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1300000011

第11章 教学策略——追求灵动课堂的途径(5)

在这方面,我主要采取问卷、座谈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点和排斥点。如果学生对某个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有排斥性,肯定会影响学生品行的正确形成。新学期开学初,新课本刚发到学生手里,学生一睹为快的欲望极强,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请学生在浏览课本后,列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课文篇目,并简要地说明理由。问卷收上来后,再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按教材篇目统计出是否喜欢的人数,这样就得出了兴趣点的分布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好恶理由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分析存在需要差异的主客观原因。这样既知道学生对哪些内容有兴趣,有需要,乐于接受;也知道了对哪些内容不感兴趣、困惑、不乐于接受。

以广西九义教材六年制课本思想品德学科第12册为例,在对13篇课文的问卷调查中,《真正的友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热爱集体,遵守纪律》、《我们爱科学》、《金融卫士》、《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我们和老师》等课文被大多数学生喜爱,而《邓小平爷爷到深圳》、《共同的心愿》、《迎来世界的目光》等课文未能引起学生普遍的阅读兴趣,其它课文则只有少数学生喜欢。

按学生陈述的理由分类,喜欢的课文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接近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喜爱。比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是学生每天都能体验到的东西,小到学校的一草一木,大到国家的生态环境,都是学生需要关注的东西。有学生在陈述理由中这样写道:“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环保问题,乐业正在搞旅游开发,我也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又如,《遵守公共秩序》以其具体的事例,说明了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正如一位学生所写的:“公共秩序是体现个人素质的东西,遵守公共秩序体现个人的品行,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

二是故事性强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金融卫士》以生动感人的情节,塑造了英雄人物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了敬佩之情。有学生这样写道:“女职工潘星兰和杨烂为了保护保险柜里的东西,不怕牺牲,这种精神让我感动。”

三是与学生交往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容,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我们和老师》、《真正的友谊》等,学生在理由陈述中这样写道:“这一课让我知道了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那么重要。”“课文告诉了我真正的友谊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从学生方面看,影响他们对课文的兴趣也是多方面的:

一是受到性格特点的影响。班上有个小女孩,由于平时较胆小,她就不喜欢《金融卫士》这篇课文。她在理由陈述中这样写道:“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个胆小的人,我害怕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二是受到理解能力的制约。读得懂的,能够理解的就喜欢;读不懂的,理解有困难的就不喜欢。如《我们爱科学》这篇课文,有学生不喜欢的原因是“课文里有些句子有点深奥,我读不懂,而且只举了一个事例。”

三是受兴趣爱好和经验的影响。学生对课文的喜欢与否,往往与学生个人的到生活经验的多少有关,如有学生在陈述不喜欢《金融卫士》一课的理由时写道:“故事太老套了,写英雄应写和我们年龄相当的,才更能为我们树立榜样。”又如《热爱集体,遵守纪律》这篇课文,有学生不感兴趣的理由是:“因为这些品德知识我早知道了,不用多此一举。”

通过以上的调查了解,从而为我们收集什么样的教学资料,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供了可能。学习兴趣是客观存在的,但又不是固定不变的。“知其心,救其失”,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了解、掌握,是为了研究、制定和实施培养、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方法,以便收集有效的教学资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使学生的兴趣点成为将孩子志趣与教学任务紧密联系的结合点,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突破点。

(二)从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提高资料收集的实效性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教学资料的收集是一个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本书所探讨的“三思一行”教学模式作为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具有开放性特征的课堂教学系统,要使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有实际意义,对教学资料的收集必须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1、注意收集有关的理论资料,深入了解品德学科教学的新发展和新成就。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居高临下,适应时代发展,统观全局,站在学科教学的前沿,步步深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流于一叶障目之弊端,提升品德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目前,我们的品德学科教师对理论方面资料的收集还重视得很不够,这是有待于克服的。

2、切实收集教学素材,让品德学科教学活起来。课堂教学决不是教科书的简单翻版,干巴巴地讲条条,甚至念一句,讲一句,照本宣读;而是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让教学内容在鲜活的社会生活素材的渗透下,体现品德学科教学应有的生命活力。收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收集资料的范围应本着当前需要与长期需要相结合,专业资料与一般资料相结合的原则来确定,只要是符合品德学科教学需要的素材,如图片、照片、数字、报道、漫画、实例、笑话、寓言,以及学生常提的问题,常出的差错,都应加以收集、积累。要以正面资料为主,反面资料也要适当积累一些。资料的来源应力求广泛而又有重点,保管和整理应当以方便为原则。

做好教学资料收集和积累这一项工作,一是要勤奋不已和持之以恒。品德课同我们日常社会生活联系得最紧密,只有脑勤、手勤、眼勤,才能关注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实际,才能积累起大量有关资料,在勤的基础上还要持之以恒,要细水长流,要象蜜蜂采集花粉一样,决不能企求一蹴而就。二是要拥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准确地鉴别资料的价值,对资料的科学分类,决定对资料的取舍,以及扩大资料的来源等,都和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与教学经验分不开。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够“材”源不断,左右逢“源”,灵活运用。

(三)编写德育读本: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为了把品德教学内容与本地方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收集挖掘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本研究课题提倡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真实具体感人的德育读本,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在体验、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欣赏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我们的品德教学才能走出象牙塔,真正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品德教学的生动性。比如,我们在实验中,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爱国、爱乡的教育,编写了《感激、关注和发现》读本。为了使我们的教师对编写德育读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将摘录一些我们在实验研究中编写的《感激、关注和发现》德育读本内容,以供参阅。

《感激、关注和发现》读本部分内容摘录

——整理于本课题研究的一些教学资料

第一:学会感激

[对话园]: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里说的就是“感激”二字。我们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中,总会有让我们动情的东西,让我们感激的东西。学会感激是学会做人的第一步,对我们身边的生活有所感激,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所留恋,我们就能够做好人。

心里有了感激,我们就会自觉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去贮藏我们不忍忘却的瞬间。

感激是一种美,抓住它,挖掘它,表现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性情、修养起到积极影响和陶冶作用。凡美的事物都是活灵活现的,充满生机的,能唤起人的美感意识,使人可观可感,可赞可叹。

感激是一种真实,真实的东西,会使人易于理解,甘于接受,产生充实感。这种真实,是被我们深刻地感受过,深深地感动过的。

感激是一种真情,我们对自己所喜爱的生活必须灌注炽热的感情,并将自己感恩的情怀熔铸在自己的行动中,以其深透的思想,迸发出的热情,给人们以愉悦和鼓舞。

学会了感激,我们才可能使草木增辉,山水生波,风土有灵,人心开花。

有了感激,我们才能在故土中扬起美丽的风帆,才能为此而讴歌,为此而献身,为此而骄傲,并积极参与家乡的劳动建设。

有了感激,我们才有可能在爱国、开放、创新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人活着的意义。请读一读下面这些文章吧,我们对故土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激之情呢!

[欣赏园]:

例1:

我的目光在群山中跳跃,想跳过历史的相接,回到那座小城,它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乐业

——编者注

《秋风飒飒故乡行》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我终于又有机会启程回故乡了。

天湛蓝湛蓝的,蓝得沁人心脾,蓝得心旷神怡。汽车像一只小甲虫,在大山怀抱中那曲折绵长的盘山公路踽踽而行。一阵清风,润含着泥土淡淡的馨香,拂面而来,轻轻爬过脸庞,飒然而去。我闻到了花香,闻到了泥土的气味。故乡啊,我总有说不尽解不完的故土情结,在时光的飞逝中,仿佛又逆着时光的隧道,回到了我出发的地方,回到了那曾经的岁月。小时候,我常跟爷爷到他放牛的山坡上,缠着爷爷给我讲故事,讲山里山外的故事。爷爷年青时做过货郎,经常挑着山货到山外去卖,那时没有公路,崎岖的山道在大山之中环绕,婉延的石阶经不住岁月的沧桑,被压得深沉而辽远。没有汽车和马队。扁担上那上百斤的东西在他红肿的肩膀上不停地换动,深沉的步子伴随着沉重跋山涉水。山外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世界。叩动了爷爷的心,拉紧了他的每一根神经,他也曾激动过,誓言离开那片生他养他贫脊而又苍朽的土地,但最终他还是没有离开。我不知是因为那饱经沧桑的老母,还是那挥不掉抹不去的故土情节,他从没告诉我。

在爷爷的叹息声中,山外那美丽的世界令我无限的神往,成了我精神的香格里拉,也是我发奋学习矢志走出大山的最初诱因。少年时,在每次矜持的放纵之后。我又会悄然地凝望着深沉和厚重的大山,因为在那山的背后,儿时埋下的种子正萌动发芽。

突然,汽车停了。我把头好奇地探出车窗,前面一辆推土机正在清除堆在路上的碎石。道路的两旁有许多的筑路工具,还有许多宣传和警示的牌子,醒目的横幅清晰地写着“中铁十二局”。这条路是乐业通向山外的唯一交通要道,乘西部大开发之风,交通部门把原来的三级公路改建成二级公路。工地上,筑路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开山、挖石。隆隆的机器和挥汗如雨的号子声,伴随风声、歌声,跃动着大山强劲的脉搏,奏响了一曲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强音。过去每次回家,面对生态恶劣、交通闭塞的群山,我常生的感觉是大山的发展史,简直就是一部造孽史。关山迢递,远道寒荒。在我16岁之前,我是从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的。纯朴的村民把能走出大山,走出这片土地的儿女都看作英雄,投以敬羡的目光;他们将能与山大厮守终老的生命也看作坚强的神灵,给予顶礼膜拜。他们对环境的这种无奈,在他们看来,生命是沉重的造孽。惟其沉重,所以他们的儿女才能以顽强而激烈的形式,寄生命以理想意义上的轻盈,以大山的基因赋予走出大山的每一位儿女。

风拂动着我的头发,也撩拔着我的思绪,我以一种对大山朝拜者般虔诚的目光在群山中跳跃,想跳过历史和现实的交接。可是,一阵惊叹声把我从记忆中拉回现实。窗外,一排排整齐而漂亮的房屋映入我的眼帘,这是乐业实施异地移民安置后建设的移民新村,村子的旁边是大大小小的地头水柜,几汪清水,碧波荡漾。实施异地移民安置是把生产生活艰苦地区的农民集体转移到交通方便,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是新时代为民办实事的体现,也是乐业实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创新举措。我惊叹于眼前的现实,更感叹于时光的流逝中给故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的思绪随同滚动的车轮,心早已背叛了我的肉体。

(晓枫)

回音壁:

因为有了故乡的养育,我们才有了五彩缤纷的生活之梦。因为有了对故乡养育之恩的感激,我们总是用心感受和掂记着那里的一切。作者在《秋风飒飒故乡行》中,一开始就道出了对故乡的感激之情:“故乡啊,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今天我又以满怀的激情投入你博大的胸怀,对故乡,我总有说不尽解不完的故土情结,在时光的飞逝中,我仿佛又逆着时光的隧道,回到我出发的地方,回到了那曾经的岁月。”然后从爷爷的叹息声中,从大山的困惑和沉重中走了出来,为故乡“筑路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开山、挖石、修路”的场面而感动,为故乡“移民新村的建设”而惊喜。透过作者滚动的思绪,让我们看到了乐业的昨天和今天,更看到了乐业的明天───乐业人民假以时日,必将昂首阔步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而对故乡,作者是感激的,也是骄傲的,情真而意切。

例2:

泪是肯定人生的表示。因为生活是可留恋的,过去是春天的日子,所以才有伤逝的情泪。若使生活本身就不值得我们的一顾,我们哪里会有惋惜的情怀?眼泪真是人生的甘露。

——梁遇春(现代散文家)

《难忘妈妈岁月》

“凡是生活在我们村的人,命都很苦,尤其是我们女人,命更苦”。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这样对我说。

孩子呱呱落地,若是女孩子,苦命就从此在她头上降临,然而我便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小山村中出生了,那时,可怜的妈妈抱着可怜的我,小路上不知留下妈妈多少的汗水?多少沉重的脚印?

岁月流逝,我渐渐长大了。坚强的妈妈送我上了小学,又读完了初中。记得在我上小学的第一天,妈妈从街上买了一棵幼桃,栽在院子边上。她模着我的头,深情地说:“幼苗成材之时,便是女儿成器之日。”我记下了,从此,在离家老远的学校努力拼搏。为了妈妈,为了我,也为了我们那山村的女人。

我继承了妈妈那种坚强不屈的性格。我咬着牙对妈妈说,我要同所谓的命运抗争到底。妈妈笑了,笑得那么舒心。她说,我长大了。是的,我长大了,可妈妈却变老了——粗糙的皮肤,微驼的背,头上一丝丝的白发……

当第十五个秋天的风拂过的时候,院子边上的桃树已长得清秀挺拨,我意外地接到县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看看通知N书上那圆圆的红印圈,打量着妈妈日渐苍老、消瘦的面容,辛酸怜惜直逼我的心头,我哭了,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妈妈抱住我,也哭了。妈妈却说,这是高兴的泪,是幸福的泪啊。这是她日夜盼来的泪,我无话可说。妈妈,高中要读三年。妈妈啊,对于我家这样的贫困家庭,你深藏在心底的忧虑,女儿哪有不知晓呢?

同类推荐
  •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童年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童年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德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德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选取了德国教育界的教育问题,追溯其历史发展,对其教育现状和特色进行剖析,融入最新发展动态的数据,展现其教育教学细节。
  • 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 学生写作学习手册

    学生写作学习手册

    本书根据具体内容相应进行分章且归类排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和知识性,是青少年提高语言文字写作学习的最佳读物。
热门推荐
  • 黄昏前的黎明

    黄昏前的黎明

    末日临近,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呢?转生不代表重生,也不代表他能躲过一劫。黄岸红印,银白照海,依旧孤人守昏海。山下粉树系长绳,解铃还须系铃人。在那天,那些天,不是自己,却胜似自己。(短篇小白,思路无理,只为写心)
  • 17楼的约定

    17楼的约定

    唉!她怎么那么倒楣,竟然被指派到这个没人想接的任务,必须要去采访那个难搞的名人岳振远,而要是没有达成任务,她很可能就必须回家吃自己……天啊!岳振远竟然愿意接受她的采访!这真是太好了!
  • 荡气英雄谱

    荡气英雄谱

    湖北小山上的小村中剑气扫过,仿佛电闪雷鸣,一直往刘往刘清连面前袭去……阴差阳错的相遇,棋逢对手的追逐,本应该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恶战,却由于俩人同时掉进神秘洞穴而不得不中止。神秘的老人,从未见过的功夫,这场相遇是劫难,还是缘分?
  • 一条田园犬的命格

    一条田园犬的命格

    狗:“我不是人,但是一些人是真的狗。”格木:”你上辈子是条狼灭.“
  • 诡道少主又坑我

    诡道少主又坑我

    她,古玩鉴定专家,自幼邪祟侵体,身世迷离。他,滇洲第一高手,含怨沉睡千载,沐血而归。诡图、邪阵、凶兽、咒尸,血祭……陷害、阴谋、谎言,一切终究是尘埃落定?还是另一场早已设下的彀中陷阱? 千山万水,魂渡三归,终不抵心中执念。 往世缱绻,来生化梦,亦是氤氲云烟。且看,俊俏顽劣小骄女如何历尽三世悲欢,撩倒傲娇绝色大美男,终极破解万年幕后局中局!(本文玄幻+仙侠+悬疑,原名《逸尘玦》)
  • 杀手是女神

    杀手是女神

    突然有一天,系统找上门,把林可儿变成女生,还要求她成为一个杀手。
  • 琉璃天下绝世无双

    琉璃天下绝世无双

    额、还能有谁比她更倒霉,更无语,睡个美容觉都能睡到另一个时空去的。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占了人家的身体,那么就在这异世好好地活出自己的一世风华吧!她,21世纪杀手之王,魅杀天下,谁人不服。她,将军之女,万千宠爱,恶女之名冠天下,谁人不怕。他,帝王之王,狠辣无情,霸绝天下,谁能并肩。然,当帝王对上恶女,谁覆了谁,当腹黑遇上腹黑,谁进了谁的狐狸洞。简介无能,本文一对一,绝宠无小三,无误会。
  • 腊日龙沙会绝句

    腊日龙沙会绝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松柏有名

    松柏有名

    那些看似荒诞无疑的青春,是我们第一次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