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8000000006

第6章 给人留面子自己才会有面子

许多人可以吃暗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吃不下“面子”亏。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你要是不顾别人的面子行事,总有一天会大吃苦头。因此,有时候就要宁可自己损失些颜面,也尽量不让别人下不来台。当你以原有的做人方法走得不那么顺畅时,从“面子”问题上找原因,也许就会走出一条新路来。

1.给别人面子也会给自己留面子

一般来说,人们都很不情愿接受别人指手画脚的命令,因为这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让他们觉得自己没面子,以致事情走向你所希望的反面。而若是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将他的思路引导到你的思路上来,让他站到你所搭建的舞台上,往往会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著名的牧师约翰·古德诺在他的著作《如何把人变成黄金》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多年来,作为消遣,我常常在离家不远的公园散步、骑马。我很喜欢橡树,所以每当我看见小橡树和灌木被不小心引起的火烧死,就非常痛心。这些火不是粗心的吸烟者引起,它们大多是那些到公园里体验土著人生活的游人引起,他们在树下烹饪而烧着了树。火势有时候很猛,需要消防队才能扑灭。

在公园边上有一个布告牌警告说:凡引起火灾的人会受到罚款甚至拘禁。

但是,这个布告竖在一个人们很难看到的地方,儿童更是不能看到它。有一位骑马的警察负责保护公园,但他很不尽职,火仍然常常蔓延。

有一次,我跑到一个警察那里,告诉他有一处着火了,而且蔓延得很快,我要求他通知消防队。他却冷淡地回答说,那不是他的事,因为不在他的管辖区域内。我急了,所以从那以后,当我骑马出去的时候,我担任自己委任的“单人委员会”的委员,保护公共场所。当我看见树下着火,我非常不高兴。最初,我警告那些小孩子,引火可能被拘禁,我用权威的口气,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拒绝,我就恫吓他们,要将他们送去警察局——我在发泄我的反感。

结果呢?儿童们当面服从了,满怀反感地服从了。当我消失在山后边时,他们又会重新点火。让火烧得更旺——希望把全部树木烧光。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我慢慢教会自己多掌握一点人际关系的知识,用一点手段,一点从对方立场看事情的方法。

于是我不再下命令,我骑马到火堆前,开始这样说:

“孩子们,很高兴吧?你们在做什么晚餐……当我是一个小孩子时,我也喜欢生火玩,到现在还喜欢。但你们知道在这个公园里,火是很危险的。我知道你们没有恶意,但别的孩子们就不同了,他们看见你们生火,他们也会生一大堆火,回家的时候也不扑灭,让火在干叶中蔓延,伤害了树木。如果我们再不小心,我们这儿就没有树了。因为生火,你们可能被拘下狱,我当然不愿意干涉你们的快乐,我喜欢看你们玩耍。请你们将树叶耙得离火远些,好不好?在你们离开以前,请你们小心用土将火盖起来,好不好?下次你们再玩时,请你们在那边沙堆上生火,好不好?那里不会有危险……多谢,孩子们,祝你们快乐!”

这种说法产生的效果有多大!

它让儿童们乐意合作,没有怨恨,没有反感。他们没有被强制服从命令,他们觉得好,我也觉得好。因为我考虑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要的是生火玩,而我达到了我的目的——不发生火灾,不毁坏树木。

明天,也许你会劝说别人做些什么事情。在你开口之前,先停下来问自己:“我如何使他心甘情愿地做这件事呢?”这个问题,也许可以使我们不至于冒失地、毫无结果地去跟别人谈论我们的愿望。

如果我们托人办事——借别人出面出力去做成我们筹划的事——这种策略肯定是应该首先考虑的:以对方的眼光和情感作为切入角度,通过给人面子的方式,引导他“变成”自己,这样,他自然会乐意爽快地“替”你把事情办好。

2.用面子引导别人的思路

做事要想有一个好的结果,面子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比如你可以顺着别人的思路来,以之作为促成思路逐步接近的前提。

罗斯福做纽约州长的时候,完成了一项项特殊事业。他与其他政治首脑们感情并不好,但他却能推行他们最不喜欢的改革。

他是如何做的呢?

当有重要位置需要补缺的时候,罗斯福请政治首脑们推荐。

“最初,”罗斯福说,他们会推荐一个能力很差的人选,一个需要‘照顾’的那种人。我就告诉他们,任命这样一个人,我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因为公众不会同意。

然后,他们向我提出另一个工作不主动的候选人,是来混差事的那种人。这个人工作没有失误,但也不会有什么很好的政绩,我就告诉他们,这个人也不能满足公众的期望,我请他们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更适合这个位置的人。

他们的第三个提议是一个差不多够格的人,但也不十分合适。

“于是我感谢他们,请他们再试一次。他们这时就提出了我自己选中的那个人。我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然后我说就任命这个人吧。我让他们得到了推荐人选的功劳……我请他们帮我做这些事,为的是使他们愉快,现在轮到他们使我愉快了。”

他们真的这样做了。

他们赞成各种改革,如公民服役案、免税案等,这使罗斯福工作很愉快。

当罗斯福任命重要人员时,他使首脑们真正地感觉到了,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候选人,那个任命是他们最早提出的,这让他们感觉到了莫大的面子。

再看看艾登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艾登·博格基尼是美国著名的音乐经纪人之一。他曾做过许多世界著名演唱家的经纪人,并且十分成功。

众所周知,明星是最难相处的,由于舆论和社会的吹捧,他们的身价十分高,这从客观上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孤高、不可一世的气质。他们那种不合作的态度时常令一些音乐经纪人十分头痛。

卡尼斯·基尔勃格是美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明星,他那浑厚、激昂的声音赢得了众人的青睐。而就是这种青睐,使他养成了一种坏脾气。但是,艾登·博格基尼却成功地做了他的音乐经纪人达5年之久。说到其中的奥妙,艾登·博格基尼谈了一件令他难忘的事:

一次演出的头天晚上,卡尼斯·基尔勃格在与朋友的聚会上不小心吃了一点辣椒。结果可想而知。万幸的是及时采取了措施,还没有什么大的妨碍。

但是当天下午4点,卡尼斯·基尔勃格打电话给艾登·博格基尼,说他的嗓子又痛了起来,无法演出。

这下急坏了博格基尼,他立刻赶到了基尔勃格的住所,询问他的情况。他十分明智,没有提当天晚上的事,只是叮嘱他好好休息。

下午6点,博格基尼又来询问了一次,基尔勃格看起来仍十分难受,博格基尼只好压住焦急的情绪,安慰了他几句。

晚上7点,仍不见好转,博格基尼对基尔勃格说:“既然你仍不能进入状态,那就只好取消这次演出了,虽然这会使你少收入几千美元,但这比起你的荣誉来,算不了什么。”就在博格基尼驱车前往纽约歌剧院,打算取消这次演出时,基尔勃格终于打电话来了,并表示愿意参加今天晚上的演出,因为,他觉得如果不这样做,就对不起博格基尼,是博格基尼的慰藉使他恢复了状态。

在这两个故事中,罗斯福和博格基尼都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而是顺着对方的意图,晓以利害,这样就使他们自觉地回到罗斯福和博格基尼的“圈套”里来了。所以说,这其实是一种高明的策划手段,既达到目的,又不露痕迹。

威尔森是专门为一家设计花样的画室推销草图的推销员,对象是服装设计师和纺织品制造商。一连3个月,他每周都去拜访纽约一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他从来不会拒绝我,每次接见我都很热情,”他说,“但是他也从来不买我推销的那些图纸:他总是很有礼貌地跟我谈话,还很仔细地看我带去的东西。可到了最后总是那句话:‘威尔森,我看我们是做不成这笔生意的。’”

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威尔森总结了经验:他太遵循那老一套的推销方法了,一见面就拿出自己的图纸,滔滔不绝地讲它的构思、创意,新奇在何处,该用到什么地方,客户都听得烦了,是出于礼貌才让他说完的。威尔森认识到这种方法已太落后,需要改进。于是他下定决心,每周都抽出一个晚上去看处世方面的书,思考为人处世的哲学,以求从中找到一个更有效的推销方法。

过了不久,他想出了对付那位服装设计师的方法。他了解到那位服装设计师比较自负,别人设计的东西他大多看不上眼,于是就抓起几张尚未完成的设计草图来到他的办公室。“鲍勃先生,如果你愿意的话,能否帮我一个小忙?”他对服装设计师说,“这里有几张我们尚未完成的草图,能否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如何完成它们,才能对你有用处呢?”那位设计师仔细地看了看图纸,发现设计人的初衷很有创意,就说:“威尔森,你把这些图纸留在这里让我看看吧。”

几天过去了,威尔森再次来到办公室,服装设计师对这几张图纸提出了一些建议。威尔森用笔记下来,然后回去按照他的意思很快就把草图完成了。结果是服装设计师大为满意,全部接受了。

从那之后,威尔森总是去问买主的意见,然后根据买主的意见制图纸。那位买主订购了许多图纸,因为这相当于他自己设计的。威尔森从中赚了不少的佣金。“我现在才明白,那么多天过去了,为什么我和他不能做成买卖,”威尔森若有所思地说,“我在以前总是催促他快来买,还告诉他这是他应该买的,买了对他很有用,而他却不以为然,认为这里不合适,那里不新颖。而现在我按他的意思去做,他觉得是他自己创造的。这就满足了他内心中那种渴望——自己的优越感、表现欲,他不能拒绝‘他自己的’东西吧?这就变成了他要而不是我推销,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没有人喜欢觉得他是被强迫购买或遵守命令行事。买主会说:“我们宁愿觉得是出于自愿去购买这些东西,或者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我们很高兴有人来探询我们的愿望和我们需要的东西,以及我们的想法。”

对于推销员来说,应该把顾客推到台前,而自己则隐身幕后。因为如果把产品和顾客自身的风光感受联系在一起,他们就乐于接受了,这种手段无疑会大大提高业绩。这就是“面子”的功效。

同样的道理,做人也应如此,顺着别人的思路来,往往能在交往中无阻无碍,办事时顺顺利利。这时候,即使你不要它也会主动地往你脸上贴。

3.不要总是抢占表现的机会

有时候事情到了一定的关口,必须有人出面“迎风而立”,这时候聪明的主事者往往会耍出手段,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充大头、撑台面、冒风险,而他自己却毫发无伤地捞好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明的“要面子”的手段。

三国枭雄曹操在发迹称霸的过程中也玩了几手漂亮的幕后策划戏。他在群雄并起、危险四伏中,把别人捧上前台,自己在幕后操纵,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曹操刺董卓失败,马上逃离洛阳,回去整合兵马,会同袁术、袁绍、孔融、马腾、孙坚等17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在这些力量中,曹操拥有较强的实力,且作为发起人,理应以他为盟主,但他却主动谦让,把盟主位置让给袁绍。并说什么:“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其实他正是看穿了袁绍的虚荣和较弱的缺点,既让他做出头鸟,又可以使自己把握实权。果然袁绍心中大喜,心甘情愿地当了冤大头,结果在群雄逐鹿中四面受敌,力量慢慢削弱,最后终于被曹操吃掉了。

曹操这套阴谋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借力克力、借势灭势;二是可以暗中操纵,浑水摸鱼,得渔翁之利。通过这次与17路诸侯的合作,曹操几乎全部摸清了他们的底细,而对方则不知他的深浅。等到公孙瓒、孙坚等人看出他的野心时为时已晚。更何况此时曹操又玩了一手更高明的手段。

曹操杀入洛阳、消灭董卓力量后,便把汉献帝挟持到自己的地盘许昌“供”起来。这一招更高明,他把汉献帝当成皮影,而自己则是耍皮影的。由于汉献帝的名头,诸侯都不敢对曹操轻举妄动,而曹操更是拉大旗作虎皮,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为大丞相,实则以天子名义对诸侯们指手画脚。曹操的这一招,可谓把幕后操纵演绎到了极致。曹操后来的不断壮大,四方贤士猛将皆来投靠,不能不说与此有很大关系。

隋朝末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后不久,便选中关中作为长远发展的基地。因此,他就借“前往长安,拥立代王”为名,率军西行。

李渊西行入关,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主要有3个。第一,长安的代王并不相信李渊会真心“尊隋”,于是派精兵予以坚决的阻击。第二,当时势力最大的瓦岗军半路杀出,纠缠不清。第三,瓦岗军还用一支主力部队袭奔晋阳重镇,威胁着李渊的后方根据地。

这三大危险中,隋军的阻击虽已成为现实,但军队数量有限,且根据种种迹象判断,隋廷没有继续派遣大量迎击部队的征兆。但后两个危险却是不可掉以轻心的,瓦岗军的人数在李渊的10倍以上,第二个或者第三个危险中,任何一个危险的进一步演化,都将使李渊进军关中的行动夭折,甚至有可能由此一蹶不振,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

李渊急忙写信给瓦岗军首领李密详细通报了自己的起兵情况,并表示希望与瓦岗军友好相处的强烈愿望。

不久,使臣带着李密的回信又来到了唐营。李渊看了回信后,口里说了声“狂妄之极”,心里却踏实多了。

原来,李密自恃兵强,欲为各路反隋大军的盟主,大有称孤道寡的野心。他在信中实际上是在劝说李渊应同意并听从他的领导,并要求他速作表态。

李密拥有洛口要隘,附近的仓廪中粮帛丰盈,控制着河南大部。向东可以阻击或奔袭在江苏的隋炀帝,向西则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取已被李渊视为发家基地的关中。因此,李渊虽知李密过于狂妄,但人家有狂妄的资本。

为了解除西进途中的后两个危险,同时化敌为友,借李密的大军把隋炀帝企图夺回长安的精兵主力截杀在河南境内,李渊对次子李世民说:“李密妄自尊大,绝非一纸书信便能招来为我效力的。我现在急于夺取关中,也不能立即与他断交,增加一个劲敌。”于是,李渊回信道:“当今能称皇为帝的只能是你李密,而我则年纪大了,无此愿望,只求到时能再封为唐公便心满意足了,希望你能早登大位。因为附近尚须平定,所以暂时无法脱身前来会盟。”

李世民看了信说:“此书一去,李密必专意图隋,我无东顾之忧了。”果然,李密得书之后,十分高兴,对将佐们说:“唐公见推,天下足定矣!”

李渊投李密之好,把他当成台面人物,使得他不再对自己防范,不仅避免了李密争夺关中的危险,而且还为西进牵制住了洛阳城中可能增援长安的隋军,从而达到了“乘虚入关”的目的。李密中了李渊之计,十分信任李渊,常给李渊通信息,更无攻伐行为,专力与隋朝主力决斗。之后几年中,李密消灭了隋王朝最精锐的主力部队,而自己也被打得只剩2万人马。而李渊则利用有利时机发展成为最有实力的人,不费吹灰之力便收降了李密余部。

李渊的手段虽不如曹操精细,但也深得其精髓。他利用李密的弱点,吹捧一番,便把李密送上了热闹却危险的舞台,而自己则不露行迹,等到前台的戏一结束,他便出来收拾摊子,凭空落下大大的好处。李密的失误,在于他把指挥棒轻易地交给了李渊,自己粉墨登场做起了悲剧角色的演员——“出头鸟”。

无论是曹操对于袁绍、汉献帝,还是李渊对于李密,用的都是让对方当“出头鸟”,而自己在幕后掌权策划的手段。这种看似“风光”、“有面子”的“出头鸟”,处于风口浪尖上得到的不外是明枪暗箭、嫉恨攻击,成为众矢之的。而幕后的操纵者不但安全无恙,而且坐收渔利,成为最大的也是最后的赢家。这也正是从结果与从过程中要面子的不同结局。

4.尽量争取共同赢面子的结果

在与别人合作中,主动让对方站在前台、自己隐身幕后的时候,也别忘了“双赢”,即在自己得利的同时,也让对方心满意足。这既是强者操纵局面要面子的手段,也是弱者取得利益最大化保面子的策略。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年幼时,父母从英国来到美国定居,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读书学习的机会,他13岁就当学徒工了。

卡内基10岁时,无意中得到一只母兔子。不久,母兔子生下一窝小兔。由于家境贫寒,卡内基买不起饲料喂养这窝小兔子。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请邻居小朋友来参观他的兔子,这些小朋友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些可爱的小东西。于是,卡内基趁机宣布,只要他们肯拿饲料来喂养小兔子,他将用小朋友的名字为这些小兔子命名。小朋友出于对小动物的喜爱,都愿意提供饲料,使这窝兔子成长得很好。这件事给了卡内基一个有益的启示:人们对自己的名字非常在意,都有显示自己的欲望,因为这代表着自己的“面子”。

卡内基长大成人后,通过自身努力,由小职员干起,步步发展,成为一家钢铁公司的老板。有一次他为了竞标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卧车合约,与竞争对手布尔门铁路公司铆上劲了。双方为了得标,不断削价竞争,已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

有一天,卡内基到太平洋铁路公司商谈投标的事,在一家旅馆门口遇到了布尔门先生,“仇人”相见,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分外眼红”,但卡内基却主动上前向布尔门打招呼,并说:“我们两家公司这样做,不是在互挖墙脚吗?”

接着,卡内基向布尔门说,恶性竞争对谁都没好处,并提出彼此尽释前嫌、携手合作的建议。布尔门见卡内基一番诚意,觉得有道理,但他却仍然不痛痛快快地表示要与卡内基合作。

卡内基反复询问布尔门不肯合作的原因,布尔门沉默了半天,说:“如果我们合作的话,新公司的名称叫什么?”

卡内基一下明白了布尔门的意图。他想起自己少年时养兔子的事。

于是,卡内基果断地回答:“当然用‘布尔门卧车公司’啦!”卡内基的回答使布尔门有点不敢相信,卡内基又重复了一遍,布尔门才确信无疑。这样,两人很快就达成了合作协议,取得了太平洋铁路卧车的生意合约,布尔门和卡内基在这笔业务中,都大赚了一笔。

另有一次,卡内基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建起一家钢铁厂,是专门生产铁轨的。当时,美国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是铁轨的大买主,该公司的董事长名叫汤姆生。卡内基为了稳住这个大买主,同样采取“成人之名法”,把这家新建的钢铁厂取名为“汤姆生钢铁厂”。果然,这位董事长非常高兴,卡内基也顺利地取得了他稳定、持续的大订单,他的事业从此发展起来了,并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

在这里,卡内基利用别人重视名字爱风光的心理,适时地把对方推上前台,而自己甘心隐于幕后,从而借他人之名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大家都从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皆大欢喜。精明的卡内基明白,名字虽然是你的,但东西是属于我的。他不计较这种表面的东西,也就得到了最实在的利益。

5.死要面子活受罪

责怪别人,逼迫别人认错,或者损害别人的脸面,这些都是在做人处世中要不得的。而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也是做人所必不可少的。所谓“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自己犯了错误,应勇于承认,而且越快越好。因为这是一种保住脸面的策略。一味地硬撑着,只会死要面子活受罪,到头来后悔不迭。

有一位退休的机械工程师,他对事情是否做到精确无误的程度的关心,甚于关心自己的事业是否成功。他认为一个被他人揪出错误的人就活像个笨蛋一样,无论错误是因为不准确的测量也好,观测的角度不对也好,是错误的结论还是无效的评估,这些对他来讲都一样。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不可以在别人面前丢脸。”事实上,只要是人皆会出错,这位工程师也不例外,为了保全面子,即使他心里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也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装出一副自己没有错的样子。更为可笑的是,他对不知道的事情也会装出一副很懂的样子,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当然很受不了他这一点,为此,这位工程师失去了很多人的喜爱和尊敬。

当然,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对的。当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时,我们会感到特别高兴。当老师对学生说你答对了的时候,学生会觉得骄傲和快乐。相反地,如果老师说“你答错了!你没有通过考试”,那么学生就会因此害怕自己又答错,反而会答错得更多。但大多数人都应该知道,在人们所做的事情中,很少有人能说哪些事情是百分之百正确或百分之百错误的。然而,不管是在学校也好,公司也好,还是从事政治活动或是在运动场上,我们所有的社会系统都只能容忍我们做出正确的事情。结果很多人都在充满防御的心理下长大,而且学会掩饰自己的错误。还有一种人,他们在被揪出错误之后,因为害怕再犯错,干脆就什么事情也不做。他们会变得既紧张又有抵触的心理。

当然,如果采取相反的态度,即对任何事情,都认定我对你错,这也是不明智的。一句俗话讲得好:“或许你会因此而赢得某场战役,可是你最后可能会输掉整场战争。”有些人不仅坚持认定自己无时无刻都对,而且他们在辩赢了之后,还会对别人幸灾乐祸,自我吹嘘一番。这种人是令人无法忍受的,而且像前面所说的那位工程师一样,他的为人和装出什么都懂的样子,只会让别人讨厌而已。

对这些人我们要奉劝:与其装出一副自己什么都对、洋洋得意的样子,倒不如做错事情的时候勇敢承认比较明智一些。如果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人在你做错事情的时候贬抑你,你内心应清醒地明白这个人的心理大概是有些问题。同样的道理,对于那些斩钉截铁地说自己对,并常常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人,人们也会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的。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人的婚姻处于摇摇欲坠的状况。推究原因,总不外乎是先生和太太各持己见,都坚持自己是对的缘故。如果他们能证明对方不对的话,往往会得理不饶人。这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增进夫妻间彼此的爱和关怀,相反却会使彼此之间充满了竞争和抵御的气氛,最终导致感情破裂以致离异。

要解决这些危机,关键之处在于:我们必须了解每个人都会出错的道理。当你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为了装出一副对的样子而掩饰自己的过错。事实上,意识到自己所犯的过错,常常会对自己有所助益。这种举动不仅能使你从错误中学到教训,而且别人也会觉得你很会做人,从而会更信赖你。

“我很抱歉!”“我疏忽了!”“我错了!”诚实地承认自己的过错,不仅不会使你看来像个笨蛋一样,反而还会得到别人的信赖和尊重,否认或掩饰自己犯下的过错,会妨碍自己人格的成长。

不懂还要装懂是不明智的。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学到教训。

犯错能使自己获得成长的机会,它不是愚笨或无能的象征,装出一副自己什么都对、什么都懂的样子,通常会让自己失去友谊和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掩饰错误、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不仅会显露出自己的无知,而且还可能使自己失去学习的机会。

6.不要在人前揭他人的短

人不可能不犯错,也不可能一直祥光罩身。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太光彩的过去,或者有身体或性格上的缺陷,而这些就构成了一个人的短处。每个人的短处都是不愿意让人知道的。所以,与人相处时,即便是为了对方或为了大局而必须指出对方的缺点错误时,也要讲究正确的方法策略,否则不仅达不到本来的目的,还可能会惹下麻烦。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亲戚朋友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儿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他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还在那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便下令把他杀了。

这位穷朋友犯了“揭短”的致命错误,尤其揭短的对象是已贵为天子又极要面子的朱元璋,他的人头落地也就不奇怪了。这个故事虽是个戏说,但讲的道理没错,那就是无论对象是谁,口无遮拦都是要不得的。即便当时没危险,但是你给对方心里结下疙瘩,终究没什么好处。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在做人处世中尽量不揭人之短呢?下面这几条意见也许会对你有所助益:

第一,必须通晓对方,做到既了解对方的长处,也了解对方的不足。这样才能在交际中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讳,如果你对交际对象的优缺点一无所知,那么交际起来,难免踏进“雷区”,触犯对方的隐私。

第二,要善于择善弃恶。在做人处世中要多夸别人的长处,尽量回避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好汉愿提当年勇”,又有谁愿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页呢?特别是有人拿这些不光彩的问题来做文章,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无论谁都是不能忍受的。

第三,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要顾及场合,别伤对方的面子,尤其注意不要在对方下属或家属面前批评对方。

第四,巧给对方留面子。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这时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而在现实待人处世中,我们周围许多人说话往往太直接,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此外,许多情况下,在做人处世中经常有人是“常有理不见得会说话”,自己在理却总是说不到点子上,所以,要想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儿上,除了不揭人短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避人所忌”,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应该特别注意:

第一,忌涉及别人的隐私。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愿公开的秘密。尊重别人的隐私,是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所以,当你与别人交谈时,切勿鲁莽地随意提及别人的隐私,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你遵循了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便会乐意跟你交谈和交往。反之,假如你不顾别人保留隐私的心理需要,盲目触及“雷区”,不仅会影响彼此之间谈话的效果,而且别人还会对你产生不良印象,进而损害人际关系。比如,别人的恋爱、婚姻正遭遇某种挫折,而且又不愿向旁人透露时,你若在交谈中一味地刨根问底,肯定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第二,忌提及别人的伤感事。与别人谈话,要留意别人的情绪,话题不要随意触及对方的“情感禁区”。比如,当你的交谈对象正遇到某种打击,情绪沮丧低落时,你与之交谈,对方又不愿主动提及伤感的事,就最好躲避这类话题,以免使对方再度陷入“情感沼泽”,进而影响彼此间的继续交往和友谊。

第三,忌提及别人的尴尬事。当别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时,你若与之交谈,最好不要主动引出这一有可能令对方尴尬的话题。比如,别人正遇上升学考试不及格抑或提拔升迁没能如愿或某项奋斗目标未获预期的成功等等,你若不顾别人的主观意愿而主动问及此事,那么,你的交谈对象就会因此而陷入尴尬,进而对你的谈话产生排斥心理。

与人说话如同走路,必须注意不能踩进“陷阱”。不然,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引起争端纠纷,自己的脸上也不会增光添彩。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首先记住这一条:不揭人之短,给对方面子。必须学会设身处地想一下,别由着自己的性子和习惯,学会换一种面孔做人。这样才能和和气气,皆大欢喜。

7.不要强迫别人认错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有死人不会犯错误。可见只要活着,说话、办事就难免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人的心理本能是不愿意承认错误的,因为这毕竟是件不愉快的事情,会伤面子,脸上挂不住,况且还有可能要去承担某种因此带来的责任。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许多时候,逼别人认错是种不会做人的做法,因为这样做无疑要伤了别人的面子,对于自己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既然乐意认错的人如此之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少和别人争辩,因为争辩的目的常常是想显出别人是错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做法,是把一种面临争辩的事情暂且搁下。你不要小看这拖延的措施,它可以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功效,那就是让别人有机会去反省自己的错误。大多数人在感觉事情未能解决时,总要自己花点时间来想一想,如果错误确属自己,那么下一次就要有所纠正,即使他口头没有承认错误。我们不一定要听见别人念念有词地说:“我错了,我错了。”

有一位英国商人是某大公司经理,这家公司下面有很多代理商,他们常常写信向他投诉种种有关代理商与代理商之间的待遇不公平的事,要求公司方面解释。他的应付方法是把信塞进一个写着“待办”字样的文件柜去。他说:“应该立刻予以答复,但我想起,如果答复就等于和他争辩,争辩的结果不外是对人说‘你错了’,这样不如索性暂时不理。”

事情的最后结果如何?他笑答:“我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待办’的信拿出来看看,又放回文件柜去,其中大部分的信在我第二次拿来看时,信里所谈的问题都已成为过去或已无须答辩了。”

有一位社交专家说:应酬的最高效果,是你绝不使用任何强制手段而使对方照着你的意思去做。对方完全出于自愿,比你要对方怎么怎么的效果要好得多。

自然,那些专门要别人“怎么怎么”的人会提出抗议说:“我不是有意向别人唠叨,而是对方实在是个蠢材,如果不清楚讲明要怎么怎么,对方就不能领悟。”

请注意,这正是你做人的弱点,而不是长处,应该马上改变你的这种风格。

查尔斯·史考勃有一次经过他的钢铁厂。当时是中午休息时间,他看到几个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的头上,正好有一块大招牌,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严禁吸烟”。如果史考勃指着那块牌子对他们说:“难道你们都是文盲吗?”那样显然只会招致工人对他的逆反和憎恶。

史考勃没有那么做,相反,他朝那些人走去,友好地递给他们几根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抽掉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了。”吸烟的人这时才知道自己违犯了规定,于是,便一个个把烟头掐灭;同时对史考勃产生了好感和尊敬之情。因为史考勃没有简单地斥责他们,而是使用了充满人情味的、使别人乐于接受的方式。这样的人,谁不乐于和他共事呢?

你逼迫别人认了错,可能会得到一时之快,殊不知,这种违背其内心意愿的做法不仅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使事情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会在他心中积下怨恨。如果这种事发生多了,你应该明白怨恨会转化成什么。

8.责怪是捅破别人“面子”的尖刺

逼别人认错是愚蠢的,责怪别人更是下策。因为错误已经犯下了,责怪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人产生抵触情绪,并拼命辩解自己的错误是正确的。同时,责怪也是危险的,因为它直接地伤害了一个人的自尊,严重地挫伤了他的面子。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一项实验发现:在训练动物时,奖赏要比惩罚更能使动物熟练新的动作技巧并能记住它所学的。在以后的研究中,他把人作为研究对象,他发现奖赏能让人少犯错误,而指责和惩罚只能招致怨恨和不和。

戴尔·卡耐基从斯金纳那里学到了这个道理,他请教了辛辛那提监狱的监狱长,那位监狱长告诉他说:“在我们这里,几乎没有一个人认为他是犯人,他们总是认为他们是正常的没有犯罪的人,就像你我一样。你跟他们谈话,他们会告诉你为什么他们的手会不得不拿起枪去杀人,为什么他的手在保险柜的密码锁面前会那样的灵敏。他们的说法很合理,你会认为他的逻辑成立,可你却知道一点,他们犯了罪,他们是坏人。”

戴尔·卡耐基听了这番话以后,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人在犯了错误以后会责备自己,他总是找各种理由加以辩解,那辩解的言辞能把自己说服。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他会情不自禁地辩解,辩解不成功时,就会带着怨气和怒火对待别人了。

“西奥多·罗斯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卡耐基说,当1908年西奥多辞去总统职务时,他表示要支持塔夫脱竞选总统,可是后来他却指责塔夫脱是保守主义者,并表示要参加竞选。

在竞选中,由于西奥多·罗斯福的参加,塔夫脱只赢得了两个州的选票。

塔夫脱在竞选中失败了,可他并没有接受西奥多·罗斯福的指责,反而为自己辩解。

“最后塔夫脱含着眼泪说:‘我看不出来,我应该做的和我能够做的有什么区别。’”

“在别人有错误的时候,”卡耐基说,“责怪他没有什么用,只是徒然招致怨恨而已。我在30年前就懂得了责怪人是一种愚蠢的举动。克服我自己的局限性就已经够麻烦的了,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上帝没有恰当地把天资分配均匀而烦恼,可有的人就是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人犯了不管多大的错,100次中有99次他都不愿意责怪自己。所以面对别人的错误,你可以恼怒,也可以不愉快,但你应该想想,这对你的处理问题有什么帮助?你不妨平心静气地帮他分析,帮他解决,并给他以勇气和信心,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你完全可以帮助他。”

他还以此举了个例子:

约翰·史达尔是俄荷拉马州一家建筑公司的安全检查员,他的任务是督促工人们注意安全事项。

可是史达尔却发现不少人违反规定,在施工时不戴安全帽。每次他遇到这类情况,他都会走近劝说一番,可是等他一转身,那些工人们又解下了安全帽。

这使史达尔非常恼火,他想找几个工人大骂他们一通,可是转念一想,责怪他们又有什么用?可能当面他们会勉强听从,可是事后他们还会恢复原样。

史达尔想了个办法。当他再发现工人违反规定不戴安全帽时,他就走过去问是不是安全帽戴着不合适,如果不合适,他会通知安全保卫部加以调换。

然后他用轻松的语调向工人们讲解了施工时戴安全帽的必要性,并且还建议工人不要摘下安全帽,那样可能会因一点点小的事故而造成头部的损伤。

史达尔没有说一句责备的话,可是这次工人们都听从了,因为他们觉得史达尔没有居高临下地说教而是在真心诚意地替他们着想,所以他们都再也不违反安全规定了。

或许相对于“面子问题”来说,外国人更注重的是实际问题的解决。当然,在中国,你即使有做事的心意,也要首先注意:不要随便去责怪别人,你内心的想法不要表现在脸上,学会以另一种让人能欣然接受的面孔示人。给别人留面子,也给事情的进展留下空间。

9.口下留情,以“礼”服人

生活中有人喜欢扯舌头,很让人讨厌。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令人愉快的事。不去提及他人弱点,才是待人应有的礼仪。

一般人即使在盛怒之下,通常也不会扩散愤怒的波纹,虽然也有人在激怒下拿起手边的玻璃杯往地上摔。但玻璃杯摔完了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丢,所以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自己损失几个杯子而已。可是,商场上或社会上的现象又如何呢?某些人盛怒时那真是相当可怕的事情。平日相当友善的同伴,虽不至于大吼:“杀掉那家伙!”但个人的立场和利害关系,至少也会演变成“封杀”的结果。有些人为了公司的前途,不得不牺牲别人。对于商场来说,“封杀”意味着调职、冷冻、开除等人事变动的宣告。如果你也是经商人士的话,“封杀”就是代表对方的拒绝往来或关系冻结。

这种商场上的“无情”是因为激烈的生存竞争和利益竞争。而在日常生活中,在人际关系处理上,盛怒和苛刻可以说有害无益。因为这种做法不仅是对积极性、进取心的打击,也是对人不留情面、种下仇恨种子的愚蠢之举。

《呻吟语》中说:“责人要含蓄。”意即在指责他人过失时,最好不要一次把心中想要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这是从政治生涯中总结出来的名训。《菜根谭》中也有“攻人之恶,毋太严”的教训。

此外,《呻吟语》还具体地指出:“指责他人之过,需要稍作保留。不要直接地攻讦,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譬喻,使对方自然地领悟,切忌露骨直言。”还接着说:“即使是父子关系,有时挨了父亲的骂,也会无法忍受而顶嘴,更何况是别人呢?”父子有血缘关系,无论如何不能割舍,但朋友或其他熟人关系就不是这样了,过激的言辞很可能会断送友谊。

龙在温驯的时候,人可以骑在它的背上,如果你揭它咽喉下直径一尺左右逆生的鳞,它必定会吃掉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攻击,如果以对方有错为借口盛气凌人地叱责对方,使对方感到无地自容,那么你就应当小心了,因为对方总有一天会报这一箭之仇的。因此,即使应该叱责对方时,也要为其留一点余地。

与人争辩时也一样,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也未必非将对方批驳得体无完肤才行。因为只要略想就可知道,这样做其实是很愚蠢的,不但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得不到对方的认可,而且终究有一天会自食恶果,受到对方的攻击。当我们和他人发生摩擦时,首先要了解他的想法,然后在顾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下,陈述自己的意见,给对方留有余地。这一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必须记住。

中国人在识人方面,一向有独到的眼光,尤其是那些正人君子。所谓“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即在这个世界上,与人亲密地交往时,需诚意待人,纵使交恶断绝往来,也不可口出恶言,说对方的不是。这是因为:第一,倘若说了绝交者的坏话,等于承认自己识人不清。第二,说坏话诽谤他人,对方终究会有所耳闻。他也会将自己的怨恨一股脑发泄。须知,道人之短者,除了于自己名声不利外,是捞不到任何好处的。

凡是自己强加于人的东西,人们自然会反加于自己。所以说:“讨厌人、戳人痛处、不留情面的人,好似仰天吐唾沫,唾沫到不了天,还会坠落于自己身上。好似逆风扬尘,尘不至于对方,还是撒回自身。”

礼就是敬重人的东西。天逸子说:“以礼敬于人,人们就服从你;以礼敬于神,神就保佑你;以礼敬于天,天就会相助你。”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

荀子认为对人的道理,不仅对贤能的人宜当有礼,而且对不肖的人也宜当有礼。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能独处、孤立,孤立就危险,不孤立就是有交往。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长幼之间、四海之内的朋友之间,都有交往,要交往就必须依靠礼来维持,礼既是一种规矩,又是一种态度。态度主要表现在脸上。换上一副面孔、一种好的态度,在面上有礼有度,人与人之间才会有情有面,一派祥和。

10.赞美是给别人最大的面子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人都期望得到赞美和肯定。对于被赞美者来说,他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句夸赞,而是从内心感到得到了尊重,脸上光彩,心中也愉快。尤其是人们在付出必要的劳动和热情后,都期待着一种回报的满足感。即使没“功劳”,就是“苦劳”也是希望得到承认的。

戴尔·卡耐基曾讲述过自己亲历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我在纽约的一个邮局里排队等候发一封挂号信;那位柜台后面的办事员显然对工作感到不耐烦,称重、撕邮票、找零钱、写收据,一日复一日重复着机械的工作。我对自己说:“我可以让那位办事员喜欢我。而要讨他喜欢,我显然必须说些关于他的好话。”称赞眼前的这位职员似乎并不让我感到困难,我马上找出可以称赞的话题了。

在他称我的信的重量时,我真诚地对他说:“我真希望能有你这样的好头发。”

他抬起头,吃惊地但马上脸上溢出微笑。“哦,它早已不像以前那么好啦!”他谦虚地回答。我告诉他,虽然它可能已没有原来的好,但仍然非常漂亮。他十分高兴,和我谈了一会儿,最后说道:“许多人都说我的头发好看。”

我敢保证这位先生出去吃午饭的时候,一定会满面春风,晚上回家的时候,一定会将此事告诉他的妻子,他会照着镜子对自己说:“这头发多么好看!”

有一次我在演讲的时候提起这件事,有人问我:“你想从那人身上得到什么?”

我想从那人身上得到什么?

假使我们真是这么自私,这么功利,从来都是吝啬于给别人带去一点快乐,一旦没有从他人身上得到好处,就不再对他人表示一点赞赏或表达一点真诚的感谢,如此我们的灵魂比野生的酸苹果大不了多少,我们的心灵会变得何等贫乏!

是的,我确实想从那个营业员身上得到一点东西。但那东西是无价的,而且我已经在真诚赞美的同时得到了。我得到了助人的快乐,这种感觉在多年之后,还闪烁在我记忆的天空。

与人相处有个极为重要的法则,这一法则就是:时时让别人感到重要。我们遵从这一法则,就不会惹来什么麻烦,还可以得到许多快乐和永恒的友谊。如果我们无视这项法则,就难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著名哲学家约翰·杜威说过:“人性中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还有哈佛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就是这种渴望使得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也正是这种渴望,产生了丰富的人类文化。

有史以来,世界上许多哲学家曾就这个问题作过深刻的思考。而他们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先怎样待别人。这一法则并不新颖,可以说和历史一样陈旧了。2500年前,所罗亚斯特在波斯用这个原则教导门徒;2000多年前,孔子也这么谆谆劝导他的门生;道教的始祖老子在函谷关也这么说过;公元前500年,佛陀已在神圣的恒河边用这一道理教诲众生;甚至印度教的经典也这么记载着。这甚至可以说是世上最重要的法则。

依据这一法则,我们有必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我们的处世准则和方法。学会换一种面孔做人,给人尊重,给人赞美。死要面子是一种顽固不化、自私浅薄的表现,而照顾别人的面子、自尊和内心感受则显示出一种君子风度。我们期望人与人之间表层的“面子关系”上升为一种人格和精神上的尊重,大家都懂得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荣誉。每一个人都脸面富有光彩,内心充满快乐。

同类推荐
  • 懂心理学的男人最优秀

    懂心理学的男人最优秀

    本书立意新颖,角度独特,是男人走向成功的必读法典,当你面对一些琐事烦躁不安时,当你的人际关系出现危机时,当你的感情遭受打击时,请打开这《懂心理学的男人最优秀》,它会让你摆脱烦恼,重新找到事业成功的突破口,从而走向你人生的辉煌。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母爱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母爱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能做到科学和精确,也不能预言将来要发生什么,它是一种用来思考的工具——思考为了取得未来的结果现在该做些什么。本书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着眼于社会的发展,立足学生的现状,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开始,进行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能力特征等方面的探索,进而了解社会,进行职业探索,明确人生的终极目的,明确阶段的目标,做出人生规划的决策,最后落脚于对成功人生最为关键的几个要素的管理上。未来规划应立足于当前,在青年时期,做好当前管理,让自己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 人生高起点——成功素质解析

    人生高起点——成功素质解析

    成功意味着许多美好的事物;成功意味着个人的欣欣向荣;成功意味着更好地享受生活;意味着获得赞美,赢得尊敬;成功意味着自由;更重要的是,成功意味着生命中更多的快乐与满足,意味着胜利,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 跨越心灵的7大障碍

    跨越心灵的7大障碍

    该书叙述了跨越心灵的7大障碍,包括勇于突破人性的弱点、善于清除消极的心理、适时摆脱沉重的压力、积极转化负面的情绪、巧妙扭转失败的形象等。
热门推荐
  • 仙途圣

    仙途圣

    妖和人有何区别呢?当妖修成人形后,是否可以称之为人呢?黑暗和光明有何区别,当阳光不在明媚时,当黑夜不在寂静时,黑暗和光明又有什么区别?
  • 上古世纪之改变世界

    上古世纪之改变世界

    两千年前古代文明时期,来自不同种族的十二位英雄,为探寻世界起源的秘密并寻找传说中的不死之神,于是他们启航冒险,前往大陆最神秘的地方———不朽庭院然而,最后回来的却只有三位英雄,他们带回了神秘的典籍,通过神秘典籍上的方法修炼,能修炼出特异的能力,但是,三大种族却因此展开了一场世纪大战……
  • 沧澜绝

    沧澜绝

    从地球穿越到陌生的大陆,从亲情的谎言到血淋淋的事实,从智商上的天才到修炼上的蠢材…哦世界还是美好的,比如从女追男到男追女,比如从修炼蠢材到智商修炼样样好的天才,比如从没爹没娘变成爹疼娘爱,比如从孤身一人到好友成群蠢兽成堆……一对一,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各位看官收藏阅读~
  • 欲乱封神之妲己与纣王

    欲乱封神之妲己与纣王

    纣王真的是荒淫无道吗,妲己真的是凶狠毒辣,祸国殃民的祸水吗?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看纣王、妲己如何玩转洪荒,如何渡过三生三世生死情劫。三生三世梦难醒,四海八荒寻伊颜,一切尽在:欲乱封神之妲己与纣王
  • 了却君王天下事:张居正

    了却君王天下事:张居正

    他是明朝第一大臣,是天地立命政治家,独揽大权内阁首辅,开天辟地的改革家,还是一个天生异才,是一个临终仍使朝廷风起云涌的老人,他叫张居正。
  • 十里孤岛囚谁终老

    十里孤岛囚谁终老

    31岁的苏乔,常年混迹时尚圈,当朋友和未婚夫背叛,她放弃了一切,一无所有前往一个小岛,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小8岁的小鲜肉,他们之间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却被年龄分割开。当苏乔下定决心,接受这份感情,意想不到的结局,匪夷所思……
  • 仙歌变

    仙歌变

    青丝暮冷,把盏问月空悲切,琴歌绝,意难却只影徘徊,挥剑寻仙仙何在,路未尽,情深埋——《问仙》
  • 沧落谣

    沧落谣

    今世做过最后悔的事,是负了你的许诺。菩提树下,满山的英子,慢慢都成了我们的缩影。终南山上,我去找你,你已结发为妻。佛曰:‘缘起因起果’,你我一世浮沉,谱下一篇凄凉。
  • 绝地求生之全能骑士

    绝地求生之全能骑士

    被判死刑,但却可以通过一场“绝地求生”的活动重获新生!命运,永远掌握在。。。。
  • 君先生,持证上岗

    君先生,持证上岗

    【女主双人格,双洁宠文】“你妈是妖,你爸是人,那你不就是……人妖?!”凉夏瞪大双眼盯着男人头顶上那对萌死人的猫耳朵。男人黑了脸:“人妖?你试试不就知道了。”白天,她是性格懦弱,勤工俭学还得有嗜睡症的普通高中生江子苓。晚上,却是令无数人闻风丧胆,花重金找寻神龙见首不见尾,还有严重暴力倾向的全方面天才凉夏。白天受欺,晚上疯狂还击,被揍的人一脸懵逼。这是废物江子苓? 凉夏:我是你大爷!本以为人格分裂的自己已经够特别,却不想那半人半兽,一直默默在背后给她扫平障碍的男人更特别。 (女主双重人格反差极大,男主半人半兽,全程打脸1∨1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