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544700000001

第1章 自序

鲁迅的传记,我写过好几本了。

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开始读鲁迅的书,《呐喊》,《彷徨》,《野草》……一本接一本的,越读越有兴趣。别人写鲁迅的书,那时出得不多,已出的几种我也找来看了。那时,我就想给这位我敬佩的作家写一本传记。后来我意外地得到了几个月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动笔来写了。这就是1956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传略》。这一年我二十五岁。

现在回想起来,这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一个人,没有读过周作人的书,没有读过胡适的书,没有读过陈独秀的书,能够去写鲁迅的传记吗?事实就是这样:我是在完全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之时写了,并且出版了我的《鲁迅传略》的。粗疏肤浅,自不待言。特别是书中绝无自己的见解,完全是人云亦云。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过:这本书不但是反映了我当时的水平,也是反映了当时研究界的一般水平,更是反映了当时所允许达到的水平。它在几个月之内印了两次,共计37500册。因为我被划为右派分子而不再印了,现在看来倒是件应该庆幸的事情。

我的第二本书是1979年出版的《鲁迅回忆录正误》。这是我看了许广平那本《鲁迅回忆录》,看到她书中说的许多都与事实不符,才决心写这本考证性质的书的。这书不是传记的体裁,按性质说应该算是传记一类吧。作这些烦琐的考证,是颇费时间的事情。正好这时我有的是时间。我解除劳动教养回家,因为开除了公职,成了无业游民,而父亲又管我的饭,我就有时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来考证了。也不记得一共花了多少时间。等到1979年我平反(标准的说法是“改正”)了,恢复了工作,这本书也就得到了出版的机会。幸运的是,这部书稿曾经得到冯雪峰、孙用两位前辈的指教和鼓励。

1980年我被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参加十六卷本《鲁迅全集》的编注工作,接触到了一些过去没有看到过的资料。这件事忙完,我就着手来修订《鲁迅传略》了。说是“修订”,其实旧本中的段落保存下来的不多,字数从旧本的十万增加到二十万。这书于1982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6年又印了一次。

这期间,人民出版社编印《祖国丛书》,编者约我写了一本十万字以内的《鲁迅》。后来我把它稍加修订,并请王得后兄配上了大量图片,作为两人合作的成绩,以《鲁迅图传》的书名于2004年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附带说一句:这本书有幸被韩国学者洪允基先生看中,由他译成韩文出版了。

此外,还可以说到《鲁迅三兄弟》。这是鲁迅和他弟弟作人、建人的合传。是应东方出版社的约稿,以《周氏三兄弟》的书名编入他们的一个“书系”之中。看上去很大很厚一本,其实是图片为主,文字是并不多的。

我写的鲁迅单独一人的传记,算来已有四本了。可是没有一本是能够保存得下去的。我希望现在写的这一本能够保存下去。它比起我原先写的各本,进步是很明显的。这进步首先要归功于时代的进步。只说书中所用的资料,许多都是近年才出现的。不但1955年,就是1982年,也没有这些。再就是学术界的空气,意识形态的色彩,有所淡化,实事求是的态度,有所增加。而我的主观条件也可以说有了一些改善,在这些年里,又多读了一点书,增加了一些阅历,对鲁迅的一生事迹,自以为大体弄清楚了。拿这本书和1956年出的那一本对照来看,有些说法是完全不同了。

说来也有趣,我二十五岁出了第一本《鲁迅传略》,过了二十五年出了个修订本,又过了二十五年出了这一本。显然我不会再有一个二十五年了。那么这大约是我的最后修订本吧。不过我想,大的修订肯定是不会再有了,但以后如果还有重印的机会,小的增补和改动怕也难免吧。

作为一本人物传记,大约只能这样写吧。如果有读者以为它对传主作品分析介绍不够,或者觉得对传主的某些事迹讲得不够详细,我愿意向有兴趣的读者推荐自己的两本书。一本是《鲁迅回忆录正误》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本是我和邵燕祥兄合作的《重读鲁迅》,分析了鲁迅诗文四十四篇,东方出版社2006年出版。在序言里给自己的书做广告,很不好意思。

2006年11月16日朱正于北京

同类推荐
  • 乐队女孩

    乐队女孩

    全书充满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特有的声光颗粒,记录下一个“乐队女孩”如何在男性乐手的“能量顶点”之下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以及当世上并无前路可寻时,如何构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充满创造力的人生。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不过,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阳光梁艺

    阳光梁艺

    本书记录的是原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综艺节目主持人梁艺,在其主持生涯最光芒四射的时候,突然被病魔击中,五年过去了,坚强可爱的梁艺以自已的努力,最终荣获“第九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
  • 汉孝成皇后赵飞燕传

    汉孝成皇后赵飞燕传

    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其孪生妹妹赵合德,在姐姐赵飞燕得宠后,经由姊姊的关系,她亦入宫随侍汉成帝,并深得皇帝宠爱。本书则根据史料记载,以文学的手法描述了这一双贫寒孤女如何成为汉成帝的专宠的传奇故事。
热门推荐
  • 冷香半缕

    冷香半缕

    冷香半缕,天下第一奇毒。所谓奇者,在于由下毒者亲自服食,其后任何触者即染,乃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招式。女子,本该是怜香柔弱的,然而世事往往不允许她们柔弱,在无尽的仇恨面前,她们所能做的只有——杀!《冷香半缕》由数个看似独立却又相连的故事组成,讲述了不同女子的爱恨情仇,而这些原本柔弱的女子,却演绎着一幕幕令人动容的故事......一世浮萍,到底承载了多少昔往;那半缕冷香,究竟零落了谁的霓裳?
  • 圣神遗迹

    圣神遗迹

    金光,将黑暗照亮。撕裂,这宇宙的苍黄。天地的珠,宇宙的剑,束缚着神的锁链,天火燃尽一切,圣神的遗迹,彼岸花开散尽倾世的芬芳,披上这永世不败的金甲,让天地为之彷徨。
  • 镇天剑祖

    镇天剑祖

    一具不灭剑体,永垂不朽。一道惊神剑气,镇压诸天。易长青觉醒前世剑祖记忆,从此纵横无敌。他随手所创的武技被奉为无上至宝,他点化的妖狐也可成为盖世妖王,座下记名弟子更是打得各大宗门高手俯首称臣,被誉为战神……任你是绝世天骄,一代霸主,在我面前,也得俯首称臣。他叫易长青,万古长青的易长青。时间流转,沧海桑田,他永远矗立在诸天万界之巅。
  • 怪盗基德vs暗影公主

    怪盗基德vs暗影公主

    东京突然又多了一个怪盗她不仅让警方头疼更让怪盗基德都感到脑壳疼本来到手的宝石,却又被人抢走了直到第N次……基德说:“太危险了,我一个人就行”———在同一时间江古田高中也多了一个神秘的女孩“Hello,Everyone!”黑羽快斗突然眼睛里充满了亮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必须改变的207个小毛病

    必须改变的207个小毛病

    绝大多数人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无不努力的追求成功与幸福,但是人总有一些坏毛病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对于追求成功与幸福的人而言,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坏毛病,自身的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宋府烟雨记事簿

    宋府烟雨记事簿

    坐拥风城最大青楼的宋家大小姐宋晚儿即将临盆,但夫君却下落不明,正逢乱世灭门惨案,却还要拉扯猪队友—混球妹妹。大姐宋晚儿丰腴且有着烈火脾气二姐宋卿云孱弱却破富心机三妹宋小玉古灵精怪但身世包裹着层层疑云一只灵兔,撞破时间结界走啊~我们去别的世界抓抓奸夫!打打怪!
  • 婚不可欺

    婚不可欺

    廖凡白和沈妙之是在落叶纷飞的季节相遇,当时他们谁都不知道就因为他们的相遇,是他们纠缠、痛苦的开始。淡淡的哀伤,淡淡的幸福,或许这才是生活。
  • 还是四时事

    还是四时事

    那是怎样的一片故土,硝烟漫地,枯城空巷,尸骨无存。梁殷埋了一坛梅花酿,深藏树底,那是唯一没被血水冲化的净土之地。流转经年,她不知还能带谁回去看看那坛梅花酿,再站在城墙上赏一次空前的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