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121900000006

第6章 也说名人与吃

时下多兴名人谈吃,或言“食文化”,无论吃的、喝的,到了名人嘴里,立时口吐莲花,成了饮食文化。其实名人也是凡人,除了五谷杂粮之外,其他所吃的一切,与凡人也有着一样的味觉,一样的“五味神”所主。名人中倒是有一部分“馋人”,也与凡人中的“馋人”无异,好吃,会吃,甚至也能操刀下厨,弄出几样十分可口的菜来,够水平,这就很不错了。在大快朵颐之时,谁想到什么“文化”?名人中的馋人大抵如此。而那些专谈“文化”,专去发掘“文化”的人,功夫在吃外,够不上馋人,大多是些想当名人的凡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你说张三李四,人家不知道,引不起兴趣,于是借重些大名人、小名人,趣闻逸事,提高了兴致。清末北京广安门内北半截胡同有家馆子叫广和居,专做名人的生意,买卖红火得很,同时又借名人菜以广招徕,什么“潘鱼”“江豆腐”“吴鱼片”,号称是豪宅家厨秘制之法。饭庄子这种“礼失求诸野”的精神颇为可取,但以名人效应取菜名,还是为做广告。

无论名人与凡人,居家过日子都要吃饭,因此都会有几个拿手菜,但要做到如谭氏父子从好吃而创立“谭家菜”,周大文卸任市长而开馆子的,却实无几人。近世不少“名人”“闻人”好吃,家里菜好是出了名的,但并不见得自己动手下厨。湖南军阀唐生智的老弟唐生明是个大吃家,一辈子没亏了嘴,可算吃遍大江南北,除了宴席上的美馔珍馐之外,家厨也极好。做过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并代国务总理的朱启钤先生,家中厨艺也极讲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家中宴请过周恩来总理。那时朱老已搬到东四八条,朱老的哲嗣朱海北先生与我的祖母同在政协学习,我家又住在东四二条,相隔不远,往还颇多,朱海北的夫人亦善烹饪,常有饮食相贻,只是我彼时太小,吃过他家什么东西,已经记不清了。前不久开会时偶然与王世襄先生、罗哲文先生同席,席间说起朱老家菜做得如何好,王世襄先生与罗哲文先生又恰在朱老办的“营造学社”供职,于是我就问二位是否在朱家吃过饭,两位先生都说吃过,罗先生对饮食不太在意,记不清吃过些什么,只说菜是极好的。王世襄先生是美馔方家,能列举出朱家好几样拿手菜来,特别举出朱家的一味“炒蚕豆”,印象颇深,是用春季的蚕豆,去掉内外两层皮,仅留最里面的豆瓣,和以大葱清炒,不加酱油,仅用少许盐、糖清炒,味道独到。我说我家的“清炒蚕豆”也是如法炮制,只是不加大葱而已,为的是保留蚕豆的清香,不涉大葱的浊气,下次请王老品尝。

王世襄先生是文物鉴定家和学者,曾自嘲为“玩家”,其实王老的“玩”是一种很深的文化修养,除了文物鉴定的专业之外,他的诗、文、字,都具有很深的造诣。最近北京有两本书颇为畅销,一是朱季黄(家溍)先生的《故宫退食录》,一是王世襄先生的《锦灰堆》,这两本书先后出版,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本书中都有不少文物专业方面的鉴赏、论述、考索文章,却也有许多是居家、读书、戏曲、饮食诸方面的杂文,这些方面的体会与见地,无一不与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朱老与王老是总角之交,两人相差不到一岁,都是八十五六岁的人。从祖籍来说,一位是浙江萧山,一位是福建闽侯,但都是生长在北京的。朱老与王老同是文物专家,但又都是上一辈的文化人,朱老擅丹青,深得元四家、文沈及四王的神韵,我还见过他临摹的韩滉《五牛图》,极见功力。王老能诗,字也极富书卷气,但他们都不以书画名于当世,只是作为文化人必备的修养而自娱。他们在文物鉴定专业上的技能或许能够得到后学者的继承,而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综合修养与素质,恐怕后人难以望其项背了。除此之外说到“玩”,朱老擅粉墨红毹,王老能饲鸽畜虫,“玩”到如此精致,甚至令专业人员程门立雪、恭谨候教,恐怕也后无来者了。

说到吃,朱老自称是“馋人”,但在饮食方面并不讲究。去年我曾请朱老在家中吃饭,备了几个家中的拿手菜,如蟹粉狮子头、清炒鳝糊、淮扬虾饼、干炸响铃、金腿蒸鳜鱼等,朱老大为赞赏,吃得十分高兴。王老比朱老技高一筹,不但好吃,且能亲自烹制,他做的面包虾托、清煨芦笋、虾子茭白等颇负盛名。有次我问王老北京何处有卖虾子的,王老立即告诉我现在很难买到,仅红桥农贸市场地下一层有售,可见在原料方面,王老也是事必躬亲的。朱老在《故宫退食录》中有“饮食杂说”二文,说的大多是他吃过和见过的东西,绝对没有什么“饮食文化”之类的探讨,实实在在。说到朱家做黄焖鱼翅方法是向谭篆青(祖任)家学来的,真可谓是正宗正派,就像朱老学武生问业于杨小楼及他的传人与合作者刘宗杨、钱宝森、王福山等,可谓“取法于上”了。

许多人家对饮食不一定十分讲究,也不是人人能常吃山珍海味的,但不少人却有一两样绝活,吃过以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年不忘。

画家爱新觉罗·溥佐先生号庸斋,与雪斋溥伒先生是堂兄弟,大排行八,人称“溥八爷”。溥佐先生与我家有远亲,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常在鄙宅,后来他调到天津美院任教,往来才少了。这位溥佐先生早年以画马著称,后来山水、花卉、翎毛均很擅长,晚年成就斐然。他是觉罗宗室,好吃自不待言,只是中年景况欠佳,好吃而不能常得,因此常在我家吃饭。我小时常听到他说会做菜,但从没有看到他显过手艺。他有一样“绝活”,就是自制“辣酱油”。这辣酱油本不是中国调料,实属舶来品,在西餐中是蘸炸或煎制肉食的,有点类似广东的“喼汁”。过去以上海梅林公司所制的黄牌或蓝牌辣酱油为最佳,凡高档些的菜市场中都有卖的,谁也不会去自制。唯独这位“溥八爷”擅制辣酱油,方法秘不示人。他曾送给我家辣酱油,是用普通酱油瓶装的,打开香气扑鼻,吃起来远胜过梅林公司所制,浓黑醇厚,如用之蘸炸猪排,鲜美无比。问“溥八爷”制法,他只是笑笑,说以丁香、豆蔻等为基本原料,要经过七八道工序,往下就不说了。辣酱油本是佐餐的调味品,很少有人在这上面下功夫,况且辣酱油在中餐上用途并不广泛,溥佐先生能讲究到如此细微之处,可谓难得了。欣赏过溥佐先生绘画的人不少,可是尝过他亲制辣酱油的人大概不多。

还有一样食品,是多年来我没有吃到过出乎其右的,那就是京剧女演员兼教育家华慧麟先生做的虾油鸡。

华慧麟自幼聪慧,早年成名于上海,后来拜在“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门下。她年轻时扮相清丽,功底扎实,能戏甚多,可惜中年以后嗓音失润,且因其他缘故息影舞台,在中国戏曲学院从事教学工作,门墙桃李均成气候,如刘秀荣、谢锐青及后来的杨秋玲、李维康等人,都受到过她的教诲,今天知道她的人已经不多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她与我的老祖母往来很多。有年盛夏,请我的老祖母吃饭,我也同去了。那时华先生生活颇为拮据,住在南城一个杂院中,房子很小,又是夏天,于是桌子摆在院中树荫下,饭菜很普通,但很精致,吃的什么东西早已记不得了,但有一样虾油鸡,味道极佳。那虾油鸡是盛在小瓦钵中的,带着冻子,哆哆嗦嗦的,冻子鲜美,入口即化。鸡嫩且入味,吃到骨头都带着卤虾油的味儿,甘美无比。后来我吃过不少人做的虾油鸡和馆子里做的虾油鸡,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另外有件事我至今想不通,彼时是盛夏,依华先生当时的生活条件,是不可能有冰箱的,但那虾油鸡吃到口中却是很凉,极爽口,也许华先生在虾油中加了琼脂,用冷水镇过的缘故罢。华先生作古已有二十多年,物故人非,这已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

上海的邓云乡先生与我是忘年之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到上海,人生地不熟,得到过邓先生许多照应,记得第一次去上海拜访邓先生家恰逢端午节,那时邓先生的夫人尚健在。农历五月初的上海已经很热,从我住的静安寺到邓先生住的杨浦区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溽热难当,坐定后邓夫人端来两个粽子,不过是普通的糯米粽,粽叶却是碧绿的,发出一股清香,不像北方的粽子大多是用宽苇叶包的。那粽子是冰镇过的,剥开粽叶后又浇上紫红色的玫瑰卤汁,色泽晶莹可爱。我在北京吃小枣粽或豆沙粽都要蘸些糖,从没有蘸玫瑰卤吃过,味道确是不同。糯米的洁白晶亮浸入紫红色玫瑰汁中,十分的甜香,又清凉又爽口,甘美无比。请教邓先生玫瑰卤的调制,邓先生说是夫人调制的,他也不得其法,却是用鲜玫瑰花做的。邓先生对“红学”研究颇深,是电视剧《红楼梦》的顾问,这玫瑰卤或得益于《红楼梦》,亦未可知。北京妙峰山盛产玫瑰,每逢暮春,满山遍野的玫瑰花盛开,我也买过妙峰山自制的玫瑰酱,颜色乌且发黑,甜腻而不清香,可能是制作方法有问题,何不制成浓缩的玫瑰卤汁?况且就地取材,倒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邓先生曾写过他家擅做杭菜,如金银蹄、炸响铃、八宝鸭子之类,邓太太蔡时言女士是浙江人,杭菜自然做得很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邓太太已经过世,家中是请一位保姆烧菜。据邓先生讲,他家的菜经历了三个等级,最好时是由邓先生的大姨,即蔡时言女士的胞姐来烧,那是最好的,他在家中宴请谢国桢、俞平伯、许宝骙诸先生时都是由大姨来烧的。大姨过世后是由邓太太自己来烧,是第二等级的。邓太太烧的菜我是吃过的。邓太太过世后则由保姆来烧,凡请客时均由邓先生亲自指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去邓先生家吃饭,同时还请了两位新加坡客人,菜也很丰盛,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烤麸和一个栗子鸡,烧得极好。邓先生说都是在他指导之下完成的。上海买不到好板栗,我还答应下次去上海时为他带些京郊怀柔的板栗去。1998年初,忽然接到邓先生仙逝的消息,不胜悲悼,斯人云亡,竟成永诀。

刘叶秋先生久居古都,除语言文字之学外,熟悉北京掌故,也擅做北京饮食,尤擅酱牛、羊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大家言语谨慎,朋俦交往稀少,但每当腊月岁杪之际,刘先生总命他的次子刘闳送来酱牛、羊肉各一大块,从珠市口到和平里一路,铝锅冻得冰凉,肉显得很硬,但放在暖和屋里不久,肉便软了下来,用刀顶丝一切,十分糯软,且咸淡适口,绝无膻气。酱羊肉绵软烂嫩,入口即化。酱牛肉略有咬头,稍有甜味,不似月盛斋的纯北京式酱牛肉,而且所用香料也有不同。我已多年没有吃过那样好的酱牛、羊肉了。那时购买牛羊肉凭票供应,且大家生活都不富裕,隆冬苦寒,能在春节时吃到那么好的酱牛、羊肉,在那个年代中的人际友情可见一斑,虽世殊时异,今天想来仍然回味良久。

曾主持编纂《辞源》工作的吴泽炎先生(原商务印书馆副总编)是江苏常熟人,与我家有通家之好。他的夫人汪家桢先生菜也做得很好,尤其是一些南方风味的家常小菜,别具特色。我印象最深的是汪先生做菜很少用刀,她有一把作为炊具用的大剪子,一切蔬菜都是用剪子剪开的。甚至早点吃油条,也是先用剪子剪成一段一段的,盛在盘子里大家夹着吃。吴家还吃一种很特别的食品,就是猪脑子,当时浦五房有卖的。因为吃的人少,每天只是少量供应一些,吴家吃猪脑本来是为汪先生的母亲准备的,老人牙口不好,吃起来省力,后来发展为全家都吃,几乎每顿饭都上一碟猪脑,浇上少许浓浓的酱油。我吃过几次后,也觉得味道很不错。据说这种东西是高胆固醇食品,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去吃它了。

园林古建专家陈从周先生生性耿直,在园林保护和修复方面自执一家之言,敢于直抒己见,为此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待人却非常热情宽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去上海,到同济大学宿舍拜访先生,正值他午睡方醒,兴致很好,从我的伯曾祖次珊公一直说到蒋百里先生的经历,两个多小时毫无倦意,又乘兴为我画了一幅竹子,题为“新篁得意万竿青”。我看已近黄昏,起身告辞,陈先生执意挽留,并对我说,当晚家中吃常州饼,且晚饭后华文漪、岳美缇要来一起唱昆曲,要我一定不要走。盛情难却,只得留下来。晚饭其实十分简单,只有常州饼和稀饭,那常州饼做得极好,直径有五寸许,类似北方的馅饼,以油菜为馅。南方的油菜比北方的鲜嫩、好吃。饼的皮子绝对不像馅饼那样硬而厚,简直可说是薄如宣纸,油菜碧绿的颜色映透皮子,晶莹可爱。用筷子夹起,虽绵软异常却不糟,吃到嘴里还有些韧性。陈先生告诉我常州饼的做法关键是和面,不似北方馅饼是揉出来的,而是用稀面调出来的,方法是干面兑水后用筷子沿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搅,先稀如浆,逐渐加面粉,直到搅拌不动即可。用时稍用干面,以不粘手为度,包上馅后即放铛上,因此皮子才能如此绵软而有韧性。春天的油菜清香碧绿,透过皮子若隐若现,不但口感好,观感亦极佳,就着白米稀饭,清淡极了。先生有文集二,一曰《春苔集》,一曰《帘青集》,取“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意,先生在饮食上的恬淡与清雅或与园林艺术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耶!

说了不少名人与吃的故事,不免有“沾光”之嫌,其实,以上谈到的许多先生前辈都不以名人自居,也绝不说自己是美食家,更不谈什么“饮食文化”。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之外,也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样,有口腹之欲,喜欢美好的食品。史学家周一良先生患帕金森氏症后行动不便,偶尔奉贻些点心,先生还特地来信垂询何处有售。这些老先生对生活的平实追求与热爱,非常纯真,远不是某些浮躁“名人”标榜的什么“饮食文化”。

同类推荐
  • 听柏杨讲人生

    听柏杨讲人生

    人性是统一的,而人格则不然。有时圣人,有时禽兽;有时君子,有时小人。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5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5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果戈理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果戈理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爱好文学的青年读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一分册介绍的是十九世纪前半叶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和他的主要代表作品: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格拉得》和《彼得堡故事》也作了介绍。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典诗词精品丛书·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元曲精品诗词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又一座丰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曲”。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充分肯定了元散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 记录:当代家庭原生态

    记录:当代家庭原生态

    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讲述当代家庭的爱情、亲情、友情。深入挖掘人性的内涵,反映生命的壮美、人情的冷暖、人性的本真,展示人间的真情、真爱,颂扬真善美。这里既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演绎,也有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既有家庭创业经历、也有人与疾病、厄运做斗争的故事;既有社会生活中具有警示作用的案例,也有教子育女的成功典范。这些家庭故事中,有反映人间真情的悲欢离合,那些属于人类的真爱真情,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热门推荐
  • 皇上,太子又跑了

    皇上,太子又跑了

    慕容涵,现代富豪家的大小姐,二货一枚,色女一个,因开车时一直盯着帅哥没看路直接被一辆大卡车撞了。慕容涵,东陵国太子,因失足落河而亡。传闻,他虽是男子,却长着一张比女子还美艳的脸。传闻,他不知羞耻,勾引自己的皇叔——也就是当今东陵皇上,慕容渊。传闻,他虽为太子,却胸无点墨,草包一个。传闻…传闻…这些传闻都被她打破了。看现代色女如何玩转古代!(简介很三俗,内容很二逼,大家见谅!)
  • 欢迎来到四十二号仓库

    欢迎来到四十二号仓库

    从超级英雄组织早早被退役的时空,加入了名为TXD的国际组织,并被分配到号称新人墓地的四十二号仓库。这里是收集存放超自然物品的地方,生活在一个各种神话传说都是现实的疯狂世界之中,还要做业内最危险的外勤工作,时空表示自己压力很大。神奇的超自然物品?实力莫名强大的仓库管理员?背景雄厚的搭档?好像没有哪里不对的……等等!为毛一个纯汉子的另一面会是个妹子啊!怎么看这画风都有问题吧?!
  • 重生成偏执大佬的掌中娇

    重生成偏执大佬的掌中娇

    【1V1双洁】甜宠,虐渣 就算你满身污秽如刺猬,仍有我伸手拥抱无忌讳——乔烟“烟儿,你是我的,你只能是我的”——陆承野上辈子在订婚宴上亲眼目睹自己所谓的闺蜜和未婚夫在一起,而自己却成了他们的车下魂。而那个她从未有过接触的人却在她的坟前痛不欲生,她只知道他是权势滔天的陆家掌权人,却不知道他对自己的情谊从何而来。一朝重生,她手撕白莲花脚踩渣男,浴火重生,成为渣男白莲花望而不及的人。而那个前世从没出现过的男人居然频繁出现在她面前。“烟烟,有人欺负我,好痛”陆承野拉着乔烟的小手眼泪汪汪的告状。乔烟看着眼前告状的男人不禁陷入了自我怀疑:这还是那个传说中凶狠的男人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似乎成为了公主殿下

    似乎成为了公主殿下

    在《贵安,公主殿下》中,女主索尼娅公主克服重重困难,从原来的不受人待见到现在的人人都喜欢,最终和王子殿下幸福生活在一起。而女二洛希尔公主却从受人宠爱跌落到被唾弃,并在她的生日宴当天被处死。主角在重温小说的途中睡着,一觉起来穿越进了这个世界观,为了不被处死而从0奋斗着。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happyend!
  • 帝女本倾城

    帝女本倾城

    她本是一国公主,母妃惨死后宫争斗之中,奈何也不受父皇宠爱,在深宫之中备受欺辱。为保护皇弟,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她决定与这深宫一斗到底。这宫中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染缸,进去的人,谁也别想干干净净的出去。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某男依旧像小时候一样抚摸着夜萱兮的头,带些些许宠溺道:“你是我捧着手心的女孩,我又怎么忍心怪你呢。” 某男凄凉一笑道:“你是我最爱的人,皓楠不忍心看着你左右为难,若是你做不了选择,那我便帮你选吧。” 某男看着两人的背影,喃喃道:“放你们走可以,但是你的身上得先留下本皇子的印记。” 某男邪魅一笑,道:“本皇子说过,我们不是敌人,本皇子此次前来可是与你谈合作的。” 深宫漫漫,到底谁才是那个与她携手一生的良人。 本文微虐微甜。女强宫斗文。
  • 漫威里的圣霆雷伊

    漫威里的圣霆雷伊

    凯恩穿越到了漫威世界,绑定系统,拥有圣霆雷伊模块,浪在漫威世界。(可能,也许,大概,主角不只有圣霆雷伊模块吧。)索尔:“我愿意尊他为雷神。”斯塔克:“我感觉世界已经不需要我了。”娜塔莎:“他是个让人着迷的男人。”尼克福瑞:“这是个正义的混蛋,法克!”紫薯精泪流满面道:“我干得最后悔的事就是来到地球。”后期会去往超神宇宙。
  • 神医第一求别懒

    神医第一求别懒

    她懒散,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她医毒双绝和同样双绝的师哥,管理着老字号中医馆,可是她偷懒打滑头什么事都丢给师哥,时不时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常常气的师哥无可奈何。原本以为潇潇洒洒,悠哉游哉过着滋润的小日子,却不想……点个外买,睡个懒散的觉……咚的一下,她穿越了!家穷四壁,上有男儿大叔,下有瞎眼儿子……都要她养!!!你问为什么要她养?容千君只想叫娘,这里的竟然是女尊男卑的国家,女人就应该养家糊口,不然被笑话,她容千君会怕?不过看着那老的老残的残瞎的瞎……她还是扛起重任了!懒什么的先放放。“只是……这位鹅的菜…少年,我真的不是流氓啊!我是很正经,对你一见钟情的那种啊!”
  • 大脑异常

    大脑异常

    “医生,我有病!我精神有问题!”“不,你只是压力太大了,放松心情,还有……少看点科幻小说。”“好吧,我没病……”我没病,但是为什么我会产生“我有一支星际舰队”的错觉???抬头仰望,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星辰大海中,董清晨遥指前方:“深空舰队,出击!”PS:前期世界背景铺垫很多,属于慢热型,后期发力,望知晓
  • 烈火妖狐

    烈火妖狐

    他是军中翘楚,他是雇佣兵的噩梦。一次行动中,因为擅自行动被迫驱逐出国,但是身上所背负的使命却铭记于心。本文有多部,第一部叫做天堂山之战,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