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96100000016

第16章 烈属(五)

郭万新

五 宅院

母亲改嫁了,从户口和监护人意义而言,李翠梅就等于失去了母亲。俗话说“爹死娘嫁人”,比之“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尤为不幸。但好在母亲只是嫁在本村,二成才住进去的地主李广生宅院,与李士杰宅院同在南垣街,距离不过百十米,6岁的李翠梅两边跑动,有时晚上也住在母亲那边;二成才为人和善,也很喜欢她,丝毫没有让她感受到母亲在这边和那边有多大区别。直到念书后她慢慢地思想复杂了,意识到彼家不是己家,过去得次数才少了,直至极少再去。

老实说,那时母亲也无法给女儿拿出一口好吃的好喝的,因为她压根儿没有。二成才成亲时候,自己没有房子,只能把卢桂英临时娶进三成才的家里,让三成才出去寄宿了几天。随即,夫妻二人搬到村里李成斗的闲房借居。在那里的第二年,李翠梅目睹过母亲生下过一个女儿,却连接生婆都叫不起,只能让二成才扶着她的后腰自己生产,疼得哭得泪如雨下。眼看生出来了,孩子的头发黑丁丁的样子,却连脐带都没剪就无奈摁死了,因为实在养活不过。李翠梅形容说,当初二成才的光景“穷得往死里可怜”,几乎接近断炊,常年只能喝些少米的南瓜稀饭充饥,最窘况的青黄不接时,南瓜稀饭也仅仅一天两顿,下午的第二顿硬要等到阳光照到某一窗棂才喝。为了多种一些南瓜,母亲甚至不管迷信忌讳,到村东庙沟把大王庙的庙基土墩刨下来平整拢畦。这样的日子,她哪里顾得了女儿李翠梅呢?

按理二成才维持两口人伙食,应该不至于揭不开锅。不过李翠梅听母亲说,也不排除被穷亲戚所累。二成才共有4个姐妹,每年正月里都会有几个拖儿带女的前来省亲,一住就得月余,吃喝还得有个待客水平,消耗太大,总要见到瓮底。正如童谣说“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上唱大戏,外甥小子也要去,外甥女儿也要去,气得姥爷不出气,”还有“外甥是狗,吃了就走”,都具有时代特征,还是粮食太匮乏大家都穷,怎么能算计着多吃一点。梳理吉庄历史,也正是1954年到1955年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全村的征购指标被定得多了,为完成交粮任务,多数人家只能缩减口粮,致使出现了解放后第一波次的饥荒,二成才家的小气候也与全村的大气候有关。

相反李士杰家的日子要好得多,李翠梅印象中没受饥饿。一来毕竟是富农人家,传统的节俭有方,比如至今村里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李春看见白面笑哩——不吃”,说的就是李士杰的长子大年友李春,节俭到把白面当做一种精神鸦片似的,可见一斑。二来,李士杰一直擅长种菜,挑到神头卖了手里能见几个活钱,还有就是可以定期拿到一点烈属抚恤,而卢桂英改嫁就享受不到了。究竟烈属抚恤多少,没有查到资料上的准确数字,给钱也一直都是李士杰去县里的民政局领取,李翠梅听说大概是每月5元。有个佐证,烈士五辣椒的父亲李林仁也领抚恤金,老伴去世早只他一人有份,他孙子李宏业说肯定每季度是9元。李宏业还讲,李林仁平时多去民政局跑跑,一般可以额外要来三元两元;开始时也跟李士杰结伴,可是后来阶级的风声一紧,大约感觉李士杰的富农成分疑似有负面效果,也就不再同行。

公允地说,从土改到大跃进,李士杰全家因为富农成分除了名誉不好,并没有受到多少冲击,再有烈属的事实存在,最起码能毁誉参半,所以过了十几年安稳日子。但是,在阶级斗争之弦开始在中国有了绷紧的迹象,身为富农者眼看着不容易继续独善其身了,即使是烈属。

直接把时间记忆回到合作化后正酝酿大跃进冒进氛围的1958年。。

稍前,吉庄村合作化后曾经开展了一场类似急功近利的运动——当然也是县里号召的。这项运动说的专业些,称为“集资”,土俗些则叫“死宝变活宝”,做法就是动员社员贡献出旧社会留存下来的银器、银元、首饰、元宝,支援国家建设。村干部先是开会倡导,然后分工上门进行思想动员,当然针对的目标仍是地主富农居多。其中大队长李如昆负责说服李士杰,说:“四爷,人家都说您有现洋,如果真有就拿出来,是个好事情,给您荣誉的。”李士杰的回答不乏幽默:“你们不妨捆我紧些,吊我高些,银元是没有的。”他跟村里的李壮两人因此还被送到县里的学习班提升觉悟,最终还是没有交出来。李翠梅当时五年级,她清楚地记得,爷爷回来后还有纪念品,那就是双手十指皮开肉绽。她还描述过另一个场景:村里的积极分子确实搜走过爷爷的100个大洋,还把爷爷保存的一盒子各种的原始地契给烧了,一时间院内纸烬飞扬,好像死了人烧纸一样。本来土地已经在合作化中重新被收归集体,地契除了极有可能被定性为“变天账”外毫无了实际价值,但对于曾将全部心血倾注到土地上的李士杰夫妻来说,留着的地契或可画饼充饥,而一旦连充饥的画饼都没了,打击可谓不轻。

李翠梅说,这时候的生活开始让奶奶失去信心了。

还有雪上之霜。

同样在1958年,三年友的妻子也步了卢桂英后尘,带着年幼的一儿一女改嫁到水磨头村,也就是她婆婆的娘家门上,因为三年友不幸于上一年被一场疾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这样李家三子,到头来剩下大年友李春一棵独苗。李春夫妻也有一儿一女,儿子叫大全,女儿叫改女。在重男轻女的年代,本来大全是李家的一脉香火,可惜其智力差强人意,而且长得个头不高,村里人描述像爬地虎似的,所以给他取了绰号叫“茅篓篓”,慢慢倒把原名忘了。若在解放前,凭着李士杰的光景,茅篓篓娶个像样的媳妇不成问题,李士杰就曾说过:“想嫁咱大全的好姑娘们,能拿鞭子赶来一队。”但解放后就不可同日而语,茅篓篓该成亲时肯定无人问津,打了光棍。在李士杰妻子高大女眼里,曾经的人丁兴旺,居然一朝变得后继乏人,老大这样,老三病死,老四烈士,三媳妇改嫁,四媳妇改嫁,未来的希望渐渐暗淡……

而压垮老太太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于1958年不期而至。

随着大跃进热潮的持续升温,吉庄被树立为县里的“五化”典型,雄心万丈准备一步迈进共产主义。所谓“五化”,说法不一,但从吉庄的“五化”痕迹看来,可以肯定包括了“吃饭食堂化、幼儿托管化、生育产院化”,因为曾经折腾出来过所谓的托儿所、产妇院和公共食堂。其中的托儿所,良好愿望是决定将学龄前小孩集中起来,统一服装及卫生用具,配套小食堂,安排保育员免费看管,为的是解放妇女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而产妇院则是专门为全村妇女坐月子服务,接生和护理一律免费,每位还给吃些细粮、供应一斤黑糖。愿望固然良好,但没有房舍不行呀,于是瞄准了富农李士杰等人的宅院。

现在,那一块的房院早已面目全非,不过根据李翠梅的记忆,可以勾勒一下想当年的规模:

首先院子有两道门,大门朝北开在南垣街槐树院斜对面,门楼比较气派;进入大门,是一条窄廊,廊内两道二门,分别是李士杰和李士达弟兄二人的院落。单说李士杰这边,选择以西为正,东向开了院门,进去就是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格局;西边是面东的三间青砖砌檐的土窑,叫正窑,正窑左右是空地,左边凿有一口水井,右边堆放柴炭;北下房包括三间土房、两间较小土房和一大间的牛圈、一个猪圈;南下房依次为三间瓦房和草房、磨房、羊圈,以及厕所。解放初的居住情况是:李士杰夫妻和李翠梅母子分别住在正窑的南北两厢,大年友李春一家占用南下房一排,三年友一家占用北下房一排。到了1958年,三年友一边空置了,四年友也仅留下一个孤女,所以院落的凋敝显而易见,这才让村里则看到了潜在的利用价值。

那时候集体占用一处富农的院落,绝不像如今的拆迁那么繁琐,顶多就是大队干部的一句话而已,更不闻补偿一说。据说大跃进之初朔县组建超级农业社,神头村的社员也被迁来吉庄村安置,有些乱套。那么形势使然,需要搬家的不止李士杰一家。当然共产主义不是流离失所,大队也有统筹考虑,决定让李士杰夫妻带着孙女李翠梅入住村里大丑葫芦家的一间小西房,茅篓篓一家也给找了相邻的一间小房。

眼看乔迁在即,70岁的高大女对丈夫和孙女平静地说:“你们走吧,我不走。”

烈属(五)

同类推荐
  • 百步穿杨

    百步穿杨

    本书是作者历经两年的潜心创作,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将文言文、白话文和网络语言相结合,用400多个警营小故事,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表现了人民警察机智、幽默、乐观和忠诚的职业特质。本书以普通人的视角和“另类”的表达,成为近年来公安文学创作中接地气、书警魂、悦警心的佳作,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好评。作者简介:王健是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是全国公安文联会员、鲁迅文学院公安作家研修班学员。多年来,王健坚持以独特的眼光观察警营生活,并透过常人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文学思考,其作品写出了公安民警的人生百味。
  • 黑籍冤魂

    黑籍冤魂

    《黑籍冤魂》章回体,谴责小说,彭养鸥著。小说集中笔墨描写鸦片侵入中国及泛滥成灾的情况,以一个吴氏家族世代受害于“黑籍”即鸦片的情形表现烟毒侵害之深之广,令人怵目惊心。本书主题集中鲜明,构思巧妙,广泛流传,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 淘婚

    淘婚

    池小浅是淘宝成人用品店老板。看,小老板现在有个货到付款的单,得自己去送货。京港别墅区?”那里住的都是有钱人,高帅富也需要情趣内衣?池小浅背着货出门了。叮咚,叮咚,叮咚……连按十分钟没人开门,池小浅不耐烦地上拳头擂。陆少勋听着擂门声骂了句脏话!他才从部队回来,又被发小灌酒,那帮家伙走前笑他在部队没碰过女人,会送个妞儿过来给他温习。难不成真送人来了?门猛地被打开,露出陆少勋极不耐烦的脸。极品帅哥啊!360度无死角,脸无可挑剔,穿着军绿背心身材也……军背心?买情趣内衣的是个兵哥哥?池小浅恍然大悟,不都说军营是和尚庙吗?一年半载见不到女人,所以……
  • 童年

    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首部,真实地再现了高尔基艰苦的童年经历。小说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被母亲寄养在外婆家。阿廖沙的外祖父自私贪婪,脾气暴躁,经常虐待手下的工人。阿廖沙的舅舅们为了挣得更多的利益经常大打出手。幸亏他有一位能歌善舞、善良仁爱的外婆,陪伴着阿廖沙度过了无数个寒冷、孤独的夜晚。后来阿廖沙结识了一些朋友,他们的友谊给阿廖沙的生活带来了欢乐,然而朋友们的离开却让阿廖沙陷入了痛苦与孤独之中。后来,母亲的死和外公破产,彻底将阿廖沙推向了无望的生活,十岁的阿廖沙独自踏上了艰苦的谋生之路。
  • 我干娘柳司令

    我干娘柳司令

    从《燃烧的木头人》到《八张脸》和《我干娘刘司令》,作家柳岸的笔墨始终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以一个作家的人文担当精神,秉笔直书的勇气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给河南文坛注入了新气象。著名作家周大新说,《我干娘刘司令》将文学的眼光投入到普通的小人物身上,从平凡的人生见时代的变迁,小说张弛有致,温馨微妙朴实,极具感染力。
热门推荐
  • 指尖沧澜

    指尖沧澜

    指尖沧澜可为海,一世仙侠道不同。且看林风如何踏上仙侠道路,并一步步地揭开十七年前的那团迷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桃子酒

    我的桃子酒

    陶嘉遇的童年幸福截止在她十岁的时候,一场车祸,一家三口,唯有她一个人逃离了死神的魔爪,她的世界,一片灰暗,所有人都说,陶嘉遇是一个孤星,克死了自己父母,陶嘉遇慢慢成为一个所有人口中的坏女孩。那年盛夏,男孩逆着光向她跑来,那一刻,陶嘉遇的世界里有了第一抹颜色。“我的阿遇,配得上世界上最好的。”两个人,在这原本已经浮躁灰暗的世界,互相救赎。
  • 童年总是很悠闲

    童年总是很悠闲

    童年悠闲的活着,没有烦恼。轻松愉快的校园生活,让人感到很向往。
  • 道界传说

    道界传说

    诸天十三界,唯道永恒,然道界自古隐匿于天地之中,往来于古今之间,非大机缘者皆不得其门而入。许久之前,造化现踪,诸界修士为争一线生机,神魔乱舞,仙佛争锋,最终五界毁,七界殇,然造化亦不知所踪,直到数十万年后一位荒界少年出世,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 至尊人皇

    至尊人皇

    山村中的小小少年,竟然要担负起拯救村子的重任!单薄的身体怎能承受?外来的敌人,围绕的猛兽!这都小草一碟,看不起少年的你们,终将自食恶果,不得善终!他可是要成皇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第一流

    第一流

    何处酒醉数流风,矮人坑里烧酒流。跃马提刀斩敌头,实在不行火枪流。精灵女孩都可爱,可惜箭箭射裆流。飞龙骑脸怎么输,地精空艇舔地流。若说天下谁最牛,我属天下第一流!一个年轻的将军,一支热血的部队,一个神秘的大陆,一段传奇的故事。
  • 嫡女重生:丹灵小王妃

    嫡女重生:丹灵小王妃

    前世种种,已如昨日灯灭。明明有一手最好的牌,却被她打出了最烂的成绩。既然老天爷让她重新来过,那么且看今夕谁能赢。解百毒,成丹灵。看这个世上,谁还能让她低头。却意外被一个男子攻破了心房,这生这世,一双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级忽悠

    神级忽悠

    秦天偶然得到了一个万界商人系统。在系统的压迫下,从此抛弃了自己原来的工作。开启了他忽悠诸天大佬的传奇之旅……