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50600000010

第10章 简洁清新齐鲁风范

如果说在近一千年前的北宋中期,人们已开始注意到了古代瓦当的话,那么,在此后的八百多年中,金石学家搜寻古代瓦当的目光一直聚焦于物华天宝的秦汉故地陕西。

到了清朝晚期,人们对陕地以外的瓦当才有了一些了解。山东古代瓦当是古代金石学家在青睐关中古瓦的同时,余光最早波及的地区。这首先要归功于清代杰出的学者收藏家山东潍县人陈介祺(公元1813~1884年)。收藏富甲海内的他在《篱斋藏古目》中有《十钟山房藏齐鲁三代两汉瓦当文字目》,十钟山房是因他收藏了十枚商周作为乐器和礼器的钟而给自己书斋起的斋号。在这本文字目中,他首次记载了出土于山东临淄、曲阜、诸城等地的瓦当,27种158件。其中以“千秋万岁”瓦当居多,可惜的是只有文字记录,而无瓦当图形。同是山东潍县人的高鸿裁在他的《尚陶室砖瓦文捃》中收录有“千秋万岁”“万岁未央”“工者所作”“千万”“大吉”“大吉宜官”等瓦,多与《簠斋藏古目》吻合,亦为临淄故物。

1914年,罗振玉辑成《唐风楼秦汉瓦当文字》,其中除他收集的部分来自齐鲁的古瓦外,注明出于山东者还有潍县的陈介祺簠斋、潍县高鸿裁辨蟫居、福山王福田齐吉金室旧藏。从文字花纹来看,如“千秋万岁”“大吉宜官”“春秋万岁”“君宜侯王”“天齐”以及树木双兽纹、树木卷云纹等,确为临淄齐故城所出无疑。

日人掘口苏山的《秦汉瓦砖集录》中收有瓦当85种159件,其中有齐的树木纹半瓦多件和“天齐”半瓦。1952年,日人关野雄著成《半瓦当之研究》,书中收入瓦当拓片及照片113幅。半瓦当出土地点除了山东的临淄、曲阜、薛城、福山外,还有河北易县燕下都、陕西西安和山西夏县禹王台等。

而其中尤以出土于齐国者居多,占58件。多为树木双兽纹、树木卷云纹等,还有一件“天齐”残瓦。他认为这些半圆形瓦当全为战国时期的产物,而9件齐圆瓦当笼统指为汉代之物,对西汉还是东汉未作区分。他对齐瓦的断代,代表着当时的研究水平并成为以后30年中人们对齐瓦的基本认识。他根据瓦当纹样的“古老程度”,提出半瓦发源于燕下都,并由燕而影响及齐、鲁、薛、赵等国。

建国后,1964年陕西省博物馆编《秦汉瓦当》著录两品树木纹瓦当,1987年刘士莪编《西北大学藏瓦选》著录1件树木双兽纹半瓦,俱无出土地点,当为早年流入西安之齐瓦。

1990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发林著《齐故城瓦当》,这是瓦当研究的第一部专书。1976年曾亲自参加临淄考古发掘的他,根据考古地层,第一次明确指出过去笼统认为是战国的齐故城半瓦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西汉,齐故城的文字瓦皆为东汉遗物,并对不同时代,齐地瓦当纹样的演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稍后日本人村上和夫的《中国古代瓦当纹样研究》第二章第二节中对于春秋战国齐瓦图案抽象化的研究与李说不谋而合。李先生在书中还详细批驳了齐瓦当导源于燕文化的流行说法。

齐之得名,始于西周。商末,纣王昏乱,周武王厉兵秣马,公元前1057年,率虎贲(勇猛之武士)三千,直逼殷郊牧野(约在今河南汲县境)。纣王多行不义,众叛亲离,只落得自焚身亡。武王克商后不久,功成而逝。其弟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平定“三监”、武庚。再经三年苦战,征服了商、奄、薄姑等广大的“东土”。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便开始大量分封亲戚,作为拱卫西周的支柱屏障。在周初分封的71国中,最重要的即东方的鲁国和齐国,而最早的齐王不是别人,正是在溪钓鱼而名声大振的姜太公。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其祖先曾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吕,所以他又姓吕,名吕尚。后来吕姓子孙分化,吕尚一支极为潦倒,吕尚曾到处流浪,以宰牛卖肉、卖酒为生。然而大半生怀才不遇的他还希望老来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整日在周原附近兹泉皤溪(在陕西岐山西南,为渭水一小支流)用一个没有弯钩的渔竿钓鱼。后遇到西出巡猎访求人才的周文王,与谈治国方略,文王大悦,以为吕尚正是周人先祖太公所企望的辅周成功之人,故号之为“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姜太公果然宝刀不老,出色地辅佐周室夺取了天下,武王并娶姜太公之女为妻。由于姜太公对建立周朝贡献最大,武王便将泰山渤海间薄姑氏故地(今山东中部和南部)封给他,建立了齐国。姜尚赶到齐地,以他独特的治国措施,仅用5个月便使其封国初步走上正轨,周公感叹地说:“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姜太公建立齐国之初,齐国的都城尚在今山东临淄之北的营丘。到了西周晚期的公元前859年,齐国发生内讧,七世齐王献公乃徙都临淄。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的虎狼之师打下燕赵后,一路势如破竹,杀奔临淄,齐国灭亡。此间六百多年,临淄一直是齐国都城,其遗址世称齐故城。此节我们叙述的齐瓦专指这一时期。进入西汉、东汶,临淄还是齐诸侯王的都城,其瓦当在沿袭春秋战国齐瓦独特风格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其具体形制演变,下章还会涉及。

再说在春秋约三百年中(公元前770~前476年),齐国凡历15位国君。《国语·齐语》记载:齐襄公“食必粱肉,衣必文绣”,后宫妻妾数百,其奢华生活当以春秋齐临淄的繁荣富足为基础。

齐景公时,临淄城内已是宫室台榭广布,军水马龙。据说齐景公出行,从车达千乘之多。建国后,考古工作者在临淄大城东北角的河崖头村发现当时的三个大殉马坑。马是当时先杀死后,整齐摆放于殉葬坑中的,总数达五百余匹,齐王之奢华,临淄之繁荣,可见一斑。

春秋之初,位于中原的陈国发生内乱,公子完惧祸奔齐。此为田(陈)氏立足于齐之始。到了春秋晚期,新兴地主阶级在各国都如潮水般冲击着腐朽的奴隶制,田氏成为此期齐国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采用施恩授惠的方法,与“公室”展开争夺民众的斗争,民众“归之如流水”(《左传》昭公三年)。到了公元前476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仍沿用齐国国号,但齐国已由姜姓变为田姓。田氏代齐是中国封建社会取代奴隶制社会这一划时代变革中的重大事件。

整个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1年),齐国经历了姜齐宣公、姜齐康公和田氏代齐后的田齐太公等共十位国君。在第五位田齐国君齐宣王时,临淄已是当时中国最为繁华的都会,有七万户人口。当时游历列国、佩六国相印的苏秦描述临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在纵横家的铺陈下,齐临淄的繁华跃然纸上。

1936年,山东考古学前辈王献唐曾对齐故城作过考证研究。1940~1941年,日本的关野雄在齐故城进行勘察,并写有调查报告。建国以后,临淄作为中国古代都城的重要典范,在此进行了大量考古工作。1958年、1964年、1976年分别进行了勘察、普探和大面积的发掘。证明齐故城由大小两城组成,残存的两城城墙主要属战国时期。小城是宫城,位于大城西南。东西长1.4公里,南北长2.2公里。小城北部为主要宫殿区,出土有大量战国至汉代瓦当。大城为官吏和平民的居住活动区,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4.5公里。在大城南部今刘家寨一带曾出土大量西汉初年封泥,推知为战国至汉官署所在。总之,临淄齐故城内的遗存主要是战国和汉代的,西周和春秋时遗迹较少。齐故城的发掘和研究,为我们勾勒出齐瓦当的清晰轮廓。

齐故城最早的瓦当约出现于春秋时期,这时的半瓦素面,没有图案,面径也相对较小。如1976年齐故城小城内桓公台出土一品,面径才13.5厘米。到战国之时,虽花纹在瓦当上已极为普遍,素面半瓦仍与之并行了一个时期。战国之时,树木纹是齐瓦的主要母题,极富地方特色。先师刘敦愿以为齐瓦树木纹是齐地崇祀社稷中的社神的珍贵资料。社为土地之神,稷为谷物之神,神社所在用树和石来表示。早期树木双兽纹比较流行,后双兽上又有了骑手,这是战国时中国骑兵的兴起在艺术上的反映。树枝变化一般是枝条由少到多,由简而繁,再由多到少,由繁至简。后来这类瓦当中又相继出现了箭头纹、三角纹和卷云纹等附加纹饰。约至战国中后期,齐树木双兽纹半圆瓦当中的双兽不见了,简单的树木纹成为瓦当的主流纹样。后树木纹进一步简化,形成羊角形树木纹。到了西汉,齐瓦纹样的抽象与简化继续进行,过去风格极明显的树木双兽纹到简单树木纹,再渗入许多关中和洛阳地区的云纹装饰手法,形成云纹半瓦。齐故城的瓦当从战国到两汉不断地简化抽象,最终趋同于全国大致相仿的云纹瓦,这既是艺术演变无形之手的作品,也是齐从割据东方的战国七雄之一到两汉大一统帝国中一个从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单位这一历史巨变的曲折反映。

树木双兽纹半圆瓦当流行于战国初期,一般面径在15厘米~17厘米之间,瓦周有一道或两道弦纹。双兽多为马,也有双虎、双鸟双蜥等等。此类半瓦双兽往往形态各异,如树木双鸟纹中,双鸟或俯视下方,专心致志;或引吭高歌,生机勃发;或正视前方,安详平静。树枝式样也不尽一样,数目有2对一8对不等。大部分树枝为简单直线,也有少数略具圆式,有的还在树枝上排列许多三角纹,以象征树叶。

树木双兽纹演变出两类纹样:一类即树木双骑纹。双骑有都面向中央的,也有都面向右方的。双骑纹有时也搭配一些箭头纹、三角纹或卷云纹等。

战国中期,沿着瓦当纹饰不断简化的轨迹,比较写实具象的树木纹两侧的双兽或双骑不见了,代之填充树木纹两侧的是抽象的卷云纹、乳丁纹、箭头纹、方格三角纹、方格乳丁纹等。此期还有一些颇为罕见的纹样,如1965年,临淄崖付庄1号灰坑出土了一面套叠空心三角纹半瓦。参照于此,京华路氏梦斋收藏的称为齐祭坛纹的半瓦亦当为战国之物。

战国齐瓦以半圆形为主,但也有少量圆瓦。早期的圆瓦基本上都是由两个图案相同的半圆瓦组成,图案与同期流行的半瓦图案一致。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半瓦是用圆瓦范制成,然后从中一切为二,得到两块半瓦。当人们发现制作方便的半圆瓦当只能遮护椽头的上半面,而下半面依然有风雨浸蚀之虞后,便在一些更为重要或特殊的宫殿建筑上采用了圆瓦。即在瓦当接上完整筒瓦之后,在做纵向切割时,不像以往做半瓦当时直接切透,而是切至当背时,转为横切,截去半截筒瓦,从而保持了瓦当的完整。由于早期的圆瓦是由制作半瓦的范制成,只是在筒瓦切割上做了一些改进,所以早期圆瓦虽当面面积增加了一倍,但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可以在这完整的较大的面积上(是圆而非半圆)做出更符合这一形式(圆)的丰富图案。所以到了战国晚期,也许是受到圆瓦发育已十分完善的秦国和赵国的影响,齐国也出现了利用完整的圆面构图的圆瓦,其纹饰有马纹、卷草乳丁三叶纹等。如果说这些战国圆瓦还颇富齐地特色的话,降至西汉,其圆瓦中饰网纹,四区饰云纹的特点,已与西汉三辅(今陕西关中)地区的瓦当风格十分接近了。

鲁国也是西周实行分封之初,在东方奄的故地建立的封国。由功高盖世的周公受封,但周公留在朝中辅佐朝政,由长子伯禽就国。当时鲁国是代表王室镇抚徐、奄、淮夷以及僻远“海邦”的东方大国。春秋之时,鲁国已渐衰落,但较多地保留着周的文化传统。到战国时,公元前256年,为楚国所灭,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鲁国建都于曲阜。1942年日本人曾在曲阜鲁故城进行试掘,著有《半瓦当之研究》的日人关野雄当年曾参与其事。1977~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对鲁故城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发掘。证明鲁都曲阜呈四角略圆的横长方形,城墙长12公里,宫城(内城)居郭城(外城)中心,与东周都城宫城常偏居郭城一隅有所不同。

曲阜鲁故城虽北距临淄齐故城不远,但瓦当风格相距甚远。鲁故城出土半圆瓦当极少,70年代曾出土一件素面半瓦,直径14厘米,当为战国早期之物。可见春秋战国之交,各国普遍开始使用瓦当时,半圆形素面瓦当颇为普遍。俄国著名学者普列汉诺夫早就指出:大凡事物发展,人们最初总是站在实用的立场上,后来才加以审美的考虑。瓦当演化从素面转为当面模印花纹乃至文字也证明了这一点。40年代,鲁故城还出土了个别树木纹半瓦,纹饰类似齐瓦,显然是受到了后者的影响。

鲁故城瓦当中更常见的是圆瓦当。其战国圆瓦较接近于秦瓦,当面饰反云纹,当心为四叶或网格纹。当面的反云纹直至东汉一直都没有大的变化,当心纹饰至西汉前期则由战国的四叶纹和格纹变为莲籽纹,西汉后期则代之以圆饼,并沿用至东汉。

§§第五章 两汉时期的瓦当

两汉时期,特别是西汉时期,是继战国、秦以来,中国古代瓦当的第二个高峰。它的最重要标志是西汉中期偏早文字瓦当的出现。

汉代文字瓦约出现于西汉景帝之时,至西汉中晚期则大行其道,几有取代图案、图像瓦当之势。当时文字瓦当广泛施用于京畿的皇家宫阙直至边远的地方官署。以“长生未央”“长生无极”“长乐未央”之类的吉语为主。文字从1字~12字不等,尤以4字为多,因圆形展开,挪让、省简,各尽其态。篆书的成功变形而产生的“有意味的形式”令人叹为观止,受到唐宋以来历代金石学家的青睐。

汉代的图案瓦当与秦代相比更趋规范,以各式云纹为主。图案瓦当虽已不多见,但雍容堂皇的四神瓦当却一枝独秀,堪称图像瓦当的压卷之作。

同类推荐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印章、玺印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印章、玺印

    本书内容包括印章概说、印章的选材、历代各章名家、印章的鉴赏、印章的收藏、细说玺印的产生与嬗变、精品鉴赏、玺印与书画、印石鉴藏等。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历史的光谱与文化地形

    历史的光谱与文化地形

    2006年6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与前瞻:连接中国与好莱坞的影像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即以此次研讨会上提交的发言论文为主体,同时汇集了近来相关研究成果,是“华语电影研究系列”又一部重要结集。全书共分七辑:跨境交往中的理论建构,“西洋景”中的影响焦虑和主体建构,镜像纠结:扭曲与认同之间,在意识形态疏离背后,和而不同:寻求新的竞合关系,多重指涉:好莱坞与港台电影,泛亚语境,对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渊源、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和意义等进行了缜密追溯与深刻探讨,视角独到,资料全面,为中国电影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 西学东渐:民国电影美学研究

    西学东渐:民国电影美学研究

    中国的电影是随着晚清以来的西学东渐而诞生和发展的,本书以1905年到1949年间的中国早期电影的美学特点为研究对象,以欧美电影创作与电影研究为参照,在中国本土文化和民族审美传统的立场上,对中国早期具有标本意义的导演及其作品进行串联式的解读,以描述和阐释的方式进行理性梳理和总结,揭示出中国传统电影在欧美电影影响下仍保持了鲜明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美学特征。
热门推荐
  • 来回——天国遗失的天使

    来回——天国遗失的天使

    本文没有重生,没有穿越,更没有玄幻,有的却是一群少男少女从尽情挥霍着青春的少男少女,逐步走到成熟稳重的已“奔三”族。九个原本不可能有关联的人却因为同一个梦想走到了一起;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相约在两年后见面,却不知他们的结局是喜是悲;一个默默守护心爱的女人的痴情男,似乎早已注定了他没有结局;男女之间的纯友谊与两个女人之间的友谊哪个更坚不可摧……他们如何向着梦想迈进?各自又是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看小说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在向西行

    爱在向西行

    用一句话说,她很拽,特别拽,拽得他有时恨不能掐死她。可更多的时候他却更喜欢她那拽拽的样子,带点白目,特可爱。
  • 诡途迷藏

    诡途迷藏

    上古神石的遗失,让守护神石的部落惨遭浩劫,四分五裂。族人的后代为再次寻找神石,踏上一条惊险万分,光怪陆离的不归路。他们能否顺利解救族人?还是会在鬼怪横行的险境中丧命?他们能否同心协力?还是会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反目成仇?协助,同行,叛变,患难,妖魔鬼怪,这场惊心动魄的探险远远不止这些......
  • 我的冒险征途

    我的冒险征途

    财富、名誉、力量······传说中可以实现任何愿望的神杯重现世间。心存野心的冒险家们为了找到传说中的神杯走遍大陆,四处冒险,可是无一例外,数百年来所有人无功而返,从此神杯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话。不幸染上瘟疫的倔强少年柯艾为了找到传说中的神杯,努力活下去,开始了冒险之路······
  • 中国职场好榜样

    中国职场好榜样

    这是一个疯狂竞争的年代,职场是经济时代里永恒的话题,《中国职场好榜样》以“大型职场招聘季播秀”为定位,宗旨是帮助最优秀的人才找到最适合的职位,并为最令人心动的职位匹配最合适的人才。在这里你会发现,原来个人喜好可以和现实工作完美结合。节目组放眼中国亿万职场人,从中寻找最具榜样潜力的求职者和最具吸引力的心动职位,360度诠释中国职场现状,通过展现新一代年轻人的职场心态,帮助职场人树立正确的职场价值观,打造真正的“中国职场好榜样”。
  • 副本世界冒险记

    副本世界冒险记

    请问我喜欢的女神是个整天飞来飞去的怪盗,如何才能屌丝逆袭女神,在线等~!很急~!!!~~!网友A:你需要一个系统让你装13网友B:其实你还需要副本,让系统帮你提高实力。网友C:为什么会这样?第一次网友A说的那么正确,而又有了网友B的补充,两人意见合一是多么的完美…………网友D:白学家先打死再说。
  • 有毒皇后

    有毒皇后

    因为一次意外,宋琳儿穿越到了异世成为了公主。可是刚成公主没多久,国家灭亡了,为了活命,她做了敌国平国庆王周百川的丫鬟。身处王府之中,她一直想尽办法杀死周百川,然而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是她必须要成功,为此做什么都可以。她要让周百川喜欢上她,趁他松懈的时候杀了他,但渐渐的她发现,她喜欢上了他,再难下手。爱恨情仇,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她都要面对。
  • 逃逃情话

    逃逃情话

    [花雨授权]借住?!给那个从小就欺负她的臭男人?!别想了!逃得了一时躲得了一世吗?让她的小嘴如饿狼扑羊猛吞他煮的菜,逃得了一时躲得了一世这句话竟然,用回她的身上,这次真是失算呀……
  • 律政精英

    律政精英

    周君是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学的是法律专业,从事的是律师职业,他一步步走向成功,穷尽一切合法手段为当事人谋取合法利益,并与反派律师斗智斗勇,情节曲折复杂,结局常常出人意料。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还能学习法律知识,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