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6700000008

第8章 毕春芳:春华秋实皆芳菲

包丹虹

“粉丝”与英文中的“fans”发音相近,可谓算是形神兼备的寓意音译了。其实,这个当下流行热词所表达的“追星”现象,早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越苑,已蔚然成风。

号称最柔美的越剧,却有着最彪悍的戏迷。央视名嘴白燕升对此深有体会。曾在“越女争锋”赛中担任评委而被戏迷挥舞拳头骂哭的他说:做戏曲主持多年,很多剧种都喜欢,包括越剧,但越迷和其他戏迷不一样,对自己喜爱的演员能达到极致。

这话从著名越剧艺术家口中得到了印证。那天采访毕春芳,当掠过七十年演艺生涯的光景时,令她感动嘘唏的,少不了观众对其热捧的场面:如同现代明星,当时走红了的毕春芳不能随便出门。可有一回休息日,她和搭档戚雅仙跑出去买日用品,不小心被戏迷发现,蜂拥围观的结果造成商场玻璃柜台被挤碎。她的爱人吴佩承笑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是越剧的鼎盛时期,我不敢和她一起上街。一次,在南京路被人认出,戏迷们疯狂追逐致使交通阻塞,而我们慌张中逃进人家小店躲避。”

毕春芳回忆:“文革”后传统戏再度辉煌,1980年到宁波演出,剧场门口人山人海。观众为了买到戏票,带着铺盖行李通宵排长队,甚至不得不规定凭户口簿每人限购3张票。

一张红纸海报袁使她与舞台结缘

毕春芳家住上海静安区。按地址找到那幢公寓楼,有门卫上前询问,当我报出几层几座时,他很快笑说:噢,找毕老师。

进门,见客厅墙面上错落有致地挂着好几幅大尺寸戏照,一下便显示出不同寻常人家之处来。寒暄落座后,才知动作缓慢的毕老师,刚患过小中风,虽然医治及时没留下明显后遗症,却也造成眼下行走不便。出院不久的她原本不便接受采访,但想到是家乡客人,有特别的情谊在。毕老师操着上海口音感叹道:我上次回老家,宁波方面真是搞得隆重啊!

那是2009年春天,宁波市戏剧家协会、江东区文联、鄞州区文联举办了毕春芳从艺70周年庆祝活动。越剧“毕派”艺术研讨会、“毕派”精品折子戏专场演出、毕派艺术“寻根仇毕、感恩家乡”汇报演出,以及毕春芳艺术画册发行等,纪念活动内容丰富,中央电视台跟踪拍摄。她说:“和20世纪八十年代重返舞台到宁波演出时相同,家乡的观众还是这样热情。”

那晚,凤凰百花剧场内座无虚席,毕派艺术“寻根仇毕、感恩家乡”汇报演出在这里举行。为感谢家乡人对“毕派”艺术的热爱,毕春芳率领四代弟子,为娘家人献上了一台精彩的越剧大餐。汇报演出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越剧团的毕派门人和戚派弟子。《血手印·花园会》、《王老虎抢亲·戏豹》、《玉蜻蜓·拒子认子》……动听的曲调,精彩的表演,不时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耳听得三更敲”,当83岁高龄的毕春芳亲自登台亮开嗓子唱《卖油郎》时,更是将演出推向了高潮。

据媒体报道,在逸夫剧院举行的越剧“毕派”精品折子戏专场演出,同样受到了广大越剧毕派迷的追捧。来自全国各地越剧团体的“毕派”门人携手“戚派”弟子,为观众献上了《光绪皇帝》、《玉堂春》、《梁祝》等精彩的“毕派”传统经典折子戏。两场演出让大家过足了戏瘾。听说许多戏迷还是专程从湖南、湖北等地赶来,一睹毕派艺术的风采。

毕春芳回忆说:得知四代毕派弟子同台的专场演唱会门票一售而空时,自己是感动得晚上都睡不着觉。此次回到宁波,毕春芳最大的感受就是家乡变化之巨大。她说:“我小时候住的仇毕村,可是破破烂烂的乡下,现在完全变样了。看过去都是高楼大厦,城市化了。家乡的经济也很发达,我参观了现代商城,仇毕村真是今非昔比。”

顺着家乡的话题追根溯源。毕春芳1927年7月14日出生于上海,她的父母都系宁波仇毕村人。童年时,因上海局势紧张,毕春芳曾到宁波避难,住在当时鄞县东郊的太婆处,即母亲的外婆家。大约住了将近两年,形势平稳下来后,12岁的她就离开宁波又回到了上海。毕春芳家境清贫。她说:父亲是普通的海员,母亲没有工作,家里经济就依靠父亲一人收入。而海员营生是有风险的,遇上风浪船只搁礁了,而家里却等米下锅,我和娘到码头上去等的情形常会发生。所以,毕春芳说自己从小有忧患意识,觉得要帮大人承担责任。从前都有重男轻女思想,父母想培养哥哥,所以她只读了一两年书。

然而,人生舞台的戏有时候转折出人意料。1940年的某天,家门口弄堂里贴出一张红纸海报:“上海鸿兴舞台”招考女子学员。当时毕春芳的名字还叫毕雅珍,她知道后执意要去报名。但父母及亲戚都不同意,因为在老底子人的传统观念里,唱戏是低人的行当。但毕雅珍哭着坚持要去,父母也就无奈。长相俊俏的她,靠听无线电学唱几句,倒也顺利考过了艺术关。进鸿兴舞台科班后,老师李桂芳给她取了个艺名叫“春芳”,哪知日后真的是春色芳菲令人醉!

但学艺是艰苦的,毕春芳回忆说:初进科班时,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小学员,每天清晨五点钟敲过,就要被挥着马鞭子的武工师傅叫起床练功。后来,草台班子走南闯北的演出使不少人都半途而废。毕春芳算很用心,她为了充实自己的底气,不仅仅练好基本功,还悄悄去“偷艺”。即每当客师演出时,她就在舞台旁边的幕布后偷看,暗暗把客师们好的表演艺术吸取过来。当然,毕春芳也有过脆弱的时候。比如当生病时,睡在庙堂潮湿的泥地上,有一回实在抵挡不住时,就给家里写了封信,说自己在外像失群的孤雁,无人怜惜。母亲接到信赶紧来前来探望,可等她到演出地点时,女儿却已离开。母亲再赶到下一站,而毕春芳刚刚结束演出又奔赴其他地方了。得知剧团过着像流浪儿一样的生活,母亲见到她便紧抱着哭。她要女儿回上海,说家里再苦也有饭吃的。毕春芳虽然也泪流满面,但她摇摇头,没跟母亲回上海。她说不能做回汤豆腐,这样会感到没面子。而且,自己曾与师傅立过关书:不满三年,不准离班。学戏期间,生死由命。她觉得做人要守信用。

当然,坚持留下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毕春芳感到自己爱好舞台艺术。记得最初串红台了,师傅让她扮演《盘夫》中的曾荣,那日在能容纳二百名左右观众的虹口天一茶馆演出,父母很高兴地前来捧场,大姑妈还送来一只花篮。可以说,舞台和鲜花是她内心所向往的。提起这场演出,毕春芳还记忆犹新。她笑说:当时我一出场,刚念完引子“一颗明珠土内藏,不知何日放光芒”时,忽然看到舞台口放着个花篮时,结果一走神,便把下面的台词给忘了。幸亏自己还机灵,立刻接说:“小生曾荣……”场面是给糊弄过去了,但狠狠地挨了师傅一顿训,而且还被罚跪在戏神唐明皇前。

从此后,毕春芳懂得,作为演员在舞台上是要一门心思的。

戚毕联袂五十载袁春韵雅歌传佳话

毕春芳在漫长的舞台生涯中,与不少姐妹共过事。鸿兴舞台满师后,因师傅病故,毕春芳开始到别的剧团去搭班。她先后与邢竹琴、徐天红、王文娟、裘爱花、金艳芳等同台演出。1946年加入“天红剧团”。1947年进东山越艺社,与范瑞娟、傅全香合作。1948年加入“雪声剧团”,张桂凤、丁赛君、吕瑞英、金采凤等,都是这个团的成员。直到1951年春进合作越剧团,毕春芳与戚雅仙成了黄金搭档。

多少年来,戚雅仙与毕春芳的名字是被人们相提并论的,而且看她们的戏,必到瑞金剧场。双方合作缘分不浅,戚雅仙与毕春芳的许多相同也真可谓巧合。她们同年生,同爱越剧,同步学艺,同台演出。两人又都没读过多少书,她们并排坐在瑞金剧场中,听剧团请来的老师上文化课。“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三长载”,而她与戚雅仙共同合作学习竟达五十多年,远比梁祝长得多呢!毕春芳说:我和戚雅仙合作的第一部戏是《彩虹万里》,当时自己身兼二角,先饰演张小武,后又扮吴三桂。没想到这戏当时参加上海春节戏曲竞赛,还得了演出一等奖。接着,我又排演了《龙凤花烛》,结果很受观众欢迎。

之前半年中,毕春芳的演出场子都是在八仙桥的恩派亚戏院。自从《彩虹万里》得奖,以及《龙凤花烛》轰动后,合作越剧团就名声大振。那时,恩派亚戏院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于是,剧团就移至金都大戏院,公私合营后改名为瑞金剧场。“金都”有一千三百多个座位,比原来的“恩派亚”足足大了一倍。合作剧团能否像从前那样座无虚席呢?开始毕春芳他们心中也没有底。但大家明白,为了要扎根“金都”,拿出品牌戏是关键。当时演出经费都要靠自己筹划的,剧团借来了八千元钱作资本。排演的第一部新戏《锦绣江山》,一炮走红,连演两个月,观众热情不减。趁着大好境况,毕春芳他们连续排演了《白蛇传》《玉堂春》《祝福》《梁祝》《血手印》等传统戏。每部戏连演两三个月,都场场客满。

据说,那时戏迷们为看合作剧团的新戏,得排隔夜队,从“金都”门口一直排到升平街。冬天因寒冷,有些人不得不带着被子来买票。那时,合作剧团拥有了几十万观众,可谓是鼎盛时期。

就在这长期演出实践中,戚、毕两人各自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表演特色。戚雅仙唱腔韵味淳厚,缠绵委婉,善于表现贤淑而多情的古代女性。毕春芳则曲调流畅,音色明亮,扮相潇洒豪放。她们一柔一刚,曾令上海滩成千上万的“戚迷”和“毕迷”为之疯狂。当时,她们两人同住离剧场不远的一幢里弄房子里,每当夜戏散场,戏迷们挤在戏院门口,争睹偶像风采。等戚、毕两人一出来,大家便蜂拥而上。握手、问候、求签名、送献花,有的甚至尾随她们回居住地。其追星的狂热程度,绝不亚于现在的“粉丝”。

回忆流金岁月,有许多温馨而珍贵的片断值得一提。

想当年合作越剧团曾专场为周恩来总理及嘉宾演出《林冲》。《林冲》是一部以小生担纲的“硬戏”,由戚雅仙饰张贞娘,毕春芳饰林冲,丁兆丰、潘笑笑、陈金莲分饰高俅、陆谦、鲁智深。越剧大多以才子佳人戏为主,表现江湖豪杰的“硬戏”极少。所以,1953年底《林冲》上演,便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第二年春,中央文化部有人来到上海,要合作越剧团准备内部专场演出《林冲》。此外,上面还要求修改剧本,演出时间也从原来的三小时压缩到两小时半。剧团按要示加强了鲁智深的和尚戏,删掉了高衙内调戏张贞娘及开封府发配两场。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重新排练,最后才通过了审查。

等到演出这天,只见观众席第一二排已被拆掉,第三排铺上了醒目的黄缎子,前面安放茶几,上面除了茶具,还摆着水果、点心。二楼大厅也用黄缎屏风围成一个休息室。看如此隆重的场面,便知不是寻常演出。果然,观众是凭市政府发出的特别招待票,经过检查才能入场。

晚上8点左右,剧场忽然一阵骚动,原来周恩来总理陪着西藏自治区班禅副主任进来了。演员们顿时明白了部分剧情增删的用意。这时,全场起立,爆发出热烈欢迎的掌声。班禅跟他母亲坐在一起,当时只有十七八岁的样子。客人边上配有专门介绍剧情、翻译唱词的人。看到伤心处,老太太禁不住落泪,频频用手帕拭。演出结束,总理和班禅母子、经师等一行人来到后台与演员见面。当班禅他们发现戏中的男人全由女演员扮演时,感到十分诧异。而总理对越剧十分熟悉。他还对大家提建议:“从前演戏时,乐队都放在台上左侧,观众与演员贴得近。现在搬到台下,设乐池演奏,似乎与观众之间隔了一道无形的墙,而且打击乐声音太响,震耳欲聋,效果不好。”接着总理又笑着表明:“这可不是指示,只不过说说个人意见,提出来一起探讨。”此后,在杭州、北京、上海,周总理又分别观看了越剧《琵琶记》《鬼辩》《王老虎抢亲》等戏,每次都接见剧团演职员。后来看到乐队搬到了台上,总理很满意,称赞剧团:“勇于改革,精神可嘉。”

毕春芳说那时的演员很能吃苦,有的地方条件相当艰苦,但大家工作热情很高。特别是1960年的那次巡回演出,合作越剧团历时半年,行程万余里,遍及南京、武汉、郑州、洛阳、西安、兰州、呼和浩特、北京等8个省、市、自治区。这样的盛举是越剧史上前所未有的,它不但扩大了越剧在全国的影响,也把合作越剧团推上了新的高峰。

这回巡演,剧团带了《王老虎抢亲》《玉堂春》《血手印》《开天辟地》四个剧目,参加的演职员近百人。由于时间长,大家都把四季的衣物都装上了。每到一处,毕春芳和戚雅仙与员工们一起拉车搬行李;晚上演完戏,集体睡后台;剧团自己开火做饭,有啥吃啥。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供应十分紧张。一个地方要临时接纳近百来个人,吃饭真成了大问题。东道主尽管盛情招待,也只能拿出西瓜皮面疙瘩汤、卷心菜梗之类的伙食。偶尔吃到掺和玉米的大米饭,已算好的了。虽然这种粗糙的硬饭,难以下咽,而它黄白相间的颜色,看上去很诱惑人,大家便幽默地戏称为“蛋炒饭”。在洛阳,受当地领导厚待,让剧团员工们每天到上海饭店就餐,能吃到白馒头和沾上些许荤腥了,那是最优待遇了。

从5月份出发,11月份到达最后一站北京。当毕春芳在长安大戏院、吉祥戏院和人民剧场演出《王老虎抢亲》《玉堂春》和《血手印》时,正巧遇上日本电视台赠给北京10台彩色电视机和一辆转播车,这在当时可是罕见之物。《玉堂春》有幸列入现场转播剧目,从而成为第一部在彩色荧屏上放映的戏曲。

可惜,世事无常,好景遭毁。1966年“文革”浩劫来临,合作越剧团被解散,所有人员分配到区属单位工作。戚雅仙到中药厂装药丸,毕春芳去豆制品厂做豆腐干……

直到“四人帮”倒台,她们又迎来了艺术生命的第二春。1979年,静安越剧团成立,仍以戚雅仙、毕春芳为正副团长。剧团重又回到瑞金剧场,《白蛇传》《玉堂春》《王老虎抢亲》《三笑》《血手印》等传统保留剧目,纷纷复演。重返舞台后,戚、毕合作的第一场戏是《梁祝——楼台会》。当唱到“十相思”——梁哥哥,我想你……贤妹妹,我想你……时,两人紧紧相抱,几乎泣不成声。借戏诉说十年别离之苦。此刻,瑞金剧场的喝彩声此起彼落,久久不能平息。谢幕时,毕春芳含着热泪向观众频频鞠躬致意。

1985年赴香港参加第13届艺术节,可以说是静安越剧团最辉煌的演出了。当时,静安越剧团仅仅是个区级民营小剧团。香港艺术节之所以垂青于她,是因为香港拥有一大批女性“戚迷”和“毕迷”。她们中不少是上海人,1949年迁到香港定居,有的已拥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她们不断怂恿艺术节主席邵逸夫邀请静安越剧团,而邵逸夫又是个宁波人,便很快玉成了此事。自从剧团到香港,那些戏迷太太们便自发组织起一个“太太团”,并运用她们的社会关系,发动大家去看戏“捧场”。她们天天送花篮,送水果饮料,每场演出结束请吃夜宵。《光绪皇帝》《玉堂春》《血手印》,以及折子戏《白蛇传》《卖油郎》等,那些日子里,静安越剧团的剧目和演员名字,在香港的报纸杂志上占据了显著位置。当然,街头巷尾议论得最热的便是毕春芳和戚雅仙了。

现在,戚雅仙已经过世多年了,谈到与老搭档能长期和谐相处的体会,毕春芳说得简单,却很实在。她说:大家谦让就好,多为对方考虑。如果双方性格暴躁,或都去争名头,在乎自己的名字排前还是排后,那就合作不成了。

七十年磨一派袁根深叶茂

毕春芳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舞台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谓之“毕派”。自成流派,在毕春芳看来是个很高荣誉。艺术流派应该是博众所长汇流成渠,并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和认可,久流才成派的。

1986年,江苏电视台为毕春芳拍摄了3集《春华秋实皆芳菲》电视艺术片。其中所选择的都是毕春芳颇有影响的剧目。该片在海内外播放时得到好评,由此荣膺全国第二届电视剧“长城奖”,并获得中央电视台“星光杯”优秀电视剧戏剧艺术片奖和优秀演出奖。许多精彩的唱段,由中国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和磁带,向国内外发行。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唱片金唱片奖”授奖大会上,毕春芳获得了“金唱片”奖。这些荣誉充分肯定了毕春芳的艺术成就。

毕春芳行腔自然,顿挫有致,吐字清晰,韵味浓厚。她早期唱腔吸收融合了尹桂芳、范瑞娟的音调,后来在实践中不断揣摩不断创新,通过对上百个角色的塑造,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傅骏先生曾把毕春芳的艺术特色,总结为“三轻”,即唱腔的轻快流畅,表演的轻松自如,还有就是擅长轻喜剧。其中首推的是她的轻喜剧,肯定其在这方面异军突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当然,毕派的悲剧艺术也很有造诣,越剧本来就是以这类悲伤缠绵题材著称的。《梁祝》《龙凤花烛》等剧目,毕春芳都演得情真意切。而《王老虎抢亲》、《卖油郎》和《三笑》等轻喜剧,则是毕派独树一帜的标志。

其实喜剧难演,这是为业内艺人所共识的。如果板正持重会显得不轻灵,相反表演过分耍弄噱头,就会有庸俗博取剧场笑声之嫌。而毕春芳恰到好处。有评论说:她的表演令观众捧腹,是幽默,不是油滑;是诙谐,不是戏谑;是滑稽,不是恶搞;是风趣,不是胡闹。众所周知,越剧的唱腔多以委婉、舒缓、哀怨见长,而用它来表现喜剧,其制约性是显而易见的。而毕春芳敢于创新突破,运用多变的唱法来塑造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和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她扮演的周文宾、唐伯虎等人物,诙谐幽默,一改往日剧场悲伤沉重气氛,让观众以笑声代替哭声。喜剧使越剧表演艺术别开生面。

而时间是对艺术作品最好的验证,《王老虎抢亲》演了半个世纪,基本都是按照毕春芳她们的演出样本。据《上海越剧志》记载:该剧当年在全国曾有三十多家越剧团排演。有意思的是,《王老虎抢亲》还曾助香港长城电影公司走出困境。当时长城因专拍严肃题材,上座率一直不佳,已经濒临倒闭状态。因为此剧正风靡当时,公司看中它想拍成越剧电影。长城全班人马到上海拍了三天,戚雅仙、毕春芳她们按上级指示全力配合。长城公司摄像、录音后,拿回去让夏梦、李嫱领衔仿演,唱腔则采用了戚、毕原版原声。结果影片发行后,红遍东南亚,长城公司大赚了一把。当时有句戏言:“王老虎”抢钞票抢遍全国,倒是道出了喜剧大有市场的景况。

除了传统戏,毕春芳还演了不少新编历史剧,如《光绪皇帝》《越王勾践》《林冲》等。另外,在现代戏的创作中她也下过工夫,如《祝福》《女共产党员》《一个平凡的母亲》等等。总之,毕春芳认为一个演员要与时俱进,不同时代不同典型,都要能够塑造。

舞台没有不落的戏。如今,85岁的毕春芳说自己演不动了,并借朋友的话幽默地自嘲:年老了,身上的零件全“坏脱”了!其实,幕后的她也忙碌。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采访中,毕春芳接了四五个电话,有老友从海外打来问候的,有学生汇报演出情况的,她都一一接应。

毕春芳艺德高尚,对后辈的扶持是有口皆碑的。一次,在温州剧院演出时,弟子杨文蔚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电报,可当时无人能代替她的角色。关键时刻毕春芳顶上了,是年她56岁,且正患腰椎肥大、气管炎病发作的不适期。就这样她连演了7场,但名字还是挂杨文蔚的,而且票价照常。老人家八十大寿时,大家建议为她搞纪念演出,但毕春芳婉言谢绝了。她认为老一辈的辉煌已过去,要紧的是要着眼于未来。于是,她提出为弟子丁小蛙举办个人专场,了却自己扶持新人的心愿。丁小蛙原是浙江乐清的越剧演员,毕春芳见她勤奋好学,戏演得好,人品也好,便引进到静安越剧团。1999年,丁小蛙进上海越剧院。当“春韵轻音吐芬芳——丁小蛙传承毕派艺术演唱会”在上海逸夫舞台举办时,毕春芳不仅担任艺术顾问,还请来自己的艺术老搭档红枫与傅骏两位年逾八旬的著名编剧,为演唱会撰写串连稿。

对于宁波越剧后辈,毕春芳也曾热情地给予提携与关照。早在1986年,她首次在家乡进行了招徒仪式,接收鄞县越剧团毕派小生戚小红为徒。毕春芳、戚雅仙亲自为戚小红、徐洁明这两位宁波的戚毕传人指导排练了《血手印》《玉堂春》大戏。1997年,宁波市中青年折子戏精品汇演,当时已经退休的戚小红、徐洁明再度连手排练《玉堂春》中的折子戏《关王庙》参加会演。期间,毕春芳因事务繁忙无法来甬当面指教,但她在电话中一遍遍地听戚小红唱,并给予示范与指点。演出前一天,毕春芳冒雨前来宁波,观看了中年演员精品折子戏会演。她说,我很高兴看到宁波在建设小百花越剧团的同时,并没有放弃风华正茂的中年一代。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筹建初期,毕春芳就亲临越剧班讲课指导。所以,她对家乡越剧人才的结构是知情的。

根深叶茂,晚年的她虽然不演戏了,但毕派后继有人。杨文蔚、丁莲芳、董蓓芬、王丽珍、戚小红、毕继芳、张锁英、徐文芳、丁小蛙、杨童华、阮建绒、孙建红、王舒雯、李晓旭等等,这些曾经得到过毕春芳指点的弟子,她们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

2006年,时逢越剧百年华诞。为了重振“戚毕”流派艺术,一场名为“雅歌春韵”的越剧演唱会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江、浙、沪等地所有优秀“戚毕”派弟子悉数登场,演唱了两位艺术家的经典保留剧目。

越苑青春风,舞台嘉年华。没有比这更令毕春芳欣慰的事了。

相濡以沫袁伉俪情深一辈子

在毕春芳老师家采访时,除了感佩老艺术家演艺事业成就外,还被她家庭温馨氛围所打动。她的老伴吴佩承满头银发,看上去气质儒雅,不时地帮毕老师接电话,递手机,期间还回答我的一些问题。他语气温和,回忆往事,思路清晰。

说起这位陪她一路走过人生风雨的老伴,毕春芳认为自己的选择比较理智。她说过日子嘛,这家总得有一头着落,如果两人都忙得满天飞,那孩子怎么办啊!所以,我当初没想要找文艺界的人。虽然夫妻从事不同行业的工作,但无论从生活上还是事业上来说,吴佩承真正可谓是毕春芳的知己。言谈间,毕春芳由衷地表示,非常感谢爱人对她事业的支持。

人生如戏,相遇也是有缘分的。1952年,剧团在瑞金剧场上演《千军万马》。当时,吴佩承作为一家工厂的文教干部前来接洽包场事宜,就这样偶然的机会,与毕春芳相识相知,最终结成了姻缘。婚后,吴佩承为了毕春芳的艺术追求,毫无怨言地承担起家庭事务。1956年,毕春芳生了第一个儿子吴越,1960年,又生了第二个儿子吴春。毕春芳说:我当年在外演出,常常一走就一月半年的,家里的两个孩子都是他照顾的。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每当毕春芳随团到外地演出时,吴佩承的情书必将随之到达。导演李卓云曾写过一篇《情书往返三十年》的文章,说的就是毕春芳与吴佩承的佳话:“每到一处演出,第一班送到剧团的诸多信件中,第一封信准是毕春芳收到的航空信壳,有时甚至剧团人马刚到剧场后台,先一天已经有一封毕春芳的信等候在化妆台上了。”“在毕春芳家的卧室中,大衣橱顶上有一个不大不小、三尺见方的纸板箱。她曾搬过家,换过几次家具,可是只有这个纸板箱永远不丢弃。白色的封皮早已变得灰黄陈旧,这是他们俩的宝藏,箱中存放着他们两人的爱情记录,一箱情书。”可惜为避祸,这箱“情书”在“文革”中被销毁掉了。夫妻俩不太愿意谈过去的那段痛苦经历,毕春芳只是说:我被送去干校劳动时,幸亏佩承还可以照顾孩子们。同行中有夫妻都在演艺界的,两人同时倒霉,那更遭殃了。其实,当时吴佩承的压力也够大的。毕春芳被赶下舞台时,他就靠边受审查了。那时,信是万万不能写的了,实在放不下心,他便叫两个孩子带着一瓶咸鱼干去乡下干校看望母亲。其良苦用心,就是怕妻子顶不住压力,寻短轻生。当两个孩子叫“妈妈,早点回来啊!”,毕春芳忍不住泪流满面。

1972年春,长达5年之久的崇明五七干校劳动生活结束后,毕春芳又被分配到上海延安豆制品厂当了六年多工人,直到1979年落实政策,她被调回剧团,吴佩承也得以平反。一家人终于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经历过十年浩劫,毕春芳深深地感到,有个温暖的家才是最幸福的。如果说毕春芳艺术成就有吴佩承的一半功劳,那是不为过的。

他不但在生活上关心她,在艺术上对她帮助也不小。从前,毕春芳每回拿到剧本,吴佩承总是先睹为快。然后,逐字逐句地讲解给妻子听。毕春芳在人物塑造上有了设想,首先也是同吴佩承磋商。虽然,丈夫不是行家,但耳濡目染,且凭着他的学识和经验,总能提出他独到的看法。再说吴佩承与毕春芳三十年如一日的通信,从根本目的来说是为了互诉心声、叙述家事,但无形中也操练了各自的笔头,提高了彼此的文化思想认识及语言表达水平。

吴佩承是个有心人,平日凡是报刊上见到有关妻子的文章,他都会将它们剪下来,贴在集子中,为毕春芳建立了个人的艺术档案。1989年印制的《毕春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的纪念画刊,上面有不少资料都是吴佩承提供的。据说吴佩承爱好摄影,毕春芳的许多艺术照也都是他拍的。2004年,吴佩承还策划了一本毕春芳《舞台·人生》的家庭纪念册。其中,全家福的照片尤为令人关注。毕春芳边指点边一一介绍着,脸上呈现出祥和的笑容。大儿子吴越很早就去加拿大读书,博士毕业,定居在那里。小儿子吴春,大学毕业后也留学日本,后在加拿大工作。两个儿子为了事业,同父母亲一样,很晚才结婚。

现在两个儿子在加拿大事业有成,现在又都被派遣在国内工作,他们分别育有一儿一女。毕春芳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去过美国演出。后来儿孙们在加拿大,夫妇俩就去那边,如果长住三年后就可移民,但两老还是喜欢在上海。就这样,夫妇俩第一次去住了五个月,第二次去住了两个月,第三次去了不到三个礼拜,接剧团电话说要去香港演出,便赶紧打道回府。说到底,她还是因为爱戏太深。毕春芳坦诚地说:我不唱什么爱国高调,确实是生活不习惯。在那里,人都成了傻子,听不懂又勿会得讲。说到这里,她又来了个毕派式的幽默:哈哈,谁还叫你毕老师啊!

这时,学生的电话又来了。

我看见她手机上坠挂着好几个可爱的饰物,忍不住好奇地凑上前去细瞧。毕老师开心地笑说:这只兔子是老伴给我编织的,我的属相。见兔子是用很细的塑料丝绳编织的,通体洁白晶莹,两颗红宝石似的眼睛点缀其中,看上去造型逼真,摸在手里织品质感柔软。毕春芳夸老伴心细手巧,一旁的吴佩承笑说:闲来没事做着玩的,老年人动动脑动动手有好处。在爷爷的影响下,孙子孙女也编织挂件送奶奶:那个苹果是祝福健康的,那个桃子是祝福长寿的……

天伦之乐,这应该是晚年最美好的图景。

同类推荐
  • 读故事学国学

    读故事学国学

    本书涉及国学知识:“哲学星空”、“史书巨著”、“医学经典”、“书画长廊”、“戏曲文化”、“文学殿堂”六个方面,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经典读本。
  • 中华贤文趣语精编

    中华贤文趣语精编

    博大精深的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汉语言的精华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而流传于民间最为精彩经典的语言,就像埋没于泥土中的金子,在拂去尘埃后才显示出其光芒和价值。
  • 截拳道

    截拳道

    截拳道融合世界各国拳术以咏春拳、拳击与击剑作为技术骨干,以中国道家思想为主创立的实战格斗体系构想,也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与多数武术不同,所创立的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它是一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如同马克思主义一样,与时俱进,和社会一道向前发展。
  • 民俗天津

    民俗天津

    本书分衣、食、住、行、婚、丧、商等8个专题,介绍了天津民俗的由来及现状。文字轻松,图文互动,彩色印刷。是一本比较好看的书。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热门推荐
  • 豪门孽恋

    豪门孽恋

    一个是银饰蓝装、风采动人的林氏集团少总裁,另一个是墨镜黑裘、飘逸冷酷黑道太子;今晚亚特兰中心豪门夜宴的光采,已完全被林依和谢逸寒抢尽了。在场的人中有任氏集团的年轻董事长任飞,他看着林依,眼中是比山还要高,比水还要深的痛苦:她为什么这么狠?他对她这么好,她却要这样对他!而且……她还是他生命里的第一个女人吧?甚至,他都幻想过让她成为他生命里的唯一女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宅男奶爸

    宅男奶爸

    我喊你一声你敢答应吗?吊吊的某位大神:有何不敢?一线歌手大妈:放马来。曾经的天王:呵呵。“儿子。”“……。”以上和本书没有直接联系,请不要带入,谢谢。(警告!警告!警告!这是一部日常温暖治疗系的小说。)
  • 贾若和他的丧尸跟班儿

    贾若和他的丧尸跟班儿

    群雄逐鹿、占地为王的混乱朝代,偏偏又遇到丧尸病毒爆发。穿越而来的贾若还未缓过神来便被丧尸咬了一口,神奇的是贾若不但未变成丧尸,竟然还能反过来控制它。穿越而来的贾若是否能和他的丧尸总管走出这片混乱、危险的大陆?而这丧尸病毒又是因何爆发?相遇的熟人又会带来怎样的秘密?且待贾若为您一一揭晓!
  • 转生成超神女玩家

    转生成超神女玩家

    全球顶尖五家游戏公司共同研发出的首款全息游戏发布出来,楚寻云神奇的重生归来。这一世,他有无数的游戏经验和游戏攻略,自信可以踏上巅峰,创造不朽神迹。然而,他刚进入游戏……楚寻云:“等等,强制转生美少女是什么鬼啊?超神之路,正式开启。
  • 妖殿嗜宠之爆笑太子妃

    妖殿嗜宠之爆笑太子妃

    身为世上最苦逼的穿越者,南宫凌不禁望天长叹,别人都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而她却是人见人怕,无人敢娶的小魔女,不过没关系,有万人之上的父皇,还有迷死人不偿命的妹控哥哥,再加上一个……脾气诡异却宠自己如命的二哥哥,如今又来了一个……哪里冒出来的妖孽???片段一:“呔,哪里冒出来的妖孽?”某女手拿香蕉一脸防备对人。某男邪魅一笑“妖孽?信不信爷下一秒让你变厉鬼?”片段二:“传闻我风流纨绔,人见人怕,仅仅九岁便到处调戏男子,话说你就不怕我对你不轨?”话落某爷敞开衣襟,往床上一躺“欢迎随时来非礼爷。”片段三:“阿宇,有人要拐卖我,你说我值多少钱?”某爷眼神一暗,“多少钱都不行,哪怕是……爷的命……”
  • 帝安玄

    帝安玄

    同时拥有道零界初代两位帝王的一些传承实力以及天赋最强的影族主血脉,帝安玄的童年,本该是尊贵且快乐。但他流落在外的时候被一个疯子捡到收为了徒弟。百余载的时间,他看着青年成为老人。因果派中十六套修法,他只学会了那疯子的疯。疯得义无反顾,淡泊而冰冷。“玄,记得回来看看我这个老头子啊。”“久离勿念。”当来到异界,他因高强的实力与淡看一切的灵魂而结交了一众好友。尽管最后,他仍是孤身一人。……本文又名:《当大佬混进神奇萌新圈》《大佬与萌新的一步之差》《论没有趣味的奇怪世界》《这个世界主角格格不入》欢脱轻松向,异界架空
  • 海贼世界有条龙

    海贼世界有条龙

    “刚从电影院出来就穿越了。现在变成一条长虫,嘴里还叼了条胳膊,呃……”“那个红头发的家伙在瞪我!好方,求救命!在线等,挺急的!!”这是一个穿越成“近海之王”的小扑街在海贼世界打造新龙宫的故事~
  • 不会笑魔女

    不会笑魔女

    被大家称为“不会笑魔女”的年轻魔法师莉莉被上级安排去寻找一份失落的魔法卷轴,运气时好时坏的她却久久没有完成目标!现在开始收集有用的线索,拼凑过去的记忆,破解令人膛目结舌的阴谋——这是不会笑魔女在这个超硬核大陆上展开的冒险传奇!
  • 神奇法师

    神奇法师

    附体?穿越?还是魂穿?被时空传送指环传送到地球的强力法师招募了一拨又一拨的美女大军,有校花,有即将灭族的外星人,还有为了躲避仇敌的妖精。一手法杖一手法典的法师世界里,获得了源源不断美女帮手的神奇法师,一点点的蚕食着神与魔意图染指的异界大陆。QQ群:4627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