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8000000003

第3章 保护好自己是处世之道的基本要求

未雨绸缪,是处世高手应烂熟于心的道理。人生战场复杂多变,别人的出招难免会在自己的意料之外出奇出新,令人防不胜防。那么,练好“金钟罩”,打好基本的防御功,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成了处世兵法中至为重要的环节。这就等于为自己打造了一道最为坚厚安全的“盾牌”。

1.与人相处要防患于未然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即使在我们的出击和防守两方面都处于比较不错的状态中,其实也应做一些防患准备。我们如果有心,在报纸上常读到这样的消息:在几起伤亡惨重的火灾报道后,不少地方,尤其是城市就会大张旗鼓地向市民宣传防火知识,举行消防训练。流氓事件频发之后,报章也会纷纷呼吁年轻女士外出要结伴,不要走灯暗人稀的小路……

这些举措当然属于“亡羊补牢”,未能尽善。倘若我们在做任何事时,都能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先把战壕挖好,可能就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

汉武帝的李氏本来是一位歌妓,她有个哥哥名叫李延年,深通音律,擅长歌舞,武帝很喜欢他。

有一次,李延年在武帝面前一面舞蹈,一面唱着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听了这首歌,突然感慨起来说:“妙啊!世上难道有这样的佳人吗?”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乘机举荐:“李延年有个妹妹,就是这样的一位佳人。”武帝于是立刻召见她,果然是美丽非凡,而且擅长舞蹈,从此深得武帝的宠爱,且生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昌邑哀王。

遗憾的是李氏短寿,很年轻就死了。在她病危的时候,武帝亲自去看她,她把脸蒙在被中说:“我病久了,容貌很难看,不能再见皇上了。但求皇上待我死后,能多多照顾儿子和我的哥哥。”

武帝说:“你病重了,深恐难以痊愈,现在当面见我把儿子和哥哥的事托给我,不是更好吗?”

李夫人说:“女人们没有妆饰好,不能见君主。”武帝这时还坚持要见她一面,她就索性翻过身去,呜呜咽咽地哭泣,不再开口。武帝不高兴地走了。

她的姊妹责备她为什么不与武帝见面,她说:“皇上如此恋我,无非因为我昔日的美貌。如果让他看见我的病容,他一定会厌恶我,甚至会把我抛弃,哪里会再想念我,照顾我的哥哥呢?”

一个久病不起的人,其容颜必然憔悴。汉武帝喜欢的是具有羞花闭月的李氏,而不是一具形同僵尸的病妇。具有远见的李氏深知这一点,假若皇上目睹了她的病态,就会产生厌恶感,厌屋及乌,更不会关照她的亲属。这正是她防患于未然的远见。

当然,李氏的行为,带有很大的被动性质。不过依当时客观环境而言,她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在现实中,要真正做到彻底防患于未然,还应当积极主动地把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在开始有点苗头时,就消灭掉,以绝后患。

春秋时期,楚国的门子文是若敖氏的后裔。传说他出生后,便被丢弃于荒野,由老虎衔回哺养。后来,发现他的人认为“这小孩必是有福气的”,于是将他抱回抚养。

门子文后来成为楚国令尹,为人清廉公正,执法严明。有一次,他的族人犯法,审判的官吏因念及门子文的关系,而释放了他的族人。门子文知悉,严正地对审判官说:“国家制定法律,设置执法机关,执法者应秉公处理,不能纵容、姑息罪犯,即使是我的族人也不能例外,否则如何昭信天下百姓呢?”随即逮捕那位犯法的族人,命令审判官公正判决,否则就令族人自尽,以免遭人指责。承办的官吏只好依法行事,严厉处罚其族人。

楚成王知道这件事后,为表敬意,即刻前往拜访。楚国百姓更是有口皆碑地说:“如果所有的官吏都能如门子文般公正,那就不必担忧楚国朝政治理不好了。”

有一天,门子文去看弟弟子良,看见他的儿子越椒后,急忙说:“快将那孩子给杀了,否则,长大后会为我若敖氏惹来祸害。”

可是,子良哪忍心杀掉儿子越椒呢!子文对此事忧心忡忡,直到临终前,还交代家人说:“将来越椒若掌握权柄,你们一定要逃走。”因为,他担心有一天越椒会毁灭若敖全族。

门子文死后,儿子般任令尹之位,而越椒也继承父亲职位,掌握国防军权。公元前626年,成王之子商臣弑杀其父而登基为帝,是为穆王。令尹般知道这一切的内情,可是并没有说出。越椒趁机想侵夺令尹职位,屡次在穆王面前恶言中伤般。穆王不明事理,误信越椒的谗言,将般杀掉,任越椒为令尹,艹为贾则代越椒掌国防要权。

越椒任职令尹20余年,这段时间中,穆王去世,庄王继承帝位。他内心极端轻视庄王,又对庄王重用艹为贾想削减自己的权势深感不满,便蓄意谋反。终于,有一天越椒趁着庄王率兵外征的机会,带领若敖氏一族人马,偷袭艹为贾,将他逮捕囚禁,又杀害于狱中。接着越椒计谋攻击庄王,庄王心中明白,但念及门氏累世功绩,打算让越椒自动请罪,便不予追究,并命将其儿子送来作为人质,却遭越椒强硬拒绝。

当年7月,越椒和庄王两军交战于皋浒。越椒亲自持弓射庄王,然而只听得一声啸响,箭穿过庄王坐车的车辕,牢牢射在大鼓的鼓座上。此时的庄王正亲自击鼓,激昂士气,突然响箭射中鼓座,左右卫士迅速以大笠护卫庄王。转眼间又飞射来第二支箭,射穿了左边的大笠。庄王的士兵见状,军心大乱,纷纷想弃甲而逃。庄王镇定地勉励官兵说:“越椒偷了大庙的两支神箭,如今两支都射完了,我们不必再畏惧他了!”庄王的鼓励振奋了兵士们的信心和斗志,重振军威。庄王见军心已安,下令击鼓,咚咚鼓声震天响。庄王的军队斗志激昂,勇猛杀敌,越椒军队不敌,渐渐败下阵来,终于全军溃败。

后来,庄王便诛灭了若敖氏一族。越椒果然如门子文所言,为若敖氏全族带来了覆灭的惨局。

当年门子文限于形势,未能将越椒杀掉,终于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从这个教训来反观我们自身,显然应当在自己的人生兵法中,坚定地确立在战争开始之前,一定要有先把战壕挖深筑牢的思想。这样,不仅能确保自己的现在和未来都安全无虞,也能使自己在免除了后顾之忧后,更能放开手脚去出击搏杀,为夺取胜利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2.改变自己的“软柿子”形象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吃柿子拣软的捏”,这些充满形象比喻的语言用一句大白话来说,就是“老实人吃亏”。

一些人发火撒气乃至欺负侵害别人时,往往会找那些老实善良者,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样做并不会招致什么值得忧虑的后果。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里到处都有这样的受气者,他们看起来软弱可欺,也确实为人所欺。一个人表面上的老实软弱、不加设防,事实上助长和纵容了别人侵犯你的欲望。

所以我们要明白给自己“设防”的重要性,给自己挖一道牢靠的“战壕”,做出一副随时可迎敌杀敌的防备架势,相信没有人再会对你轻举妄动。人是应该给自己设立防线的,虽然不必像刺猬那样全副武装,浑身带刺,至少也要让那些凶猛的野兽感到无从下口。

如果你是一个从不发火的君子,那请务必勇敢地进行一次真正的反抗,改变自己一副“软柿子人皆可捏”的形象。许多人之所以选择了忍气吞声的生存方式,往往是由于他们患得患失,怕这怕那,自己在主观上被吓倒了。而无数的事实证明,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跨过这道门槛,你会发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卸掉了精神包袱,你反而会活得更加自在。

不敢进行第一次反抗,就不会有第二次反抗的发生,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让恶人望而却步的滋味有多么好。而有了第一次的反抗,尝到了其中的美妙,你自然就有动力去进行更多次的反抗。久而久之,你就会修正你的心理模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由一个甘心受气、只能受气的人,变成一个不愿受气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大学一个班级里,有一位学生比较胆小怕事,遇事过分忍让。因此,虽然班里的绝大多数同学对他并无恶意,但在不知不觉中总是把他当做一个理所当然地应该牺牲个人利益的人:看电影时他的票被别人拿走,春游时他被分配给看管包儿的任务……但在实际上,他心里非常渴望与别人一样,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与欢乐。由于他的老实软弱和极度的忍耐,这种事情一直持续了很久。但终于有一天,他忍无可忍了,一向木讷的他来了个总爆发,原来一场十分精彩的演出又没有他的票。他脸色铁青,雷霆万钧,激动的声音使所有人都惊呆了。虽然那场演出的票很少,但是这位同学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拿走了两张票,摔门而去。大家在惊讶之余似乎也领悟到了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大家对他的态度似乎好多了,再没有人敢未经他的同意便轻易地拿走他的东西了。

动物世界里的法则是弱肉强食,其实对于人类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它在人类社会里不那么赤裸裸罢了。许多老实人认为:“人欺天不欺”,自我安慰老天爷终究是不会亏待自己的;还有一些人认为,吃亏就是占便宜,虽然吃小亏,但有可能占到大便宜。这种阿式的精神胜利法,会使外人觉得你逆来顺受,天生老实可欺。任何事都怕成定式,一旦造成这种结果,你就会像立在田地里的稻草人一样,连小鸟都敢在你头上拉屎。在这种情况下倘若你还不赶紧为自己构筑一个可以依托的战壕和阵地,那你将永远处于被驱逐和打击的地位。如果你对这种策略不以为然或没有信心,仍然甘心做人见人捏的软柿子,到头来难免会被捏得越来越软,最后被人吃掉。

3.为人处世一定要沉得住气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无论是来自自身的,还是来自外界的,都在所难免。并且这种困难和挫折,也并非只要挖好处世防御的战壕就能避免的。所以,能不能忍受一时的不顺利,在自己的“战壕”里沉得住气,就成了考验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一个真正能攻又能守的“高手”,绝不会以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面对挫折,他们必然会发奋图强,艰苦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功业,同时也能让自己的防护措施滴水不漏。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困难正是磨炼人意志的最好时机,只有经受了困难挫折考验的人,才能成大事。

《周易·乾·象》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话,是说天道运行强健不息,君子也应该积极奋发向上,永不停息才对。面对挫折、打击、磨难,应该是沉着应付,而不能被这些困难所压倒。否则,即便是身处牢靠的“战壕”之内,也极有可能被对手给轻而易举地打败、消灭。

战国时有个著名的策士,名叫范雎。他擅长辩论,多谋善断,而且胸怀大志,有意开拓一番事业。但是,他出身寒微,无人替他向最高权力阶层引荐,不得已只能屈身在魏国中大夫须贾的府中任事。

一次,须贾奉魏王之命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随从一同前往。齐国国君齐襄王早已知道范雎有雄辩之才,因此,范雎到了齐国后,齐襄王便差人携金十斤及美酒赠与范雎,以表示他对智士的敬意。范雎对此深表谢意,却未敢接受齐襄王的赠礼,想不到还是招来了须贾的怀疑。须贾执意认为,齐襄王送礼给范雎,是因为他出卖了魏国的机密。

须贾回国之后,将“范雎受金”的事上告给魏国的相国魏齐。魏齐不辨真假,也不做调查,便动大刑杖惩罚范雎。范雎在重刑之下,肋骨被打断,牙齿脱落。他蒙冤受屈,申辩不得,只好装死以求免祸。范雎已“死”,魏齐让人用一张破席卷起他的“尸体”,放在厕所内;然后指使宴会上的宾客,相继便溺加以糟蹋,并说这是警告大家以后不得卖国求荣。

这可真是飞来横祸,这么大的打击,几乎使范雎一命呜呼,而且遭受这样的污辱,为了保全自己,范雎忍受了这一切难以忍受的摧残和折磨。

范雎平白无故地受了这么一场肌肤之苦和情志之辱,一腔效命魏国的热忱化为了灰烬。他决计离开魏国,另谋一处显身扬名的地方。为了脱身,范雎许诺厕所的守者,如能放他逃出去,日后必当重谢,守者利用魏齐醉后神志不清,故趁乱请示了一下,诡称将范雎的“尸体”抛向野外,借此将他放了出去。范雎在一个叫郑安平的朋友帮助下逃亡隐匿起来,并改名为张禄。

就在范雎忍辱求全、隐身民间的时候,秦国一个叫王稽的使节来到魏国。秦国此时国力强盛,且虎视眈眈,有兼并六国的雄心,郑安平得知秦使王稽来到魏国,便扮成吏卒去侍奉王稽,目的是想寻找机会向他推荐范雎。

一天,王稽在下榻的馆舍向郑安平打听:魏国有没有愿意与他一块西去秦国的贤才智士,郑安平便不失时机地向王稽陈说范雎的才干。王稽当下决定于日暮时分,在馆舍与范雎见面。

日暮时分,郑安平带范雎来到王稽馆舍。范雎面对王稽,侃侃而谈,条分缕析,议论天下大事。一席话还未谈完,其才情智慧已使王稽信服,王稽决定带范雎入秦。

入秦后,范雎充分施展辩才游说秦昭王,最终取得信任。秦昭王采用范雎的谋略,对内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对外使用远交近攻的霸业方略,使秦国对列国的压力再度加强。秦昭王因此任命范雎为秦相国,封为应侯。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几次“紧张时刻”,但只有沉得住气,依托自己的战壕阵地冷静以对,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赢得胜利的机会。如果沉不住气,逞一时之能,那就难免被人瞅准破绽,把你的人生防线突破摧毁。

4.用积极打退消极

沉得住气,这是人坚守住自己的安全防线,进而又重获机会,出击获胜的前提条件,接下来,就必须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积极和主动的“频道”上来。只有如此,才能让自己的苦心防守,变成一种有价值的战略行动。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句话,道出了人生“积极防守”的真谛:“征服自己是最大的胜利,被自己征服则是最大的耻辱和罪恶。”即使不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如果你留意也会发现,在进击与防守之间,主宰自己往往是最困难的,而一旦自己做到了主宰自己,你就成为一个最强大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场突然而至的沙暴中,一位独自进入大沙漠的旅行者迷失了方向,更可怕的是装干粮和水的背包不见了。他翻遍所有的衣袋,只找到了一个苹果。

于是,他攥着那个苹果,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大漠里寻找出路。整整一个昼夜过去了,他仍没走出大漠,饥饿、干渴和疲惫一起涌了上来,望着茫茫无际的沙漠,他觉得自己快要支撑不住了,可是看一眼手里的苹果,他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些许力量。

顶着炎炎烈日,他继续跋涉。已经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每次他都挣扎着爬起来,踉跄着一点点往前挪。他在心里不停地默念:“我还有一个苹果,我还有一个苹果。”

3天以后,他终于走出了沙漠,那个他始终未曾咬过一口的苹果,已经干巴得不成样子了,他把它擎在手中,久久地凝视着它。

在这种情况下,最能体现自我主宰的价值:你若用消极的情绪来告诉自己:“我完了,甭说一个苹果,就是几瓶水也未必能救得了我,茫茫无际的沙漠,我是走不出去了!”

一旦你这样想,那大概你是真的完了,沙漠你是肯定走不出去了。因为在沙漠和缺水这些困难还没有打败你之前,你已被自己打败了。幸运的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用积极的情绪来打败退散的消极,这样,在给自己筑起最稳固的防线的同时,也凭借由此而产生的力量,走出了困境的泥淖,看见了希望的地平线。可以肯定,这位主人公,在他以后的人生征程中,也会一路平安地,一步步接近并最终抓住自己所预定的生活和事业目标。

5.挖掘并利用自己身上固有的力量

我们说要自己主宰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让自己的信念防线牢不可破,并且一路高歌猛进,并不是完全不顾事实,盲目乐观,而是说遇到坏事不妨往好处看,面对挫折时要学会挖掘自己身上固有的力量,从而化解掉看似难以招架的打击。

有一位年轻人,常常因贫穷而自怨自艾。一天,一个老人和他进行了一番对话:

“你明明有巨大的财富,为什么还要自怨自艾?”老人问。

“我明明一贫如洗,哪里有什么财富?”年轻人以为老人在戏弄他。

“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愿意拿出一袋黄金换你的一双眼睛。我已经老眼昏花,看不清东西了。”老人说。

“不行,我不能失去眼睛!”年轻人回答。

“那么,我用两袋黄金来换你的双手吧!我的手整天直哆嗦。”老人说。

“不行,我不能失去双手。”年轻人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要说自己一贫如洗?既然有明亮的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健壮的双手,你就可以劳动;你拒绝了我的要求,说明你的头脑正常,既然头脑正常,你就可以思考,可以学习、劳动,为什么还要哀叹贫穷呢?你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头脑、眼睛和双手去创造真正的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整天自怨自艾,蹉跎岁月,任凭岁月和风雨对自己侵蚀伤害,到时候头脑糊涂,老眼昏花,双手无力,才真是一贫如洗呀。”老人语重心长地说。

也许你和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整天哀叹没有这个,没有那个,可是就没有注意到自己本身所固有的力量,而只是用消极的情绪来给自己不成功、不富裕、不健康、不快乐找理由,这样显然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为什么不试着用积极正确的情绪看待自己,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东西来创造自己想拥有而现在没有的东西呢?

传说中天神因为嫉妒“快乐”,就惩罚他不停地推着巨石上山。只有把巨石推上了山顶,“快乐”才不再受到惩罚。谁都知道,没有人能把巨石推上山顶,因为不论他推多高,巨石终究会顺着山坡滚下来。大家都深深同情“快乐”,但是“快乐”却不以为意,他高高兴兴地推着那不断滚下山坡的巨石。

天神派“痛苦”去考察“快乐”的心情,虽然大家都说“快乐”还像以前一样快乐,但天神认为那肯定是装出来的。“痛苦”看见,“快乐”的头上插着野花,正满头大汗地推着巨石。过了一会儿,他腾出一只手从旁边的草丛里抓住了一只漂亮的蝴蝶,然后对自己说:“看咱们的运气多好,今天的这个伙伴简直是太美了。”“痛苦”终于相信“快乐”是真正快乐,他把自己观察的告诉了天神。天神还是不肯相信,他亲自跑去问“快乐”,“快乐”认真地说:“快乐并不在乎你拥有什么或正做什么,而在于对每个细节的把握,只要你愿意,你会在每个细节中发现幸福和快乐!”

你看,“快乐”之神之所以能够变惩罚为乐趣,关键就在于,他不但发掘出了自己身上的能量,也利用起了周围环境中的一切积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所拥有的,其实是一个在其生前就已准备好的人生战壕,只不过是现在才派上了用场而已。也正因为如此,他把连天神对他的惩罚也能轻而易举地挡下并化解掉。相信天神到了这一步,可能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对手确实是无法对付的;而且说不定还会主动与之和解,并要求从他那里学到一些人生兵法的秘诀。

6.防“内患”是一门“长修课。”

对于来自对手的攻击,尤其是那种气枪喷箭式的陷害打击,仍须以深挖己方战壕,必要时奋力还击为第一要务。这作为一门“长修课”,是无论何时都不能掉以轻心的。

还有一种更为危险、也更加不易被发现的祸患,需要我们额外付出更大的精力。这种祸患可能不在“战壕”之外,而在内部,或许来自背后。说到这里大家也许都明白了,这种“内祸”的来源即小人式的“朋友”。

把纯洁的友情看成是金钱附庸的人,生活中可说是不乏其人。他们对权势钱财看得特别重,谁有权有势就巴结逢迎,以求利用,谁有钱有势,便趋之若鹜。这种人不问是非曲直,吃吃喝喝就能混在一起,打着“朋友”的旗号,追求实利,而在关键的时候,却是不讲一点道义规矩。

这种势利朋友容易得到合作者,也容易失去合作者,容易结交也容易散伙。这种友谊是建立在权势钱财和杯盘烟酒之上的,带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这种“友谊”是难以长久的。

即使在感情上不愿承认和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还会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当你取得成绩、有了荣誉之后,有的人殷勤地表示友好,而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则躲得远远的。这种讲实惠的实用主义态度是可鄙的。有的人对那些于自己有用的“朋友”,就千方百计地加以笼络,对暂时用不上而将来有所求的“朋友”,则滑头滑脑,若即若离地维持;对曾经有用,今后不再有用的“朋友”,则置之脑后似乎不曾相识;对那些过去有恩于自己,后来陷于困境需要他帮助的,则忘恩负义,有的甚至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这些市侩的交友之道与做人的起码道德格格不入。古希腊的政治家伯利克里说过:“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是给他人以好处,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这句话道出选择朋友的道德标准。

势利之人之所以与你交往,看重的是你的权力、财富、美色,而一旦你失势、破财、人老珠黄,他就会弃你而去。与这种人实无友爱可谈。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不应该与被财富毁了的人来往。”并警告我们不要交酒肉朋友、势利朋友,不要与势利之徒搞在一起,结成所谓的合作者。

我们说对“战壕”内部的人也要存有防人之心,防的不是正人君子,而是那些喜欢耍阴谋诡计、专门背后搞小动作的人。

其实,靠打小报告来讨取更有权势者欢心的人,在出卖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可能被出卖。

这类卑鄙小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成不了大气候的。我们所主张的对他们防备,其实更主要的也是为了免除由他们带来的麻烦,以使自己能更集中精神和力量,来对实质性的敌人进行防御和进击。但由于他们也的确会带来令人头疼不已的麻烦,甚至在有时候也会变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敌人,因此,为之花费心思和力气,也是很有必要的。

7.调控好心中的防御堑壕

很多人在复杂纷扰的人生战场上常有疲惫不堪之感,觉得内外交困,令人难以支撑。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有同感。对于外部的防御兵法,前面已有所论述。但如何设立“心盾”,调控好心中的防御堑壕,就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更多的“软件”因素。不过,一旦掌握好其中的诀窍,就能让自己在任何对自己都极为不利的环境中安然无恙。

弗兰克是一位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受尽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去世了,唯一的亲人是他的一个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死亡之门随时都有可能向他打开。

有一天,他在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弗兰克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作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象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他那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锢。

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弗兰克后来这样写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归根到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质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义何在?你只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一问题。

在弗兰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弗兰克精神行将崩溃的临界点,他靠自己的顿悟,靠成功的心理调控,在自己内心深处构筑了一条防御能力极强的“堑壕”,将那种最恶劣、最残酷的打击扼于身外、心外,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与他患难与共的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精神活动领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在我们的事业中,在我们渴望成功,甚至正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会出现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我们应该像弗兰克那样,通过心理调控去战胜自我,战胜环境,使自己安然地渡过危机。

有这么一个故事:

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和他的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问:“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荼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白云答道,“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埃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星朵。’”语气中免不了有几分得意。

杨岐一听,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怔在那里,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笑,心里很愁闷,整天都在思索师父的笑,怎么也找不出他大笑的原因。

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儿去问师父为什么笑。

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对着因为失眠而眼眶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朗。

身为一个凡人,我们有时比不上一个小丑。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陷于别人给我们的精神压力之中。别人的语气、眼神、手势……都可能搅扰我们的心,消灭了我们往前迈进的勇气,甚至成天沉迷在白云式的愁闷中不得解脱,这比起弗兰克来,实在可怜得够可以。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完全可以祭起“心中堑壕”的法宝。虽然在这种情况下,它明显地被大材小用了,但无论如何,它毕竟能够给我们带来最有“深度”的安全感。

8.学会把秘密藏在心里

喜欢背后传话的人不管出于告密的目的,还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传播秘密的快感,总是在紧盯着周围人的一言一行,如果你出言不慎,自然容易落下口实。相反,如果你在人前背后说话谨慎一点,把凡有可能被人当做秘密的东西掖在怀里、藏在心里,不露分毫,即使他的舌头再长,也“舔”不到你身上。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按察使王士俊被派到河东做官。正要离开京城时,大学士张廷玉把一个很强壮的佣人推荐给他。到任后,此人办事很老练,又谨慎,时间一长,王士俊很看重他,遂把他当做心腹使用。

王士俊任期满了准备回到京城去。这个佣人忽然要求告辞离去。王士俊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我是皇上的侍卫某某。皇上叫我跟着你,你几年来做官,没有什么大差错。我先行一步回京城去禀报皇上,替你先说几句好话。”王士俊听后吓坏了,好多天一想到这件事两腿就直发抖。幸亏自己没有亏待过这人,多吓人哪!要是对他不好,命就没了。

为人处世,要像王士俊一样懂得矜持;交朋友也要有城府,否则将会授人以柄,后患无穷的。对于这一点某先生的体会颇深刻,值得分享:

矜持是很多人借以保持神秘魅力的法宝,但我却常常把捉不住,想想很亏的。心里本来有什么东西,你把它当做自己看家的内涵,放得很高看得很重,仿佛你就因为它而有资本,含蓄和深沉。可一旦说出,你就没了,而若给有城府的人掌握了你的内涵,他就在你面前更有资格矜持了。那是因为你把内心的一块领地出卖给了人家,人家有更大的内心势力可倚了。他的大城府既然占据了制高点,他就可以在自家阳台上任意俯视你的小城府了,而且一览无余。这样,你便既不自主自在,又无神秘可言,自然也就显得不珍重喽!而假若你要回访别人,人家可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你根本没门。所以要谨防由于你的拱手相让,‘丧权辱国’而导致别人对你的心灵殖民哦!

初到一个新的人际环境,更要注意矜持和城府问题。因为这时候你极易发现人都是好的,于是就会被一团和气所迷,全忘了逢人只说三分话的古训。相处日久,了解渐深,才会意识到你原来所识的只是人家的一个侧面,此时所见才是完完整整立体多面的人。于是,你会再考虑抽身回转,与他人保持一种距离以保护自己。但是,你把自己交出去后,就等于把水泼出去了,是收不回来的。这样,以后你还能平平衡衡地与人保持一种相等的距离吗?不可能。别人往你这儿来是长驱直入,你往别人那儿去,却是寸步难行。没办法哟!你只好带着满身的痱子,疙疙瘩瘩地生活在这些人中间,这也许就是张爱玲所说的啮咬性的小烦恼吧?

总之,坦露之心如一封摊开在众人面前的信,会使你受人摆布。对人交心是危险的,因为你有了让人控制的把柄,会成为任人驱使的奴隶而不能自主。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悄悄话都能长久悄悄下去的。有以下三种话即便“悄悄地”也不能说:

第一,捕风捉影的话不要说。捉贼要赃,拿奸要双。这就要求我们说话办事要有真凭实据,如果我们向对方说的悄悄话,如风如影,纯属无稽之谈,那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对一个人的隐私更是不可在私下信口开河,胡编乱造。比如说,某男与某女(均有家室)在街道的树阴下拥抱亲吻,那情景真比演电影还卖力。若被听者传出,当事人可能会恨你骂你,伺机报复你,甚至当面计较、对抗,要你说出个所以然来,你怎么说呢?把悄悄话再说一遍,请拿出证据来!你当时又没有摄像,又没有录音,怎么能够证明某男与某女曾有这种热烈的表演呢?只有掌嘴一门!不赔礼道歉行吗?人家本有如此这般的举动,而你并无证据,这样的悄悄话,属捕风捉影一类,是万万说不得的。人心难测,不一定对,但不无道理,我们说悄悄话也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而不计后果。

第二,违纪泄密的话不要说。小至单位、大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都有秘密,我们只能守口如瓶,不可泄露。有的人轻薄,无纪律性,就私下把机密“悄悄”地说出去了,弄得一传十,十传百,家喻户晓,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如获至宝,甚至拿去作为谋利的敲门砖,给单位乃至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即使诸如涉及人事变动的内部新闻,你也不要去向有关的人说悄悄话,万一中途有变,你将如何去安抚别人呢?如果为此而闹出了矛盾谁负责呢?向亲友泄密,不是害人便是害己。你一片热心向他说了悄悄话,他可能认为这是泄露机密,于是,他当面批评、指责你,甚至状告你,这时你的体面何在?有些人并不喜欢听那些悄悄话,他不领你的情,这就没有意思了。还是封锁感情,守口如瓶吧。

第三,披露悄悄话的话也不要说。须知这世上有些人很怪,情投意合时无话不说,无情不表;一旦关系疏淡,稍有薄待,便反目成仇,无情无义,甚至添油加醋,不惜借此陷害,从而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殊不知,这些抖出悄悄话的人,也要吃亏的。我们知道,悄悄话大多是在两人之间传播,试问,你一个人能够证明我有此一说吗?甚至对方出于愤怒会狠狠地还击,跟编小说一样编出你的悄悄话,以十倍于你的兵力将你置于有口难辩的境地,纵然会两败俱伤,也没有白白被你出卖。结果如何呢?你本是讨好卖乖,求名逐利,或发泄私愤,算计别人,不巧却被悄悄话所害。所以,假使你听了悄悄话,也没有必要往外抖,任何人在这个世上都有一片自由的天地,还是讲究信义,以善良为本的好,何必让人反咬一口呢?

最后应该特别强调的是:讲秘密会陷你于不利,而听秘密同样也不安全。许多人因为分享了别人的秘密而不得善终。许多人打碎镜子,是因为镜子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丑陋。他们不能忍受那些见过他们丑相的人。假如你知道了别人不光彩的底细,别人看你的目光绝不会友善,尤其是有权有势的人,定会找机会报复你打击你。听秘密也会落人把柄,尤其注意不要与比你强大的人分享秘密。秘密,听不得,讲不得。

9.防范流言最好的办法是沉默

传播小道消息绝不是做人的细枝末节,其危害之大也绝非耸人听闻,如果你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不加注意、不加防范,总有一天会栽在他手里。

有个成语叫“众口铄金”,意思是说,如果众口一词,即使是铁打的事实,也会被扭曲。由此可见,人言可畏。

《战国策》中有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庞葱的重臣。有一年,他奉命陪世子到赵国都城邯郸做人质。出发前,庞葱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人告诉您,街市上有一只虎,您相信吗?”

老虎招摇过市,魏王当然不信,便回答:“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寡人不信!”

庞葱又说:“如果又有一个人告诉您,街市上果然有一只虎,那大王信吗?”

魏王想了想,说“嗯,这就值得考虑了!”

“如果再有一个人说同样的话呢?”

“嗯,如果三人都这么说,那应该是真的。”

听完魏王的回答,庞葱兜出了说此话的真意,他说:

“事实上,街上并没有老虎,那只是以讹传讹而已,大王何以信之呢?是因为说的人多了。现在我与世子,背井离乡,去远在千里之外的赵国当人质,我们在那里的情况大王无法准确地了解到,说不定会有人传出‘市有一虎’般的谣言,大王难道也要相信吗?所以为了保证世子将来能顺利回国继承大统,请大王先请三个人传言大众,说我只是离开了都城,并不是去邯郸。”

魏王不以为然。庞葱陪世子去赵国做人质后不久,便有人暗中中伤庞葱,说他企图拥立世子,怀有二心,图谋不轨。说的人多了,魏王居然信以为真,于是命世子归国,而庞葱不再被重用。

庞葱事先已给魏王打了“预防针”,但也难逃“众口铄金”的命运,可见流言的破坏力之大。

《战国策》中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孔子的弟子曾参,以孝闻名。他住在费邑时,有一个同名同姓者杀了人,有人误以为是曾参所为,议论纷纷,谣言很快传到曾母那里。当时曾母正在织布,便停杼正色道:“我儿不会做那种事!”不久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依然镇定如故,不予理睬。后来又有人来说同样的事。这时曾母终于不安起来,急忙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走。

大众都有“从众心理”,觉得大家都在传说某事,那这事看来假不了,无风不起浪嘛。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流言才能传得特别快,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做人要做一个明智的人,不要随便传播流言,也不要轻易听信流言。

东晋时候,有人请大将桓温评论一下谢安和王坦之的优劣。桓温刚要开口,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你这人爱传话,嘴上没个把门的,我不能告诉你。”

桓温不愿背后评论人,是因为怕自己的话被别人七传八传,不知道会传成什么样子。于是干脆不说,沉默是金。

流言止于智者,而能够止住流言的智者,才是长舌人的最大克星。

10.切忌交浅言深

交浅也就是来往少,双方不熟悉不了解;言深是把心里话无保留地掏给对方。显然这很危险。这也是做事不牢靠的表现,尤其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的通病。

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多观察、多思考、少探听、少说话是尽快适应新环境的最明智之举。

先要多听,听会让你确定别人想要什么。他希望留给你什么印象?或希望你喜欢他,还是受尊敬?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把那部分是非人从中摘出来。

某位先生刚刚调入某单位一个月,一个月来由于他处处小心做事,每每笑脸相迎,所以同事们对他的态度也颇为友善,竟不曾遇到他所担心的任何麻烦。

一次他和一位同事谈得很投机,便将一个月来看到的不顺眼、不服气的人和事,通通向这位同事倾诉而后快,甚至还批评了科里一两个同事的不是之处,借以发泄心中的闷气。

不料这位同事竟是个翻云覆雨之人,不出几日便将这些“恶言”转达给了其他同事,立刻令这位先生狼狈至极,也孤立至极,几乎在科里没了立足之地。直到此时这位先生才如梦初醒,悔不该因一时激动没管好自己的嘴巴,忘记了“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你调入的单位越大,人际关系也就越复杂。大单位不像小单位,彼此关系一目了然。在大单位中利害关系复杂,容易产生一些“派系”问题。上司都希望得到属下的支持,所以新进人员往往会卷入这些派系斗争中去。因此,一个新进人员必须多听、多看、多了解单位内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冷眼旁观,不要卷入不良的派系斗争中,陷于被动。由此看来,初到新环境中,必须学会与同事保持一段距离,凡事采取中道而行,适可而止。在大家面前不要轻易显露行动及言行,学习做个聆听者,学会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公平对待每一位同事,避免建立任何小圈子。对谣言一笑置之,深藏不露。只有如此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打开新局面,从而成为办公室中的生存者,而非受害者。

11.谨言慎行以免陷入是非

碰上老实的人,你们一见如故,把“老底”全都抖给对方,也许会因此成为知心朋友;但在现实中,更多可能的情况是:你把心交给他,他却因此而小看你,更有甚者会因此打起坏主意,暗算你。所以说,在待人处世中,尤其是对摸不清底细的人,切记做到“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否则,吃亏受伤害的将是你自己。

李厂长出差的时候在火车上遇见一位“港商”,两人一见如故,互换了名片。这位港商在举手投足之间都显示出一种贵族气质,这使李厂长对其身份毫不怀疑。恰巧两人的目的地相同,而港商又对李厂长的产品非常感兴趣,似有合作意向,李厂长便与之同住一个宾馆。吃饭、出行几乎都在一起。这一天,李厂长与一客户谈成了一笔生意,取出大笔现金放在包里。午饭后与港商在自己屋里聊天,不久李厂长起身去卫生间,回来时出了一身冷汗:港商和那个装满钱的皮包都不见了!李厂长赶紧报警,几天后案子破了,罪犯被抓获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位“贵族气质”的人并不是什么港商,而是一个职业骗子。这让李厂长对自己轻易相信他人、交出自己底细的做法痛悔不已。

像李厂长这种被人摸清底细钻了空子的事情几乎时有所闻。而“港商”的骗术仅在于:他交出“假心”,以此诱骗你交出“真心”。而你却不知江湖险恶,就心实厚道地什么都对他说了。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必要吸取教训,换一种不那么“实心眼儿”的做人态度。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吐露真心,对方的反应是什么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吗?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纠正对方的,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适于与他深谈,则显出你的冒昧!

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问题,他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关系,是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守。

另外,和人初次见面,或才见过几次面,你觉得这个人不错,而你也喜欢他,即使是这样也不该把你的心一下子就掏出来。我们主张不那么老实做人,意思是:对还不了解的人,无论说话或作为,都要有所保留,不可一相情愿。

告诉你不要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是因为人性复杂,你若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给对方,用心和他交往,那么就有可能“受伤”。

把心掏出来,这代表你的真诚和热情,但见你把心掏出来,他也把心掏出来的人不大多,而且也有掏“假心”的人。若这种人又别有居心,刚好利用了你的弱点,好比薄情郎对痴情女一般,那么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而会玩手段的人,更可以因此把你玩弄于股掌之中。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你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如果对方是个谨慎的人,那么你反倒会吓着了他,因为他怀疑你这么坦诚是另有目的的。如果是这样,你可能会弄巧成拙,因而断送了有可能发展的情谊。

因此,与其把心一下子掏出来,不如慢慢观察对方,待有了了解之后再“交心”。你可以不虚伪,坦坦荡荡,但绝不可把感情放进去,要留些空间作为思考、缓冲——不掺杂感情因素,那么一切就好办了。

一位牙病患者坐在牙科医生的椅子上时,他总是尽量地张大嘴巴。但是在做人处世中,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事情也得深思又熟虑。要养成习惯,在你张开自己的嘴巴之前,要尽量了解其他人的观点。这当然要花费一点精力,但为了取得好的结果,是值得去努力的。

也许有人会说,人在社会中必须交际,交际就必须说话,而你总是怀疑这个,防备那个,像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又怎么能广交朋友多铺路呢?还有,人既是理性的人,又是情感的人,又怎能不向别人倾诉呢?这种问题就需要由自己来正确把握了。人在交际中,可说三分话,可试探性地交心,以有备无患的姿态开放心怀,这样,才有可能在交际中掌握主动,左右逢源,而光凭老实认真是走不通的。人在满怀喜悦或满腔忧愁的时候,总是想找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宣泄一下。人们可以在倾诉中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在倾诉中整理自己的思绪,审视自己的行为。通常人们需要一个安静、理智的倾诉对象,需要他同情和沉稳的目光。如果人们的倾诉被一次次地打断,那么他的倾诉心理就得不到满足。美国的女企业家玛丽曾说:这种艺术的首要原则,就是你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谈话内容;其次,当别人请教你的时候,你最好的回答就是:你看怎么办?她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公司里的一位美容师来向她倾诉自己婚姻的不幸,并问玛丽,自己是否应提出离婚。由于玛丽并不熟悉她的家庭,不可能为她拿主意,只好每次在美容师问她的时候,就反问一遍:“你看应该怎么办?”她每问一次,美容师就认真地考虑一下,然后说出自己应该如何如何。第二天,玛丽就收到了美容师的鲜花和感谢信,一年以后,玛丽又收到了她的信,说他们的婚姻已十分美满,感谢玛丽为他们出的好主意。事实上玛丽什么主意也没有出,只是以足够的耐心和沉静的态度感染了当事者,让她能够从非理智的情境转换到理智情境,像思考别人的事那样思考自己的事,从而寻找出适合于她自己的解决方法。这就是“聆听”的魅力所在。

如果你采取相反的办法会怎样?告诉她趁早离婚?恐怕转身人家老公就找上门来跟你论个短长。如果你摸不准自己的话会不会成为别人的把柄、甚至是否会被当做一个小秘密传播开去,那就说话时别把话说透、说圆。话说三分才会给自己留有余地。

同类推荐
  • 所有苦,因为放不下

    所有苦,因为放不下

    放下,你将解脱烦恼,享受自在人生。放下,你将快乐淡定,心灵刹那花开。现代社会多变、喧嚣、繁忙,在各种忧虑与压力之下,我们的身体与心智都受到重压。我们如何提起?又如何放下?我们要如何来治愈内心深处的忧伤?山水禅修,圆融智慧,《所有苦,因为放不下》带领你走进心灵世界,感悟智慧之光,让你在豁然开朗之际体验身与心的和谐。
  • 做事要懂心计

    做事要懂心计

    做事懂“心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做事懂“心计”,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挥洒,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做事懂心计,才能做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成为驰骋商海的成功人士。“心计”成就事业,“心计”成就人生,“心计”也会成就你的理想。做事要学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做事要懂心计》所讲的做事“心计”,将会为你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为你迈人这个社会舞台的中心助上一臂之力。
  • 职场生存不可不知的人际关系圣经

    职场生存不可不知的人际关系圣经

    本书内容包括:尊重职权:与上级关系念好“敬”字经;恩威并施:与下级关系应当张弛有道;左右逢源:与同事的关系当以和为贵等。
  • 公关专家不告诉你的“瞬间识人术”

    公关专家不告诉你的“瞬间识人术”

    本书内容介绍了如何结合心理学和实战经验,运用“瞬间识人术”使业务能快速成交。
  • 社交礼仪卷(千万个怎样)

    社交礼仪卷(千万个怎样)

    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怎样建立和保持友谊他(她)人,和怎样做好自己的私事。
热门推荐
  • 彼岸未见

    彼岸未见

    “我”——赵初,在海城九中毕业后七年,回到母校当了一名班主任教师。这是以前自己根本没有想过的事情。面对一年十七班中形形色色的学生,赵初从起始的不知所措,慢慢变成学会用一名正常老师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但是所谓正常,也总是会加进严重的个人情感。校园生活中,一根筋的体委胡大磊、一门心思想做班刊的叶林、家庭环境特殊的徐海娇等,都遇到过或大或小的问题。赵初原本觉得只会为自己学生的生活琐事忙的焦头烂额。却遇见了三年级的学生会主席……
  • 剑梦长生录

    剑梦长生录

    一念隔世,梦残不知归。一梦残情,忘缘不识君。突如其来的伤者,村庄神秘的杨树,树下神秘的剑碑。。。。。。“剑,我不欲执拿,一旦握上了,就是等于握上了麻烦。但一旦执拿,那麻烦就不是麻烦。”------梦不觉
  • 九天神落传

    九天神落传

    在那山峦之上,五岳之巅,抬头仰望,也看不到天之尽头,苍穹之末,只有得天独厚之人,万物灵种机缘巧合之下,潜心修炼,方得正果,即可参透这一片乾坤,从古至今,无数的人都想看天宫一眼,也幻想天宫之美,岂不知自己乃凡夫俗子,怎么可能掌握这天地大道,而这一切也由这天宫开始。
  • 创世天界

    创世天界

    创世神界,两族交战,大战波及这片世界,致使此后修士难现。神的子嗣流落凡界,乱世浮屠,直到黄天三人出世。黄天,一个善良的孩子,怎么在乱世中成长,怎么携一界与神战
  • 异变之破碎大陆

    异变之破碎大陆

    直到那时我们才明白,所有的我们所知晓的一切,只不过是他们想让我们知道的。仅此而已!
  • 我喜欢你,少年

    我喜欢你,少年

    这是一场长达十几年的暗恋。最终,他们是修成正果,还是不断错过。
  • 征程路

    征程路

    这是一个前期诙谐,中期感伤的作品。一个少年如何成长,自然不会一帆风顺,成为人中人,受伤也在所难免!
  • 网王之面具脱落

    网王之面具脱落

    她现世网球职业高手,黑带、跆拳道、柔道样样精通。穿越后却被人所误,看她如何打破局面,散发光芒,又如何的脱落,那比钻石还坚硬的面具......
  • 仙外尤音:三生朝歌

    仙外尤音:三生朝歌

    误落圈套成了一只小鬼,从此修仙练法步步爬升。不知不觉,从白无常,再到妖皇。她身体里还有一个东西,她不知道它是什么,它在六界飘了万年,才终于遇见她。他是一代冥君,却不得忍受亲兄弟天帝一而再的“欺辱”。世道渐变……他求一世平静,却为她屠杀仙界数人。她欲成仙逍遥,但为守他魂不散自断仙根。“我只可护你一世,记得下一世只做一株小草便好,不要再与我们有任何瓜葛。”可所有人都知道,她没有下一世。
  • 君莫离卿不负

    君莫离卿不负

    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