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31100000005

第5章 哈姆雷特

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英国 1564—1616)

西方戏剧史上的奇观

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

欧洲文艺复兴土壤里长出来的一朵长开不败的艺术之花

英国《泰晤士报》2003年根据读者调查选出的十大古典文学作品之一

为后世创立了悲剧的典范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个剧本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叫做人类心灵方面的新发现,他的文学活动把共同的认识推进了好几个阶段,在他之前没有一个人达到过这种阶段,而且只有几个哲学家能够从老远的地方把它指出来。这就是莎士比亚所以拥有全世界的原因:……但丁、歌德、拜伦的名字常常和他的名字结合在一起,可是很难说,他们每个人都是像莎士比亚似的这样充分地标示出全人类发展的新阶段。

——前苏联著名文艺评论家 杜勃留洛勃夫

英国的大文豪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也是整个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可以说,如果没有莎士比亚,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西方文学史都会逊色不少。恩格斯曾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而马克思则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颇丰,他的悲剧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者的软弱性和不可解决的矛盾,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哈姆雷特》是他最优秀的悲剧作品之一,也是西方戏剧史上的奇观。《哈姆雷特》为后世创立了悲剧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据统计,从1877年以来,在欧洲平均每隔12天就有一部(篇)研究《哈姆雷特》的论作问世,历久不衰。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在莎士比亚时期,英国舞台上的“复仇剧”风靡一时,已经有人在莎士比亚之前写出了《哈姆雷特》。但是,莎士比亚赋予这个古老的故事以深刻的内容和崭新的思想,并且在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剧本问世之后,再无人尝试改编,因为人们没有希望写得比莎士比亚更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后来写出的《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一起被称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1601)以12世纪末的丹麦历史为蓝本改编而成。整个戏剧由五幕剧组成。故事主要情节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登堡大学读书,他的叔父克劳狄斯趁着丹麦国王老哈姆雷特在花园午睡的时候,把毒液注入他的耳朵内而害死了他。之后克劳狄斯不仅篡夺了王位,而且很快就娶了他的嫂嫂,即哈姆雷特的母亲。哈姆雷特回国后对父亲突然死亡、母亲快速改嫁给叔叔、叔叔继承统治大权的过程很疑惑,因此闷闷不乐。这时,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死亡的原因,并交代给他复仇的责任。哈姆雷特遵照鬼魂的嘱咐,决定为父亲报仇。

华文精选

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杀的律法!上帝啊!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少量的邪恶足以勾销全部高贵的品质,害得人声名狼藉。

哈姆雷特深知邪恶势力之大,为了不引起叔父的怀疑只好装疯卖傻。国王已经开始怀疑哈姆雷特,在大臣波洛涅斯的建议下,利用大臣的女儿、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去试探他,又指使哈姆雷特的两个同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去试探他,都被他识破。哈姆雷特利用一个剧团到宫廷演戏的机会,安排他们上演了《贡扎古之死》,并按照父亲的鬼魂的话亲自加了几段杀兄篡位的情节,把戏名改成《捕鼠机》。在演出过程中,做贼心虚的叔父惊惶失措,起身就走,从而证实了鬼魂的话。当天晚上,哈姆雷特在去见母亲的途中,看到了克劳狄斯正在祈祷。这是一个复仇的好机会,但哈姆雷特怕在他祈祷的时候杀死他,会使他的灵魂升上天堂,而没有下手。哈姆雷特劝说母亲离开克劳狄斯,这时帐后突然有人惊呼起来,哈姆雷特误把偷听者——自己的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错当国王杀死。克劳狄斯以此为借口派哈姆雷特的两个同学赉诏书去英国索讨贡赋,想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发现阴谋,中途矫诏,折回丹麦。

华文精选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习惯虽然是一个可以使人失去羞耻的魔鬼,但是它也可以做一个天使,对于勉力为善的人,它会用潜移默化的手段,使他弃恶从善。

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从国外回来,雷欧提斯决心为父亲报仇。老奸巨猾的克劳狄斯把他父亲的死推在哈姆雷特身上。这时善良的奥菲利娅因为父亲被情人杀死和情人的出走,精神失常,误入河中淹死。在奥菲利娅的葬礼正在进行时,哈姆雷特恰好经过墓地。悲痛的哈姆雷特和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在墓穴中厮打起来。国王借机挑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设法用毒剑刺死哈姆雷特。

在决斗开始时,哈姆雷特占了上风。克劳狄斯怕哈姆雷特胜利,就斟上一杯毒酒以示祝贺。哈姆雷特的母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代替儿子喝了有毒药的酒。雷欧提斯在克劳狄斯的煽动下,一剑刺中了哈姆雷特,同时也在争斗中被毒剑刺中。这时,王后中毒身亡。奄奄一息的雷欧提斯在最后一刻良心发现,当众揭发了克劳狄斯的阴谋。王子哈姆雷特在最后的时刻奋力刺死了叔父,为父亲报了仇,并把国事托付给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饱满,戏剧冲突尖锐、曲折复杂,语言富有特色、生动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说不尽的哈姆雷特

关于悲剧《哈姆雷特》的评论,在西方历代的莎士比亚研究中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不仅浩如烟海,而且众说纷纭。其中,如何认识和评论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古往今来许多学者、读者、观众的无休止的争辩的焦点。关于哈姆雷特的思想、性格的剖析,以及关于这一人物的典型意义与审美价值的估量,就是十分繁复的。在近400年的岁月里,哈姆雷特评论史上歧义颇多,真正是所谓有1000个演员扮演哈姆雷特,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有1000个观众看哈姆雷特,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有1000个评论家评论哈姆雷特,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哈姆雷特。

因此,正因为他们是某一时代人类认识最高阶段的充分代表,从这一高处来观察人们和自然的生活,把这种生活描写给我们看,他们就能高出于文学的服务作用之上,而跻身于一群能够促进人类彻底认识自己的活跃的力量和自然倾向的历史活动家的队伍。莎士比亚就是这样的。

——前苏联文艺评论家 杜勃留洛勃夫

哈姆雷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雷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雷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法国文学家 雨果

如此情况,使哈姆雷特的形象几乎成为一个亟待破译而尚未破译的“密码”。即使在马克思之后的莎学中,人们也为难以解开的“密码”的魅力所吸引,纷纷追求“阿里阿德涅的线团”,祈望借此引导自己走出丹麦王子其人其事所构筑的这座既神秘而又符合模糊美学原理的“悲剧迷宫”。为什么哈姆雷特的悲剧形象经历了几百年还能深深地震撼人心,具有那么强烈的超时空效应与反馈作用?究其主因,显然在于哈姆雷特就是“人”、“人的生命”。他十分活跃的自我意识、自我观照、自我求证,也就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观照、自我求证。而且,戏剧诗人还把他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所感受到的人文主义人性观注入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与活动中,使之成为混合着多方面素质的艺术晶体。

无论从哪一视觉考察,哈姆雷特形象所表现出来的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人性观,绝非剧作家单一的人性观,它融化了此前人们的人性观,也在超前意识中预示了后世人的人性观。它不属于一个世纪,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别林斯基把哈姆雷特当做“人”的代表,或许道出了莎士比亚塑造这一形象的本意:“它是伟大的、深刻的,它是人的生命,它就是人,它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雨果也认为,“哈姆雷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如果莎士比亚活在今天,或许他和现代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一样,公开宣称自己描写的心爱人物象征“整个人类”。(王忠祥)

电影《哈姆雷特》海报

哈姆雷特的力量

《哈姆雷特》问世以来,人们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形象的认识和评论不尽相同,但一个主导的共同之处是:在哈姆雷特身上寻找普遍人性的东西,把他看做是永恒人性的代表。

对莎士比亚来说,人的内心世界就是宇宙,他用天才而有力的画笔描绘出了这个宇宙。

——俄国文学批判家 赫尔岑

《哈姆雷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的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

——苏联文艺评论家 别林斯基

批评家面临莎士比亚的作品就像面临一座无边无际的城市一样目不暇接。因此,我们只能谈谈几座纪念碑,请读者自己去想想整个城市吧。

——法国文学批评家 泰纳

哈姆雷特思想充实,敏于思考,勤于思考,这几乎是大家公认的。这是他复仇延宕的原因,同时也正是这一形象艺术力量的所在。哈姆雷特显然是作者全力肯定的正面形象。他多才多艺,疾恶如仇。作为一个推崇仁慈、平等、善良的人文主义者,面对复仇问题时,哈姆雷特是思索的、谨慎的,他至少想到了两个方面:其一,他没有把与叔叔之间的敌对仅仅视作私仇,而是马上想到这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问题。作为一个将善恶视作社会发展的关键的人文主义者,当他看到母亲受驱于情欲,迅速再婚,叔叔狂欢淫乐,嗜杀乱伦,于是便感到这个社会是丑恶的、颠倒的,而他有责任来重整乾坤。其二,他不能错杀无辜。鬼魂的话是否可信,需要证实,证实之前不能动手复仇。以上两个方面使他的复仇与雷欧提斯截然不同。雷欧提斯就没有那么多的考虑,没有那么多的内心冲突。他要报的就是个人私仇。因此他听说父亲被杀,便从法国回来,并煽动叛军冲进王宫威胁国王。后来又不假思索,听信国王,当了国王的炮灰。通过与雷欧提斯比较,我们看到了哈姆雷特的迟迟不走向行动,同时,也看到了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张志庆)

一面时代的镜子

《哈姆雷特》英文版封面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倒了。戏一开头,作者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等等。世界仿佛到了末日。于是这个王子喊出了“时代整个儿脱节了”的吼声。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灵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是现实的社会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他是英国那个特定的动荡不安的时代的产物。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一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格兰兹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评论说,《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此话不无道理。

但哈姆雷特绝非“完人”。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一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哈姆雷特》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十分丰富,这在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疯话”表达出来的,他的“满口荒唐言”就像迸发出来的火花。克劳狄斯阴阳怪气的语言则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剑的丑态。波洛涅斯爱用诗体语言,给人以滑稽可笑的印象。

总之,《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是欧洲文艺复兴土壤里长出来的一朵长开不败的艺术之花,直至今天,还在散发着它所特有的馨香。(佚名)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莎士比亚 (1564—1616)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里,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充分,为资产阶级的兴起做了最有力的舆论准备。同时,艺术性也最高,莎士比亚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许多词句脍炙人口并成为英国全民语言的一部分。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约翰是沃里克郡的自耕农,1551年移居斯特拉特福镇,做过商人,有人说他还当过屠户。1568年约翰被选为镇长。威廉是长子,曾被送到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诗歌、逻辑、修辞等等。十三四岁时,家道中落,莎士比亚被迫辍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582年11月同邻乡富裕自耕农的女儿结婚。大约在1585年,他离开家乡到伦敦谋生。传说他曾经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股东。这期间,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他开始写剧本时多半是改编旧剧或同其他作家合作,后来才独立创作。莎士比亚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3)。他的剧团从1594年开始一直受到宫内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1603年詹姆斯一世登位又改称“国王的供奉”。他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镇上的“三一”教堂。

莎士比亚共写了37部戏剧、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创作早期(1590—1600)主要作品是两首长诗和十四行诗,以及9部以英国历史为题材的历史剧。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在当时盛行的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其中《亨利四世》是他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剧,写出了封建制度没落的趋势,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割据局面的批判,并形象地描绘了如何通过道德改善而产生理想君主的过程。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还创作了大约10部喜剧和一部悲剧。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仲夏夜之梦》(1596)、《威尼斯商人》(1597)、《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无事生非》(1599)、《皆大欢喜》(1600)以及《第十二夜》(1600)等都是大家熟知的优秀戏剧。

第二时期(1601—1607)是莎士比亚创作最光辉的时期。莎士比亚最伟大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5)、《麦克白》(1606)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在悲剧中塑造了一系列能够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巨人性格的艺术形象,并反映出社会现实。这些悲剧是他对他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深入思考的成果,也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最生动的形象的再现。除此之外还有喜剧《终成眷属》(1603)、《一报还一报》(1603)等。

最后一个时期(1608—1613),莎士比亚转向了神话剧的创作,主要作品有《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和《暴风雨》(1611)。这些作品都以宽恕和解为主题,虽然他把希望寄托于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和未来的青年一代身上,但是莎士比亚仍然保持了人文主义者的信念,相信人类有前途。

莎士比亚的剧作是西方戏剧艺术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在他的戏剧中,展开了如此广阔的生活画面: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剧中婆娑起舞,而每个人又有各自的爱憎、伤悲与欢乐,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莎士比亚剧作的语言,完全是诗化的语言,柔婉如同淙淙流水,激荡如惊涛拍岸,令人回味无穷,许多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语言已经成了英文中的成语、典故,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辞藻。

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化史上地位崇高,影响巨大,他的戏剧生动地描绘了欧洲17世纪的社会生活、政治思想和民族风情,受到世界各国各时代人民的普遍喜爱,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广、演出也最多的戏剧。同时,莎士比亚也是被各国专家学者研究得最多的戏剧家,这使得“莎学”成为世界上一门广有影响的“显学”。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李尔王》被誉为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悲剧”。李尔王是一个封建君主,他按照封建继承法把国土分封给三个女儿,但是他要求自己的女儿们表达对自己的爱和忠诚。大女儿和二女儿用虚伪的甜言蜜语骗取了父亲的信任,而小女儿考狄利娅因为诚实地说出“我爱您只是按照我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而被赶出家门。李尔王把国土分给两个大女儿和她们的丈夫后变得一无所有。两个女儿开始嫌弃父亲,最后李尔王愤然出走,流浪荒野。在一个暴风雨之夜他幡然悔悟。后来,两个大女儿为了男人和权力的重新分配互相残杀。李尔王终于和讨伐两个姐姐的考狄利娅见面,并得到了谅解。最后,作恶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受到正义的惩罚毙命,而作为爱的化身的考狄利娅也被绞死。李尔王认识到了代表仁爱、宽恕等原则的考狄利娅才是正确的,抱着小女儿的尸体心碎而死。

※※※※

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之一,为悲剧艺术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悲剧之父”。他的名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了善良勇敢的天神普罗米修斯不忍心看到人间的黑暗、冰冷,于是从天上偷来火种送给人类,却不料惹怒了上帝宙斯。漠视人类苦难的宙斯因此将普罗米修斯钉在悬崖上、暴露在风霜雨雪和烈日下,并警告他不要再给予人类同情。在这部伟大的悲剧作品中,作者歌颂了普罗米修斯为了正义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赞扬了他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光明所做的巨大贡献。诗剧场面宏伟,风格粗犷,并带有很浓郁的抒情风格。

同类推荐
  •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影视千秋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影视千秋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丛书公共30册,是一套汉语与英语的双语丛书。丛书内容包括星宇迷尘、科普长廊、网络生活、网络前沿、电脑学堂、心灵密码、健康饮食、生命律动、体坛经纬、影视千秋等30个方面。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本套丛书把比较前沿的信息教育化,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网络前沿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网络前沿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丛书公共30册,是一套汉语与英语的双语丛书。丛书内容包括星宇迷尘、科普长廊、网络生活、网络前沿、电脑学堂、心灵密码、健康饮食、生命律动、体坛经纬、影视千秋等30个方面。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本套丛书把比较前沿的信息教育化,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 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论文集

    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论文集

    加强教学工作,最关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所指出的,当前“注重质量的提高,这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每所高校都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强化质量意识。对质量问题,不但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还要时时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了解质量、研究质量,做提高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有心人。
  • 怎样对学生进行创造素质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创造素质教育

    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书以培养中小学生创造素养为宗旨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创造才能是各种能力的集中和最有价值的表现,人类社会文明都是创造出来的,所以只有具备创造才能的人,才是最有用的人才。一切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创造才能的培养。没有创造,便没有发展。创造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培养创造才能要从教育抓起,要从小做起。
  • 作文素材大全

    作文素材大全

    所谓“集思广益”,指的是积累“素材”。“素材”,指的是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当然,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写入文章之中。但是,这种生活“素材”,如果经过我们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就可以成为文章的“题材”,为我们的文章增辉添彩。
热门推荐
  • 一只小狗闯江湖

    一只小狗闯江湖

    本书叙述了小狗从人类社会来到野生动物界后,所经历的种种传奇。非常有趣,可读性强,令人脑洞大开。
  • 神天古事记

    神天古事记

    我走过万水千山,见过万落千村,三世迁流,万古独断,却始终忘不掉那年的满座白衣胜雪。如今我再次踏上这条碧血染尽的路,去追寻那亘古通今的一片丹心。
  • 帝国储妃

    帝国储妃

    艾薇莉雅是帝国首相维洛公爵之女,生母是诺泽王国的女王。(诺泽王国是帝国的附属国之一)在她出生的三个月前,皇后生下了帝国的继承人———皇太子路德维西。她出生之后,被内定为储妃。帝国纪元234年。那年,她16岁。年轻的诺泽公主在母亲的陪伴下,踏上了去往帝国的旅程。
  • 鬼在我左右

    鬼在我左右

    现在社会在网上随便一搜到处都是什么道法、佛法群,难道现在真的是道士传人到处都是的了吗?影视剧中拍出的鬼怪精灵就真的是那样吗?全部是人形吗?且看《鬼在我左右》为大家一一揭晓;幼时的离奇际遇,十八年后的人生转折,越发不受控制的自己,一段离奇的梦靥,前世未了的情缘,将主角代入一个又一个的神奇轶事:前世未了的情缘、拜入道门、莫名其妙的罪名、无法控制的阴阳眼、形形色色的鬼怪精灵、古老的传说......一个平凡的市井小民逐渐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看猪脚是如何凭自己的为人,一步步走出险境,最终的结果又会如何?一切尽在《鬼在我左右》。
  • 仄韵声律启蒙

    仄韵声律启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雨苍穹

    剑雨苍穹

    且看少年如何一步一步爬上巅峰且看少年如何一步一步爬上巅峰
  • 晓晓妖妃很诱人

    晓晓妖妃很诱人

    她,有着特殊的本事,让他后悔不已。他,有着绝世的容貌,可她不为所动。这是一场夺心的战争。这是一场心的历程。让我们来看看她究竟有怎样特殊的本事,能让传说中嗜血成性的他言败。顾晓晓——第一妖王妃,为复仇嫁给七王爷。寒墨风——传说中的他,冷血恶魔高冷妖孽。可他们,都为彼此沉沦。她的人,杀人放火也是对的!别人动她一根毫毛,都是罪大恶极!伤害她的人,男的都下地狱,女的都生不如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使的恶魔霸妻

    天使的恶魔霸妻

    传说天地之间,有五个区域:神界,冥界,凡界,天使之城和恶魔之狱。她,是恶魔之狱的二公主,更是恶魔之狱唯一的幸存者。初遇,他没杀她,却是把她带去了天使之城。几经轮回,当二人明白彼此心意的时候,却是为时已晚。他会为了她付出什么,而她,又会为了他付出什么。一切尽在,文字中,谢谢大家支持星辰的《天使的恶魔霸妻》。
  • 随身空间:邪王的金牌宠妃

    随身空间:邪王的金牌宠妃

    她是被夺走能力,抢走地位的废材王妃,受尽欺辱后一朝重生,誓要夺回一切,改写命运。他是天生病弱,寿命有数的太子,强大,聪慧,却难容于天地。当他们相遇,命运开始脱轨。阴谋、暗算、毒计全都不在话下!灵丹、妙药、珍兽全部接踵而来。这一世倾情,我将与你携手,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