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4300000012

第12章 命运的分号(忆冯亦代、黄宗英)

1995年秋天,北京“三味书屋”来了十几位文化人,庆祝冯亦代、黄宗英的结合。与会者多是他俩几十年的老友,一进门就有说有笑、有打有闹的。来的最晚的是黄宗江,他的身份特殊,大家立刻揪住他提问--今后,是宗江应该继续称亦代为“二哥”呢,还是亦代应该随着宗英叫“大哥”呢?在一片笑声中,不知哪位前辈对我说“:城北,你和他俩透熟,你说怎么论才合适……”我连忙声明“:我是晚辈,没资格谈这问题……”不久前,冯、黄的散文合集《命运的分号》(江苏文艺版)问世,他俩亲笔签赠给我和妻子。书拿上手,发现可以从两边看,一边是冯开头,另一边是黄为首。就在那两天,先后又收到三本亲笔签名的赠书--萧乾、文洁若的《旅人的绿洲》,吴祖光、新风霞的《绝唱》和黄苗子、郁风的《陌上花》(都是江苏文艺版)。我很感慨,四本书的八位作者,都和我父母有半个i纪的交谊,但是从开始翻阅书前照片的一刹那,我就萌生出一种特殊的感觉,觉得冯、黄的这本分量最重。啊,因为我是晚辈,本来没资格谈这问题,但是两边的照片像是两把利剑,把蒙在我心声上的轻纱挑去了。您看这边,是冯亦代和郑安娜的照片,我认识他二位已经30多年,但他俩年轻时的许多照片还是头一回见。您再看那边,是黄宗英和赵丹的照片,我从宗江、宗洛、宗汉老师处知道他们这位活泼的姐妹也有十多年了。因为我是晚辈,本来是即使见到和想到了也不打算说什么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心中的话语涌动着和跳跃着,我已经顾不了许多了……30年前,我父母住家和冯、郑很近,我也常去串门。冯当时和我父母一样,先都当了“实打实”的右派,后来又接着当漫长无期的“摘帽右派”,安娜却一直只是(摘帽)右派的家属。但从家庭关系看,冯却依然是“一家之主”:看书、写(毛笔)字、锻炼、出门看朋友……对于安娜,只听说“也是搞翻译”的,但去他们家多少回,回回看见她在搞家务。后来,我只身去了边疆基层,15年后又只身调回北京。回到父母家,才知道冯、郑早已搬家。又过了几年,我和妻子也搬了家。等真的搬了家才知道,敢情是和冯、郑在同一个大院儿里。这时的冯,已没有当年经常出门看朋友的潇洒,他刚刚得过脑血栓,每当天气晴和的傍晚,他都要拖着两条沉重的腿,在我们这个并不整洁的大院儿中走来走去。如果天气不好,他就在他的“听风楼”锻炼,那是一间难得见阳光的两居室。“走过去是七步,走过来也是七步。”这是昔日中学课本所选尤利乌斯·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中的话,我不知道怎么联想了起来。至少单从面积来看,用它描写“听风楼”的窘迫还是差不多的。这时的安娜更像家庭妇女了,一身洗得发白的衣服,头上时常包着一块毛巾,这“扮相”也挺像我母亲的。她的身高不会超过1米55,极瘦,眼睛高度近视,有一只的光感已经很微弱了。但听说,就是这样的身体条件,也没能逃脱去干校接受惩罚劳动。

后来,接触一点点增多了,我才发现她经常在另一间吃饭的房子里“用功”,有时是辅导孙辈的英语,有时是自己搞翻译。到后来,我才见到了她和冯合译的外国文学著作。冯还告诉我,有些只署了他一个人名字的著作,其中包含安娜大量的劳动。我还注意到,在这间难得见阳光的房子里,每到春节前后那几天,总有两种特殊的喜气在洋溢,一是冯收到的贺年片,另外就是安娜培养的水仙花了。水仙多是他们在福建的老朋友何为所送,安娜对之的爱护是难以言喻的。因为平时,她的孙子和外孙都是中午和晚上在这儿“过”一下,顺便吃饭和接受她的外语指导,晚上就各回各的“小家”去了。所以晨昏可以陪伴她的,就只有这水仙了。在她看来,水仙也就是她的孙子和外孙,或者不似孙辈,胜似孙辈。

冯的身体很快得到了恢复,他先后出过几次国,书案下的照片记载了他的行踪,更证明了他喜悦的心情。和外面的老朋友重新接上了“关系”,又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有时我去看他,他眼睛很“尖”,常常看到我领口内露出的花衬衣,一霎眼睛亮亮的,问我是从哪儿买的。我告诉他,这是小叶(我妻子)给买的,他当即打电话到我家里(这时两边家里都装上了电话),问小叶见没见有适合他的型号的……对此,安娜早就习以为常,她是依然故我,依旧是一身洗白了的旧衣服。尽管如此,她的“格”也摆在那里,人虽瘦小,可一派大家风范。我多次遇到安娜和冯对坐在书桌前讨论外文文稿,从表面看颇不“平衡”,因为冯块头大,衣服也相对鲜艳,安娜则近乎干瘪,服装极度朴素。但是一进入讨论的过程,郑的分量就显现和增加了,她眼光依然是暗淡的,但发表意见有条不紊,一句话出来就几乎是结论。大约也就在这时,我偶然见到郑的几张旧照片,有她大学时期的,也有她和冯恋爱当中的……啊,我不能多说什么了。青春多么美好,她也曾美丽过--我怎么这么不小心,这种话我本不该说,因为我是晚辈。

那边,黄宗英和赵丹的照片光华四射,这对演员夫妻才气纵横,真是那个时代的骄傲。翻开第一篇文章,是黄宗英在阿丹逝世一周年时,代表他去法国参加国际电影节的感怀。她这样写道“:当法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北京上空腾起,我看见一团淘气的白云,抖擞奔驰,回过头来向我打招呼。嘿,这个阿丹,改不了的急性子!他催促:’别磨蹭,老伴J朋友们等着哪J‘……”我不再引录原文,就凭这几句话,就足以证明“知阿丹者,宗英也”之不谬,或者也可以反过来,引证了“知宗英者,阿丹也”的正确。宗英一门兄弟姐妹,原本生长在同一个家庭,应说人生的最初起点是相同或相近的。后来,就由于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分道扬镰。大哥宗江,驰骋在“电影、话剧和京戏”这样的“三角地”中。二哥宗洛长期工作于北京人艺,小角色没挡住大演员的频频亮相,近期插手电影电视,自称“影视新朽”。小弟宗汉,原不是搞文艺的,近年因搞大观园摸到了“文艺经营学”的奥秘,一方面自称“京都文丐”,同时却财大气粗,搞一桩文化建设赚一老鼻子钱。这一家子都是文艺天才,只有宗英最后落脚在南方,她背倚赵丹和大上海,多年来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地趟过来了。先是60年代,涉足报告文学,写了《小丫扛大旗》一集漂漂亮亮又风风火火的散文;近年又三进西藏,和徐凤祥教授结为知心密友。黄门中只有她最特殊也最不可捉摸,她尝言“越是别人来不了的,自己才最愿意一试”。这绝不是假话,连她北上“归隐书林”的决定,最初恐怕连自己的亲哥亲弟也不无吃惊吧?

我和她--“宗英阿姨”,从没直接接触过。但就在重阳节那天下午,她忽然给我打了电话“:徐城北--(片刻的停顿,大约想了一下)老--师--”“师”字念轻声,不无调侃也不无亲切。我听出她的声音,连称“宗英阿姨,您别这么称呼……”她缓缓道出找我的原委,说在半小时以后,她就要出去参加一个外事活动,还让她即兴做一个发言,她想届时谈一谈我国戏曲上的“拜月”故事,找我就是为了寻找准确的“典出何方”。她在电话中慢悠悠地说“:我们当演员的,什么事情都知道一点,可知道得又不深……”我也实话实说,问京剧“我张嘴就来”,问戏曲得“容我查阅百科全书”。于是,十分钟后我再拨通她的电话“,任务”完成得差强人意。事后,我联想到自称“艺人”(而非“文人”)的宗江老师,他早在十多年前就公然宣称:

“大家都说我善于即兴发言,殊不知我在事先准备时,把吃奶的劲儿都给用上了……”看来,黄家兄妹的成就多多,是有其诀窍和操作手段的。于是,我由宗江而宗英,又由宗英而赵丹,看来五六十年代的上海,对于造就南方艺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晚辈琢磨长辈的成材之路,本应默默领会而不该夸夸其谈,看来我又说多了。

自从冯、黄结合之后,报上“炒”的消息很不少。我没跟着起哄,因为我是他们很近的晚辈,别跟着搅乱。后来在去年的腊八,我忽然得到消息:冯、黄因病住院,就住在和我家近在咫尺的积水潭医院。妻子知道后,立刻熬起了腊八粥;粥得,命我骑车送去。一切都巧,来探视的人不少,可谁也没想到要带腊八粥。于是这一招就拔了头筹。二位当着我的面就加了一餐,我看着也有趣,他俩是一种病,发烧也一般高,两张床上打着同样的吊针。何止是同病相怜,似乎还应该加上一句“同志(趣)相偕”。我在医院就萌生出写文章的意愿,但回家和妻子一说,当时她高声宣布“:这文章我写了!”果然她有高的,写完寄给《新民晚报》,题目就叫《腊八粥》,从过去的风俗说到现在,从给冯、黄送粥说到另外送给大院里卖菜的安徽农妇。我看了也心服,文章就是得有点闲适之笔,若是“直来直去”,就没“哏”了。

我衷心祝福冯老和宗英阿姨,并一再向朋友推荐《命运的分号》。它之所以不同寻常,恐怕就在于其中蕴涵了太多的人生感慨。一本书从两个人扩展到四个人,在一桩新的婚姻背后又叠印出两桩“陈旧”而又美满的旧的婚姻。此外,就在这桩新的婚姻当中,又折射出整个社会当前各种同中有异的心态来。

我赞美他们二位,同时祝愿目前尚还健康的老夫妻们相扶相偕,多多保重。

同类推荐
  • 财富从不对欢乐说NO

    财富从不对欢乐说NO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做一本书,而是给每一个人布置一片风景,让总是匆匆而过的脚步和心灵,可以慢一些,停一停,看看窗外的阳光和星辰,看看很久没有因为感动而流泪的眼睛。
  • 第七只眼睛

    第七只眼睛

    历史的前行和文明的递进,并非仅仅指物质繁荣与科技发达,它还需要一个精神维度,时光倒流,枯黄的草重返青葱,坠落的果子飞回树上,老人变回青年,童年正在前面等待。
  • 春满秦岭:往事记忆

    春满秦岭:往事记忆

    本书是作者取材日常生活中趣事与感悟写成的散文集。在《淘儿淘事》中写了自己的淘气儿子,看到给病重的祖母打吊针补营养、竟异想天开地给心爱的波斯猫扎针补营养,搞得猫一见他就躲到柜子底下不出来。《两只斑鸠》则是作者家的窗台上飞来了两只斑鸠,作者与妻子撒下一把麦子喂食,自后天天按时喂养就食,俨然成了家庭一成员,后来孵了小斑鸠又把小斑鸠也带来就食……作者在欢乐的同时也感到困惑,这样做到底是爱护,还是溺爱!《春满秦岭》文字洗炼,语言优美,是一部充满文化自信和正能量的作品。
  •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由中国在西人眼中之形象的历史变迁说起,继之以对中国文化在德语文坛所留之濡染印痕的探寻,再及德国文学在中国的部分译介情况,呈示了中德文化大交响中的若干微小篇章。
热门推荐
  • 又见漫天飞絮

    又见漫天飞絮

    飞花漫絮,苦情涯边七世等待只为与你相见三生石路,情缘树开可曾记忆与我
  • 牛奶配红茶

    牛奶配红茶

    我的虞小姐,今后多多指教。———你的陆先生陆翊,我想你了。———念你成疾的虞小姐
  • 苓苓一刻道不同

    苓苓一刻道不同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秋家大小姐嫁入宗室,不得已秋家被牵连进一桩桩血案,秋家二小姐替姐申冤,途中遇到了文墨书生梅孜郁,却不曾想是个衣冠禽兽……
  • 我家母上是地球

    我家母上是地球

    我,袁大地,有猫有房,父妹双忙,待业在家,一个生长在大修仙时代的平凡修士。要说有什么特殊的…………我家母上大人修为四十六亿年,一般理论将其称为……——地球。
  • 跨过千年只为遇见你

    跨过千年只为遇见你

    睡了一觉穿越了,还是个不受王爷待见的弃妃。把她扔进破院子不说,每天还有一群女人来挑战她的极限。以为她就这么好欺负吗,她可不是以前那个胸大无脑的南宫雪,她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新女性,怎么对付那一群老古董还不是信手拈来。看她不把这王爷府搅个天翻地覆。。。王爷,你等着。
  • 我穿越成了冷王妃

    我穿越成了冷王妃

    女主林浅是现代的特工杀手,男主东陵国有明的冷王冷凌,却一朝和其三个闺蜜穿越,而她成了又傻又废的冷王妃,和冷王开始了甜中带苦的恋情。。。。(首次写作,请多指教)
  • 宋夏情缘:两巴掌扇来的晋王大人

    宋夏情缘:两巴掌扇来的晋王大人

    现代女法医穿越到大宋,成为了东京汴梁商贾卓一恒的庶女卓青青。本想在这深宅后院老实本分的活着,怎么就莫名其妙成了主母的眼中沙,处处针对自己。所幸,美女有专业知识+聪明的头脑,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妥妥的化解过去。只是,怎么遇上潘云之后,这接踵而来的案件怎么都透着一种莫名其妙的诡异气氛?还有,那六年前在边境,诳点自己喊他‘谢’的男人也再度出现了,哼哼,‘谢?’姐姐当年记忆犹新,那就是西夏女人喊丈夫的词。本文法医+推理文,女主傲娇,男主腹黑!1V1
  • 末世人类复活系统

    末世人类复活系统

    李峰一觉醒来,发现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类,周围全是丧尸。绝望之际,他得到了一个人类复活系统,通过系统,他可以不断复活各个行业的人类,在末世生存下去,重建人类文明。医生,军人,农民,格斗家,工程师......谁将成为第一个被复活的人类?(无异能,不争霸,生存建设流)
  • 重生大亨传

    重生大亨传

    重新回到属于自己的九十年代,赵家成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