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9500000024

第24章 五四精英群体的文化选择(3)

他们之所以如此坚决地跟前辈精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战略思想决裂,是因为他们另有主张。他们的文化选择十分彻底,是他们的前辈所不可想象的,甚至也可能是西方的文化人所不可想象的。

他们的文化选择究竟如何彻底呢?还是让他们自己的言论来显示他们的态度吧。

新文化运动的总指挥陈独秀的言论,旗帜最为鲜明,也最有代表性。他把究竟是不是敢于义无反顾地选择西方的道路和精神文化,提到了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予以讨论。他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这两样孰好孰歹,是另外一个问题,现在不必议论;但或是仍旧用中国的老法子,或是改用西洋的新法子,这个国是,不可不首先决定。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我敢说:守旧或革新的国是,倘不早早决定,政治上社会上的矛盾,紊乱,退化,终久不可挽回!”

当年光绪皇帝决定举行变法维新运动时,首先就是下“国是”诏,表明这是一个事关国家兴衰存亡的战略大计。现在,陈独秀把能不能选择西方文化作为我们的目标和资源,也看作是同样重要的战略大计。

实际上这不是孤立的文化选择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之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我们十分熟悉后来的毛泽东时代经常出现“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等词语,所指的就是模式选择、制度选择、路径选择等问题。其实这样的词语在陈独秀时代就已经反复出现。例如:“现在世上是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道路。我国民若是希望义和拳不再发生,讨厌像克林德碑这样可耻纪念物不再竖立,到底是向哪条道路而行才好呢?”

这里用反问的方式提供了十分明确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那一代人的文化选择。

这种选择在下面一段话中表述得更为简洁明了。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里用列举的方式提请读者选择,似乎在中西文化之间还有权衡、商量的余地。但是,我们知道,德先生、赛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供奉的大菩萨,这两尊大菩萨没有怀疑的余地,所以所需扬弃、否定者,只能是中国传统文化。

以“听将令”自居的鲁迅,紧紧配合主帅陈独秀的主张,不断发表类似言论与之呼应。“既说是应该革新,却又主张复古……要想进步,要想太平,总得连根的拔去了‘二重思想’。因为世界虽然不小,但彷徨的人种,是终竟寻不出位置的。”他明确反对在中西文化之间彷徨,主张抛弃“二重思想”,一心选择西方文化。

鲁迅的思想,从讨论文化问题的各个细节中表现出来。比如谈到偶像崇拜问题,他借题发挥,表示了对于西方文化几乎无条件的认同与归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无条件地遗弃和批判。“不论中外,诚然都有偶像。但外国是破坏偶像的人多;那影响所及,便成功了宗教改革,法国革命。旧像愈摧破,人类便愈进步;所以现在才有比利时的义战,与人道的光明。那达尔文易卜生托尔斯泰尼采诸人,便都是近来偶像破坏的大人物。……我辈即使才力不及,不能创作,也该当学习;即使所崇拜的仍然是新偶像,也总比中国陈旧的好。与其崇拜孔丘关羽,还不如崇拜达尔文易卜生;与其牺牲于瘟将军五道神,还不如牺牲于Apollo(阿波罗)。”

鲁迅为什么如此偏爱偶像破坏者,就因为在他看来中国所需破坏者太多,而敢于破坏者太少,卫道士倒是多而又多。对此他甚感愤激,所以作出了“与其牺牲于瘟将军五道神,还不如牺牲于Apollo”的选择。这种主张当然难免简单化,但是它真实表达了鲁迅那一代言论领袖的文化选择。

鲁迅对于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的称赞和弘扬,在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和言论表达中,一直坚持到底。胡适也基本如此。在以反传统为特色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胡适虽然在学术上很重视中国文化的资源,甚至曾经致力于整理国故的学术工程。但在文化价值的选择上,他依然是着力强调必须扬弃本土文化,义无反顾地实行西化。像陈独秀一样,胡适也是把是否能够复制西方的道路,看作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他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既然从头到脚都“百事不如人”,当然必须全面地、毫无保留地向他人学习。这种文化主张的表达在30年代达到高潮,甚至通过对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的赞成,系统阐述了“全盘西化”、“充分世界化”的文化选择以及反对“中国本位”观的战略思想。

1935年新年伊始,萨孟武、何炳松等十位教授发表了一份《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这本来可以理解为是对五四时代全面反传统主义的一次拨正。但是一些激进的西化论者如陈序经等用“全盘西化”论予以反对和驳难,由是引发了一场文化论争。胡适对这份宣言当然也是不以为然,他在编辑《独立评论》的时候,给陈序经《关于全盘西化答吴景超先生》一文写了个“编辑后记”,表示“我很明白的指出文化折中论的不可能,我是主张全盘西化论的”。他还说:“文化自有一种‘惰性’,全盘西化的结果自然会有一种折中的倾向……现在的人说折中,说‘中国本位’都是空谈。此时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努力全盘接受这个新世界的新文明。全盘接受了,旧文化的‘惰性’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折中调和的中国本位新文化。”

半个月后,胡适又写了《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正面评价和批驳了十教授的“中国本位”观。此文认真总结历史经验,认为康有为、梁启超等前辈圣贤所付出的努力,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功,就因为他们态度不彻底,老是眷恋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忍割舍。胡适说:“我们在今日必须明白‘维新’时代的领袖人物也不完全是盲目的抄袭,他们也正是要一种‘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他们很不迟疑的‘检讨过去’,指出八股、小脚、鸦片等等为‘可诅咒的不良制度’;同时他们也指出孔教、三纲、五常等等为‘可赞美的良好制度,伟大思想’。他们苦心苦口的提倡‘维新’,也正如萨(孟武)、何(炳松)诸先生们的理想,要‘存其所当存,去其所当去’。他们的失败是萨何诸先生们在今日所应该引为鉴戒的。他们的失败只是因为他们的主张里含的保守的成分多过于破坏的成分,只是因为他们太舍不得那个他们心所欲而口所不能言的‘中国本位’。他们舍不得那个‘中国本位’,所以他们的维新政纲到后来失败了。到了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帝制推翻了,当年维新家所梦想的改革自然在那大变动的潮流里成功了。然而在辛亥大革命之后,‘中国本位’依然存在,于是不久大家又都安之若固有之了。”

除此之外,胡适还写了《惨痛的回忆与反省》、《信心与反省》、《再论信心与反省》、《三论信心与反省》、《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等文章,反复强调抛弃传统文化的彻底态度,宣示他“全盘接受”西方社会的新文明,用以改造古老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战略思路。

胡适的这一思想虽然直到30年代才有如此明确单纯的表述,可是就其倾向而言,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那个精英群体就大致形成了这样的思路。陈独秀从一开始就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对立起来,对中国文化极尽批判、诅咒之能事,对西方文化则处处称道赞赏,其明显的用意就是要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用以改造腐败的中国社会和政治,替换腐朽的中国文化。鲁迅曾经试图用“吃人”二字概括中国文化,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来概括中国历史,其否定的态度和无可容忍的情感跃然纸上。1925年,他甚至号召青年人不要读中国书,多读外国书——外国者,西方也。鲁迅对于西方价值观的归趋是十分明显的。所以,30年代胡适所使用的“全盘西化”一词,如果用来概括五四那一代精英人物的文化选择,大致不谬。

同类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典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典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从上古到明代陕西境内的帝王陵墓,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概况、各陵的形制和墓主人以及不同时期帝王陵的特点等。以精确的考古数据作支撑,以小资料链接作为知识的补充外延,充实了全书内容。图片精美,大部分由作者亲自拍摄,可观度较强。
  • 思想课堂-道德笔记

    思想课堂-道德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这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望一个五彩斑斓的日本民间世界及其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育中,民间故事就像花粉或者种子,可以随着风的吹拂或鸟的飞翔而传播。相对于典雅规范、风格迥异的日本作家文学,有着国际化面孔的民间文学的模块,一当嵌人了日本民间日常生活风情礼俗的点点滴滴,就浸润出了一幅幅日本气息浓郁的民间民俗的图卷。沿着从民间的角度探访日本民间的文化之旅,与一个个生趣盎然的民间故事中的儿童、老人、男人与女人相逢,玩味那古老传说中的河童、孤狸、天狗和山姥……一个折射着特定民情风俗与庶民生活断片的现世日本,就会呈现在你的,我的,我们大家的视野内。
热门推荐
  • 皇帝之养成系统

    皇帝之养成系统

    《皇帝之养成系统》是一款以古代帝王为题材的养成类系统,模拟古代帝王生活,让玩家切身体验帝王的尊崇与烦恼。上千种游戏结局,让你变成独一无二的皇帝。粉丝群(957832457)
  • 小道士的打工阎王

    小道士的打工阎王

    “施主,去不去地狱轮回往生啊,我这有富人套餐,当官套餐,妻妾成群套餐,还免费送孟婆汤喝哦!”鬼魂白了一眼道:“人家道士一场法事下来,直接保送轮回转世,还可以净化一切罪孽,你让我去地狱受苦?”“孟婆卖汤?她不是卖瓜啊。”一个荒废的阴曹地府导致六道众生不能轮回往生,人世间大乱,妖魔鬼怪横行,而,道士的出现正好弥补了一切。前任阎王欠下巨额债务跑路,地府六道不能轮回,孟婆汤也成了王婆黄瓜汤,那么新任阎王该如何在道士们前面,抢口饭吃呢?自然而然是打工抓鬼,开局一个小萝莉道士,地府手下全靠坑蒙拐骗来。一碗王婆黄瓜汤只卖998!
  • 漫威里的农药系统

    漫威里的农药系统

    苏韩望着眼前刚抽到的吕布牌末日机甲和孙尚香牌末日机甲,心中开始纠结今天打紫薯精应该穿哪一套比较上档次一点。托尼.史塔克:“嗨苏韩,我用这个反浩克装甲和你换一套末日机甲行不行?小老弟?”苏韩望着刚刚空投下来,陷在地里的反浩克装甲和身旁闪闪发光的两套末日机甲,心中愈加纠结起来......开了本新书...咳咳咳,《我在天堂有求必应》,不好看直播自切然后女庄,求一波支持~
  • 万界帝统

    万界帝统

    一个追寻武道的少年,一路追寻武道极致的路。
  • 西汉那些人

    西汉那些人

    那曾经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是否记忆在脑海,还是随着历史的沉沦,一同逝去。宫廷里的那些帝王后妃,他们有着如何的不为人知的往事,还是历史前进过程中,留下的那一段时间缩影而已。
  • 说说我吧

    说说我吧

    我不会写东西,只是我没有朋友,不知道该讲给谁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本菜谱闯天下

    一本菜谱闯天下

    一朝穿越,脑子里多了个APP菜谱,苏芽儿磨刀,从零做起神马的,小意思喽~
  • 婚婚欲恋:独宠出逃甜妻

    婚婚欲恋:独宠出逃甜妻

    被前任甩,被陌生男人夺清白,还有什么比她惨?一纸婚书!!!绝美霸气的男人成了她的专属,宠她爱她疼她。白天她大胆地欺负他,晚上却被他倾压而下“老婆,现在轮到你了!”嘴角邪魅一笑。被他吃的一干二净,她后悔莫及“我要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