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51900000030

第30章 心地无我,长空云飞(3)

一休禅师再问道:“我刚才问你喝茶的心得,你只懂得这边喝,那边喝,可是全无心得,这种无心喝茶,将会如何?”

珠光沉静地答道:“无心之茶,柳绿花红。”

于是,一休禅师大喜,祝贺珠光提升了新的茶道。

禅释生活

茶中有何道?

喝茶,一方面是为品茶香,另一方面更要品茶道。

在日本所流行的茶道、剑道、拳道、书道、花道等,都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赵州茶”在中国禅学史上是有名的公案。喝茶,要喝清凉之茶、平和之茶、禅味之茶、无心之茶。所谓无心之茶,包罗万象,柳绿花红,另有一番世界。也可以这么说,大千世界一杯茶,“无心茶”比“有心茶”更胜一筹。

想阴难空

有一个读书人曾经中过状元。他十分崇敬大颠禅师,因为他是石头门下的弟子。于是,这个读书人不辞辛劳,从很远的地方跑来拜见大颠禅师。

见面后,他向大颠禅师请示:“佛法省要处,乞师一语。”

大颠禅师一听,这话外行了,哪有“省要处”可说?大颠不理他。大颠有位弟子叫三平的,他见这个读书人僵僵地站在那里,便敲了三下禅床,说:“先要入定,而后生慧”。

读书人说:“懂了,这么好懂的道理怎么禅师不告诉我呢?”大颠听罢,举起杖子便打三平,三平撒腿就跑。

晚上,三平问大颠禅师此事,大颠告诉他:“读书人,尤其是学问高的人,满肚子的学问,满脑子思想,是很难空掉的,所以,不理他是想把他满肚的念头堵光,你告诉他,他又当成学问记在心里了。所以‘想阴’重的人,学佛最难,不易空,他有自己的理智,想通了不少问题,殊不知这不是生命智慧,但他却固执地认为生命的问题是可以想通的。这样的人,被自己的思想遮盖、欺骗了,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

三平一听,这才明白了师父的做法。

禅释生活

想通是悟通吗?

五蕴又称五阴,五阴又各分出十种阴境,成五十阴区。这五十阴区对试图参禅学佛的又是五十种魔境、误区。参禅学佛就是对五蕴、五十魔阴所形成的业障进行转化,从而切断与众缘的因果关联,最终明本心见本性,达到大智大慧。

从“无明”暗昧达到大彻大悟。这当然要借艰苦的修证来实现。所以“照见五蕴皆空”,是最上的胜境。五阴之中,最难的是“想阴尽”,就是空掉心中各种思想、观念等固定的见解。

身动心不动

远处,山连着山,一山更比一山高。

药山站在山门口,不禁生出一丝感慨:转眼,自己在寺中做住持已经几十年了,也到该挑选衣钵传人的时候了。

正在这时,恰好圆智擦着汗从远处走来。对于这个爱徒,药山是既爱又恨,爱的是他聪明灵悟,恨的是他喜欢时常卖弄自己的聪明,这正是学禅人的大忌。

药山问圆智:“你干什么去了?”

圆智说:“很久没有游山了,去看了看山中的风景。”

药山禅师知道徒弟日夜苦修,的确应该换一下脑子,但还是提醒圆智道:“你的身体去游山,心灵却不可离开这道场一步。”

圆智说:“弟子知道。”

接着,药山还想考问徒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圆智合十回答:“师父,我看见悠悠时空,渺渺生命——山上的鸟儿白头似雪,安稳自在地栖息在松树上;涧底的游鱼像世人一样忙个不停地游来游去,没有片刻安闲。”

药山听了,微微的点了点头,感到很满意。

圆智又开始卖弄聪明地说:“您说我是哪一种人呢?是像山鸟一样活着,还是像游鱼一样迷失?”

药山嗔笑地说道:“圆智,智慧不能到达的地方,千万不要卖弄口舌,否则就和畜牲一样糊涂了。”

圆智恭敬地说:“弟子明白。”

禅释生活

你有心灵道场吗?

药山禅师说:“身体去游山,心灵却不可离开这道场一步。”意为身动但心不能动。所以圆智回答:“山上的鸟儿白头似雪,安稳自在地栖息在松树上;涧底的游鱼像世人一样忙个不停地游来游去,没有片刻安闲。”意为山上的鸟恰似安静的禅心,而涧底的鱼恰似活动的身体,要做到身忙心不忙,身迷而心不迷。

佛未说法

法达七岁就出家了,他对《法华经》很精通。等到受足了戒正式出家后,他便去参拜慧能禅师。在对慧能禅师见面行弟子礼,叩头时,法达头没有着地,给慧能禅师看出了破绽,斥责说:“礼不投地,不如不礼,你心里肯定有个什么物件梗阻着,蕴习何事啊?”

法达听慧能禅师这样一问,便很自豪地说:“念《法华经》有三千部了。”

慧能禅师说:“三千部?就是念了一万部,如果能得了经的真义,而又不自以为了不起,方能和我一同前修了。你现在这样,自视不得了,还不知过?听我念首偈子给你听: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慧能禅师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法达。”

慧能禅师是个风趣诙谐的人,说:“你虽叫法达,可你什么时候‘达’过法?”

慧能禅师一个玩笑便把法达批评了,这也叫随机说法。慧能又说:“我这还有一首偈子说给你听:“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出。”

法达听过此偈,向慧能禅师忏悔自己的过错说:“从今以后,我当谦恭对人。”

禅释生活

佛说的是什么?

慧能的第一首偈子意为:心中有“我”的妄念,罪孽就随之而生起了,消除这妄念,福德无比。第二首偈子意为:小和尚念经,只会念声音,明心见性的通晓经义,才能成菩萨。佛虽口说万卷经典,但未说一句法。句句如莲花之妙的经言,不是文字,而是涌出的智慧。

本来就没动过

见到慧能的时候,永嘉有一种恍然相识的感觉,不需参拜,不需问话,只是手执锡杖,绕行慧能禅床三圈,然后站在慧能面前悠然微笑,一动也不动。

慧能说:“作为僧人,应当具备三千种威仪,八万种细行。您大德从哪里来,竟然这样傲慢?”

永嘉说:“生死大事,变化迅速。”

慧能慢慢闭上眼:“你既然知道生死无常,能摆脱一切是非得失,为什么不体认无生亦无灭的境界呢?大德,生命无长短,时空无快慢,时时刻刻不可失……”

永嘉慢慢说:“既已体认无生无死的境界,又何必执着长短高下、快慢有无呢?破除这一身躯壳,还有什么?”

永嘉在慧能眼中,读出了赞许,受到了印可,就默默放下锡杖,脱笠、整衣,恭敬礼拜之后,即行告辞离去。

慧能说:“回去得太快了吧?”

永嘉说:“本来就没动过,哪里谈得上快呢?”

慧能说:“谁知道没有动过?”

永嘉说:“您自己在产生分别动过和没有动过的想法。”

慧能说:“你深深获得了无生无灭的意思。”

永嘉说:“无生无灭难道还有意思吗?”

慧能说:“无意思有意思是谁在分别?”

永嘉说:“分别也不是意思。”

慧能点头,表示出了几许赞叹。

禅释生活

永嘉大师展现了什么样的禅者风范?

六祖慧能与永嘉大师的会面,可谓是单刀直入,针锋相对,长矛对快枪,针尖对麦芒。石块相击,才能迸出炽热的火花;雷电交加,方可撞出照彻天空的闪光。禅,毋需长篇大论,而是直探心源;禅者,没有必要虚与逶迤,而要直截了当。永嘉大师展示了一代禅者的风度:简洁,直接,不盲从权威,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

过河不湿脚

雪云禅师等人结伴到黄山访师,他们在路上遇到一位云游僧,便向云游僧打听道:“去径山的路怎么走?”

“直着走吧。”云游僧说。

哪里有什么直路走呢?和尚们马上明白碰上了一位高手,便想着要难倒云游僧。于是又问:“前头的河能过吗?”

“不湿脚。”云游僧回答。

雪云又指着近旁的稻田说:“上岸的稻子怎么长得这么好,下岸的稻子怎么长得这么差呢?”

“好也罢,坏也罢,都得被螃蟹吃了去。”云游僧说。

雪云提了提鼻子说:“禾好香。

“没气息。”

雪云问:“你住在什么处?”

“只在这里。”云游僧说。

禅释生活

“不湿脚”等回答是何意?

过河不湿脚,除非飞过去。但云游僧这里指的是心念,而不是指脚。禅家们说:吃得一辈子饭,却不要沾过一粒米。心执着于吃饭就会粘到米里去,不执着便没有吃饭这回事,这是“无住”的吃饭。云游僧说过河不湿脚,也是指“无住”。

“好也罢,坏也罢,都得被螃蟹吃了去”意指好坏一样,同归于无,还分什么岸上岸下呢?云游僧出语干练,机锋往返,兴意无穷。

“没气息”意为稻禾本无气息,香与不香是你心造的幻觉。

“只在这里”意为时时刻刻就是你们眼前的云游僧,除了“这一个”之外,并没有什么别的云游僧,好人坏人啦,干过什么啦,姓甚名谁啦等等,这些都是知见思索的东西,都不真实。

无畏无悔

一个年轻人准备离开故乡去外地开创自己的未来。长这么大这还是第一次出远门,因此心里难免有些惶恐。于是,他在出发前特地去拜访了本地很有名气的一位老禅师,请求指点。

禅师正在河边临碑练字,看见年轻人来讨问前程,就随手写了两个字“无畏”。

禅师并未抬头,只是对他说:“人生四字秘诀,老朽先给你一半,已足够施主受用半生。”说完又旁若无人的写起字来。

年轻人感觉很没趣,满腹疑惑地走开了。

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人已经有了一些成就,当然也添了不少伤心事。于是,他又去拜访那位老和尚。

可是,老和尚几年前已经过世了,他的弟子取出一个信封交给他,说:“这是师父生前留给你的,说施主日后必然来取,请施主自行打开吧!”

他有些惊讶,慎重的接过来拆开封套一看,只见里面赫然写着两个字“无悔”。

他顿时百感交加,回想起自己三十年来的所得所失,竟然就在老和尚四个字之间。

禅释生活

什么样的人生没有遗憾?

人生虽然很漫长,但是并不复杂,到最后悟到的也就是几个字而已。出外干事业、闯天下、立人生,需要的是无畏的勇气,而让心态怡然自得、快乐无忧的是无悔的心情,无畏无悔的人生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在无畏的人生中尽情地挥洒无悔的心情吧。

抓不住空

寺里已经乱作一团。因为黄巢的队伍已经快要打到这里了。两个僧人正在院中议论。

“听说黄巢的军队把官兵打得落花流水。”

“可不是,那咱们该怎么办呀?”

“马上跑呀,听说他们反对佛教,抓到僧人一律处决。”

“那可得快些跑,慢了可就来不及了。”

很多僧人扛起行囊,马上就要准备走了。

一个僧人来到大安禅师的禅房内:“师父,黄巢的军队来了,您到什么地方躲躲吧?”

“五蕴山中。”大安回答。

僧人问:“哪有什么五蕴山呀?”

大安禅师说:“出家人四大皆空,哪有躲与不躲这回事呢?”

僧人问:“要是被黄巢的军队抓住了,那该怎么样?”

大安说:“我没有抓住不抓住的烦恼,要是怕被抓住,那也只是我的烦恼抓住了我。”

禅释生活

五蕴山是什么意思呢?

“地火水风”就是佛家常说的四大皆空的“四大”,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五蕴”除此处所说的受、想、行、识外,还有色蕴。人是血肉筋骨因缘聚合而累积成的,“蕴”的意思即指此。血肉筋骨中实际是由地火水风变化而来的,所以身体有四大。但人是有情感、有思想、有自觉自愿行动的生灵,所以有与客观的四大相对的主观精神,所以五蕴又分为两聚,一是色蕴聚,一是后面四蕴聚。既然四大皆空,那么身体也是空的,也就谈不上抓到抓不到了,大安禅师是想以此来开示僧人。

心走得快

隐忍寺要永定禅师去当住持,但永定禅师放心不下现在的寺院,而隐忍寺的使者又苦苦哀求。永定禅师不得已就考问众弟子说:“我怎么能够丢下你们而一个人去做住持呢?如果带你们去,你们又都赶不上我。”

有一个弟子便向前说:“师父,我能跟您去。我一天可以走上八十里路。”

禅师摇摇头,叹口气说:“你走得太慢了,赶不上我。”

另一个弟子一听,高兴地喊到:“我去!我一天能走一百二十里路!”

禅师还是摇摇头说:“太慢了!太慢了!”

徒弟们面面相觑,纷纷猜测师父的脚程到底快到什么程度?这时有位弟子慢慢地走出来,向永定禅师叩首说:“师父,我跟您去。”

禅师问:“你一天走多快啊?”

这个弟子说:“师父走多快,我就走多快。”

永定禅师一听,便高兴的微微一笑说:“很好!你已经达到我的境界,这里就交给你了。”

说完,就把衣钵传给了这个弟子。

禅释生活

师父究竟走得有多快?

禅师要考验的是弟子们的悟性。开始时禅师说徒弟们赶不上他,不是因为徒弟们走得太慢了,而是徒弟们没有达到他的悟境。后来有个弟子说师父走多快,我就走多快,表示已经和禅师达到契合的地步。两个人能够契合,不仅仅是脚步走到一起,而是心要走到一起。

因为心比脚走得快。

同类推荐
  • 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二辑 )(套装共5册)

    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二辑 )(套装共5册)

    《智慧六讲:犹太人的精英教育》:犹太精英教育的核心有六大价值观:没有灵魂的人永远不会忏悔,过有节制的生活、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智慧、问号代表一切、捍卫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思想能不能烤出面包。《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幽默是犹太人面对黑暗和苦难的心灵鸡汤。透过那些浸泡在苦涩中的“含泪的笑话”,犹太人调侃和嘲弄权力与神圣,讽刺和批判人类的劣根性,从而抵抗和超越世俗生活的悲苦与无聊。《傻瓜哲学:犹太大师的生命智慧》:犹太人有一种悲剧式的自嘲和傻瓜哲学,他们只嘲弄自己,变成真正的“傻瓜”。取名傻瓜哲学其实有自嘲的意味,与中国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异曲同工。《修补世界:犹太人创造力的奥妙》:本书通过对群星璀璨的犹太精英成功智慧的深刻剖析,揭示了犹太人独特的价值观和伟大理想,让人在先进的理念和最优的实践中感受到犹太精英成功的奥秘。《天堂的钥匙:<塔木德>精要解读》:本书是从国内的羊皮卷《塔木德》和新编译的《塔木德启蒙书》一书中精选出来的智慧格言。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弗洛伊德的智慧

    弗洛伊德的智慧

    本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大量实例阐释了其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了解病态精神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的性爱问题,还可以了解精神与梦的关系。当然,原著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书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并且书中的某些内容由于缺乏连贯性和用词晦涩难懂,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对原著的用词和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改动,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弗氏的理论。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热门推荐
  • 我和爱豆相对而居

    我和爱豆相对而居

    得知闺蜜谈恋爱后,身为群主兼唯一管理员的傅忻把群名改成了“谁先结婚谁是狗”。后来……甜食即是正义(傅忻):汪汪初次见面,夏宇安看着在对面小口吃饭的傅忻以为她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后来他看着和三岁小外甥玩儿很开心的傅忻才知道,那天她牙疼。外冷内热话痨小写手X外吵内安成熟大明星
  • 逃出宫墙

    逃出宫墙

    “你要成为可用之人,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环境当中立住脚跟。”
  • 弑神:伏魔志

    弑神:伏魔志

    天威浩荡,弑神一出,血雨腥风。一场生死之恋,一世正魔纠纷。何谓正,何谓魔?天道不仁,万物皆为蝼蚁!
  • 一只狐妖出墙来

    一只狐妖出墙来

    在启连山试炼期间,花翎还没见着几只小妖怪,倒是先被其他的东西缠了身。收了个跟班,得了只宠物,花翎在这座妖山混的风生水起,殊不知危险正悄悄降临……为寻一人,花翎走遍天下,遇见了许多事物英勇无畏的将军孤独一世的帝王逃离皇宫的妃子无可奈何的谋士……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段往事和不曾言说的爱,而她,有幸得知。
  • 极限刺客

    极限刺客

    所谓“天道”所谓“命运”!真是可笑。天本无道,苍天无眼!何来道,何来天!我亦是道,我亦是天。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声明:作品相关章节是原极限刺客文章,因情节太拖,潇十三郎决心果断放弃。新文已有十一万字完整大纲,放心阅读,每天一万字保底更新。此书共分三篇,第一篇《月下美人》《星霜篇》《神魔变》
  • 西游杀手

    西游杀手

    一个杀人狂魔,穿越到西游世界,这……会发生……什么?
  • 一日一日

    一日一日

    想记录下身边的奇趣见闻,和他人分享所见所闻所感,在时间这条单一行程的轨道上,最后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在终点和喜欢的人相见。
  • 千年神画

    千年神画

    千叶神偷的女弟子百变女郎杨芯蕊在盗取一幅千年古画之时,意外穿越到了北魏时期。为了寻找穿越的真相暂时留在了怡香园中,还认识了许多好朋友,一起创业,一起破案,同时也遇见了前世今生的恋人,他们还是相爱了,但就在他们决定要在一起的时候又出现了意外,而产生了误会。最终他们能否在走到一起。
  • 靖王独宠:娇娇王妃是只猫

    靖王独宠:娇娇王妃是只猫

    他从未想过一次游山玩水竟能遇到隐居的秦国公,更没想到传言中秦国公家的国色天香的小孙女竟然名不虚传。只是,这小姑娘怎么那么像只猫?娇娇软软的样子,让人想把天下有趣的玩意儿都搜罗来讨她欢心。后来,原本一心朝政的靖王开始三天两头就往禹州跑。直到靖王大婚的消息传出来,满朝文武恍然大悟,原来靖王是被禹州美人俘了去……
  • 日出后的告白

    日出后的告白

    这篇文我大概也不知道可以连载多少章。就这样。安静,听我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