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4300000018

第18章 悠悠天地两书人(忆黄裳、姜德明)

天地悠悠,书人何处?书人几多?倘仅有二,岂不天地太大、书人太少了么?我这里讲的,并非一般的”读书人“或”写书人“,而是指爱书成癖、并且倾尽一生精力收藏、钻研之人。这样,天地越大和书人越少,反倒相映得越发成趣了。

不知您注意过上海黄裳先生的文章没有?他最得意也最拿手的,就是类如发表在《读书》杂志”书林一叶“的专栏文章。他可以从追寻某种善本书籍的由来始末,或考证,或书怀,或评论,或比较,总之,在一般读者不知道他准备发表什么高见的时候,他的高见就已油然而生,并让你拍案叫绝了。他年龄大约长我25岁以上,但他的学问恐怕就长我半个世纪。因为本来该我念书(特别是古书)的时候,偏偏赶上了”文革“,我没“掉”成书袋。我深切感到,自己和黄裳先生的差距太大,并且大到无可挽救的地步--当我不能不混迹于京剧伶人之间的时候,黄依然静坐于他的书斋,或者静静地走访苏州的旧书铺子。但是,我终于找到了丽条可以和他对话的途径。一是他谈南明人物(如钱谦益、柳如是等)的文章,这些史料我研究过,并有写成京剧剧本的打算。二是他很能谈戏,四十年前他曾约请梅兰芳写《舞台生活四十年》,曾追随过盖叫天一个时期;显然,这和我近十年间所作所为很有类似之处。这两条通道的发现,让我的确高兴了一阵子。

后来,我受《团结报》之约,为他们主编了几期副刊。我采取的是旧时文人编副刊的办法--每期都由自己设计一个总体规划,然后分别约稿(同时限定字数),等稿子来了,大致看一下,就划一个版面示意图,把稿子交给报社的责编--我的工作也就到此为止。这是当年沈从文、萧乾相继主编《大公报》副刊的一贯做法,沈生前和我谈过,萧在回忆录中也说过。我作为晚辈,就很想借用《团结报》给我的这个机会一试。于是,我写信给黄裳,请他撰稿。他很快回了信,并如期写来了稿件。从此,我就获得了和他书信往还的机会。当然,没事儿时我是绝不去麻烦他的。

他的字写得漂亮,连稿纸都是自备的--上有“我的稿纸”四字,据说是在香港印制的。见字思人,见稿纸同样思人。我盼望能见到他,能亲耳聆听他的高见,亲眼目睹他的风采。后来去上海出差,我终于在约定的时间敲开他家的大门。那是一栋很古老的洋房,螺旋形的楼梯旋转上去,让我迷失了东西南北。他的房子很高,仿佛只是很大的一间,有双人床,有吃饭的桌子、椅子,临窗有一个小巧的书桌,有一般随处可见的家具,并且家具之间有一般家庭很难得见到的“空当儿”。然而很遗憾,我没有看见书架,只在大衣柜的顶端看到一捆一捆的线装书。我琢磨着,书摆得那么高,怎么往下拿?马上,我又想起了聂绀弩和金克木,家里都不怎么见书,但文章里的“书意”特强。原来,书都在他们的肚子里。想来,黄裳亦如是。

和黄谈话真难。我不发话,他就沉默。这一点,又让我想起北京作家冯亦代。我每每于此际感到了尴尬。而对长辈文人,总不能像和京剧伶人相处时那样吧--见面就熟,熟了就要高声儿,高声儿了就想唱,一唱就得站起来比画,一比画就嫌我们家地方(也就是家具当中的“空当”)小……文人和伶人,实在是不一样啊。

从上海回到北京,没半个月就又去天津“。由头”是我的一篇散文在全国评比中获奖,到天津是为领奖。将近中午,车到天津。一出火车站,忽然看见攒动人头之上,有一块纸牌子--上书“姜德明、徐城北”六个大字。说时迟,那时快,忽然发现姜德明先生就在身边。姜在《人民El报》编了三十多年副刊,出了十几本散文集子。一问,原来他作为特邀专家,也赶来祝贺这一盛会。接站的同志把姜和我让进汽车,在车中告诉姜--此次也邀请了黄裳,黄已于今天一早儿到津。知道您俩“好”,所以安排住在一屋……我听了由衷地高兴,知道他俩都是积攒、研究书的专家,共同语言必然很多。这一次,我一定要把握好机会,把他俩给“盯”紧了……午饭后,他俩决定去“逛”唐山道的“古玩旧物市场”,我立刻报名随行。姜是天津人,黄早年读中学在南开,可俩人多年没来,认路的本事似乎赶不上我,于是左弯右拐,带路的“活儿”撂在我肩膀上了。姜说,北京的一些古董商常来此“趸货”,然后拿回北京高价卖给“老外”。后来“老外”得知,不甘受此盘剥,便直接来此进货。没想到这一来,便把这里的“行市”给抬高了……黄只是听,听得高兴时也只是笑。我的一个新发现是,范曾的字大量涌现,一个条幅才十块钱。假的是肯定了,但假的依然摆出来,用低价仍然可以大量倾销,这当中似乎又很能说明些问题……我高兴上来,禁不住滔滔不绝于口,忽然发现黄裳不感兴趣,便赶快闭上了嘴。

事后我问姜,为什么总见不到黄侃侃而谈的场面。姜答,他不是你们梨园行的人,哪能整天眉飞色舞的?再说,他年纪毕竟是大了些……后来,他俩抓空去参观古文化街中的旧书铺,我又报名随行。我知道机会难得。俩人都嗜书如命,但又同中有异。黄钻研的是线装书,姜研究的是民国以来的铅印书。天津方面还派了一名“内部的人”作为向导。车开到古文化街外边停下,我们四人一路行来,最后连连穿越几层街面,走进一个很旧很旧的楼里,一连进了几个办公室。主人找他的“熟人儿”,问谁谁摇头,被问的人无精打采、爱搭不理的。最后被逼得没有办法,主人只好当众“亮”出黄、姜大名,这才引起一时兴奋,于是有人带路去开库房大门。门一开,一股霉味儿扑面而来。开锁者先报告线装书的一般情况,说了半天,黄裳无动于衷,一再摇头。

开锁者见“没戏”,便领姜向另一间屋子走去。同样是灰尘蛛网,不可触摸。开锁者夸了几种又拿出几种,姜翻阅着忽然眼睛亮了,指着其中两本问多少钱。开锁者狡猾地挤挤眼睛“:我们这行如今是惨透了,外边是另一个世界,里边的人想到外边去,领导不批准。可里边有什么?不就是这几本破书?谁认识它?谁懂得它?眼下,只有您二位了。俗话说--货卖行家,我们要是多跟您要钱,就太没一点职业道德了。这么着,这两本,您给三十五就行了。”姜惶惑了,但暗暗咬了咬牙,还是掏出钱来付了款。在回去的道儿上,他一直没言语。我猜,他脑子里或许正在盘旋着“卫嘴子”这个名词,而偏偏又发生在他的故乡……我有点遗憾,心想这次又没能给他们二位显露个人最光彩性格的机遇。

两年还是三年之后,香港萧铜先生来京治病,顺便想走访文化界的一些朋友。他跟我说,想见一见姜,参观一下敌伪时期的藏书,并一再声明,他只是想看看、谈谈,绝对没有借的意思。我听了很高兴,因为在此之前,我只知萧是京剧方面的写手,没想到他还如此关切文化之书。同样在此之前,我虽多次去过姜的办公室,但聊天也仅仅限于京剧而已。他的藏书我没见过,他是怎么研究起鲁迅来的经历,我也同样稀里糊涂。我想借助这一次见面,见到他们二位的“其他方面”。

当我引见二人握手之后,萧铜如数家珍般报出一系列书名,姜则不断声地回答“:我有,我有,我有--”萧铜也一迭声地高呼“:了不起!了不起!”姜随即打开书柜,指着那一摞摞的纸色发黄的书籍和杂志,介绍着它们的名称和年代。萧铜沉醉了,疯狂了,他回述着tl己昔日拥有它们又失去它们的惨痛经历。

姜也说,自己本来收藏会更多,但两度tl我毁掉许多。第一次在1957年初春,报社一位领导在讲话中,不点名地批评了自己“:有的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年纪只有二十几岁,偏偏对30年代甚至更早的书本杂志,那么爱惜、那么留恋,这是一种什么感情?”自己觉得不无道理,为了“清洗”自己的癖好,便主动清理掉不少,拉了几平板车,运到废品站给卖了。第二次是“文革”爆发前夕,报社的气氛空前紧张“,摧枯拉朽”之火即将燃烧,姜于是又自己烧了不少……姜谈到自己的收藏的起因--50年代报社在王府井,中午吃了饭没事儿,就往东安市场的旧书摊上遛弯儿。那儿总有一个柜台摆满刚刚收进来的旧书,价钱也不贵,许多渴望已久的书,往往不费吹灰之力便唾手可得“。淘书是一种乐趣,得自己投时间、投精力去找,最后找到了,也就会认真阅读。读后如果觉得不一定非要自己收藏,便又可以拿回书店,交给老板,去换其他自己需要的书。这样周而复始,只要自己投人一定的资金,这个淘书又换书的圈子就运转起来,自己就会不断有新收获。淘书、换书是一个世界,包括所有的书人,甚至也包括书店的老板……”

我听了不禁有所联想:今天也有不少书人,他们也注意收藏,但大多是要,是设法白拿。拿总比掏腰包要容易,来得容易便也去得容易。是否认真看了呢?恐怕未必。他们也讨论,也研究,但议论的中心是书的“行情”--看哪些是“门面书”,看哪些是“赚钱书”。前者对上有“交代”,也供自己收藏(未必能认真看);后者是专门供应少文化或没文化的读者的,只要上面抓不住把柄,只要能大把大把进钱,就算完成任务。显然,这是以生意人的眼光在打量图书世界。显然,这和姜德明当年进入图书世界的起因是不一样的。姜当年在天津上中学,下午常常逃学逛天祥市场,那里二楼是个外人很少涉足的“死角”。但是,他从这里读到了鲁迅和新文学运动的全体作家,这无意中对他后来的一生定下了基调……书人,和书应当同生死、共命运。一起萌生,一起成长,一起坎坷,一起经磨历劫,最后又一起分享创造后的光荣。书事的全部,大约也就在其中。

我为自己能够悟到此处而骄傲。但我也有遗憾,对于另一位书人黄裳,我怕是没有机会寻访了。不仅是地理上的遥远,更因为年龄上的差距,还有,是整个社会传媒实体变化太大--书,不再具有昔日的重要和惟一。现代人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很多,甚至连积淀、升华它的办法也多了起来。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往真正意义上的“书”,不会再那么多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书人和书事自然也就会濒临灭顶。对此,我实在不知该说什么,是悲哀呢?是欢迎呢?还是听之任之?

同类推荐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五卷本的《张强文集》收入了我从1983(《四僧艺术略论》)到2009年的160余篇文章、300余首诗歌,跨度达26个年头。其实,这个学术履历,远远不能包括我的研究范围,甚至无法构造出一个基本的框架。而我的学术研究的重心,已经逐渐地凝结成为三个基本的走向,即“中国绘画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视觉文化研究”,这同时也是我在山东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带硕士生的三个培养方向。“中国绘画学”方向包括了如此的内容:《中国画论体系》、《中国绘画美学》、《中国山水画学》、《中国人物画学》、《现代国画形态》。
  • 野地上的行走

    野地上的行走

    本书为个人文集,包括小说、故事、散文等多钟体裁。作者以校园生活为主线,记叙其亲身经历和所见所感,记录青春成长路上的点滴感悟,或写实,或虚构,文风轻灵多样,似一首首优雅婉转的小提琴曲,抒发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 文心世相:何满子怀旧琐忆

    文心世相:何满子怀旧琐忆

    本书收录著名杂文家何满子的优秀杂文随笔,内容丰富,如对历史人物的剖析、对文化现象的感触、对老友的回忆等。语言犀利风趣,多发自对世态、人生、文化的感触。面对历史上的人和事、当下的文化现象,作者深入剖析,慨叹时弊,启人才智。
  •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本书是以塑造人物的类型群像见长的,其中腾冲籍的国老李根源、老县长张问德、绅士杨筱山、医学博士张德辉、女学生徐秀红、傈僳族英雄余子然和余子厚兄弟、游击司令梁正中以及后来加入腾冲籍的外籍战士张仁勇、仁二林……这一系列的人物是腾冲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最为生动、感人。他们虽然是有名有姓的个体,但在作者的心中,他们都是“腾冲人”,即腾冲人的英雄群像的一个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一滩鸥鹭记

    一滩鸥鹭记

    一个只爱好宫斗剧和美食的现代女大学生穿越了;另一个整天挨饿、只知道杀丧尸的末世女杀手也穿越了;然后,她们狭路相逢了!总而言之,这是一对有勇无谋的奇葩姐妹花沦落到古代后凭借自己的无知无畏杀出一条狗血路的故事。穿越不可怕,就怕奇葩和没文化啊...
  • 我爱你,霸道总裁王俊凯

    我爱你,霸道总裁王俊凯

    “谢谢你,一直陪着我,再见我走了。”夏心如坐上飞机,走了。时隔五年,她回来了,曾经,王俊凯初恋的陷害,他的误会,让她不想再原谅他了,当王俊凯知道一切真相后,才知道,他错了,误会了她。他不顾一切想追回她,最后,他能如愿以偿吗?……
  • 归来落日满山河

    归来落日满山河

    梦里朱颜不改,醒来往昔不再。本为树下闲散仙,抚琴之人今何在?东海扬尘,沧海桑田。漫漫红尘中,情之一事,最难看透。千年岁月,那黑袍婆娑,依旧是黎昕的三分魂。“可有婚配?”“不曾。”黎昕平静答道。“为何不娶妻?”“心中有良人,绝色倾城姿,取我魂识去,日日思其所。”“爱而不得?”“非也,珠玑美玉,我配不上。”
  • 笑谈三国之张飞笔录

    笑谈三国之张飞笔录

    本书采用回忆形式讲述从张飞出生开始,先是在平民的生活中努力奋斗创业,后遇刘备和关羽便一点点逐步卷入三国争霸的形形色色的斗争。起初他还以为斗的是黄金军,抱的是发财的目的。然而现实改变了他最初的小农意识,在诸多悲喜交替的战争中,他明白了人生还有更高的追求,他很重情重义,对爱情勇于追求。无数次的磨难让他和他的周围人等一同携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最后随同大哥开始创建了蜀国大业时,他也完全丰富了自我,并在和孔明军师打赌入川时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忍耐性夺取了第一功。全书顺着罗贯中《三国演义》这条主线,通过张飞的视觉,经历和报纸等媒体见闻开展,同时结合民间笑料及三国人物美丽的传说一气呵成,从而达到正史,传闻,笑料以及作者自我想象的场景相结合涂抹成一幅原本是具有很大悲剧色彩的名著现在读来就像是一本笑话百科全书,让人在不断的悲喜交替中遥想历史的真正内涵,也可作为茶余饭后的一道精神食粮。
  • 快穿之甜宠逆袭之旅

    快穿之甜宠逆袭之旅

    萧晓走在回家的路上,意外遭遇追杀,就此绑定了系统。萧晓怀着对美好生活被打碎的满满怨气踏上了逆袭之旅,却不想踏上了一条虐狗之路。PS:本文1v1,甜宠,不虐,男主有金手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办公室的故事

    办公室的故事

    《办公室的故事(长篇小说)》》由张玉秋所著,哲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社会化,恰是个人与社会不断磨合的过程。在现实与理想、妥协与坚守的撕扯中,有无奈,有让步,亦有内心的底线。作品中的人物在平淡琐碎而又复杂的职场生活中。给正义、责任、善良、爱情这些老掉牙的字眼以全新的解释。幽默诙谐的语言,让人在笑声中深思。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本丛书共有4本,分别是面向中学生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读本2本,及与学生读本配套的教师读本2本。本丛书结构安排较为新颖、活泼,学生读本以“引例”开始,引出“讨论提纲”,然后依据“讨论提纲”展开理论阐述,接着是“小结”,最后是“操练”或“做一做”,以此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并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心理问题。教师读本设计有“教学目的”、“教学要点”、“教学安排”、以及“参考资料”等几部分,可以帮助教师针对学生读本组织教学。
  • 玩婚

    玩婚

    “离婚,离婚这两个字,你怎么能那么轻易的说出口。”宋伟泽怒气的问道。“当你背叛我的时候,怎么不想想我能不能接受。”“要想我跟你离婚,那是不可能的,以后也别在我们前提出离婚二字,别忘了,我跟你结婚是为了什么,我想,你比我还清楚,我怎么可能会为了你,惹祸上身呢!”就是当初知道他为什么会跟她结婚,才会在这一年里,努力的扮演着妻子的角色,可到最后,他还是背叛了她。
  • 易水绝恋

    易水绝恋

    吕云惠,小小下岗女工,四处找工作,天文研究所面试见真功,结交好友!开会议亮功夫,一鸣惊人。实验之际,被热浪冲倒,醒来竟发现穿越到了清朝雍正时代?三百年前那段风云变幻的峥嵘岁月,只因她的意外加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