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9600000031

第31章 唯识五法与三性之学说(3)

七真如与三性的相摄:何谓“七真如”,又是怎样与三性相摄的呢?《成唯识论》卷九云:“如是三性与七真如云何相摄?七真如者:一、流转真如,谓有为法流转实性;二、实相真如,谓二无我所显实性;三、唯识真如,谓染净法唯识实性;四、安立真如,谓苦实性;五、邪行真如,谓集实性;六、清净真如,谓灭实性;七、正行真如,谓道实性。此七实性圆成实摄,根本、后得二智故。随相摄者,流转、苦、集三,前二性摄,妄执杂染故;余四皆是圆成实摄。”这七真如的名体是约能诠而立:1.流转真如,又称生真如、生如如、轮转如如、生起真实等,若随相而言,生死流转非以自在等为因,即由分别、依他之因缘而起,此乃真实不虚。2.实相真如,又称相真如、相如如、空相如,指于一切法上之人法二无我所显之实相。3.唯识真如,又称了别真如、识真如、识如如、唯识如等,若随相而言,指无漏唯识之观智。4.安立真如,又称依止真如、依止如、安立真实,即苦圣谛,若随言而言,乃我、我所之所执处,指器世间、众生世间。5.邪行真如,又称邪行如、邪行如如、邪行真实,即集圣谛,若随相而言,为苦因之渴爱。6.清净真如,又称清净如、清净如如、清净真实,即灭圣谛,乃烦恼、所知二障永灭之毕竟清净。7.正行真如,又称正行如、正行如如、正行真实,即道圣谛,谓苦灭之道,如八正道等。所说这七种真如,是约能诠义所说的,并不是真如体真的有七种差别。假使废除诠言专就体说,实际唯一真如实性,这是需要强调的。若约实性来说,“此七”真如“实性”在三性中,属于“圆成实摄”,因为它是“根本”及“后得二智”所缘的“境”界。如分开来说,实相、唯识、清净的三真如,是根本智所缘的境;余流转、安立、邪行、正行的四真如,是后得智所缘的境。以实性说,固然都是属于圆成实摄,若“随相摄”,那就应该是“流转、苦、集”三种真如,属“前”遍计、依他“二性”所“摄”。分开来说,此三真如,如果是“妄”所“执”的,那就属于遍计执摄;如果是诠“杂染”的,那就属于依他起摄。《辩中边论》卷中说“流转与安立,邪行依初二”,就是此意。其余的实相、唯识、清净、正行“四”种真如,“皆是”属于“圆成实摄”。因为这唯是圣境圣智之所显的。《辩中边论》卷中说“实相、唯识、净、正行依后一”,亦即此意。

明三性与六法的相摄:所谓“六法”,就是“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及不生灭的“无为”,《成唯识论》卷九云:“彼六法中皆具三性,色受想行识及无为皆有妄执缘生理故。”如于色等五蕴之中,妄执有其实我实法,是即属于遍计所执;色等五蕴都是众缘生的,所以是属依他起摄;色等五蕴自性本空,所以是属圆成实摄。《辩中边论》说:“且等色蕴中有三义者:一所执义色,谓色之遍计所执性;二分别义色,谓色依他起性,此中分别之为色故;三法性义色,谓色之圆成实性。如色蕴中有此三义,受等四蕴、界等九法,各有三义,随应当知。如是蕴等由三义别,无不摄入彼三性中。”

明五事与三性的相摄:五事就是本章第一节所说之“五法”。《成唯识论》卷九说:“三性五事相摄云何?诸圣教说相摄不定:谓或有处说依他起摄彼相、名、分别、正智;圆成性摄彼真如;遍计所执不摄五事。彼说有漏心心所法变似所诠说名为相,似能诠现施设为名,能变心等立为分别,无漏心等离戏论故,但总名正智不说能所诠,四从缘生皆依他摄。或复有处说依他起摄相、分别,遍计所执唯摄彼名;正智、真如圆成实摄。彼说有漏心及心所相分名相,余名分别,遍计所执都无体故,为显非有假说为名;二无颠倒故圆成实摄。或有处说依他起性唯摄分别;遍计所执摄彼相、名;正智、真如圆成实摄。彼说有漏心及心所相见分等总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遍计所执能诠所诠随情立为名、相二事。复有处说名属依他起性,义属遍计所执。彼说有漏心心所法相见分等,由名势力成所遍计故说为名,遍计所执随名横计,体实非有假立义名。诸圣教中所说五事,文虽有异而义无违,然初所说不相杂乱,如《瑜伽论》广说应知。”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名、相、分别、正智、真如等五法的相摄,有种种的不同,没有一“定”的。“谓或有处”,就是有的论典中,如《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显扬圣教论》之第六及十六,皆说“依他起”能“摄彼相、名、分别、正智”的前四法,而“圆成实性”,唯“摄彼一真如”一法。至于“遍计所执不摄五事”的任何一事,如《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说:“问:三种自性等五法,初自性五法中几所摄?答:都非所摄。问:第二自性几所摄?答:四所摄。问:第三自性几所摄?答:一所摄。”《瑜伽师地论》等为什么要这样的说呢?是从他们对五法的解释不同而来的。据“有漏”的“心心所法”所变现的,假定是“变似所诠”为所说之义,就“说名为相”,假定是变“似能诠”而为种种的言说,就“施设为名”,至于“能变”的“心”心所法“等”本身,就建“立为分别”,有漏心等不离戏论,所以有这能诠所诠的差别,出世间的“无漏心等”,因为是“离”一切“戏论”颠倒的,所以“但总名”为“正智”,“不”再“说”有“能”诠名“所诠”义的差别。相、名、分别、正智的“四事”,虽有有漏无漏的不同,但都“从”因“缘”和合而“生”的,所以“皆”是“依他”起“摄”。《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说:“问:若依他起亦正智所摄,何故前说依他起自性缘遍计所执自性应可了知?答:彼意唯说依他起自性杂染分非清净分,若清净分当知缘彼无执应可了知。”此中所说缘彼无执,是缘二空性。由此故,有漏染分依他,但缘遍计执性,无漏净分依他,则缘二空真如,所以无漏依他通圆成摄。

“或复有处”,如《辩中边论》卷二,“说依他起”只“摄相”与“分别”二法,“遍计所执唯摄彼名”一法,“正智、真如”二法皆属“圆成实摄”。依此分别,五法为三性之所摄尽。该论颂说:“名遍计所执,相、分别依他,真如及正智,圆成实所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彼说有漏心及心所”的“相分”,说“名”为“相”,即使有能诠名,亦在相中所摄,是见分相的缘故,“余”见分及自证分,因为是能缘性,所以说“名分别”。不论是相或分别,都是因缘所生的,所以皆属依他起摄。至于“遍计所执”,“都无”它的实在自“体”,“为”了“显”示它的“非有”,所以“假说为名”。正因遍计执是无体的,所以于五法中,但为名之所摄,意显所执但在其名,都无实体。最后正智、真如二法,因为是“无颠倒”的,其体又是无漏的,所以属于“圆成实摄”。

“或复有处”,如《入楞伽经》卷七《五法品》说“依他起性唯摄五法”中的分别,不摄其他的四法;“遍计所执”能“摄彼”五法中的“相、名”二法;无漏的“正智、真如”二法,则为“圆成实”性所“摄”。为什么要这样相摄呢?因为“彼”经典中,“说有漏”的“心及心所”的“相见分等,总名”叫做“分别”,因为这些都是以“虚妄分别为自性”的。至于“遍计所执”,由于“能诠所诠”的差别,即“随”能计的妄“情”,假“立”能诠为“名”,所诠为“相”,是为二事(法)。依名而计于义,依义而计于名,讲到它们的自体,实在是都无有的,就是若名若相亦非,不过假立所执而为相、名而已。

“复有处说”,是指世亲之《摄大乘论释》卷五所说,五事(法)中的“名”属于“依他起性”所摄,“义(相及分别)”属于“遍计所执性”所摄。关于这个问题,由显境名言识的假名(依他起),觉得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也就是《摄大乘论》所说的“缘名为境,取彼相貌”。这似义显现,属于遍计所执性。明显地说明名是依他起,义是遍计执。“彼”为什么要这样识呢?原来“心心所法”的“相、见分等”,等是等于自证分及证自证分,由于能诠“名”的“势力”,随那能诠名,缘之生起执著,始“成”为“所遍计”,所以说“依他起”为“名”所摄。“遍计所执”随于这个能诠“名”,于中“横计”其义,以为能诠名所表诠的就是那个义,名义是互相一致的,实际名称与义体,根本是不相称的,因为义“体实”在是“非有”的,不过是于非有中“假立”为“义”,于非义中假立义“名”。真正说来,唯有所执之义,无随之依他之名。所以义属遍计所执。

上述所引“诸圣教中所说五事”,在文字方面虽则是有差异的,而在义理方面,并无什么乖违,都很合理,不过比较起来,《瑜伽师地论》所说“不相杂乱”,尤为尽善。读者可以从该论之卷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中去探索。

另外尚有:五相与三性的相摄,五相指是所诠、能诠、相属、执著、不执著等;四真实与三性的相摄,四真实指世间所成真实,道理所成真实,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所知障净智成所真实等;三性与四圣谛相摄;三解脱门与三性相摄;三性与二谛相摄;凡圣境智门与三性是假是实门及异不异门等,读者可从《成唯识论》卷九中去探索,此不赘述。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子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一“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子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法师苦心向佛。过年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 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本书分当代宗教冲突研究、当代宗教对话研究、中国宗教的和谐传统与现代价值3编。具体包括:阿以冲突与宗教因素、海湾教派冲突和黎巴嫩内战等内容。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一是多少

    一是多少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六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热门推荐
  • 荒帝尊

    荒帝尊

    八荒大陆,浩瀚无边,宗门林立,诸强争霸,只有强者才能获得立足之地。少年林凡大难不死得圣者传承,且看他如何强势崛起,逆天伐神!
  • 守得花开一眠香

    守得花开一眠香

    他以为,他对她的爱,是最真挚的,却不想,她对他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为她统领魔界,只为身在仙界的她一世安宁。她为他不顾生死,只为一世相随的他永世无忧。他救她,被贬下凡,就此统一魔界,而当心心念念的人出现时却没能第一时间相认。。。【小剧场】风恋池看到桌面上放着一幅从未见过的画卷,拿起,铺开,赫然画卷掉落在地,风恋池再也忍不住眼眶中的泪水,嘴里反反复复只有那三个字:明千梵!心心念念几百年,那人一直在身边!可是为什么,他的身边站了一个与轻舞公主有七分相似的人呢?她抿唇一笑,画卷落地尘飞扬,眼中雾绵延,他眼中倒映的脸仿若她从前,那张相似的脸,唯一不同的眼,轻声痴笑醉倒万花丛间。
  • 网游之我依靠守护灵

    网游之我依靠守护灵

    穿越未来,武道为尊,资质底下,没有金手指,怎么办?在线等,急!还好,网游《万界》横空出世,可以把《万界》中的实力带到现实,也可把《万界》中的人物以守护灵的方式带出。开局拥有守护灵东皇太一,杀神白起(冥河)。且看主角如何搅动风云。
  • 超品灵官

    超品灵官

    道术,德功,符水,奇门遁甲,风水诀……一觉醒来,谯立学发现自己的脑海中多了一堆道藏。从此,他开天眼,捉小鬼,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一条逆袭之路。
  • 巫音九歌

    巫音九歌

    有个女孩半夜开着纸车约我出去玩,而后我发现有个同学和她长得一模一样且同名。是画皮鬼吗?可她却能在太阳底下出现…白天是座山,晚上却是一条古街,里面全是纸人…神秘的黑猫给我引路……解密民间巫祭音乐魔力本质,红月夜,削骨为笛,奏响上古巫音九歌……
  • 微微仙侠小师叔

    微微仙侠小师叔

    【2020年原创作品】【QQ阅读二组签约作品】博霄好无聊,跳进了个武道与仙侠的微微世界。天生丽质是命。一媚众生是实力。身负太虚镜,无线灵器在身,一个徒弟妖艳天下,两个徒弟名动四野,三个徒弟走世界……。什么靡靡入神,真言画骨,诗魂煮酒,争艳捏指,载道,引个天雷玩,妖狐献媚。而博霄自己也仅仅在修行上“不死”一境,世间真的有不死…。
  • 忧伤落满梧桐

    忧伤落满梧桐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或许年少轻狂的我们曾在自己年轻的生命中或留下悲伤,或留下欢笑,或留下感动,一切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留下这杯回忆热茶,供我们慢慢品尝……
  • 晒月亮的石头

    晒月亮的石头

    找不到坚持下去的理由那就找一个可以重新开始的理由
  • 蝶恋花:梦起半落

    蝶恋花:梦起半落

    盘古开天辟地,将世界分为三层,上层仙境,仙人居住,无欲无求。中层灵界,生灵居住,好战好斗,灵力非凡。下层人间,七情六欲,平凡温和。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遗落灵界。摔在灵界时一分为二,一半至阴至寒;一半至阳至烈。灵力无穷,相传有复活生灵的强大作用。20年前,灵界大战,紫云坠消失。20年后,火焰石感应到紫云坠。为了那个从来没有实例的传说,夜闻来尹家注定要付出惨痛代价。
  • 雨飞天下

    雨飞天下

    魁霸生于仙气,魔气,妖气汇聚之地,却有开天辟地,搬山填海之能,自成一派。魔尊,妖尊和仙尊联合剿灭之,却因为杀不死他,使得把他分尸,封印在各个地方。女主元雨飞穿越到苍洲大陆后,在星辰七号和月神宫宫主月无影的帮助下,一路平步青云。斗邪恶,退兽潮,保护家族。玩转修真大陆。可惜,苍洲大陆是一个极为低级和落后的修真大陆。有历史记录以来,竟然没有一个人可以飞升仙界。元雨飞在月神宫宫主月无影的建议下,开始寻找魁霸的尸身,企图炼化魁霸的尸身,从而得到修为上的突破。飞升到修仙世界。从此元雨飞和魁霸之间,有数不清的深情虐恋,一路纠缠攀登至仙界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