:“先生等不是我国人士?”

靖之回道:“确是大明百姓,只是一直在缅国经商,两年未曾还家,不知老人家为何如何说?”

“先生等有所不知,这永昌已为清军所占,贴出告示,令我等百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我见先生等均是留大明装饰,因此大惊。”

靖之道:“如此岂不是让我等变更祖宗传统?数千年以来,我华夏百姓不都如此,岂能因国家败亡而改变?即便我等在缅甸,也不改中原衣冠。”

“如若如此,则大祸临头矣!先生等还是听我之言,否则必生祸端,悔之晚矣。”

“老人家不必惊慌,我等正匆忙赶路,只是路途遥远,此处又没有酒肆饭庄,因此叨扰老人家,吃完便走。一点心意,权且当做酒菜钱,不让老人家危难。”说完,转眼看一下肖启,肖启将十两银子奉上。

主人家推手道:“老汉岂是贪先生等银两?不是,不是。我滇人好客,即便家中无米,也应当将最好的给客人品尝。只是如今田地荒芜,家徒四壁,还望先生等莫要笑话。”

靖之道:“我等既是上门讨饭,怎敢如此无礼。不过老人家,早些年我路经此地,那时还是家家炊烟,一片繁荣,何故如今竟成如此境地?”

主人家叹了口气道:“先生等两年未曾还家,倒也不知。早些年,大明秦王、晋王经略云南,法度严明,与民秋毫无犯,并鼓励我等生产,平均土地,遂使我等滇人受益无穷。只是后来,清兵犯境,大明王师不敌,从永昌撤走后便无音信。自从清军到来后,便是我等滇人苦难开始,不仅命我等断发,更要屠杀我等壮丁,掳我女子,老汉两个儿子便被清军屠杀,可惜我老汉一生未曾负人,到晚年却白发人送黑发人。”说完,抽泣起来。

靖之道:“清军既占城池,如何还要屠杀百姓?”

老汉道:“我也不知。开始说要剃发,我等滇人也是多有不服,因此揭竿而起,瞬间便遭屠杀,我两儿便是死于此难。而后又强迫我等征粮,我等粮食只交给大明永历天子,怎能交给清兵?于是又被屠戮一番,而后便是不问原因,不经意就来到乡里以杀人为乐。据说当年清兵占据永昌城池,被晋王再磨盘山大败,于是就将永昌屠戮殆尽,好不残忍。哎,天下真要是落到这等鞑子之手,便是我等百姓永无宁日。”

靖之道:“我也有所听闻,只是不知竟如此严重,如此一来,我等岂能做清朝顺民?我等至死都不愿断发效忠鞑子。老人家但做些小菜就行,这些银两你务必收下,也是我等在缅国赤子的一片心意。”

“银两断不可收,我等为先生做饭,又不是为了银子。先生是何方人士,要去到哪里?”

“哦,我是湖广人士,姓徐名明,这次就准备回去湖广老家。”

“徐掌柜啊,不是老汉说什么,如今兵荒马乱的,先生又还是明朝衣冠,此去湖广尚有数千里,恐怕难啊。要是几年前,云贵还是大明天下,那就容易多了。”

靖之道:“依先生看来,是明朝好,还是清朝好?”

老汉道:“这都没法比,尽管明朝官吏贪赃枉法,盘剥百姓,我等深受其苦,可是自从秦王和晋王来到云南后,就好像变了天一样,再后来天子幸云南,还来到我们永昌,那更加让我等深感天恩,那时官慈民爱,多么繁荣。可是自从这清军到来,那真是水深火热,不能比啊,不能比!”

靖之又道:“老人家见过晋王和天子吗?对他们评价如此之高,如同尧舜。”

“天子是没见过,不过永昌百姓有很多见过,据说是威武雄壮,颇似神宗皇帝。不过晋王老汉确是见过,那是绝对的威风凛凛,大将风度,老汉好生佩服,不说别的,当年晋王在永昌屯田,那是深受我等百姓爱戴的。”

靖之微笑着点头,道:“老人家家中还有何人啊?”

老汉道:“只是老汉、拙荆、一儿一女而已;小儿也已二十了,如今兵荒马乱,未曾婚配。都在忙着给先生们做饭呢。”

“如此,真的叨扰老人家了。”

主人家将家中的鸡杀了两只,还端上了热腾腾的白米饭,在如此动乱不堪的环境下,人们生活如此窘迫,尚且如此待客,靖之甚是感动,几人狼吞虎咽之后,靖之悄悄留下二十两银子,才起身告辞而去。

已经过了永昌,靖之等放慢了脚步,公主道:“夫君,我当初在大理购置的房舍,如今倒正好派上用场。只是房舍在洱海边上,恐有耳目。”

靖之道:“这套房舍暂时是去不了啦,我等只好在苍山之中盖若干草芦,只求清净,我也好安心写书。”

公主道:“如此也好。夫君,你真的如此归隐山中,有负少年之志,不觉惋惜?”

靖之道:“大势所趋,虽欲九死抗争,总是无法逆天。惋惜总是有的,只能将毕生所学写入书中,换一种方式继续报效国家,也未尝不可。或许这种方法能够唤起千千万万的后起之秀,或许能让后世记住曾经有过如此一番惊天动地的故事,或许能让苍天开眼,山河依旧!”

肖启道:“将军,那我等愿随将军左右,就在苍山中老死便可。”

靖之道:“我如此怎么对得起尔等?先随我将草芦建好,尔等还是下山,就在大理购置些房舍、田地,娶妻生子,也好老有所依。尔等不如我,乃大明皇亲,又是晋王托孤之臣,受恩师和晋王遗言,宁死不降鞑子。尔等可断发,去做顺民吧,但是我等皆为同乡,又是出生入死多年的弟兄,我住山上,尔等住山下或城中,平日也能照应叙旧,岂不快活?”

众人皆痛哭流涕,感恩戴德。

不多时,竟到了永平县境,通过此县,便进入了大理境内。只是见前路有官兵设路卡,对来往行人皆要盘查。靖之等大惊失色,但此时也只能冒险通过。

官兵道:“通行证!”

肖启道:“我等是在缅甸经商的,因此不知有通行证,还请军爷明察。”说完往官兵手中塞了十两银子。

官兵道:“要去到哪里?”

肖启道:“回湖广老家,兵荒马乱的,生意也不好做。”

官兵正准备放行,一个貌似长官的人走了过来,见靖之等仍着中原衣冠,甚是疑惑。道:“尔等既是缅甸经商,也应知国家法度。朝廷早有明旨,令臣民尽皆剃发,尔等行至此地也有十余日,岂能不知?”

肖启道:“我等仓促赶路,因此未曾得知。”

“如今乱党四立,经常有前明逃兵流窜本境,我看你等孔武有劲,双手皆是久握兵器的老茧,额头有钢盔印痕,岂能说是经商良民,必是前民乱党。来呀,给我拿下。”

在马车上,果然搜出兵刃,靖之等无计可施,只得听天由命。遂一股脑全部押回永昌,清永昌总兵徐大海亲自审讯,靖之与公主在堂前昂首挺胸,拒不下跪,且闭目不视清军将士,以示轻蔑。

徐大海见靖之眼熟,但又记不得是哪位,见靖之等如此傲慢,料想此人必非普通行伍之人。遂问道:“堂下站立者何人,见到本官,为何不跪?”

靖之等依然不做应答。

徐大海再问道:“我知尔等乃前明乱党,即将开刀问斩,何故连姓名都不说,也好让我等立告示,否则是死是活天下人都不知道,岂不枉费诸位一世英名?”

靖之冷笑道:“鄙人乃大明武冈侯,驸马都尉,云南提督徐靖之,让吴三桂出来答话,你不配。”

徐大海道:“此人乃前明余孽,平西王悬赏之人,即刻将其夫妇押解到后堂,本将军要单独审理。”

靖之进入后,徐大海立即解开靖之与公主身上绳索,下跪道:“将军不识某乎?”

靖之睁眼一看,确实有些面熟,道:“汝乃何人?何故如此?”

徐大海痛哭道:“某乃徐大海,曾为晋王麾下参将,当年在玉龙关,便是在将军与巩昌王麾下与清军大战。后来清军攻入关内,将军与巩昌王命总兵吕三贵率千余人守关,此中便有某等。后吕将军战死,末将与剩余几百兄弟无奈降清,后随吴三桂追击晋王,被吴三桂任为永昌副将于此。后来奉吴三桂命,与孙崇雅率兵进攻铁壁关,在腾越遭遇将军,孙崇雅被将军斩于马上,留我等回永昌镇守,并告知我等,如晋王得胜,他日开关迎晋王便可,若天不佑中华,则我等勿杀滇中百姓。末将谨记将军教诲,今日复见将军,苍天有眼啊。”

靖之猛然回想起此人:“记起来了,记起来了。原来是徐参将,今日我等落入汝手,汝准备如何待我?”

徐大海道:“将军切莫如此说,卑职岂敢。想必这位就是靖江公主殿下了,末将拜见公主。”

公主连忙扶起道:“将军不必多礼。”

徐大海道:“我先去安排一下,公主与将军稍等,今天务必与将军大醉,为将军接风压惊。”于是缓缓走到公堂上对众人道:“此人经我审讯,确定为湖广缅商无疑,我即刻将其放回。日后再有乱抓良民,乱我法度者,本将军绝不轻饶。”几名亲信自然领会徐大海意思,还有几名军官面有不悦,似乎是平西王属下,但见徐大海如此说,也不得已,只得唯唯诺诺。

徐大海又吩咐几位亲信,给平西王属下每人一百两,几位本来都是降将,天下兴亡哪里能够顾忌,又得了银子,因此也不再将此事告知吴三桂。

徐大海备了酒席,并让亲信陪同靖之随从在外边饮酒,自己则与靖之和公主在内屋闲聊。徐大海道:“当日不得已降清,可是将军,我从未枉杀一个百姓。只要从腾越逃回的明军士兵,末将也都是能放则放,不能放,则予以杖刑后发配,还有些明军已经收留在末将麾下。当年晋王磨盘山大战,末将并未临战,只知道晋王大胜。”

靖之道:“是啊。当年之事,仍历历在目。你能如此善待百姓和军士,也是苍生之福。你当日所困,不得已降清,我并不怪罪,我想晋王也不会的,值此天下崩塌之际,谁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方式,更何况你仍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大海道:“如此,则多谢将军。来,我敬将军一杯。”

二人喝下,靖之道:“听闻天子已经被吴三桂所弑,此消息当真?”

徐大海道:“千真万确。末将已收到塘报,告知大明天子已经殉国,臣等当日真的大哭一场。如今末将也曾多次悔恨,恨当初为何不像吕将军一样杀身成仁,如今身着鞑子官服,愧对祖宗啊。”

靖之道:“都是天意,将军也不必过于自责。”

徐大海又问:“将军今后如何打算?”

靖之想着毕竟徐大海已是清廷官员,不必自曝路途,以免后患。叹道:“回到故里,著书立说,归隐田园。”

徐大海道:“如此也好,如此也好。将军先在末将家中小住几日再启程,如此也好让末将尽点孝心,将军切勿推辞。”

靖之道:“将军何必多礼,我等因是束发之人,将军府中耳目杂多,恐对将军不利,我等明晨即离去,若有缘,他日定会再会。只是有劳将军为我等制作堪合,也好通关回到湖广老家。”

徐大海道:“如此全在末将安排,我再安排兵丁将将军护送至大理境内,以免在永昌境内再生事端。”

靖之看了一眼徐大海道:“如此也好,也好。”

次日用过早餐,靖之等即辞别徐大海,往大理方向奔去,徐大海安排亲兵二三十人护送靖之,一路畅通无阻,当日中午,即抵达大理境内。

靖之等谢过护送亲兵,到傍晚时分便已到达苍山脚下,肖启等人扎好帐篷,由公主与孩子等休息,众人围了一堆火。由于一路颠簸,又加上心事重重,尽管众人围坐一起,却是沉默不语。靖之看着周围层峦叠翠,溪水潺潺,倒也别有风味,只是心中苦楚,又不好明言,因此呆坐在地上,静静的想着,这里可能就是自己的终生归宿了,这些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兄弟们,还有妻子,还有自己的孩子,他们该怎么办?

第二日,众人砍伐树木,开始为靖之等修建房舍。靖之心神不宁,不知不觉再来到太虚观,抬头一看,却正是几年前与真人喝茶谈古论今之所,不由走过去扣门,一个小道士过来问道:“先生,有什么事?”

靖之道:“请问罗真人在吗?”

道士道:“真人云游去了,不知何时回来。”

靖之诧异道:“云游?”

“是的,阁下。先生偶尔会出山云游,或三五日,或一年半载,却无定数,因此贫道不敢言及。”

“原来如此,那多打扰了。”

“居士哪位?待真人回观,贫道也好禀报。”

“在下徐靖之,先前曾与真人偶遇,并在观中品茶论道。”

“哦哦,原来是将军。贫道有眼不识泰山,还望恕罪。”

“不碍事,不碍事。若是有缘,自当再见,在下这就告辞。”

靖之莫名有些扫兴,可试想也无妨,如今隐居于此山中,来日方长,他日再来拜会也好。只是真人当年一席话,当时并不解,如今倒清晰了许多,天下仍然是天下,物是人非而已,多了些感慨罢了。

众人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修建了木屋五间,其他鸡舍、猪棚若干,又另外搭建草芦一间,草亭一座,简单家私一批,尽管简朴,却也十分舒适。

众人歇息了十余天,靖之道:“诸位兄弟们,你们都随我多年,还是下山去吧,追逐你们自己的生活去吧,肖启,我让你找的房子,都找好了吗?”

肖启道:“回将军,都置办好了,都是小院子,挺舒适的。每人还置办了五亩良田,足够弟兄们安度晚年了。”

靖之道:“那就好,那就好。每人再拿五十两银子,五两黄金,断发,娶妻去吧,往后就是过日子了,切莫再像在军中一般,要善待你的家人,往后大理就是我们的家乡了,我们要把我们的湖广老家一代代的讲给后人听,告诉他们我们的老家在哪里,他日后人复国成功,也好再回乡探视,寻根溯源。”

众人含泪拜谢道:“将军,我等不愿离开将军,情愿一生追随将军左右。”

靖之收起眼泪,微笑着扶起众人,道:“干什么呢,又不是生离死别。这里到大理城内,也不过数里之远,我知道你们住在哪里,随时欢迎大家再回来做客。大家还是要彼此照应的嘛!”

众人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别,靖之道:“肖启,你可是他们的长官,给他们张罗婚事的事情,可得上心,我等着喝兄弟们喜酒。等等,大家往后再莫对外提起我等曾为明军的事情。”

目送着众人离开,公主竟哭起来,靖之知道她很伤感,但还是搂着心爱的人,安慰道:“弟兄们也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现在又不是在军营,我们也该安享这份难得的清净了。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岂不妙哉?只是这种清净怕是要直到终老了。”

公主道:“人家就是伤心嘛。你我少年之时,无忧无虑,随着天下大乱,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才告终结。幸好偶遇夫君,才重启了我的又一次幸福,比起童年的无忧无虑,这份幸福珍贵多了,看着夫君屡立战功,看着身旁都是威震天下的英雄好汉,妾心甚是欢喜,只是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免不了伤感罢了。”

靖之道:“娘子此番心意,我自然知晓。这一切都会淡去的,只是娘子,你乃金枝玉叶,自小便有数人服侍伺候,从今往后,你我就是寻常百姓,自然不能再让人伺候,不仅是我们自己要习惯,还要教导我们的孩子,要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处境,切莫再对比当初啊。”

公主道:“夫君放心,虽为皇亲,经历了如此多风雨,故国都已不在,妾心早已随夫君融入此茫茫苍山中。如今妾已习得烹饪之法,服侍夫君与孩子,做一普通贤妻良母,应当不难。经历过如此多事情,能与夫君过上普通百姓生活,恩爱一生,已经是妾身最大之福分,平生之愿足矣!我想即便不是如此兵荒马乱,家道衰落,能与夫君如此英雄豪杰共度余生,便是叫我放弃荣华富贵,又有何难?”

靖之又问:“娘子自永历初年便跟随朝廷左右,以娘子观之,我等缘何败之?”

公主道:“看来夫君仍是心中牵挂。”

靖之道:“也不全是。征战十余年,朝廷良将忠臣皆在,为何最终亡国亡天下?崇祯朝如此,永历朝仍然如此。我欲深究其理,告知后人,娘子虽为妇人,却熟读经书,还请娘子不吝言辞。”

公主道:“妾不敢妄议朝政得失,只以前人事,前人言试论之。两千年前,汉人就对秦亡做了很多启示,如《过秦论》中所言,唐人又总结了隋亡之教训,因此有隋书;历代兴亡皆为人事,大明亦如此。古人道:其所谓是未尝是,其所谓非未尝非,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非,此之谓大惑。若此人者,天之所祸也。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国,必残必亡。妾以此论之,夫君以为如何?”

靖之道:“娘子果以大道论述,倒也让我另有所悟。此生能与娘子相伴终生,实乃靖之福分,此生有此足矣。”

公主娇羞道:“夫君又来了,取笑人家。”

靖之道:“我素知娘子知书达理,但是你是皇室中人,如今又被天子认作妹妹,我又被天子如此赏识,授以爵位,赋以兵权,人臣所贵之极,你我如何能做满清臣民?我们的后人,也应当告诫,不得在满清出仕为官,娘子可曾愿意?”

公主道:“都依夫君罢了。从今往后,我就相夫教子,陪夫君磨墨写字,直至终老。”

靖之将草庐命名为落叶庐,在庭院之中遍种芙蓉花,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将庭院取名为“蓉园”,仿佛安龙故事。

同类推荐
  • 徐福纪

    徐福纪

    冷峻的刺客姬慷,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秘密机构的行动总指挥使。在一次行动中他与术士徐福的偶然交集,冥冥中引导了他命运的走向。被天外之物唤醒失落记忆的姬慷,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徐福是骗子还是英雄,大海深处他究竟找到了什么?虽然时处诸子百家的末期,却仍有许多能人异士活跃在秦朝的历史舞台上。其中不乏名噪一时却又迅速销声匿迹的神秘门派,如纵横家、墨家、阴阳家。另外还有秦国为了对抗合纵六国而建立的隐秘刺客组织,塞外凶残好战的匈奴,外海遥远的异民族......在乱世之道的背景下,用历史的悬疑构建一个理想的国度。
  • 穿越之长生剑

    穿越之长生剑

    本文主角因为一把名为长生剑的神奇宝物,穿越到了大秦帝国,见证了中国战国末期诸侯分裂到大秦帝国的变迁,见证了诸子百家的兴盛直至衰败。忠心义胆的古代军人至死不渝的古代女子血流成河的古代战场寒光凛冽的古代名剑。
  • 大唐可以更强

    大唐可以更强

    一次又一次的梦回大唐,梦里有金戈铁马的大唐铁骑,开疆拓土征战塞外,长袖善舞,穿着大胆的美人回眸一笑,朝堂凶险中的明争暗斗,四方强敌暗流涌动,还有那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更有倾国倾城之资的武媚娘。既然老天给了自己梦回大唐的能力,李中华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推荐一本完本老书《活在大宋》
  • 文明重启计划

    文明重启计划

    一万年前文明毁灭,一万年后文明重建。华夏大地的战火烧遍了大周王朝的每一个角落,十个诸侯间的相互攻伐,此所谓分,然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旧文明遗留下来的执行官要促成合。
  • 相唐

    相唐

    穿越了,莫名其妙的成了李隆基的老师,薛怀义的女婿,武则天的弟弟。唐中宗管他喊叔叔,他却管唐中宗喊岳父,岳母大人想勾引他,上官婉儿想爬上他的床,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更死皮赖脸要把妹妹嫁给他,大唐美女争先恐后的投怀送抱,但这无边艳福却不是那么好享的,三代帝皇,一朝为相,且看李天野如何纵横天下,玩转大唐!
热门推荐
  • 高考结束就上天

    高考结束就上天

    科学的尽头是玄幻,以粗浅的知识去拆解修仙世界
  • 我与男配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我与男配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俗话说的好,男主是女主的,男配是大家的。每部小说都有一个身世悲惨,受人折磨,爹不疼娘不爱的小可怜,经过一系列的打击然后奋起黑化的反派。让读者又爱又怜,恨不得冲进书中找到年幼的小可怜细心呵护。许是读者们的意念过于强大,叶陶公司新开辟了攻略反派部,企图用爱来感化反派。于是叶陶临危受命,过上了在死亡的边缘反复横跳的作死日常。反派: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其实是个好人。叶陶:呵呵……我信我信!
  • tfboys初恋在盛夏

    tfboys初恋在盛夏

    一个只知道玩游戏的女生,对娱乐圈根本就一无所知,她的爸爸。。。
  • 木叶之大蛇丸传人

    木叶之大蛇丸传人

    赌术传承于纲手姬的佐吾,在四代目的上忍投票中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随后,他便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火影之路。
  • 陛下还不快来

    陛下还不快来

    他是楚国皇帝,一心只想守护好江山无心儿女情长。她是拓国公主,只想过好自己的安宁日子,无心争宠。有朝一日,两国联姻。她成为了她的皇后。从此开始了他们的打脸生活。
  • 《西夏风云录》

    《西夏风云录》

    其实,我就是想写一个人。谁呢?李元昊。中国人自古喜欢翻别人的八辈祖宗。写李元昊,那自然就得从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说起。
  • 厉少你的猫又跑了

    厉少你的猫又跑了

    【1V1甜宠文全程虐渣】2345年,因为一场辐射,地球上出现了嗜血的人类变种,他们……噢,它们已经算不上人类了,它们变为各种动物的变异体,没有理智,也没有感情。幸运的是,变种并不比人类多,但也不少。四处建起了城墙,把危险隔在外面,全球训练了精品的军队,来抵御外族入侵。可是人类不知道的是,还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可以在人类形态和正常的动物形态间切换自如,是辐射的最高变异体,他们有的一样嗜血,还有的保持着人类的生存习惯,并无杀心,但是他们的智商和视听嗅觉都在辐射的作用下直线增长……
  • 委屈的老爹

    委屈的老爹

    一个即将废弃的煤矿,几万人口每天都有故事。我想起了一段让人不寒而栗的往事。
  • 炼药画符修仙录

    炼药画符修仙录

    神妖大战以后,天道崩析。人界恢复到了上古时期的灵气盎然,各大隐世修仙宗门纷纷重现世间。《山海经》主人萧然,为救自己的爱人九尾天狐小白。舍弃了自己一身的修为。沦落到了一个小小的炼气期修士。“小白,这一次,就让我守护你一直走下去、、、、、、”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是炉火边的一场倾谈;流言,是口耳间的一阵私语。传奇与流言是流传在市井街头的生动故事,如同生命不能没有自由与激情一样,传奇与流言是生活必备的两样调味品,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传奇与流言,从来不是历史的传统主题,但是它们作为亲历和见证历史的一种方式,其中或多或少地烙下了当时重大历史变迁的身影。不要轻视传奇与流言的历史作用,虽然我们难辨真假,虽然历史不能再现,但是,印刻在传奇与流言上的,却是历史最为深刻的一面。所有的历史人物,全部的历史事件,都被忠实地记录在传奇与流言当中。这些或豪迈、或凄美、或浪漫、或感伤的精彩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