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2500000023

第23章 唐玄奘与武则天

■刘志清

在中国唐代历史上,有两位著名人物为后世津津乐道。一是杰出的翻译家、旅行家和佛教理论家玄奘,他谨严地介绍中亚、印巴次大陆的风土遗闻,传译其宗教典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交通史以至宗教史上享有盛誉;二是由普通后宫才人平步青云,走上皇帝宝座的武则天。他们各有传奇式的经历,各自为自己的事业不懈奋斗,以相互20多岁的年龄差距,完成了宗教领袖与大周国主的巧妙合作。他们之间既有富于人情味的人际关系,又有宗教与政治的相辅相成。本文把他们之间的镜头推近,以求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到达新疆,也就是当时的西域。正式传入中国内地,始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年)。永平十一年(68年)明帝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驮载经书和佛像的白马命名,称为白马寺。明帝的异母兄弟楚王英此后成为中国早最的佛教徒,并使佛教传播到我国南方。当时信奉佛教的主要是皇族和上层贵族,他们把佛和黄、老(即黄帝和老子)并列一起,当作一种神仙进行崇拜,及至东汉末年灵帝、献帝时,西天的佛教学者相继来我国,佛经才开始大量翻译。三国时,魏继东汉建都洛阳,一切文化都承东汉余绪,曹魏佛教是东汉佛教的延续,魏明帝曾广建佛寺,其叔父陈思王曹植就是一个佛教徒。魏明帝嘉平二年(250年),印度僧人在洛阳授戒度僧,朱士行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个和尚,又是最早到西域去取经的第一个汉人。这就是说,自佛教传入中国,唐玄奘不是最早的僧人,也不是第一个译经和出国取经的人。他之所以名扬海内外,是因为他对佛教发展功绩最大。

一千多年来,佛教徒为玄奘作了较翔实的传记。近代学者如杨廷福还编撰了《玄奘年谱》,使我们对他能有较全面的了解。

关于玄奘的年龄,唐代人所写的《传》、《状》、《碑铭》、《经录》、杂著等互有歧异,本文遵从杨廷福先生《玄奘年谱》之研究,以卒年65岁为确切。公元600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玄奘1岁。值得叙述的有关人物和事件有10:(1)这一年十一月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皇太子;(2)后来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3岁(比玄奘大两岁);(3)后来为玄奘书写《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圣纪》的褚遂良5岁;(4)后为玄奘润色所译经文的许敬宗9岁;(5)后为玄奘《大唐西域记》作序并润色译文,称菩萨戒弟子的于志宁13岁;(6)严禁玄奘越境出关的李大亮15岁;(7)引度玄奘出家的郑善果约21岁;(8)奉敕照料玄奘译经事业的房玄龄23岁;(9)激烈反对佛教的傅奕46岁;(10)积极支持玄奘并护送归国的印度普西亚布蒂王朝羯若鞠阁国戒日王约11岁。

玄奘俗姓陈,名祎,原籍河南陈留,生于洛州缑氏县东南的游仙乡控鹤里凤凰谷陈村。祖上世代居官。高祖陈湛,北魏封清河太守。曾祖陈钦,北魏时任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又转礼部侍郎,食邑河南,以后就定居于缑氏。父陈慧,早通经术,曾举孝廉,历任陈留、江陵等县令,鉴于隋末政治败坏,挂冠返里,隐居以终。母宋氏,隋洛州长史宋钦之女。生有3子1女,长子履历不详,有传说名宣,今偃师缑氏陈河村陈氏皆其后裔。次子名素,出家洛阳净土寺为僧,法名长捷。玄奘最小。一女适瀛州(今河北省饶阳县)张氏。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玄奘5岁时母亲宋氏亡故。这一年秋七月,隋文帝卒,晋王杨广自立为皇帝,杀兄弟杨勇等,同时下令营建洛阳。第二年,隋炀帝大业元年,玄奘6岁,父陈慧自江陵县令解职归里,从此杜门不仕,隐居以终。隋炀帝信佛,敕于东都洛阳上林园内设立译经馆,罗致译人,翻译贝叶经。

公元609年,隋炀帝大业五年,玄奘10岁,父陈慧去世,仲兄长捷携往东都洛阳净土寺。净土寺建于后魏,原在洛阳东城毓材坊,大业四年因建罗郭城迁于建阳门内(罗郭城东面中门)。公元612年,隋炀帝大业八年,玄奘13岁,隋炀帝敕在东都度僧,使臣大理寺卿郑善果不次录取,始得出家于净土寺,法名玄奘。公元618年,隋炀帝大业十四年,唐高祖武德元年,玄奘19岁时,因瓦岗农民起义军攻陷洛阳东的兴洛仓(河南巩县),与隋军展开了争夺洛阳的大战,玄奘向仲兄长捷建议,先投奔长安,继而又投奔成都空慧寺。武德三年,21岁的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后研读经论数年。公元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玄奘24岁,为遍读天下经书私与商人结侣,泛舟三峡,沿江而下,至荆州天皇寺。第二年,公元624年,25岁的玄奘自荆州沿江东下,经历扬州,后又北上至相州。就在这一年的正月二十三,一个改变了唐代历史轨迹的了不起的女性武则天在长安诞生了。

武则天原名不详,有说乳名华姑,生于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4年),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其父武士因经营木材生意而发家。李渊在隋朝末年任太原留守时,武士在其部下当司铠参军。后来李渊起兵反隋,武士担任大将军府的铠曹。李唐王朝建立后,他先后任工部尚书、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都督和荆州都督。可见,武家和皇室的关系是非同一般的。当初,武士妻子相里氏死后,续娶了杨氏。她生了3个女儿,武则天为二。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因为聪明伶俐、相貌出众而被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中充当才人,并赐给她一个名字“武媚”,世人因而呼她武媚娘。

中国封建时代,帝王“以神道设教”,利用宗教进行统治,而宗教也依靠君主的支持,从而提高其社会地位。武则天出生之前,隋文帝兴佛,隋炀帝亦礼佛,并受菩萨戒。武则天幼小至成年,影响她至为重大的人物有4个。首先是和她相依为命的母亲杨氏。杨氏笃信佛教,武则天也信佛,她自己就说“幼崇释教、夙慕皈依”,“爰自幼龄,归心彼岸”。这一时期的信佛,和她自幼丧父有关,母女相信佛法救世,在苦海中祈求天国赐福。决定她命运的第二个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14岁时,被这位40岁的君王纳为才人。由于天象和迷信的原因,太宗先是宠幸有加,后又戒心无名,不让其奉侍枕席,却爱其聪明留在身边。武则天侍奉太宗12载,耳闻目睹领会到唐太宗的统治思想及佛教作用。她虽未给太宗生育子女,却接受了这位杰出帝王的熏陶。这期间,她有幸见识了伟大的佛学家玄奘,了解了佛学的奥秘,从而使佛教成为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唐玄奘和唐高宗李治从法门和世俗处处关照,是成就武则天煌煌帝业的两大支柱。武则天除了自身的美貌、聪明、机智等特殊因素外,生命中得天独厚的机遇,造就了这位流传千古的中国女皇。

现在,让我们沿着武则天对唐玄奘由敬佩到利用的时空线索,说说佛教和政坛之间的相互影响。

武则天14岁入宫从受宠到失宠。直到26岁时太宗驾崩入感业寺为尼,这12年中是她炽热如火的青春年华,武则天的精神世界,几乎全是依赖宫中丰富的文物典籍和书画艺术来充实,其中佛教文化占据了她大量的生活空间。

唐太宗和唐玄奘是同代人,年龄上相差两岁,都是初唐的著名人物。贞观元年(627年)30岁的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28岁的唐玄奘已被誉为“佛门千里驹”。为取得完备的佛经,他不顾朝廷禁令,首途西行。唐朝初年之所以不许臣民出国,是因为唐王朝和西域各国还处于敌对状态,并不是因为反对佛教。唐太宗李世民是信佛的,6岁时,其父李渊曾为他求佛保佑,造弥勒像一座,后来在参与其父建立唐王朝的过程中,更得到佛教势力的支持。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在围攻据守洛阳的王世充时,少林寺僧志操、慧旸、昙宗等主动协助破城,并俘获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因此李世民即位之后,“度僧立寺,广事弘持”,为佛教的振兴颇费心血。他恢复大兴善寺的国立译场,重兴译经事业。贞观三年(629年),诏令全国普度僧尼,在全国度僧300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了7所寺院,以超度跟随他征战阵亡的将士。这时的唐玄奘,已经离开西域高昌国,跋涉数千里,开始了进入天竺“遍访释教圣迹”的旅行。此后的10余年,太宗深以玄奘在国外的成就为荣,当玄奘取经归来,暂驻于阗上表请示太宗进止时,太宗李世民立即回信:“闻师访道殊域,今得归还,欢喜无量,可即速来与朕相见。其国僧解梵语及经义者,亦任将来,朕已敕于阗等道使诸国送师,人力鞍乘应不少乏,令敦煌官司于流沙迎接,鄯善于沮沫迎接。”玄奘得信甚喜,到达长安后,立即到洛阳谒见太宗。以才人身份不离太宗左右的21岁的武则天,正是在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的洛阳宫,亲自目睹了46岁的玄奘和48岁的李世民这两位历史伟人极为隆重的会见。

武则天第一次见到唐玄奘是什么心情?文献材料没有记载,但她受到巨大震动和无以复加的敬佩是可以想见的。史书上叙述玄奘与李世民会晤是“从卯到酉,不觉时延,迄于闭鼓”。(按:卯时为上午5—7点,酉时为下午17—19点)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接见,武则天都在现场。唐太宗结束对玄奘的会晤之后对侍臣说:“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惟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这恐怕正是武则天早已深深刻印在心的突出感受。

唐玄奘个人在宗教界的地位,武则天也是在聆听太宗的评价之后才加深理解的。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驾幸玉华宫,召见唐玄奘,再次动员玄奘还俗做官。玄奘“掬诚坚辞”。太宗看玄奘弘扬佛法志不可夺,允予支持。七月十三日,恩赐玄奘衲袈裟一领,价值百金。八月,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成,凡781字,御笔自写,敕贯众经之首。史载:“帝居庆福殿,百官侍卫,命法师坐,使弘文馆学士上官仪,以所制序对群僚宣读。”序文中有一段话:“……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唐太宗面对百官,以九五之尊,肯定了唐玄奘佛教领袖的地位。武则天自幼信佛,听到太宗这篇“序”,不仅是巨大的鼓舞,对深入研究佛教,也增进了巨大的精神活力。

这一年的冬十二月,慈恩寺落成。这是皇太子李治为纪念其母长孙皇后而建立的,太宗封玄奘为住持,任上座职。当庞大的队伍送玄奘及所翻经像与众僧等入住慈恩寺时,唐太宗和皇太子妃等在安福门楼,执香炉临送,路旁观众达数万人,典礼极为隆重。礼佛是后宫生活的一部分,身为才人的武则天是不能离开帝王左右的,她除了惊异这空前隆重的场面外,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佛教的作用,敬佩唐太宗利用佛教驾驭天下的魄力和艺术手段。

武则天对佛教理论认识的深化,还在于她的不幸遭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去世,26岁的武则天,正值青春活力最旺盛的时候,却按唐宫惯例,和后宫其他无子女的嫔妃一起被送入感业寺,剃度落发,当了尼姑。这样的寺庵,实际上是一所囚禁先帝嫔妃、以防内宫秘密外泄的文明监狱。虽然寺规是森严的,但武则天绝不甘心把青春埋葬在青灯黄卷之中。她一方面被法服,学三阶,吃长斋,持戒,念佛,坐禅,修行,“穷贝叶之遗文,集蜂台之秘录”,一方面情系皇室,思盼高宗李治早日驾临寺院。这位武才人受尽冷落后终至时来运转,再度进宫,以至攀上皇后宝座。当年只是以才人身份目睹唐玄奘,如今则以女性国主的身份动辄召见,主动利用佛教领袖为自己服务。唐玄奘取经回国频繁同政界接触,也深悟“弘扬佛法”必须“依赖国主”,故而对武则天也就尽力接近,深知只要博得武则天高兴,自己的什么要求都会变成高宗李治的意向。我们可以从以下3例,看出他们之间相互利用的微妙。

一是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第二年唐高宗就改元为显庆元年。武则天的长子李弘4岁时,初封代王,此时又更上层楼,把原太子忠降为梁王,李弘被立为皇太子。正月,唐高宗命唐玄奘在慈恩寺为皇太子设5000僧斋,朝臣都来行香。唐玄奘竭尽全力,主持这一巩固武则天母子地位的法事仪式。皇帝、皇后非常满意。当黄门侍郎薛元超、中书侍郎李义府代表朝廷参拜玄奘时,询问道:“翻经固法门之美,未审更有何事可以光扬?”玄奘立即回答:对于弘扬佛法的佛经,“内阐住持由乎释种,外护建立属在帝王”。玄奘还打了个极为生动、贴切的比方:“泛海之舟能驰千里,依松之葛遂竦万寻,附托胜缘,方能广益。”高宗李治立即满足玄奘“依松之葛”的要求,派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中书令兼检校吏部尚书南阳县开国男来济,礼部尚书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还有上述的薛元超、李义府帮助玄奘译经,“时为看阅”,“随事润色”,感动得玄奘“泪流襟袖”。高宗李治还亲自撰写大慈恩寺碑文,文中对玄奘褒奖再三。说他“若清风之肃长松,如绮霞之辉迥汉”。玄奘立即又上表“恐非天翰无以悬日月之文”,请求高宗亲笔书写,高宗也就答应,其碑作行书,又用飞白势作“显庆元年”4字,并穷神妙。碑刻好后,玄奘亲自迎立,为佛门赢得一大光彩。接下来,玄奘生病,为争取佛教的社会地位与佛教的特权,利用高宗、武则天派人探病之际,请求废止“先道后佛”和“僧尼犯法依俗科罪”的诏令,这使高宗非常为难。因为贞观十一年,太宗李世民曾说过:“老子是朕祖宗,名位称号宜在佛先”,只好答复:“佛道名位,先朝处分,事须平章。”只是允许僧尼犯罪可以由佛门自行处理以作搪塞。

二是显庆元年(656年)武则天当皇后之后怀上第三个儿子。这年的十一月,儿子将要降生,武则天害怕难产,召见了玄奘,请求佛祖保佑。玄奘立即诵经、祈祷,然后对武则天说:“圣体必安和无苦,然所怀者是男,平安之后愿听出家。”武则天很高兴,赏赐他衲袈裟一领,并他物等数十件。十一月五日,玄奘在皇宫内看到一只赤雀飞进显庆殿的庭帷御帐,立即上表庆贺,说:“伏惟皇帝、皇后德通神明,恩加兆庶,礼和乐洽,仁深义远,故使羽族呈祥,神禽效质,显子孙之盛,彰八百之隆。”事有凑巧,玄奘的贺表刚进,就有高宗遣使臣报喜:“皇后分娩已讫,果生男,端正奇特,神光满院,自庭烛天。朕欢喜无已,内外舞跃,必不违所许。愿法师护念,号为佛光王。”佛光王生满3日,玄奘又上表祝贺:“岂直喜圣后之平安,实亦欣如来之有嗣。伏望不违前敕,即听出家。移人主之胤,为法王之子,披著法服,制立法名,授以三皈,列于僧数。”十二月五日,满月,高宗批准为佛光王剃度7人,并请玄奘为佛光王剃发。随后,玄奘大庆佛光王满月,进呈法服。这个佛光王就是武则天的三子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唐中宗掌权后也感激他师父的恩情,神龙元年(705年),命令在西安、洛阳各建一佛光寺,追谥玄奘为大遍觉法师。“其东都佛光寺,即法师故宅也”。当然就是指偃师缑山脚下玄奘家乡的寺院。

其三是显庆二年(657年)闰正月十三日,唐高宗和武则天幸东都洛阳,要玄奘陪同。二月,车驾至洛阳宫。玄奘乘回洛阳之便,就近回乡与嫁给张门的姐姐相见。问访亲故,沦丧殆尽,问姊父母坟垅所在,躬自扫谒。因岁久荒颓,要求高宗帮助改葬父母。高宗允其所请,批示有关部门对玄奘改葬父母的一切费用,统由公家付给,其营送威仪,声势浩大,洛阳僧俗前往悼祭者一万余人。此事看似私情往来,实为佛门张目。朝廷垂青玄奘,佛教徒也因之扬眉吐气,名分大振。

从以上三方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玄奘不仅是大旅行家、大翻译家、佛学理论家,还是精明的佛事活动家。他深知“不依国主,法事难行”,先是紧紧依靠唐太宗李世民,后是紧密靠拢高宗和武则天,不失时机地晓之以佛理,动之以亲情,宗教与皇权,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玄奘圆寂后,“帝闻之哀恸伤感,为之罢朝”。数曰:“朕失国宝矣!”时文武百僚莫不悲哽流涕,帝言已呜咽悲不能胜。翌日,又谓群臣曰:“惜哉!朕国内失玄奘法师一人,可谓释众梁摧矣,四生无导矣。”

初唐时太宗、高宗父子对佛教的真诚信奉,是有条件的恩宠。贞观二十三年夏四月,太宗李世民在翠微宫,太子李治、法师玄奘陪从。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以及西域先圣遗芳故迹,皆引经酬对。帝深信纳,数攘袂叹曰:“朕共师相逢晚,不得广兴佛事!”五月间太宗去世,深以供佛不力为憾。玄奘鞠躬尽瘁,虽赢得“法门领袖”殊荣,但大唐二帝都不改变唐高祖李渊“道先儒次而后释”的宗教国策,佛教的位置仍排在末尾,玄奘带着深深的遗憾升入天国,唯一可以安慰他的,是为雄心勃勃的武则天崇佛抑道创造了条件。后果不出大师所料,最终还是由这位圣神女皇把佛教推到了三教的前列。

武则天对佛教的崇奉态度有三个阶段。自少女到当才人,是启蒙阶段,相信佛教救世;从感业寺到当皇后,是求佛祖慈航巧渡,稳坐妆台,恰逢高宗李治晚年不能视朝,武则天祈盼像龙门卢舍那大佛独居佛坛那样,准备有朝一日唯我独尊,君临天下。高宗驾崩,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进而称帝,但这是封建礼法所不容,李唐宗室以死相拼的事。武则天一方面动用军事力量加以镇压,一方面用佛教维护她的统治思想。佛教的经典中有女身可以称王的记载,《大云经》中有“即以女身,当王国土”的话,她就让亲信制造她是弥勒佛下世的神话,为她代唐称帝大造舆论。武则天称帝的尊号是“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这些尊号都来自佛经。儒家讲“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道教的《道德经》讲男尊女卑,武则天当然不感兴趣,唯佛教可以维护她的皇权,有利于治理国家。于是,天授二年女皇下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将佛教提高到国教地位。唐玄奘毕生奋斗没有实现的事,这时虽然实现,但女皇的帝位坐稳之后,又促使佛教和道教合作为她服务。圣历年间下令修《三教珠英》,全方位地致力于佛、道、儒三教融合,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为有唐一代的新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唯一女皇帝治世手段之高明,由此也可窥见一斑。

(本文的主要参考材料,一是杨廷福先生的《玄奘年谱》;二是玄奘弟子为他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同类推荐
  • 颠覆晚金

    颠覆晚金

    公元1211年,这是还沉浸在四方战功自我麻醉中的金朝大安三年;是尚在舔舐开禧北伐惨败伤口的南宋嘉定四年;是已经沦为了蒙古附庸的西夏皇建二年;是在一片古佛青灯中昏昏然的大理天开七年;是陷入战争泥沼里的西辽天禧三十四年;是四分五裂的吐蕃第四个绕迥的火兔年;是笼罩着武人政治阴云的高丽康宗元年;是致力于处理李陈革鼎不安动荡的瞿越建嘉元年;也是得意于千年来海洋屏障的日本承元五年....但这一年最重要的是蒙古太祖六年!宿命啊,很快,那个人的皮鞭将会拷打整个世界,鲜血注定要浸透欧亚大陆。然而,不屈的怨灵将两个年轻人送来这个时代.....“我们不优秀,不够勇敢,不够坚强不够纯洁,不够聪明,你们的指责都对,但是,如果因此就想让我们对这些邪恶、苦难、悲伤、冤屈无动于衷的话,对不起,办不到!”“要么改变天下的宿命,要么死在宿命的洪流前!”
  • 宋时初

    宋时初

    重生成为户部尚书府不受待见的私生子,还被老爹拿来顶替兄长赘入商贾之家。据闻未来的妻子是个性情蛮横的女强人,宋玉表示压力山大。
  • 天明小和尚

    天明小和尚

    那些年,我相信一种律法为天道,那些年,我知道一种命运叫轮回,那些年,我知道一种不死叫做僵尸,那些年,我所帮助的人被称作为鬼。
  • 封候拜将

    封候拜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没错,是写李广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没错,是写李广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没错,是写李广的。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没错,还是说李广的。主角穿越附在李广身上,是否能走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怪圈?★本书超级YY,敬请雅正★推荐好书一本:《血碎》书号:1159010
  • 晚明之士子江山

    晚明之士子江山

    穿越崇祯十二年,大厦将倾,自己不过是一介书生,怎样挽狂澜于即倒?晚明的江南,歌舞升平,冯梦龙还在写着他的《三言》秦淮河畔,女子吟唱着“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殊不知,盛世浮华,转瞬即逝,这时候,少年骑着毛驴,一头撞进了这末世的烟云里!
热门推荐
  • 待千年以后

    待千年以后

    一双丑陋至极的手上,戴着他为她寻来的定情信物。她说:“好可惜,第一次穿嫁衣,竟不是为你……”这一次的错过,使他三世追寻,有她走过留过的奈何桥,便是冥界最美的风景。
  • 不羡

    不羡

    求得初心红尘过,不羡鸳鸯不羡仙。盛安帝最宠爱的公主君梦洛十四岁时被迫离京去往护国寺祈福,却遭遇暗杀坠落悬崖,两年后她领着一个身怀绝技的邋遢道人归来,莫名被降级为郡主。为报母族之仇,她奔赴战场,争权夺利……三年时光,眼看大权在握,京都却命案频发,她的势力被一点点蚕食,真相揭开,究竟谁是幕后操纵之人?所谓的真相就是真的吗?身旁之人就是可信的吗?血淋林的真相面前,她又是谁呢?傲娇公主x神秘道士片段一:初识,她遭遇追杀,无依无靠,被他所救,他说要永远守护她。君梦洛:你是谁?为什么跟在本宫身边?你所求为何?玄淅川:山人玄淅川想要保护殿下,我求殿下一生平安喜乐君梦洛:那好,你跟在本宫身边,不许背叛,不许说谎,不许蒙骗本宫……不许,偷偷丢下我玄淅川:……好片段二:惨淡的真相被揭开,她失去了一切,只有他了,却未曾想过他从来都不是她的君梦洛:你究竟是谁?为什么?你一直都在骗我玄淅川:我从未欺骗你,我就是我,护殿下一世平安喜乐是我的使命,我的责任……无关情爱君梦洛:……滚
  • 夜有风雨雾锁重楼

    夜有风雨雾锁重楼

    当有十二重楼,雾漫漫风雨飘摇,孤帆一叶烟云淼淼,剑舞长歌,月下独酌,应有恨,情勿伤,泪痕残,栏杆独语,海角天涯双飞客。
  • 魔杀星

    魔杀星

    杀星下凡,剑仙问天,我枯坐在黑色的宫殿,却白等了十万年。
  • 你如光

    你如光

    你如一道温暖的光,照亮了我昏暗的前方,温暖着我冰冷的心。
  • 总裁大叔与小贪猫

    总裁大叔与小贪猫

    小说内容源于本人做的梦,因为忘不掉,所以将梦里所发生的过程照搬下来,然后再根据自己想象续写下来的(不喜欢的请绕道哦,毕竟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可能会前不接后,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的,欢迎给些意见哦)
  • 任侠者

    任侠者

    “老天爷,有公正吗?”任侠问道她的上司苏疏影。“我希望有,如果,哪怕付出我的生命。”苏疏影说道。
  • 乌尊

    乌尊

    修行者的江湖风云起,风雨楼少年惊空出世。惨剧血仇,生死博弈;玄门之争,妖魔大战。看少年如何蜕龙重生,踏碎虚空,星辰大海。
  • 重生九世曲

    重生九世曲

    今天,我和他吵架了,我生气的回了家,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哭着哭着不知道怎么的我睡着了。“红雪,你开门啊!求求你给我开开门啊,我只需要看看你就行了!”程峰说道“你来干什么?你给我滚!给我滚!”我撕心裂肺的嘶吼着。“红雪,我知道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和别的女孩搂搂抱抱了
  • 首席入错局:千金,超大牌

    首席入错局:千金,超大牌

    一场交易:七日契约,他对她百般刁难,千般宠爱,一场爱恋:迷糊失了身,结局嫁对人,因为不相离就应该终百年,婚礼上,某男:女人嫁给我好不好?某女:一声不吭,一脸坏笑,某男:满心无奈,苦不堪言的说,好吧,家里的钱都归你管,某女:我愿意……我愿意!(ps:PS新书需要爱,求收藏+推荐+打赏(群号:316098635)已完结书:豪门逃妻:BOSS宠妻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