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0800000001

第1章 哈耶克批判的前提性准备——《哈耶克社会理论》代序(1)

邓正来

《哈耶克社会理论》这部专题性的研究论文集,收录了我近些年来为了研究人类社会秩序的型构及其正当性而撰写的有关哈耶克社会理论——亦即以苏格兰道德哲学为基础的古典自由主义在当代的典型代表——的四篇研究性文字。换言之,一如本论文集“代序”的标题所示,这四篇研究性文字可以说是我在对哈耶克社会理论及其自由主义理论进行批判之前所做的一项作业。

实际上,早在1987-1988年哈耶克思想透过一些域外学者的引介而在中国学界颇具影响的时候,我已开始阅读哈耶克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Individualismand Economic Order)一书了,此后又断断续续地研读了他撰写的一些论着,但是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我真正下决心研究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大概是在1994年下半年,并在翻译哈耶克的名着《自由秩序原理》(TheConstitution of Liberty)的过程中研读了他的绝大多数论着和一些被公认为重要的研究他思想的二手西方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哈耶克自由主义的专门研究。

为了能够潜心研究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我从1998年开始践履自己确定的“学术闭关行动”。在这长达5年的“学术闭关期”中,我基本上婉言谢绝了各种国际国内学术活动的邀请以及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约稿,只是在永远的“未名斋”中静静地享受阅读、思考和翻译带给我的心智挑战,当然我也从偶尔本文是拙着《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的自序,三联书店2004年版。

现在根据本版的编辑而略有修改,特此说明。

与好友的交流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和激励。在整个8年的岁月中,我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觉得应该做的各种作业。我先后翻译了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卷(三联书店1997年版)、《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哈耶克论文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三联书店2002年版)。当然,在进行这项大约200万言的“研究性”翻译作业的同时,我还撰写了九篇专门性的长文:《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哈耶克法律理论的再研究》、《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过程:哈耶克法律理论研究的补论》、《“社会正义”的拟人化谬误及其危害:哈耶克正义理论的研究》、《关于哈耶克理论脉络的若干评注》以及《哈耶克论自由》。此外,我还发表了与研究哈耶克自由主义相关的三篇评论文字。

毋庸讳言,哈耶克有关自由市场的思想或许因为与当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或社会转型的推进有着某种“经验性”的关联而在当下的中国学界重新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我着手研究哈耶克自由主义的那几年,却是他的影响在中国学界大大减退的年代,一些论者甚至宣称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对中国已失去了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为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投入如此之多的精力去研究哈耶克的自由主义,自然也就成了一个有必要给出解释的问题了。显而易见,这里所涉及的问题绝不是可以简单地通过个人研究自由或个人知识兴趣所致这样一些论辩予以充分解释的,因为它不仅关涉到研究者个人的知识支援与作为研究对象的哈耶克自由主义间关系的问题,进而还关涉到研究者个人根据其知识支援所理解的哈耶克自由主义在其特定时代所具有的意义的问题。

因此,我以为,唯有把这个问题置于我们所置身于其间的时代场景的变化和学术趋向之中,方能凸显出它所可能具有的意义,进而获致一种较为有效的解释。

这种解释的获致,不仅可以经由回答我为什么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哈耶克自由主义的问题而为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供一种知识上的关系结构,而且也可能为读者理解我所做的哈耶克研究提供一种个人性的问题脉络。

的确,哈耶克的自由主义一方面因苏联和东欧的解体及体制转轨而使其对建构论唯理主义的尖锐批判和对法治下的个人自由及自生自发秩序的主张得到了某种经验性的证明,进而在西方国家和东欧诸国重新赢得了一席支配性地位:“1989年苏联帝国社会主义暴政的终结,也许是在他的人生旅途尽头最值得他欣慰的事情,而且许多东欧国家的知识分子自发地成立了各种‘哈耶克俱乐部’和‘哈耶克协会’。他们找不到比他更好的镇山之主了”(《通往奴役之路》“导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然而另一方面,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又因为以意识形态为标志的冷战的结束而失去了曾经使他的理论话语得以型构的某种重要的对立性参照系,甚至连它的“存在性基础”都在各种后现代论述的质疑或询问中仿佛被颠覆掉了。这种由现代性的延续和后现代论述的质疑构成的“复合性”时代无疑是一种极为繁复的境况,而依我个人的观点,哈耶克的自由主义也正是在此境况中获得了它所具有的新的意义,因为它在现代性持续渗透与后现代论述询问甚或解构这一复杂重叠的过程中又开放出了一系列我们必须回过头去进行追问和反思的极具重要意义的理论问题。

在哈耶克自由主义所开放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当中,至少存在着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即“自由主义在其对立性的参照系或极权暴政国家趋于消失的境况中还具有何种意义”?实际上,这个问题已为当时流行于中国学界的相当多的论式所关注。然而不无遗憾的是,一部分论式在对这个问题做否定性回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这个问题转换成了一个当然的理论依据,进而在处理哈耶克自由主义(包括其他自由主义理论)的时候采取了一种相当简单化的否定态度;另一部分论式则在对这个问题做肯定性回答的过程中也同样不知不觉地将这个问题转换成了一个前质疑的理论根据,进而在对待哈耶克自由主义的时候也采取了一种颇为简单化的肯定态度。

前者主要从后现代思维方式出发,在论述层面上颇为有效地质疑了构成现代性论式之基础的“国家与社会”或“国家与市场”等二元核心范畴,并由此否定了以这些二元范畴作为“存在性基础”或以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其对立性参照系的自由主义话语(包括哈耶克的自由主义)。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后现代论述在质疑或解构现代性话语之逻辑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深陷于现代性话语逻辑的制度性巢穴之中,并且在未经详尽分析和研究的状况下就简单地从形式上根据自由主义与其参照系之间互相依赖的逻辑关系而对自由主义理论(包括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所具有的意义进行了实质性的否定。后者则主要是以现代性思维方式和特定空间的政治状况为出发点展开论述的。毋庸置疑,这种在“国家与社会”或“国家与市场”框架下以严格限定国家权力的自由主义观点为支撑的主张,对于正在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和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必须指出的是,现代性话语在严格限定国家权力的过程中却不仅忽略了对“国家与社会”或“国家与市场”论式的反思,而且还未意识到各种后现代论述就此提出的质疑所具有的意义,最为重要的是在将权力宰制仅仅归于国家的同时而完全否定了权力宰制亦将透过各种社会等级组织和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媒体的力量)而盛行于社会内部的事实。

上述两种流行于中国的论式虽说在对待自由主义理论(包括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的态度或立场方面截然不同,但是从本质上讲,它们却都是某种意识形态式的表态,因此否定性论式一般都看不到哈耶克自由主义中所隐含的对“组织”或“唯理性”等现代性构成要素所提出的根本性质疑,而肯定性论式则无力洞见到自由主义(尤其是哈耶克自由主义)中所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这些意识形态式的表态对这些问题根本就不关心。于是,与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以“意识形态”方式重新流行这种现象构成鲜明对照的,正是中国论者对他们所扞卫或反对的自由主义本身——特别是其间的理论问题——的基础性研究的严重缺失。我在《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了这种滞留在意识形态的“标签”层面而无视那些“标签”无从揭示的不尽相同的知识理路以及相关理论问题的取向:

当然,促使我从这样一个角度对哈耶克社会理论进行探究的一个直接的原因,乃是汉语学界中所存在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即论者在解释哈耶克的理论时,往往在意识或不意识的情形下就趋于以某种“同质性”的标签遮蔽哈耶克繁复且无法化约的社会理论建构过程:不是简单化为“功利主义”,就是化约为“保守主义”;不是庸俗化为“经验主义理论”,就是简单化为“主观主义理论”;毋庸置疑,这样一种以贴标签为特征的“庸俗化”

或“简单化”的思维取向,亦即我所反对的“印象式”理解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取向,不仅在实际上遮蔽了哈耶克社会理论内在演化发展的繁复过程,而且还在公共话语的建构过程中炮制出了因各自理论分析框架或意识形态取向而确定的无数个同质性的甚至彼此相互冲突的“哈耶克理论”。

同类推荐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本书主要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产生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些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其中在阶层矛盾中深入剖析了贫富矛盾。通过考察这些矛盾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并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视角提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藉此希望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这一技能核心,着重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掌控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营造妙趣课堂,如何创新新型的课堂,如何塑造有序的课堂,如何锻造和谐课堂以及如何缔造成功课堂等掌控课堂的有效方法。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概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研究性学习评价研究、研究性学习研究的运用、
  •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热门推荐
  • 魔神灵界

    魔神灵界

    一个游戏高手凌羽风,被穿越到了魔灵世界。一个重视灵力的世界里,凌羽风十三年一直不能使用灵力。直到一个高人指点,从凌羽风体内提出一个武艺高超的女将军-项龙雪。而这个女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凌羽风游戏里的角色。两人一起来到这个陌生世界会有怎样的经历?各路奇幻生物,怪物齐聚一堂,又会出现什么场景?
  • 一见倾笙

    一见倾笙

    初见,宴会上她一袭红裙,翩翩起舞的样子像极了不染世俗的精灵,一直萦绕在他的记忆里。待他寻她时,她已惨死在妹妹精心设计的圈套里......再醒来,看见病房里的情景,一切还来得及,她重生了,这一世定要为母亲报仇,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过身边不知何时多了块“牛皮糖”怎么甩都甩不掉。
  • 张恨水作品典藏·小说十种:八十一梦

    张恨水作品典藏·小说十种:八十一梦

    本书为张恨水作品典藏的一种,是张恨水抗战时期的代表作,该书借鉴了近代谴责小说的笔法,又采取梦的形式结构小说,各梦独自成篇,集中讽刺某个社会侧面。借助于形式的荒诞,融虚假真实为一体,又因形式的自由,扩大了小说的社会容量,也是小说抨击时弊更加深刻。
  • 再嫁,腹黑老公

    再嫁,腹黑老公

    三年婚姻,见面次数不超过五次。他有他的老婆,而她有的只有他和她的结婚证。他不爱她,而她对他的爱也在三年时光里消失不在。
  • 魂魄天斗

    魂魄天斗

    灵魂大陆,是人界众多大陆中的其中一个,由灵魂师和人类组成。灵魂师分为三种,谈灵师,控灵师和夺魂师。天界少主下凡历练,初临灵魂学院,认识了许多朋友,也发现了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夺控大战,一战触发!
  • 说别人的故事

    说别人的故事

    我爱聆听,聆听身边人的故事,聆听陌生人的故事。最理想的状态是找出故事的所有的主人公,听听他们真实内心的想法。故事里,面对着理解差异,他们最真实的内心也就只有我知道。我想我更喜欢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诉说别人的故事,不评头品足,故事里没有对错,正如爱情里没有胜负一样。可是,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对我真诚以待,即便这样,故事仍需继续。只是故事少了半分真实和人情味罢了。并不是为了打发时间,也不是为了说别人的坏话,而是让自己的世界观更加丰富。我不求轰轰烈烈,只求简简单单。也许“我是一个没故事的人”是一个伪命题,但是我甘愿做一个没故事的人,平平淡淡。我的故事根本不足为外人道也。
  • 悠闲修仙

    悠闲修仙

    在天宇大陆无人不想成仙称霸,然而刘笑只想悠闲的修修仙睡睡觉,顺便看一下美女。
  • 星际淘宝网

    星际淘宝网

    新书《我的万能手机》已经上传,大家可以去看看,一次意外,让张小白的手机里多了一个万能商城……能挡导弹的手机,你见过没有?
  • 爱在现在进行时

    爱在现在进行时

    十年之后的相遇,让误会重重分手的大学情侣再次纠缠不清,是什么让他们放下恩怨重拾旧好?是爱?是对婚姻的渴望?一起走进来看看吧
  • 傲骨逆天之圣皇临世

    傲骨逆天之圣皇临世

    夏梦辰,一个豪门的小公子,却应自己是废柴而逃婚,又因他出生时天降的异物,带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美女入怀,强夺宝物,收服小弟,在未知的世界卷起一阵阵狂风暴雨,并看他如何找回回家的到路?命运的齿轮停止转动,然而被选中的命运也无法更改,看夏梦辰如何在异世中称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