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122300000003

第3章 永远的高地

李月胜老人,以亲身经历断断续续给我描述了他参加过的关家垴之战。他已经不能完全描述清楚,但关键词只有一个:惨烈!前所未有的惨烈!

那个大片大片倒下人的战场,到底是什么模样?

深秋的萧瑟里去这样的地方,心都带着凉意。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攀上。走走问问,终于上到关家垴这座高地。车子裹着尘土远远停在宽敞地带。人下车,沿一条极窄的乡间小道继续向前。越上越高。无处再高时,听到人语。地头收玉米的村民抬起头来,指指左手边:走下去就是。

一个高高的山冈,肃穆,静谧,风景秀丽。

一个孤独的山冈,有风声,有疼痛,有低语。

前行、向下、左拐,看到立在空中的纪念碑。一棵树,是它的伴侣。红砖砌的墙体,把旷野挡在外边。走近,一米多高的杂草随着脚步呼啦啦响起。忽然就不敢前行。长眠的英雄,有没有被这声音惊得睁开眼?

几块新旧不一的碑记与牺牲者名录,镶嵌在碑体下面。

风,呼呼吹向这个山岭起伏,沟壑纵横的高地。放眼四望,一片空寂。

犹记,采访抗战老兵魏太合时,他提到关家垴战役时的哀伤。他对这场战役最真切的印象,便是“满目的尸体”。他说那是1940年10月末,也是像今天一样的季节。可那一年的秋季,全是冷风冷雨。他在战斗结束后以386旅老二团后勤战士的身份去了战场。他的任务,是登记牺牲战友的身份与姓名。

硝烟散尽,高地归于宁静。然而满目依然温热的尸体告诉后来人,这里刚刚上演了飞机轰炸、炮击、机枪扫射、拼刺刀等多种作战手段汇集的大决战。鲜血,碎片,横七竖八,姿态各异。没有时间悲伤,没有空隙思索,后勤战士们将阵亡战友衣臂上一个个“八路”牌牌撕下来,郑重地握在手里。从此,他们的身份只剩下一个名字。然而,还有许多战士是不幸的,因为他们身上已经没有了完整的手臂。他们,被无情的炮弹击得支离破碎。

没有人知道,他们姓啥名谁。

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令人心碎。

不亲历,永远想象不到战争的残酷。魏太合讲一句,唉几声。脸上的表情瞬间回到七十多年前。没听他讲述之前,我画面中出现的关家垴,是无数战士随着冲锋号奋勇向前的汹涌画面。他讲述之后,关家垴顷刻化为一片血海,一地血肉之躯。

与魏太合一样提起关家垴战役的,还有老兵李月胜。2015年10月底,他以一百岁的年龄,向我讲述关家垴的惨痛。他说关家垴紧临他所在的韩青垴村。他没有像魏太合一样亲历,说起来更多的是两个字:怕人。

1940年,那个秋风渐深的10月29日,日军36师团冈崎大队五百余人经左会进到蟠龙以东,在取道武乡回沁县而不得的情况下,连夜进了山脊上的关家垴,占领了山顶高地。

抗日历史上这个重大的事件,因了这个拐弯,拉开帷幕。

敌我双方都没有料到,这平凡的一个拐弯,竟拐得山摇地动,山崩地裂。

关家垴村,处在半山腰,村中散落着五十来户人家,一百八十多口人。五百多日本人的进驻,迫使他们离开家园,逃进更深的山中。日军像主人一般,占领了每一个院落,每一间房屋,并迅速构筑起工事。他们挖下一条又一条土沟,拆下老乡的门窗架在上面做掩护,还利用山顶上的坟包筑了机枪阵地。同时又派出一百多人夺占了西南方向距关家垴约一里多地的柳树垴(顶部称凤垴顶),使得两处高地互为依托呼应,一开始就给八路军埋下攻克难题。

最先,是八路军769团一千五百多人集结在关家垴西北的洪水镇中村一带备战。形势危急,彭德怀副总司令也从十三里地之外的八路军总部砖壁村赶来亲自指挥,就此拉开关家垴之战。

指挥所,是一处坟地。周围耸立着几棵大树,树叶被惊得哗哗作响,连尘埃都沉浸在肃穆里。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围歼日军冈崎大队的李家坡之战,历史原型就是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血战。

日军将关家垴称为文德高地。29日晚,彭德怀指挥129师主力十个团将冈崎大队包围,385旅和新10旅,386旅与决死1纵队38、25团,总部特务团,总部炮兵团3营及特务团山炮连齐聚关家垴周围,在刘伯承、邓小平、陈赓、彭德怀四员大将的亲自指挥下,拟于30日凌晨四时发起总攻。

然而总攻前,冈崎大队突然袭击凤垴顶,我军因疏于防范致使一个阵地失守,随后四次冲锋均被击退。日军以两处制高点互为掎角,固守待援。30日凌晨四时,我军按原计划向敌发起进攻,然而战斗一开始就不顺利。因为日军用机枪和掷弹筒封锁了仅有的一条通往高地不足一米宽的路,担任主攻的一个营仅剩八十多人。此时敌机又来猛烈轰炸严重缺乏对空作战准备的我军阵地,一颗颗炸弹在密集的人群中爆炸,一批又一批战士倒在血泊里。陈赓预料到情况不妙,请求彭德怀停止围攻、撤出战斗。然而彭德怀决心不改:“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

关家垴愤怒地呐喊着、嘶吼着、呜咽着,盼望着尽快冲出枪林弹雨。

下午四时,第二次总攻开始。在连续十八次冲锋后攻占了日军第一道防线,然而代价惊人,有一个营仅存十八人,团长谢家庆牺牲。特务团第11连一百六十四人仅剩十五人;新10旅旅长范子侠负伤。此时刘伯承、邓小平再一次要求停止攻击,彭德怀火冒三丈地说:“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10月31日拂晓,我军第三次总攻开始。这一次终于利用挖掘的暗道冲上山顶,把日军挤压到一个狭小地段。然而关键时刻却遭到凤垴顶日军猛烈的侧射火力。

直到下午四时,战斗还在僵持。

裹在尸体中无法得到救治的伤员,左转是血,右转还是血。只能看着被硝烟笼罩的天空,眼睁睁等待热血流尽。这些翻山越岭扛着枪一路战斗到此的小战士的心在太行山深秋的冷风里一点点停止跳动。

此时,有消息传来,武乡、辽县约二千五百余日军已经出动,他们的目的,就是围歼129师主力。彭德怀这位倔强的元帅长叹一声,下达了命令:撤离。

先后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李德生将军,当时是129师385旅769团的副团长。10月30日凌晨四时,他带领一个营的战士在陡峭的土坎上凿出一条小路,爬上高地,消灭了二十多个敌人。然而也遭到日军来自天上地下的猛烈火攻。他们当时处在光秃秃的土坡上无处藏身,伤亡极其惨重。六十年之后的2005年,九十岁高龄的他提起当初,都泪流满面,恸哭不止,长久无法平复那激动的心情,只能用“太悲壮”几个字沉痛讲述那个场景。

硝烟,慢慢散尽,向着死寂的四野。三天的电闪雷鸣,顷刻归于平静。然而关家垴不再是三天前的关家垴。关家垴这片高地,成了烈士的墓场,英雄的高地。魏太合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彭德怀在多年以后的自述中坦陈,关于这场战争,“我也有些蛮干地指挥……因部队太疲惫,使战斗力减弱了,使129师伤亡多了一些。这些后果的责任,是应当由我来负的。”他亲手写下“烈士之血,生命之花”八个大字,长久镶嵌在纪念碑上,以表内心深深的敬意。

李德生在接受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第一代讲解员崔韶光采访时也大赞,彭老总不愧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关家垴之战多次做过检讨,后悔当时的指挥不当。

战争的前一年秋天,刘伯承、邓小平就曾到村子侦察过地形,并在村里住了三天。当时两位首长鼓舞人心的话语深刻地印在每一位村民心中。因此尽管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惨烈之战,这个小小的村庄却没有躲起来哭泣。以民兵关兴河为首的村民,从头至尾英勇参战。关兴河一年前就在一次反扫荡中亲手炸死十多个敌人,名字也上了太行小报,被冠以“猛张飞关兴河”,以及“杀敌英雄”的光荣称号。以至于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他的容貌画成画像以千元日币悬赏捉拿。抓不到关兴河,日本人便在关家垴战役中把他的父亲活活刺死。我走进关家垴村那天,恰好遇到关兴河的侄儿关红田。他说关兴河当时只匆匆把父亲埋在一处水渠边,战争结束后才回来重新埋葬了父亲。关兴河后来到榆次经纬厂当了书记,并从这个岗位离休。

这一年,村里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热血沸腾,一次次要求参加民兵而不成,无奈之下偷偷蹲在民兵演练队伍旁边,一个人跪下、起来、瞄准、射击,用一支从窑洞里挖出来的破枪不停苦练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本领。这场战斗结束后,他主动跟着村里人,从沟里背回三个伤员。

关家垴战役之后的第三年,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终于如愿参加了民兵组织,成了这个村庄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神枪武状元关二如。由于基本功扎实,成绩显著,十八岁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十九岁被评为武乡(东)县民兵杀敌英雄,二十岁在太行区首届群英大会射击比赛中夺得头名状元,被评为太行腹地一等民兵杀敌英雄。李达司令员连连称赞:“十年后,关二如同志不知要指挥多少队伍呢!”

1943年7月18日深夜开始的决战蟠龙战斗中,关二如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当时有五百多个鬼子从洪水河滩下来。听到消息的关二如与中队长带领十多个民兵跑到山下的中村。通过侦察关二如看到,走在队伍最前头的是个骑洋马的指挥官。等对方走到距他二百米左右远时,只听砰的一声之后,洋马倒地而死,指挥官一头栽到地上爬起来就跑。769团六连三排排长边喊“向二如学习”边带着队伍向前冲。随后他又带着队伍到蟠龙附近,将在河里洗澡的鬼子打得衣服顾不上穿便逃走。八月份,他再一次在村边圪梁上打死两个日军。之后一次又一次,他带着民兵抢粮、护粮,营救被捕的村民,让敌人恨之入骨。敌人在又一次包围了关家垴村之后,将他的哥哥杀害。伤心欲绝的父亲甚至劝他:“孩子,家里就剩你一个了,长些心眼儿,不要干得太厉害。”关二如却说:“俺哥死了,更应该给他报仇!”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带领全区一百多名青年民兵参加了上党战役,先后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然而在1948年12月8日参加淮海战役马围子口战斗时,他未能再一次突围,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一岁。

他的神枪手锦旗在国家军事博物馆。神枪与烈士证,被送回关家垴村。然而英雄的尸体,却永远留在异乡的土地。

就如关家垴纪念碑前,那一行行陌生的名字,刘成福、王金安、崔士俭、邱元英、袁青山、张金喜……这些烈士分别来自四川、河南、山东、陕西、河北、甘肃,以及山西武乡、大同、昔阳、长治、壶关、沁源、晋城、平定、陵川、屯留、襄垣、长子、祁县、榆次、和顺、高平、潞城、阳城、阳曲等地。正如魏太合说的,这些被留下来的名字,是不幸中的幸运者。还有无数烈士,走得无声无息。比如1940年10月30日深夜,被日军飞机炸得血肉横飞的那一大批战士。去哪里寻得他们的身份与名字?

走进关家垴村七十二岁的原乡干部关二川家,炕上竟然摊放着百团大战的书籍与杂志,以及一些手记,看得出他是在我们进门时刚刚从这里起身的。他说,当年关家垴战斗结束后,其实是挖着壕沟,把烈士分上中下三层。“像埋萝卜一样,放一层埋一层土。”他这样形象地比喻。每个人身边都插着牌子,清晰地记着名字籍贯。

“可是后来狼拖狗拉的,就分不清谁是谁了,只好重新挖了一个大坑,全部埋一块儿。”村里人这样说。

关二川说,抗战结束后来过很多烈属。但是一拨拨来,一拨拨失望而去。他说只有两个烈士的遗体被带回,一位似乎是领导,当时被单独埋葬。还有一位,是在掩埋过程中被赶来的哥哥拦下。那是一位安徽籍战士,战争中与弟弟并肩战斗。他跪在地上,哀求大家将他弟弟的遗体从最下层移至上层最靠边的地方。他哭着说如果自己能活着等到战争结束,一定回来将弟弟带回家。之后,他在弟弟头上、腰间、脚下分别放下三排子弹作为记号,再用一碗清汤洒地,挥别亲人。

遗憾的是,我在纪念碑名单里一个一个寻下去,也没有发现一位安徽籍烈士的名字。心内涌起一阵伤悲,还有多少烈士的名字,悄然深埋土里?

战争远去,亲情永存。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烈士后人,就是想寻得详细,再详细一些。十几年前的一个清明节,河北沙河市一家人来到关家垴村,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在墓前失声痛哭。多少年找寻,她终于知道她的儿子靳振武在这里牺牲。来之前,她想着一定把儿子的遗骨带回家,到现场后才发现儿子与其他烈士安葬在一起。老人不再坚持,沉痛地留下一句话:“还是让他们在一起……”

妈妈!

那一定是你

我听到了

那手工的绣花布鞋

踏在地上的声音

从襁褓时开始就听着

一直听到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当我在军营的梦乡中醒来

仿佛有你轻轻的脚步来到我床前

准备给我盖上裸露的手臂

……

妈妈

我多想对你说

我倒下的时候

我的枪刺

指向敌人阵地的那边

妈妈

我多想向你证明

我,作为一名军人

没有给你丢脸

……

妈妈

我不求再有什么额外的照料

一声“烈士”已经足够

我只求下个清明

我的妈妈

能够再来抚摸我的墓碑

……

这是一位网友为老山前线牺牲的英雄赵占英写下的,他的妈妈因没有路费,时隔二十年才去到儿子墓前。河北这位老人,更是等了六十多年。

感谢时光,让老人可以活到九十岁!

长长的名单中,一行行寻找着。终于,“靳振武”三个字出现在眼前。他1924年3月出生在河北沙河大油村乡大油村,1940年5月参加八路军,是129师385旅769团三营十连七班的一名战士。牺牲时,年仅十七岁。

五个月当兵的历史,穿一双草鞋从河北走到山西。十七岁,靳振武还是一个孩子,可他以一个英雄的形象,高高矗立在武乡这片土地。

关家垴村民说,许多寻访者前来,都想带亲人回家。可因为埋葬时位置已经全部打乱,烈士们的身份根本无法识别。还有一位也是来自河北的寻访者,前来寻找舅舅。临行前他问过母亲,如果不能准确找到舅舅,怎么办?母亲告诉他,实在无奈,就在坟前烧纸,最后纸灰落地之处,便是舅舅尸骨埋葬之地。那一天,他就以这样的方式,拨开灰烬,将呈现在眼前的尸骨一根根捡起,含泪抱离。

还有多少战士,眼巴巴等待妈妈出现?还有多少母亲,一生寻儿杳无消息?想起关家垴村民说,日本阵亡战士,全部被砍走一只右臂。后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日本的风俗,据说战死官兵的灵魂,可以通过一只手臂返回故里。

是呀,他们的故里,同样有等待的妈妈。

当年的日兵荻岛静夫在1937年10月9日的侵华战争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整个联队只剩下两三百人了,死者的遗骸散于泥泞的田野中。

看到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心中油然而生的只有等死的悲伤。

虽然自己在九日的上午还健康地活着,可是什么时候是我的死期呢?

母亲啊,阿正、阿新啊,再见!

10月20日,他又记下:

昨晚,梦见故乡,还梦见唱了一场戏,真是太高兴了。

躲过一次又一次炮弹袭击,在战场上侥幸熬到1939年。他又在4月2日的日记中感慨:

今年不能赏花了。离开祖国这一年半枪林弹雨的生活,化零为整地算来三年时光就这么过去了。在我的一生中,二十九个春天已经飞逝而去。虽然不到半生,作为单身也比较悠闲。但是为前面的人生道路着想,也该成个家了。当我静下来的时候,特别想早一刻回到故乡去。可是这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呢?作为编入预备役人员的东京人来说,我对部队的生活已经感到厌倦了,只是我不会把这一想法经常挂在嘴上。

荻岛静夫,在中国这个战场上提心吊胆付出了三年“青春晚期”。很幸运,他在战争结束前平安返回故乡,回到母亲的怀抱,如愿看到他的弟弟阿正、阿新。然而有多少像他一样的士兵与军官,被匆匆火化、埋葬在中国这片遥远的土地上。

脚下这片土地,一寸一寸,尸骨遍地。你不知道,哪一脚便踩着一个战士的身体。想着想着,风便来了,呜呜咽咽。

英雄需要铭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五月一日,在关家垴竖立的“殉国烈士碑记”,由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修械所所长杨富荣以及指导员、工会主任及委员负责筹建。杨富荣原是太行三分区炸弹所的修械人员,该所于1939年秋在武乡县石板村筹建,之后因战争原因几经迁徙。1945年日本投降后,抽出三十名修械人员组成随军修械所,杨富荣任所长,关金云任指导员,当时就暂住在关家垴村。日本人走后,由他们在这处高地上,率先竖起一座纪念碑。

1950年8月25日,关家垴村全体干部群众再竖烈士纪念碑。

今天看到的纪念碑,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再次新建的。

离开时问过玉米地里的村人,可有人会到这里?他们说国庆刚刚祭奠过。每年清明,农历七月十五,村里喇叭一叫,群众就上去祭奠了。

“就是给英雄们送口汤喝。”一位村民说。是的,碑前杂草中散落着两个花圈。还有一个由四块砖头,一块石板支起的“祭奠台”,上面倒着两个空啤酒瓶,一个罐头瓶。

有泪洒下。证明有人来过,证明有人记得烈士英魂。

空旷的四周,突然间似乎有一丝声音。细听,却是寂寥。突然想起一位村民说,当年战争结束后,夜里却常常有激烈的冲锋声响起,像那次战争一样战士们喊声杀声响彻这片高地,村民根本无法入睡。他们把这一现象向上面做了汇报,后来有部队领导专程前来,安抚了这些英雄,之后便安静下来。

出师未捷身先死,英雄何以瞑目?这些战士,一定没有了却当初战斗到结束的心愿,一定是还想继续战斗,想亲眼看到胜利那一天。直到领导来了,告诉他们战争已经胜利,告诉他们国土得到安宁,他们才安心放下枪,闭上眼。

周围草木茂盛,庄稼饱满,皆因战士们长眠于此。

太阳即将下山。又一个夜,就要来临。除了虫鸣,除了偶尔的风吹草动,还有什么陪伴英魂?

好在,年轻的战士以庞大的队伍,依然紧紧相偎相依。他们手拉手,肩并肩,像活着一样,整齐列队。他们以沉睡的方式行进了七十多年,还将继续以年轻的面庞,热血的姿势,整齐划一的步伐,行进下去。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1)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帕斯捷尔纳克作品集(套装共四册)(名家特辑)

    帕斯捷尔纳克作品集(套装共四册)(名家特辑)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俄罗斯文学“圣徒”与“殉道者”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作品全收录,涵盖诗歌、小说、书信、随笔;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诗,陈忠实、阎连科、迟子建、叶兆言、刘小枫、邓晓芒都曾为之废寝忘食;唯一能与阿赫玛托娃相抗衡的苏俄诗人,白银时代的集大成者;上承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下启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的伟大作家作品;被禁30年,毛姆、罗素、艾略特、加缪、赫胥黎、格雷厄姆·格林都为他打抱不平;读懂他,就读懂了20世纪的苦难与秘密、自由与愤怒、抒情与痛苦。《帕斯捷尔纳克作品集(套装共4册)》收录了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俄罗斯文学“圣徒”与“殉道者”帕斯捷尔纳克四部代表作品,涵盖小说、诗歌、书信、随笔各个体裁:《日瓦戈医生》、《阿佩莱斯线条》(内含短篇小说《阿佩莱斯线条》、《空中通道》,中篇小说《柳韦尔斯的少年时代》,自传体随笔《安全保护证》、《人与事》共五部作品)、《抒情诗的呼吸》与《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
  • 坐言起行录

    坐言起行录

    把严谨的学术、深刻的思想和灵动的表达熔为一炉,内容包括:对20世纪前半期诸多文人作品的体会;对语言、思想和社会的一般性思考;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的心得;日常生活的感悟。经由这些内容,一个当代的哲学教授和思想者的形象脱颖而出:从细节中触碰历史,于细微处显现气韵。以人文的姿态驻足或行走,回望或前瞻,沉思或行动,都表现出信心、希望、执着和努力。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2)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2)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人鱼战后:安歇帝王的鬼后

    人鱼战后:安歇帝王的鬼后

    作为海洋生物中最神秘的物种,作为海洋之子之一,音域宽厚、身手敏捷、聪明伶俐,然而真些足以让她继承皇位的优越条件却给她招来来了杀身之祸。但当她再次醒来,已是身在冷漠、血腥、和充满鬼的异世。对世事懵懂的她在无数次尝试中遍体鳞伤。而他的出现,给了她在成为强者道路上的勇气。她,他之间,也曾有猜忌,争执以及不信任,可当他们共同出入生死时,猜忌什么的全化为乌有,有的只是对彼此的全身心的托付、珍惜与信任。他和她历经生死所追求的真相,所灭的鬼族,竟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穿越之大梦初醒

    穿越之大梦初醒

    人生的路上,请珍惜一起看风景,或许在下一个转角,便会挥手告别。所有的故事,有一天都会在岁月的素笺上泛黄他性情孤傲、冷血无情,是高高在上、人人畏惧的君王。为了她,他愿意放弃整片江山,只愿她平安快乐、一世无忧……
  • 千金难裘

    千金难裘

    一朝穿成白莲花,从此良人远离她。头顶光环不自知,出门惹堆烂桃花。女配:尼玛金手指就是不落咱家。男配:一见女主眼就花,二见女主奈上她。娘啊,儿这是肿么了。某男:哼哼,我是男主我最大!一句话:这就是一个头顶奇怪光环的穿越女,一心想安稳度日却被迫卷入各种阴谋与某男斗智斗勇的故事。PS:这真的不是打油诗!!另本书郑重承诺:狗血不够,俊颜来凑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美女之最强公子

    美女之最强公子

    吴天蓦然清醒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周围似乎一切都变了,他发现自己成为了被家族抛弃的弃子,被京都第一美女退婚的苦逼对象,还被同班女生站在讲台上当众拿着他的情书羞辱嘲笑的对象...
  • 致:她和那个时代

    致:她和那个时代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校园里,刚参加工作的我,遇到了婚姻不顺的她。她拼命的学习日语,我在暗地里帮助着她。最终,在我的帮助下,她成功的逃离了,也在异国他乡成功的开始了一段新的婚姻。然而,没有多久,她的丈夫就去世了。生活让我劳累,爱情让我疲惫——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在国内,也忙于生计,久久的没有和她联系。最后,却收到了来自远方的来信,她到底怎么样了?我还能怎么样帮助她呢?
  • 青梅别逃,竹马要抱抱

    青梅别逃,竹马要抱抱

    她跟他相处十七年,却得知自己不是他真正的未婚妻,她一次又一次悲惨的跑掉,他一次一次的出现在她面前,“你还有我”她窝在他的怀里毫不要脸的问他:“你喜欢我什么呀?”他满头黑线答道:“就喜欢你这股不要脸的劲!”“哼。”她转身要走!他霸道抱住她,在她耳边说道:“谁准许你走了,只要我有一口气在,你就别想逃出我的视线。”
  • 血灵石记

    血灵石记

    跟随主人公一起进行冒险的故事,揭秘上古诸神的秘密。
  • 越杀

    越杀

    蕙娘醒来的时候,自己已经成了一只鬼,莫名其妙地跟在一个内宅姨娘的身边,不知道为何,不知道是谁,不知道何往,一问三不知,若要知后事如何,点击推荐收藏啦!!!总体而言,一个反重生的大脑洞故事,慢热。新人新书,多多支持。(每天下午四点半更新)
  • 穿书后我成了小白莲脸

    穿书后我成了小白莲脸

    一个三流的小编辑林小小因为写作经常经弃坑,惹得粉丝欲求不满。但李晓晓还是我行我素,一天,一个自称系统的人砸到了林小小说他是来自外星球的高级智能机器人,因为您笔下的人物元气冲凉破坏了平行世界平衡,要你穿越到时装帮助那些女配逆袭他们的人生,最终他们对你的评分就是你最终的分数,考核过就有一次重生的机会看这个跟云朵一样的萌萌哒带着一种机器音的家活咬了咬牙。跟着小云朵团子穿越书在3000世界浪的起飞。最后系统懵逼原来以为是个青铜,没想到是个王者但是谁告诉我这个可怕的家伙是谁?宿主怎么会招惹畜生爸爸?是个在宿主面前一副小奶狗的样子,绝对不是我应有尊贵的主神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