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9600000021

第21章 玄奘大师和他的弟子(3)

在玄奘之前,中国虽然已经译出不少经典,但大多采用意译法。意译的经典,在文字的表达上固然有其优点。可是,如果用真正的翻译标准来权衡,多多少少是与原著有出入的。玄奘为改正这一弊端,乃改变古人的传统译法,另用一种新的译法,可与原著相对照,不失原义。他的这一创新改革,为中国译经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后世的佛教学者,将玄奘以前的翻译称为旧译,而将玄奘及其以后的翻译称为新译。玄奘在译经期间,一面自立功课,不费寸阴,每晨圈读预译的梵文经典,以作事前准备。白天译经之余,并为大众授课,讲解经论,诠释法义,致力于培植后进,如窥基、普光、圆测、彦棕、辩机等,都是出自玄奘门下之一时俊杰。另一方面,他从事中印文化的交流工作,将中国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梵文,流传印度;并将印度已经失传的佛典,如《大乘起信论》等,再译回印度。而他最伟大的工作,是关于世亲论师的《唯识三十论》,将其十大论师的诠释,撷取精要,以护法论师的注释为主,结合自己的见解,编著为《成唯识论》一书。

由于玄奘之学根于护法,传自戒贤,而弘扬无著、世亲之法统,糅合唯识十大论师之精义以为唯识新学,而折衷于护法之《成唯识论》为《唯识三十论颂》之注释书,乃瑜伽行学派所依据之重要论书。大约公元450年前后,世亲作《唯识三十论颂》。至557年前后,护法、德慧、安慧、亲胜、欢喜、净月、火辨、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立义互有不同,于种子论,欢喜(难陀)等立新种说,非十大论师之护月等主本种说,护法则主本新种合生说。又于四分说,火辨与陈那共立三分说,亲胜、德慧等倡二分说,安慧取一分说,欢喜、净月等主二分说。这些论点,以护法、安慧之说最为有力。玄奘原准备将十大论师之著述各译一书,其弟子窥基建议以护法观点为主,糅译诸师学说,而集成此书。

《成唯识论》之内容,是说人类存在之根本依处即阿赖耶识,其中所藏之种子,由于缘起而形成现在,同时又造作未来,因而展开宇宙之一切,期以观万法唯心所现,体证诸法之真理。其各卷之内容,已如前介绍,此不赘述。

玄奘以此书和《瑜伽师地论》等弘传瑜伽行学派之学说,故其门下注释者甚多,以窥基之《述记》、《掌中枢要》、《别抄》,慧沼之《了义灯》、智周之《演秘》为最著名。《成唯识论》成为法相唯识宗的重要典籍。唐代法相唯识宗的成立,主要便是依据此论而建立的。至今这部不朽的著作,唯识学者们仍然奉为宝典。

除《成唯识论》外,《大唐西域记》也是一部不朽之著述。《大唐西域记》是玄奘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根据玄奘述而编集成书。本书为玄奘于十六年间游历印度、西域等一百十余国与传闻中二十八国之见闻录。除有关佛教大小乘诸部传播之实情记载外,举凡地理、风俗、语言、传说、产业、政治等,皆有详细之记载。其中,有关都邑、堂塔等之标示,对于19世纪以来勃兴之印度、西域等地佛教遗迹之考证,极具指南之价值;亦为考察、研究当时印度、西域之重要史料。

该书因取材时出于梵典,所以经录家也将之视为是译本一类。实际该书应是玄奘之著述。此书一出,当时的著述家莫不讶为奇制,竞相引用,如道宣的《释迦方志》、道世的《法苑珠林感通篇·圣迹部》、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都是依据此书来写的。

玄奘去印度的时候,路上备尝艰辛,六十岁后,身体就时有病痛。等到《般若》译完,自知精力不济,便不再准备翻译,专门做观行功夫。麟德元年(664)二月病逝。大师病逝,唐朝皇帝哀恸伤感,为之罢朝三日。谓左右曰“朕失国宝”,凡五下御札,褒恤葬事,并令官给。玄奘大师葬日,京邑及附近五州县来送葬者百万余人,是夜宿于墓者三万余人。

玄奘大师所传唯识,对先天物理生理分析精神生命的生成功能,以论证后天作用之变化,极具科学的原理与发现。就结构心理学或机能心理学而言,其贡献于后世心理学之研究者,诚非近代西方学说所能望其项背。在我国,唐代以前只有儒、道二家论心理,或言“良知”实体,或言“精露”功能,未能深得科学之论据。玄奘承印度瑜伽行学派之法统,精研唯识学于大成之世,将其精华移入中国,使我国学者始能因唯识学之论典而为对性相有进一步之认识。其影响所及,不但为大乘佛教性相二宗所必学,亦为研究儒、道心性的学者所必知。至宋明理学论心性涵育者,虽多受中观学派之禅宗影响,然其得自唯识者如邵(雍)、张(载)、程(颢、颐)、朱(熹)之质论,显然可观,是偏重科论据,是玄奘唯识之一辙。

(第二节) 唯识三祖

窥基、慧沼、智圆三位法师,史称“唯识三祖”。

窥基(632-682),是玄奘大师的大弟子,俗姓尉迟,字洪道。又称灵基、乘基、大乘基。唐代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他与玄奘大师共同建立了法相唯识宗,故被尊为法相唯识宗初祖。因窥基大师居大慈恩寺,故又称为慈恩大师,法相唯识宗亦被称为慈恩宗。

窥基系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敬德的侄儿,父亲尉迟宗,也是一名武将,官至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窥基九岁丧父,由伯父抚养长大。自幼聪明过人,气度豪迈,举措疏略,不拘小节,有将门家风。贞观二十二年(648),他年十七岁,与玄奘大师相遇于途。当时玄奘大师回国不久,致力于译经创宗,急需有器识能嗣大业的人才。窥基相貌魁伟,禀性聪慧,玄奘见他眉秀目朗,英气勃勃,心想:“将家之种,的确不凡,倘是有缘,度为弟子,则我的事业就后继有人了。”于是便去找尉迟敬德,劝他让侄儿出家。尉迟敬德将此事奏报太宗,太宗特降恩旨,令窥基舍家从释,亲从玄奘大师剃度,初住长安弘福寺,同年十二月,随师移住新建成的大慈恩寺翻经院。或谓窥基初拒玄奘之命而不断世欲,行驾三车相随,前车载经论,中车自乘,后车载家妓、女仆、食馔,遂有“三车法师”之称,然此说恐为讹传。

窥基出家后最初几年,主要是向玄奘学习五印度语,兼学佛学基本知识。他记忆力强,领会问题快,学习进步快,闻见者无不叹服。玄奘的译场,人才济济,译经时分工细密,玄奘亲自主译,助手分别担任证义、缀文、笔受、书手等工作。其中笔受一职最为重要,必须由兼通汉梵语文,而又有广博深厚的佛学修养,在翻译过程中能够随宜解决临时遇到的各种问题者担任。窥基二十五岁参与译事,直到二十八岁之前,尚未担任笔受工作,只是充当证义一类职务,负责核查已译出来的文字在文义上是否与原文符合。唐高宗显庆四年(659),窥基大师年二十八岁时,玄奘着手编译《成唯识论》。此项工作在玄奘创立法相唯识宗的事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瑜伽行学派在我国创宗,其主要依据即一经二论:《解深密经》及《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玄奘原打算分别将十大论师关于《唯识三十颂》的注释分别译出,安排神昉润文,嘉尚笔受,普光检勘,窥基证义。四人中,除了窥基大师是年轻新进,其余三人都是资深学者,神昉更是最早参加玄奘译场的大德之一,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崇;普光在玄奘译场担任笔受已经二十五次,嘉尚也有三次。玄奘选中年轻的窥基和这三位大德一起作为编译《成唯识论》的助手,已显示出他对窥基的信任和重视。然而窥基参加这一重要译事数日后,却向玄奘提出辞职。玄奘深感惊异,再三盘问原因,才知道窥基对玄奘的计划有意见。他反对分别翻译十家之言,要求将十家之论,择旨糅译为一部。他认为印度十大论师对《唯识三十颂》立论互有不同,如果不把他们的观点集中起来反映于一书之中,中国学人便会觉得无所依禀;而人的时间精力都很有限,亦不可能一一探究各家殊义。因此,最好错综采取各家学说的精华,权衡论定,作为中国学者的准则。玄奘经过反复考虑,接受了窥基大师的主张,并且说服神昉、普光、嘉尚三师,让他们退出这项译事,而让窥基独自做自己的助手,终于编译出了如今见到的《成唯识论》,流传于后世。

《成唯识论》编译之后,窥基著《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四卷,初叙《成唯识论》之成立、传来、糅译编著等因缘;次释本论之题目及所被之根机;其次解释论文,于《成唯识论述记》之未详尽处,更详释之,特别是对《唯识三十颂》科段、五种性义、三类境等重要问题,均广泛解释其论意。但文中处处可见有“如疏”或“如唯识章”之语,因此学术界有人推论此书出于《成唯识论述记》及《大章法苑义林章》之后。然《成唯识论述记》中亦有“如枢要说”、“如别章”等语,故可推知本书与《成唯识论述记》应于同时而作。《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与《成唯识论演秘》、《成唯识论了义灯》三书并称为“唯识三疏”。

窥基撰叙的《成唯识论述记》一书,是以佛教论理学(因明)破斥小乘、外道,并主明万法乃由人类存在之根本依处——阿赖耶识之所现,以此而组织佛教教学。本书问世以后,成为我国唯识学之根本圣典;在日本,亦为法相宗及各宗之要典,极受推崇重视。全书内容分为五门:(1)教时机,分为说教时会与教所被机两种。(2)论宗体,以唯识为宗而谓其体有四重。(3)藏乘所摄,谓《成唯识论》为一乘之所摄,并为三藏中菩萨所摄。(4)说教年主,以慧恺之《俱舍论序》论说世亲与十大论师之年代。(5)本文判释,即就本文述释共义。盖自元代以来,本书即告失传,清末杨文会先生得之于日本,遂集缁素之力锓板刊行。

经过对《成唯识论》的编译工作,玄奘进一步看到了窥基大师的超凡出众的器识和才能,而予以重用。此后玄奘大师译典有十一部,其中《辩中边论颂》、《二十唯识论》、《异部宗轮论》、《阿毗达磨界身足论》等四部由窥基大师任笔受,窥基除《阿毗达磨界身足论》外,皆作述记。窥基受到老师特别的器重,他对老师的帮助也特别大。窥基记述玄奘之言语,至为勤勉尽心,一生撰写佛教经典疏注近百部,极力阐发玄奘大师之学说。他的著作特别知名的有四十八部,除前述二部外,再列举一二:

《瑜伽师地论略纂》,系《瑜伽师地论》之注疏,内容初依最胜子等之《瑜伽师地论释》载七言七行之归敬颂,次立所为、所因、宗绪、藏摄、释题、释文等六门,实为研究《瑜伽师地论》必读之指南。

《二十唯识论述记》,系玄奘所译世亲所著《唯识二十论》之注释书,内容首叙《唯识二十论》之著作缘起,其分三门阐释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之义,并解释非一种拨有性等问题。本书与《成唯识论述记》皆为有关唯识学之基本入门书。

《因明入正理论疏》,内容共分叙所因、释题目、彰妨难、释本文四门。商羯罗主之《因明入正理论》自玄奘汉译之后,唐代疏解者甚多,所知凡十一家:(1)净眼,(2)神泰,(3)文备,(4)靖迈,(5)灵巂,(6)胜庄,(7)壁公,(8)文轨,(9)顺景,(10)玄范,(11)窥基。其中窥基之注疏最为详细,被称为“因明大疏”,对中国、日本研究影响甚大,为研究因明学之指南。

《大乘法苑义林章》,书中对唯识教义之组织及基本内容,如判教、唯识义理、修行理论、果位等,均详加阐释,系古来研究唯识者之珍贵典籍。内容分为二十九章,第一卷有总料简、五心、唯识义林、诸乘义林等四章。其中总料简章为本书最精要之部分,系窥基大师基于唯识之立场,以简择佛陀一代以降之教说,略分五段:(1)教益有殊门,举出小乘异部与诸大乘教各别之利益。(2)时利差别门,先叙我国历来各家之判教,次述唯识三时教之说。(3)诠宗各异门,初举古来各宗立宗之不同,后诠法相之“非有非空中道”之要义。(4)体性不同门,先示外道、小乘、大乘之教体不同,复揭示唯识宗“四重出体”之说。(5)得名悬隔门,为六合释之概说。第二卷有诸藏、十二分、断障、二谛等四章。第三卷有大种造色、五根、表无表等三章。第四卷有归敬、四食、六十二见、八解脱、二执等五章。第五卷有二十七贤圣、三科、极微、胜定果色、十因、五果、法处色等七章。第六卷有三宝、破魔罗、三慧、三轮等四章。第七卷有三身义林、佛土等二章。七卷本为现今所流行者,相传另有八卷三十三章之异本,在原二十九章外,另加非得、诸空、十二观、三根等四章。

除上述之著作外,现有窥基大师之著作者尚有《瑜伽论劫章颂》、《婆沙论钞》、《般若心经赞》、《俱舍论疏》、《法华经略记》等二十八部。可以说,法相唯识宗的主要论述,差不多都出窥基大师之手,故后世称他为“百部疏主”或“百部论主”,历来的史学家都肯定窥基在法相唯识宗创宗过程的重要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玄奘专门为窥基阐说陈那之《因明正理门论》及《瑜伽师地论》等,故使其通达因明之学及五性之宗法,为窥基奠定了唯识学祖师地位的基石,并使因明学在中国扎根,中国成为其第二故乡。玄奘大师谢世之后,窥基游五台、登太行,随处化徒,为弘扬唯识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历史学家公认玄奘是中国瑜伽学派的开祖,窥基为法相唯识宗的初祖。玄奘若无窥基,就无以主张其说。永淳元年(682)十一月十三日,窥基大师病逝于大慈恩寺翻经院,享年五十一岁。附葬于樊川北原玄奘大师茔陇,弟子哀恸,参加葬礼之僧俗信众漫山盈谷。可以说,窥基大师的一生,为佛教事业而献身,是一位学识卓绝、贡献巨大、深受当时及后世敬仰的佛学大师。

同类推荐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在岸边

    在岸边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人在岸边,却不能渡,皆因无指引。生命需要感悟,也需要引领,才能抵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以朴实语言来表达个人对佛法奥义的理解,对人生的省悟;可谓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极富哲理,如一滴滴佛法甘露,滋润心房;是一本助人释疑解惑之书,一本感心悟性之书。
  • 星云日记8:慈悲不是定点

    星云日记8:慈悲不是定点

    本书分为“欧游记事”、“慈悲不是定点”、“修行是什么”、“自性本清净”四部分,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11月1日至1990年12月31日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等,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成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彪悍贵女

    重生之彪悍贵女

    任舒转世重生无数次,每每死去后,次次睁眼都是一如既往的屋子,一如既往的人,永远重生在12岁那年的10月初六。她此生最大的念想就是闭上眼后能去阎王殿,见见阎王爷,告诉他别让她再转世重生了,她呀活得快吐了,谁爱重生谁重生去。新文:《我家娘子不甘心》不重生,不穿越,无系统,甜宠文,希望大家可以看看~
  • 傲剑九重天

    傲剑九重天

    天玄大陆,国家遍布,宗门林立,是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武力为尊的世界。紫月剑宗第一废林千里偶获寂灭神剑,获功法焚神霸气诀,剑法焚神六式,横空崛起,携美同行,四神兽为辅,杀人千里,血溅天下,谱写剑神传说!
  • 美人逼夫:心悦俏王妃

    美人逼夫:心悦俏王妃

    他,箫君颀箫三王爷,冷酷又无情,对妻子更是娶一个休一个!可是这个女人是打哪儿来的怪胎?不仅拿他当一堵……墙,竟然还勒索他!那他就娶了她!这女人竟要掀了他的王府老巢,还要将他卖与他人做男宠?这还没完,竟还要他堂堂男子汉去妓院卖唱!还美其名曰是造福人类!神哪,救救他吧!什么?这女人竟给他玩失踪!好!就算上天入地他也要把她找出来,绑在身边永远不让她离开!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忍界

    忍界

    喜历史者不可不读此书,往日尘嚣,栩栩如生,揭开不载之秘。喜诗文者不可不读此书,一书典故,满纸墨香,尽显唐文风骨。喜悬疑者不可不读此书,旧迷未解,新迷又生,挑战脑力极限。喜玄幻者不可不读此书,奇能异术,惊世骇俗,神奇绝非荒唐。喜言情者不可不读此书,情深似海,心密如丝,道尽人间风月。喜国学者不可不读此书,琴棋书画,儒释岐黄,普涉大国之学。不喜书者不可不读此书,燥热心起,解于清凉,书中自有润海。喜读书者不可不读此书,书以载文,文以言志,乃发无邪之思。
  • 国际企业管理案例

    国际企业管理案例

    管理是企业的灵魂,案例是灵魂的实践和体现。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平坦世界里,这里没有边界,一切公司和一切理念共衍共生,天使与魔鬼相依而存。平台的开放让我们有机会接触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努力学习、完善提高,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在世界经济大潮中雄踞一流、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每一个中国企业的神圣使命和发展目标。面对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学习,勇于超越。
  • 闪电窗(残本)

    闪电窗(残本)

    《闪电窗》,清代世情小说,酌玄亭主人著。本书仅存6回残本,原书回数不详。小说叙述福建漳州,举人林鹍化为人正直,与新举人邬云汉等三人不投缘。林进京会试,船停苏州,富户陆家失火,其家小姐匆忙中赤体逃入林船,为林救护。陆未婚夫沈天孙亦为举人,闻此退亲……
  • 原创诗文

    原创诗文

    国之文化,璨若星河,启迪后世,吾之诗文,雅俗共赏,读者观之,吾心甚喜。
  • 虚妄三生

    虚妄三生

    绝情之巅,斩情丝,流殇止。一跃而下,情断天地。涅槃起,星辰变,夺虚妄,平天下。冰封千里赤子心,谁来解?情难却,意难忘,不过沧海一声笑。皇权怎样?天下怎样?都抵不过她墨流殇笑傲江湖!--虚妄之剑,夺者称霸。三生虚妄皆在她手,云动乾坤,天生定数。可,“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