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183600000053

第53章 郭崇韬争功恨遭戮 王审知让位喜为王(上)

琅琊旧族最出奇,帝王将相不绝闾;开闽第一谓何者?后世皆赞王审之!

——第二十七回诗引

开场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自唐末丧乱以来,两京缙绅之家多出售告身,故至后唐庄宗时诏命延揽前唐旧属官吏,朝廷选人冒滥者甚众。同光二年春,枢密使郭崇韬鉴于选人伪滥严重,命有司对选人精加考核。通过此次整饬,凡参预南郊祭祀一千二百员职事官,十之八九被涂毁告身,验明正身得以注官者才得数十人。于是被涂毁告身弃而不用者皆令返乡,千余参选之人或号哭道路,或馁死逆旅。郭崇韬虽是忠心为国,却亦因此得罪天下。史说郭崇韬字安时,代州人,初在李克用从父弟昭义节度使李克修手下效力。李克修死后,便回李克用帐下,此后便为李克用近臣。郭崇韬做事干练、为官清廉,且遇事机警,应对从容,庄宗李存勖继承王位后更是器重,任为中门副使,命与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李绍宏到幽州任职,孟知祥亦求外任,派妻子去哭请太后恩准。李存勖拗不过太后,只得允准,使孟知祥推举人代替其职,孟知祥便荐郭崇韬。从此郭崇韬专掌机要事务,跟从李存勖到处征战,勤恳无怨。随李存勖征讨镇州张文礼时,闻契丹出兵进犯,众将纷纷要求退还魏州,李存勖犹豫不定,郭崇韬则对李存勖进言道:“耶律阿保机此次领兵南下并非为救镇州,是冲财物而来,若前锋失利,则必会退兵。况我刚胜梁军,威震北方,士气正盛,应趁此良机驱逐契丹兵,必会大捷。”李存勖听从郭崇韬意见,挥师北进与契丹军队交锋,果然大胜而归,复平镇州。李存勖称帝后,因郭崇韬大功,被命为兵部尚书和枢密使。

李存勖与梁军对阵黄河两岸之时,卫州被陷,梁末帝朱友贞命名将王彦章为帅,攻克德胜南城,又沿黄河东进,直取杨刘,战争空前激烈。郭崇韬复又献计道:“敌人攻打杨刘,阻我通道,是为取郓州也。若我再不突围南下去救李嗣源,则大势去矣。臣请领兵去南岸再建渡口以通兵路,援救郓州。但王彦章定会来阻止,请陛下招募敢死队,每日去挑战,牵制敌人。如假臣三四日,则新垒必成,彼时再两面夹击,则可胜利在望也。”李存勖从之,郭崇韬乃率领万人渡河南下,连夜修筑工事。郭崇韬亲临指挥,在行军榻上打盹时竟至毒蛇钻入中衣而不觉,劳累至此。城垒三日而成,王彦章督阵猛攻不止,郭崇韬身先士卒指挥抵抗,李存勖率兵支援,梁军方退,杨刘之围得解,郭崇韬又立大功。不久梁将康延孝投降,说梁军将要四路出兵来攻。李存勖大忧,召集众将商议,宣徽使李绍宏建议放弃郓州,与后梁讲和,以黄河为界。庄宗闻而不悦,因无计破敌,故复向郭崇韬问策。

郭崇韬乃极力谏阻道:“陛下转战十五年之久而不辍者,欲为朝廷及先王报仇雪恨也。今既已称帝登基,河北之民皆翘首以盼早日平定天下,今得郓州而不能守,则何能守住中原!今梁军精锐皆在段凝之手,决黄河以自守,以为胜券在握,防备不严。据臣所知,段凝无勇无谋,乃攀附权贵小人,毫无将帅之才,不足畏也。臣认为可以派兵把守魏州,应付段凝,陛下亲率精骑长驱直入,兼程奇袭敌巢汴州。今汴梁空虚,必能攻克,俘其皇帝,梁军自然倒戈,半月之间而天下平定。如不用此计,我军粮草才够半月支用,则后果难测也。陛下顺应天时而作,必有神灵保佑,望陛下早为之决。”李存勖听罢,自座中而起,以手抚郭崇韬之背奋然道:“卿言正合我意。大丈夫胜则为王,败则为寇,我意决矣!”遂令将军中家属全部送回魏州,并与皇后诸子洒泪而别,果决领兵从杨刘渡河,一路活捉王彦章,夺汴州灭后梁,再迫使段凝等诸路梁将投降。庄宗因纳郭崇韬灭梁战略,不到十日便全面成功。由是叙其首功,郭崇韬被命为镇、冀二州节度使,封赵国公,获赐免除十死铁券。郭崇韬因此稍取财贿,亲友提醒,郭崇韬则道:“我俸禄赏赐巨万,此些许之贿不足论也。今梁将投奔,我若拒绝其贿,必致其不安。我本无私心,朝廷用时献出可也。”果在郊礼时尽数贡献,用以赏赐众将。郭崇韬虽心底无私,但因此事而被人诬陷贪污纳贿,终遭被杀。

郭崇韬虽轻钱财,但权欲极重,乃多树政敌。为完全控制枢密院大权,郭崇韬奏请宦官张居翰同任枢密使,而使老上司马绍宏做宣徽使。马绍宏怀恨在心,始纠集其他宦官对郭崇韬多方攻击。郭崇韬便以退为进,三次上奏要求辞去枢密使,李存勖每次不从;郭崇韬又密奏请立刘氏为后,并列举善政二十五项,又坚辞兼任节度使职务,李存勖准许,并大为称赞。刘氏被立为皇后,为投桃报李,复劝庄宗信用郭崇韬,由此固宠之策初见成效。但世事难料,却因一个偶然事件,导致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列位看官!你道究竟何事,如此厉害?却是河南县令罗贯因秉公执法,而得罪河南尹张全义,张全义便在义女刘皇后面前诬陷,奏请将罗贯正法。郭崇韬明知罗贯冤枉,便极力为其排解,而庄宗李存勖已然听信皇后谗言,终将罗贯斩首示众。为不使郭崇韬劝止,李存勖竟下令将宫殿门关上,不使其进宫。

李存勖欲平西蜀,与郭崇韬商议进讨之事,问及大将人选,欲用诸道兵马总管李嗣源。但郭崇韬因前番力谏罗贯之事,恐怕失宠于皇后,便欲亲自平蜀立功,借以制约宦官进谄。于是借机奏道:“契丹经常犯我国界,全仗李嗣源御之,不可轻离。臣谓皇子魏王颇有德望,但应再立战功以服众人。且按朝廷旧例,由亲王为帅掌握讨伐,一可助士气,二可威慑敌国,取胜不难也。”李存勖因对魏王李继岌极是宠爱,此谏果然极合圣意,于是即命郭崇韬为副,其实统揽兵权。郭崇韬得遂其愿,临出兵时复荐孟知祥为平蜀之后留守人选,朝中张宪、李琪、崔居俭为宰辅之选,皆为自己心腹亲信。李存勖无不准奏,并设酒宴送行。

因魏王李继岌年幼,其实领衍垂拱而已,皆是郭崇韬总领大军指挥之权。郭崇韬军事谋略确实非同一般,用《孙子兵法》“取用于国,因粮于敌”之计,派兵先占凤州,得粮二十万斛及兵员八千,同时确保归路畅通,以免被敌截断后路,腹背受敌。又迫使蜀地三泉等州归降,借以补充军需,先立于不败之地。其后攻城略地异常顺利,前蜀果然迅速被灭,后主王衍投降。说来也煞是奇怪,纵观蜀地割据政权,每每先乱而后治,遇北地政权来攻则献城以降,历来如此,便为魔咒,千余年而不可解。闲话少叙,书归正本。且说郭崇韬既有平梁献筹之功,复有灭蜀亲征之劳,按说功高盖世,应高枕无忧矣,但却恰恰相反,愈加不可收拾,日薄西山。你道却是为何?原因便在西征统帅魏王身上也。那李继岌身为皇子,又得父皇宠爱,兼且年幼,故此并无野心权欲,一切军政皆由副帅郭崇韬任为,亦无冲突。但李继岌身边宦官却是一帮贪财小人,见平蜀后郭崇韬门前车水马龙,蜀帝旧部送礼行贿者络绎不绝,自是牙长三尺,便就千方百计在魏王面前挑拨是非,极尽陷害之能焉。

郭崇韬却亦因魏王年幼,故此毫无在意,将这位正位大帅冷落一旁,只顾忙碌受降纳诚诸事。又行事张扬,毫不避讳住进降将王宗弼家中,受其珍宝财物,笑纳废蜀帝王衍姬妾美姬,并擅允王宗弼为蜀地镇守长官,以助节度使孟知祥。魏王李继岌进成都之时,曾派人向王衍要钱犒赏军队,王衍推托不交,李继岌大怒,其身侧宦官便趁机献谄,说此必是郭崇韬背后指使之故。其后魏王请奏将王衍全家斩首,便因此事,致使亦恨郭崇韬也。王宗弼又联合蜀国降臣联名写请愿书,要求郭崇韬为蜀地长官,李继岌看后说道:“皇帝岂会令元老功臣留在边远之地耶!且我亦无此权。”说罢也便并未放在心上。宦官李从袭却拿此事大做文章,复又挑拨道:“此必是郭公在收蜀地旧将之心,欲图谋不轨,大王要时刻防备才是。”如此三番五次挑拨,李继岌遂对郭崇韬成见渐成。及至宦官向延嗣前来传诏命大军班师回朝,郭崇韬却未按礼节郊迎天使。向延嗣下榻魏王行宫,气愤不已,李从袭便趁机进言道:“魏王贵为太子,郭公却独掌大权,凡事不经请示。昨日刚令人向魏王请求自为蜀守,其子郭廷诲更是拥众来往,狂妄至极,穿戴做派已似王子。军中将领也全是郭崇韬一党,魏王不能自保。今天子命郭崇韬班师,恐生祸乱,则我等不知陈尸何处矣。”说罢流涕不已。向延嗣乃回洛阳,更是添油加醋,在庄宗及刘后面前挑拨一番,说蜀地珍宝皆为郭崇韬占有,致黄金万两,白银四十万两,名马千匹,美姬六十,乐工一百,犀玉宝带百条。其子郭廷诲也有金银十万两之多,绝色艺妓七十,其他财物应有尽有。似模似样,如同户部吏属报账。

李存勖最初听说郭崇韬想要留在蜀地为守,便颇有不快,如今复闻其大敛其财,不由更是怒容满面,已动杀机。于是立刻再颁密旨,命宦官马彦圭火速赶往蜀地,去调查郭崇韬是否班师。如班师则已,假如有意推迟逗留,则命魏王李继岌除之。马彦圭亦素恨郭崇韬,便来请示刘皇后道:“奴才此去西蜀,那郭崇韬手握重兵,如不听奴才,唆使部下骤然发生祸乱,奴才怎能在数千里外复请圣旨耶?”刘皇后顾念爱子李继岌性命安全,立时着慌,便去找李存勖啼哭,求陛下再颁特旨,使马彦圭与李从袭可以便宜行事,先斩后奏。李存勖毕竟不致昏庸透顶,于是说道:“事情未至如此也。事情真相未知,岂能明令斩杀朝廷元勋哉?”刘皇后见李存勖不肯下令杀郭崇韬,此时早已忘却当初便是此人力举册立自己为后,便回内宫,自己写了一道教令,命马彦圭带在身上,到成都交给李继岌,先动手杀掉郭崇韬。

马彦圭到达成都之时,郭崇韬已经定下出发班师日期,且安排留守,等待孟知祥到任。马彦圭全然不顾此情,更不奉天子旨意详为调查甚么反状,直截交给魏王李继岌刘皇后教令,催其动手。李继岌倒不糊涂,且不悦说道:“今将令下达,大军班师回朝将发,郭公又无其他过错,我岂能做此负心之事!你等休得公报私仇,再说此等言语。”李从袭等人见太子不从,遂皆跪伏于地,痛哭流涕道:“圣上既有口谕,皇后亦有明教。大王如不当机立断,万一回师中途机密泄露,我等则死无葬身之地矣。”李继岌不为所动,又发怒道:“圣上并无正式诏书,单凭皇后教令,怎能枉杀朝廷大臣!”李从袭见李继岌不肯听从,又将郭崇韬父子所谓不法之事再详加罗列,然后再行挑拨,苦求不已。李继岌毕竟年轻,被他说得不耐烦起来,终于松口道:“此事尽随你等,只是父皇若要问罪,休得连累了我!”此言既出,不由得就站在了宦官一边矣。李从袭大喜,次日一早,便以李继岌名义命召郭崇韬议事。郭崇韬奏命而至,李继岌早已上楼躲开,李从袭等唤出左右伏兵出来,以铁锤击死郭崇韬。复又收其五子,亦皆被杀,没收全部家产。正是:得罪君子倒无妨,稍逆小人便亡身;多少盖世英雄汉,只为片言化灰尘。悲哉!综观郭崇韬一生,对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忠贞无二,且屡建奇功,西平蜀国更是功高盖世。非但未因此大功制约宦官,反而死于宦官之手。

同类推荐
  • 混世崛枭

    混世崛枭

    其实,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大江东去,浪淘尽;滚滚逝去,英雄血!现代青年穿越东汉末年,那个荡气回肠,豪杰辈出的年代,几经挫折,几经成长,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一段枭雄之路。枭雄与豪杰,背叛与忠诚,鲜血与征服,强占与柔情...汉末乱世,人心丧乱,纲伦不伦!!!
  • 汉末风云之我是汉献帝

    汉末风云之我是汉献帝

    《后汉书》云: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作虞宾。天厌汉德久矣?刘协故地重游,且看他如何搅动这天下风云。
  • 中国古代典型冤案

    中国古代典型冤案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步入阶级社会以后,冤案也就与之相伴产生了。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其间的冤案充斥古今中外。古代冤案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诠释着人类历史螺旋式发展的进程。在林林总总的历史冤案中,每个冤案的出现均有其历史必然性。从世界古代历史的角度探究冤案范围过大,而从中国古代历史中择取具有代表性、较为典型、影响较大的冤案,同样能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诚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

    这是一个三国乱世,在这个时代英雄辈出,枭雄林立,看主角如何一步步成为人上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此书为架空历史,可以理解为异界的三国,而这个三国却又和我们的三国如此相似。。。。
  • 三国之天下无双

    三国之天下无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热门推荐
  • 繁华初见

    繁华初见

    我没想过遇见你,只是就这样遇见了。也许今生不会再见,但是我知道你一定会过的很好!
  • 龙武战尊

    龙武战尊

    少年自卑微出,以普通之姿逆天而行,修天龙锻体神术,练绝世破天枪法,持上古第一神枪,强势崛起,,一枪挑尽世间天才,一枪征服万族圣女,成就万古不灭之至尊。
  • 黎晓隆

    黎晓隆

    少年黎晓隆从一个不正经的贫困村走出,为求武道进入一个不正经的学校。加入一个不正经的部门之后,才发现这世界跟原本看到完全不一样。开玩笑,房子那么大的蜘蛛,就算我有金刚腿铁头功也打不过啊!我是武士又不是道士,干嘛要我去除妖斩魔?还有神之后裔,魔之血统,精灵容器,妖民宿主,这些通通都是什么鬼?我只想简简单单做个宇宙最强就这么难吗?PS:本书有点不正经,欢迎入坑。书友群:957556013
  •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妃常完美:邪王独宠冷淡妃

    妃常完美:邪王独宠冷淡妃

    什么?!这年头真倒霉!喝口水都被呛死?呛死居然还穿越了!穿越居然还传成四岁大的小孩?好吧,居然说她沐倾离是废物?不过中毒罢了。欺我?我百倍还。更有强大的妖孽四皇子殿下对她端茶倒水,替她暖床~看沐倾离亮瞎群主的眼。【抱歉已暂时弃书】
  • 夜雨火车

    夜雨火车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颠簸流离半生浮,从容面对世间物…
  • 荔枝蜜夏丽

    荔枝蜜夏丽

    大学校园的美好相信是每个人都憧憬的,而唐艺龙是个喜欢记录梦境,拥有无数梦想的人,在大学只想好好学习,追求人生目标。可是,在陈禹出现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有时候,爱情总会猝不及防的出现,拥有着甜蜜的两个人该如何度过中华政法大学的时光呢?
  • 君若风

    君若风

    大梁王朝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也有许多才子佳人的爱恨纠葛,在家族和内心面前,作为贵族小姐的她,是遵从内心,选择年少情深的他?还是顾全大局,选择前途无量的他?而这背后,是否还有其他纠葛?
  • 最强护妻狂魔

    最强护妻狂魔

    李弦因别人给同桌送情书不小心踹了对方,之后的事情就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