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70600000010

第10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1)

城市贫困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议题,许多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对贫困宣战”,在政策、服务计划和具体措施等各个环节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减贫的理念和做法,从而推动了有关城市贫困的研究及其理论的发展和深入,其中,阿玛蒂亚·森的理论学说非常引人关注和令人有所启发,因而成为本项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不同于其他著名经济学家的学说在于,他非常关注社会的最底层,把经济学的理论建构和对社会底层阶级的人文关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他的理论学说在精英云集的经济学学术丛林中独树一帜。

阿玛蒂亚·森关于贫困的论述自成一个内在联系紧密的逻辑体系,其研究起源、过程和终点指向基本上是:贫困的界定→贫困识别新方法→饥荒及其成因研究→贫困的实质是权利的剥夺→实质自由视角下贫困的实质是可行能力的剥夺→包容的能力平等观→以自由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的发展观:发展就是对追求全面自由的过程。自由既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标准,也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强大动力体现在五种工具性自由对发展的作用上,即: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以及防护性保障。

一、贫困的界定和识别方法

阿玛蒂亚·森非常不赞同传统界定贫困的做法,即把贫困视为经济收入低下的一种状态,而是认为应该立足于贫困者的生存状态。对贫困的关心应该更重视对穷人福利的关心(绝对贫困),而不是简单地对他们与其他人收入差距的关心(相对贫困)。由此,森认为无须区分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因为在他看来,无论何种贫困状态,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即:都是因权利的缺乏或者其他条件的不足所造成(阿玛蒂亚·森,1993)。

1.识别贫困和加总贫困

森认为,贫困概念必须包含两个不同的要素,即识别贫困和加总贫困。所谓识别贫困,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穷人从总人口中挑选出来;所谓加总贫困,就是运用一定方法将穷人所构成的集合的总体特征反映出来。森将贫困的识别与加总称为贫困概念的必要条件(阿玛蒂亚·森,2001)。而识别贫困的通用度量方法是确定一个“基本”或“最低”生活必需品集合,把缺乏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能力作为贫困的检验标准(阿玛蒂亚·森,2001)。在对传统的贫困测量指标如:贫困发生率、贫困距等的批判过程中,森认为,贫困发生率仅是指贫困线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但这个指标只反映了贫困人口的发生率信息,不能反映贫困者的贫困程度。而贫困距指标是指贫困人口的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差距的总和。这个指标虽然能够反映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但是不能敏感地反映出贫困者生活水平的分布状态。因此,森通过公理化的方法建立了全新的贫困指数—森指数, 森指数表达式是:

P=H[I+(1-1)G]

上式中,P为贫困程度,H为贫困发生率,I为贫困距,G为穷人之间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阿玛蒂亚·森,2001)。当所有的贫困者有相同的收入的时候,基尼系数为0,那么P=H1。如果平均贫困距以及贫困人口比率不变,贫困度量P则随着基尼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这个指标能够很敏感地反映处于贫困线之下的穷人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因此,度量P是反映贫困人数、总的贫困缺口和贫困线之下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的函数。

2. 人类贫困指标和能力贫困指标

1985年阿玛蒂亚·森提出了人类贫困概念。他认为,生活是由一系列相关的功能组成的,如获取足够的营养,避免死亡,追求幸福,商品是一个人可使用的物品,它用以发挥个人的各种功能,而能力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机会(阿玛蒂亚·森,1985)。受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与方法的启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 1990年发展了森的“人类贫困”概念,在1996年设计了“能力贫困指标”(Capability Poverty Measure),1997年为综合测定人类贫困程度,UNDP设计了“人类贫困指标”(Human Poverty Index)(HPI)( 人类贫困指标,它由三个指标组成:寿命剥夺、知识剥夺和生活水平剥夺。寿命剥夺指标在发展中国家是指40岁以前死亡的人口比例,在发达国家是指60岁以前死亡的人口比例;知识剥夺指标用成人文盲率来表示;生活水平剥夺用一个综合指标表示,这个综合指标包括三个方面:不能获得医疗服务的人口比例;不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5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的比例),在2001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又一次明确了人类贫困概念,其内涵包括多方面的贫困———健康长寿的生活被剥夺、知识的匮乏、体面生活的丧失以及缺乏参与,等等(联合国,2001)。同时,众多学者在汲取森的有益思想的基础上,对贫困的度量方法也随之改进,将过去单一的以收入或支出水平来度量贫困的方法改进为用综合指标来测定贫困程度,如FGT贫困指数。FGT指数是由福斯特(Foster)、格利尔(Greer)和索贝克(Thorbecke)在1984年提出来的“分配敏感”指数(distribution-sensitive),简称为FGT指数。因为这个指数对贫困严重性给予不同权重,能够满足森的“转移公理”,即当一项支付由一贫困者向另一境况更差者转移时,该指标值能显示出总体贫困的减缓。

贫困度量指标的逐步完善和基于科学性、合理性的多方位设计,再次表明了消除贫困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更要关注穷人的各种处境,更要测量社会底层在摆脱贫困过程中各种权力及其保有状况等各种指标,这样的探索和思考,更加体现在阿玛蒂亚·森对于贫困成因的分析与探究之中。

二、贫困的实质:社会权利的贫困

在阿玛蒂亚·森之前甚至目前,许多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以及实务工作部门工作人员都将贫困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当事人自身,因而,他们提出的消除贫困的办法,只是停留在物质方面的“支援”“扶助”上,仅靠增加物质供给来做一时救济修补,而阿玛蒂亚·森的思考则明显地深入到事物的深层机理,他对贫困形成原因的探索始于对引发饥荒的直接原因的思考与分析。

1.饥饿与贫困

阿玛蒂亚·森曾经明确指出,饥荒意味着饥饿,反之则不然;饥饿意味着贫困,反之也不然(阿玛蒂亚·森,2001)。因此,森比较深入研究了孟加拉大饥荒、埃塞俄比亚饥荒、萨赫勒地区的干旱与饥荒和孟加拉国大饥荒四个地区饥荒(贫困)发生的过程、受害的主要对象以及产生的其他后果(详见表1)。

森通过对上述四地区的实证研究,批驳了传统的认为饥荒是由粮食供给下降造成的观点,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发生在1943年且灾情比较严重的孟加拉大饥荒,当时粮食总产量反而比饥荒发生前的1941年高13%,对此,森指出,粮食产量没有下降,但官方控制了粮食的运转和流通。造成当时大量的人的死亡这个事实,只是证实了人们获得适当粮食救济的权利被人为剥夺,却无法从粮食存量中得到满意的解释。食物权利的下降源于两种可能性:一是可能源于直接权利失败,二是可能源于间接权利失败。前者是指可供自己消费的消费粮食产量下降;后者是指一个人可以通过贸易获得的粮食减少了。森对于饥荒的权利假说令人来反观和解释中国1959~1962年间的大饥荒现象。与孟加拉饥荒一样,我国的这次饥荒也基本上是一个农村现象,而且人口非正常死亡最多的也是诸如安徽、河南和四川这样的农业大省。城市之所以受波及较小,完全是因为政府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低价的补贴粮食。在这里,对食物权利的不平等分配来自政府分配机制中对农村的歧视和对城市的保护(王志标,2005)。

在比较充分的实证资料的佐证下,阿玛蒂亚·森得出的极其重要的结论是,,饥荒存在的真正原因并非在于粮食的总供给量的不足,而在于个人和家庭没有权利能及时地获得食物。当个人免于饥饿的权利被剥夺之后,即使粮食丰收,他仍将陷于饥饿。这既可能是由于他的禀赋权利发生了变化(比如失去了土地或由于疾病失去了劳动能力),也可能是由于他的交换权利发生了变化(比如由于劳动工资下降、食物价格上升、失业或其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他们无法通过交换获得足够数量的商品)。总之, 贫困、饥饿都是由于应有权利的“丧失”或被剥夺的结果。因此,他在《贫困与饥荒》论著中,真切地主张要理解饥饿,必须首先理解权利体系,应把饥饿放在权利体系中研究。饥饿是交换权利的函数,不是食品供给的函数。即使由于食物短缺引起饥荒,但饥荒的直接原因还是个人交换权利的下降。森对权利的界定是,一个人“利用各种能够获得的法定渠道以及所获得的可供选择的商品束的集合”(阿玛蒂亚·森,2001)。因为,如果无法确立支配足够数量食物的权利,那么人们将不得不面临饥饿。如果这种剥夺足够大,饥饿的结果就可能导致死亡。

2.饥荒形成的直接原因

阿玛蒂亚·森进一步指出,引发饥荒的直接原因是交换权利的下降或丧失,而森将所说的权利体系分为四个方面:

(1)以贸易为基础的权利:一个人有权利拥有通过贸易所得到的东西;

同类推荐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从幼年期到配种期喂养的注意事项,如何调配最适合宠物的食物。
  •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本书是60位亲历者讲述的发生在大地震中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他们当中很多是文学家,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真诚的创作激情和厚重的文学底蕴,但是它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第一手的地震灾害评估科学报告和减灾防灾的预警书,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的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地震灾难。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师角色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师角色

    由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教师在教育这种特殊社会活动中,在不同时间、空间里,与学生、教育内容以及各种环境之间构成不同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从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由于不同时代里,教育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在变化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就随之变化发展。当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迁,通过教育与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变革着教育这种特殊社会活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导致教师的角色正在产生根本的变化,要求教师角色实现转换。
热门推荐
  • 武若流年

    武若流年

    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在真正的实力面前都不堪一击!从小与师父在市郊山中生活的流年下山求学,来到校园后形形色色的美女他该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麻烦他该如何解决?为报亲人之仇他又将如何作为?背负着两重仇恨的流年慢慢的开始接触到这个社会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恩怨情仇也在这一刻变得纠缠不清!阴谋在不断的逼近,敌人也越发的强大,且看流年如何在找寻真相的路上披荆斩棘,揭开层层迷雾,将一切敌人碾压在脚下!
  • 愿你已放下,常驻光明里

    愿你已放下,常驻光明里

    本书为暖心文集。这些文字的作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有律师,有学生,有新媒体运营者,有教师,有自由职业者,他们以文字与音乐为生,在网络上写下自己的生活与感悟。这些作者的文章风格各异,体裁多样,代表了不同年龄段、不同阅历的人对生活的代表性感悟。每篇文字都灵气四溢,充满了对青春、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非常值得一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磅

    重磅

    当天上的月亮破碎,人们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末日!当异兽的脚印踏入,人们才知道什么才是外界生物!当看到外界人类后,人们才知道人类自身的力量可以踏碎星空!
  • 良山美眷

    良山美眷

    一个是良山上的土匪头子一个是良山下的女娇娃还有一个则是天子脚下的大弄臣洗白身,剿反贼斗宠妃,得君心护国储,享富贵终不如夫妻双双把家还
  • 斗罗大陆之人王传说

    斗罗大陆之人王传说

    人界至高无上者为人王!少年偶然间穿越异世斗罗大陆,且看少年如何一步步走遍大陆,步入人王不败传说!(企鹅交流群:831830707欢迎书友加入探讨!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在支持。更何况我的背后站着一群呢!咳咳……不好意思话多了!哈哈……不服来啊。)
  • 春秋枭雄录

    春秋枭雄录

    一个穿越的小宅男从一个小国人家族的赘婿成长为一方诸侯的一生。尸山血海休驻步,天下何处无枭雄。荣华一期酒一杯,酣卧花丛歌式微。
  • 安禄山事迹

    安禄山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幻斗罗

    玄幻斗罗

    高鹏本是星辰国的修炼天才,但一次突破中无缘无故的变为了废柴,他没有放弃,偶然间发现了变为废柴的原因,从此走上了成为强者的道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