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48000000012

第12章 醉踏风梢散袖行

在编修王绳武家中借寓、到圆巨和尚庙中暂住、一次又一次借住友人的小楼;住的问题,成了文徵明京中生活最大的困扰。

盘缠既罄,微薪薄俸,比起京中生活的昂贵和各种意想不到的开支,简直变得微不足道。能告贷的乡友,多已告贷过。再重新咀嚼正德初年,故友徐祯卿因失囚罚俸,落魄京师的诗作,文徵明愈发感到家的温暖,恨不得立刻回返江南,过着虽然潦倒却是悠游的岁月。

六月赁到一座宅院,似可稍稍安顿下来,但五十七两赁银,对文徵明而言,并非小的数目,只好央人辗转挪借。在极端恶劣的情绪下,六月十九日的家书,显得格外激动:

“我在此思家甚切,一言难尽;汝等可念我,作主令家小上来,不然难过活也。来时,措置些盘费来方好;盖此间俸禄、皀隶之类,仅可给日逐使费耳。”(注一)

家书寄出后,孤独寂寞的文徵明,便开始盘算日子:如无阻碍,家书将于八月中抵达苏州,正值家家户户团圆赏月之际。倘能体念他京中度日如年的苦楚,妻子当即收拾起程,预计九月尽,十月初,他就可以有一个稍具规模的家,重新恢复生活的常轨。

事实上,文徵明所以感到痛苦难耐,渴欲辞官归里,除了经济拮据、生活不惯之外,动荡不安的局势,很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压力。想到先师李应祯为了拒写佛经,叔父文森因疏论夤缘求进者遭受扑、笞之刑。正德年间,不知多少忠臣义士,为了抑制中官专横,诤谏皇帝微服出巡及御驾南征,惨遭非刑、饱受屈辱。一旦面临种种困境,人微言轻的他,将不知何以自处!

从文徵明任职翰院的闰四月开始,年轻的皇帝用太监崔文之言,日以继夜地在宫中建醮。给事中刘最,疏劾崔文左道旁门,糜费公帑。朱厚熜于盛怒之下,立刻把刘最谪为广德州判官,进而逮下诏狱,改戍邵武。从此上行下效,许多希图幸进之臣,纷纷献上长生之术,或以青词干进。

正德七八年间,文徵明曾两度为文,推崇刑部尚书林俊的德望和文才武功。盛称这位父执的满腔忠义、不畏权势,以及功成身退,不恋利禄的高尚节操。在文徵明心目中,林俊是当今读书人的一个典型,朝廷的柱石。然而,就在文徵明进京两个多月后,屡进屡退,历经四朝的林俊,却再一次面临去就的抉择。

朱厚熜即位之初,林俊被召在道,就疏请年方十五岁的少年君主,多亲近儒臣,先求正心,而后再发为号令,以浑朴为天下先。不要为了迁就现实,改变锐意革新的初诏。

林俊入京时候,正值暑月,经筵已经辍讲多时,林俊历举祖宗勤学求治的故事,并力谏:

“亲大臣、勤圣学、辨异端、节财用。”(注二)

无如这位看来英明而满怀自信的新君,像前朝皇帝朱厚照一样,对中官亲近而信赖,加以其对道术的执迷,使起自福建田间的老臣林俊,忧心忡忡,生恐他步上朱厚照的覆辙,为生民和社会带来无止境的灾难。

而导致林俊挂冠求去的导火线,也正由于嘉靖皇帝干涉司法,对作奸犯科的内臣,曲予维护所至:

中官葛景等奸利事觉,为言官纠举,朱厚熜不交法司审讯,却诏下司礼监察办,想借以大事化小。职司刑名的林俊力主宫、府不可异体,应下法司公讯,以昭平明之治。

中官谷大用,霸占民田万余顷;对于林俊的指控,嘉靖皇帝竟不加理会。

导帝修庙、建醮的内官崔文,其家人向匠师索贿不获,便嗾使崔文几乎把匠师活活杖死;案下刑部究治未决。嘉靖皇帝却传中旨,移镇抚司办理;又是对法司职权的一种挑战,也是企图大事化小的办法。林俊一面留住人犯,不予遣送镇抚司,一面当着盛怒的皇帝,据理力争:

“祖宗以刑狱付法司,以缉获奸盜付镇抚;讯鞫既得,犹必付法司拟,未有夺取未定之囚,反付推问者。文先朝漏奸,罪不容诛,兹复干内降,臣不忍朝廷百五十年纪纲,为此辈坏乱。”(同注二)

此外,无论对交结许泰等朋党要犯的处置,对尊崇兴献王和王妃大礼的看法,他都无法苟同年轻统治者的主张。他感觉自己与其尸位素餐,负天下苍生的厚望,不若乞归故里。

林俊前后乞身八次,可见其去意之坚。

他于嘉靖元年暑月来京,对新朝的诸多乱象,似乎已经见出端倪。他的独宿朝堂,于去就之间,大概早已有所抉择。其诸多诤谏与辅佐措施,也不过是想尽人事,听天命,聊尽读书人的一点心意。二年初秋,林俊萧然离京;距其出山,前后不过一年有余,留下满朝文武的迷惑和叹息。

文徵明黯然神伤地诗送这位致仕尚书之余,不免也有一叶知秋的感叹。

另一位四朝元老,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也已萌生了退意:

杨廷和是文徵明翰林院的好友修撰杨慎的父亲。也是文徵明所预修《武宗实录》的总裁官,因此,彼此之间并不陌生。杨廷和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成进士;杨慎七岁作《古战场》文,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青苔之骨”的警句,传诵一时。父子二人的才思和文学造诣,使文徵明大为景仰。

正德皇帝崩殂之后,杨廷和首先主张,大行皇帝无嗣,应遵照“兄终弟及”的祖训,立兴献王的长子,孝宗从子,大行皇帝堂弟朱厚熜为君;对嘉靖皇帝而言,杨廷和实有册立之功。

遣散边军、罢皇宫内的威武营及团练诸军、革除为正德皇帝诸多皇店和军门办事的官校、放还四方进献的美女、谋诛佞幸江彬……几乎所有正德皇帝遗留下的残局败政,都由杨廷和渐次收失,使朝廷恢复了运作的常轨。

嘉靖登极诏书,即由杨廷和所草,其中把正德间的蠹政,全部加以厘正或剔除,裁汰各种作威作福的冗员和倖进,多达十四万八千七百余名,节省公帑,减少漕运粮米,更无法计算。这道登极诏书一经颁布,普天之下,欢欣雷动,中外臣民,皆称颂新天子为“圣人”,并称颂杨廷和对国家社会的丰功伟绩。然而,在尊崇兴献王的大礼之议,嘉靖皇帝与这位肱股之臣,却相持不下:

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即欲尊崇本生父母兴献王和王妃为“皇帝”、“皇后”。采纳张璁“继统不继嗣”的论议,认为他所继承的仅是明朝的大统,并非过继为孝宗的后嗣,因此,只能称孝宗为“皇伯考”。

杨廷和认为,三代以前圣王,莫如虞舜,舜受帝尧禅让登基之后,未闻追崇其生父瞽叟为帝;三代以后君主,贤莫如汉光武,光武中兴之后,也未闻有追尊生父南顿君为帝之举。

他又引据汉哀帝和宋英宗的故事,来析论当前的大礼之议。

汉成帝无子,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哀帝。但定陶王并无其他子嗣,为免此一藩国就此灭绝,成帝另以楚王孙景,接续“定陶王”的香烟;汉儒师丹以为得礼。

宋仁宗无嗣,抱养濮王之子赵宗实于宫中。仁宗崩殂后,赵宗实继承大统,是为英宗。即位后,本于对生父濮王的孝思,下诏议崇奉濮王典礼。司马光主张可以晋封濮王为高官、大国。但身为最高统治者,却要继统继嗣,不能以生养之私恩,而废公义。此事虽然引起欧阳修和韩琦的反对,形成政争,但宋儒程颐,却同情司马光一派的主张,他检讨濮议事件的过程说:

“言事之臣知称亲之非,而不明尊崇之礼,使濮王与诸父等;若尊称为‘皇伯父濮国大王’,则在濮王极尊崇之道,于仁宗无嫌贰之生矣。”(注三)

依据上陈史例,杨廷和等上议,嘉靖既已入承大统,兴献王又无其他子嗣,不妨援定陶王故事,以益王的儿子朱厚炫,过继为兴献王之后,以奉祀香烟;不宜在京城之中为兴献王立庙。当今天子则应称孝宗为“皇考”,称本生父母为“皇叔父”、“皇叔母”;不宜追尊为“帝”、“后”。

嘉靖皇帝母子,对群臣所议大为不悦,认为把伯父母改称父母,把本生父母改称为叔父母,实在有些不伦不类;而且,诚如张璁所言,母子相见时,如何能行君臣之礼?

从此展开无休无止的争论,使整个朝廷政务,仿佛进入风暴之中;文徵明晋京前后的宁静,不过是台风眼中的宁静而已。这期间,皇帝一次又一次命群臣复议、或按自己的意见批示。文武百官则一再重申前议,杨廷和更四次封回御笔亲批。除了经常面奏之外,又以三十余道奏疏,阐述他一贯的主张;皇帝也未加采纳。

对这位既有册立之功,尽除前朝弊政,把他带入治道的元老重臣,嘉靖皇帝无比的敬爱。但,他所敬爱的杨廷和,为了维护明室的皇统与宗祧,却千方百计地阻碍他对父母的私情和孝意,使朱厚熜心中,又充满了畏惧和怨恨。相形之下,远在南京的刑部主事张璁,反而成了他政海波澜中的一块浮木。在这种矛盾心情下,朱厚熜有时恨不得杨廷和早日离开都城。至于皇帝左右,其中有被裁抑了的权贵、佞倖的戚友、张璁的同调、意图左右少君的中贵……则伺机进言,弹劾杨廷和的专恣,指其缺乏人臣应有的礼统。演变至此,一向深信皇帝年少英敏,只若在自己耐心辅佐下,不难达到太平化境的杨廷和,也不能不心灰意冷,萌生退志了。

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杨廷和与杨慎固然父子同心,文徵明的其他好友,如薛蕙、陈沂等,为了帝系大统,有的著书立说,有的准备奏疏,皆欲据理力争,牺牲身家性命,在所不计,并把始倡异议的南京刑部主事张璁,视同寇仇和奸佞,而张璁却是文林任永嘉令时,所识拔出来的门下士;文徵明不但深为惋惜,并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对张氏的轻蔑与排拒。

长伯虎、徵明十一岁的都穆,早在正德七年为礼部主客司郎中任内致仕。嘉靖元年,受抚臣之荐,进阶为中宪大夫。都穆为官清正,做礼部主客时,对来去频繁的诸夷贡使,柔远有道,使国体大受尊重。当他奉遣以副使册封庆阳王妃时,王府赆以腆币,都穆拒而不受,一时传为美谈。都穆致仕的时候,囊无余资、乡无田庐,萧然而归,朝野人士,莫不对他的清风亮节,大为赞叹,朝廷更加以太仆寺少卿职衔,以酬其劳。

回到苏州之后,太傅王鏊,首先以欣喜的心情,迎接都穆致仕还乡,使他的隐居生活,又添了一位游伴:

“似我归来亦未迟,夫君得谢又先之。清朝况是悬高位,白社多缘赴夙期。到处溪山同载酒,故园风物尽裁诗。一场好梦今朝觉,却任傍人道是痴。”(注四)

每日粗茶淡饭,无分日夜地埋首著作或校仇古籍,都穆生活,似乎很快地便平静下来。

有一次乡人娶妇遇到风雨,灯笼吹灭,又缺少火种,迎亲队伍,立刻陷于一片黑暗之中,不知所措。

突然有人想到,南濠都穆,经常夜读,必定灯火未熄。及至前往破旧的都府扣门,果真得到火种。

育有二男二女的都穆,加上抚养孀妹、孤甥及尚未成年的幼弟,时常衣食无着,饥寒交迫;他却淡然一笑说:

“天壤间当不令都生饿死!”(注五)

在他那形同止水般的心中,如果也潜藏着一些涟漪,那就是被青年时代好友唐伯虎的误解。尤其当他步上金阊门楼,远眺茂林隐隐的桃花坞,胸间不禁激起一阵跳动。有时,他想请友人从中调停,但往往未待友人启齿,敏感的唐伯虎,却先在应邀的信札中约定:

“顷承折简,知梨花酿熟,专待酒徒共醉,有此良机,何敢方命?惟未知穆伧亦曾被邀否?此奴如在座,足使刘伶狂唾,毕卓远遁矣。仆有夙憾,未能与继见耳。……”——《与王履吉》(注六)

此外,终生无法治愈心头创伤的唐伯虎,更在赠王宠吉的饮酒诗中,发抒郁积于胸的感慨:

“我观古昔之英雄,慷慨然诺杯酒中,义重生轻死知己,所以与人成大功。我观今日之才彦,交不以心惟以面;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变时心已变。……”(注七)

直到伯虎,为回避这位旧日好友而跳楼事件发生后,望桃花坞兴叹的都穆,才知道壮年时代在北京所留下的憾事,已化解无望,随着渐增的白发,怕只能埋恨于九泉之下了。

嘉靖改元的孟春,唐伯虎埋首整理旧作,准备付梓的同时,依旧创作不辍。

“今朝人日试题诗,更簇辛盘煖酒卮,杨柳弄黄梅破白,一年欢赏动头时。”(注八)

他以题扇面的七绝和《一年歌》,作为人日试笔。

那歌,又是被许多人看成“乞儿唱莲花落”般的七言古诗。

“……一年细算良辰少,况又难逢美景和。美景良辰倘遭遇,又有赏心并乐事;不烧高烛照芳尊,也是虚生在人世!……”

歌词劝人良辰难遇,及时行乐;但又像喃喃自语地警惕:“人生苦短,来日无多”。平淡质朴,却使人感到有如秋虫的悲鸣。

入秋,他又画了幅竹子的扇面,题诗清新典雅,一反前歌的俚俗,颇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意味:

“细雨鸣鸠苦竹生,闲将水调弄新声。他年炼就轻如叶,醉踏风梢散袖行。”(注九)

不久之后的七月二十五日,飓风突起,掀屋拔树,平地波涛,王鏊、王宠叔侄,均有诗吟咏其事。连吴江县城,也遭洪流围困,秋季的收成,就此变作泡影,有人不免联想到,可能是新天子失德的警兆。

二年春天,蔡羽、文徵明双双应公车之召,深居桃花庵中的唐伯虎,虽然依旧自摘梅苞浸酒,扫梅蕊中的积雪,用活火烹以瀹茗,荡涤尘心,但终觉有一份难以言说的寂寞。

枝山虽然致仕家居,但他们雅不若青年时代,歌楼舞榭,往来频繁。石湖荡舟、虎丘山行乞、联手向扬州盐运使骗取修葺玄妙观的白银,十日之间在扬州画舫和曲巷之间挥霍一空……这一切,只能在回忆中咀嚼玩味。两位好友,一个年逾耳顺,一个半百有余,虽然相去咫尺,却愈来愈少相会。

年纪愈老,似乎愈能体会朋友间那个“淡”字,伯虎在给枝山的一封信上说:

“古今交道纷然,要其善全始终者,莫如一个‘淡’字。仆之与足下,累日一见,累月一叙,其何淡也!乃生平所以奉足下者,论学则师,论齿则长,论心则一人而已;故相忘不计形骸,相信不渝金石。一朝投合,此肺肝也;十年晤见,此面目也……”(注十)

剖析、玩味,唐伯虎把这个“淡”字,归结为最长远,最可贵的交情:

“……以是言交情,谓天下最淡者,孰如我两人!谓天下最浓者,亦孰如我两人!相与终古,无可间矣。”

“……再托生来侬未老,好教相见梦姿容。”(前已引录)

在漫漫寒夜中,他也想到文徵明畏如蛇蝎,却与他死生相许的亡妓徐素。随着远方的更鼓,唐伯虎好像隐约地听到她的歌声。那是他特意为她作的曲,由她自谱自歌。

每当他品味自己浸的梅苞酒时,就想到徐素——这薄命佳人所独擅的浸木樨酒,无论色香味,都是上上之品。辗转无眠中,他仿佛从映雪的窗纸上,窥视到她那苍白的面容。沙沙的风响,恍惚地感到,她正以素手,折取绽放的寒花。

唐伯虎对她的情况了解得愈多,就愈为她惋惜、悲戚。他对这位误堕烟花少女最早的印象是聪慧、娇憨,擅长度曲和唱曲。每次见到他时,总是笑脸相迎,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因此,他才跟祝枝山设计,用她来困窘生平不近歌妓舞儿的文徵明。

那次,他让她藏身舱尾,然后祝枝山、文徵明和三数游伴相继登舟。

“……俟荡舟中流再出见,则不虞征仲远遁矣。……”(注十一)

这是他前一天在信中和祝枝山约定了的调侃方式;其实,与其说是“困窘”、“调侃”,毋宁说是想借着徐素秀婉温顺而又娇憨的性格,使固执、拘谨而带有头巾气的文徵明,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天地之中。唐伯虎觉得,像他们这样文人雅士,无论放舟石湖,或在虎丘可中亭内饮酒赋诗,中间伴着一个红袖佳人,美目流盼,清歌一曲,才真正算得上入画。

哪知文徵明见到徐素,竟畏之如虎,她愈走近他,他愈是急得大喊大叫,甚至不惜赴水以遁。此事固然引起一场哄笑,传为士林佳话,但伯虎事后思之,也有几分对徐素的歉疚,以后再也未勉强这位红粉知己,和多少有些矫枉过正的好友文徵明会面。

渐渐地,他发现在笑脸迎人之外,她更有喜爱清幽和孤独的一面。有时,竟独自到山陂水崖,低徊流连,听燕语鹃啼,为落花招魂。伯虎对她的感情也逐渐有了改变;他特意为她填词。当她以婉转歌喉,唱出那缠绵的词意时,他亲自为她擫笛伴奏。他知道她不愿与人同游,便单独雇船,邀徐素到山塘踏青:

“采绿有心,踏青无伴,如布衣素屐,得一司香红袖同游,则青山缺处,会见花鸟亦迎人作笑也。君素自命风雅,何不许我同游乎!……人言残春景物凄惨,仆则浓阴深绿,却另有一种风趣,有非世俗所能领会者,君如解人,亦当有悟,专此速妆,幸毋珊珊其来迟也。”(注十二)

辞意之间,恳挚深切,俨如知友情侣,丝毫不存风月场中,逢场作戏的轻佻。

徐素缠绵病榻之际,也是他处境最艰难,心境最痛苦的时候;北京归来之后,桃花坞规画之前;正如他在给祝枝山信中所描写的:

“仆湖海归来,块然一身,飘然来去,如闲云野鹤,……”(注十三)事实上,他是居无定所、三餐不继、往往寄食野寺之中。

他只能在信中,深情款款地安慰她,要善自宽解,消除心中的积郁,同时投以药饵,疗治因天时不定所侵入的风寒。

得到她香消玉殒的噩耗,痛哭失声之余,他更为她向祝枝山索求挽诗,想借这位亦师亦友,乡贡进士的才名和文名,使福薄、命薄、误堕风尘的红粉佳人,能像唐代苏州名妓贞娘一样,名传千古。

《进酒歌》,是唐伯虎青年时代的得意之作,时为新秋,虎丘可中亭畔,围满了男女游客。文徵明、祝枝山等二三好友,持杯于侧,唐伯虎意气风发地吟唱:

“吾生莫放金叵罗,请君听我进酒歌,为乐须当少壮日,老去萧萧空奈何!朱颜零落不复再,白头爱酒心徒在。昨日今朝一梦间,春花秋月宁相待!……”(注十四)

金风送爽的天气,加上几分酒意,使他灵思泉涌。不过这事在回忆中,却成了唐伯虎的遗憾和惆怅;那时,红粉知音尚在,只因良友在侧,使他未便邀徐素前往度曲。倘若《进酒歌》由她唱出,珠圆玉润,在荷香鸟语之中,该是多美的情调。

《一世歌》,则是他晚岁劝世之作,伯虎须发已经罩上一片花白,正是《进酒歌》里所描绘的那样:“老去萧萧空奈何”、“朱颜零落不复再”。唐伯虎以苍凉的音调,唱向尘世间痴迷的大众: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注十五)

歌声缭绕中,唐伯虎心下却先自悲伤起来;他想到如果徐素未死,能在寺前和胜景间,按节清唱,不知能够唤醒多少愁忧自煎,触处烦恼的呆痴汉。

睹物思人、触景伤情;以“刻骨铭心”来形容伯虎对徐素的感情,似乎并不为过。偶然一阵风雪,拂过庵后的修篁,他会想象成徐素病中的幽叹。拈起珍藏着的徐素信物,他那模糊的泪眼,就会浮起写给徐素花笺上的字句:

“……仆惜玉有心,护花无计;对此情境,亦惟仰天叹息耳!……”(注十六)

“……他年炼就轻如叶,醉踏风梢散袖行。”望着数月前的扇面,有时伯虎也意识不清究竟怎样写出那数枝朦胧的凉意!诗中所描写的,到底是自己心灵的淡远,或是已仙去的徐素的倩影幽魂?

同类推荐
  • 冯玉祥将军传奇

    冯玉祥将军传奇

    冯玉祥将军身经两朝数代,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斗士。《冯玉祥将军传奇》是其“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之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该书描述冯玉祥将军人生经历中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表现了冯玉祥将军艰苦朴素、严以律己的生活作风,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的高贵品质。特别是挫败侵华日军无理挑衅和维护民主、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斗争精神,值得大力赞颂。
  •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 警察日记

    警察日记

    幸福背后是他们心血的流淌、安全背后是他们泪水的挥洒、正义背后有他们生命的付出、知他们者,知道他们的辛酸、不知他们者,看到了他们的荣耀。
  • 持重有谋:徐达

    持重有谋:徐达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徐达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元末明初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徐达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海明威

    海明威

    海明威(ErnestHemingway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热门推荐
  • 小女赖上这家公子

    小女赖上这家公子

    嗨~这里是简介女主慕甜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穿越了然后又偶遇了男主范蠡然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后男女主互相有了好感…可是又有一些麻烦事等着他们呢敬请期待!
  • 系统游戏之BOSS被擒下

    系统游戏之BOSS被擒下

    管你主角还是大反派!任务需要就统统拿下!要知道在我美貌与智慧并重的乔巧大人心里,任【积】务【分】最重要!成【美】功【食】最重要!系统:→_→是病的不轻......乔巧:麻烦你圆润的离开!『1v1,男女主身心干净!就是炒鸡的甜!炒鸡的宠!逗比新人一枚,不喜勿喷』
  • 奉旨成婚:悍妃训夜王

    奉旨成婚:悍妃训夜王

    当底线再次被触犯,某王爷被她一脚踹出了屋外:想娶我?做梦!某王爷一张俊脸气的变了形,狂暴怒吼:“死女人,我一定要娶你!”(本文纯属虚构)
  • 开法拉利的女上司

    开法拉利的女上司

    小职员顾阳,阴差阳错又成了女上司的“代理男友”,丽人如云的新公司险象丛生,他如何应付阴险小人的明枪暗箭?面对强大的情敌与竞争对手,他如何凭借自己的能力、魄力与运气,在职场之路上过关斩将,成就一生的事业………
  • 皇城妖宴

    皇城妖宴

    我叫韩笑。向着光和热出发。再苦也要笑。再累也要笑。就这样!
  • 夫子住手

    夫子住手

    我是老师,史上最弱的老师!“老师,铁牛被揍了!”水灵儿急急忙忙的跑过来!“哦!被揍了你找我干什么?去找你大师姐苏欣儿吧!让她去报仇!”林天翻了翻死鱼眼。“老师,有人骂你,说你是废物!”苏欣儿来到林天面前,小声的嘀咕一声!“什么人敢骂我,你拿着铁牛去把他的场子给我砸了!”林天大怒!“老师快跑啊,天塌了!”小石头漫着小腿,边喊边跑!“叫什么叫,看你那怂样,去让你三师兄把天顶住,多大点事!”林天照着小石头的屁股就是一记戒尺。……万年后,林天站在天上,对着苏欣儿问道:“无敌是多么的寂寞啊!”众人:“……”
  • 快穿之炮灰女配

    快穿之炮灰女配

    夏忧,天才少女,无意被系统选中,坦然接受,攻略男主男配,女主有心机,没关系,我比她更深,女主有光环,没关系。。。啊啊啊啊怎么办,没办法抱紧男主男配们的大腿喽
  • 斩苍记

    斩苍记

    “我命由我不有天,天若逆我便封天!”“武道至尊路,只求一战,何惧一死!”“这里......是?”王亿苍望了望这个东西乱丢的房间“怎么,这里不是我的房间吗?”“苍天已死,佞天当道!吾若不死,来日斬天!”木天看向那一望无际而又无比凶险的苍天,又给了钟老一个保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半面妆(1)

    半面妆(1)

    我听到你的执念,你想要实现吗?美貌、金钱、权力、地位……只要你能付出代价,一切都会如愿以偿。深陷绝望的人们怀抱各自目的与她达成交易,他们能否因此改变命运,还是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铅华粉、正衣冠、无瑕膏、如意兽、幻心香、扶风汤……十一件非凡之物,引发十一个不同时空的爱恨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