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6100000003

第3章 比较文学史上的“恒常危机”(1)

——兼论生态论述

张汉良

这篇论文是应兰州交通大学邀请,在其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发表。全文分成四部分:(1)比较文学在欧美的发展;(2)比较文学的危机论述;(3)晚近的殖民论述危机;(4)生态论述的危机。

一、比较文学在欧美的发展

请容我简单重述一下比较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作为一个学科,在法国先开始。1920年代到1950年代,法国比较文学者都把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个分支。什么文学史呢?就是跨国文学史,欧洲文学通史。比方德国文学,歌德怎样影响英国,在英国的接受史;英国某个作家怎么传到德国去。作文学跨国之间因缘关系的流变,这可以称为比较文学史课题所研究的对象。基本上这种课题比较关注的主要是哪个作家他写了什么东西,他的作品怎么被翻译,怎么流传,翻译成英语以后在哪个出版社出版,比较注重外围的文献材料的收集。对文学文本的探讨比较少。各位要知道,比较文学史家的兴趣是要写一本泛欧跨国文学史,欧洲文学通史,或者说欧洲文学关系史,因此它不太会对个别文学作品的美学含义作深入探讨。比较文学在法国最早就大体是这个情形。

到了40~50年代,有一些欧洲移民到了美国,他们搞比较文学基本与欧陆传统切断了,他们有一个很大的转向:要研究文学就要研究文学作品,研究文本。基本上他们研究的东西是纯文学,如诗、小说、戏剧等,历史或传记等都不算纯文学,那时有很严格的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纯文学与非纯文学,所谓的纯文学是想象文学、虚构文学。台湾、香港在70年代介绍比较文学时大体上走得是这样一条路,喜欢对文学文本的美学考察。

这个做法在1970年初的欧美有一个很大的转向,但学者并不是再回到老的历史主义再去搞文学史了,他们觉得没有办法把文本从历史、社会的背景中抽离出来,作一种孤立的欣赏。文学文本跟周围文化的氛围,跟社会、经济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它又回去看文学史了,他们的文学史与1920年代至50年代法国比较文学谈的文学史不太一样,他们很强调语言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1970年转向的特质之一是,文学与非文学分野的界限泯灭了。我举个例子来讲,史书,历史课本,我们以往没人把它当文学来读,但写历史的人也用文字,文学技巧,书写技巧会干扰你的再现,因此很多人说历史说不定也是虚构的。人们对非文学如传记、自传的研究在1970年末80年初的时候变得非常重要。我们不再去研究那些传统的诗、小说、戏曲,而是研究那些不太被接受的文类。大体上在1970年有这样一个分野。同时比较文学受到批判思潮、后结构哲学思潮影响,它对文学整体知识系统、知识论发生兴趣。所以许多比较文学学者都去搞理论去了,不在专注于文本分析与鉴赏。他发现文本本身都是值得争论的,我认为在80年代有一个对知识论的重视,大家开始对理论发生兴趣。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的相互干涉,前面我已经提到文学与非文学文本的界限没有办法分清楚,大家知道在80年代常常会研究文学之外的文本、文学彼此怎样颠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转向。

最后一点大家知道的可能比较少,就是生物学方法论对比较文学的渗透。传统上习惯把自然与文化作二分,nature/culture,我们说自然是没有人为干扰过的文化,其实这种二分法在70、80年代也受到大家的挑战。自然也是经过人为的干预的,是人建构的自然。生物学影响非常大,这两年流行“生态诗学”,它是怎么来的?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支;人跟环境的互动就像文学与环境的互动,我们可以从社会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来探讨。

二、比较文学的危机论述

以上介绍的学科演变也有人以危机论述来说明。在1984年的一篇短文里,我指出:“今天回顾起来,这半世纪的比较文学史至少已经历三个大危机,产生了三个文学研究的典范。”上面这段文字是二十三年前写就的,在这期间,尤其是最近十五年,比较文学的发展自然是另有变化,待会儿我进一步申论。

有一个重点我必须要先说明。正如同“比较文学”是一个外来语的翻译,指涉一门由国外引进的学科一样,“危机”这个名词其实是学者选取了一个现成的汉语名词,用来翻译一个英语术语:crisis。因此我们不宜就汉语望文生义。英语的crisis来自古希腊语,它和critique(批判),critic(批评者),criticism(批评)同一字源,属于同一字群。原来是“决定”或“判断”的意思,在病情发展的诊断上用的很多,就这层意义而言,“关键”可能是一个更好的翻译。亨利?雷马克于1960年发表了一篇回顾文章:《十字路口的比较文学:诊断、治疗与处方》(ComparativeLiteratureattheCrossroads:Diagnosis,TherapyandPrognosis),他虽然没有用crisis这个字,但是他却点出了危机论的原始医学意义。后来参与危机论述的学者大体上都遵循这个说法;亦即:他或她正处身在一个学科发展过程中,令人忧虑的阶段,学科出现了病灶,再继续下去情况可能会更恶化。字源的医学含意姑且不论,让我们把“判断”或“批评”这个字源意义纳入我们的学科,危机可以具有两层意义,也就是说有两个层次的危机:(1)比较文学作为危机(充满危机与转捩点的批评〔critical〕)文学;(2)文学批评(criticism)作为危机文学。这个看似悖论或吊诡的双关语替比较文学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隐藏在大多数危机论述文章里面。

下面我要讲最近十五年的发展,与国内的学术生态关系比较密切。1989年我在葡萄牙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所举办的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标题勉强可中译为《西方文论做为殖民论述——[再来一个!]比较文学的恒常危机》,其中显然有强烈的反讽意味。文中提到学术气候的改变,虽然我并不认同殖民论述的身份政治学。当时我在学术场合或刊物上发表过一些言论,批评这种论调。却没想到,过了几年,殖民/后殖民论述竟然成了显学。至于危机论,它诚然有它的恒常魅力,过不久就被人拿出来重新炒作。

三、晚近的殖民论述危机

我要介绍的近十五年发展针对在英美执教的两位女学者苏珊巴斯奈特(SusanBassnett)和斯匹瓦克(GayatriSpivak),二人以殖民论述和文化区域研究为基调和主轴的危机论述。巴斯奈特在1993年出版了《比较文学:一本批判性的导论》;而斯匹瓦克于2003年出版了《一个学科的死亡》。这两本书都相当流行,在亚洲也拥有不少读者。她们所呼吁的新方向,颇能引起不属于欧美主流传统的,后来才参加比较文学阵营的中国学者们的欢迎与喝采,尤其是她们都注意到了大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我愿在此提出逆耳忠言,奉劝学者仔细反思一些重要问题,如中国文学到底算不算是第三世界文学?中国在历史上有什么被殖民的经验,需要大书特书殖民/后殖民论述?新思维欧美学者反欧洲人文主义典律,是否在逻辑上可以推演到中国人也应该东施效颦,反对甚至抛弃中国文学传统?换言之,西方的议题是否必然与我们有关?

巴斯奈特开宗明义地便指出比较文学的危机,她说:“当我们再度检视比较文学这个名词时,我们会发现它是一段激烈论辩的历史,从19世纪初这个名词出现的时候一直持续到今天。处身在20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批评家,仍然和一个多世纪以前所提出的问题缠斗不休: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比较]怎么能够成为研究对象?如果国别文学有典律,那请问比较文学的典律是什么?比较文学家如何选择比较的对象?比较文学是一种学科吗?或者它只是一个研究领域?这一类的问题拒绝退场。从1950年开始我们一直不断地听人提到韦勒克所谓的比较文学的危机。”(页2)

我们难免怀疑:如果这些是老问题,那么就不应当有危机了;老问题不可能具有发动及操纵文学史运作的危机动能。我们勉强只能说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或者更正确地说,事实上它们属于不同时代的问题,因为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会产生与发现新的问题,而不是有一些存在了近百年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而需要新理论和新方法来解决。我们可以说:原来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新理论使它们发生了质变。这是基本的文学批评史认知。也许我们可以引用我在1984年的一篇短文《当前文学的危机》所指出的典范转移来说明这个现象。变易或危机是比较文学史的演化机械,变易的原因便是信念、理论、方法相同的文学研究团体,以及它可能形成的典范,不断地受到另一些团体的挑战。

巴斯奈特举出实际的例子,说明了我所谓的典范转移概念:到了1970年代末期,西方大学的研究生纷纷转向文学理论、女性研究、符号学、电影与媒体研究以及文化研究,抛弃了比较文学,使它越来越像“人文主义史前史的恐龙”(页5)。另一方面她发现,虽然比较文学在西方危机接踵而来的情况下茍延残喘,但是在其他地区,包括中国,却开始生根,与国别文学的特殊性密切结合。这里无疑点出了国别文学与比较文学的介面,透过这个介面,国族与身分认同的议题才能被表述。根据这个推理,并不是学科的危机论只有在西方才存在,有比较文学的地方,甚至有文学的地方,就有危机。巴斯奈特在第三章讨论英国国内的各种文学的比较(页48-69),其实已经把第三世界的国族认同问题回馈到第一世界。

上面在巴文中引述的,作为恒常危机指标的六个问题:(1)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比较”怎么能够成为研究对象?(3)国别文学有典律,比较文学的典律是什么?(4)比较文学家如何选择比较的对象?(5)比较文学是一种学科吗?(6)或者它只是一个研究领域?这些问题,没有一个不存在于所谓的第三世界。巴斯奈特把世界做了新的三分:(1)旧世界,指欧洲;(2)新世界,指美洲和新西兰;(3)第三世界,属于除了(1)、(2)之外的世界,当然包括中国。为了便利讨论,她不但三分天下,竟然把这三种世界分别同质化。谈到第三世界,我们不禁感慨。试问:既然我们的学科是文学,就传统的悠久,底蕴的深厚,中国文学难道没有超越旧世界?或至少与它分庭抗礼?除了在现代化的进程上与政治立场的取舍上,中国和第三世界有亲和性外,中国文学岂属于第三世界文学?既然新比较文学史讲求再脉络化,讲求个体文化的殊相,就万万不能把世界以旧的思维方式化约。

表面上看来,巴斯奈特和我在曾另文抨击过的魏斯坦因正好相反,魏氏所忧虑的两个危机:(1)比较文学在欧美之外的快速扩展,和(2)理论的强势,反倒成为巴氏认为学科的转捩点。对巴斯奈特而言,比较文学已名存实亡,取代比较文学的是文化研究、性别研究、翻译研究。她尤其乐道后殖民论述,认为这个辞汇代表的新跨文化批评,简直就是换一种说法的比较文学(页10)。巴斯奈特以一个相当严重的字眼儿“死亡”(“dead”,“demise”)来描写学科方向的改变。“危机”还有希望,“死亡”却一了百了,其耸人听闻可想而知。

若干年后,2000年,斯匹瓦克在加州大学尔湾校区发表了韦勒克讲座,题目就叫做《一个学科的死亡》,三年后经过修正结集出版为一本小册子。在讨论斯比瓦克之前,我必须顺便提到比巴斯奈特的书要晚两年出版的一本文集——《多元文化主义时代的比较文学》(Bernheimer1995)。编者勃恩海默在序言中杜撰了一位求职困难的研究生,说她今天[1995年]面临的困境,与三十七年前韦勒克发出危机吶喊时,并无二致:“缺乏明确的主题以及特定的方法”(页2)。勃恩海默所提出的各项方案,充满了折衷主义色彩以及和文化研究妥协的立场(页43-45)。和巴斯奈特应和的则是近二十年来甚嚣尘上,但令人生厌的身份认同政治(identitypolitics)。应邀撰稿的史坦福大学名牌教授玛丽.路易兹.普拉特(MaryLouisePratt)好一幅中央情报局的嘴脸:“有三个历史过程导致了比较文学目前的走向:全球化、民主化、去殖民化”(页59);最后一点包括第三世界和第一世界的对话,以及美国对欧洲文化的反殖民化运动(同上)。这本书竟然成为流行宝典,也一再地被斯匹瓦克引述。

说来也是巧合,韦勒克在1958年首先提出危机论述,42年之后,斯匹瓦克发表演讲“一个学科的死亡”的场合竟然是以韦勒克命名的讲座系列。从危机到死亡,她似乎在接着巴斯奈特,宣告比较文学寿终正寝。反讽的是,这个耸人听闻、颇为煽情的书名和内容并不符合,因为斯匹瓦克提出“新的”比较文学。既然如此,怎么说比较文学死了呢?

同类推荐
  • 图文版中国经典戏剧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戏剧故事

    Originatedfromworkingsongsanddancesinthepre-Qinperiodin221BC,itwasbroughtontothestageinthemiddleandlaterperiodoftheTangDynasty(618-907),experiencedimpressivedevelopmentintheSongDynasty(960-1279),and-becamematureintheYuanDynasty(1271-1368).
  • 人间温柔:余生做一个温暖的人

    人间温柔:余生做一个温暖的人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人间温柔》是国内31位当代散文大家联手写就的一部散发温暖的散文作品。全书共有四章,分别是:“身在无间,心在桃源”——世界的善意;“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自我的边界;“不烦世事,满心欢喜”——接纳的勇气;“心有山海,静而无边”——万物的敬畏;作家们在书中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仿佛告诉我们,既然来到人间,就去努力成为一个温暖的人,不卑不亢,清澈善良。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

    本书系列是加措活佛的代表作品,共三部,被他称为“人生智慧三部曲”,书中公开分享了加措活佛对于生命的感悟。本书是这一系列的完结篇,加措活佛在书中对于学会放下后,人生如何精进等问题给出了暖心开示。全书共分七个章节,以自我、内在、逆境、情绪、相处、快乐、生活为主题,详细讲述了我们在遇到人生种种困顿、挫折、痛苦时,如何有效地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活出生命美好的样子。不管你想成为怎样的人,面对世间何种烦恼,愿你翻开本书,都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能量的加持,开启全新人生。
  •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在中国的文化意识中,父亲是天,是铁的纪律,是人生的权威,是绝对的原则,是冷酷的理念,严峻的教导者,但这只是文化观念的表导意识。我们通过这套书,中要告知天下的儿女们父爱如山。
  • 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本书选择了20部西方文学名著,以时间为脉络,与读者分享故事情节,同时抓住每部作品的精髓,评述巨孹们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要揭示的内涵,揭示了隐藏在作者背后的秘闻趣事。
热门推荐
  • 悟空,为师来了!

    悟空,为师来了!

    【爆笑/修仙/系统流+玄幻流/宠/女追男/欢喜冤家】你好,我是唐笙,妖事屋女主人为您服务——什么?你找我大徒弟悟空?不行不行,他只服务我一人——二徒弟八戒?他可是大明星,请他出马那得六位数起步!——三徒弟沙僧?啧啧啧,他乃是个暴力狂,你这小身板禁不住——咳咳,你说我那四徒弟小白龙呀?人家是官二代哟,惹不起惹不起——嗯?你说我们不务正业?哪有!俺们妖事屋可是世界顶尖的灵异事件处理所!至于服务啥的嘛,嘿嘿,那是副业,俺们只卖艺不卖身!(~ ̄▽ ̄)~
  • 末代神仙手札

    末代神仙手札

    年乞儿觉得她上辈子肯定是得罪了某个位高权重的人物,否则这辈子也不会死了都投不了胎。不过没关系,只要没魂飞魄散,世界就充满希望。最重要的是,还坑到一个很厉害的师父~“师父,你觉得我这身裙子漂亮不?”“配色太乱,难看。”“师父,你要不尝尝我做的糯米糍?”“黏牙,还腻人。”“师父,你干嘛老是怼我?”“你不好好练法术,还成天偷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弑灵之冠

    弑灵之冠

    我从黑暗中苏醒,是谁打破了原本的寂静?命运的齿轮,能否用我的双手逆转?我曾甘愿安心平凡,却又卷入一场命运的漩涡:怪诞,魔法,枪炮,教堂,剑术,纵偶师,神官......全新的世界呈现在眼前,我该怎样救赎自己,成长的路上,你或许并不孤单,如果可以,我愿化作那朵花,永远在黑夜绽放。这是一段尘封的热血魔幻记忆。
  • 高太尉新传

    高太尉新传

    这里有当时最富庶的城市,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这里有当时最灿烂的文化,但是,中原万里锦绣山河,却即将在巨大的耻辱中臣服于异族的铁蹄。倘若未雨绸缪,那么,北定燕云西进沙州,南出大理东下琉球,这一切是否不再会是梦想?本书已完结,请书友们支持新书《武唐攻略》链接见简介下的直通车,谢谢!
  • 涅槃生异世

    涅槃生异世

    一代绝世神医,竟为军队里的气氛而隐姓埋名,愿当一名小小军医。一朝废材嫡女,竟是天才,隐藏实力,只为不拿走他的第一天才称号。军医没想到军队里的气氛会变。嫡女没想到他偷找强者把她的灵力封印。军医没想到她会被敬佩的长官杀害。嫡女没想到他为永保天才称号而找人侮辱她。一朝穿越,她不在隐藏,睁眼的刹那光芒又迷了谁的心。解封印,御灵兽,炼丹药,铸神器。带着世上独一无二的空间灵器扮猪吃老虎,最后获得美人心的又是哪位?
  • 绝美除妖妻

    绝美除妖妻

    月落转世成为残忍冷酷的杀手,天赋异禀,能与鸟兽沟通,精通医术,擅用毒,能驱鬼除妖的绝美女子。一道圣旨,下嫁给温柔又冷酷的腹黑王爷,王爷有倾城模样,但却是危险可怕之人。遭后宫妃子邪鬼的计谋,性格大变,变成白发魔女的月落重遇王爷,两个渐渐萌生情愫。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贝老黑的异世界之旅

    贝老黑的异世界之旅

    雷布朗多星人!这一世,轮到我毁灭你了!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只能是我!——贝老黑·语录(本书将以单元剧形式写作,前期会以白贝的形象战斗。)
  • 盛宠神探世子妃

    盛宠神探世子妃

    她是五品官家嫡女,逃婚后做了人人称颂的神探捕头。他是一品郡王世子,奉命下南方当小城县尉秘查旧事。她寂然冷清,不苟言笑;他眉目惑人,风华绝代。他赏识她惊才艳绝,助她平步青云,骗她去京城——没料到却给自己骗来一个世子妃!皇上大喜,百姓震动。《论万年单身汉为何成亲》、《凉王世子大婚背后的真相》、《神探世子妃骗婚记》等话本子席卷全国戏院茶馆,万人空巷,风靡一时。她担忧,“我从一个小吏晋升到一品诰命,速度会不会太快了些?”他挥手,“媳妇别怕!有我罩着!就算我今天让你做了左相,这大胄官场上也没人敢吱声!”她莞尔,“谢谢夫君!左相位高权重,我讨一个大理寺少卿做做就可以了!”【小剧场】沈弥生最近很郁闷。“段思南,为什么最近浮梁县都没贼了?是不是你做了手脚?”“没有啊。”他一脸无辜。“那就好,否则你别想进我房门了。”正值侍卫来报,“世子,东市的蒋大已经拿了银子答应转战青溪县祸害良家妇女了!”她微眯双眼,“段思南?”他正色,“我是为了提升青溪县衙门的办案能力,是给他们锻炼的机会。”“骗人。”“好好好!其实我就想把那些贼都赶跑,和你多呆一会儿!”沈弥生为皇上哀叹。他最宠信的臣子都这样徇私舞弊,大胄官场真是没救了。
  • 我是仙帝的爹

    我是仙帝的爹

    林澈穿越了,穿越成了三个大帝的爹?没有系统,没有无双气运,有的,只是大帝之爹的名号。绝情谷的美眉好多,咳咳咳,作为大帝的父亲,你们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