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47600000006

第6章 第五讲 《齐物论》

《内篇》的第二篇就是《齐物论》,什么叫“齐”?“齐”这个字最初指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肚脐眼儿,那又怎样引申成为一样齐的“齐”呢?是因为任何人的肚脐眼儿是个中心点,上至头顶,下至脚底,都一样长,因此可以作为“齐物”的标准。齐物,就是要把万事万物拉成一样长。民间常说,要把泥鳅、黄鳝拉得一样长。庄子认为,事物不可能拉得一样长,万事万物千差万别,有许多不可比性,庄子说,不是“齐物”,是“齐物论”。论者,理也,“物论”是一个词组,万事万物虽然不能拉得一样长,但万物都有它的物理,任何一个东西都有它的道理,包括它存在的合理性,它生存的过程也与其他生灵有类似的东西,万事不齐,但物论(即物的道理)是可以“齐”的。

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看过日本拍的短篇《狐狸的故事》,看它们一家的生活,怎么样生存,怎么样繁衍,怎么样面对死亡,我看了马上就想起,这就是“齐物论”,物理上可以齐,狐狸的一生和人的一生一样,从物理上有其相似性。庄子再三强调,客观世界千差万别,我们没有办法把它们拉齐,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当它们要争论谁长谁短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说,因为它们中间有许多不可比性,但是,从物理角度看,彼此都差不多。美国有一个小说家叫约翰?斯坦贝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写了一部小说叫《人鼠之间》,写两个失业工人,他们还有友谊,最后一个把另一个杀了,他感慨人和老鼠一样,都有他的困境,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某些行为和老鼠差不多,这也是在从物理角度说,人和老鼠是可以“齐”的。

现在讲正文。庄子先从风开始讲,讲风吹的声音,最后,他暗示,世间存在的一切东西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我们还无法知道的东西,那个就叫“道”。他点了这个以后,告诉我们,我们生存在世,接触万事万物,要用道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这样,我们对很多是非长短,就会淡化了。整个《齐物论》,就是要求大家醒悟,任何一个事物,除非我们不了解它,我们一旦了解了它,我们会看到它都有自己的一套道理,它有它存在的意义,不是我们一笔可以抹杀的。这样说来,我们可以避免许多是非长短。我们选讲的这一部分,说到了知识分子,他说知识分子有两种,一种叫大知,一种叫小知,现在“知”我们都读成zhī,从前不读zhī,都念“智”,说“智识分子”,相当于英文的intellectual。

【大知闲闲,小知閒閒。】“閒”读jian,偷偷窥看的意思。《庄子》书上写一个齐人,有一妻一妾,他吹了牛,说他在外面怎样怎样吃得开,有人请他吃喝。他的妻妾就偷偷跑去打听,是去“閒”他了。“大知闲闲”是指真有大智慧的人,他的风度是很安闲的;凡是那些半罐水,眼睛鼓着,走到哪里都观察别人、研究别人的人,便是“小知閒閒”的人。

【大言淡淡,小言詹詹。】有一种说法,“淡”字没有三点水,是个“炎”字,但还是要念dàn。所谓“大言淡淡”,是说真正有道理的话,听起来没盐没味;反过来说,凡是吹得天花乱坠的,往往是小言。“詹詹”就是多话之貌,我们今天说一个人唧唧喳喳,就是小言。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小知是非常能干的人,说他们在做梦的时候都在思考工作。“魂交”是说他们的灵魂、心灵得不到休息,白天那样累了,到夜晚还要“魂交”,“交”是跑来跑去,不得安息。一旦他们醒了,他们身体忽然打开了,他们又要努力去奋斗、拼搏了。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与接”与“为构”是两个词组,而且词性上是对应的,“与”就是参与,“接”就是联系,小知一天到晚八方联系。“构”,坑害。他联系的同时,一样在坑害别人,一边拉拢人一边整人就叫“与接为构”,我们不是说整人叫“构陷他人”吗?“日以心斗”,没有哪一天,他不处在战略、谋略的思考之中。

【缦者,窖者,密者。】小知中间有这三种:缦者,公开的家伙,他要怎样都公然地做;窖者,窖得很深、城府深的家伙;密者,不说话的人,今天我们说沉默是金的人,一句话都不说,完全摸不透他。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他们时时处在心惊胆战之中,是因为他们日日在奋斗拼搏,所以常常害怕得很。“缦缦”就是散了架了,炒过股的人都有体会,一听说崩盘了,一下子亏了20万,一下子就散架了,瘫倒在地。

【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继续说这类小知,这边在联系,那边也策划了什么,机会一到,他们就要打出去,打出去就叫“发”,我们说“出发了”。那个“机”就是古代弩箭的扳机,“栝”就是扳机上的一个弯弯,像括弧一样,至今你去看那些枪的扳机,都是一个弯弯。他冲出去如箭,来得猛,为了什么,“其司是非之谓也”,就是他要主宰谁是谁非。“司”,主也。他要来决断是非。

【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这么多句,彼此平行,全都是对起,这就是文章,是对偶文,而非散文。刚才说他们冲出去,一旦他们冲出失败了,他们退守,仿佛诅咒一般,发誓要与阵地共存亡。这表示他们要保持他们的胜利,绝不能失败。

【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你想一个人在这样“日以心斗”的情况下,“杀”就是萧瑟、衰老,古人常借一个字来表一意,“若秋冬”,如秋冬落叶一般萧瑟,比喻人生的秋季冬季。“以言其日消也”,一天比一天衰败。

【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溺”就是沉在水里面,就是说他沉醉于斗争哲学之中,你完全没有办法把他拉回来,劝都劝不动,他要去。“不可使复之也”,是庄子的感叹,庄子见过太多这样的小知了,劝不回来他们。

【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厌”是什么,不是讨厌,是借用的字,借用“餍”字,是吃饱了的意思,所以“厌”最初是指胀饱了。小知这样的人,他吃饱了,捞够了,他还“缄”,“缄”就是把信拿来封好,只认进不认出,好像没有屁股,不知排泄,拼命吃。“洫”,体恤的意思,友爱的意思,古人认为“爱”这个字不是一个好字,古人把“爱”与“贪”看做同样性质的字。

在佛经中这些字都要戒掉,如“贪”啊、“嗔”啊、“痴”啊、“爱”啊等。这里“洫”就是贪,“老洫”就是愈老愈贪。你看庄子仿佛说今天的话,只不过他换了一套语言体系罢了。

【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这是庄子的感叹,他拼命向死亡道路上跑,没有办法使他回到阳间来,劝都劝不了。他认为战国时代,一切崇尚功利,虽然也是一个文化的黄金时代,但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人的拼搏,不下于今天的职场。

这是第一段。

第二段是说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主宰,庄子认为没有,他不信宗教,不个人崇拜。比如一个人,身上有各种器官,有的特重要,如心脏,它罢工就完了。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主宰,比如人在吃饭的时候,牙齿和舌苔就是人的主宰。各个器官都有它独特的作用,有谁说他的哪个器官一点用都没有,可以割来丢了?即便是盲肠,其实也有作用。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一旦你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形成一颗受精卵,形成胚胎以后,就叫“一受其成形”,因为你是被造出来的啊,所以他用“受”字。“不亡以待尽”,你就没有办法死了,你只有在那里等着,将来才能死。“尽”就是人生的终点。他的意思是说,一旦为人,便无自由可言,一旦你是一个生命了,你想死都死不成,还要等待几十年,还有许多的人生苦难等着你。这都是有思想的人替我们想到了这些,我们是想不到这些的。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刃”就是刹车,从前的车子,不走了,就把一个叫“刃”的东西插下去,要走就要发刃,就是把那个“刃”取了。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要和这个客观世界互相“刹”、互相“靡”,“靡”就是制造摩擦、冲突,很多事人是没有办法的,于是就投身于冲突、矛盾之中。你的生命向着终点跑去,就叫做“行”,你向死亡作跑步前进,就如同马在奔驰,你完全无法主宰的,无法叫时间停下来一秒,“不亦悲乎”,这不是很可悲吗?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役役”,就是做了这件事情,又去做那件事情,劳累的意思,但是不见成功,累了一辈子也枉然。

【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苶然”,就是把人累垮了,疲役、劳役,还不晓得自己的下场,岂不悲哀吗?

【人谓之不死奚益。】难怪人们常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奚”,何也;“益”,好处。意思是,还有什么好处?他把小知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痛苦都表达出来了,他们说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的感慨,纷纷去自杀了。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首先是他的身体垮了,“形”,形体。他的心也跟着老了,他年轻的心原来很敏感,感受艺术,感受爱情,感受各种美好的东西,他老了,身体也垮了,他什么趣味也没有了。“可不谓大哀乎?”进一步探索到一个人的心灵被毁了,才是最大的悲哀啊。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芒”就是茫茫然的样子,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这样糊里糊涂的吗?实际上,很多人,碰了钉子以后,都搞不懂了,对这个世界感到茫然。

【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或许只有我一个人茫茫然无所归处,而其他人都很清醒吗?这是庄子的问话,没有回答,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这个想法,我在年轻的时候,每读到这一段,泪水就流出来了。这种痛苦,虽然是两千三百多年前的人写的,但我觉得人心是彼此相通的,所以,不仅万物可以齐,古今都有同一道理,不然我们怎么会读了就感动呢?

第三段,庄子接下来讲是非。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的生死观与我们的略有不同,庄子认为人的灵魂不灭,死亡是另一种生活,另外一种存在。通常的说法是:生一人的同时也就死一鬼,死一人的同时也就生一鬼。宣布可以干这件事的同时也就宣布了不可以干那件事,宣布不可以干这件事的同时也就宣布了可以干那件事。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有所肯定的同时也就有所否定,有所否定的同时也就有所肯定。

这么说来,生即死,死即生;可以即不可以,不可以即可以;肯定即否定,否定即肯定。这样就近乎概念游戏了。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圣人之所以不采用这种说法,而任其自然,也是考虑到天下本来无是无非啊。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对待某一问题,彼方肯定,点头说是,此方否定,摇头说非。对待另一个问题,此方否定,皱眉说非,彼方肯定,拍手说是。

【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有彼的那一套是非观,此有此的这一套是非观,彼真是对的呢,还是不对?此真是不错呢,还是错了?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偶”就是相对。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要弄清楚以上问题,不妨设想有一只巨型的玉环,半环翠绿,彼站其上,半环朱红,此站其上。彼此唇枪舌剑,请你前去判断是非。你该站在何处,才不至于偏袒他们任何一方?显然,绿半环上,红半环上,都站不得,因为那里是他们的立场。你必须找一处中立区,不挨误刀,不中误箭,又有利于掌握战局。

那个理想位置应该像门扉的枢轴那样,可以自由回旋无碍,又不被客人的急掌拍开,也不被主人的飞腿踢闭。那个理想位置就是环中,别无选择。可以不站任何一方立场,你悬浮在圆环中央的虚空里,获得全方位的视域,便能对付无限多的问题。

第四段。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我们做专我们的业务,要花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那是小道,还有一种是大道,这种大道不属于知识,而属于一种智慧。几乎书店里的书,百分之百都是小道,为什么呢?因为“大道不称”。“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举起来,大道并不需要举起来的。从前说“大辩不言”,真正的雄辩是一句话都不说,像我们这样,博得了一点虚名的,全部是小道。你到处都在“称”,人家也晓得你那个名字,凡是拿出来让别人知道的东西,都是小道。

【道昭而不道,】如果道都是明明白白的话,那就不叫道了。举个例子,有些过筋过脉的东西,我们语言难以表达,靠我们自己慢慢去体会,真正的道讲不明白。

【言辩而不及,】那些好听的往往做不到,就是今天说的没有可操作性。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我们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限度,我们就到了我们知道的顶点,我们只能认识到的一个顶点。知识圈以内的,我们知道,圈外全然不知。

【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有几个人懂得有一种一句话都不说的雄辩,有一种从来不说出来的大道?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如果可以道白的话,那绝对不是永恒的大道,都是小道。

【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就是说,谁能够知晓这些,谁如果真正掌握了,他就是“天府”。“天府”最早见于《庄子》,“天”是大自然,“府”是什么呢,是库房,装东西的地方。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注”,注入。它本身是无穷大,永远都不满,不像我们半罐水,有了一点点就响叮当。你从那里取出来,倒出来,随你倒多少都不会倒完。

【而不知其所由来,】而它自己也讲不清楚它为什么是这种状况。

【此之谓葆光。】什么叫“葆光”,天文学上最恰当的翻译就是黑洞。“葆”就是把那个光藏起来。黑洞过于密集,光线都射不出去,所有的东西都被它吸进去了,因此我们无法发现它的存在。

第五段。说所有的生命形态,各种事物,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庄子写得很有趣。

【民湿寝则腰疾偏死,】“民”者人也,人如果长时间睡在潮湿的地方,他的腰杆子就会疼。“偏死”就是偏枯,他的身体局部就会瘫痪了,“死”,不是死亡。

【然乎哉?】泥鳅也会那样吗?泥鳅天天睡在水里,它怎么不腰疼呢?它们中间没有共同的标准了。【木处则惴栗恂惧,】如果人住在树枝上,就会吓得发抖。“恂”,眼睛鼓得很大,“惧”,恐惧。这是说人。【猿猴然乎哉?】难道猩猩和猴子也这样吗?【三者孰知正处?】一个人,一条泥鳅,一只猴,三者谁才真正懂得如何找到最好的栖息地?这无法达成一致,各说各的,你要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找不到的。【民食刍豢,】“刍”,小动物,初生的小动物,“豢”,家畜,“刍豢”,就是小猪、小羊、小狗等,是说人要吃这些东西。【麋鹿食荐,】“荐”,是一种草,梅花鹿爱吃一种荐草,而人不吃那些草。【蝍蛆甘带,】“蝍蛆”,就是蜈蚣虫,“带”,就是蛇。蜈蚣虫认为,天下最好吃的东西就是蛇。【鸱鸦耆鼠,】“鸱”,就是猫头鹰。猫头鹰和乌鸦认为老鼠最美味。【四者孰知正味?】“正味”就是我们说的美味,让它们四者来讨论,天下什么东西是最好吃的美味,一定不能得出一个结论。

【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与鱼游。】猿猴喜欢找猵狙来求欢,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交尾。【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毛嫱和丽姬是战国时代的两个大美女。【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人与动物,都有其审美观,虽然两位是大美女,但是鱼儿看见她们,就会潜到水底,怕来捉它们;鸟儿看到她们,如见到猎人,逃之夭夭;麋鹿看见她们也会逃跑。

【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这四者谁才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呢?

【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乱,吾恶能知其辩。】“涂”,道路,与“途”相通。“樊然”,纷纷然,太乱了。在我看来,仁义的那套学说(这里是指儒家主张的仁义那一套),是非之法,完全是一片混乱,我怎么能够去理解它们的那一套雄辩呢?仁义啊,讲得头头是道,只能使我感到厌恶。第六段,讲齐生死,人的生与死。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说”是“悦”,喜爱。庄子告诉我们,不要抱着一种成见,认为生是如何如何的美丽,死亡是如何如何的凄凉,不要这样。因为虽然庄子不信宗教,但他是灵魂不灭论者。我们接受了唯物主义的教育,认为人死了,啥子都没有了,感到万分恐惧。庄子说,我怎么知道贪生不是一种迷惑?下一句,我怎么知道有的人害怕死、憎恶死亡?我们就如一个小娃娃,从生下来就被人抱走了,不知道回去,也不知家是哪里。其实回归就是死亡。我们活在世界上,像一个没有人要的孤儿,人家把我们领养了,这就是人生,我们忘了我们是从死亡中来的,是从无那里来的,我们也始终不愿回去,一说到要回故乡,我们就很痛苦。庄子把死亡作为故乡。人怕死就如一个迷失的儿童不晓得回来一般。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庄子讲了一个故事,丽姬的故事,丽姬的“丽”不是美丽的意思,是当初一个少数民族叫丽,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今天西安的东南部叫丽山,就是“骊山”。丽族有一个女子,是艾家庄庄主的一个女儿。“子”,古代女儿、儿子都可称“子”。

【晋国之始得之也,】在山西那边,晋文公称霸,军队南下到陕西,把丽国灭了,把那里的女子都掳去。

【涕泣沾襟。】把这个女子捉到陕西去的时候,她哭得不得了。

【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后来,晋国国王看到这女子还有些姿色,叫她去陪国王睡觉,变成了嫔妃。为什么叫“筐床”呢,你去看现在有些古床,三方围着,中间睡一个王,叫筐床。丽姬哪里见过这般高档的床呢?

【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吃的都是烤乳猪之类,她后悔当初真不该哭。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我怎么知道那些已经死了的人,不后悔当初活着时,还努力求生呢?早晓得早些死说不定还好些呢。

这个故事就是讲,最初听到死亡,怕得要命,哭得不得了,当他真正死了以后,灵魂在另外一个世界,变成另外一种存在,达到另外一种境界,灵魂非常的快乐,他就后悔,当初临死的时候,还喊什么医生来抢救,早点走了多好啊。这段是很诙谐的,庄子文章极妙,你读时不要看得过于死板了。庄周写的时候,也许嘴角挂着微笑,你要把它看成一个文学作品,而不要想快点快点去死了算了,他是文学家,他是在比喻。

第七段,告诉我们人生无常,人生全是意想不到的,不是我们能事先安排的。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我昨天晚上梦到喝酒,第二天早上起来大哭一场,因为股市崩盘了。这是很尴尬的人生。

【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昨天晚上在梦里大哭,醒来后出去打猎,很有收获,很快活。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在做梦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在做梦,梦中间你又做了一个梦,还在梦中去研究你梦中之梦是吉是凶,这是人生之荒唐。

【觉而后知其梦也。】醒了以后发觉自己原来是在梦里。其实他可能没有醒,他仍在另一个梦里。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最后,你才知道是梦中套梦。苏东坡词有“四十年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大梦”这个词就是从庄子这里来的,这是庄子发明的,这个词造得好,孔孟的书没有这么有趣。

【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有些愚蠢的人自以为醒悟,还自己偷着乐,说自己都懂了,自己都醒悟了。

【君乎牧乎,固哉。】他懂了什么呢,他懂了周王的地位高,放牛娃的地位低。“固”是指如固体一般,不能变化。

【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丘,孔丘。女,汝,你的意思。有一个人跑到孔子那里去学习,回来对同伴说,同伴却说,你与孔丘一样在说梦话,我说你在说梦话,我也在说梦话。这一段庄子发挥的是相对主义,奇妙无比。

【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吊诡,就是悖论。【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这样的悖论,在万世之后,会出现一个大智者,会给你们一个答案,这是早晚必然会有的。

第八段。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坐。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庄子观察到,太阳与人的影子之间,有一个边缘模糊的影子叫魍魉,叫伴影。伴影问人的本影:刚才你还在走动,现在你又坐下不动了,刚才你还坐着不动,现在你又起来走动,你怎么没有一定的规则哦?因为伴影跟着本影动。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本影说:我恐怕是有待才这样的。“有待”,表示非独立存在,而是依靠其他物体的存在而存在。影子是跟着人在动的嘛。

【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你怎么能责怪我一会儿走一会儿又停呢,我又去怪谁呢?是那个人要这样,我也没有办法。庄子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各种无奈,迫不得已。

【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你当我心甘情愿做蛇的皮,做蝉的翅膀,紧紧依附它吗?为什么会这样,我怎么晓得呀?为什么不那样,我怎么晓得呀?

第九段。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昔”古音读zhu,昔者,就是昨天。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胡蝶。胡蝶的“胡”没有虫旁,这是正确的写法,“胡”者,黑也。胡蝶是指一种黑色的凤车蝶,很大的那种。

【栩栩然胡蝶也,】真是生动活泼的一只胡蝶,我一点不觉得那是梦。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志,志趣,适,适合。我自认为自己很满足,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庄周的人。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俄然就是突然。突然醒了,仍然是这么一个莫名其妙处境穷困的庄周啊。他很穷,吃野菜,打草鞋,连米都买不起。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我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胡蝶,还是胡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周是一个阶段,胡蝶又是一个阶段,或许人生有许多阶段。这就叫事物的转化。他指的是死亡,因此,他把死亡加以美化,说那不是死亡,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是物化。“物化”这个词是庄子发明的,后人用物化表示死亡。

同类推荐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 读懂中国智慧

    读懂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只有身心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谋略家、大智慧家。在本书中,人大教授、通俗历史畅销书作家冷成金用独特的“以智论史,以史说智”的手法,博采史实,剥开传统文化内核,详实生动地向今人阐释了中国智慧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20世纪是科学和技术空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加深,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与原来完全不同。
  • 儒家的智慧

    儒家的智慧

    本书将揭开神秘的心理世界面纱,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对关系人一生的爱情、婚姻、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给予深刻剖析。
热门推荐
  • 平行世界守门人

    平行世界守门人

    平行世界的守门人,他不死不灭与天地同寿,守护平衡是他天生的使命,杀人更是他的天职所在;他生性冷酷无情,怎奈何逃不过百年轮回,上一世的情债令他再陷俗世;面对人类世界的尔虞我诈,恩怨情仇,以及平行世界背后若隐若现的操控者,他该何去何从?到终了,他才明白,什么“人”!什么“神”!都不过是被圈养的“牲畜”而已!
  • 恶少恋上灰姑娘

    恶少恋上灰姑娘

    母亲临终前把自己和弟弟托付给素未谋面的“父亲”这个“父亲”把弟弟接走了,留下了她一个人,她父亲把她送进一间贵族学校,学费已全部付清,却没有给一点生活费。原本和弟弟相依为命的她现在却只身一人,住在破旧的小区里,养成了不爱多说话的性格。整天被一个恶少欺负,原本他只是看这个女人很有趣,却没有想到慢慢爱上了这个女人。这场爱情,谁先陷进去谁就付出的越多。
  • 医妃发家史

    医妃发家史

    她,本硕连读了七年的中药学眼看学业有成,毕业在即,生命却已燃尽19年寒窗苦读换来的那一纸毕业证书只能随她火化成灰在风中飞万丈红尘中只有命中注定的那个他正等待一缕香魂归他,异域蛮荒的一个小国王爷神似宋玉,貌比潘安举国贵女争相求之他却偏偏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万般落寞中顶着刻骨相思随意娶了一个她不曾想,捡来的这个她竟让他爱得痛彻心扉她,南地小国一个闲散王爷的小小庶女被迫代嫡姐远嫁异域蛮荒之地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生性懦弱的她不敢面对传说中野蛮凶悍的夫婿大婚前夕,三尺白绫香消玉殒且看学霸姐一朝穿越怀揣满腹经纶,身怀高超医术带着一脸旺夫相抱得美男归小小庶女也疯狂拳打无良嫡母,脚踢蛇蝎嫡姐一双纤纤素手玩转异世界
  • 逼婚88天:神秘老公请现身

    逼婚88天:神秘老公请现身

    她爱他深入骨髓,从五岁的时候她就一直想着长大能做他的新娘,十五岁她堵在男人的家门口,一脸霸道的说:“做我的男人。”十六岁的时候,她看到和他和的别的女人亲吻,叛逆的她有些抓狂的找人将他的女朋友绑架,换来的却是他的一巴掌。十七岁的时候,她已经深爱他入骨髓,为了他甚至可以不顾一切,也就是在他和她女朋友准备订婚的时候,却传来了他女朋友被杀的消息,真相扑簌迷离。他却认为是她害死了自己的女朋友,不顾一切让她入狱。被自己爱的男人送入牢狱之后,她心如死灰,再也无法去爱他,出狱之后,她只想过平平静静的生活,只要离他远远的,为什么他要一次次的再次出现她的生命里,他看着心如死灰她,步步紧逼。“这一切都是你该还的。”
  • 阳捕

    阳捕

    主角因为救人而死,地府的判官错判而打闹地府,最后因为被他所救的人的老爸保释,可为了偿还地府的损失做了地府阳间的差官,开始了与鬼为舞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什么!!!某丫的为了逃脱地府的制裁居然跑到异界去了。擦!你当哥的捕快是白当的嘛,消耗点功德出差异界捉了鬼,随便带点土特产回来高价卖掉。大哥我愿意贡献自己的宝藏,求您不要捉我。大哥您下次来收保护不对,是收管理费的时候能不能丢点AK47啊!某神国正在提审一个鬼,主角来了,什么你们丫的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私自审问我国之鬼。什么外交你们有什么外交,我们国家的神仙都比你们全族都多,还什么外交有本事现在就开战啊。
  • 徒儿在此师父莫慌

    徒儿在此师父莫慌

    丹成需九转,一转一千年!秦白穿越过来,阴差阳错之下,被金手指坑了,修炼《九转金丹诀》,每次丹成之际便须散功重修,每次修至成丹境需整整一千年,要九次圆满才能真真成丹。不得已,为了在这危险的世界活下去,秦白每次散功前,都收一个徒弟保护自己的安全。九千年之后,秦白终于丹成。苟了这么久,自然要下山看看这大千世界。谁知一脚踏入这世界才知道,自己的徒弟们已经成了各方大佬……徒儿在此,师傅莫慌!
  • 斗战魔心

    斗战魔心

    魔,不要哭泣心,不要颤动正义与邪恶究竟由谁来划分?
  • 我就蹭蹭经验值

    我就蹭蹭经验值

    我能操控火焰。我能万剑齐飞。我能变身泰坦。大佬们慢慢秀,我就蹭蹭经验值。罗利看什么都能获得经验值学到别人的能力。所以麻烦各位大佬多练功,在末世不努力变强是活不下去的。我?抱歉,我只是来蹭经验的。
  • EXO之此生终离散

    EXO之此生终离散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 亘古一智帝雍正智经108章

    亘古一智帝雍正智经108章

    本书把雍正智经置于历史情节中,以史说经,以经串史,有骨有肉,有点有评,层层突破,并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既能弄清雍正108章智经的来龙去脉,又能完整把握雍正智经的精髓,揭开了雍正智经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