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65700000002

第2章 隋唐五代(下)

徐凝(生卒年不详),睦州分水(今杭州桐庐)人,与施肩吾同里。唐宪宗元和中即有诗名,方干曾跟他学诗。穆宗长庆中,赴杭州参加秋试,因“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而获得杭州刺史白居易的赏识。今存诗102首,擅长绝句一体,有若干名篇名句传世。

忆扬州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1]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2]

(第一季1次,第四季1次)

[1]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胜(shēng):能承受。桃叶:原指晋王献之爱妾名。《古今乐录》载,晋代王献之有妾名桃叶,笃爱之,故作《桃叶歌》。后常用作咏歌妓的典故。这里代称少女,或指思念的佳人。

[2]无赖:可爱、可喜。

扬州在唐代繁荣至极,时有“扬一益二”之称,从徐凝这首七绝亦可知扬州之盛况。但这首诗在名目上虽云所“忆”的是扬州,实际上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萧娘”“桃叶”都是指代所思念的佳人。这首《忆扬州》艺术的绝妙处在于,前两句一“难”一“易”刻画出“怀人”之意,末两句则运用“一笔荡开”的技法,不把思念之意说尽说透,而是话锋突转,转而盛赞扬州月色之“无赖”,留给读者无限的情思和遐想,产生了惊人的艺术效果。成语“二分明月”即出自本诗,原指扬州繁华甲于天下,今多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1]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2]

[1]仞(rèn):古代计量单位。息:止。前两句一作“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暂息”。

[2]练:白绢。

谈到描绘庐山飞瀑的诗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总是首先映入思绪。相比之下,徐凝的这首《庐山瀑布》则稍显落寞。关于两诗的优劣,苏轼游庐山时曾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可见苏轼认为李诗为优,而以徐凝之作为“恶诗”(事见《东坡志林·记游庐山》)。的确,李白之作在想象新奇、夸张大胆、气势雄浑上,皆超过徐诗。但徐凝这首诗是否真如苏轼所言为“恶诗”?答案是否定的,相反,徐凝之作在艺术上还有超越李白的地方。李诗尽管想象奇特,却只从视觉角度来极写庐山飞瀑之雄伟。徐作前两句气势雄伟,不减李诗,分别从视觉、听觉角度描绘瀑布,三、四两句化动为静,把瀑布比成白练,与青翠的山色在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将前两句蓄积的雄伟逼人之气,巧妙地转为新奇、柔和的景象,第三句从时间写,第四句从空间写,多层次、多角度地描绘出了庐山瀑布之美。“飞”“破”两字极为传神。

千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朱庆馀(797?—839),名可久,字庆馀,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因为得到张籍的推荐,宝历二年(826)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与张籍、贾岛友好。今存诗170多首,诗学张籍,擅长绝句。

近试上张水部[1]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2]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第一季1次,第二季1次)

[1]近试:将近考试的时候。张水部:水部员外郎张籍。诗题一作《闺意献张水部》。

[2]舅姑:指公婆。古代同姓氏聚居一处而不能通婚,相邻两大姓氏之间通婚,造成丈夫的父母是妻子的舅舅和姑姑,而妻子的父母也是丈夫的舅舅和姑姑,为了区别,丈夫称妻子的父母为外舅、外姑。

朱庆馀在临考前作这首诗献给张籍,希望得到他的推荐。在考试前向文坛名流进呈诗文,来赢得声誉,这在唐代称为“行卷”。诗用比兴手法,以新娘自比,以新郎比况张籍,又以舅姑(公婆)比况主考官,很绝妙。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的欢心,最好是先问问新郎。表面上是在问“画眉”合不合当今的时样,实际上是在问张籍:自己的诗写得怎样?合不合当今的流行风格?据说,张籍看了这首诗后,大为赞赏,也写一首《酬朱庆馀》回答他:“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说朱庆馀是越州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歌喉,是其他越女所不能比的。“画眉深浅入时无”一句,现在常用来询问准备工作是否充足。

画眉深浅入时无?

温庭筠(801—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他恃才傲物,生活放荡不羁,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此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只做过襄阳巡官、国子监助教、方城县尉等小官。他多才多艺,兼善诗词文赋,精通音乐。诗与李商隐齐名,号“温李”。他是唐代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作家,号称“花间鼻祖”,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其词题材狭窄单一,多写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语言浓艳精美。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1]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2]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

(第一季2次,第二季1次,第三季2次,第四季1次)

[1]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2]槲(hú):一种落叶乔木,木材坚硬。枳(zhǐ):也叫枸橘,一种落叶灌木。

[3]思:想到,挂念。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凫(fú):野鸭。回塘:回曲的水池。

这是一首抒写游子感受的羁旅诗。首联承题中“早行”之意铺开;颔联尤为精妙,全为名词的组合,音韵铿锵,意象密集,尽管“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是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并举出这两句为例证,欧阳修也认为这两句“道路辛苦,羁愁旅思”“见于言外”。颈联写途中的景色;尾联则以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收束。前人称温庭筠“尤工小诗”,从此可见一斑。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1]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2]

[1]长行: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有局有子,掷两个骰子定先后。

[2]骰(tóu)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shǎi)子。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七绝小诗。作者以女子口吻,抒写她对情郎的眷恋与情思。首起两句写离别前的叮嘱之辞,深回婉曲、情意绵绵;后两句以相思子(红豆)为喻,意为那骰子上的红点,颗颗像是入骨的红豆,正似我对你的入骨相思,这是一语双关,可谓思致神妙,极度烘托出女子的挚爱深情。诗多处用双关手法,“烛”字隐喻“嘱”,“长行”隐喻“长别”,“围棋”隐喻“违期”,这是学习六朝乐府中隐语诗的写法。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梦江南[1]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3]肠断白洲。[4]

(第四季2次)

[1]梦江南:词调名,又叫《忆江南》《望江南》等。

[2]独倚望江楼:源自《西洲曲》:“望郎上青楼。”

[3]脉脉:默默相对的样子。悠悠:江水长远的样子。

[4]白洲:开满白色花的洲渚,古人常作为送别之地的替代词。

这首词勾勒出一个倚楼等待丈夫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前两句设定思妇所处情境,所谓“女为悦己者容”,精心装扮的思妇孤身倚楼盼望丈夫归来。第三、四句是点睛之笔,写思妇从早晨望到日暮,千帆已过不见归舟,以时间之久反衬失望之深,以景喻情,把思妇的惆怅、凄楚之情含蓄而委婉地表现了出来。最后一句承接上文,眼前景折射心中境,“肠断”表现得极为自然有力,“白洲”也契合了全诗的相思之情。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菩萨蛮[1]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3]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4]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5]

(第一季1次,第四季3次)

[1]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2]小山:旧解为屏风,或小山枕,或小山眉,其实指的是小山形的额黄,也称山额或额山。金明灭:指唐代女子在额头上涂黄色,叫“额黄”,隔了一夜,浓淡不均,故曰明灭。鬓云:轻盈松散像云朵似的乱发。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雪白或敷粉的面颊。

[3]弄妆:打扮,妆饰。

[4]照花:对镜簪花。因两镜前后对照,故说“交相映”。

[5]帖:缝帖。罗襦(rú):丝绸短袄。金鹧鸪:指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图案。

这首词为温词之首,写一个深闺女子早晨梳妆的一系列情态。上阕开头两句写她隔夜的残妆、额山、鬓云、腮雪,这些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将女主人公娇懒的姿态一笔勾勒出来。第三、四句的“懒”与“迟”两字交相呼应,人物内在心绪表现在外在行为之上。下阕第一、二句写女子妆后精细的姿态,两镜相交,人面与花饰相映,人面如花却空闺独自一人,暗示其命运如花,写女子在意自己妆容实则是暗喻对男子的在乎。末两句写女子衣服,重在刻画衣上新帖的成双的鹧鸪图案,“双双”一词反衬了女子内心的孤独难过。这首词通过描述女子懒起、照镜、穿衣等举动,含蓄委婉地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幽怨,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更漏子[1]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2]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3]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4]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更漏子:词调名,为温庭筠首创,共六首,多写更漏,抒离情。

[2]红蜡泪:红烛燃烧时垂滴的蜡油。画堂:华美的堂舍。秋思(sì):秋日的愁思。

[3]眉翠薄:眉间翠色已淡薄。衾(qīn):被子。

[4]不道:不堪、无奈。

这首词刻画了一位彻夜不眠、为离情所苦的女子形象。上阕前三句室内的奢华富贵反衬了女子精神上的空虚寂寞,接下来“薄”“残”两字写女子妆容的凌乱,可能彻夜难眠,衾枕寒冷之时,更觉离情之苦。下阕由室内转到室外,写夜雨梧桐,情景交融,将“秋思”之深和“离情”之苦巧妙地表达出来,一泻千里。最后三句写听到雨打梧桐,滴在空阶直到天明,将离情之苦推向高潮,表现得酣畅淋漓,耐人寻味。后来李清照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蒋捷有“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等名句,都是学习温庭筠而来。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是三朝宰相杜佑,著名史学家。杜牧自幼受祖父熏陶,好读书,善论兵。唐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时进士及第,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其为“杜樊川”。为区别于杜甫,后世称其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为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怀古,风格英发俊爽,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很多。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

(第一季3次,第二季1次,第三季1次,第四季1次)

[1]坐:因为。

七言绝句是杜牧成就最高的诗体,传世的名篇名句非常之多。这首《山行》描绘的是深秋时节醉人的山林景色。首句“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和“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引出乘车出游赏秋之事。次句描写山行途中所见的远处风光。“生”字极妙,烘托出山势之高,也与前句的“远”和“斜”照应;“有人家”三字则照应上句的“石径”。第三句写因为秋景太过迷人,诗人决定下车观赏。末句将镜头聚焦于晚秋红枫的特写,用比喻与对比结合的手法,充分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番深秋景象的喜爱。深秋本来冷落,杜牧却能发现美景,所以人们觉得新奇。“霜叶红于二月花”现多用来赞美精神健旺的老年人。

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

(第一季1次,第二季2次,第三季6次,第四季4次)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2]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在今安徽贵池。一说在今山西汾阳。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为酒肆名。

清明在春分之后15天,此时正是杏花盛开的时候,唐代清明节的风俗以家人团聚取新火、扫墓、游春、荡秋千、蹴鞠等喜庆娱乐的活动为主。这样的佳节,杜牧却一人在外行走,不能回家,所以心情不太好,恰好又碰上“雨纷纷”的天气,心情格外沉重,所以用“断魂”来形容。后两句来个转折,想找个酒店躲躲雨,顺便喝两杯解解愁,于是问牧童,牧童指向杏花深处的村庄,那里有家酒店,真有一种柳暗花明、心情温暖之感啊。“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准确地概括了清明前后多雨的特点,常为人们引用。

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1]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

(第一季1次,第二季2次)

[1]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志的旗帜。

[2]南朝:420年至589年期间存在于中国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的总称。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大建佛寺。《南史》载:“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奉幕主沈传师之命由宣州经江宁(今南京市)往扬州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在旅途中写下这首诗。诗人以明快而不失隽永的笔调,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江南水乡春景图”。诗人在后半首通过对南朝遗留下来的众多寺庙的描绘,暗暗讽刺了统治者的佞佛行为,唐朝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提倡佛教,杜牧是有感而发。“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对江南春景做出高度概括,简洁而传神,有人以为“千里”听不见看不见,不如改为“十里”,实则不然。

千里莺啼绿映红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1]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2]

(第二季1次)

[1]落魄(tuò):一作“落托”,放浪不羁。江湖:一作“江南”。楚腰:指美人的细腰。史载楚灵王喜欢细腰,“楚腰”就成了细腰的代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相传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身体轻盈,能在掌上翩翩起舞。《飞燕外传》载:“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2]觉:读jiào。薄幸:薄情,负心。

近人俞陛云说:“此诗着眼在‘薄幸’二字。”(《诗境浅说续编》)杜牧曾于唐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居扬州,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期间诗酒风流,放浪形骸。“薄幸”两字透露出作者对扬州生活的自责,如今追忆往事,又对自己的现实处境不满,遂发出前尘恍惚、如梦如幻之叹。“十年一觉扬州梦”一句,现多用来表达对往日繁华今已成空或往日沉迷今已悔悟的感叹。

十年一觉扬州梦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1]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2]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一季1次)

[1]华清宫:唐代行宫。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其地有温泉。

[2]次第:依次,按照次序一个接一个地。

杜牧的咏史七绝组诗《过华清宫绝句》共有三首,此为第一首。这三首诗是杜牧在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诗人选取了与唐玄宗相关的三个场景加以艺术概括,讽刺了唐玄宗的穷奢极欲和荒淫误国,同时借古讽今,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这首诗通过对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鲜荔枝这一典型事件的描绘,深刻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为什么“无人知是荔枝来”?因为马跑得太快,只看到红尘滚滚。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

(第一季3次,第二季1次)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2]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唐教坊曲名。南朝陈代后主陈叔宝沉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此诗为诗人夜泊秦淮时的触景感怀之作。这首七绝采用的是前半写景,后半议论抒情的写作模式。前两句写夜泊秦淮时所见之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暗淡的氛围,为下文引出商女的靡靡之音做铺垫;后两句触景生情,抒情兼带议论,借用南朝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典故,揭露当时统治阶级沉溺声色、醉生梦死而不问国家前途与黎民福祉的腐朽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关怀。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赠别二首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1]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2]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季2次,第二季2次,第三季3次,第四季1次)

[1]豆蔻:草本植物,产于南方,初夏开花,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少女。

[2]樽:古代用来盛酒的器皿。

这组赠别诗大约作于大和九年(835)。杜牧当时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准备离开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时写下这两首诗。第一首着重赞扬这位歌妓的妙龄丰韵,扬州虽佳丽云集,但在诗人看来唯她独俏。第二首承前面一首未尽之意,并照应诗题着重写惜别,描绘筵席之上与其难分难舍的情思。有人认为“多情却似总无情”一句写得精妙,这句写情细腻,然而词义浅露,略无余蕴,不似后面“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一联含蓄有味。诗人不直接点明离别,而转以蜡烛来比况,含思深婉,缠绵悱恻,“替人”两字,又使意思更深一层,产生了极佳的审美效果。成语“娉娉袅袅”“豆蔻年华”皆出自本诗,前者形容女子苗条俊美,体态轻盈,后者比喻十三四岁的姑娘。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题乌江亭[1]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

[1]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2]江东:在汉魏至隋唐时期,以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这是一首怀古七绝。杜牧于会昌元年(841)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感于当年项羽之事,写了这首怀古诗。怀古诗通行的写作模式是先描绘眼前之景,再发思古之幽情,以议论或抒情作结。杜牧的这首诗却摒弃了这种常见的模式,不写乌江亭之景,而大胆地采用开门见山、通篇议论的做法,对项羽负气自刎感到惋惜,并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这种艺术处理手法,清人吴景旭称之为“翻案法”。成语“包羞忍耻”“卷土重来”皆出自本诗,前者形容羞愧与耻辱,后者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1]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

(第一季3次,第二季1次,第四季4次)

[1]赤壁: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

[2]戟:古代兵器。

[3]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称“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人嫁与孙策,称“大乔”,一人嫁与周瑜,称“小乔”,两人合称“二乔”。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事迹而写下的怀古诗。第一联描写场景,诗人从赤壁之战的遗物联想到当年激烈的战事,战戟折断沉于沙中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为后文的议论抒怀做出铺叙;第二联转向议论,提出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假设性推想,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二乔就会被抓到铜雀台来了,可见杜牧对这一战事的看法是:周瑜战胜曹操是侥幸成功,并不是靠实力取胜。这一首诗在艺术上,也采取了与《题乌江亭》相类的“翻案法”。成语“折戟沉沙”就出自本诗,形容失败惨重。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1]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2]

(第三季2次)

[1]九峰楼:一作“九华楼”,在今安徽贵池东南的九华门上。

[2]张公子:即张祜。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列侯。这里借指高官。

此诗大约作于唐武宗会昌四至六年间(844—846),当时杜牧在池州刺史任上。关于这首诗还有个故事: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两人皆欲得到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的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两人比赛,结果徐凝胜出。张祜遂“行歌而返”。武宗会昌五年(845)秋,张祜从丹阳住所来到池州看望杜牧,两人交谊甚洽,杜牧也对当年杭州斗诗一事替张祜不平,遂作此诗以勉好友。这首诗的妙处在于情感的容量极大,诗人将与好友张祜融洽的知己之情,离别后的怀念不舍之情,对张祜高妙诗才的赞叹之情,对白居易不识人才的愤慨之情,以及对张祜的勉励之情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从末句“千首诗轻万户侯”可见,在杜牧看来,张祜写得千首好诗就可以鄙视万户侯了,这是文人应有的清高和傲骨。

千首诗轻万户侯。

齐安郡后池绝句[1]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2]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第四季2次)

[1]齐安郡: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一带。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曾改州为郡,黄州改为齐安郡。

[2]啭(zhuàn):指鸟婉转地鸣叫。

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四月至四年九月(842—844)之间,当时杜牧因受人排挤而左迁黄州刺史。这首七绝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初夏时节的后池景象,首句承题中的“后池”展开;次句描画池岸景致,点明时间为初夏时节;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写下了小雨的后池更美,却无人关注;尾句在意义上补足第三句,以人之所见的鸳鸯相对洗浴红色羽衣的场景作结,同时,尾句与首句形成多方面照应,尾句的动物(鸳鸯)照应首句的植物(菱、萍),红色调照应绿色调,动态描写照应静态描写。“鸳鸯相对浴红衣”是名句,多被用来形容情侣两人世界的美好。

鸳鸯相对浴红衣。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首诗也是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所作。从内容可知,此诗描写的是秋日黄昏之时的景象。前半首着力写景,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引出场景,点明时间(黄昏)和地点(溪桥);次句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烟”“影”也与首句的黄昏时分相照应。后半首从写景转向抒情,诗人在溪桥上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去看荷叶“相倚”“回首”等受风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怨恨,这里用了移情手法。荷叶恨什么呢?原来是受到西风的摧残,即将枯萎。同时,也隐隐暗喻了自己受排挤无所作为而逐渐变老的现实处境。末句观察细致,用词传神。“一时”是同时、一齐的意思。一阵西风(即秋风)吹来,大片荷叶同时回首躲避,多么壮观而又凄楚的画面!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1]

(第四季1次)

[1]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牛郎和织女。

这是一首宫中秋怨诗。描写了一名孤单苦闷的宫女,在七夕之夜卧看银河两侧的牛郎、织女星,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自初夜写至夜深,层层绘出,宛然为宫人作一幅幽怨图。天上星星那么多,她为什么只“卧看”牵牛织女星?是羡慕啊!牛郎织女毕竟能在七夕相会一次,而自己呢?这首诗反映了宫中妇人百无聊赖的生活和苦闷失意的心情,揭示了她们不幸的命运。艺术上,语言轻快明丽,风格含蓄隽永。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寄扬州韩绰判官[1]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2]

(第二季1次,第三季2次)

[1]韩绰:时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曾与杜牧同僚。

[2]二十四桥:唐代扬州有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做了记载。玉人:指韩绰。

唐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为同僚。杜牧另有一首《哭韩绰》诗,可见两人交情甚笃。此诗为开成二年(837)秋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市)任职时所作,在表达对昔日同僚韩绰判官的思念之情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切怀念。这首诗写景清丽,情虽切而辞不露,为晚唐佳品,历来为人传诵。后两句今多用作调侃语。明代杨慎认为“草木凋”不如“草未凋”更有味,可备一说。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陈陶(804?—874?),字嵩伯,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足迹至岭南,唐宣宗大中三年(849),隐居于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自称“三教布衣”。

陇西行(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1]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2]

(第三季1次)

[1]匈奴:西北边境部族。貂锦:这里指战士。

[2]无定河:位于陕西北部榆林地区的一条河流。

《陇西行》是乐府旧题,内容主要写边塞战争。陈陶的组诗《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该诗主要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首两句描绘了一个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表现出边关战士英勇善战的气概和敢于献身的精神。末两句说,这些战死的将士已成白骨,可家里的妻子并不知道,还在做着美好的春梦与丈夫相聚呢。河边白骨与温馨期盼形成巨大的反差,具有强大的震撼力,读之令人痛彻心扉。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赵嘏(806—852),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青年时曾北游塞上,南游越中,后与杜牧共事于宣城幕府。唐武宗会昌四年(844)进士及第,为渭南尉,世称“赵渭南”。因其《长安晚秋》有“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被杜牧誉为“赵倚楼”。

长安晚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1]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2]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3]

(第一季1次)

[1]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

[2]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

[3]“鲈(lú)鱼”句:西晋齐王司马冏当政时,任吴人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归乡。南冠:楚冠,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春秋时楚国囚犯钟仪曾戴南冠,后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遂流寓长安。诗人独在异乡,志不得伸,在深秋拂晓时分看见长安凄凉的景象,顿生羁旅思归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七言律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拂晓时分萧索的长安秋景,“凄凉”两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精警,写仰观时所见的空寂景象,沉思之时忽闻一声长笛,使诗人倍感凄切。据《唐摭言》记载,诗人杜牧对此激赏不已,称赵嘏为“赵倚楼”。颈联写俯看之秋景,也是一片萧索落寞之状。尾联转向议论抒情,借用西晋张翰事和春秋钟仪事,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这首诗将凄凉秋景与失意之情融合在一起,构成感人的意境。

长笛一声人倚楼。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于郑州荥阳。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来卷入“牛李党争”的旋涡,仕途一直不顺,大半生都是四处奔走,寄人篱下。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擅长七律和七绝,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白居易晚年很欣赏李商隐的诗,甚至想下辈子做李商隐的儿子。李商隐以诗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其骈文与段成式、温庭筠并称为“三十六体”。

登乐游原[1]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

(第一季1次,第二季2次,第四季1次)

[1]乐游原:在长安城东南,地势高敞,是当时游览胜地。

[2]只是:只因为。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傍晚时心情不舒适,于是驱车登乐游原赏景散心,古原上最美好的景色是火红的夕阳,这确实让诗人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但美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随着太阳西下,美好的景象转瞬即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是千古名句。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应解释为“正是”。也有人认为最后两句是诗人暗示唐王朝正在逐渐没落,这可能是过度联想。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1]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2]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3]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第四季2次)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蝉既然想要栖息在高处,自然难以饱腹,那么声音虽然带恨声,也徒然无用。以,因。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梗犹泛:断梗仍在水中漂浮,这里是自伤沦落意。芜已平:杂草遍地。

这是李商隐的一首咏物诗,用蝉的高洁对应诗人的廉正清贫,表面上看好像在写蝉,实际上在写诗人自己。前四句写蝉的境遇,是实写也是虚指作者本人,后四句实写诗人境况,但是又回归到蝉,用蝉来警醒自己: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也当坚持操守。整首诗虚虚实实,层层推进,在蝉和“我”之间来回转动,钱锺书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与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并称写蝉三大名句,流传甚广。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1]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2]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3]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4]

[1]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2]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3]并:更。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迥:高远。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4]越鸟:南方的鸟。

这首诗是大中元年(847)李商隐在桂林时所作,当时在郑亚手下充当幕僚,这期间他暂时摆脱了牛李党争的倾轧,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并且在幕府中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心情比在长安时要轻松愉悦。总览全诗,这是诗人登高览眺之际,从眼前景物联想到自身,将一瞬间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同时用“幽草”“越鸟”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联紧扣“晚晴”,从不被人注意的幽草着笔,将幽草人格化。桂林夏季多雨,角落里的幽草苦雨良久,不料这天傍晚雨过天晴,使得幽草平添一股生机,这让灵心善感的诗人不禁发出深深的感叹。也让作者从这一幕中联想到自身的遭遇,感叹往昔的艰难,欣慰现在的幸遇,“晚晴”虽然短暂,但是诗人十分珍惜,从中可以窥见作者此时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才会有“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的振奋。“人间重晚晴”一句已为成语,多用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1]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3]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4]

(第一季2次,第三季1次,第四季3次)

[1]画楼、桂堂: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灵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隔座送钩”两句:一种游戏。分两组较量胜负,一组把一个钩互相传送后,让对方猜藏在哪个人手中,猜不中罚酒。分曹,分组。射覆,猜物(钩)。

[4]听鼓应官去:听到击晨鼓该到官府上班了。兰台:即秘书省,李商隐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类转蓬:就像蓬草被风吹得乱转,隐含自伤飘零意。

李商隐在感情上有许多难言之隐,无法用简单的题目完全概括,所以干脆用《无题》为题。

这首诗是回忆一次热闹的宴会上与一个女子秘密传情的场景。首联写宴会的时间和地点,后面三联写宴会的场面,以及天亮后不得不上班的无可奈何的心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写爱情的千古名句,将恋人之间美好的感触用“彩凤”“灵犀”来表述,显得鲜活又富有情致,让人不禁会心一笑。“心有灵犀一点通”已为七字成语,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事都能心领神会。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1]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2]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3]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4]

(第四季1次)

[1]空言:不切实际的话。当初说要来见面却一去无踪。

[2]啼难唤:哭也哭不回来。书:信。墨未浓:墨汁还不够浓。

[3]半笼:指烛光半照。金翡翠:用金线绣成翡翠鸟的被子。麝熏:麝香熏炉的香烟。度:透过。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4]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入山采药,遇到两个仙女,留他过了半年才还乡,回家一问,已经过了七代,再想回山,却渺远难寻。蓬山:仙境蓬莱山。比喻所思女子的住处。

这组《无题》诗共四首,这是第一首。写自己与一个女子的爱情遭到重重阻隔,只能在梦中相见。梦里为远别而哭泣,醒来急着给她写信,房间里朦胧的烛光和淡淡的麝香犹如刚才的梦幻,可人已远去,再也见不到她了。当然,也可把诗的主人公理解为女性。“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都是写爱情的名句。特别是末两句,今多用来形容对爱情的绝望。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1]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2]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3]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四季2次)

[1]飒飒(sà):风声。芙蓉塘:荷塘。轻雷:双关语,既指雷声,又指车声。

[2]金蟾啮(niè)锁:一种香炉,炉上有金蟾咬着开锁香炉的鼻钮。啮,咬。玉虎牵丝:一种辘轳,看起来像玉虎牵着丝绳。汲:引。

[3]“贾氏”一句:晋朝韩寿相貌英俊,大臣贾充招他为掾(yuàn,副官),贾充的女儿(贾氏)在帘后偷看韩寿,又把家藏的西域异香赠给韩寿。贾充知道后就把女儿嫁给韩寿。少:年轻。“宓(fú)妃”一句:曹植曾作《洛神赋》,赋中叙述他和洛水女神宓妃相遇的事。留枕:留下枕头,这里指思念。魏王:指曹植。

这首诗写一位闭锁深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最终失望的痛苦之情。头两句以景衬情,三、四两句分别写“香”(相)和“丝”(思),五、六两句欣赏对方的年少和才华,结尾两句写春心(爱情)不能如愿的悲愤。“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表达对美好爱情被毁灭的绝望与愤恨,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不愧为千古名句。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3]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4]

(第一季2次,第二季1次,第三季4次,第四季1次)

[1]“东风”一句:指相别时为暮春时节。

[2]丝:与“思”谐音。蜡炬:蜡烛。

[3]云鬓改:变老的意思。云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两鬓如云。

[4]蓬山:仙境蓬莱山,比喻对方的住处。青鸟:西王母的信使。常指丫鬟。探看(kān):探望。

这是一首表达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主人公可以理解成女子,与男方约会又离别,向男方表示自己感情的坚贞不渝。担心自己会变老,又担心对方熬夜苦吟,伤害身体。最终希望信使频传佳音。全诗也可看作两人分别时互相安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歌颂忠贞爱情的千古名句,也可用于表达一个人志向坚定,现在多用来形容教师。而“春蚕到死丝方尽”一句,已单用为成语,多用来比喻感情深长,至死不渝。“青鸟殷勤”也用作成语,比喻常通消息。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1]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2]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3]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4]

(第一季1次)

[1]凤尾香罗:织有凤尾纹的绫罗。碧文圆顶:有碧色花纹的圆顶罗帐。

[2]扇裁月魄:指像明月一样的团扇。车走雷声:车走的声音如雷。

[3]曾是:曾经多少次都是。金烬暗:蜡烛点完了。石榴红:石榴花红了(指春天消逝了)。

[4]斑骓(zhuī):杂色的马。系(xì):拴住。垂杨:垂柳。待好风:等到你。好风,西南风,比喻女子。典出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这大概是抒写诗人对一个女子的痛苦思念之情。首联设想对方深夜缝制罗帐,等待两人欢聚;颔联回忆最后一次相遇的情景,她拿着团扇害羞地遮着脸,我乘车匆匆而过,一句话也没说上;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每夜等到蜡烛点完,每年等到石榴花红,也没有你的消息;尾联写自己仍然会在垂杨岸边等待西南风(她)的到来。真是痴心不改,将自己浓浓的相思与忠诚之意融在诗句中。“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是写痴情的名句。这首诗也可以理解为女子思念男子。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无题(其二)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1]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2]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3]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4]

(第一季次,第四季2次)

[1]重帏深下:重叠的帏帐深深地垂下。莫愁:传说中的莫愁女,后为少女的代称。

[2]神女生涯:宋玉《高唐赋》序中写楚王梦遇巫山神女,神女主动向他献身。“小姑”一句:自己到现在还是独身居住。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3]“风波”两句:风波欺负我这菱枝弱质,月露也不让我这桂叶飘香。谁教,不教。

[4]“直道”两句: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也不妨这样惆怅下去,算是痴情了。直道,即使。清狂,痴狂。

这首诗写一个自称“莫愁”的女子因思念所爱的人而满腹忧愁。首联写在重重帏帐封锁的幽静环境中,长夜的孤寂难熬;颔联写自己向往的巫山神女原是好梦一场,如今还是像青溪小姑一样独身居住;颈联用“风波”“月露”两个意象写出自己的爱情追求遭到压制和摧残;尾联写出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都是名句。此诗也可以理解为李商隐写自己不遇知己(赏识他的当权者)的感伤。李商隐大部分《无题》诗是借爱情的幌子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的志向。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夜雨寄北[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

(第一季1次,第二季2次,第三季1次,第四季1次)

[1]寄北: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

[2]巴山:大巴山,在今四川省。

[3]何当:何时。却:再。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妻子,渴望北归团聚的感情。李商隐长期滞留在巴蜀,收到妻子的来信,就写了这首诗作答。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巴山夜雨的描写,渲染了长夜难眠的离愁别恨;后两句设想有一天和你在家中西窗下一起剪烛谈心,就谈我现在巴山夜雨时的处境。诗人用将来的欢乐,反衬今夜的孤寂,将此时此刻的孤独以及盼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被世人传诵的名句,这其中的渴望、孤独、愁思在千百年后依然能让读者感同身受。成语“巴山夜雨”“剪烛西窗”(或“西窗剪烛”)皆出自本诗,前者比喻客居异地的孤寂,后者比喻亲友聚谈。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贾生[1]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2]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3]

(第二季1次)

[1]贾生:贾谊,西汉文学家、政治家,才华横溢,胸怀大志,遭人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汉文帝后来召他回来,在宣室接见他。

[2]宣室:宫殿名,汉未央宫前正室。逐臣:指贾谊,他曾被贬谪。才调:才气。

[3]可怜:可惜。虚前席:徒然向前移席。指文帝听得入神,不觉将坐席移近贾谊。

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讽刺了皇帝只知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疾苦的昏庸。“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讽刺名句。第一、二两句貌似在写皇帝求贤若渴,终于找到了博学多才的贾生,紧接着皇帝又貌似很虚心地连休息也顾不上,竟然在半夜向贾生求教,但求教的是什么呢?哦!原来和民生没有半点关系,而是毫无用处的鬼神之说,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讽刺意味呼之欲出。欲抑先扬,先给予读者期待,再狠狠粉碎,讽刺意味更加浓烈。

不问苍生问鬼神。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1]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2]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3]

(第二季2次)

[1]骆氏亭:在长安城东南。崔雍、崔衮:崔戎的两个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2]竹坞(wù):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jià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迢递:遥远的样子。重城:指长安城的城墙。

[3]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枯荷听雨声:听雨滴枯荷,暗示自己百无聊赖。

这是李商隐暂宿骆氏亭时,因思念远在长安的崔氏兄弟有感而发的一首抒情小诗。全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秋亭夜雨图”,从这些景色中流露出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思念,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第一句用“竹坞无尘”“水槛清”等意象渲染了骆氏亭环境的清幽,在这安静无垢的小世界里,诗人的思念之情被无限放大,感情也更容易深化。“秋阴不散霜飞晚”一句点明如今的气候,也为最后一句中的“枯荷”做铺垫。“留得枯荷听雨声”既是全诗的神来之笔,也是历来称道的名句。《红楼梦》中林黛玉尤其喜爱李商隐的这句诗,只不过原诗被曹雪芹改成了“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意为残存的荷叶,不一定“枯”,强调的是“少”,自有特定的韵味。“留得枯荷听雨声”记录了诗人情感的变化,本来在秋风秋雨的环境里,诗人的相思之情要更加浓烈,氛围也更加萧瑟,但是雨滴落在枯荷上的声音消解了诗人一部分的愁思,并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留得枯荷听雨声。

代赠二首(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1]

(第三季1次)

[1]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丁香结: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象征固结不解的愁绪。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两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这是一首女子思念远在他方的情人的诗,抒发了女子孤寂失望的相思之情。第一句用“楼上”“黄昏”的意象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渲染了离愁相思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中的女子渴望与自己的情人相见,想要到高处远眺,希望日思夜想的情人能够出现,但是理智又阻止了她痴傻的行为,只能欲望还休,就在这种矛盾失望的心情下,一轮弯月倾泻而下,再次渲染了这种相思苦等的氛围。第二句中“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暗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是名句,诗人以芭蕉喻情郎,以丁香喻女子,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暗指思妇与情人。暗示虽然有情人被迫分隔两地,但两个人都在为不能与对方相聚而愁苦,移情入景,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意境也很美,韵味无穷。后来李清照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与此相同。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常娥[1]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2]

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3]

(第一季1次,第二季1次,第四季3次)

[1]常娥:即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后避汉文帝刘恒讳,改为“常”,后又写作“嫦”。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3]碧海青天:青天如碧色大海。

李商隐的诗常常晦涩难懂,就这首诗来说,表面上看好似是一首咏嫦娥的诗歌,但是也有人认为是一首讽刺诗或是一首自伤境遇的感怀诗,还有人认为这是在咏意中人的私奔、女道士求仙的诗歌,种种论调,不一而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不单纯是一首咏嫦娥的诗作,而是借嫦娥别有寄托。第一联紧紧抓住嫦娥的身份,描写了寂寞冷清的月宫里,主人公长夜独坐的孤寂情形。“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是这一首诗的名句,在众多咏嫦娥的诗作中独树一帜。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岁岁,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这是诗人联系自身境遇的揣测之语,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悟在里面。诗人用高超的语言艺术表达了一种伤感的美学效果,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碧海青天”已为成语,今天多用来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常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1]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2]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3]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4]

(第二季1次)

[1]“海外”句: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玄宗看。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这句是说,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2]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宵柝(tuò):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晓筹:指拂晓时刻。筹,计时的用具。

[3]“此日”两句: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唐玄宗西行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处死杨贵妃。当年李隆基、杨玉环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4]四纪:48年。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唐玄宗实际在位45年。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杨贵妃的悲剧命运对比。

这是李商隐的一首政治讽刺诗,具有很强的批判力度。首联第一句叙述,第二句议论,既点明了事件又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让读者从首联中就能明确作者对李、杨两人的态度。颔联、颈联回忆了“他生未卜此生休”的原因:马嵬兵变,无奈之下,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空闻”“无复”将今昔不同的处境点染开来,同时,也讽刺了唐玄宗沉迷女色、荒废政事的行为。“当时七夕笑牵牛”多么讽刺啊,这时批判的力度渐渐显露出来,为尾联蓄势。“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是流传不歇的名句,通过前几联的铺垫,这里的诘问显得更加掷地有声。为什么嫁给当了40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莫愁女呢?讽刺矛头直指唐玄宗。本诗第三联对仗极其巧妙,第二联中“空闻”与首句“徒闻”有重复之病。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锦瑟[1]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5]

(第一季4次,第二季1次,第三季2次,第四季4次)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自先秦以来现实中的瑟一般二十五根弦。李商隐妻王氏生前爱弹锦瑟,李商隐悼亡诗《房中曲》:“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2]无端:没来由。五十弦:传说神女所鼓之瑟是五十弦,后以“五十弦”代替瑟的名称。作者的意思是说锦瑟实际是二十五弦啊,为何要称“五十弦”呢?柱:瑟上撑弦的三角形可移动小木块,可移动以调节音高,一弦配一柱。华年:青春之年。

[3]“庄生”两句:意思是说,庄周早晨做梦陶醉于变成蝴蝶的快乐,但太短暂;望帝在春天通过杜鹃的叫声表达悲伤的心情,但为时已晚。《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春心:指男女之间相思之情。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让位于有功的大臣,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暮春啼叫,叫声悲怨,口中带血。《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

[4]“沧海”句:沧海月明之夜,鲛人泣泪成珠,聊作回报。《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又传说每当月明之夜,海蚌就向月张开,借月光养珠,晶莹如泪。“蓝田”句:意思是妻子如同紫玉已化成烟,可望而不可即。《搜神记·紫玉》:“玉如烟然。”又传说美玉埋在山中,日光一照,远看会有一股烟气升腾,近观就看不见了。唐戴叔伦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蓝田:山名,在今陕西,以产美玉而著名。这一联两个用典,与李商隐祭岳父王茂元文相同:“植玉求归,己轻于旧日;泣珠报惠,宁尽于兹辰?”(《重祭外舅司徒公文》)

[5]可待:岂待。惘然:忧思貌。王氏于开成三年(838)嫁给李商隐,长期患病,于大中五年(851)病逝。李商隐在会昌四年(844)所作的祭岳父王茂元文中说:“昔公爱女,今愚病妻。”(《重祭外舅司徒公文》)

这是一首悼亡诗。全诗的意脉是这样的:锦瑟实际是二十五弦啊,为何要称“五十弦”呢?因为二十五弦已经让我的痛苦够多了,叫“五十弦”不是又翻倍吗?锦瑟你一弦一柱的完美配合,让我想起我的青春年华。想当年,我与爱妻佳偶天成、恩爱美满,就好比庄周早晨做梦陶醉于变成蝴蝶“栩栩然”双飞的快乐,但“晓梦”太短暂了;也好比望帝失去帝位后通过杜鹃啼血表达悲伤的心情,但为时已晚,再也唤不回我的爱妻了。沧海月明之夜,我就像鲛人一样泣泪成珠,以回报妻子和岳父,但也不过是沧海遗珠而已。妻子已经如同紫玉一样化成烟,在暖阳下飘逝,可望而不可即。我和妻子恩爱不能长久的情况,岂是等到今天来追忆,就是在当时已经对妻子的病体非常忧虑了。

这首《锦瑟》可以归入李商隐《无题》诗一类中,因其内容晦涩难懂,诗中典故、意象繁多,故历代对这首诗的解释众说纷纭。北宋刘攽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苏轼说是咏瑟的四种音调的咏物诗。清朝朱鹤龄、朱彝尊、冯浩认为是为去世妻子王氏而作的悼亡诗,还有自伤身世、影射政治、自序诗集等多种说法。其中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近年在刘学锴先生的影响下,“自伤”说成为主流。之所以莫衷一是,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诗人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鲛人泣珠、良玉生烟等典故,进行组合,创造出朦胧的境界,给人以多种理解的可能性。二是历代解诗的文人多不通乐,不太了解乐器,未能懂得“五十弦”和“一弦一柱”的真正含义。当然了,各家的解释大多仍有存在的价值,使得这首诗更有扑朔迷离之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常常用来表达痴男怨女的情感纠葛。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严恽(814?—870),字子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曾举进士不第。与杜牧友善,皮日休、陆龟蒙爱重其诗,曾专程造访。今存诗仅一首。

落花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1]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1]冉冉:形容柔媚美好。

所谓“琪花瑶草,正以不多为贵”,晚唐诗人严恽今虽仅存诗一首,但这一首已足以让其诗名万世不朽。这首《落花》是咏春之作,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把春花当作有感情的生物,不仅和春花交谈,还询问它是为谁开放,又为何凋零,饱含诗人对春光、春花的喜爱和珍惜之情。全诗流畅平易,老妪能解,故能脍炙人口。杜牧曾作《和严恽秀才落花》和之,诗云:“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温庭筠、韦庄、欧阳修、苏轼等名家也竞相模仿后两句。苏轼模仿得最有意思:“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尽日问花花不语,

为谁零落为谁开?

李频(815—876),字德新,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人。少时师从乡人方干学诗,后奔走千里师从姚合。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进士及第,官至建州(在今福建)刺史。李频性格耿介刚直,擅长律诗,风格清新俊逸。有《梨岳诗集》,存诗200余首。

春日思归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1]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2]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1]连环:一个套着一个的一串环。

[2]音书:音讯,书信。

唐末的诗歌,普遍带有一种漂泊思乡的感伤情调。李频的诗歌自然也难以跳脱出来,像这首《春日思归》,“鬓欲斑”“壮志未酬”“音书断绝”等字句处处昭示着这种感伤、衰飒的气象。不过李频这首诗在衰飒之中仍有一丝豪情在,尤其是颔联“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乃一篇之警策,虽不似盛唐诗之雄壮,却仍有一股悲壮之气回荡其中。成语“壮志未酬”即是从此处而来,喻指宏大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

壮志未酬三尺剑,

故乡空隔万重山。

黄巢(820—884),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出身盐商家庭,以贩私盐为业。善于骑射,亦有诗才,但屡试不第。唐僖宗乾符元年(874),王仙芝在河南起兵造反,次年六月黄巢在山东起兵响应。乾符五年(878)王仙芝死,黄巢被推为主帅,次年冬攻入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中和四年(884)六月,黄巢败死狼虎谷。今仅存诗两首。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1]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2]

(第四季1次)

[1]飒飒:形容风吹动树木枝叶等发出的声音。

[2]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

这是黄巢所作的一首咏物七绝,对菊花在寒冷的秋天才开放的处境抱不平,于是表达了要主宰自然规律、重新安排事物命运的宏伟抱负,也昭示了青年时期的黄巢想要变革现有社会秩序的远大抱负。在艺术上,采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兴味盎然。“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一联,语虽跋扈,却也不失领袖人物应有的雄壮豪迈。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1]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2]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一季1次,第二季1次,第三季1次,第四季1次)

[1]不第:科举落第。

[2]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习俗。这里用“九月八”主要出于押韵的角度所做的变通。

黄巢在造反之前,曾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无功而返。此诗当是其科举落第后所作。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越发不满,借咏菊花来抒发自己的抱负。黄巢在诗中采用比拟手法,将菊花塑造成为一位性格坚韧、气势强盛,且富于斗争精神的强者形象。黄巢造反时,就自号“冲天大将军”。“满城尽带黄金甲”想象大胆新颖,因被一部电影用为片名而广为流传。

满城尽带黄金甲。

陆龟蒙(830?—881),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举进士不第,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省甪直镇),不与流俗交接,与皮日休、罗隐、吴融为友,其中与皮日休唱和很多,世称“皮陆”。今存诗600余首。诗歌之外,小品文亦有重要成就。

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1]

蝮蛇一螫手,壮士疾解腕。[2]

所思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尊:酒器。

[2]蝮蛇:一种剧毒蛇类。螫(shì):毒虫刺人。

这是一首五律体裁的离别诗。古来的离别诗,一般以抒发离愁别恨为主要内容,以低回缠绵为情感基调。陆龟蒙的这首离别诗却令人耳目一新,写得挺拔刚健、慷慨激昂。“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开篇即施以洒脱之笔,奠定了全诗的昂扬基调;颔联塑造了一位潇洒壮伟、气宇轩昂的大丈夫形象;颈联又通过“蝮蛇螫手,壮士解腕”的事例揭示大丈夫不畏险阻的牺牲精神;尾联以议论作结,点明大丈夫的志向在于建功立业,昂扬基调始终贯串全篇。

丈夫非无泪,

不洒离别间。

新沙[1]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2]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3]

[1]新沙:海边新涨成的沙洲。

[2]渤澥(xiè):渤海的别称。

[3]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座仙山之一。紫芝:紫色的灵芝,传说中的仙草。

陆龟蒙生活的唐末咸通、乾符年间,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这首讽刺诗就是以这种黑暗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创作的。诗人通过叙述渤海中新出现的沙洲被官府迅速知悉的事实,揭露了统治者对百姓敲骨吸髓的赋税剥削,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疯狂地步。该诗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并用幽默诙谐的口吻表达出来,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蓬莱有路教人到,

应亦年年税紫芝。

浮萍

晚来风约半池明,重叠侵沙绿罽成。[1]

不用临池更相笑,最无根蒂是浮名。

[1]绿罽(jì):绿色毛毡。比喻池面上绿色浮萍。

咸通十年(869),陆龟蒙和皮日休在苏州结识,以后两人交情日笃,经常互相唱和,这首诗就是陆龟蒙给皮日休的和诗之一。皮日休先作《木兰后池三咏》,分咏浮萍、白莲、重台莲花三物,陆龟蒙继作《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以和皮作。皮日休的《浮萍》诗云:“嫩似金脂飏似烟,多情浑欲拥红莲。明朝拟附南风信,寄与湘妃作翠钿。”皮日休的这首诗典故充塞、遣词华艳,充满雕琢之气;而陆龟蒙之作则显得平易畅达,语言朴淡,末句“最无根蒂是浮名”更在立意上高出皮作。此句今天多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太在意虚名。

最无根蒂是浮名。

曹松(831?—902?),字梦徵,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人。屡试不第,直到光化四年(901)才以71岁高龄及第,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今存诗140首,主要学贾岛,工于炼字炼句。

己亥岁二首(其一)[1]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2]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四季2次)

[1]己亥岁:唐僖宗乾符六年(879)。

[2]樵苏:砍柴刈草,引申为日常生计。

曹松所处的唐末时期,社会矛盾已经累积到临近总爆发的关口,千疮百孔的唐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唐代战事多发生在边关或中原地区,江南则相对安宁,诗人在首联采用以点见面的手法,通过江南地区汇入“战图”这一点,即可反映出整个唐王朝在此时已是烽烟四起、兵荒马乱的全面战争的状态。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黎民百姓连打柴、割草这种简单平安的“樵苏之乐”都不再拥有。尾联转向议论,面对民不聊生、无可救药的社会现实,诗人发出沉痛的呼喊:莫要再提什么拜将封侯之事,因为一个将帅的功成名就,不知是由多少战士的无辜牺牲换来的!这一联中的“一”与“万”,“成”与“枯”形成强烈对比,将诗人的沉痛、悲愤的情感烘托到极致。“一将功成万骨枯”已为成语,今天多用来表达一个领袖人物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利益换来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

罗隐(833—909),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科举生涯长达28年,终未及第。晚年在杭州钱镠幕府终老,屡劝钱镠发兵兴复大唐,其忠义人格非一般诗人可比。罗隐诗文兼擅,以讽刺诗和小品文成就最高。今存诗500余首。毛泽东对罗隐诗特别偏爱,在其圈画、批注过的唐诗中,罗隐诗最多。此外,“罗隐秀才”的传说故事达200多种,在唐代文人中独一无二。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由于生活在极度黑暗腐败的唐末时代,罗隐一生坎坷,志不得伸,曾十举进士而不第。受这种生存处境和人生遭际的影响,罗隐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许多不平之鸣,或以锐利笔锋揭露现实之丑恶,或以豁达笔调自遣胸中之愤懑。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他个性鲜明,心态豁达,不为得失所累,只顾眼前喝酒。实际上暗含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全诗不用典故,无生僻字,虽言浅而意深。“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句广为传诵,也常用作劝解语,劝喻人们应乐观豁达,而不要过分执着于忧愁。现已为成语,比喻过一天算一天,形容人没有长远打算。

今朝有酒今朝醉

嘲钟陵妓云英[1]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2]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3]

(第一季次,第二季1次)

[1]诗题一作《偶题》。钟陵:指今江西南昌市。

[2]掌上身:此用赵飞燕典故。据《飞燕外传》载,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态轻盈,能为掌上舞。此用于赞美云英体态窈窕美妙。

[3]可能:怎能。

罗隐曾于大中十三年(859)初赴举之日,在钟陵宴上结识了当地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十二年后再遇云英,见她仍没有出嫁,未脱风尘,而自己也久试不第,感叹各自身世,遂写下这首《嘲钟陵妓云英》。全诗采用欲扬先抑和侧面衬托的手法,以人写己,寓愤慨于诙谐,耐人寻味。成语“云英未嫁”即出自本诗,多用来比喻女子年龄很大尚未出嫁。

我未成名君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1]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2]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3]

(第二季1次)

[1]胜(shēng):能承受、禁得起。

[2]解语:懂得说人话。

[3]韩令:指韩弘,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为中书令(即宰相)。韩弘功成名就后,曾下令砍牡丹。

这是一首用七律写作的咏物诗。牡丹贵为花中之王,与生俱来一种倾国之美貌和高贵之气质,即使美艳如芍药也只是牡丹的近侍,芙蓉也为避开牡丹之芳尘而屈身池中。尽管如此,如若牡丹被韩弘这干人等砍去之后,即使再高贵、再美艳,这些“秾华”也只能被辜负,而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作者在此借牡丹花自喻,表明自己满腹才华,却一直无人赏识、志不得伸,同时也讽刺了这世间的不公。“任是无情亦动人”一句常常为后人所引用,如秦观《南乡子》词云:“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再如《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钗抽得牡丹花签,上题“艳冠群芳”四字,签云“任是无情也动人”。此句是唐人咏牡丹诗中最传神最有韵致的诗句。

任是无情亦动人。

牡丹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1]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2]

(第二季1次,第三季1次)

[1]一抺檀:一抺檀晕,指火红色。

[2]太真:即杨贵妃,道号太真。凭:倚靠。阑干:即栏杆。

以七律体来咏物议论,可谓罗隐首创。这首《牡丹》可与前一首《牡丹花》参看,都是借咏牡丹来自况。沈德潜《唐诗别裁》选唐代牡丹诗只选这一首。“带雨方知国色寒”一句写尽了牡丹的娇媚富贵以及人们对它的怜爱和疼惜。清人认为这七个字乃写牡丹的千秋绝唱。

带雨方知国色寒。

水边偶题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1]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2]

[1]丘轲:指孔丘、孟轲,即孔子、孟子。周召(shào):即周成王时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并称。两人皆有美政。

[2]蒙邑先生:即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罗隐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他看来,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常理,即使穷愁困顿如孔子、孟子一般也不应暗自哀叹,即使显达如周公旦和召公奭,最终也将归于尘土。诗人赞赏的是庄子的人生态度,淡泊自守、顺应自然。但实际上,这首诗更深的一层意蕴,仍然是一种对于自身遭际的“不平之鸣”,透露出的是内心的愤懑和无奈。颔联“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是描写人生短暂或人生易老的名句。

只知事逐眼前过,

不觉老从头上来。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1]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一季1次,第三季3次)

[1]占:此处为韵脚,应押平声韵,故变读为zhān。

罗隐一生作了大量的咏物诗,基本都用七律或七绝体写成,这首七绝咏蜂诗便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这首诗赞美了蜜蜂不论艰难险阻,一生辛勤劳作的高贵品性,同时也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予以无情的讽刺。罗隐诗歌中名篇名句甚多,该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一联通俗易懂、寓意深厚,后世常用来形容努力的成果被别人占有。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西施[1]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2]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3]

(第三季2次)

[1]西施:越国美女,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美貌动人,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

[2]时:时运,时势。

[3]是:因为。

这是一首七绝体的咏史诗。历来咏西施的诗篇甚多,大多从其美貌和历史作用两方面着眼。传统的观点就是认为西施“红颜祸水”,把亡吴的主要原因归之于女色。罗隐不赞同这种观点,在他看来,家国的兴亡成败实际是“时”的结果,将亡吴之责归于西施,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罪责。罗隐的观点有理有据,富于逻辑性。尾联“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通过反问的手法,引起人们对“红颜祸水”这种褊狭观念的反思,启示人们应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家国兴亡的历史原因。诗用顶针手法,有民歌风味。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筹笔驿[1]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2]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3]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4]

[1]筹笔驿:相传蜀相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军筹划于此,在今四川广元县。

[2]南阳:诸葛亮曾隐居的隆中(今湖北襄阳),当时属南阳郡。

[3]孺子:指蜀后主刘禅。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冠剑:指文臣、武将。谯周:蜀臣,曾力劝后主刘禅降魏。

[4]驿:驿站,指筹笔驿。

这是一首七律体的咏史诗。诗人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十分欣赏,但他却时运不济、英雄末路,最终未能在有生之年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罗隐对此感到无奈和惋惜。同时诗人也对懦弱昏庸的蜀国后主刘禅加以贬斥,对力主降魏的奸臣谯周之流投以嘲讽。颔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意为事情的成败与时运密切相关。毛泽东一生非常喜爱这两句,曾引用这一联来点评南朝梁武帝萧衍。现在常用来作为人在成功或失败时的感叹语。尤其是“运去英雄不自由”一句,是罗隐一生的写照,写尽了英雄人物生不逢时、无力施展才华的悲哀。“时来”“运去”不是英雄人物所能左右的。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

夏州胡常侍[1]

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2]

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3]

(第三季1次)

[1]夏州:故址在今陕西靖边东北。东晋时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后改为夏州。

[2]勃勃州:即夏州,夏王赫连勃勃占据的地方。

[3]陇蜀:陇即甘肃一带,蜀即四川一带。两处都是边关地带,多战事。

地处西北边塞的夏州一带历来是兵家必争、战事多发之地,东晋时赫连勃勃就曾占领此地建立割据政权。罗隐在经过夏州时,见到驻守此地的胡常侍的部队军容整齐、兵强马壮、骁勇善战,认为这乃是边关之幸、国家之福,遂对其大加赞扬和鼓励。其中颈联“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最为精辟,寄寓其应为民族和国家利益肝脑涂地,而不应利用权位谋求私利。这一联后来也成为历代官员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座右铭。

家财不为子孙谋。

章碣(836—905),字鲁封,桐庐(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诗人章孝标之子。咸通末已有诗名,然累试不第。隐居故乡而终。章碣首创“变体”七律,所谓“变体”,即在律诗八句之中单句、偶句平仄声各自为韵。今存诗26首。

焚书坑[1]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2]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3]

[1]焚书坑:秦始皇焚烧诗书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2]竹帛:代指书籍。帝业:皇帝的事业。这里指秦始皇统治天下,巩固统治地位的事业。关河: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关,函谷关。河,黄河。祖龙:代指秦始皇。

[3]山东:崤山之东。刘项:即刘邦和项羽。元来:本来。

章碣所创的“变体”七律虽一时风行,但这种诗除了读来音节响亮之外,内容和艺术上实无甚可取之处,流传下来的名篇也很少。倒是这首七绝咏史诗《焚书坑》令人眼前一亮,作者对秦始皇焚书的荒唐行为予以冷峻而幽默的讽刺,委婉诙谐,怨而不怒,可谓历来咏“秦火”诗的上乘之作。尾联尤妙,以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讽刺秦始皇的焚书策略。后来这一联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人,最终必将事与愿违、自食其果。

刘项元来不读书。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屡试不第,乾宁元年(894)年近60才进士及第。中和三年(883)在洛阳作长诗《秦妇吟》,人称“秦妇吟秀才”。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后来王建称帝,以韦庄为相。韦庄诗词兼善,今存诗300余首,词50余首。诗多以伤时、怀古为主题;词多写离情别绪及自身的生活体验。有《浣花集》十卷。

台城[1]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2]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台城:也称苑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原为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

[2]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皆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韦庄客游江南,于金陵凭吊六朝遗迹,感叹历史兴亡,遂写下了这首吊古伤今之作。金陵曾是六朝古都,从东晋至南朝台城一直是皇宫和中央政府所在地,当年曾繁华至极,在唐朝被降格为江宁县(后又改名上元县),加上晚唐王朝已经全面走向衰落,覆亡之势已成,昔日繁华的台城已经荒废不堪。今昔的强烈对比,激起了诗人内心无限的感伤与怅惘。尾联“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采用反衬手法,不问兴亡、终古如斯的台城烟柳,与转瞬即逝、繁华成空的六朝时代形成鲜明对比,以柳的“无情”反托出了人的无限伤痛,深寓世事沧桑之感。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3]

(第三季1次)

[1]游人:这里指漂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称。合:应当。

[2]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皓腕:洁白的手腕。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3]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词中的“江南”,是江浙一带水乡,韦庄避黄巢之乱,从家乡长安逃到江南,投靠镇海节度使周宝达六七年时间,此词即写于此间。张惠言《词选》和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都说“江南”指西蜀,大误。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美和人物美,通过江南水乡的令人依恋,反衬故乡的离乱残破和令人伤痛。

全词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谋篇布局上,开首两句与结拍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如芙蓉出水,自然秀丽;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聂夷中(837—907?),字坦之,河南中都(今河南洛阳)人。出身寒微,咸通十二年(871)进士及第,授华阴尉。擅长五言古诗,多描写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语言朴实。今存诗30余首。

伤田家[1]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2]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3]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4]

[1]题目一作《咏田家》。

[2]粜(tiào):出卖谷物。

[3]剜(wān)却:用刀挖掉。

[4]绮罗筵:即绮筵,华美丰盛的筵席。逃亡屋:指贫苦农民无法生活,逃亡在外留下的空屋。

唐朝末年,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统治者加紧了对黎民百姓的盘剥压榨。聂夷中的这首诗高度概括了唐末社会的黑暗现实,愤怒地控诉了统治阶级形形色色的高利贷给农民所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弱势的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颔联“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言简意赅,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高利贷吮血噬骨的残酷剥削本质。后来“挖肉补疮”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湖南人。屡试不第,因巴结宦官,被归入“芳林十哲”之一。黄巢军攻入长安时(880),随唐僖宗逃到成都,因而在中和二年(882)被赐进士及第。今存诗36首,多为七律,取材狭窄,诗风清丽,气格较弱。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1]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2]

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3]

(第二季1次)

[1]蓬门:茅屋的门,指贫女之家。绮罗香:指富贵人家妇女的服饰。

[2]风流高格调:指格调高雅的妆扮。怜:爱。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

[3]苦恨:非常懊恼。压:刺绣的动作。裳:读cháng。

秦韬玉诗歌虽取材狭窄,气格较弱,大多数作品并不出彩,但这首《贫女》却堪与第一流的诗歌相媲美。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独白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抑郁和苦闷,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其遭际表示深切的同情。作者也可能是以贫女自况,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情。末句“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句广为流传,后来浓缩为“为人作嫁”的成语,用来比喻空为别人忙碌辛苦。《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曾化用此句:“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他人作嫁衣裳!

韩偓(842—923),字致光,小名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少有诗才,姨父李商隐称赞其“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及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唐亡隐居福建南安。中年自编《香奁集》,多写男女闺情,风格绮艳,后世称“香奁体”。今存诗300余首。

哭花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1]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2]

[1]香结:花苞。委地:散落于地。

[2]争(zhēng):怎,怎么。

这是一首咏物七绝。诗人感于花之美艳不能长久,流露出其细腻、惆怅的惜花之情。但伤心人自有怀抱,不仅借哭花表达世间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也隐隐透露出时世、韶华的凋丧。末二句以西施喻花,描写美艳的花朵被夜来风雨打落于地,这种情形怎能不令人痛惜?一般诗词都是以花喻美人,而这里以美人喻花,颇为新颖。后两句曾为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六丑·落花》化用,词云:“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若是有情争不哭,

夜来风雨葬西施。

张泌(bì)(842?—914?),字子澄,唐末至五代初期人,诗词兼擅。今存词28首,诗20首。《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被鲁迅翻译改编为《唐朝的钉梢》,收入《二心集》。

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1]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谢家:泛指闺中女子。晋代谢奕之女谢道韫、唐代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皆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指闺中女子。阑:栏杆。

这首七绝小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历来知名度较高。该诗描写的是诗人与情人别后的情景和心绪,表达出深切的相思之苦。首句写梦中重聚,依依不舍;次句写当年景象,物是人非;三句写明月有情而伊人无意;四句写落花有恨,却慰藉无人。三、四两句乃是“情痴”之语,情景交融,含蓄深婉,写出了离别后诗人的思忆之深切,以及思而不见的无奈和惆怅,极易引发有相同境遇之人的共鸣。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

鱼玄机(844?—868),初名幼微,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补阙李亿妾,因正室不容而至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因私刑打死婢女绿翘,被京兆尹温璋处死。鱼玄机生性聪慧,与温庭筠为忘年交,与李冶、薛涛并称唐代三大女诗人。今存诗50余首。

赠邻女[1]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2]。

(第二季2次,第三季2次)

[1]题目一作《寄李亿员外》。

[2]宋玉:战国楚辞赋家,曾作《九辩》《高唐赋》等。王昌: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引《襄阳耆旧传》:“王昌,字公伯,为东平相、散骑常侍,早卒。”又引钱希言《桐薪》:“意其人,身为贵戚,则姿仪俊美,为世所共赏可知。”唐人常常以其代指情郎或夫婿。此处指李亿。

这是一首爱情诗。作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冬,是鱼玄机在长安咸宜观当道士时所写。诗人觉得有心郎超过无价宝,抒发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但有心郎难得,女子追求爱情的道路充满艰辛。她以自身的不幸遭际,道出了封建时代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悲惨、苦闷的心声。颔联“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精警,通过强烈的对比显示出真爱的难得。这两句曾被《神雕侠侣》等影视作品引用,流传很广。

易求无价宝,

难得有心郎。

王驾(851—?),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唐昭宗大顺元年(890)进士及第,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与郑谷、司空图为诗友,诗风亦相近。今存诗七首。其妻陈玉兰亦能诗,曾作《寄夫》诗云:“夫在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底花。[1]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兼:一作“全”。意为全、尽。

王驾存诗虽仅七首,这首七绝《雨晴》在历代却广为传诵。该诗选取简单平常的景物,用平易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春雨过后花园的别样景致,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首联从象征春天的“花”来切入,通过雨前和雨后花的景象的对比,艺术性地概括出这场“春雨”的过程。尾联则选取了动物“蛱蝶”,转换至动态的视角。通过这样的艺术安排,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出了雨晴后的花园景象。北宋王安石曾将这首诗改动三五字,题目换成《晴景》,收入自己的文集中。“却疑春色在邻家”一句,今多用来表达对同行成就的羡慕。

却疑春色在邻家。

李山甫(生卒年不详),咸通中累举不第,光启年间,曾依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幕府为判官,后又事魏博节度使罗弘信、罗绍威父子。诗歌以七律为工,多咏物诗作。今存诗70多首。

寒食二首(其一)[1]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2]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3]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1]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两日,有禁烟火、吃冷食等习俗。

[2]澹澹:水波微微荡漾的样子。

[3]万井:千家万户。九原:九州。

李山甫的这组七律描绘的是寒食节的春景,这一首主要写“雨景”,另一首则主要写“晴景”。这个时节众人皆出门踏春,而诗人却孤身一人,落寞、苦闷之情显见。这首诗写得自然流利,尤其是颔联,以轻活之笔写眼前之景,全在不着力处见工,可谓妙笔天成,为描写春景的佳句。虽是拗救句法,却不觉其拗。全诗用了七个数字,很有特色。

有时三点两点雨,

到处十枝五枝花。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出身寒微,自称“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早年读书九华山,屡试不第。唐昭宗大顺二年(891)进士及第,官至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诗歌多描写民生疾苦,语言浅俗,严羽称之为“杜荀鹤体”。

题弟侄书堂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1]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2]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第三季1次)

[1]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2]干戈:指战事。

这首七律是杜荀鹤为侄子的书堂所题写的,意在告诫弟侄要在少年时期辛勤求学,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前两联赞扬弟侄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的精神风貌。颈联从写人转向写书堂之景,出句从视觉角度描绘,对句则从听觉角度烘托。尾联以议论收束,劝勉弟侄要勤勉向学,莫要荒废光阴。这一联在后世常用作劝人向学、珍惜光阴的警句名言。

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

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1]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第三季1次,第四季1次)

[1]刺头:埋头。蓬蒿(hāo):一种草本植物。

这是一首七绝咏物诗。作者以松喻人,托物以讽,就像时人在松树幼年时不知它将来会长成凌云木一样,世俗之人也难有及早发现人才的慧眼。最后两句尤其富于哲理,意指有才能之人起初往往无人赏识,直到他功成名就之时才会受到关注和赞扬。这也是作者的自况。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崔涂(848—?),字礼山,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常年漂泊各地,为科举奔忙。唐僖宗中和元年(881)逗留湖湘,二年入蜀觅举。光启四年(888)进士及第。其诗多以漂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今存诗100首。

春夕旅怀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1]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2]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3]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4]

[1]楚城:楚地的城市。此指今武汉市。

[2]蝴蝶梦:指快乐美好的梦。庄周曾梦见自己是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杜鹃:一本作“子规”,鸟的一种,传说为蜀帝杜宇魂魄所化,常夜里在杜鹃花枝上鸣,声悲切,好像说“不如归去”。

[3]动:动辄。华发:花白的头发。

[4]自是:只是。五湖:太湖一带。这里指作者家乡。

这首七律羁旅诗是中和四年(884)崔涂漂泊蜀地,游渠州冲相寺(寺在今四川省广安市肖溪镇)时题在壁上的。首联切入主题,描写暮春景象,感叹春光易逝。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将“春夕”之景与自我的羁旅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颈联承颔联的羁旅之情而来,直诉诗人的思乡之苦。尾联借用范蠡典故,既表达了回归乡里隐居的殷切渴求,也暗含了自身仕途坎坷、志不得伸的苦闷情怀。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郑谷(851—910),字守愚,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进士及第,授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因《鹧鸪》诗得名“郑鹧鸪”。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号“咸通十哲”。唐亡后,隐于故乡。今存诗300余首,多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新通俗。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1]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2]

[1]扬子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长江,古称扬子江。

[2]潇湘:今湖南一带。秦: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由于郑谷的诗歌浅近易读,在北宋时流传甚广,几乎家诵户习,并用以教童蒙。这首七绝即是一例,语言浅切,音节响亮,流利跳脱,且富含思致。该诗通过杨柳、离亭、风笛等一系列物象,对离情反复渲染,烘托出诗人与好友深笃的友谊。明人杨慎曾列这首诗为“神品”。“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今多用来表达离别之情或分道扬镳。

君向潇湘我向秦。

王贞白(858—920),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人。早年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读书,唐昭宗乾宁二年(895)进士及第,官秘书省校书郎,后即弃官归隐。与罗隐、方干、贯休等人唱和,诗风平淡。今存诗70余首。

白鹿洞[1]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2]

(第三季5次,第四季2次)

[1]白鹿洞:即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庐山五老峰下,是中国古代最早建立的书院之一。王贞白早年曾于此地读书求学。

[2]周情孔思(sì):即周公礼法、孔子儒学。此处泛指学问。

这首七绝是王贞白的代表作,原题有两首,这是第一首。此诗平淡流易,言浅意深,历来为人传诵。尤其是第二句“一寸光阴一寸金”更是耳熟能详,已为常用成语,比喻时间十分宝贵。但这要归功于明代编写的童蒙书籍《增广贤文》,其中有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用来劝勉人们要惜时如金、潜心求知。

一寸光阴一寸金。

牛希济(872—?),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牛峤之侄。前蜀时,官至御史中丞。蜀亡,任后唐雍州(今陕西西安一带)节度副使。牛希济是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

生查子[1]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2]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3]

[1]生查子:唐教坊曲名,又名《相和柳》《陌上郎》。

[2]烟欲收:山间雾气渐渐收敛。星稀小:星稀少。

[3]犹重道:还反复说。

这是一首写恋人别离场景的词。上阕写天刚亮这一暗淡氛围之下一对恋人依依相别的场景,下阕前两句写两人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重道”更是突出两人之间的情深谊厚,难舍难分。最后两句写得尤为深刻,运用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芳草无处不在,因她的绿罗裙颜色如芳草,所以看到芳草就想起她,由芳草联想到情人,因爱情人而怜芳草,这是一种多么真切诚挚的爱恋!

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

顾敻(xiòng)(生卒年不详),五代前蜀时官至茂州(今属四川)刺史,后蜀时官至太尉。为花间派词人,词多写艳情,今存词55首。

诉衷情[1]

永夜抛人何处去?[2]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3]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1]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因毛文锡词句有“桃花流水漾纵横”,又名《桃花水》;因顾夐本词,又名《怨孤衾》。

[2]永夜:长夜,整夜。

[3]争忍:怎么忍心。不相寻:不追寻。

这首词描写女子相思苦楚难以诉说,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女子的内心独白。开头两句先用“永夜”一词铺垫久盼时间之长,进而用“抛”字、“绝”字与“永夜”一词相映衬,加深了男子的薄情寡义和女子盼君归来的不安心情。接下来三句以虚写实,用“掩”“敛”“沉”字渲染女子内心悲伤怨恨的情绪。下阕用“争忍”反问,怨中有爱,“怨孤衾”更是痴绝之情溢于言表,无数种盼而不得的忧伤都倾注在这“怨”字上。最后三句用最通俗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述,诉说女子的一片痴情,深情动人,实在难能可贵。

换我心,为你心,

始知相忆深。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中主时官至宰相。今存词100多首,是唐五代存词最多的词人,词风清丽,多写男女离情别绪和士大夫的感伤落寞情怀,王国维说他“开北宋一代风气”,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的词颇有影响。有《阳春集》。

谒金门[1]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2]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3]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4]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谒金门:唐教坊曲名,又名《空相忆》。

[2]乍:忽然。

[3]引:逗引。挼(ruó):搓,揉。

[4]斗鸭阑干:圈养斗鸭的栅栏。碧玉搔头:用碧玉做的簪子。

这首词写的是春日里一位贵族女子思念心上人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前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皱”字的运用一鸣惊人,一语双关,忽然而来的春风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女子的心。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写女子在花径里逗鸳鸯消遣和倚栏杆旁看鸭子嬉水解闷,“闲”和“独”突出女子的无聊苦闷,“斜坠”一词则形象地将女子心不在焉的情状描摹出来。最后两句女子的愁绪在喜鹊的报喜中闭幕,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吹皱一池春水”已用为成语,多比喻事不关己而好管闲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916—961),字伯玉,本名景通,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升元七年(943)即皇帝位,后被迫削去帝号,改称国主,世称南唐中主。好读书,多才艺,今存词四首,感情真挚,风格凄怨。

摊破浣溪沙[1]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2]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3]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4]

[1]摊破浣溪沙:将《浣溪沙》词上下阕末尾各加三字,称《摊破浣溪沙》,亦称《山花子》。

[2]真珠:真珠帘的省称,用珍珠串成的帘子。依前:依旧。

[3]青鸟:信使,这里指带信的人。丁香空结:这里指愁思郁结。

[4]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因战国时楚地疆域广阔,故分为三楚。

这首词写女子伤春怀远之情,感情细腻委婉,富有情致。上阕第一、二句通过女子手卷珠帘眺望的特写镜头,切入女子内心,身处深闺无可奈何的春恨倾泻而出。第三、四句用设问的笔法道出春恨之缘由。下阕继续描写女子眼中所见之景,借青鸟、丁香意象抒发思人不归的苦闷心情,情景融为一体。末两句以回望三峡的不尽江流结尾,意境开阔,更使这股愁思滔滔不绝。“丁香空结雨中愁”一句,化用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后对戴望舒《雨巷》产生影响。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今属江苏)人。李璟第六子,世称南唐李后主,在位15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国亡被俘,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多才多艺,词最有名。在南唐时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糜,亡国之后多写家国之痛,题材扩大,感情真挚。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忆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1]花月正春风。

(第三季1次)

[1]上苑:古代皇帝的园林。车如流水马如龙:指车马络绎不绝,这里描绘梦境中游乐的盛况。

这首词写梦中重温旧时游上苑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之情,抒发亡国之痛。首句开门见山地写出内心的满腔怨恨,第二句写出怨恨之来源,却未具体写出怨恨之所在。第三、四、五句连贯地表现出当年出游之时的盛大场面,良辰美景与此刻阶下囚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词到此处戛然而止,巨大的心理落差牵动着内心亡国之痛,耐人寻味。“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原是《后汉书》中的比喻,初唐诗人苏颋把它浓缩成诗句“车如流水马如龙”,李煜这里的借用恰到好处,遂为流行的成语,形容车马络绎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车如流水马如龙。

相见欢[1]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2]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第一季1次)

[1]相见欢:唐教坊曲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2]春红:春天的花朵。

这首词用春残花谢的自然景象抒发亡国之痛。上阕第一、二句既写了对春花匆匆衰败景象的惋惜,也暗喻了南唐的灭亡。第三句既写了林花遭受朝雨晚风的摧残而凋谢的惨败景象,也包含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哀叹。下阕“胭脂泪”是从杜甫的“林花著雨胭脂湿”点化而来,将雨打红花比喻成“胭脂泪”,赋予花以人的情思。最后一句语意深刻,人生的恨事常有,就像这东流的江水。这是将个人的愁恨升华为人类共同的愁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故容易引起共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

(第一季1次,第三季1次)

[1]深院锁清秋:深院被凄清的秋色所笼罩。

[2]别是一般:另有一种之意。

这首词写词人秋夜独自登上西楼,看到秋色笼罩下的庭院,凄凉寂寞的离愁不自觉地涌上心头。上阕写眼前所见之景的凄凉,无言的愁态,独上西楼的落寞,残月的凄清,深院的幽冷。“锁”字锁的不仅是深院里的秋色,还暗示了自身此刻阶下囚的悲惨现状,反映出主人公内心的伤心孤寂。下阕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千丝万缕的离愁。主人公的离愁无法理清,就像纷繁复杂的“丝”一般缠绕在心头,无法摆脱,个中滋味难以诉说,真切而自然。“剪不断,理还乱”已为成语,比喻心情愁闷难解。成语“别有滋味”也出自本篇,原意是亡国之痛的滋味别人无法体会。今用来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一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

滋味在心头。

清平乐[1]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2]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3]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4]

[1]清平乐:唐教坊曲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2]春半:春季已过半。

[3]砌(qì):台阶。落梅:指白梅花,开花较迟,所以春半时候纷纷掉落。

[4]恰如:却如。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恨的词。乾德四年(966),李后主七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他思念迫切,作有此作。上阕写主人公触景生情,开头两句奠定了全词哀婉的感情基调,第三、四句交代触目的内容,如雪花般落不尽拂不尽的白梅花,也如愁思般绵延不尽,画面感极其强烈。下阕写主人公睹物伤情,从雁归却无音信的失望转到离人的角度,写归来的遥遥无期,表达对离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最后两句意为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像越走越远,却依旧生长茂盛的春草那般绵绵无尽,突出离恨之多,离恨之长,离恨之久,离恨之深。这几句化用了杜牧诗句“恨如春草多”,将“多”字替换成“更行更远还生”,感情更强烈。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浪淘沙[1]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2]罗衾不耐五更寒。[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4]

独自莫凭阑![5]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6]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一季1次,第二季1次,第三季1次,第四季2次)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2]潺潺:形容雨声。阑珊:衰残。

[3]罗衾(qīn):用丝绸做的被子。

[4]一晌(shǎng):霎时,片刻。一作“一饷”。

[5]凭阑:凭栏,倚栏远望。

[6]江山:原属南唐的大好河山。

这首词写主人公梦醒之后的惜春伤别之意,抒发对故国生活的眷恋之情。上阕先写梦醒之后所见景色,寄寓了主人公的无限伤感,再写贪恋梦中霎时的欢乐,通过对比衬托主人公心境的凄凉悲惨。下阕写不要独自倚栏眺望,无限江山会引发无限伤感,江山易主后与故国相见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哲理性名句,是化用曹丕《燕歌行》中“别日何易会日难”。最后两句发出心灵深处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的景象让主人公心生悲伤,也与春意阑珊相照应,再用天上与人间作对照,美好一去不复返的哀叹不言而喻。成语“春意阑珊”“流水落花”“天上人间”皆出自本篇,可见李煜词的语言创造性非同寻常。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虞美人[1]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

(第一季1次,第二季1次,第四季1次)

[1]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巫山十二峰》等。

[2]雕栏玉砌:指南唐雕花栏杆、白玉石台阶等豪华的建筑物。朱颜:红润的脸色。

[3]几多:多少。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命词,抒发对故国怀念的痛楚之情。上阕通过今昔对比,描摹出人生无常的情境。春花秋月的美景激起主人公亡国之痛的悲恨之情。下阕通过对故国的回忆,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跃然纸上。最后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以问答方式结尾,蓄积的满腔忧愤喷薄而出,以长江水的无穷无尽表达出无穷无尽的愁恨,深沉而真挚。成语“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皆出自本篇,前者比喻人间最美好的时光和景色,后者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翁宏(生卒年不详),字大举,桂岭(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桂岭镇)人。约915年前后在世,不仕。入宋,寓居韶贺间。与王元、廖融等交游唱和。《宫词》(一作《春残》)等诗最为当时所称。所作诗今存三首。

春残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1]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2]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蟾辉。[3]

(第二季1次)

[1]春残:春将尽。翠帏:绿色的帷帐,这里应指女子的闺房。

[2]寓目:观看,过目。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梦亦非:梦境也不同了。

[3]萧飒:萧条冷落。蟾辉:月光。

中国文学自古就有伤春与悲秋的传统,而伤春主题多与女性叹青春流逝有关,翁宏的这首《春残》诗正是此种类型。首联以问起句,写春末百花凋残,女子无意出门,怕面对此残败景象。春残暗喻女子青春渐逝。“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花季将过,女子独立在满地落英前,看到几只双飞的燕子在细雨中穿梭,而自己苦苦等待的人却没有出现,心中油然而生寂寞与凄凉。此联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成为千古名句。北宋词人晏几道在其《临江仙》词中借用了翁宏这两句诗,使其名声大振,清人谭献赞为“千古不能有二”之名句。颈联写女子触景伤情,春去春来,自己的美好年华就在等待中渐渐消失,此时的梦境无形中增添了几许忧愁与落寞。结尾借景写情,最难以承受的是黄昏时分,又将进入一个孤独的夜晚了,暮色中月光已来临,令人倍感萧索凄清。整首诗写女子春末怀人,反复抒写她触景伤怀,忧思落寞之感,伤春实际是自伤。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1]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2]

(第四季1次)

[1]色:颜色。

[2]犹:一作“还”。惊:害怕,惊动。

这首诗一度被认为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但王维传世文集实无此诗。北宋太宗皇帝曾书写此诗,但不能确定是他所作。这是一首咏山水画的诗。全诗读起来似乎处处都违背自然规律,其实正是诗人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此句精彩之处在于写出了美的恒久性,自然中的花生命周期短暂,花开花谢,最易引起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怀,而此处的花却不受此规律约束。鸟是自然中的精灵,与人往往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月出惊山鸟”,说明鸟对突然出现的月光都有警惕,何况是人的靠近,而此鸟可任人走近来欣赏,很是神奇。

春去花犹在,

人来鸟不惊。

同类推荐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野草——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野草——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郁达夫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郁达夫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有些事,一想就流泪

    有些事,一想就流泪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艰难而沉默的时光。但只要咬牙撑过去,一切便会不一样了。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经历什么,只要坚持住,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记住,上天没有给你的,不是因为你不配,而是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这些人,这些故事,是他们脆弱或坚强的人生,也是我们共度过的美好回忆。通过这些流泪的瞬间,我们可以触摸别人的伤感、孤独和痛苦,感受别人的狂喜、温暖和力量,抚慰你的心灵,让你找到坚强的自己。
  • 诗在

    诗在

    精选诗人、作家汪文勤诗作297首,诗集分中英文两册。中文共分四部分:歌吟、游吟、畅吟、陈吟;英文分为三部分:TheLeeSide、TheweatherSide、TheWind。整本诗集古典与现代结合,佳句与佳篇并重,崇高感与伦理精神阐扬。“世界最美的书”装帧名家朱赢椿倾力设计,中英两册套装,装帧精美。探究书未来的模样。汪文勤的诗透着灵性、朴素、自然之美,诗文源于生活与自然,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 老残游记续集

    老残游记续集

    描写了丁已年冬月信在北京前门外蝶圆,有东阁子、西圆公来访,谈及近日朝廷整顿新政,满街都是巡兵。作者借老残之口,道出了官僚主义的腐败,体现出了忧愤深刻的社会内容。
热门推荐
  • 随身空间在六零年代

    随身空间在六零年代

    唐宝又笨又懒,是公认的傻子,可是有个好爹好妈,哪怕是在缺衣少食的六零年代也被养的白白胖胖的。本想着嫁人后继续过懒散的小日子,却发现嫁人后还要上学,和自己预想的悠闲日子一点也不一样。在线急等:能不能离婚继续回家做米虫?
  • 系统叫我去旅行

    系统叫我去旅行

    灵气复苏?基因觉醒!陈十方站在大时代的路口,只想吃喝玩乐,本无意改变太多!却一步步影响了整个世界!偶获系统的普通少年玩遍世界,调教地球的故事!PS:简介无能!平行世界,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瞎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纵横万界从无敌开始

    纵横万界从无敌开始

    我为天帝,当镇杀世间一切敌。颂我真名者,轮回之中得永生。为帝者,当持帝剑,斩灭世间一切敌;披帝凯,镇压恒古万世间;着帝袍,当统御诸天,君临万界。……温馨提示:以上简介与本书没有任何关系(大概)看一代逗比主角,如何纵横诸天,横压万界。
  • 游神传

    游神传

    一个懒散的小子,从小就懒惰、无所事事、自以为是、自作聪明。但是经过家族的洗礼和校园的经历让他变得成熟起来,无意间穿越时空,来到中国,发现东方仙界,成为雷阵子之徒,在中国奇妙之旅......虽然天赋不是很高,但是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机缘巧合最终成为了最颠峰的绝世强者。
  • 我能无限打脸

    我能无限打脸

    沐城,A市的一个小小打工仔,某天被一块砖头砸晕,醒来后发现自己有了超能力
  • 小怪快跑

    小怪快跑

    因为未知的原因,李华被莫名的传送到了一个奇异的魔法世界。而随着对那个世界的了解,他渐渐的发现。那是一个如同游戏一样的世界。而他现在只是玩家(冒险者)通往最终BOSS,完成救世大业路上的一颗小小的绊脚石而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灵大帝

    万灵大帝

    一元二重、三魂四灵、五象六合、七窍八门、九道归一是为万物主宰-----万灵大陆,无边无际苍穹之下,亿万生灵吾以灵帝之名,赦天下万灵,听本帝号令!——他是灵武学院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学生,空前,或许也能绝后...记住那个名字吧,呵呵,一个年轻固执的小家伙...冦拔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