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9500000056

第56章 后序 我只能是阿Q、祥林嫂的儿子(1)

国民性批判是清末民初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命题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尤其将此一命题推入高潮。我作为喝着五四奶水长大的读书人,作为鲁迅先生的忠实读者,对于国民性批判理论和实践,崇仰了大半辈子。

可是,最近几年,我的立场出现了巨大变化。从2008年秋天开始,我着手对这一命题进行探源、解构和抵制,一年有余我就此一连写了大约五十万字,还有若干内容等着我写下去。

我的学术视角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也让许多关心我的朋友感到惊讶和陌生。究竟是什么机缘促成了我的幡然醒悟?追索一番起因和思想历程也许不无价值。

一切还得从我的村子和我的母亲说起。

我母亲是江西乡村最普通、最善良的一位老人,一生除了信奉人必须吃饭之外,就是信奉拜菩萨。我刚刚记事时正赶上“文革”时期,那时候乡村的菩萨和庙宇早就遭到扫荡。没有人敢于在自己的村子里、在大队书记和生产队长的眼皮底下拜菩萨,我母亲和她的同修们多次到十几里之外,一个小山谷的一棵树下拜菩萨,那棵树长在山谷的池塘边。

又有山谷、又有水、又有树,这里必定是神灵居住的地方。我们村里的香客都认为那里特别灵验。

那是一个所有人都神经紧张的时代,偶有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对这些香客追问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语,这些香客就会惊恐万状,拔腿就逃,一口气跑出那个并不险峻的山谷。有的人就因为这一拜、一跑,几个月的病病怏怏也就不翼而飞。于是香客们益发传说那个菩萨的灵验。

我十来岁的时候,因为患有龙身疮(现在知道那就是长在躯体上的带状疱疹),后序 我只能是阿Q、祥林嫂的儿子2 83跟着母亲和其他香客一起去那里求过灵丹妙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那不过是树底下随意码放的几块砖头,根本没有所谓菩萨塑像之类。我已经说过,“文革”时期所有的菩萨都被砸烂销毁,谁还有条件去拜一尊真正的菩萨呢?

后来读书生涯中,那些精英学者所着述的书文告诉我,中国是儒道释三教互补的国家,而西方是基督教国家。五四运动以后,我们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全部是西方文化资源。我还颇受鲁迅的影响,很信服他关于不读中国书、多读西方书的忠告。

尤其重要的是,“文革”结束以后,正是我大量阅读、大量摄取文化信息的高峰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写作者,恰是刚刚从牛棚解脱的知识分子,和刚刚从乡村回城的知识青年。他们在“文革”期间所受的惊险和屈辱,使得他们对中国社会和权力机构抱有较多的憎恶,他们对中国历史进行着最为黑暗的解读,对于自己的时代极尽妖魔化,至于中国社会以及底层民众,在他们笔下更是愚昧、封建、迷信、卑贱等等。那么,什么地方、什么社会、什么人群不愚昧、不封建、不迷信、不卑贱呢?那当然是西方社会、西方人种。

在以上诸般因素引导下,我二十几岁那时,已经俨然是一个崇洋但没有机会媚外的“全盘西化”论者。

在此背景下,我对基督教生起莫名其妙的好感。

我们村有一位前辈读书人,比我父亲略长几岁,民国时期就是赣北地区着名的基督教领袖,担任过赣北基督教会的副委员长。自从当了右派之后,一心在生产队长监督下劳动改造,从来不谈上帝或者撒旦之类。20世纪80年代,算是赶上了他的好时代。经过官方允许,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耶稣堂。每到周日,附近到他家做礼拜的老弱病残女,络绎不绝。我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过他们的活动。我不知道那些老弱病残女跟上帝究竟有没有交流,我意识到他们之间具有的相互交流非常宝贵,他们借此具有了群体认同,缓解了内心的痛苦。

那一两年之内,我多次劝我母亲参加那位伯父大人的礼拜活动。那几年我们家处于最贫困的时期,我的父母内心压力都非常大。父亲从不表达这些压力,母亲则常常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极度强烈的忧患感。我几乎担心母亲某一天会精神崩溃。

我希望母亲在一个基督教群体中得到一点精神的解脱,至少能借助那种群体交往释放一些压力。

可是母亲对我的劝说一直是笑而不答。

我仔细分析形势,我跟那位基督教领袖的儿子同庚同学,往来甚多,关系极好。

我父母对于那位牧师也极为尊重,每次那位牧师跨进我家门槛,我母亲都是极为殷勤地起身让座、端茶送水,我以为我一定可以将我的母亲引进耶稣堂。我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

终于有一天,我记得是某个炎热的夏天,母亲笑滋滋地、然而是郑重其事地回答我说:“我不能去,我信迷信,这么大年纪了,不能改信。”

我一面为母亲信仰的坚贞所感动,一面久久惊讶于从母亲口中说出的“迷信”一词。她的信仰和她对信仰的命名反差太大了,以至于给我的震撼不是瞬间性的,而是必将持续终生。

母亲七岁那年,娘家的房子被日本飞机投弹炸掉了,从此无家可归。她跟我父亲结婚后一直借住在别人家里,一两年内搬家七次。她第一次拥有一间房子,是土改工作队分给她的。所以母亲一生最感激毛主席。毛主席说什么她都乐意照办。

只有一件事她没依从毛主席,那就是毛主席号召破除迷信,禁止拜菩萨,遭到她的阳奉阴违。

即使是在这件敢于违背毛主席指示的重大事情上,母亲也无法给自己的信仰命名,而只能接受毛主席和整个精英群体出于歧视而给予的命名——迷信。

我最不能释怀的是,为什么在毛泽东和我母亲之间,就一个拜菩萨问题存在着这么大的分歧?为什么我母亲在坚决扞卫自己的信仰权利的同时,却接受了禁止她信仰的那种力量对于她的信仰的歧视性命名?

此间是不是存在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果底层人在最为坚贞、决不妥协的信仰问题上,也不自觉地接受了被支配的命运,那么,他们的整个命运中,还有一点不被支配的成分吗?

我按照当时所能想到的宗教分类,告诉母亲说,那不是迷信,那是信佛教。你信菩萨就是信佛教,跟人家信基督教一样合情合理。我还给母亲介绍了一些相关背景,诸如佛教是古代从印度传过来的之类。

但是我的介绍跟母亲基本无关。此后我虽然没再听见过母亲将自己的信仰说为迷信,但是也从未听见她说过佛教这个词。

我当然不再劝母亲改教。对于她的迷信,我可以理解和容忍,但是并没有真正关心过。

母亲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出现在二十年之后。这次震撼不只是引起我心灵的涟漪,而是对我的文化立场、群体认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鄱阳湖北岸的乡村地区,重建寺庙的风气渐趋热烈。我们村里很穷,建不起大庙,我的父母和一位族叔领头募捐,在村西头建起了那座一人高的土地庙。我的母亲每月初一、十五都去上香磕头。母亲总是说,她拜菩萨的时候,家里老老小小每个人的名字都要念到,生怕落下一个。母亲的拜菩萨因此跟我产生了命运的关联。

母亲进入老年之后,她的信仰由于一个特殊的灾难而出现了危机。母亲募捐修庙时,她捐上了一百元。有一天二哥从小镇回到村里,看见村里捐款榜上,我的父母捐款最多。二哥就跟母亲说,那个捐款他出一半,并随手递上五十元钱。二哥是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对建庙的支持,让母亲和所有参与者都感到欣喜。

然而正是二哥的支持,增加了母亲的信仰危机。小庙建起来不久,二哥因为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我的母亲虽然一辈子吃苦,但是儿女很旺。她生了六个孩子,个个长大成人,这在贫困乡村是较为少见的。中年时期的母亲,总是被村里人和亲戚路上的人请去参与打理婚嫁喜事,比如给新娘扯面、给新郎铺床之类,就因为我母亲的儿女个个顺道,可以传播吉祥和喜气。每当这时,总是母亲最为光荣、最为幸福的时候。

可是,当母亲老了,她的正当盛年的儿子,却遭遇不测。我陪母亲度过了给二哥办理后事的整个过程,我搀扶着我的母亲举行了与二哥的灵柩告别的独特仪式,世界上没有那样的仪式,那是母亲得到我的支持而举行的独一无二的仪式。我深知母亲心头的至痛。

我离家以后,我母亲天天在家哭喊:“菩萨呀菩萨,我二崽对你那么好,你怎么就不长眼哪!”

我母亲的信仰就这样一天天崩溃。我在遥远的北国,默默地陪着母亲憔悴、衰老。对于自己的命运我们完全无能为力。

几年之后,我回家探亲,遇上母亲邀伴到村西小庙烧香。母亲在与寺庙和菩萨疏离几年之后,终于重新回到菩萨身边。看来母亲内心最为伤痛的一角,终于又有了些微温暖,我因此感到高兴。

有一次,母亲和另两位老妇,一起去上香。我跟着去为她们拍照片。她们的仪式完毕以后,我进庙拍摄神龛里的菩萨塑像。

出乎意料的是,那菩萨竟然是一段五官模糊、一尺来长的木头。

我问母亲这是什么神?

母亲说,这是老嘎嘎。

老嘎嘎是我们那里对老爷爷的尊称,意思相当于可敬的老人。母亲只知道老嘎嘎是我们村里的一位祖先,这位祖先究竟什么身份,究竟是如何成神的,我母亲没法说清楚。

母亲补充说,这尊菩萨不是老嘎嘎的肉身菩萨,而是从香火堂捡来的韦陀菩萨。

咱们村的香火堂,原先是祖堂兼神庙。除了供奉祖先牌位,还供奉三将军(张飞)和老嘎嘎,这尊韦陀菩萨,是三将军和老嘎嘎的护法使者。

“文革”时期,三将军和老嘎嘎的神位被砸烂,这位韦陀菩萨也被人丢在什么阴暗潮湿的角落,寂寞几十年。直到那年建庙,人们才找到这尊韦陀菩萨,当作老嘎嘎的肉身,供奉在这里。面目模糊即系木质腐烂所致。

那一天我还不知道这个故事将会改变我一生的文化立场,因为心灵的变化总是慢慢完成的。

同类推荐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军事工程

    军事工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感悟红色诗词

    感悟红色诗词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探究隐秘世界的努力:中国当代文艺心理学研究反思

    探究隐秘世界的努力:中国当代文艺心理学研究反思

    本书以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研究为反思对象,梳理了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成绩,,总结了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就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展开背景、核心问题、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以及研究主体的心路历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反思,对文艺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热门推荐
  • 豪门管家婆

    豪门管家婆

    如果可以选择,他——希望自己不是豪门公子;他——希望父亲不是蛮横强硬;他——希望她能找开心结。从小,因为同病相怜,他们走到了一起。渐渐地,他爱上了她。多么渴望,可以和她白头偕老。可是,她却处处逃避。这些都是因为,她是他的女佣,她不敢,也自认不配爱他。可笑的是,她不知道,除了她,他什么都不要。
  • 逍遥剑神

    逍遥剑神

    一个平凡的少年,因缘际会之下,走上了一条不为人知的道路!且看他如何以剑道为基,谈笑风生之间,摘星折月!
  • 吻上邻居:楼上的我们在一起吧

    吻上邻居:楼上的我们在一起吧

    “哇哦~!”凌璇看着正在搬家的某位激动!欧阳杰白了一眼...“哇哦~!”凌璇看着转学过来的某位激动!欧阳杰白了一眼...“哇哦~!”凌璇看着正在睡觉的某位激动!欧阳杰翻了个身继续睡...“男神,我喜欢你!”“哦。”“男神,做我男朋友!”“不。”“男神,你丫做我男朋友!马上!”“我考虑一下。”“呀!说话!”“......”“男神!”“你不累啊!我做你男朋友。”“这才乖嘛!呀呀呀!放我下来!!!”“你说什么?听不见~”去你丫的!禽兽!“你说我坏话呢?”“呃...”“女朋友档次太低了,做我老婆吧!”“看我心情!”
  • 舍利弗阿毗昙论

    舍利弗阿毗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宇宙里的大灾变

    宇宙里的大灾变

    孟言,一个正窝在宿舍里在网上写毕业论文的大四学生,突然被一个穿越过来的小怪物给惊扰到了,原来,正在地球上过着和平的生活之时,宇宙范围内的其他星系里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灾变,而这个小怪物的强者主人,就是不惜费尽了无数的法力,才将这小怪物传送地球上来,希望他能找到终结这场宇宙浩劫的有缘人……
  • 往事红尘传

    往事红尘传

    了了人事,滚滚红尘,有多少人忘记了过去,又有多少人能找到未来。往事人,红尘客,一曲悲歌道尽人间泪。江湖武林,谁能铭记曾经的风流,诉出当日的豪情。
  • 娇妻难逃:萌宝的腹黑爹地

    娇妻难逃:萌宝的腹黑爹地

    【一对一,宠文。】六年光阴,叶暮婉强势回归,只不过身后多了一个人。“妈咪,我想要一个爹地。”叶枫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看着她。“现在这个世道好男人都死光了,你只需要妈咪就好,乖。”“婉婉,如果世界上没有好男人,那我是什么?”“您当然是我的大财主了。”在他身边,叶暮婉是有小感动,也有点虐心。一次意外,她失忆了,只记得自己有孩子。“叶暮婉,你竟敢带着我的孩子和别的男人私奔!”某女淡定的说,“先生,我认识你吗?”从远处走来一位绅士,“林小姐,我可以请你跳支舞吗?”“当然可以。”蓝颜知己,专情少爷,霸道总裁,神秘恩人,他们究竟谁能俘获她的芳心,并同时获得赠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入夜小巷里的女孩

    入夜小巷里的女孩

    入夜小巷里的女孩,脸上总是挂着莫名的笑意……
  • 灵回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