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8500000012

第12章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

凡例六则。其一云:“凡一岁货声注重门前,其铺肆设摊工艺赶集之类,皆附入以补不足。”其二云:“凡货声率分三类,其门前货物者统称货郎,其修作者为工艺,换物者为商贩,货郎之常见者与一人之特卖者声色又皆不同。”其四云:“凡同人所闻见者,仅自咸同年后,去故生新,风景不待十年而已变,至今则已数变矣。往事凄凉,他年寤寐,声犹在耳,留赠后人。”说明货声的时代及范围种类已甚明了,其纪录方法亦甚精细,其五则云:“凡货声之从口旁诸字者,用以叶其土音助语而已,其字下叠点者,是重其音,像其长声与馀韵耳。”如五月中卖桃的唱曰:“樱桃嘴的桃呕嗷噎啊……”即其一例。又如卖硬面饽饽者,书中记其唱声曰:“硬面唵,饽啊饽……”,则与现今完全相同,在寒夜深更,常闻此种悲凉之声,令人抚然,有百感交集之概。卖花生者曰:“脆瓤儿的落花生啊,芝麻酱的一个味来,抓半空儿的——多给。”这种呼声至今也时常听到,特别是单卖那所谓半空儿的……大约因为应允多给的缘故罢,永远为小儿女辈所爱好。昔有今无,固可叹慨,若今昔同然,亦未尝无今昔之感,正不必待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也。

自来纪风物者大都止于描写形状,差不多是谱录一类,不大有注意社会生活,讲到店头担上的情形者。《谑庵文饭小品》卷三《游满井记》中有这几句话:“卖饮食者邀诃好火烧,好酒,好大饭,好果子。”很有破天荒的神气,《帝京景物略》及《陶庵梦忆》亦尚未能注意及此。清光绪中富察敦崇著《燕京岁时记》,于六月中记冰胡儿曰:“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曰:冰胡儿!胡者核也。”又七月下记菱角鸡头曰:“七月中旬则菱芡已登,沿街吆卖曰:老鸡头,才下河。盖皆御河中物也。”但其所记亦遂只此二事,若此书则专记货声,描模维肖,又多附以详注,斯为难得耳。著者自序称可以辨乡味,知勤苦,纪风土,存节令,此言真实不虚,若更为补充一句,则当云可以察知民间生活之一斑,盖挑担推车设摊赶集的一切品物半系平民日用所必需,其闲食玩艺一部分亦多是一般妇孺的照顾,阔人们的享用那都在大铺子里,在这里是找不到一二的。我读这本小书,常常的感到北京生活的风趣,因为这是平民生活所以当然没有什么富丽,但是却也不寒伧,自有其一种丰厚温润的空气,只可惜现在的北平民穷财尽,即使不变成边塞也已经不能保存这书中的盛况了。

我看了这些货声又想到一件事,这是歌唱与吆喝的问题。中国现在似乎已没有歌诗与唱曲的技术,山野间男女的唱和,妓女的小调,或者还是唱曲罢,但在读书人中间总可以说不曾歌唱了,每逢无论什么聚会在馀兴里只听见有人高唱皮簧或是昆腔,决没有鼓起咙来吟一段什么的了。现在的文人只会读诗词歌赋,会听或哼几句戏文,想去创出新格调的新诗,那是十分难能的难事。中国的诗仿佛总是不能不重韵律,可是这从哪里去找新的根苗,那些戏文老是那么叫唤,我从前生怕那戏子会回不过气来真是“气闭”而死,即使不然也总很不卫生的,假如新诗要那样的唱才好,亦难乎其为诗人矣哉。卖东西的在街上吆喝,要使得屋内的人知道,声音非很响亮不可,可是并不至于不自然,发声遣词都有特殊的地方,我们不能说这里有诗歌发生的可能,总之比戏文却要更与歌唱相近一点罢。卖晚香玉的道:“嗳……十朵,花啊晚香啊,晚香的玉来。一个大钱十五朵。”什么“来”的句调本来甚多,这是顶特别的一例。又七月中卖枣者唱曰:“枣儿来,糖的咯哒喽,尝一个再买来哎,一个光板喽。”此颇有儿歌的意味,其形容枣子的甜曰糖的咯哒亦质朴而新颖。卷末铺肆一门中仅列粥铺所唱一则,词尤佳妙,可以称为掉尾大观也,其词曰:“喝粥咧,喝粥咧,十里香粥热的咧。炸了一个焦咧,烹了一个脆咧,脆咧焦咧,像个小粮船的咧,好大的个儿咧。锅炒的果咧,油又香咧,面又白咧,扔在锅来漂起来咧,白又胖咧,胖又白咧,赛过烧鹅的咧,一个大的油炸的果咧。水饭咧,豆儿多咧,子母原汤儿的菉豆的粥咧。”

此书因系传抄本,故颇多错误,下半注解亦似稍略,且时代变迁虑其间更不少异同,倘得有熟悉北京社会今昔情形如于君闲人者为之订补,刊印行世,不特存录一方风物可以作志乘之一部分,抑亦间接有益于艺文,当不在刘同人之《景物略》下也。

(二十三年一月)原载1934年1月17日刊《大公报》,署名“岂明”。

至于鲁迅的弟子,也就是章太炎的再传弟子,一般读者多已熟悉,此类研究成果也很多,此处不赘,只简单介绍一下周作人的弟子。一般认为周作人有四大弟子:俞平伯、江绍原、冯文炳(废名)、沈启无(原名沈杨)。1934年8月,周作人访日期间,在回答日本记者井上红梅的问题时,说自己“在文坛上露头角的得意门生”“只两三个”,首先举出来的,就是时任“清华教授的俞平伯”和“用废名这笔名的冯文炳”。的确,一般我们也是将俞平伯与废名视为周作人之真正“传人”的。

按照董桥先生的说法,俞平伯与周作人的相识始于1917年。当时俞平伯在北京大学读书,算是周作人的学生,所以他写信总是称周作人为“知堂师”“启明师”“岂明师”,自称弟子、学生,而周作人在给俞平伯的信中则多称其为“平伯兄”。不过,他们真正在思想上“相识”则要到1922年初关于新诗问题的讨论。俞平伯认为新诗应当走平民化的道路,所谓的贵族气息应该是后有的,所以通俗是诗歌的本质。周作人则认为文学家不必在自己的创作中迁就群众。当年3月27日周作人致俞平伯的信中就说道:“我以为文学的感化力并不是极大无限的,所以无论善之华恶之华都未必有什么大影响于后人的行为,因此,除了真是不道德的思想以外(如资本主义军国主义及名分等)可以放任。”这一分歧显示出俞平伯的战斗精神,相对应的则是周作人的逐渐失去“五四”时所主张的启蒙精神及隐士情结的抬头。不过从另一层面来说,倒是周作人对文学的审美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尊重文学自身的艺术特征。

再看周作人与其另一位弟子废名的交往。据周作人回忆:“关于认识废名的年代,当然是在他进了北京大学之后,推算起来应当是民国十一年考进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中间休学一年,至民国十八年才毕业。但是在他来北京之前,我早已接到他的几封信,其时当然只是简单的叫冯文炳,在武昌当小学教师,……推想起来这大概总是在民九民十之交(1920年末1921年初)吧。”大革命失败以后,周作人蛰居苦雨斋内,立志“闭户读书”,不问世事,但与俞平伯、废名等弟子的交往却日益密切。事实上,20世纪30年代,在周作人周围有一个以写精致的小品文为特征的文人圈子,对此阿英在1933年所写的《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里有精彩的分析:“周作人的小品文,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是成了一个很有权威的派别。这派别的形成,不是由于作品形式上的冲淡平和的一致性,而是思想上的一个倾向……在新旧势力对立到尖锐的时候,就是正式冲突的时候,有一些人,不得不退而追寻另一条安全的路……(这)是周作人一派的小品文获得存在的基本的道理。”阿英虽然过于强调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共同思想倾向,多少忽略了文体自身的“一致性”,但却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思潮和文学创作特征。

抗战爆发使得三人的命运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废名南下隐居,俞平伯虽与周作人一起困居北京城,却始终保持了政治上的节操,唯有作为老师的周作人不光彩地“下了水”。学生毕竟是学生,不好过分责备老师的过错,相反他们两人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到周作人这一段不光彩的往事。1945年冬周作人因汉奸罪被捕后,俞平伯曾写给胡适一封信,请他出面援救周作人。信中俞平伯责备自己没有尽到劝谏老师的责任:“以其初被伪命,平同在一城,不能出切直之谏言,尼其沾裳濡足之厄于万一,深愧友直,心疚如何。”1946年,北平十五位教授呈文国民党政府法院为周作人说情,列名者中也有俞平伯。学生做到这份上,也就可以了。至于废名,后来放弃文学,转而倾心佛学,即使对老师“下水”心有不满,大约也只能腹诽了吧。

总之,俞平伯和废名两人对周作人始终是尊敬有加的,这可从废名所写的《知堂先生》一文中看出。他说自己和俞平伯谈到知堂老人之为人,意见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的归结是这么的一句,知堂先生是一个唯物论者,知堂先生是一个躬行君子。我们从知堂先生可以学得一些道理,日常生活之间,我们却学不到他的那个艺术态度。平伯以一个思索的神气说道:‘中国历史上曾有像他这样气分的人没有?’我们两人都回答不了。‘渐进自然’四个字,大约能以形容知堂先生,然而这里一点神秘没有,他好像拿了一本自然教科书做参考。”确实,周作人没有一点做作和虚伪,完全出于自然的和本性的为人和风度,是他人所无法学习更无法模仿的——就像他的抄书体无法被模仿复制一样。

沈启无虽也曾师从周作人,在周作人的指导下出过两个选本即《近代散文钞》与《大学国文》,却不被承认为弟子。周作人本人有过这样的说法:“世间传说我有四大弟子,此话绝对不确。俞平伯江绍原废名诸君虽然曾经听过我的讲义,至今也仍对我很是客气,但是在我只认作他们是朋友,说是后辈的朋友亦无不可,却不是弟子,因为各位的学问自有成就,我别无什么贡献,怎能以师自居。惟独沈杨(即沈启无),他只继承了我的贫弱的文学意见之一部分,以及若干讲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这样所以非称为徒弟不可,而且破门也可以应用……”这里的“破门”源自日语,指的即是逐出师门。至于破门的原因,是因为沈启无稍有名气后便对周作人不敬,搞若干小动作。周作人非常生气,遂于1944年3月15日公开发表声明将他逐出弟子之列,其《破门声明》(原载《中华日报》1944年3月23日)云:“沈杨即沈启无,系鄙人旧日受业弟子,相从有年。近来言动不逊,肆行攻击,应即声明破门,断绝一切公私关系,详细事情如有必要再行发表。”之后周作人又写过好几篇文章谈到与“破门”有关的种种情况,一时颇引人注目。

据当代学者黄开发《沈启无——人和事》一文的考证,其实在这场破门风波中,沈启无多少是有些委屈的。他祖籍浙江吴兴,但出生于江苏淮阴,1923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1925年转学北京燕京大学读中文专业,因此得以认识他非常崇拜的周作人。1932年至1936年间,沈启无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文史系教授,同时兼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文系讲师。1937年7月北平沦陷,当时周作人不愿意离开北平,并劝沈也不要离开北平。1939年秋,伪北大文学院成立,周作人任院长,沈启无当中文系主任。

由上文可见,沈启无和周作人的关系本来就极为密切,而且当周作人落水当汉奸后,沈启无也继续为周作人出谋划策,还四处活动,为周作人当上“伪国府委员”及“伪华北政委会委员”立下功劳。按照沈启无的如意算盘,是指望自己的如此卖力,能够博得周作人的赏识,提拔他当上伪教育总署的秘书长,或者伪北大文学院院长。然而周作人碍于各种矛盾,最后只任命沈启无为伪北大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兼伪北大图书馆馆长,这让沈启无大失所望以至开始对周作人萌生恶意,终有化名写文章攻击周作人之事。不料周作人火眼金睛,一下就看出此文出自沈启无之手,大为愤怒,当即将沈启无逐出师门,并多次在报刊发表文章,一定要置后者于死地。而沈启无当时尚未真正在文坛立足,自然毫无还手之力。不过,他还是写了一首诗为自己开脱,此诗发表在《中国文学》第五号上:

你的话已经说完了吗你的枯燥的嘴唇上

还浮着秋风的严冷

我没有什么言语

如果沉默是最大的宁息

我愿独抱一天岑寂

你说我改变了,是的

我不能做你的梦,正如

你不能懂得别人的伤痛一样

是的,我是改变了

我不能因为你一个人的重负

我就封闭我自己所应走的道路

假如你还能接受我一点赠与

我希望你深深爱惜这个忠恕

明天小鸟们会在你头上唱歌

今夜一切无声

顷刻即是清晨

我请从此分手

人间须要抚慰

你也须要安静

之后,被逐出师门的沈启无无奈之下去投奔另一个汉奸文人胡兰成,后又辗转于国内一些学校任教。1949年后,他在国内高校任教,后虽曾被打成右派,倒还能继续从事教学。十年“文革”期间,沈启无的经历自然会招致批斗,于1969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而在此之前,周作人也已被迫害致死,但愿九泉之下,这师徒二人终能“一笑泯恩仇”吧。

从挚友到对手——对胡适与梅光迪

“文学革命”争论的再评价

同类推荐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中国物质文明史

    中国物质文明史

    本书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撷取北京直立人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安阳殷墟、先秦钱币、秦始皇陵、马王堆汉墓、四大佛教石窟、宋代官窑、明清紫禁城等留存于地上和地下的著名文化遗存,以点涉面,以史带论,就中国的远古人类、史前文化、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古代钱币、古代墓葬、古代纺织与服饰、古代佛教艺术、古代陶瓷、古代建筑等独特的物质文化展开较系统的介绍和探讨,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农学、钱币学、矿物学、冶金技术、纺织技术、陶瓷工艺、建筑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
  • 思想课堂-文化笔记

    思想课堂-文化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执悟2

    执悟2

    《执悟》记录着初础同志读书学习的勤奋经历,包含着他对管理工作的静心思考,蕴涵着他对人生阅历的经验积累。全书共94篇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读书与思考》,下篇为《小故事的启迪》。虽然,书中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从一个金融管理者的独特角度,反映了作者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乃至其他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作用。
  • 中华贤文趣语精编

    中华贤文趣语精编

    博大精深的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汉语言的精华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而流传于民间最为精彩经典的语言,就像埋没于泥土中的金子,在拂去尘埃后才显示出其光芒和价值。
热门推荐
  • 天子谋略

    天子谋略

    古建筑专业女博士穿越回13世纪的烽火大地,经历偶遇与诀别,信任与背叛,相爱与相弃。在战场上喋血厮杀,在朝堂上步步为营,在后宫里如履薄冰,经历万重磨砺考验后,她和他最终能否信守最初的约定……
  • 雪缘之倾城绝恋

    雪缘之倾城绝恋

    一次穿越,草包?废物?No!看我如何玩转世界。神宠,太弱,不要!美男,不顺眼,随便送!她是神女亦是女娲他是神帝亦是伏羲一切将会如何?
  •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企业精神是一种武器。在未来的世界里,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间,却没有彷徨犹豫者立足的余地。铁人精神民族魂。铁人精神给当代人带来的震撼与激励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削弱,这是铁人精神不朽的源泉。
  • 美人养成攻略

    美人养成攻略

    她一头扎进浴池,一场穿越之旅正式开始!当身带异能的绝色神偷,化身草包大小姐,顶着一张稀世丑颜,且看她如何翻身作主,逆转乾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杉杉来迟清莫怪

    杉杉来迟清莫怪

    那年盛夏,骄阳似火。你如骄阳照进了我的心。
  • 穿越之妖植系统

    穿越之妖植系统

    大学生楚白渔穿越到异世界,附身在一个不能修炼的人身上。好在老天给了一个系统,让她有了生存的资本。可是,一切没有她想的那么容易。奇人异士层出不穷,阴谋诡计一环套一环。崛起需要的不仅仅是系统,还需要勇气;默默无闻很简单,靠着系统就能苟活。她会如何选择呢?
  • 冷首席的温柔妻

    冷首席的温柔妻

    他从黑暗中走来,带着一身的孤寂和冷漠,她笑若雏菊,如冬日里的暖阳,一点一滴将冰山融化成娟娟流水。“今天是我的生日。”美目星星点点,娇唇含着迷人的浅笑,白皙的手掌在他面前摊开,如盛开的白莲。“我的生日礼物呢?”冷峻的脸愣了愣,尴尬的干咳了两声。“你想要什么?”“想要什么都可以吗?”清丽的女声带着戏谑。“只要我能做得到。”谁叫他忘了准备生日礼物呢?可是也没有人告诉他今天是她的生日呀?“我要的生日礼物很简单。”“是什么?”他难得好奇。“你!”男人的冰山脸裂开了一条缝,从愕然到沉默再到高深莫测。“你确定?”“额,是。”轮到女人迟疑了。“羽儿,就算你想反悔也来不及了。”霸道的吻封住了女人的唇。他和她是命定的恋人,相遇在瓢泼大雨中,相恋在雪花绽放时,相守在一生一世里。
  • 最美爱情守望:晨昏

    最美爱情守望:晨昏

    青春文学领军人物、独创“暖伤青春”题材的女性情感小说作家辛夷坞笔下最唯美最催泪的爱情守望。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样的真诚,不一样的执着!“永远不要轻言等待,等待是多么奢侈的东西。“有我陪着你,什么都不用害怕。”一句话,像是一个魔咒,攥住了两个人的心,注定了三个人的宿命。妖艳的止安是一团火,柔软的止怡是一汪水。纪廷就在这水火之间,辜负了水的温柔,却无法触及火的热烈。或许是可以触及的,只是太过滚烫,所以更多的时候只是远望。如果他不顾一切,那火将焚毁的又岂止是他一个人的身体?
  • 我就是老鬼

    我就是老鬼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实生活的残酷让鬼五这个小毕业生突破人类极限,以精神力修炼为起点带领一众好友解生活之困、建秘密组织、成立宗派、挑战东方神兽、发觉大陆危机之谜。精神烙印重开之时就是神位归来之际!····
  • 魔尊本宫勉强收了你

    魔尊本宫勉强收了你

    奚梦瑶一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女孩,因缘际会穿越到异世大陆,从什么也不会,没人疼没人爱的废柴成长为所有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